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家预测我国面临的十大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张墨竹[1](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文中研究指明国际化经营是世界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资银行转型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于银行国际化发展来说,无论是海外业务改革、国际并购或重组,都需要通过海外布局作为载体得以实施,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区域布局是国际化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也是成就一流跨国银行的基本路径。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海外布局大幅推动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进入瓶颈期,前期的业务优势、区位优势不复存在,甚至部分老牌跨国银行选择退出次要区域市场以保存竞争实力。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抢占国际市场的机遇窗口。世界银行业的彼消此涨,使中资银行不得不思考,在经历了国际化初期的快速发展后,今天要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强化业务管理,实现由“走出去”到“沉下去”、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中资银行正处于谋求战略发展和国际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然而,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疫情影响持续,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中国坚挺的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RECP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逆势表现,仍为中资银行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我国主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更是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开辟了崭新路径。于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也变得愈发关注和重视。梳理众多关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务虚探索多于务实研判,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一是银行国际化问题的主流研究重点仍集中在如何提高银行国际化竞争力、银行国际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等课题上,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区位选择布局及环境背景研究;二是对于中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资金融通的中坚力量,关注两者之间勾稽推动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三是少有研究者会从“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角度切入,对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探索建立系统数据模型,提供可量化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平台,抢占银行国际化发展机遇,区位选择布局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整体情况的广泛整理,是对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路径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两者间关联匹配度的创新研究。本文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选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69个国家2015年至2019年政治、经济、金融、贸易、营商数据作为样本,借助SVM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下简称“SVM模型”)进行分类评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适合中资银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银行国际化动因涉及的指标与实证结果进行差异化对标对比,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面对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目标国家进行国际化布局时,中资银行可以借助研究结果,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做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选择,降低区位选择布局成本。同时,研究结论也能为不同性质、或处于不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中资银行,提供可量化的区位选择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整体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梳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理论研究脉络,说明相关理论基本概念,形成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理论运作机理,引入国内外大型银行国际化优秀案例,提炼可供借鉴的国际化区位选择经验。第3章,对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中资银行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现状,判断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优势和劣势。第4章,介绍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和指标选取等,并进一步阐释SVM模型原理和指标内涵。第5章,运用SV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SVM模型实验结果,回归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结合差异化指标给出有针对性的判断建议。第6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主要结论和下一步建议。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脉络吻合,两者发展相互助推;SVM模型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结果显示实验样本集中有47个国家适合中资银行开办分支机构或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其次,从实证结果分析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中欧、东欧三个区域最适合中资银行开拓发展。第三,结合实证分析结论,中资银行可以综合考虑税收法律、文化维度、环境绩效等附加因素,进一步优化区位选择结果。最后,SVM模型可实现进一步延展,待“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数据进一步完善,发展更为成熟时,可在现有模型基础上直接增加指标参数,实现模型结果的实时测度,及时帮助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国际化区位最优选择。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位优势,中资银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统筹规划国际化区位选择布局战略;(2)做好自身区位选择布局阶段化安排,实现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网格化辐射;(3)强化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合作意识,加强公司治理,提升服务管理效率;(4)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责任,以服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健康发展。
刘琨[2](2021)在《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工程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对其投资可以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乘数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先行地位”。随着全球基础设施短缺及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引起的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以及资产交付与服务质量的低效率问题,基础设施正由公共供给转向私营供给,这一趋势因思维方式转变和良好实践效果受到支持,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得以加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英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兼顾效益、效率、公平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但各国PPP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在PPP模式风靡全球之际,加拿大发展为最具PPP市场热度和成熟度的国家之一。本篇论文针对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展现了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全貌:以PPP模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市场,法律制度与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探究,挖掘加拿大PPP模式跻身领先地位的深层驱动力。目前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正经历由高增长到高质量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吸取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西交流和鉴往知来,对我国PPP模式的行稳致远与深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制度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一,阐述了PPP模式概念,众多参与主体、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服务绩效五个主要特征,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第二,分析了PPP模式应用对象,即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特征,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失灵,以及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行业领域。第三,以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新公共管理与实践、公共事业民营化等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探究了PPP模式的制度优势。最后,以不完全契约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PPP模式缔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有所值、投融资结构、风险与利益分配、合同管理、绩效监管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第二,分别从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动因。总结了近30年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的两次浪潮及特征,宏观展现了项目在各基础设施领域、管辖层级及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在1991-2003年的第一波浪潮中,加拿大PPP模式经历了由理论转向实践的艰难过程,伴随着部分项目失败,在质疑声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第二次浪潮是2004年至今,加拿大省级政府作为PPP主要开拓者,打造了更具活力的基础设施PPP市场,公共部门拥有更专业的评估技术与监管能力,制定了更明晰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转变对私营资本需求方式,优化交易结构与回报机制,采用有限的需求与市场风险转移,极大提升了PPP项目产出效率及复杂程度。第三,加拿大PPP模式展现了公私双方从咨询伙伴、运营伙伴、协作伙伴、到贡献伙伴权利逐渐下放过程,根据私营部门参与度和风险转移程度,形成连续的包含设计、建设、融资、维护、运营等责任的组合体。在探讨加拿大PPP模式全流程运行机制和采购管理中发现,加拿大主要PPP应用省份虽然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审批与采购管理上更为复杂且周密,但实际上加拿大PPP项目采购效率极高,表现为较短的招投标时间以及较低的招投标成本。这种高效性得益于,采购前期项目评审与决策管理、招投标评估与竞合谈判、合同体系建立三方面的运行监管与结构设计。首先,加拿大PPP项目采用了以物有所值为核心,细致且繁复的前期规划和评估工作;其次,加拿大省级PPP专业机构借助发达的咨询服务,实施评标以及竞争性对话,能够确保透明度和竞争性,权衡技术创新与财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加拿大PPP合同协议在绩效产出规范以及回报机制两个关键边界条件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足额、长期、稳定的资金,PPP模式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加拿大PPP模式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其成熟且深厚的PPP项目投融资市场。论文回答了关于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包括PPP项目债券、绿色债券、社会效益债券在内的债券类融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拿大PPP基金与联邦基础设施基金,以上四类重要且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投融资工具,对加拿大PPP模式支持方式和投融资特征。第五,加拿大PPP模式风险管理较为完善。以加拿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据,探讨了加拿大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七个要素,分别为风险全流程沟通,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和标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动态监管。并根据安大略省交通类PPP风险矩阵,探讨加拿大PPP项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触发机制与影响结果,以及风险评估方案。最后,归总加拿大主要省份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方式,探究加拿大PPP项目风险分配特征。第六,加拿大PPP模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首先,探讨PPP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总结了加拿大联邦及主要省份PPP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将治理能力、人力资源、协调能力归纳为加拿大PPP专业机构三大核心能力要素,体现了联邦PPP机构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省级PPP机构的运营与执行能力。最后,从绩效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三个方面,探析加拿大PPP广泛的宏观治理体系。最后,对加拿大PPP模式进行了评价及启示。重点分析了加拿大PPP模式按预算与准时交付效率,社会公众与主要参与者认可度,以及项目经济系统性影响。探讨加拿大在PPP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市级PPP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降低对长期私营资本需求及有限需求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和项目未实现真正的物有所值的原因。并且对本篇论文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篇末部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加拿大的研究得到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李琳[3](2021)在《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债务违约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旅游业既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但旅游业也因其资金密集性强、资源依赖度高、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等特征,产业结构和管理方式日趋复杂。当前,不少旅游投资集团面临着短贷长投、过度投资等诸多问题,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进而陆续显现出债务违约风险,有些甚至引发了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后果。对此,《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等文件陆续出台,进一步指导、监督该类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管理。可见,如何解决债务融资存量大、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务期限错配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防范风险、稳定发展的关注重点。本文以重庆旅游投资集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比较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与模型分析法,对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债务违约风险现状展开分析,深入研究该集团的债务违约风险管理问题。首先,文章通过回顾其债务演进历程分析了其债务规模、期限结构、来源结构,并考察了其举债风险在财务状况上的表现;其次,基于对比分析、建模分析(Z-score模型),文章进一步识别评估了重庆旅投的债务违约风险,同时笔者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以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探究了可能引起重庆旅投债务违约的关键风险点,并以风险热力图予以呈现。再次,文章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其债务违约风险的来源与成因。最后,依据“清理存量+防范增量→控制总量”的总体思路,文章提出了剥离现存不良资产、建立债务违约风险预警平台、政府等相关部门共同防范化解债务违约风险等对策建议。文章以期企业在积极应对债务违约风险的同时加强风险防范,实现债务违约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控,也为相似国有企业以及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在债务违约风险管理工作上提供借鉴与启示。
金弘显[4](2021)在《D公司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风险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软件开发项目也逐渐的开始细分出不同领域的开发。其中大数据项目作为近几年来最为热门的项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追捧。但是到最后成功的案例却寥寥无几。从行业内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得知,大数据开发项目有着与传统IT开发不同的特点,从已知失败案例往回推断,我们不难发现,甚至有些公司的项目从出发点就注定了项目的失败。为了帮助公司能够更好地推进项目的是实施,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提高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在大数据开发项目中引入了风险管理。通过正确妥当的管理风险,确保大数据项目能够更好地完成使命。本文以D公司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为具体研究对象,从国内外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入手,通过与传统互联网项目作对比,结合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总结出大数据开发项目在风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研究生课程中学到的项目管理理论、风险管理论,将理论结合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大数据项目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大数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事项,通过实际的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进行风险的识别和风险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项目的风险控制策略方法和监控手段,形成一套适合本项目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办法。
颜彩云[5](2021)在《X公司软件研发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
王琪[6](2021)在《工业4.0背景下零售行业电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工业4.0的影响,互联网和制造业逐渐联合,挤占零售业所在的销售端市场。零售行业开始逐渐向“新零售”转型,依靠“多渠道”模式快速开发各类销售渠道。在疫情影响下实体门店销量快速下滑,大部分企业将关注转向线上销售渠道,如何在各电商平台建立品牌的销售官网,快速抢占线上市场,是各零售公司当前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L公司微信小程序端电商项目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当下工业4.0背景影响下,传统零售业公司向电子商务转型发展所开发的电商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研究。从项目管理经典理论开始入手研究,文中对项目管理及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和经典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对现今四种经典的风险管理模型进行介绍。随后先对具体研究项目进行充分地了解,并在文中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加以概述,为整个项目制定合理的规划,最后对项目当前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因果分析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初步识别,并通过归纳法加以整理。随后通过历史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专家评审法获取数据,通过风险矩阵对各风险项进行定量评估,获得风险综合值。随后为项目建立风险管理模型,为综合风险值较高的风险项制定应对措施,并为项目实施过程制定一系列风险监控措施,保证在项目进程中及时发现风险因素。通过多个风险管理步骤,得以建立起一整套贴合L公司微信小程序端电商项目风险管理需求的、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最终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办法,实现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可控,从而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使得项目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得以保质保量的完成电商项目开发目标。保证了微信小程序端电子商务官网快速上线以及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平稳运营,最终取得优秀的年度销售成果,远超公司最初设立的目标。且项目的风险管理办法也为同类型项目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方法借鉴,通过对此次项目风险管理的不足进行反思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项目管理水平。
王运科[7](2021)在《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现在使用移动端软件替换原来的PC网站去更快的获取信息,移动端软件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移动端的信息流软件,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占据了用户大量的时间,博得众多用户的喜睐。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该项目下的产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信息和更方便快捷的操作体验,使用户能够高效的获取到所需的热点信息。M公司对信息流软件项目的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目前我国针对信息流软件的风险管理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标准化流程,在信息流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本文研究致力于针对信息流软件风险管理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本文以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风险管理为案例,使用HHM层次全息建模法从多个维度将软件项目分解成了多个子系统,从多个角度分析项目,然后再针对子系统逐一的识别出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因素,更加全面和细致的识别的出项目中的风险。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首先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将所有风险因素分为了高、中、低的三个等级,然后再使用Borda排序法对三个等级中的风险结进行重要性的排序,更好的处理了风险评估中的风险结问题。在评估风险因素后,对风险因素采取了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法,从而对风险因素产生的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研究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的管理办法,更加保障了 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的成功,控制项目过程中的风险。本文研究内容旨在针对信息流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寻找一种高效的管理办法,提升信息流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项目的稳定运行,促进深入研究信息流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
王永宝[8](2021)在《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股票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是关注股票类软件项目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结果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股票投资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券商纷纷寻求互联网转型。在此背景下,证券市场对股票类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迅速增加,集中表现为:对用户流畅体验度的需求,对交易稳定性的需求,对行情及时性的需求,对可交易品种多样性的需求等,这些需求使得股票类软件开发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进而导致项目风险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软件项目的成功实施,最大限度的减少股票软件项目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损失,在股票软件开发项目中引入项目风险管理。本文以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为例,首先借鉴一般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思想,从目前国内外软件风险管理现状入手,总结归纳目前常用的风险管理模型。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归纳总结T公司目前软件项目整体开发状况,之后利用头脑风暴法对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对收集到的风险因素列表,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利用风险评价指数法,对收集到的全部风险项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整理出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十大风险因素列表;对整个风险因素列表归纳整理后,结合T公司项目开发实际情况,从需求、技术、管理三个方面,对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最后通过晨会制度、周会制度等,对整个风险过程进行风险监控,根据各个风险项风险状态,随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T公司股票软件项目的科学性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此研究成果,在保证T公司股票软件项目成功实施的同时,也为其他传统券商在寻求互联网转型时,所遇到的股票类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提供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段柳依[9](2021)在《互联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D移动办公平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产品的功能逐渐复杂化,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互联网项目及企业中引入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为例,对互联网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研究出科学合理且适用于互联网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案,从而提高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本研究首先通过专家访谈法、组织全员头脑风暴会等方法对D移动办公平台产品3.0迭代项目在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确定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的风险清单。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对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得出权重排名前十的十大风险因素列表。然后针对十大风险因素制定应对策略,并在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过程中实践落实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并观察实施效果。经过对风险管理领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上述方法的研究,最终识别出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中的38个风险因素,其中16个低风险因素、20个中风险因素和2个高风险因素,并对20个中风险因素和2个高风险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风险因素的权重和排序。最后在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中制定并严格落实了详细的风险应对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秦奇[10](2020)在《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对于以软件研发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来讲,在软件产品或者项目开发过程中,有效管理软件项目风险能力对于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和运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实现软件企业风险的有效管理,从而降低软件企业在研发阶段所面临的风险,进而对软件项目风险的规避和消减,降低软件项目成本,提高软件项目交付率,最终实现提高软件企业管理水平以及软件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对软件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主流理论进行了梳理,以求为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此理论基础上选择E公司当前所正在进行的软件项目,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作为研究的对象,建立风险管理模型,构建风险知识库,将风险知识库系统作为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工具,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中的风险管理活动都实时记录在风险知识库当中。在本案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理论研究法、资料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结合其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对项目风险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依据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设计应对方案,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与之企业所处的环境相匹配。最后对现阶段E公司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中已识别得出的四类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项目上线之后,进行总结。通过研究发现,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在前期阶段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这将会对软件项目的开展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通过改善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风险管理现状,提高整个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水平,建立适合公司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力求减少软件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及实施中的风险,丰富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公司项目风险的管理现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及时总结经验,借鉴不成功项目的问题根源,对于E公司以后即将开展的项目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二、专家预测我国面临的十大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家预测我国面临的十大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1 主要创新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 |
2.1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1 银行国际化概念及内涵 |
2.1.2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问题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3 “一带一路”下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 |
2.2 外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
2.2.1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2.2 美国花旗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3 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
2.3.1 中国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3.2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第3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及合作现状 |
3.1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识别 |
3.1.1 宏观政治因素 |
3.1.2 贸易发展因素 |
3.1.3 投资发展因素 |
3.1.4 绿色金融因素 |
3.2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环境与现状 |
3.2.1 “一带一路”下的金融环境情况 |
3.2.2 中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
3.3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3.3.1 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
3.3.2 国际化发展的劣势 |
第4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构建 |
4.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
4.1.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
4.1.2 数据指标总库选取的基本原则 |
4.1.3 最高关联度指标主成分分析 |
4.2 合作评估体系的指标内涵 |
4.2.1 政府管理指标 |
4.2.2 经济投资指标 |
4.2.3 金融发展指标 |
4.2.4 贸易水平指标 |
4.2.5 营商开放指标 |
4.3 合作评估体系SVM模型选择 |
4.3.1 线性SVM模型 |
4.3.2 非线性可分SVM模型 |
4.3.3 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优势 |
第5章 评估体系SVM模型实证结果及差异化结论分析 |
5.1 合作评估体系呈现的SVM模型实验结果 |
5.1.1 综合角度SVM模型实验结果 |
5.1.2 引入时序角度的实验结果 |
5.1.3 引入地理角度的实验结果 |
5.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分析 |
5.2.1 沿线各国比较优势情况汇总 |
5.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3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结论分析 |
5.3.1 沿线各国文化维度情况汇总 |
5.3.2 文化维度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结论分析 |
5.4.1 社会责任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4.2 绿色金融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2)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2.2 国外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础设施PPP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2.1 PPP模式一般性分析 |
2.1.1 PPP模式概念 |
2.1.2 PPP模式特征 |
2.1.3 PPP模式价值驱动因素 |
2.2 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
2.2.2 基础设施性质与市场失灵 |
2.2.3 基础设施分类与PPP项目选择 |
2.3 PPP模式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PPP实践 |
2.3.3 公共事业民营化组织形式 |
2.4 PPP模式缔约机制相关理论 |
2.4.1 交易费用理论与PPP模式 |
2.4.2 产权理论与PPP模式 |
2.4.3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模式 |
第3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动因及现状分析 |
3.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需求角度动因 |
3.1.1 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 |
3.1.2 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缺口 |
3.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角度动因 |
3.2.1 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趋势 |
3.2.2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管理能力不足 |
3.2.3 基础设施战略与PPP政策导向 |
3.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现状与运作机制 |
3.3.1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特征 |
3.3.2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
3.3.3 基础设施PPP模式主要运作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分析 |
4.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框架与管理原则 |
4.1.1 PPP模式全流程采购框架 |
4.1.2 PPP模式采购管理原则 |
4.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评估与采购决策体系 |
4.2.1 PPP全项目筛选及物有所值动态评估 |
4.2.2 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估计分法 |
4.2.3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估方案 |
4.2.4 PPP物有所值创新因子与量化 |
4.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管理的竞争性与效率性 |
4.3.1 PPP项目竞合对话的充分竞争性 |
4.3.2 PPP项目非招标提案的竞争性优化 |
4.3.3 PPP项目技术与财务评标的权衡 |
4.3.4 PPP项目采购时间与成本的效率性 |
4.4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主合同边界条件 |
4.4.1 PPP项目合同标准化 |
4.4.2 PPP项目合同绩效产出边界 |
4.4.3 PPP项目合同回报机制边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管理分析 |
5.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结构 |
5.1.1 PPP项目投融资一般性分析 |
5.1.2 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 |
5.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债券类融资构成及创新 |
5.2.1 PPP项目债券融资现状 |
5.2.2 PPP项目债券构成要素 |
5.2.3 绿色债券与PPP绿色项目协同创新 |
5.2.4 社会效益债券与公共服务融资创新 |
5.3 加拿大PPP项目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与变革 |
5.3.1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对PPP政策性金融支持 |
5.3.2 省属金融管理局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5.3.3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PPP投融资变化与变革 |
5.4 加拿大养老金对基础设施及PPP项目投资与绩效 |
5.4.1 养老金资产配置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
5.4.2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与风险偏好 |
5.4.3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投资业绩 |
5.5 加拿大PPP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与机制 |
5.5.1 PPP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及主要作用 |
5.5.2 PPP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
5.5.3 联邦基础设施基金运作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分析 |
6.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制度 |
6.1.1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及特征 |
6.1.2 PPP模式风险管理原则与工具 |
6.1.3 PPP模式风险管理要素 |
6.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核心内容与管理实践 |
6.2.1 PPP项目风险识别 |
6.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
6.2.3 PPP项目风险评估 |
6.2.4 PPP项目风险救济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保障分析 |
7.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与制度框架 |
7.1.1 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 |
7.1.2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 |
7.1.3 联邦与省级PPP法律制度框架 |
7.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专业机构与治理能力 |
7.2.1 PPP专业机构核心能力要素 |
7.2.2 联邦级PPP机构战略引导作用 |
7.2.3 省级PPP机构运营与执行能力 |
7.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机制 |
7.3.1 PPP模式绩效监管 |
7.3.2 PPP模式财政监管 |
7.3.3 PPP模式审计监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评价 |
8.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效率评价 |
8.1.1 加拿大PPP项目交付效率分析 |
8.1.2 社会认可度与市场参与度分析 |
8.1.3 PPP模式经济系统性效益分析 |
8.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面临挑战 |
8.2.1 加拿大市级PPP模式发展受到制约 |
8.2.2 弱化对长期私营资本的需求及其影响 |
8.2.3 部分地区或项目未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
9.1.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 |
9.1.2 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现状 |
9.2 我国基础实施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9.2.1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理念认识不清,双方合作地位不平等 |
9.2.2 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监管、财政隐性风险、绩效管理存在不足 |
9.2.3 PPP项目融资属性欠缺,项目回报渠狭窄,存在短期投资倾向 |
9.3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3.1 协调财政与发改部门轴心作用,建立省和市级PPP专业团队 |
9.3.2 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财政及审计综合治理能力 |
9.3.3 加强PPP项目规划与筛选,完善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分析 |
9.3.4 优化PPP项目风险分担、回报方式与激励机制 |
9.3.5 拓展PPP多元化投融资市场,逐步向项目融资模式转变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债务违约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债务违约风险的成因 |
2.1.2 债务违约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2.1.3 债务违约风险的应对与控制 |
2.1.4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权衡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重庆旅投债务演进历程及现状 |
3.1 重庆旅投概况 |
3.1.1 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 |
3.1.2 组织结构与业务范围 |
3.1.3 公司战略与经营模式 |
3.1.4 资产规模与偿债能力 |
3.2 重庆旅投债务结构与现状分析 |
3.2.1 债务规模 |
3.2.2 期限结构 |
3.2.3 来源结构 |
第4章 重庆旅投债务违约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
4.1 重庆旅投债务违约风险现状 |
4.1.1 重庆旅投债务违约风险对比分析 |
4.1.2 重庆旅投债务违约风险模型分析 |
4.1.3 重庆旅投债务违约风险热力图 |
4.2 重庆旅投债务违约风险的内部成因 |
4.2.1 过度依赖借贷,债务期限错配 |
4.2.2 急于追求扩张,盲目投资决策 |
4.2.3 内部治理冗杂,长期风控缺位 |
4.2.4 财务状况恶化,资金周转困难 |
4.3 重庆旅投债务违约风险的外部成因 |
4.3.1 市场变化,产业转型 |
4.3.2 隐形之手,政府干预 |
4.3.3 审批懈怠,监管乏力 |
第5章 重庆旅投债务违约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清理存量,剥离不良资产 |
5.1.1 资产处置 |
5.1.2 产权转让 |
5.2 防范增量,建立债务违约风险预警平台 |
5.2.1 债务违约风险预警平台架构 |
5.2.2 债务违约风险预警指标选取 |
5.2.3 债务违约风险预警的应对措施 |
5.3 控制总量,优化债务违约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5.3.1 拓宽融资渠道,提升项目收益 |
5.3.2 优化治理结构,权力监督制衡 |
5.3.3 严控信贷审批,加强债券监管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4)D公司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2.1 风险的定义 |
2.2 项目风险管理 |
2.2.1 识别风险 |
2.2.2 风险评价 |
2.2.3 应对风险 |
2.3 主流的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
2.3.1 Barry Boehm的模型 |
2.3.2 SEI的CRM模型 |
2.3.3 基于Leavitt模型的风险管理 |
2.4 大数据项目风险分析 |
2.4.1 需求或场景不适用 |
2.4.2 开发技术风险 |
2.4.3 大数据开发项目资金风险 |
2.4.4 大数据项目法规风险 |
第三章 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现状 |
3.1 项目现状 |
3.1.1 D公司概况 |
3.1.2 项目现状 |
3.1.3 项目特点 |
3.2 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项目合规性问题 |
3.2.2 项目基础设施问题 |
3.2.3 项目进度问题 |
3.2.4 历史遗留问题 |
第四章 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价 |
4.1 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风险识别 |
4.1.1 风险条目表的设计和实施 |
4.1.2 归纳总结项目风险因素 |
4.1.3 项目风险识别小结 |
4.2 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风险评价 |
4.2.1 风险评价工具 |
4.2.2 风险评价过程 |
4.2.3 风险评价结果 |
第五章 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风险控制和效果分析 |
5.1 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风险控制 |
5.1.1 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
5.1.2 项目风险条目控制 |
5.1.3 项目风险控制总结 |
5.2 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实施与效果分析 |
5.2.1 方法的合理性 |
5.2.2 方法的利与弊 |
5.2.3 方法的实施效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工业4.0背景下零售行业电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主要创新点 |
1.6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
2.1 项目管理概述 |
2.1.1 项目管理发展过程 |
2.1.2 IT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
2.1.3 工业4.0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
2.1.4 电商开发项目管理需求 |
2.2 风险管理概述 |
2.2.1 风险管理发展过程 |
2.2.2 风险识别理论和方法 |
2.2.3 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 |
2.2.4 零售行业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2.2.5 电商项目风险管理 |
2.3 典型的风险管理模型介绍 |
2.3.1 Boehm模型 |
2.3.2 Charette模型 |
2.3.3 CRM持续风险管理模型 |
2.3.4 CMMI风险管理模型 |
2.3.5 电商项目的风险管理模型选择 |
第三章 零售行业电商项目概况 |
3.1 企业概述 |
3.1.1 企业概况 |
3.1.2 企业发展战略 |
3.2 项目概述 |
3.2.1 项目开发背景 |
3.2.2 项目设计概述 |
3.2.3 微信小程序端项目特点 |
3.3 项目规划 |
3.3.1 项目的整体目标 |
3.3.2 项目组织结构 |
3.3.3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
3.3.4 项目预期完成效果 |
3.4 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4.1 项目沟通存在的风险因素 |
3.4.2 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
3.4.3 项目需求控制存在的风险因素 |
3.4.4 项目技术存在的风险因素 |
第四章 零售业电商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
4.1 零售业电商项目风险识别 |
4.1.1 风险识别的理论应用 |
4.1.2 项目外部风险识别 |
4.1.3 项目内部风险识别 |
4.1.4 项目的风险识别总结 |
4.2 零售业电商项目风险评估 |
4.2.1 风险评估的理论应用 |
4.2.2 风险评估工具选择 |
4.2.3 项目风险评估过程 |
4.2.4 项目风险评估结果 |
第五章 零售业电商项目的风险应对措施 |
5.1 项目风险管理模型设计 |
5.1.1 风险管理模型的选择 |
5.1.2 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 |
5.1.3 风险管理模型的使用和目标 |
5.2 项目风险应对 |
5.2.1 项目风险应对概念和应用 |
5.2.2 项目外部风险应对措施 |
5.2.3 项目内部风险应对措施 |
5.3 项目风险监控 |
5.3.1 项目风险监控概念 |
5.3.2 项目风险监控技术 |
5.3.3 项目风险监控应用 |
5.4 项目风险管理成果总结 |
5.4.1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分析 |
5.4.2 项目风险管理成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信息流软件相关概述 |
2.2 风险管理的发展 |
2.3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
2.3.1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2.3.2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
2.3.3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2.3.4 软件项目常用的风险管理模型 |
第三章 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概况 |
3.1 M公司概况 |
3.2 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概述 |
3.2.1 项目的开发背景 |
3.2.2 项目的整体规划与目标 |
3.2.3 项目的整体流程 |
3.2.4 项目的特点和风险管理需求 |
第四章 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的风险识别 |
4.1 风险识别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
4.2 项目风险识别工具选择 |
4.3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 |
第五章 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的风险评估 |
5.1 风险评估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
5.2 项目风险评估工具选择 |
5.3 项目风险评估过程 |
5.4 项目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第六章 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的风险应对 |
6.1 风险应对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
6.2 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的风险应对措施 |
6.2.1 需求风险的应对措施 |
6.2.2 技术风险的应对措施 |
6.2.3 项目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
6.2.4 人员风险的应对措施 |
6.2.5 内容风险的应对措施 |
6.2.6 外部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风险管理简介 |
2.1.1 风险管理发展过程 |
2.1.2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
2.2 软件项目常用风险管理模型 |
2.2.1 Barry Boehm模型 |
2.2.2 CRM模型 |
2.2.3 Riskit方法 |
2.2.4 MSF模型 |
2.2.5 模型对比 |
2.3 股票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
2.3.1 产品需求变动大 |
2.3.2 技术要求高 |
2.4 股票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概况 |
3.1 项目概述 |
3.1.1 项目开发背景 |
3.1.2 项目设计概述 |
3.2 项目规划 |
3.2.1 项目的整体目标 |
3.2.2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
3.2.3项目组织结构 |
3.2.4 项目预期完成效果 |
3.3 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3.1 项目总体情况调查问卷 |
3.3.2 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
4.1 股票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识别 |
4.1.1 项目风险识别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
4.1.2 头脑风暴法的应用 |
4.1.3 归纳总结项目风险因素 |
4.2 股票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评估 |
4.2.1 项目风险评估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
4.2.2 风险评估指数法的应用 |
4.2.3 项目风险评估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风险应对与风险监控 |
5.1 股票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应对 |
5.1.1 项目风险应对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
5.1.2 股票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应对措施 |
5.2 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监控 |
5.2.1 项目风险监控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
5.2.2 股票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监控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
6.1 方法的适应性 |
6.2 实施的收益性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互联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D移动办公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项目风险管理的历史发展过程 |
2.2 常用的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
2.2.1 Barry Boehm模型 |
2.2.2 CRM模型 |
2.2.3 MSF模型 |
2.3 互联网项目风险管理 |
2.3.1 互联网项目中常见的风险 |
2.3.2 互联网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概况及管理现状分析 |
3.1 R公司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发展情况 |
3.1.3 组织结构 |
3.2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
3.2.1 D移动办公平台产品介绍 |
3.2.2 D移动办公平台产品3.0迭代项目情况 |
3.2.3 D移动办公平台产品3.0迭代项目的特点 |
3.2.4 当前的项目管理现状 |
3.3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需求类问题 |
3.3.2 人员类问题 |
3.3.3 技术类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风险识别 |
4.1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4.2 风险因素初步识别 |
4.2.1 确定一对一访谈人员名 |
4.2.2 确定访谈内容 |
4.2.3 访谈结果 |
4.3 风险清单确定 |
4.3.1 组织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风险识别头脑风暴会 |
4.3.2 风险清单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风险评估 |
5.1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
5.2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风险定性评估 |
5.2.1 确定专家人选 |
5.2.2 确定打分规则 |
5.2.3 评估结果 |
5.3 风险定量评估 |
5.3.1 建立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
5.3.2 构造成对比较阵 |
5.3.3 确定风险因素的权重并做一致性校验 |
5.3.4 计算各风险因素占D项目总风险的权重并排序 |
5.3.5 风险定量评估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 |
6.1 D移动办公平台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6.1.1 需求类风险应对策略 |
6.1.2 技术类风险应对策略 |
6.1.3 人员类风险应对策略 |
6.1.4 沟通类风险应对策略 |
6.1.5 外部风险应对策略 |
6.1.6 管理流程类风险应对策略 |
6.2 风险监控 |
6.3 实施效果与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软件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软件研发项目概述 |
2.1.1 项目概念及特点 |
2.1.2 软件研发项目特点 |
2.2 软件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2.2.1 风险和风险管理 |
2.2.2 软件研发项目风险管理 |
2.2.3 软件研发项目风险管理必要性 |
2.3 软件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介绍 |
2.3.1 风险识别方法 |
2.3.2 风险评估方法 |
2.3.3 风险应对方法 |
2.3.4 风险控制方法 |
2.3.5 风险知识库 |
2.4 软件研发项目经典风险管理模型介绍 |
2.4.1 Barry Boehm风险管理模型 |
2.4.2 持续风险管理模型 |
2.4.3 MSF风险管理模型 |
2.4.4 Riskit方法 |
第3章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风险识别及评估 |
3.1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概述 |
3.1.1 项目背景 |
3.1.2 项目系统功能框架 |
3.1.3 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3.2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
3.3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风险识别 |
3.4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风险评估 |
第4章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风险应对及控制 |
4.1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风险应对 |
4.1.1 需求风险应对 |
4.1.2 技术风险应对 |
4.1.3 过程风险应对 |
4.1.4 管理风险应对 |
4.2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风险控制 |
4.3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实施风险管理取得的效果 |
第5章 总结及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专家预测我国面临的十大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D]. 张墨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2]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D]. 刘琨. 吉林大学, 2021(12)
- [3]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债务违约风险管理研究[D]. 李琳.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4]D公司大数据视频识别项目风险管理[D]. 金弘显.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X公司软件研发风险管理研究[D]. 颜彩云.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6]工业4.0背景下零售行业电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王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M公司信息流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王运科.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8]T公司股票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王永宝.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互联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D移动办公平台为例[D]. 段柳依.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10]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秦奇. 新疆大学, 2020(07)
标签:风险管理论文; 项目风险论文; ppp融资模式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ppp项目融资方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