高通道数、低成本、多路复用 FBG 传感器系统

高通道数、低成本、多路复用 FBG 传感器系统

一、High Channel Count, Low Cost, Multiplexed FBG Sensor Systems(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1](2019)在《基于动物嗅觉的在体生物电子鼻及嗅觉损伤对味觉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气体检测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缉毒搜爆和疾病诊断等领域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人工电子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使用,然而其性能在诸多方面远逊于生物的嗅觉系统,如检测范围、灵敏性、特异性等。基于植入式电极和脑机接口技术,在体生物电子鼻由于利用了完整的哺乳动物嗅觉系统,因此具有极大的潜能媲美甚至超越生物嗅觉系统。然而其目前的实用性较低,一方面是因为植入式电极记录到的神经元具有随机性,无法确保对指定气体具有响应,且配套仪器多,难以摆脱实验室环境,另一方面,生物化学感受机理不完全明确,单纯地把在体生物电子鼻当成“黑箱”必然具有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课题组对在体生物电子鼻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确定气味响应区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嗅感觉神经元表达特定受体,极大提高了记录到响应神经元的概率。本文还提出了大鼠嗅觉机器人的概念,研制了一套大鼠无线穿戴式系统,支持电生理信号记录与运动控制,极大提高了在体生物电子鼻的实用性。另外,本文还初步研究了麻醉对嗅球中神经元活动及锋电位发放时程的影响以及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的影响,这些研究有助于对生物嗅觉与味觉的机理的认识。本文主要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包括:1.提出了利用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绘制嗅觉图谱的方法,为在体生物电子鼻电极植入位置提供了定位指导。在体生物电子鼻植入式电极在嗅球中的植入位置主要依靠研究人员的经验,无法确保记录到多个对指定气体响应的神经元。本文基于3T和7T磁共振扫描仪并利用锰离子增强成像技术研究了嗅觉感受神经元到嗅球的传导通路,通过磁共振图像标记了嗅球中对特定气体敏感的区域,在该嗅球区域植入微丝阵列电极,实现了对特定气体响应神经元的记录,并实现了一个新型的高特异性、低检测下限的气体检测系统。2.研究了基于转基因技术的新型在体生物电子鼻,进一步提高了记录到对指定气味响应的神经元信号的成功率。由于通过锰离子增强磁共振辅助电生理定位无法精确到某个神经元或嗅小球。因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一种DNA内携带线虫ODR-10嗅觉受体基因的腺病毒,将其转染在大鼠嗅粘膜上,使尽可能多的嗅感觉神经元对该受体的配体丁二酮有响应,嗅觉感受神经元的响应信号进一步传导到嗅球神经元。实验结果表明,转染该受体后,电极记录到的神经元对丁二酮响应的比例大幅提高,而对其他气味的响应比例很低。因此,基于转基因技术的在体生物电子鼻可以大幅提高对指定气体检测的成功率。3.提出了结合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的大鼠嗅觉机器人的设计方法,提高了在体生物电子鼻应用的可能性。为使在体生物电子鼻摆脱线缆束缚并应用于实验室以外的环境中,研制了一套基于Wi-Fi技术的大鼠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其具有8通道记录和8通道输出,体积小、重量轻,内置锂电池可支持约4小时电生理记录或数天的脑电刺激。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支持长时间高质量的信号记录。此外,通过对大鼠训练及在内侧前脑束、桶状胡须区、背外侧导水管周围灰质进行微电刺激,实现了大鼠前进、停止和转向,并发现刺激脉冲宽度和幅值都会影响控制大鼠前进的速度,系统寿命可长达一个月。此系统使在体生物电子鼻可用性进一步增加。4.研究了戊巴比妥麻醉对嗅球中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影响,解释了动物嗅觉感受的状态门控现象。尽管目前还没有不同作用机制麻醉剂对嗅觉系统神经活动影响的系统研究,但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麻醉会影响嗅觉系统神经活动。我们主要研究了戊巴比妥麻醉对嗅球中神经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清醒状态下,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均会与呼吸锁相节律耦合,两者与呼吸锁相节律的耦合相位略有不同,表明了两者在嗅觉通路中的相对位置;麻醉状态下,中间神经元的耦合几乎完全消失,锥体神经元的耦合也被显着削弱。基于这一结果以及嗅觉感受的状态门控现象,我们猜测嗅球中锋电位与呼吸锁相节律的耦合对于嗅觉通路中嗅觉信息的传导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是嗅觉感受存在状态门控的原因之一。此外,我们还发现戊巴比妥麻醉会延长嗅球中神经元锋电位的时程,并通过麻醉剂对GABAA受体和离子通道的作用简要解释了其机制。5.构建了嗅觉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和电生理实验初步探索了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的影响机制。嗅觉和味觉是动物最重要的两种化学感受系统,其损伤与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有关。但目前缺乏嗅觉损伤对味觉功能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在大鼠鼻腔中灌注硫酸锌溶液构建了嗅觉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实验发现嗅觉损伤降低了大鼠对苦味的敏感程度;通过在大鼠两侧嗅球和味觉皮层同步记录电生理信号,发现单侧嗅觉损伤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各脑区中的呼吸锁相节律、γ震荡及两者间的耦合;另外,单侧嗅觉损伤会不同程度地降低两侧味觉皮层的β波PSD响应。

陈亚冬[2](2016)在《复杂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架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诸如雷达、声呐、现代移动通信以及射电天文系统等应用中,通常需要对阵列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并且处理算法通常较为复杂,因而对系统的实时处理性能提出了较大挑战,本文正是针对复杂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架构进行研究,以一个通用雷达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为基础,对目前一些主流的实时处理系统架构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合适本系统的架构进行系统设计,并根据系统需求计算系统资源消耗,确定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任务分配,为不同应用选取合适的处理架构以及系统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可分为一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给出一个需要实现的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应用案例,对其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系统需要达到的具体性能参数。第二部分,是本文重中之重的内容,该部分主要针对目前主流的实时处理系统架构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研究内容包括FPGA+DSP、FPGA+CPU以及CPU+GPU三种基本硬件架构,以及OpenVPX、VXI、CompactPCI Express、PXI Express四类模块化开放系统结构等两部分内容。第三部分,根据第一部分中的需求分析及性能参数,结合第二部分的系统架构研究内容,选出一种适合本应用的系统架构方案——FPGA+CPU基本硬件架构、PCI Express总线互连和PXI Express模块化系统结构,并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选型及初步硬件设计。第四部分,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根据系统需要处理的具体内容,对系统的资源消耗以及实时性能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最终的任务分配和最合适的硬件模块及所需数量,最终完成系统设计,并对其中的一些处理流程进行了说明。

朱云鹏[3](2011)在《可见光波段硅基微纳光波导滤波器及硅光电探测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对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子技术已经很难满足海量信息传输的要求。而光通信能够实现长距离海量数据的要求。同时人们希望将这项技术延伸至中短距离通信以及互连领域。类似于传统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光学技术应运而生。人们希望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同时,将集成光子器件朝着更高集成度的方向上继续发展。在减小器件尺寸,提高集成度的方面,采用高折射率差的光波导材料成为最有效的途径。同时,随着集成光学的继续发展,其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通信用途,其在光传感方面的应用也有着广阔的前景。然而传统的红外通信波段在传感方面有着一些局限性,短波长(如可见光)以及长波长(如远红外)则有着其在光传感应用上的优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相关波段的波导平台以及波导材料进行相关的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集成光学的相应技术与平台。之后简单介绍了平面光波导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有限差分方法以及光束传播法。然后对集成光学的相关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硅基SU-8聚合物波导的平面滤波器的设计。该部分内容主要是设计,制作并测试了基于MMI耦合器的一种特殊的阵列波导光栅滤波器。由于SU-8聚合物材料在可见光波段的透光性特别好,特别适合于实现可见光波导材料及其相应的波导型滤波器。设计的滤波器实现了通道间隔为4nm,通道数为4的解复用。其测试得出的串扰大约为12dB,3dB带宽约为3.3nm,FSR为16nm,都与设计值吻合得很好。另一方面是硅基二氧化硅悬挂式波导的设计,制作与测试。该种特殊结构的二氧化硅悬挂式波导相比于传统的弱限制波导,提高了折射率差,其波导尺寸和弯曲半径都有了显着的减小。利用这种结构的波导,如用于光传感系统,相比于普通的脊型波导,其与传感介质的接触面积更多,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同时,相比于传统的波导,这种悬挂式波导在波导的纵向维度上是悬空的,因此在该维度上有了空间自由度。由于二氧化硅纳米结构有着优异的机械性能,为引入MEMS驱动调节光子器件的光学性能,实现对光子器件的调制,控制光子器件的光学性能,并进一步研究光子和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等物理问题提供了可能。这部分课题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全部完成,仅仅测试了波导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传播损耗,大约在1.5-3dB/cm的量级。同时,由于这种悬挂式波导的结构,使得在波导末端实现硅基可见光探测器的单片集成变得十分容易。由于衬底采用硅材料,在波导末端,只要不掏空硅衬底,波导中的导模的能量就会很快泄露至衬底,只要设计合适的电极,就能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金属-半导体-金属结构的硅基光电探测器由于其平面器件的结构特别适合于前端的悬挂式波导共同实现传感单元与探测器单元的单片集成。同时,相比较别的结构的探测器,这种金属-半导体-金属结构的光电探测器还具有速度快,适用于探测器阵列的实现等等。

郝亮亮[4](2010)在《基于虚拟仪器的钢绳芯胶带检测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钢绳芯胶带运输机是使用较多的大型连续运输设备之一,因其自身有很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煤矿企业等部门。但是钢绳芯胶带的断带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重大的伤亡事故。据目前的统计,断带事故大都是由于胶带接头处钢绳芯的抽动、断裂造成的。钢绳芯胶带运输机多是长距离运输,因此钢绳芯胶带有很多硫化接头。由于胶带接头强度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长期保持规定值,因此钢绳芯胶带接头就成为整条钢绳芯胶带抗拉最薄弱的环节。为此,钢绳芯胶带硫化接头就成为煤矿安全生产检测的重点对象。针对国内外现有的检测装置存在的造价高、非实时、操作维护不方便等问题,本文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探索,并对煤矿输送带检测装置的应用情况做认真全面调研后,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的钢绳芯胶带检测系统。本文论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国内外钢绳芯胶带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阐述了钢绳芯胶带接头工艺与标准参数,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来构建钢绳芯胶带检测系统。本文硬件方面针对胶带钢绳芯信号采用NI公司M系列PCI-6224数据采集卡构建了一个多通道、高速、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这部分主要研究了磁记忆阵列传感器原理与工作电路、数据采集卡的选型与性能参数,构建了检测系统。软件方面采用LabVIEW编程语言,设计和完成了数据采集模块、滤波模块、数据显示、数据存储与查询模块。针对多路胶带钢绳芯信号,在数据采集设计中主要完成了传感器信号采集、两块数据采集卡同步的工作;鉴于煤矿环境的噪声,降噪模块主要利用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和梳妆滤波器消除原始信号中的噪声;由于本系统中存储的数据量较多而且数据结构性强,采用LabVIEW特有的TDMS格式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最后对钢绳芯胶带检测系统试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且该结果证实了本设计的可行性。本课题设计的钢绳芯胶带检测系统开发具有周期短、造价低、可靠性高的优点,而且稳定工作,操作界面友好。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虚拟仪器技术用于钢绳芯胶带的检测,是一种方法创新,给煤矿生产提供了一种保护装置和技术支持。

颜玢玢[5](2010)在《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理论与应用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光纤光栅已成为全光通信技术的关键器件和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电子器件,光纤光栅不仅在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而且在其他相关领域中均引起了一场新的里程碑式革命,其市场近年来不断扩大。本文以提高光纤光栅器件性能、开发新型光纤光栅器件为目标,从光纤光栅基本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的特性及其在色散斜率补偿技术、光纤光栅传感及复用技术方面的应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1.在推导有效折射率调制光纤光栅耦合模方程的基础上,使用传输矩阵法全面地数值模拟了4种EIM-FBG(线性有效折射率调制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非线性有效折射率调制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线性有效折射率调制啁啾光纤光栅、非线性有效折射率调制啁啾光纤光栅)的反射谱和时延特性,同时也仿真分析了不同长度、不同切趾函数对EIM-FBG特性的影响。2.采用二次曝光法,利用振幅模版+相位掩模版制作了线性有效折射率调制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LEIM-UFBG)和线性有效折射率调制啁啾光纤光栅(LEIM-CFBG),实验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性,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3.数值研究了非线性有效折射率调制啁啾光纤光栅(NEIM-CFBG)的色散斜率特性;给出了一个用于计算NEIM-CFBG时延特性的简单模型;提出了NEIM-CFBG的制作方案以及色散斜率补偿方案。1.对腔式FBG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腔式FBG的传输矩阵以及反射率表达式;模拟研究了单/双腔FBG的光谱特性,并且对光谱进行了傅立叶分析;指出了不同子光栅的中心波长失配量影响腔式FBG傅立叶峰频振幅的特性。2.实验研究了单腔FBG和双腔FBG的光谱特性及其傅立叶波频谱,其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3.给出了腔式FBG的差分应变传感机理;分析了腔式FBG的差分应变传感灵敏度以及波长分辨率对腔式FBG传感信号解调的影响;研究了同一腔式FBG在不同波长分辨率下傅立叶峰频振幅的变化以及不同分辨率下差分应变灵敏度的变化。4.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单腔FBG差分应变传感器,采用新型的傅立叶振幅解调方法进行传感信号的解调。该差分应变传感方案可避免外界环境温度场的影响,并且适用于光谱编码复用(SCM)系统。5.提出了基于单腔FBG的SCM差分应变传感系统方案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LabVIEW8.0自主开发了傅立叶变换解调技术软件,并对复用信号进行了解调,实验测量结果的标准误差小于±8με;模拟和实验研究了系统的串话,并提出了对数变换法和差值法两种有效方法来对系统的串话数据进行处理。

高云[6](2008)在《水轮机模型试验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水电建设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三峡、“西电东送”等大型水电工程的兴建,农村小水电的兴旺,必将为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状况做出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机组负荷优化、经济运行是水电站运行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水轮机模型试验系统的测试精度,对水力试验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实施在线监测研究工作显得日益重要。水轮机模型试验测试监控系统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水轮机组能否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所在。本论文正是源于东方电机厂水轮机模型试验远程监控系统的二期改造项目。在考虑系统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本设计方案针对测控系统中的传感器及其他一些I/O点多且分散,信号切换频繁且易受干扰等状况,采用了上位机集中管理、下位机分散控制、现场总线传输数据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从而克服了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长途衰减和干扰。下位机系统是以水轮机模型大能量试验台为依托,主要由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组成。其中的传感器包括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压力脉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采用美国NI公司数据采集系统(NI DAQ);PLC保证整个试验装置的起停机状态操作、工作参数的设置,并完成试验装置的实际信息采集。保证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上位机系统是以虚拟仪器为平台,通过LabVIEW自带的OPC Server、DataSocket Server模块实现对下位机的数据交换及实时数据共享,组建试验数据库,监控整个试验的进程,以及完成计算机辅助计算功能,较好地完成对系统参数实时有效的控制。整个研究中,主要参与了由LabVIEW构成的虚拟仪器系统即上位机系统的研制,它由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组成。虚拟仪器的硬件平台由计算机硬件和I/O接口设备(基于PXI的测试系统)两部分组成;软件中模块化程序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如传感器非线性拟合、脉动波形FFT频谱分析等)、数据处理模块(嵌入C语言进行公式计算)、数据图形显示模块、文件访问模块(测试曲线、结构参数的保存及调用等)以及通讯及数据交换模块(OPC协议数据交换)。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处理速度快等优点。

王远焕[7](2007)在《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袜品压力测试系统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袜子作为一种脚部的保护与装饰品,已经俨然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袜子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性能,即袜子的服用性能,比如舒适性、保养性、耐用性和外观等,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对袜子的需求与购买。服装舒适性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做为服装的一个重要分支袜子,其舒适性包括热湿舒适性及压力舒适性等,袜压这一因素是袜子压力舒适性的主要指标,而袜压的测试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袜子舒适性的客观研究和评价。国内现有的关于袜子的标准主要就是《袜子FZ/T73001-2004》,该标准未涉及到压力舒适性及测试方法,因此,如何通过检测,客观地获得袜压的评判指标,对袜子舒适性研究和开发功能性卫生袜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自行搭建、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袜品压力测试系统,并用该系统进行了袜压测试,旨在探讨袜品压力测试的新方法。系统包括硬件平台的搭建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两部分。在硬件平台上,选用美国Tescan公司生产的Flexiforce A201型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轻便、可挠、薄片且灵敏的特点,通过实验标定的方法对传感器的静态指标(线性度、灵敏度、迟滞性等)进行了可行性实验,经研究分析发现该传感器在袜压测试上是可行的,并自行制作高性能的恒压源电路对传感器进行激励和运放。通过实验比较了使用与未使用高精度调理模块SCXI处理前端信号,得出结果是使用SCXI调理模块使输入输出关系更加准确、直观。在应用软件开发上,利用图形化语言(既"G"语言)LabVIEW开发了可对仪器进行操作的系统应用软件,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保存、回放等功能。文中同时还介绍了传统服装压力测试仪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特点。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袜品压力测试系统具有界面清晰、易于开发和操作、开发费用低等的优点,因此在测量袜品压力等纺织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还用此系统测量了静态时袜子作用于石膏脚模上不同部位的袜压,得出了袜口部位作用产生的压力要较其它部位的高,在研究袜子压力舒适性时袜口部位的袜压要特别重视,并结合理论公式进行分析;同时,还用此系统测量了静态时在同一部位、同一伸长率情况下袜子作用于石膏脚模和实际人脚的袜压,发现两种情况下袜子套在石膏脚模的压力要比套在实际人脚上的压力大,并进行原因分析;另外,建立袜口作用于腿部压力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建立了袜口对腿部理论计算式,进行了袜压理论计算,并与用该系统实测袜压值进行比较,结果是理论计算值要比实测值来得小。

孙宁[8](2006)在《基于虚拟仪器的教学实验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中国许多高等院校中使用的教学实验仪器仍大多为已相当落后的传统仪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应学科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仪器日益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为了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水平,把虚拟仪器引入实验教学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数据采集系统和教学实验的设计问题。 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 1.在分析了虚拟仪器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系统的硬件组成。着重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中常见的NI公司的PCI6024E、USB6008、第三方多功能数据采集卡PCI2003的使用方法。介绍了LabVIEW中DAQ、VISA在数据采集驱动中的应用。 2.设计了一个串口通讯的单片机数据采集模块,文中详细阐述了模块的电路原理和程序设计。 3.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设计了几个典型的实验——频谱分析实验、数字滤波器频率响应实验、相关分析实验、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实验、振动测试实验,每种实验都分别采用了三种数据采集系统。 4.研究了声卡在虚拟仪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5.研究了利用LabVIEW网络功能实现远程实验的监控的问题。

柏俊杰[9](2006)在《多通道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网络波长解调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光纤布喇格光栅(FBG,Fiber Bragg Grating)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集成、抗电磁干扰,并且能够实现传感信息波长编码等特点,它的性能优于光强编码或相位编码的光纤传感器。因为多个光栅可以都写入到一根光纤上,并利用多路复用技术来编址,所以FBG传感器具备了分布式传感测量的能力,一个多通道分布式的传感网络可有数百个FBG传感器。但是,如何将传感网络中的数百个FBG传感器pm级的谐振波长位移△λ实时的、高精度的测量出来,这是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技术走向实用化所面临的关键技术。 本文对多通道分布式FBG传感网络的波长解调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多通道分布式FBG传感网络波长并行解调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多通道传感网络实时并行解调,解调精度高、稳定性好、解调速度快。主要内容包括:FBG传感理论模型和传感机理的分析;简单介绍了光栅的常用制作方法;研究了当今国内外常用的FBG波长解调方法及其复用网络波长解调技术;基于可调谐F-P滤波器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多通道分布式FBG传感网络波长并行解调系统,对其光路和电路硬件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深入研究了四种FBG波长标定方案,即基于电压信号峰值位置与波长的对应关系进行FBG波长标定、利用F-P滤波器的扫描电压与其透射峰波长的对应关系进行标定、基于矩形脉冲电压信号的中心位置与波长的对应关系进行标定和基于光纤梳状滤波器实现FBG中心波长标定等四种方案;用分段线性插值、Lagrange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等三种插值方法对Bragg光栅进行中心波长标定实验,其中Lagrange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的精度很高,精度为±1pm~±3pm,且稳定性好。 当前,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对光栅Bragg中心波长的解调技术已有突破性的进展。开发出波长解调精度高、稳定性好、价格便宜的多通道分布式的光纤Bragg光栅传感系统波长解调仪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用化和产业化的关键。

沈潜[10](2005)在《东电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测试与控制系统改造》文中研究表明东电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测试与控制系统改造项目是根据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水轮机水力性能研究的自动化需求提出的。整个改造项目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虚拟仪器测试系统。本文就以上两个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在介绍了东电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试验理论以及试验流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试验台控制系统及测试系统要求实现的功能,对测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整个测控系统。本文对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虚拟仪器系统、测控软件等现代控制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采用了西门子公司的S7PLC、6RA70直流调速装置、PROFIBUS-DP现场总线、INTELLUTION公司的IFix软件、美国NI公司的PXI虚拟仪器装置及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软件共同组成了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的测控系统。论文还给出了几个试验流程的详细软件设计,并论述了过去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该项目于2003年开始调研和考察,2004年投入运行,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和高精度的测试水平,达到了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测试与控制系统改造的目的,使东电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的试验效率、试验精度以及试验自动化程度都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也为三峡机组的转轮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测试平台。

二、High Channel Count, Low Cost, Multiplexed FBG Sensor System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igh Channel Count, Low Cost, Multiplexed FBG Sensor Systems(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动物嗅觉的在体生物电子鼻及嗅觉损伤对味觉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哺乳动物嗅觉系统机理
        1.1.1 嗅感觉神经元与嗅觉通路
        1.1.2 嗅球对气味信息的编码
        1.1.3 嗅觉皮层与嗅觉感知
    1.2 气体检测的意义与方法
        1.2.1 气体检测的意义
        1.2.2 基于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
        1.2.3 基于生物材料的电子鼻
    1.3 基于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在体生物电子鼻
        1.3.1 脑机接口技术
        1.3.2 在体生物电子鼻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在体生物电子鼻的构建及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在体生物电子鼻系统
        2.2.1 多通道阵列电极
        2.2.2 电极植入手术
        2.2.3 多通道神经采集系统
        2.2.4 气味刺激装置
    2.3 神经电生理信号处理技术
        2.3.1 锋电位信号处理
        2.3.2 场电位信号处理
    2.4 嗅球电生理信号对气味刺激的响应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结合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新型在体生物电子鼻的研究
    3.1 嗅觉图谱与单个嗅小球定位技术
    3.2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辅助定位的在体生物电子鼻构建
        3.2.1 动物准备与气体刺激
        3.2.2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数据采集
        3.2.3 嗅觉电生理信号采集
        3.2.4 数据处理
    3.3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实验结果分析
        3.3.1 锰离子在嗅觉系统中的传递
        3.3.2 基于锰离子增强磁共振的嗅觉图谱
    3.4 电生理实验结果分析
        3.4.1 场电位信号对气味刺激的响应
        3.4.2 锋电位信号对气味刺激的响应
    3.5 7T磁共振对成像质量的提升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在体生物电子鼻的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转基因技术的在体生物电子鼻构建
        4.2.1 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4.2.2 腺病毒在体转染嗅粘膜
        4.2.3 信号采集与分析
    4.3 ODR-10受体蛋白的功能性表达
        4.3.1 绿色荧光成像
        4.3.2 Western Blot
        4.3.3 丁二酮特异性检测
        4.3.4 丁二酮高灵敏检测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鼠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及大鼠嗅觉机器人的研究
    5.1 引言
    5.2 大鼠嗅觉机器人构建
        5.2.1 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硬件设计
        5.2.2 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软件设计
        5.2.3 电极制备与植入
    5.3 嗅球电生理信号采集与大鼠运动控制
        5.3.1 嗅球电生理信号采集
        5.3.2 大鼠行为控制训练
    5.4 穿戴式神经记录和微电刺激系统可靠性分析
        5.4.1 电生理信号质量分析
        5.4.2 运动控制有效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麻醉对嗅球中神经元活动及锋电位发放时程影响的研究
    6.1 引言
    6.2 数据采集与分析
        6.2.1 嗅球电生理信号与鼻腔呼吸信号同步采集
        6.2.2 原始信号处理
        6.2.3 嗅球主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的分类
        6.2.4 锋电位与呼吸锁相节律耦合程度评价指标
    6.3 麻醉对嗅球中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6.3.1 麻醉对神经元锋电位与呼吸锁相节律耦合程度的影响
        6.3.2 麻醉对神经元锋电位发放相位分布的影响
        6.3.3 麻醉对神经元锋电位时程的影响
    6.4 麻醉对嗅球神经元活动影响的讨论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影响的研究
    7.1 引言
    7.2 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影响的行为学研究
        7.2.1 大鼠嗅觉损伤模型的构建
        7.2.2 嗅觉损伤降低大鼠对苦味的敏感度
    7.3 嗅觉损伤对大鼠苦味感受影响的电生理研究
        7.3.1 嗅球与味觉皮层神经信号同步采集
        7.3.2 γ震荡幅值与呼吸锁相节律相位耦合程度评价指标
        7.3.3 嗅觉损伤对嗅觉和味觉皮层自发电生理信号的影响
        7.3.4 嗅觉损伤降低味觉皮层苦味刺激响应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2)复杂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安排
2 复杂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介绍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复杂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架构研究
    3.1 引言
    3.2 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基本硬件架构
    3.3 开放系统架构
    3.4 本章小结
4 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4.1 系统硬件平台基本架构选择
    4.2 功能模块设计与选型
    4.3 系统总体硬件架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资源评估及处理任务分配
    5.1 引言
    5.2 FPGA资源消耗评估
    5.3 协处理器实时处理性能评估
    5.4 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硬件架构及处理任务分配
    5.5 系统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可见光波段硅基微纳光波导滤波器及硅光电探测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第一章 绪论
    1.1 集成光学发展状况
    1.2 光波导材料的发展
    1.3 可见光波导材料
        1.3.1 SU-8聚合物光波导
        1.3.2 硅基二氧化硅悬挂式光波导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光波导概述
    2.1 波动方程
        2.1.1 TE模
        2.1.2 TM模
    2.2 有限差分方法
    2.3 光束传播方法
第三章 集成光子器件制作工艺及测试平台
    3.1 整体工艺流程简介
    3.2 薄膜沉积
        3.2.1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3.2.2 高温氧化
    3.3 光刻及显影
    3.4 刻蚀
        3.4.1 干法刻蚀系统
        3.4.2 湿法腐蚀
    3.5 集成光子器件测试系统
第四章 基于SU-8聚合物平面光波导滤波器的设计
    4.1 聚合物平面光波导概况
    4.2 阵列波导光栅概述
    4.3 MMI-AWG的意义
    4.4 SU-8聚合物平面光波导器件的制作流程
    4.5 MMI-AWG的设计
        4.5.1 波导结构的设计
        4.5.2 MMI耦合器的设计
        4.5.3 阵列波导的设计
    4.6 MMI-AWG的制作
        4.6.1 掩模板的制作
        4.6.2 SU-8光刻胶的配制
        4.6.3 MMI-AWG的制作
    4.7 MMI-AWG的频谱响应测试
    4.8 小结
第五章:二氧化硅悬挂式波导的设计与制作
    5.1 背景陈述
    5.2 结构与设计
        5.2.1 单模条件以及弯曲损耗的计算
        5.2.2 腐蚀沟槽的深度选择
        5.2.3 小孔距离的优化设计
    5.3 二氧化硅悬挂式波导的制作
        5.3.1 二氧化硅膜层的生长
        5.3.2 脊型波导的制作
        5.3.3 硅衬底的湿法腐蚀
    5.4 二氧化硅悬挂式波导的性能测试
    5.5 小结
第六章 硅基金属-半导体-金属型光电探测器的设计与制作
    6.1 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和特点
    6.2 MSM光电探测器的电极设计
    6.3 MSM光电探测器的制作
    6.4 MSM光电探测器的简单测试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4)基于虚拟仪器的钢绳芯胶带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虚拟仪器
    2.1 概述
        2.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2.1.2 虚拟仪器的特点
        2.1.3 虚拟仪器的发展现状
    2.2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2.2.1 虚拟仪器系统构成简介
        2.2.2 典型虚拟仪器系统
        2.2.3 PC-DAQ 式虚拟仪器系统
    2.3 LabVIEW 简介
        2.3.1 LabVIEW 的优点
        2.3.2 DAQmx API 函数编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绳芯胶带接头机理
    3.1 钢绳芯胶带简介
        3.1.1 钢绳芯胶带运输优点
        3.1.2 钢绳芯胶带运输常见故障
    3.2 钢丝绳芯胶带接头工艺
        3.2.1 钢绳芯胶带标准接头
        3.2.2 钢绳芯胶带接头搭接形式
        3.2.3 钢绳芯胶带硫化接头技术参数
    3.3 钢绳芯胶带接头断带过程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4.2 传感器
        4.2.1 传感器概述
        4.2.2 磁记忆基本原理研究
        4.2.3 磁记忆传感器的工作电路
        4.2.4 传感器测量结果与噪声
    4.3 信号调理板和机箱
    4.4 数据采集卡
        4.4.1 数据采集卡的选型
        4.4.2 数据采集卡总线
        4.4.3 数据采集卡输入信号的研究
        4.4.4 测量系统研究与选择
        4.4.5 数据采集卡定时引擎
    4.5 同步设计
        4.5.1 同步采样技术
        4.5.2 同步测量
        4.5.3 数据采集卡同步设计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的生命周期模型
        5.1.1 系统软件开发过程
        5.1.2 系统功能和软件结构
    5.2 数据采集设计
        5.2.1 数据采集程序实现
        5.2.2 两卡同步程序实现
    5.3 实时时间模块
    5.4 滤波模块设计
        5.4.1 滤波器概述
        5.4.2 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5.4.3 梳状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5.4.4 滤波效果
        5.4.5 数据显示
    5.5 数据存储与查询
        5.5.1 LabVIEW 数据存储概述
        5.5.2 TDMS 文件介绍
        5.5.3 TDMS 面板与内部结构
        5.5.4 数据存储实现
        5.5.5 数据查询实现
    5.6 测试结果
        5.6.1 测试结果分析
        5.6.2 系统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5)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理论与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光纤光栅技术简介
    1.3 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纤光栅基础理论及制作技术
    2.1 引言
    2.2 光纤光栅耦合模理论
    2.3 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解析
    2.4 非均匀光纤光栅的传输矩阵解析法
    2.5 光纤光栅剥层算法
    2.6 光纤光栅的制作
        2.6.1 光敏性及载氢技术
        2.6.2 光纤光栅制作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研究
    3.1 有效折射率调制光纤光栅(EIM-FBG)
        3.1.1 EIM-FBG理论基础
        3.1.2 EIM-FBG反射谱和群时延特性的仿真分析
        3.1.3 光栅长度对EIM-FBG的影响
        3.1.4 切趾函数对EIM-FBG的影响
    3.2 腔式光纤光栅
        3.2.1 腔式光纤光栅的基本理论
        3.2.2 单/双腔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
        3.2.3 腔式光栅光谱特性的傅立叶分析
    3.3 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的研制
        3.3.1 光纤光栅的制作系统设计
        3.3.2 载氢系统的实现
        3.3.3 EIM-FBG的制作与讨论
        3.3.4 单腔光纤光栅的刻写与结果分析
        3.3.5 双腔光纤光栅的实验制作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NEIM-CFBG色散斜率补偿技术
    4.1 光纤色散、色散斜率简介
    4.2 非线性CFBG色散斜率补偿
        4.2.1 CFBG的时延特性
        4.2.2 热啁啾FBG色散斜率补偿
        4.2.3 应变啁啾FBG色散斜率补偿
        4.2.4 锥形FBG色散斜率补偿
    4.3 基于NEIM-CFBG的色散斜率补偿
        4.3.1 描述NEIM-CFBG时延特性的简单模型
        4.3.2 NEIM-CFBG色散斜率特性的仿真研究
    4.4 NEIM-CFBG制作方案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腔式FBG差分应变传感技术
    5.1 引言
    5.2 腔式FBG的传感机理
    5.3 波长分辨率对传感信号解调的影响
        5.3.1 单腔光纤光栅反射谱对波长分辨率的要求
        5.3.2 波长分辨率对腔式光栅傅立叶谱振幅的影响
    5.4 单腔FBG差分应变传感的实验研究
        5.4.1 传感头的制作及实验装置
        5.4.2 实验测量与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腔式FBG传感器的光谱编码复用技术
    6.1 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及复用技术简介
    6.2 光谱编码复用(SCM)技术基本原理
    6.3 基于单腔FBG的SCM差分应变传感技术研究
        6.3.1 复用原理分析及验证
        6.3.2 系统结构与实验装置
        6.3.3 实验测量与结果讨论
    6.4 基于LabVIEW的傅立叶变换解调技术
    6.5 系统串话的数据处理
        6.5.1 对数变换法
        6.5.2 差值法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束语
缩略词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6)水轮机模型试验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选题依据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1.3.1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1.3.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水轮机模型试验方法
    2.1 水轮机模型传感器率定试验
        2.1.1 传感器率定的一般方法
        2.1.2 水轮机模型流量计率定方法
    2.2 水轮机模型的压力脉动试验方法
        2.2.1 水轮机模型压力脉动试验的目的
        2.2.2 水轮机模型压力脉动试验的测量
        2.2.3 水轮机模型压力脉动试验的分析方法
        2.2.4 水轮机模型压力脉动试验的表述
    2.3 小结
第三章 水轮机模型测试监控系统的构成
    3.1 水轮机模型试验监控测试系统的总体要求
        3.1.1 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3.1.2 硬件集成的基本要求
    3.2 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相关标准
        3.2.1 水轮机模型试验测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2.2 水轮机模型试验测控系统的相关标准
    3.3 水轮机模型试验监控测试系统的总体构架
    3.4 水轮机模型试验测控系统总体方案
        3.4.1 水轮机模型试验监控系统功能
        3.4.2 水轮机模型试验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架
    3.5 小结
第四章 水轮机模型监控系统虚拟仪器测试硬件配置
    4.1 虚拟仪器技术
        4.1.1 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
    4.2 水轮机模型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任务
    4.3 水轮机模型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硬件平台的组成
        4.3.1 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硬件平台总体构架
        4.3.2 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硬件配置基本要求
        4.3.3 虚拟仪器测试系统 I/O 接口设备
        4.3.4 工业以太网
    4.4 小结
第五章 水轮机模型虚拟仪器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虚拟仪器测试系统软件的组成
    5.2 水轮机模型试验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软件实现
        5.2.1 转轮参数设置
        5.2.2 传感器率定试验
        5.2.3 流量计率定试验
        5.2.4 压力脉动试验
    5.3 小结
第六章 水轮机模型测试控制系统总结与改进探讨
    6.1 全文总结
    6.2 水轮机模型试验测控系统存在的不足
    6.3 水轮机模型测控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6.3.1 网络化仪器
        6.3.2 智能故障诊断
致谢
参考文献
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袜品压力测试系统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袜压的理解
    1.2 国内外关于袜压的历史研究及现状
    1.3 袜品压力的测试方法
        1.3.1 传统测试方法
        1.3.2 较先进的测试方法
    1.4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简介
    1.5 虚拟仪器在纺织行业上的应用情况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袜品压力测试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
    2.1 传感器选用
        2.1.1 Flexiforce压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1.2 传感器的静态指标标定
    2.2 供压电源及放大电路
    2.3 信号调理模块
    2.4 PXI总线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袜品压力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
    3.1 LabVIEW的运行机制及调试技术
        3.1.1 LabVIEW的运行机制
        3.1.2 LabVIEW程序的调试技术
    3.2 系统软件开发分析
    3.3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3.3.1 数据采集模块
        3.3.2 存储回放模块
        3.3.3 数据处理模块
        3.3.4 标定模块
        3.3.5 控制按扭及显示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静态袜压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4.1 不同部位袜压测试
        4.1.1 实验样本及样本参数分析
        4.1.2 测试部位选择及方法
        4.1.3 实验数据及分析讨论
    4.2 石膏模型与实际人脚的袜压值比较
        4.2.1 测试部位及方法
        4.2.2 实验数据及分析讨论
    4.3 静态袜口压力理论值与测得值比较
        4.3.1 静态袜口压力物理模型建立与分析
        4.3.2 理论值与测得值比较
    4.4 袜口中部拉伸性能实验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虚拟仪器的教学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虚拟仪器及LabVIEW
    2.1 虚拟仪器
    2.2 LabVIEW开发平台介绍
    2.3 LabVIEW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
    2.4 NI-DAQ简介
    2.5 VISA简介
    2.6 小结
3 实验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 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数据采集卡DAQ
    3.2 PCI插卡式数据采集卡
    3.3 USB数据采集卡
    3.4 自主研发的串口数据采集卡
    3.5 小结
4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4.1 基于LabVIEW虚拟信号频谱分析实验
    4.2 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实验
    4.3 相关分析
    4.4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4.5 基于LabVIEW的振动测试实验
    4.6 用声卡实现的单通道示波器
5 远程虚拟仪器系统的实现
    5.1 概述
    5.2 利用DataSocket实现数据的共享
    5.3 在Web上发布程序
    5.4 应用举例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7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申明
致谢

(9)多通道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网络波长解调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技术及其特点
    1.3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4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实用化的技术难点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安排
第2章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理论及其制作技术
    2.1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理论模型
    2.2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传感原理
    2.3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传感特性
        2.3.1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均匀轴向应力传感特性
        2.3.2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均匀横向应力传感特性
        2.3.3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温度传感特性
        2.3.4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应变和温度交叉敏感传感特性
    2.4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制作技术
        2.4.1 纵向驻波写入法
        2.4.2 横向全息写入法
        2.4.3 位相掩模复制法
        2.4.4 逐点写入法和在线写入法
第3章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波长解调方法
    3.1 解调光路常用光器件
        3.1.1 光源
        3.1.2 光纤耦合器
        3.1.3 光探测器
        3.1.4 可调法布里-珀罗滤波器
    3.2 宽带光源/宽带(边缘)滤波器接收解调法
        3.2.1 光谱仪法
        3.2.2 被动解调法
    3.3 宽带光源/可调窄带接收法
        3.3.1 可调谐F-P滤波法
        3.3.2 可调匹配光栅滤波法
    3.4 宽带光源/干涉接收法
        3.4.1 非平衡M-Z干涉法
        3.4.2 外加调制非平衡M-Z干涉仪法
    3.5 窄带光源/宽带接收法
        3.5.1 可调谐窄带光源法
        3.5.2 激光锁模法
    3.6 小结
第4章 多通道分布式FBG传感网络复用解调技术
    4.1 分布式FBG传感网络复用技术概述
    4.2 几种典型的FBG复用传感解调技术
        4.2.1 分布式匹配FBG滤波解调
        4.2.2 可调谐光纤F-P滤波器检测法
        4.2.3 应用波长扫描光纤激光器解调方法
        4.2.4 非平衡M-Z干涉仪检测法
        4.2.5 应用阵列波导光栅的分布式FBG的快速解调法
    4.3 基于F-P滤波器的一种新颖的FBG复用解调技术
    4.4 利用光开关实现多通道分布式FBG传感网络解调
        4.4.1 光开关
        4.4.2 利用光开关实现多通道分布式FBG传感系统解调的原理
        4.4.3 小结
    4.5 一种新颖的多通道分布式FBG传感网络并行解调方案
        4.5.1 基于F-P腔的多通道分布式FBG传感系统并行解调方案的总体设计
        4.5.2 光电转换模块电路的设计
        4.5.3 调理模块电路的设计
        4.5.4 F-P滤波器的扫描电路的设计
        4.5.5 信号采集模块电路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F-P滤波器的FBG解调系统的中心波长标定方案
    5.1 利用信号峰值位置与波长的对应关系进行FBG中心波长标定
        5.1.1 信号的采集
        5.1.2 寻峰算法及编程实现
        5.1.3 标定的方法
    5.2 利用F-P滤波器的扫描电压与其透射峰波长的对应关系进行标定
        5.2.1 信号的采集
        5.2.2 标定的方法
    5.3 利用矩形脉冲信号的中心位置与波长的对应关系进行标定
        5.3.1 信号的采集
        5.3.2 标定实验系统结构图
        5.3.3 常用的插值方法
        5.3.4 标定未知波长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
        5.3.5 小结
    5.4 利用光纤梳状滤波器实现FBG中心波长标定
        5.4.1 光纤梳状滤波器
        5.4.2 标定实验系统结构图
        5.4.3 标定未知波长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
        5.4.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排序函数SHELL(N,ARR())的程序代码
附录Ⅱ LAGRANGE插值MATLAB程序代码
附录Ⅲ 三次样条插值MATLAB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东电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测试与控制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简介
    1.2 东电水力试验台现状
    1.3 项目的来源、内容及意义
    1.4 系统改造设计依据和标准
        1.4.1 设计依据
        1.4.2 设计标准
        1.4.3 工程标准
    1.5 论文主要内容
2 测控系统功能需求
    2.1 试验台原理
        2.1.1 实验参数
        2.1.2 结构及特点
    2.2 测控系统改造内容
    2.3 系统改造功能
        2.3.1 技术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测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控制系统
        3.1.1 控制系统组成设计
    3.2 直流调速系统
        3.2.1 现状分忻
        3.2.2 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是最佳选择
        3.2.3 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 SIMOREG 6RM70
    3.3 基于 PXI 的试验台测试系统
        3.3.1 试验台测试功能需求
        3.3.2 试验台测试系统构成
        3.3.3 测试台系统结构
    3.4 本章小结
4 测试功能设计
    4.1 测试试验程序总体设计
        4.1.1 模块化的软件设计
    4.2 测试试验程序设计
        4.2.1 试验程序流程图
        4.2.2 文件系统
        4.2.3 流量校正程序
        4.2.4 传感器校正程序
        4.2.5 参数设置程序
        4.2.6 能量试验程序
        4.2.7 空蚀试验程序
        4.2.8 飞逸试验程序
        4.2.9 压力脉动试验程序
    4.3 本章小结
5 调试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5.1 系统存住的主要问题
    5.2 解决办法
        5.2.1 MATLAB 数据处理及可视化表现能力
        5.2.2 数据的预处理与 MATLAB 数据接口
        5.2.3 MATLAB 的等值线计算及曲面拟合
        5.2.4 压力脉动瀑布图计算
    5.3 本章小结
6 水力机械通用实验台实测试验报告
    6.1 试验内容
    6.2 模型试验条件
        6.2.1 试验台主要参数
        6.2.2 模型水轮机主要参数
        6.2.3 仪表、仪器率定及试验误差
    6.3 试验结果
        6.3.1 试验水头与雷诺数
        6.3.2 能量试验
        6.3.3 空化试验
        6.3.3 压力脉动试验
    6.4 试验结论
7 测控系统的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7.2 社会效益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High Channel Count, Low Cost, Multiplexed FBG Sensor Systems(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动物嗅觉的在体生物电子鼻及嗅觉损伤对味觉影响的研究[D]. 张斌. 浙江大学, 2019(03)
  • [2]复杂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架构研究[D]. 陈亚冬.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3]可见光波段硅基微纳光波导滤波器及硅光电探测器研究[D]. 朱云鹏. 浙江大学, 2011(07)
  • [4]基于虚拟仪器的钢绳芯胶带检测系统设计[D]. 郝亮亮.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5]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理论与应用技术[D]. 颜玢玢. 北京邮电大学, 2010(11)
  • [6]水轮机模型试验监控系统研究[D]. 高云. 重庆工学院, 2008(09)
  • [7]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袜品压力测试系统开发及应用[D]. 王远焕. 东华大学, 2007(07)
  • [8]基于虚拟仪器的教学实验的研究[D]. 孙宁. 西华大学, 2006(08)
  • [9]多通道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网络波长解调技术的研究[D]. 柏俊杰.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 [10]东电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测试与控制系统改造[D]. 沈潜. 重庆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高通道数、低成本、多路复用 FBG 传感器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