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方敏,李莉,李恒宇,盛湲[1](2021)在《CRISPR/Cas9 技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及进展》文中提出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在临床及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且治疗方式不同。如何选择精准的治疗方案,及逆转治疗后的耐药将成为今后进一步改善乳腺癌预后的关键。CRISPR/Cas9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可以针对各个层面的基因突变进行靶向编辑,不仅可以检测药物靶点及耐药靶点,还能用于基因治疗,现已大规模应用于各种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中。现就CRISPR/Cas9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吕建芳[2](2021)在《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SD雄性大鼠肾精亏虚模型,以骨髓造血干细胞为切入点,观察其凋亡情况,研究肾精亏虚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龟鹿二仙胶对肾精亏虚骨髓抑制性贫血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其对大鼠的血象、骨髓象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从肾论治”治疗肾精亏虚引起的骨髓抑制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1、理论研究:系统回顾古今文献,阐述肾精、髓、血的中医理论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立足肾精、髓以及血之间的关系,为肾精亏虚导致贫血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剖析龟鹿二仙胶的组方以及总结补肾填精法的现代医学临床应用。2、动物实验:SD雄性大鼠30只,SPF级,8周龄,体重27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组,每组10只。采用模拟地震振动、光电刺激复合应激恐吓以及长期小剂量苯皮下注射和短期大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建立肾精亏虚大鼠模型。整个造模过程用时49天。前4周模型组和补肾组大鼠按体质量皮下隔天注射苯(lm L/kg),第25d开始用环磷酰胺(25mg/kg)腹腔注射,连续注射3d,同时每天用仿地震平台模拟地震振动(2次/日,共15-20分钟)以及光电刺激箱足底电击刺激(每日不定时1-3次)。空白组正常喂养。在第4周最后一天随机抽取模型组和补肾组各1只大鼠查外周血象及血清睾酮,检测模型是否成功。第29天开始,补肾组用龟鹿二仙胶灌胃,根据大鼠与人体表面积折算剂量比值,灌胃剂量为11g/Kg,分两次灌胃。给药期间每隔一天称重,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连续21天。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连续21天。造模过程中,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皮毛、进食量、活动状态等一般情况。造模结束后,每组大鼠通过眼内眦静脉取血法测外周静脉血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观察其贫血程度;采用ELISA检测血清睾酮T以及用精子分析仪检测附睾精子质量,评价其生殖功能;取睾丸组织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的改变;分离胫骨,取新鲜骨髓,用PBS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血红细胞计数板计数单核细胞数;取新鲜骨髓,制成骨髓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股骨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骨髓增生情况;取新鲜骨髓包埋超薄切片,观察其超微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EPO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以及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组织CD34+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B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m RNA的表达水平。3、统计学处理:各组组间进行比较,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毛发干枯、耸立不齐、进食量下降,活动度减少等现象。补肾组大鼠毛发恢复光泽、进食量增加、活动度增加,肾虚症状得到改善。(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从14d开始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血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从42d开始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PO含量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血清EPO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4)睾丸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睾丸曲细精管被膜完整,支持细胞形态正常,曲细精管管腔内可见大量精子;模型组曲细精管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细胞层次杂乱,支持细胞形态断裂,曲细精管管腔内精子细胞、精子数量明显减少;补肾组曲细精管被膜完整,细胞排布紧密,生精细胞数略有减少,部分区域可见脱落的少量生精细胞,但结构清楚,层次较分明,管腔内有较多精子。(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附睾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均下降(P<0.05);模型组血清T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附睾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均明显升高(P<0.01),补肾组血清T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6)骨髓象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增加,有显着性差异(P<0.05)。骨髓涂片可见空白组骨髓造血结构完整,组织丰富;模型组骨髓增生降低,巨核细胞减少;补肾组造血网织红细胞虽增加,但仍没有恢复正常水平。骨髓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造血细胞多且分布均匀,骨髓造血组织支架结构紧密,脂肪细胞数量少;模型组造血组织面积减少,巨核细胞少见,造血细胞数目减少,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数目增多;补肾组造血结构组织基本修复,巨核细胞增多,造血细胞增加,仍可见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7)骨髓超微病理形态学检测示:空白组大鼠可见造血干细胞为圆形,单核,核大,细胞质少,可见线粒体,线粒体内膜折叠成较深的嵴。模型组大鼠造血干细胞可见线粒体数量减少,嵴变浅或消失,线粒体肿胀,可见凋亡小体。补肾组大鼠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增多,凋亡小体少见,线粒体的数量增多,线粒体嵴有所恢复。(8)与空白组比较,骨髓石蜡包埋切片TUNEL法检测发现模型组可见较多凋亡CD34+细胞的绿色荧光点,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细胞凋亡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石蜡包埋切片TUNE L法检测骨髓组织绿色荧光点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凋亡的数量降低(P<0.05)。(9)WB检测大鼠胫骨骨髓新鲜组织中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含量表达降低(P<0.05),Bax、caspase-3、Fas和Fasl蛋白含量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Bcl-2蛋白含量表达升高(P<0.05),Bax、caspase-3、Fa s和Fasl蛋白含量表达均减少(P<0.05)。(10)RT-PCR检测大鼠胫骨骨髓新鲜组织Bcl-2、Bax、caspase-3、Fa s和Faslm RNA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cl-2m RNA含量降低(P<0.05),Baxm RNA、caspase-3m RNA、Fasm RNA和Faslm RNA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Bcl-2m RNA蛋白含量升高(P<0.05),Baxm RNA、caspa se-3m RNA、Fasm RNA和Faslm RNA含量均减少(P<0.05)。结论“肾藏精,生髓,化血”,肾藏先天之精,肾气促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而藏之,而“精血同源”,肾精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肾精亏虚则血液化生无源而导致血虚。肾主人体发育,也主骨髓生长发育,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反之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髓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髓化生血液主要取决于肾的功能,肾精亏虚则会导致骨髓功能低下,化生血液出现障碍而致血虚。本课题基于中医“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精化血”理论,以肾精亏虚则会导致血虚为实验的病理依据,以造血干细胞作为切入点。研究肾精亏虚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恐伤肾”传统病因造模结合药物干预病理造模,采用模拟地震平台复合光电刺激法结合长期小剂量的苯和短期大剂量的环磷酰胺药物干预,建立肾精亏虚大鼠模型。大鼠出现肾虚症状,血液检查可以看到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EPO含量下降,血清睾酮含量降低。骨髓象可以见到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减少,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疏松、造血面积减少、造血细胞减少。超微病理形态学可以观察到骨髓造血干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变浅,出现凋亡小体的超微病理改变。龟鹿二仙胶灌胃治疗后,能够改善肾精亏虚的症状,促进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血清EPO含量升高,血清睾酮含量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增加,骨髓造血组织得到修复。骨髓造血干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凋亡小体减少,减少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本实验结论归纳如下:(1)利用“仿地震平台及光电刺激+苯+环磷酰胺”成功建立肾精亏虚雄性大鼠模型。(2)肾精亏虚大鼠血清EPO含量下降,骨髓组织抑凋亡蛋白Bcl-2蛋白、Bcl-2m RNA含量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蛋白及Baxm RNA表达增加,激活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通路,发生级联效应,激活Caspase-3蛋白,诱导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骨髓Fas和Fasl蛋白及Fas和Faslm RNA含量升高,激活了死亡受体途径,激活Caspase-3蛋白,诱导CD34+细胞细胞的凋亡。CD34+细胞过度凋亡,骨髓造血干细胞活性降低,可能是肾精亏虚导致骨髓抑制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机制之一。(3)首次采用龟鹿二仙胶治疗肾精亏虚,改善骨髓造血功能。龟鹿二仙胶能有效缓解肾精亏虚大鼠的症状,治疗骨髓抑制性贫血有效。提高血清EPO含量,促进抑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蛋白、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CD34+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造血干细胞。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避免其发生过度凋亡,可能是龟鹿二仙胶发挥其疗效机制之一。(4)从生成来源和生物学功能来看,EPO可能是肾精的物质基础之一。(5)造血干细胞是肾精在细胞层次的表现形式,是“肾精化血”功能的执行者。
张莉莉[3](2021)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血细胞计数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9年7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365例初发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65例患者根据初诊时有无血液系统损害分为有血液系统损害组和无血液系统损害组,分析血液系统损害分类及占比情况。将365例患者根据初诊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无贫血组,根据初诊时有无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LP)分为LP组和无LP组,根据初诊时有无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TP)分为TP组和无TP组,对两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对贫血组、LP组和TP组的骨髓细胞学、治疗及血细胞计数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65例初发SLE患者中,血液系统损害患者298例,占81.6%。贫血为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损害表现,贫血合并LP为最常见的联合损害表现。2.贫血组患者239例(65.5%)。贫血组发热、黏膜溃疡、浆膜炎、肺动脉高压、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发生率,抗ds-DNA抗体、抗Ribo P抗体阳性率,免疫球蛋白G(Immune Globulin G,Ig G)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高于非贫血组,贫血组补体C3水平、补体C4水平低于无贫血组。最常见贫血类型为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发生率为4.2%。贫血组缓解率为84.5%,AIHA缓解率为55.6%。3.LP组患者191例(52.3%)。LP组发热的发生率,抗ds-DNA抗体、抗Ribo P抗体、抗SSA-Ro60抗体阳性率,CRP水平,SLEDAI评分高于无LP组。LP组补体C3水平、补体C4水平低于无LP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SSA-Ro60抗体阳性是LP的独立危险因素。87例(45.5%)继发LP患者存在感染,其中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继发重度淋巴细胞减少症较非重度淋巴细胞减少症患者感染发生率增加。LP组缓解率为87.5%。4.TP组患者94例(25.8%)。TP组LN的发生率,SLEDAI评分高于无TP组,TP组关节炎的发生率,补体C3水平、补体C4水平低于无TP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关节炎是TP的保护性因素。TP组缓解率为73.0%,中度TP的缓解率为68.8%,重度TP的缓解率为50%。5.贫血组骨髓细胞学红系以增生活跃为主;LP组骨髓细胞学粒系以增生活跃为主;TP组骨髓细胞学巨核系增生活跃,以成熟障碍为主。结论:1.初发SLE患者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高。2.大部分贫血患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及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过治疗后缓解并能维持。3.约半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和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小部分中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过治疗后不能缓解。4.SLE血液系统损害骨髓细胞学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表现为增生活跃骨髓象,巨核细胞以成熟障碍为主。5.抗SSA-Ro60抗体阳性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欧阳丹[4](2021)在《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总结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疾病特征,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居住生活在江西省内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病史资料,所有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经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复核,建立病历资料数据库,采用SPPS26.0软件对患者的居住地、年龄、性别、常见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外周血象、骨髓增生情况、既往合并疾病、病程、中药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课题研究的120例患者均来自江西省内各地市,其中男性71例(59.17%),女性49例(40.8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在70.36±6.80岁。(2)在120例患者中,脾虚痰湿证有46例,气血两虚证26例,气阴两虚证20例,瘀毒内结证20例,脾虚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38.33%)。(3)中医证型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红蛋白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所占比例最多,其中以气血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80.77%),高白细胞所占比例最低。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比例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以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95.83%)。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毒内结证中度贫血所占比例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气血两虚证以重度贫血所占比例最多(46.15%),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4)中医证型与骨髓增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骨髓增生情况均以活跃或明显活跃最多,符合该疾病的特征。(5)120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口干口苦、形体消瘦、发热、汗出气短、心悸失眠、手足心热、周身疼痛,其中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所占的比例较多,符合该疾病的临床表现。(6)在120例患者中,既往合并疾病以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出现例数较多。将中医证型与合并疾病进行比较,中医证型与合并疾病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两虚证在心脏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多(44.68%),气阴两虚证在高血压病(38.46%)和糖尿病(38.46%)中所占的比例较多,因病例数相对较少,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7)中医证型与病程之间的关系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01),在120例患者中,病程>6月有82例,病程≤6月有38例,其中病程>6月的患者中以脾虚痰湿证者多见,有40例,占比48.78%,占总例数的33.33%。瘀血内结证在病程≤6月的例数最多,有21例,占比52.26%,占总例数的87.5%。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病程短者多为急性起病,传变快,见于瘀毒内结证,病程长者多见于脾虚痰湿证。(8)在120例患者中有116例(96.67%)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有4例患者未服用中药汤剂,116例患者应用中药共204味,按其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20位的分别为炒白术(58.62%)、黄芪(51.72%)、当归(44.83)、茯苓(41.38)、党参(34.48%)、法半夏(32.76%)、白芍(31.90%)、柴胡(31.03%)、仙鹤草(30.17%)、太子参(26.72%)、陈皮(25.86%)、炙甘草(24.14%)、山药(22.41%)、桔梗(19.83%)、茜草(18.97%)、升麻(17.24%)、薏苡仁(17.24%)、炒枳壳(16.38%)、肿节风(14.66%)、鸡血藤(12.93%)。使用的中药主要以益气补血、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等功效为主。结论:(1)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平均年龄在70.36±6.80岁。(2)常见的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较多、其次为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内结证。(3)常见的临床表现排在前六位的有头晕乏力、食少纳呆、出血症状、口干口苦、形体消瘦、发热。(4)既往合并疾病以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出现例数较多。(5)白细胞低于正常值以气血两虚证多见,高白细胞以瘀毒内结证较多见;气血两虚证以重度贫血多见;血小板低于正常值以气阴两虚证多见。(6)病程长者多见于脾虚痰湿证,病程较短者多见于瘀毒内结证。(7)使用的中药以益气补血、健脾化湿、理气化痰等功效为主。本研究对中医证型分布及疾病特征的认识可以为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提供参考。
赵同德[5](2020)在《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影响化疗方案执行的重要原因,本课题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以气血两虚证的肺癌、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化疗为干预措施,监测化疗后全血细胞计数、气血两虚证积分变化,评价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进一步以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通过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小鼠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因子表达等变化,探讨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的机制,为推广中成药辅助治疗肿瘤性疾病提供临床及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拟纳入8个中心260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并拟行化疗的患者,按脱落率不超过20%,拟纳入312例,中央随机按2:1的比例进入观察组(芪胶升白胶囊组)及对照组(安多霖胶囊组)。肺癌患者应用含顺铂/卡铂方案,乳腺癌应用含多西他赛/紫杉醇方案。观察组口服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口服安多霖胶囊,两组患者均口服包装编盲药物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化疗周期(20天)。入组前3天填写一般资料,采集血常规、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指标,化疗第5±1天、10±1天、15±1天、20±1天采集血常规,第20±1天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主要疗效指标分别使用FAS、PPS进行统计,次要疗效指标使用PPS进行统计。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苗药芪胶升白胶囊再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4ZX09301308007)。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号ECPJ-BDY-2015-09。主要疗效指标为4级、3/4级、1-4级中性粒细胞(NE)下降发生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白细胞(WBC)及NE最低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各访视点WBC、NE变化情况及复常率。根据本次化疗的疗程数、基线WBC计数、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对影响1-4级NE下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气血两虚证积分量化,对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单项症状改善率、各项症状积分的差值,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2.实验研究:①造模:应用ICR小鼠制备白细胞减少模型。5-6周龄ICR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给药3天。②分组给药:以白细胞减少模型鼠为研究对象,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将ICR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5雄5雌),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共6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芪胶升白胶囊0.5、1.0、2.0g/Kg,正常中药组为正常小鼠灌胃芪胶升白胶囊1.0g/Kg,模型组及正常空白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7天。各中药组于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芪胶升白胶囊,除正常两组外,注射环磷酰胺造模。③观察指标:给药第7天开始隔日采集血常规,第17天处死动物,眼眶取血,制备骨髓涂片,称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观察骨髓增生程度,ELISA方法检测脾组织IL-2、IL-4、IL-6、GM-CSF以及血清GM-CS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组织GM-CSF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纳入309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的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主要疗效指标:全数据集(FAS)287例(观察组192例、对照组95例),符合方案集(PPS)共252例(观察组175例、对照组7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14.6%vs15.5%、31.2%vs 31.7%,73.2%vs 73.5%;在 PPS 中分别为 13.4%vs15.5%、29.4%vs 30.5%,71.9%vs 72.7%,FAS 及 PPS 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中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3/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2)次要疗效指标:①WBC、NE的最低值、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第2周期化疗的患者中,观察组化疗第5±1天的WBC、NE计数(×109/L)分别为(6.29±1.87)、(4.79±1.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1.08)、(2.26±0.75),(P<0.01);③头晕眼花症状为化疗后1-4级NE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肺癌患者168例(观察组114例,对照组54例),FAS中161例(观察组109例,对照组52例),PPS中138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40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6.6%vs6.1%、28.8%vs25.7%、65.5%vs 6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5±1天,观察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NE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KPS评分、头晕眼花症状。(4)乳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乳腺癌141例(观察组96例,对照组45例),FAS中126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43例),PPS中114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3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24.6%vs28.0%、34.4%vs40.0%、83.3%vs 81.5%,均无明显差异(P>0.05)。NE回升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周期及以上化疗者更为突出。≥60岁的患者,观察组WBC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获益更明显。(5)中医疗效指标,FAS共309例(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PPS共266例(观察组185例、对照组81例)。芪胶升白胶囊能显着改善气血两虚证,避免药毒损耗气血。①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②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基线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10分者: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积分回落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指标:共有309例患者进入安全性分析,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①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4次,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3次,经关联性判定“可能及以上”的人数为0。②HGB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1.0%vs81.2%;PLT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0%vs93.0%,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研究:成功建立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①白细胞计数:中药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4.03±0.92、3.48±1.71、3.60±1.34、3.91±1.52、9.96±1.94、11.41±3.63,各组与正常空白组比较差异(P<0.05)。给药第15天,中药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给药第1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骨髓增生程度:以正常空白组为参照,模型组增生程度明显减低,高剂量组骨髓增生程度已接近正常。③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④脾组织IL-2、IL-4:模型组IL-2、IL-4含量均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IL-2、IL-4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⑤脾组织GM-CSF含量:模型组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GM-CSF含量(ng/L)分别为0.99±0.14、0.81±0.1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33±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中、高剂量组GM-C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⑥血清GM-CSF含量:模型组血清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GM-CSF 含量(ng/L)分别为 358.75±20.02、350.19±28.28、323.60±34.44,均高于模型组 290.02±43.74(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能有效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改善气血两虚证,通过调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复常。
范腾[6](2020)在《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文中提出临床研究表明,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临床有效。为进一步完善复方青黄散临床疗效、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本研究在课题组研究基础上,对复方青黄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利用MDS转基因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和作用机制探讨。研究一 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1年半的6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患者使用复方青黄散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相关因素。患者一般资料描述采用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61例MDS患者接受复方青黄散治疗后:16例获得血液学改善(16/61,26.2%),40例获得血液学稳定(40/61,65.6%),5例治疗无效(5/61,8.2%),血液学进步率为91.8%。(2)61例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85.59±26.6g/L)较治疗前(79.23±21.28g/L)显着升高(p=0.016)。(3)61例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1.14±0.63×109/L)较治疗前(1.01±0.53×109/L)升高,无显着差异(p=0.12)。(4)61 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43.67±37.79 × 109/L)较治疗前(44.35±38.23×109/L)无显着改变(p=0.93)。(5)61 例患者在治疗后 3 月(260ml)、6月(180ml)以及1年半(80ml)的输血量较治疗前(350ml)显着减少(p=0.0004)。(6)年龄小于60岁,染色体核型预后好和中等及IPSS-R低危和中危患者复方青黄散治疗后疗效较好。(7)61例患者使用复方青黄散后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复方青黄散治疗MDS患者的血液学进步率为91.8%,复方青黄散对红系改善较为明显。研究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目的:为了解复方青黄散药效学,本研究建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基因小鼠模型并进行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M11PTD/WT/Runx1Δ/Δ和TPM+移植小鼠的转基因MDS模型小鼠。M11PTD/WT/Runx1Δ/Δ和TPM+小鼠发病后,将其骨髓移植到受体鼠体内(B6J和B6J*129),TPM+移植小鼠给予多西环素食物诱导发病,M11PTD/WT/Runx1Δ/Δ移植小鼠则等待发病。移植后监测小鼠移植物嵌合度。小鼠发病后将16只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方青黄散或PBS灌胃治疗,每周5次,连续4周。复方青黄散给药小鼠药物剂量为4.2mg/kg/天,PBS组给予100ul/天。评价给药前、后小鼠血常规的变化,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1)M11PTD/WT/Runx1Δ/Δ和TPM+移植小鼠移植1月后移植物嵌合度检测:M11PTD/WT/Runx1Δ/Δ移植小鼠CD45.2+细胞群所占百分比为76.19±3.21%,TPM+移植小鼠中,GFP+细胞群所占百分比为74.59±7.22%。(2)复方青黄散和PBS治疗组小鼠治疗前血常规基线。PBS组和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的基线一致(p=0.32,0.19,0.55)。(3)复方青黄散和PBS组小鼠治疗后血常规变化。①治疗后第8,15,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红蛋白较PBS组小鼠血红蛋白显着升高(p=0.009,0.026,0.015);②治疗后第8,15,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红细胞较PBS组红细胞显着升高(p=0.005,0.012,0.004);③治疗后第21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血小板较PBS组小鼠显着升高(p=0.029)。(4)复方青黄散组和PBS组小鼠生存时间:PBS对照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47.5天;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记录至128天,仍未得到中位生存时间,复方青黄散治疗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PBS组显着延长(p=0.04)。结论:复方青黄散可改善MDS模型小鼠贫血、血小板减少,延长其生存时间。研究三 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为了解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MDS小鼠和正常小鼠及MDS患者和正常人的细胞进行体内、外作用机制和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CCK-8法分析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和人的细胞以及MDS小鼠和人的细胞的细胞活力的作用;(2)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DS小鼠复方青黄散和PBS干预后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前体细胞分化;(3)采用克隆形成簇、红细胞爆发集落形成簇和红细胞集落形成簇分析,对MDS小鼠骨髓和正常小鼠骨髓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复方青黄散对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4)采用免疫蛋白电泳和定量PCR,探讨复方青黄散对MDS克隆和正常克隆的分子学作用机制。结果:(1)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细胞、MDS患者细胞、正常小鼠和人脐带血细胞无细胞活力抑制作用,可促进MDS-L细胞分化。(2)MDS小鼠给予复方青黄散治疗后,红细胞前体细胞群Ⅰ、Ⅱ较PBS组显着增加(p=0.014,p=0.031),成熟红细胞群Ⅳ较PBS组显着减少(p=0.039);复方青黄散组正常造血干细胞群较PBS组显着增加(p=0.006),复方青黄散组小鼠脾脏较PBS组显着减小(p=0.032)。(3)体外TPM+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TPM+、TPM-小鼠骨髓细胞和正常小鼠骨髓的BFU-E和CFU-E培养结果显示:复方青黄散组BFU-E和CFU-E的克隆计数和细胞数均较PBS组增加(p<0.05)。(4)正常小鼠给予复方青黄散治疗后,小鼠的LSK,MPP2,MPP3,MPP4及Pre-CFU-E、Pro-E+CFU-E细胞群均较PBS组增加(p<0.05),两组小鼠的脾脏重量和血常规改变无差异(p>0.05)。(5)复方青黄散可下调M11PTD/WT/Runx1Δ/Δ细胞HIF1A蛋白及下游Binp3,Binp31,Ldha,Hk2,Ddit4基因表达,上调M11PTD/WT/Runx1Δ/Δ细胞P53、MDM2、VHL蛋白的表达。(6)复方青黄散可上调正常细胞GATA1、GATA2、GATA3蛋白表达。结论:复方青黄散通过促进MDS克隆和正常细胞的红系分化而改善贫血。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下调MDS克隆HIF1A表达,发挥抑制MDS克隆作用,使MDS克隆向正常红系分化;上调正常细胞的GATA1、GATA2、GATA3,促进正常细胞的红细胞系分化。
郑夏[7](2020)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单中心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预后,为儿童MDS规范性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3例初发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预测患儿1年、3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SF)。结果:(1)53例患儿中,患儿性别比例1.4:1.0(男31例/女2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中位年龄:4.8岁(0岁-15岁)。其中:儿童难治型血细胞减少症(MDS-RCC)24例(4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9例(17%);RAEB向白血病转化或转化中的RAEB(MDS-RAEB-T)7例(1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3例(25%)。(2)染色体异常11例,约占总病例数21%,其中单独7q-有6例、单独Y缺失1例、单独cen8三体异常2例、7q-合并Y缺失的1例、5q-合并7q-1例。(3)病例中51例,完善了基因学检查,12例异常(25%,12/51),主要相关突变基因包括:PTPN11(NF1、D61Y、Q272)、ASXL1、TET2F8682(T>G)/U2AF1S34(C>T)、WT1、EVL、MPL。其中还有合并范可尼基FANCA突变1例,WAS基因阳性1例。(4)除13例JMML病例,其余40例MDS全部病例依据IPSS、WPSS及IPSS-R三种方法分类。图表分析以上3类风险评估方法对儿童MDS风险评估都有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估儿童MDS预后。(5)结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16例,移植成功后存活10例,移植失败死亡5例,移植成功后失访1例;未接受HSCT的其余37名患儿中,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有27例,其中5例存活,15例死亡,7例失访;其余10例确诊后放弃治疗死亡。接受HSCT治疗和非HSCT治疗的1年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5.0%±10.8%)%vs(66.7%±9.1%)(P=0.565);(68.8%±11.6%)%vs(18.5%±7.5%)%(P=0.00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2.2%±12.2%)%vs(35.3%±10.2%)(P=0.039);(68.2%±11.8%)%vs(12.5%±6.6%)%(P=0.001)。(6)Cox回归分析53例患儿:年龄小于7岁(P=0.0333)、骨髓活检出现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P=0.0168)、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P=0.007)、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P=0.0002)和未接受HSCT治疗(P=0.016)是影响儿童MDS预后的高危因素。其余如性别、骨髓存在小巨核细胞、初诊血红蛋白低于80g/L、初诊LDH升高(大于320U/L)及初诊骨髓存在病态造血等均对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1)儿童MDS以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MDS-RCC)多见。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7岁、骨髓活检出现ALIP、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和未接受HSCT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2)HSCT是目前根治儿童MDS的最有效手段。(3)目前临床评估儿童MDS预后的IPSS-R等方法有明显局限性。
张新凡[8](2020)在《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MDS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血液科住院或门诊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国际积分预后系统IPSS(International Integral Prognosis System)分组属于MDS(低危/中危-1)。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分布、诊断分型、IPSS积分和危险度、首诊合并症方面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无脱落病例发生。对照组患者给予安特尔及西医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温阳补肾方加减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象、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临床疗效为6例基本缓解,12例部分缓解,4例改善,3例无效,总有效率88.0%;对照组临床疗效为1例基本缓解,8例部分缓解,5例血液学进步,10例无效,总有效率58.3%,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着(P<0.05)。2.治疗后两组血常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其中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升高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骨髓增生程度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组红系病态造血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组间和组内比较巨核系及粒系病态造血均无显着差异(P>0.05)。4.经治疗后治疗组输血量明显减少,输血减少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经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4%;对照组患者痊愈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50%,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评价: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伤,1名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中2名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考虑与安特尔副作用相关,予护肝治疗后转氨酶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尿常规、粪常规及心电图均未见显着性差异。结论: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患者临床疗效显着,能有效患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常规和骨髓象,减少输血量,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汪树芬[9](2020)在《转铁蛋白受体在造血系统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铁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造血系统对机体铁水平的变化非常敏感,铁缺乏会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特别是孕期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早产风险增高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偏低,因此孕期铁营养至今仍是全球关注的卫生问题。另一方面,铁稳态影响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并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作用靶点,深入探索造血系统中铁稳态的调控机制具有深刻的临床意义。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是介导铁离子进入细胞的主要受体蛋白,通过与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结合以内吞小泡的方式将铁运输入细胞内。然而,目前关于Tfr1在造血干/祖细胞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Tfr1在造血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具体功能及机制,进一步阐释铁稳态在造血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方法:1)通过GEO、Bloodspot等数据库检索及流式细胞检测,系统地分析Tfr1在造血分化谱系中的表达情况;2)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Tfr1基因敲除小鼠(Tfr1fl/fl;Vav-Cre,简称cKO)为模型,运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组织切片染色、血液常规检测等技术进行小鼠骨髓造血(出生后第三天)和胎肝造血(E14.5、E16.5、E18.5天)的分析,包括红系、髓系、淋巴系以及各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比例和数量的检测;3)通过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骨髓移植实验、体外集落形成(Colony-Forming Unit Assays,CFU)实验分析造血干细胞的功能;4)利用Annexin-V和Brdu染色分别检测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5)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测定组织中金属元素铁的含量,并且利用Calcein-AM探针检测细胞内铁水平,分析Tfr1基因缺失对系统性及细胞内铁稳态的影响;6)通过低铁膳食诱导铁缺乏小鼠模型以及铁螯合剂(DFO)体外处理造血干细胞,分析铁缺乏对造血系统的影响;7)在CFU体系中,分别添加FAC(主要通过Tfr1的转运功能进入细胞)、Holo-Tf(仅通过Tfr1的转运功能进入细胞)、Hemin(无需Tfr1的转运功能便可进入细胞)等铁补充剂,试图挽救cKO造血干细胞的功能;8)通过慢病毒过表达体系,在造血干细胞中分别过表达不同功能性点突变的Tfr1蛋白(Tfr1R654A无铁转运功能,Tfr1L622A无信号传导功能),利用CFU实验检测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变化;9)运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出cKit+造血干/祖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手段检测其造血干/祖细胞命运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骨髓造血及胎肝造血表型分析:cKO小鼠出生后,与对照组小鼠(Tfr1fl/fl)相比,表现为全身苍白且生长迟缓,于出生后一周内全部死亡。出生后三天幼鼠的血液学分析发现,cKO小鼠的红细胞计数[2.3±0.7(1012/L)]较对照组[3.6±0.4(1012/L)]显着降低(p<0.001),cKO白细胞计数[5.1±0.9(109/L)]较对照组[8.4±2.2(109/L)]也显着减少(p<0.001)。cKO胎肝红系发育障碍,CD11b+Gr1+髓系细胞和CD3+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CD19+B淋巴细胞未见显着性改变。与对照组相比,cKO骨髓中造血干细胞(Lin-cKit+Sca1hi)减少90.90%(p<0.01),造血祖细胞(Lin-cKit+Sca1-)减少97.53%(p<0.001)。同时,cKO骨髓造血干细胞凋亡比例[(43.40±1.82)%]显着高于对照组[(16.89±0.65)%](p<0.001)。然而在E18.5胎肝中,cKO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无显着性改变,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祖细胞(GMPs)数量较对照组增加[Tfr1fl/fl:4.45±1.19×105;cKO:6.54±1.25×105,(p<0.05)],共同髓系祖细胞(CMPs)[Tfr1fl/fl:4.38±0.25×105;cKO:3.34±0.62×105,(p<0.05)]和巨核细胞/红细胞系祖细胞(MEPs)[Tfr1fl/fl:1.44±0.11×106;cKO:1.07±0.24×106,(p<0.05)]较对照组减少。2)系统性及细胞内铁代谢检测:cKO幼鼠血清铁[(297.92±31.17)μg/d L]较对照组[(136.63±50.66)μg/d L]显着升高(p<0.001)、肝脏铁[(338.95±72.99)g/g wet weight]较对照组[(72.84±28.81)g/g wet weight]显着升高(p<0.001),然而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及成熟谱系(Lin+)的胞内铁水平较对照组均显着性降低(p<0.05)。在E16.5胎肝中,cKO造血干/祖细胞的胞内铁水平较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其下游成熟谱系(Lin+)的胞内铁水平较对照组显着性降低(p<0.05)。3)胎肝造血干/祖细胞的功能检测:Tfr1fl/fl胎肝造血干细胞可形成CFU集落单位,而cKO胎肝造血干祖细胞无法形成任何集落单位。非竞争性移植Tfr1fl/fl造血干细胞的受体小鼠正常存活,Tfr1fl/fl造血干细胞在竞争性移植体系中可重建造血系统,而cKO造血干细胞无法在受体小鼠骨髓内重建造血系统。4)造血干/祖细胞中Tfr1转铁功能验证:5μM铁离子螯合剂(DFO)处理野生型造血干/祖细胞导致CFU集落单位数量显着减少[Ctrl:46.5±2.12;5μM DFO:7.5±2.12,(p<0.05)]。cKO胎肝造血干细胞在添加10μM FAC或5μM holo-Tf的M3434培养基中仍无法形成任何CFU集落单位。而添加Hemin后,cKO胎肝造血干/祖细胞可形成CFU集落单位,且呈现浓度依赖性。cKO胎肝造血干/祖细胞过表达Tfr1R654A后无法形成CFU集落单位,而过表达Tfr1L622A可形成CFU集落单位。最后,与对照组cKit+造血干/祖细胞相比,cKO胎肝造血干/祖细胞命运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Notch1、Gata3、Gata2、PU.1、Fli、Gfi1和C/EBPα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研究结论:Tfr1是造血祖细胞/前体细胞向一系列成熟血液细胞分化所必需的调控因子;Tfr1作为细胞表面重要的铁转运蛋白受体或是造血系统摄取铁的主要途径,而血红素铁在造血发育过程中可成为Tf-Fe的替代来源;铁的摄取可能是Tfr1介导造血干/祖细胞分化和存活的主要分子机制;细胞内铁稳态的维持在造血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Tfr1为靶点深入探究造血系统中铁稳态的调控机制,为造血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莫文苑[10](2020)在《Shh蛋白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中国的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病率较高。AA按照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原发性获得性AA的发生发展与造血干祖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音猬因子信号通路(Sonic Hedgehog,SHH)参与人体的胚胎发育,具有调控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并通过调节血管新生因子、细胞周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等机制参与机体造血过程。Shh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过程?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组织中Shh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AA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外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生存期等的相关性,旨在探究Shh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并确诊的33例获得性A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生存情况。2.于病理科调取33例AA患者住院时的骨髓活检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髓组织中Shh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选取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应用ImagePro Plus 6软件进行测量、取值,分析Shh蛋白表达在AA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Shh蛋白在不同AA分型、性别、年龄、不同骨髓增生程度中的表达差异,AA患者Shh蛋白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Shh表达水平对AA患者生存期的影响。3.采用SPSS Stastistics-24软件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组别Shh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应用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Shh蛋白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AA患者骨髓中Shh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9)。2.Shh蛋白在AA患者不同分型(重型/非重型)、增生程度(活跃/低下)、性别(男/女)、年龄(>48岁/≤48岁)组中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3.AA患者Shh蛋白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P=0.022)、淋巴细胞计数(P=0.047)、CD4+/CD8+细胞比值(P=0.027)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4.Shh蛋白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CD3-CD16+CD56+细胞百分比、CD3-CD19+细胞百分比、CD3+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5.非重型AA与重型患者之间生存曲线有差异,非重型AA生存率优于重型AA(P=0.007);AA患者Shh高表达组与Shh低表达组、骨髓增生活跃组与骨髓增生低下组、CD4+/CD8+细胞比值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AA患者骨髓Shh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hh蛋白表达低下可能是参与AA患者发病因素之一。2.AA患者骨髓Shh蛋白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正相关。3.不同分型是影响AA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二、联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CRISPR/Cas9 技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RISPR/Cas9系统及CRISPR/Cas9高通量文库 |
2 药物靶点及耐药的研究 |
3 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3.1 致癌基因层面 |
3.2 DNA修复层面 |
3.3 逆转耐药性层面 |
3.4 免疫治疗层面 |
3.5 其他 |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
(2)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肾藏精理论研究 |
1.1 肾精的生成来源 |
1.2 肾精的功能 |
1.3 肾精的现代医学研究 |
2 “髓”的理论研究 |
2.1 “髓”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
2.2 “髓”的生成与肾精 |
2.3 “骨髓”的现代医学研究 |
3 “血”的研究理论 |
3.1 血的涵义及生理功能 |
3.2 血的生成与肾精 |
3.3 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 |
4 补肾方龟鹿二仙胶 |
5 结语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1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造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仪器及耗材 |
1.5 造模方法及分组、给药 |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1.7 统计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GB)含量比较 |
2.3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睾酮(T)含量比较 |
2.4 附睾精子质量比较 |
2.5 睾丸组织病理学比较 |
2.6 骨髓象比较 |
3 讨论 |
3.1 肾精亏虚大鼠模型的建立 |
3.2 肾精亏虚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
3.3 肾精亏虚对血清EPO含量的影响 |
实验2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细胞及CD34+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及分组 |
1.2 造模方法 |
1.3 药物及灌胃 |
1.4 仪器设备及试剂 |
1.5 检测指标 |
1.6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超微病理形态学观察 |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细胞凋亡的结果 |
2.3 骨髓石蜡包埋切片TUNEL法检测CD34+细胞凋亡结果 |
3 讨论 |
实验3 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导致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及分组 |
1.2 造模方法 |
1.3 药物及灌胃 |
1.4 仪器、试剂及耗材 |
1.5 检测指标 |
1.6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骨髓Bcl-2、Bax、caspase-3、Fas和 Fasl蛋白表达结果 |
2.2 骨髓 Bcl-2、Bax、caspase-3、Fas 和 FaslmRNA RT-PCR 结果 |
3 讨论 |
3.1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Bcl-2、Bax蛋白及Bcl-2m RNA、Baxm RNA表达的影响 |
3.3 肾精亏虚对大鼠骨髓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肾精亏虚与贫血的关系 |
2.肾精亏虚大鼠模型建立评估 |
3.肾精亏虚对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 |
4.龟鹿二仙胶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机制 |
结论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综述 肾虚与贫血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 发表论文 |
致谢 |
(3)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 年推荐的SLE诊断标准 |
附录 C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 |
附录 D 难治性/罕见血液系统损害个案总结 |
附录 E 个人简历 |
附录 F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G 个案报道 |
(4)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研究资料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历收集方法 |
1.6 统计学方法 |
2.研究结果 |
2.1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一般信息分布 |
2.2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2.3 中医证型分布与血常规的关系 |
2.4 中医证型分布与骨髓增生情况的关系 |
2.5 临床常见症状分布情况 |
2.6 既往合并疾病情况 |
2.7 中医证型分布与既往合并疾病的关系 |
2.8 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程的关系 |
2.9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药应用情况 |
3.分析与讨论 |
3.1 脾虚与痰湿的关系 |
3.2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一般信息分析 |
3.3 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
3.4 中医证型与血常规的关系分析 |
3.5 中医证型与骨髓增生情况分析 |
3.6 临床常见症状分布情况分析 |
3.7 既往合并疾病情况分析 |
3.8 中医证型与既往合并疾病的关系分析 |
3.9 中医证型与病程的关系分析 |
3.10 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中药使用情况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5)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 肺癌及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 |
2 常用化疗方案的血液学毒性 |
3 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
1 单味中药 |
2 中药药对 |
3 经典组方 |
4 自拟组方的临床研究 |
5 中成药 |
6 中药注射制剂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 |
研究方案及内容 |
研究结果 |
1 入组情况及病例分布 |
2 人口学资料与基线资料 |
3 疗效指标 |
4 分病种统计-肺癌 |
5 分病种统计-乳腺癌 |
6 中医疗效指标 |
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改进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来源 |
1.3 研究方案 |
1.4 病例选择 |
1.5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疗效评价标准 |
1.8 患者资料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外周血细胞计数 |
2.3 输血量改变 |
2.4 不同年龄疗效比较 |
2.5 不同性别疗效比较 |
2.6 不同染色体核型疗效比较 |
2.7 不同IPSS-R危度疗效比较 |
2.8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和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 MDS小鼠模型建立及复方青黄散的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骨髓细胞提取 |
1.3 药物干预方案 |
1.4 外周血细胞计数 |
1.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 |
1.6 动物实验伦理 |
1.7 仪器和设备 |
1.8 试剂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MDS小鼠移植物嵌合度检测 |
2.2 复方青黄散干预前MDS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 |
2.3 复方青黄散干预后MDS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 |
2.4 复方青黄散干预后MDS小鼠生存时间 |
3. 讨论 |
第二节 复方青黄散改善贫血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 |
1.2 细胞 |
1.3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
1.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 |
1.5 q-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
1.6 Western-bol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1.7 克隆形成蔟分析 |
1.8 实验仪器及耗材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复方青黄散对小鼠和人源细胞细胞活力的作用 |
2.2 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骨髓造血的作用 |
2.3 复方青黄散对MDS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
2.4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造血的作用 |
2.5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
2.6 复方青黄散对MDS克隆的分子作用机制 |
2.7 复方青黄散对正常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 |
2.8 复方青黄散中雄黄、青黛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分化的体外作用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文献综述 |
(一) 中医论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二) 西医诊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三) 红细胞分化成熟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录 |
(7)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病例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三、预后积分系统评价 |
四、治疗方法 |
五、疗效判断标准及随访 |
六、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骨髄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语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项目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1.8 技术路线图 |
2.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2.1 性别构成 |
2.2 年龄分布 |
2.3 门诊和住院分布 |
2.4 诊断分型 |
2.5 IPSS积分和危险度 |
2.6 首诊合并症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增生情况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病态造血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输血量比较 |
3.5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7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4.不良反应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MDS的认识 |
1.1 MDS发病机制 |
1.2 MDS分型及预后 |
1.3 MDS治疗 |
2.祖国医学对MDS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 |
2.2 MDS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2.3 髓毒劳中医辨证论治 |
2.4 不同医家的对髓毒劳的辨证论治 |
3.陈斌教授对MDS的中医认识 |
4.“益气温阳补肾”方组方原理及现代药理学分析 |
4.1 组方原理 |
4.2 组方特点 |
4.3 组方的中医理论基础 |
4.4 现代药理学研究 |
5.结果分析 |
5.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
5.2 临床疗效分析 |
5.3 血常规分析 |
5.4 骨髓象分析 |
5.5 输血情况分析 |
5.6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5.7 安全性分析 |
6.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转铁蛋白受体在造血系统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 缓冲液配方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小鼠造血系统中Transferrin receptor 1基因及蛋白表达谱 |
3.2 Transferrin receptor 1对造血系统发育的调控作用 |
3.3 造血干细胞缺失Transferrin receptor 1 导致机体铁稳态失衡 |
3.4 初步探索Transferrin receptor 1 调控造血干/祖细胞功能的关键机制 |
4 讨论 |
4.1 不同血液细胞的生成对Transferrin receptor 1 的需求具有差异 |
4.2 Transferrin receptor 1 在造血祖细胞/前体细胞发育阶段的作用 |
4.3 Transferrin receptor 1 可能通过铁稳态调控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 |
4.4 Transferrin receptor 1 介导的铁吸收对造血干/祖细胞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
4.5 Transferrin receptor 1 或是造血发育过程中铁摄取的主要途径 |
4.6 造血系统Transferrin receptor 1 参与机体铁稳态的维持 |
4.7 血红素铁在胚胎造血发育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铁稳态在血液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Shh蛋白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免疫组化主要使用仪器 |
2.3 免疫组化检测Shh蛋白表达 |
2.3.1 骨髓活检组织收集 |
2.3.2 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
2.3.3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Shh表达 |
2.3.4 Shh表达水平评分标准 |
2.4 随访及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主要中英文词汇缩略表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联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CRISPR/Cas9 技术在乳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及进展[J]. 方敏,李莉,李恒宇,盛湲. 世界临床药物, 2021(12)
- [2]肾精亏虚对SD雄性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吕建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分析[D]. 张莉莉.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研究[D]. 欧阳丹.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D]. 赵同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复方青黄散调控HIF1A/GATA信号通路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造血[D]. 范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D]. 郑夏. 苏州大学, 2020(02)
- [8]益气温阳补肾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危/中危-1)临床观察[D]. 张新凡.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9]转铁蛋白受体在造血系统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汪树芬. 浙江大学, 2020(01)
- [10]Shh蛋白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莫文苑.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标签:对照组论文; 促红细胞生成素论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论文; 肾精亏虚论文; 骨髓增生性疾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