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电力施工合同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孙肖坤[1](2021)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的动态稳定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国内外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事关民生和经济效益,其开发建设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工程建设领域,许多投资主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开发建设经验,并开始涉足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周期越来越长,参与建设的单位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项目风险也愈发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逐渐成为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效率低下、费用超支等现象屡见不鲜,项目执行情况在各层面上不尽如人意,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管理实践的需求。因此,从复杂性视角出发对项目管理领域进行研究就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对项目复杂性进行科学、系统以及深入的分析,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动态、全面地掌握项目费用状态,如何判断工程费用实际状态与计划的偏差严重程度,如何对项目费用偏差做出科学的警报和预测,如何有依据地对工程项目的费用偏差进行有效纠偏控制,就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实施监控管理,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复杂性视角的建设项目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项目费用偏差的警报及预测模型,梳理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费用偏差程度下的纠偏流程,进而分析并设计了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费用监控模式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动力学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在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领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内费用偏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识别,构建系统动力学反馈图模型,确定主要变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建立各变量之间方程关系;最后,通过Vensim软件模拟仿真,建立动态控制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识别出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2)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及预测模型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不同阶段费用偏差计算的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据此选取适用于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的方法模型;然后对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缺陷分析,引入贴近度概念,并将边界均值算子作为主要方法对经典K-means聚类进行改进,有效克服了主观随意性和警情区间不连续的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实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模型是偏差警报模型的后续研究。首先,全面论述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原理,对其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研究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仿生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优化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初始网络权值和阈值,并将历史数据输入模型中进行训练获得成熟模型;同时,将现阶段的费用偏差进行子目费用分析,将总偏差最终分摊至每一个子目费用的扰动因素,深度分析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中不同活动对费用偏差的影响,在当前费用偏差情况已知的情况下,研究其对未来费用偏差的影响程度并予以量化,判定即将发生的项目警情及其位置,有效辅助项目费用管理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费用事前控制。(3)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研究。首先,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挖掘了流程再造和协同理论与之相适应的契合点,梳理了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和协同的目标和原则;其次,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运维阶段所面临的不同费用偏差警情,明确各阶段责任方,梳理并总结出具体的纠偏操作流程和控制策略;为了增强该纠偏流程的适用性,本节首次提出了纠偏效果评价,从控制能力、控制效果、经济和社会效果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支撑度理论的模糊群决策模型,对纠偏效果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结果,推动纠偏策略的持续改进。(4)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把研究的理论和构建的模型拓展到实际的项目费用管理中,提出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设计。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进行了定义,对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用户和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构建费用偏差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结构,从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开发平台、系统功能模块、系统数据库四个角度对系统进行详细深入的设计;在涉及到系统关键的实施技术方面,对开发技术选型进行了结构性论述,并对数据仓库的核心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介绍,设计了系统模型管理模块的结构和重点功能。该系统包括费用偏差警报、费用偏差预测、费用偏差控制、纠偏效果评价等功能。
吉小燕[2](2021)在《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电力施工行业迅速发展,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红利下,电力施工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面临着“承揽工程难、催收工程款难”的“两难”困境。电力施工企业通常会采取垫资施工的方式来解决承揽工程难的问题,虽然垫资施工可以提高销售收入、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但是企业丧失了前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和垫资可能无法收回变成坏账的风险。应收账款的金额持续增加,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压力,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全面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这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电力施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展开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后,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和风险。从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催收政策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介绍其应收账款管理现状,指出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事前未进行客户信用管理、事中合同管理不规范、事后对账不规范、事后应收账款催收不力,然后对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果,提出S电力施工企业需建立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体系,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跟踪,并做好全过程信息技术保障等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改善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类似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石菲[3](2021)在《立新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特别是在电力方面的消耗尤为明显。为进一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我国不断加大对电力发展的扶持力度,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更为突出。传统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通常只重视初期投资情况,却没有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并未对后续运行过程中的日常支出、检修费用及报废损耗等方面的资金支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即:并未采取全寿命周期成本管控,致使项目成本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最终对项目投资利润效益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以全寿命周期视角全面管控项目投资状况,实现从设计至报废全程化的成本管理,确保项目投资实现良好收益。本文在收集整理项目成本管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该领域最新政策制度,引入文献法、归纳法等,全面探究我国变电站项目成本管理问题。以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计算其全寿命周期成本,明确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问题成因加以分析,形成对研究对象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改善与优化;通过对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理论的介绍,明确实现优化所需经过的各阶段,然后进一步确定各阶段目标,详细、具体阐述成本优化的路径方法等。最后,全面探究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管控体系,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控方法进行说明,同时,充分结合技术和经济因素,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完成变电站项目建设,体现其意义与价值。希望本文通过运用丰富详实的数据信息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全面分析,形成针对性成本控制优化策略,明确具体流程与方法,为该领域后续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今后项目成本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从而有力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现代化、时代化发展。
李晓辉[4](2020)在《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为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电网建设飞速发展,项目建设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电网规模越来越大、互联互通越来越强、智能水平越来越高,电网输送电能的容量、距离和效率不断提高,电网优化能源配置的范围和能力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电网投资不断增加,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做好采购物资质量管理是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研究背景,分析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国内与国外关于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方法等主题的基础理论及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介绍了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各业务流程和特点,基于目前对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全过程缺乏科学、有效、合理评价体系的现状,本文创新地以项目管理的角度,从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管理等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的全业务流程出发,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针对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指标评价体系与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固化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流程。以JN博文110kV变电站新建项目为例进行实例应用,验证项目采购物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从评价结果中分析影响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而找出管理过程中薄弱点,并提出管理改进建议。本文构建了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与模型,不仅为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水平的评价提供科学、有效、合理的方法,还为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文丹[5](2020)在《电力工程D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社会用电需求量日益上升,2019年的全社会用电量高达7.23万亿千瓦时,比2018年增长了 4.5%,预计2020年再度增长4%-5%,这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电力工程行业发展,使得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大力扩增,2019年全国完成电力投资7995亿元。而电力工程项目具有着业务综合性强、建设周期久、投资规模大、专业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极容易产生质量与经济风险,这个时候作为能有效反映电力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收益的竣工决算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既能有效地提高项目形成资产的移交真实完整性、正确评价项目建设投资质量与效益,又能总结项目建设经验、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发展力等,是具有多方面的肯定意义。本文以电力工程D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阐述了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审计风险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演绎法等众多研究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研究分析,来探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交代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对竣工决算审计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进行了研读阐述;再次对电力工程D项目案例的竣工决算审计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审计分析了D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审计风险与控制情况;最后对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总结,找出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为电力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希望可以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的质量,增强建设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电力工程行业项目建设的稳步发展。
王天慧[6](2020)在《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以黑河市农网工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94年8月31日审计署颁布《审计法》后,各级审计机关围绕促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突出对各类部门、各类项目进行审计。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之一,相关的审计工作也不容小觑。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为了追求发展,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电力工程项目相关审计工作,将其作为电力工程项目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电力工程项目自身有着特有性质:首先,电力工程项目投资资金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其次,电力工程项目整体性较强;再次,电力工程项目受环境影响极强;最后,电力工程项目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为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项目为社会创造价值,巩固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水平,国家组织各个地方的审计机关对各个重大电力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然而随着跟踪审计的实行,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涌现。由于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开展时间并不长,特别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中各个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的措施还不够完善,具有实践经验的审计方法还并不多;在以往的电力工程项目中,审计工作往往只是在验收交付和竣工结算阶段,这种状况致使审计人员无法在电力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督,也无法对电力工程中的损失和浪费等情况有必要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并不全面。本文基于目前跟踪审计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实行并不完善的现状,详细梳理了与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以委托代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成本控制理论作为支撑,聚焦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缺失的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设计出一个在电力企业角度、分阶段分析的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该体系基于监督指导的目标,并以法制性、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为原则,构建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的整体框架;然后通过细分在各个阶段、不同维度跟踪审计的具体措施,发现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体现跟踪审计的指导、监督作用;最后将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应用在黑河市农网工程项目中,验证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的效果,进而多角度提出推行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的保障措施。预计将会有助于推进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并对建立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助于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投资收益,合理保证审计独立性,改善审计执行环境,加强审计团队建设等。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张强[8](2020)在《基于复合标底博弈模型的电力设备投标报价研究》文中认为电力行业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电力设备及其招标采购则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行业自实行招投标交易制度以来,随着相关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实施,电力行业当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电网公司作为我国电力系统运营管理的主体,当前已全面采用招投标制度来进行电力设备等相关物资的采购交易,提高了项目效益及投资经济性,同时也加剧了电力设备行业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对众多电力设备投标企业而言,投标工作与中标难度日益加大,中标利润也在逐步减少。因此充分理解电力设备采购项目招投标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企业综合优势以及科学合理的进行投标报价分析决策,对于投标企业提高竞标优势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以往电力行业投标报价决策与博弈论相关研究和应用成果,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实际项目案例应用研究。基于投标企业视角,从电力设备项目宏观市场竞争环境、投标项目筛选分析至最终报价建模决策,结合投标项目管理等理论对企业投标报价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阐述招投标及博弈论相关理论与应用性研究,分析了当前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及电力设备行业现状及特点,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工具分析该项目宏观竞争环境,为投标报价决策提供支持。然后应用博弈论对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及相关参与者间竞争行为及可能采取的策略进行预测分析,构建基于复合标底博弈报价模型辅助企业合理的进行投标报价分析与决策,较好的解决了企业投标报价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投标决策水平与竞标优势。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性研究,运用所构建的投标报价模型可以辅助企业制定较为合理的投标报价决策,证明了该模型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有效性,为电力设备投标企业在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中投标报价的辅助决策。
何晓[9](2019)在《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利用先进的设备、工艺、材料和技术对现有电网设备、设施通过大修、技术升级等方式进行改造,是构建智能化电网、增强电网系统运行灵活性、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要措施。监理作为大修技改工程项目实施的主要参建方,在工程的准备、实施、验收、投产移交阶段发挥了重要的管理作用。传统电力监理工作方法偏重于新建输变电工程,对施工作业风险较高、施工时间较短、施工场地狭窄等诸多受限条件的大修技改工程明显不适用。随着大修技改工程的逐年增多,如何针对该类工程特点开展监理工作,提高监理工作成效及业主满意度,是目前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强调监理工作主动控制、事前管理以及系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未雨绸缪的风险管理对能否顺利达成监理工作目标至关重要,基于风险管理有的放矢的开展精益化监理工作保障了监理工作目标的实现。论文根据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主要工作内容及既往研究成果,分析了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特点及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辨识了大修技改工程中监理方存在的7类风险,即:监理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风险;监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风险;对参建各方关系进行协调的风险;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风险,共计54条主要风险,形成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记录表。随后应用LEC评价法将监理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价,深入分析了各类风险产生的根源,引入精益管理思想,采用WBS工作分解结构、六何分析法、看板管理、可视化管理、现场5S管理等方法,提出系统与规范化的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管理方法,并在500kV宝峰变电站隔离开关电动操作机构大修工程中进行实证。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对风险管理及精益化管理的重视和应用,提高了监理工作对现代项目管理科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丰富了驾驭复杂工程的管控经验,提升监理执业形象和工作成效,改善业主对监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增强了监理企业在大修技改工程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及精益化管理的思想下,影响项目参建单位的管理思维,对于推进大修技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劳东园[10](2019)在《市政基础设施EPC合同成本管理政府监管研究 ——以中马产业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对公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成为了目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择的建设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政府投资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法制不健全、投资成本偏高、工程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尤其是成本管理不当所导致的建筑项目超估算、超概算和超预算问题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因而探寻政府对EPC合同成本有效的监管方式就尤为重要,这对规范工程项目的合同,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政府监管有利于节约资金,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文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查阅相关研究动态和成果,针对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EPC合同成本管理的政府监管的现状,以及出现的突出问题,并从法律规范,机制标准,政府监管体系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政府监管的内容提出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EPC合同成本管理政府监管的有效建议。
二、对电力施工合同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电力施工合同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研究现状 |
1.2.2 项目费用控制研究现状 |
1.2.3 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
1.2.4 纠偏策略研究现状 |
1.2.5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及费用控制分析 |
2.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
2.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参与主体 |
2.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控制复杂性分析 |
2.2 费用偏差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
2.2.1 费用偏差控制内涵 |
2.2.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分析 |
2.2.3 费用偏差控制基本原则 |
2.3 费用偏差控制模型及方法研究 |
2.3.1 偏差特征系统动力学理论 |
2.3.2 神经网络模型 |
2.3.3 费用偏差预警聚类方法 |
2.3.4 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评价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
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监控模式 |
3.1.1 费用监控模式特征分析 |
3.1.2 费用监控模式构建 |
3.1.3 费用监控模式运行流程 |
3.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3.2.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3.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
3.2.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3.3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
3.3.1 系统动力学建模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 |
3.3.2 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
3.4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控制方法研究 |
4.1 工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计算需求及特点分析 |
4.2 基于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警情计算模型研究 |
4.2.1 K-means聚类理论及缺陷分析 |
4.2.2 K-means聚类方法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
4.2.3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
4.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研究 |
4.3.1 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分析 |
4.3.2 神经网络模型的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
4.3.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
4.4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流程再造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 |
5.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中的流程再造与协同 |
5.1.1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目标 |
5.1.2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原则 |
5.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各阶段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
5.2.1 前期决策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
5.2.2 中期实施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
5.2.3 后期运维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
5.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 |
5.3.1 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
5.3.2 基于支撑度理论的纠偏控制效果评价群决策模型 |
5.3.3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复杂大型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6.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分析 |
6.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定义 |
6.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建设目标 |
6.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用户分析 |
6.1.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需求分析 |
6.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设计 |
6.2.1 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及开发方法 |
6.2.2 系统的平台整体设计 |
6.2.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功能及模块设计 |
6.2.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库设计 |
6.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关键技术 |
6.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开发技术选型 |
6.3.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仓库设计 |
6.3.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模型管理模块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应收账款 |
2.1.2 应收账款风险 |
2.1.3 应收账款全过程管理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信用管理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3.1 电力施工行业应收账款特点 |
3.1.1 电力施工行业特点 |
3.1.2 电力施工行业应收账款特点 |
3.2 S电力施工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
3.2.1 企业简介 |
3.2.2 企业组织架构 |
3.3 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及风险分析 |
3.3.1 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3.3.2 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
3.4 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3.4.1 组织结构 |
3.4.2 管理流程 |
3.4.3 催收政策 |
3.4.4 考核机制 |
第四章 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4.1 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事前未进行客户信用管理 |
4.1.2 事中合同管理不规范 |
4.1.3 事后对账不规范 |
4.1.4 事后应收账款催收不力 |
4.2 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未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
4.2.2 合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
4.2.3 对账管理制度缺失 |
4.2.4 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
第五章 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改进措施 |
5.1 事前防范措施 |
5.1.1 新增信用管理部门 |
5.1.2 完善客户信用档案 |
5.1.3 科学制定信用政策 |
5.2 事中控制措施 |
5.2.1 加强客户信用动态监控 |
5.2.2 加强合同的规范化管理 |
5.2.3 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
5.3 事后跟踪措施 |
5.3.1 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
5.3.2 健全催收管理机制 |
5.3.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5.4 全过程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
5.4.1 提高思想认识和加强培训力度 |
5.4.2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
5.4.3 建立关联交易的动态分析系统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立新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变电站工程成本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
2.1 工程成本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
2.2 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
2.3 变电站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立新变电站工程项目概况及成本管理现状 |
3.1 立新变电站工程简介 |
3.2 设计规模与项目组织结构 |
3.3 立新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
3.4 立新变电站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立新110k V变电站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 |
4.1 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概述 |
4.2 立新110k V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方法 |
4.3 立新110k V变电站全寿命成本效益分析 |
4.4 立新变电站全寿命成本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成本控制的完善措施 |
5.1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决策阶段成本控制 |
5.2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
5.3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
5.4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
5.5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 |
5.6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运行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 |
5.7 立新110k V变电站报废阶段成本控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采购管理相关理论 |
2.2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3 综合评价的相关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章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3.1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概述及全过程分析 |
3.1.1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概述 |
3.1.2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全过程分析 |
3.2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2.2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 |
3.3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模型的构建 |
3.3.1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模型指标权重计算步骤 |
3.3.2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模糊综合评价 |
第4章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实例应用—以JN博文110kV变电站新建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为例 |
4.1 案例介绍与问卷调查 |
4.1.1 案例介绍 |
4.1.2 问卷调查 |
4.2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模型指标权重计算 |
4.2.1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模型指标层权重计算 |
4.2.2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模型二级指标层权重计算 |
4.3 JN博文110kV变电站新建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
4.3.1 JN博文110kV变电站新建项目问卷调研结果 |
4.3.2 JN博文110kV变电站新建项目指标层综合评价 |
4.3.3 JN博文110kV变电站新建项目目标层综合评价 |
4.4 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改进建议 |
4.4.1 计划管理方面 |
4.4.2 采购管理方面 |
4.4.3 合同管理方面 |
4.4.4 供应商管理方面 |
4.4.5 质量监督管理方面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电力工程D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竣工决算审计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竣工决算审计相关概念 |
2.1.1 竣工决算审计 |
2.1.2 竣工决算审计与其他审计的比较 |
2.2 基础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2.2.3 审计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D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过程分析 |
3.1 项目概况 |
3.1.1 项目基本情况 |
3.1.2 项目建设进度情况 |
3.1.3 项目建设主要生命周期 |
3.2 审计准备 |
3.2.1 确定受托会计师事务所 |
3.2.2 确定竣工决算审计相关人员 |
3.2.3 获取项目审计依据 |
3.3 审计实施 |
3.3.1 收集与整理项目资料 |
3.3.2 可行性研究阶段审计 |
3.3.3 设计准备阶段审计 |
3.3.4 招投标及施工阶段审计 |
3.3.5 验收后续阶段审计 |
第四章 D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企业内控管理存在不足 |
4.1.1 项目账务存在不规范 |
4.1.2 竣工决算编制工作存在滞后 |
4.1.3 缺乏有效的企业协调审计管理机制 |
4.2 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
4.2.1 缺乏审前调查程序 |
4.2.2 函证审计程序流于形式 |
4.2.3 审计复核程序失效 |
4.3 审计缺乏时效性与高效性 |
4.3.1 审计模式的时效性不足 |
4.3.2 审计技术效率低下 |
4.4 竣工决算审计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 |
4.4.1 缺乏完善的竣工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
4.4.2 缺乏完善的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
4.5 审计队伍的胜任能力不够 |
第五章 完善D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改进建议 |
5.1 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力度 |
5.1.1 建立与运用内审职能 |
5.1.2 加强企业财务队伍的建设 |
5.1.3 优化企业协调审计管理机制 |
5.2 加强对审计程序执行的监督 |
5.2.1 落实审前调查工作 |
5.2.2 控制函证实施全过程 |
5.2.3 严格执行审计三级复核制 |
5.3 提升审计的时效性与高效性 |
5.3.1 推行阶段性跟踪审计模式 |
5.3.2 加强运用互联网信息审计技术 |
5.4 健全竣工决算审计制度体系建设 |
5.4.1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
5.4.2 完善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
5.5 提升审计队伍的胜任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以黑河市农网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2 跟踪审计的基础理论 |
2.2.1 跟踪审计的涵义 |
2.2.2 跟踪审计的特点 |
2.2.3 跟踪审计的种类 |
2.3 跟踪审计的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3 成本控制理论 |
3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构建 |
3.1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构建的目标 |
3.1.1 完善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机制 |
3.1.2 促进电力工程项目资金合理使用 |
3.1.3 节约电力工程项目相关有效资源 |
3.2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构建的原则 |
3.2.1 独立性原则 |
3.2.2 客观性原则 |
3.2.3 保密性原则 |
3.3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构建的三个维度 |
3.3.1 跟踪审计中管理维度剖析 |
3.3.2 跟踪审计中技术维度剖析 |
3.3.3 跟踪审计中经济维度剖析 |
3.4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构建的主要流程 |
3.4.1 施工前期跟踪审计工作 |
3.4.2 施工期间跟踪审计工作 |
3.4.3 竣工期间跟踪审计工作 |
3.5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体系结构图 |
4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在黑河市农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
4.1 黑河市农网工程背景介绍 |
4.1.1 黑河市农网公司概况 |
4.1.2 黑河市农网工程概况 |
4.2 黑河市农网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
4.2.1 工作中问题发现不及时 |
4.2.2 跟踪审计质量难以评价 |
4.2.3 审计工作效率较低 |
4.2.4 跟踪审计结果利用率低下 |
4.3 黑河市农网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4.3.1 跟踪审计介入时机与深度不明确 |
4.3.2 跟踪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
4.3.3 较少应用现代审计手段 |
4.3.4 审计报告的理解与重点掌握有偏差 |
4.4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具体应用分析 |
4.4.1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在施工前期分析 |
4.4.2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在施工期间分析 |
4.4.3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在竣工期间分析 |
4.5 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应用效果 |
5 推行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体系的保障措施 |
5.1 宏观措施 |
5.1.1 改善企业跟踪审计环境 |
5.1.2 建立健全企业相关审计制度 |
5.1.3 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效率 |
5.1.4 探索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 |
5.2 微观措施 |
5.2.1 科学定位介入时机与深度 |
5.2.2 提高企业审计方式多样化 |
5.2.3 优化资源配置并科学配备人力资源 |
5.2.4 完善审计结果披露与使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8)基于复合标底博弈模型的电力设备投标报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招标投标相关理论概述 |
2.1.1 招标投标的基本概念 |
2.1.2 招标投标的基本程序 |
2.1.3 投标项目管理理论 |
2.2 投标报价相关理论概述 |
2.2.1 投标报价的基本概念 |
2.2.2 投标报价编制原则与依据 |
2.2.3 评标与投标报价方法概述 |
2.3 博弈论相关理论概述 |
2.3.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2.3.2 博弈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应用 |
2.3.3 博弈论在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中的应用 |
第三章 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与企业投标报价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
3.1 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分析 |
3.1.1 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现状 |
3.1.2 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招标方法 |
3.1.3 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的特点 |
3.2 电力设备投标企业分析 |
3.2.1 电力设备投标企业概况 |
3.2.2 电力设备投标企业特点 |
3.2.3 电力设备投标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 企业投标报价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
3.3.1 投标报价风险影响类型 |
3.3.2 投标报价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投标报价决策及博弈模型研究 |
4.1 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投标报价博弈分析 |
4.1.1 博弈论在企业投标报价工作中应用的原理 |
4.1.2 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博弈分析 |
4.1.3 投标人之间的博弈分析 |
4.2 电力设备招投标项目企业投标报价原则及方法 |
4.2.1 企业投标报价原则 |
4.2.2 企业投标报价方法 |
4.3 复合标底博弈报价模型构建分析 |
4.3.1 报价模型构建 |
4.3.2 报价模型分析 |
第五章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报价案例分析 |
5.1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设备采购项目概况 |
5.1.1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设备采购项目简介 |
5.1.2 投标人相关资格要求及投标方式 |
5.1.3 评标方式及中标方法 |
5.2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设备采购项目分析 |
5.2.1 电力设备采购项目特点及投标问题分析 |
5.2.2 电力设备采购项目招投标博弈分析 |
5.3 投标报价影响因素与投标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
5.3.1 投标报价影响因素分析 |
5.3.2 投标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
5.4 复合标底博弈模型投标报价决策 |
5.4.1 企业投标报价决策制定 |
5.4.2 复合标底博弈模型投标报价决策应用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精益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风险管理与精益理论研究 |
2.1 风险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1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
2.1.2 风险管理内容 |
2.2 精益管理相关理论 |
2.2.1 精益管理概述 |
2.2.2 监理精益化管理主要实施方法 |
第3章 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风险分析及监理工作现状 |
3.1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概念及特点 |
3.3.1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概念 |
3.3.2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特点 |
3.2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存在问题 |
3.2.1 监理人员专业素质与现场管理要求存在差距 |
3.2.2 大修技改工程监理对自身工作风险重视不足 |
3.2.3 监理项目部对大修技改项目的管理缺乏系统性 |
3.2.4 业主单位对大修技改监理工作的满意度较低 |
3.3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分析及评估 |
3.3.1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识别 |
3.3.2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评估 |
3.4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评估结果研究及分析 |
3.4.1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分布情况分析 |
3.4.2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中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3.4.3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低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3.4.4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可接受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3.4.5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应对 |
第4章 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对策 |
4.1 风险管理及精益化管理在监理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4.1.1 监理工作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4.1.2 监理工作与精益管理的关系 |
4.1.3 精益管理在大修技改监理工作中的应用特性 |
4.2 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管理思路 |
4.2.1 以监理工作目标为导向重视监理工作风险管理 |
4.2.2 推行计划及制度标准化的系统管理 |
4.2.3 加强公司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
4.2.4 建立PDCA持续改进机制,提高监理人员管理水平和管理的主动性 |
4.2.5 电力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精益应对主要方法 |
4.3 500KV宝峰变电站隔离开关电动操作机构大修监理实例 |
4.3.1 工程概况 |
4.3.2 基于风险分析的监理精益管理实施 |
4.3.3 监理精益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价 |
4.4 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对策 |
4.4.1 监理质量控制精益管理 |
4.4.2 监理造价控制精益管理 |
4.4.3 监理进度控制精益管理 |
4.4.4 监理安全生产精益管理 |
4.4.5 监理对合同的精益管理 |
4.4.6 监理信息档案精益管理 |
4.4.7 监理综合协调精益管理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成果和结论 |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 |
附表1: 监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L)评分统计表 |
附表2: 监理处于该风险中的频繁程度(E)评分统计表 |
附表3: 一旦发生风险可能给监理造成的后果(C)评分统计表 |
附录2 监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
附表1: 工程开工前满意度调查表 |
附表2: 工程竣工满意度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市政基础设施EPC合同成本管理政府监管研究 ——以中马产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历史背景 |
二、现实背景 |
三、理论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一、论文创新之处 |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市政基础设施 |
二、EPC合同 |
三、EPC合同成本管理 |
四、政府监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公共物品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EPC合同成本管理的政府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政府监管市政基础设施EPC合同成本的现状 |
一、政府监管的历史进程 |
二、政府监管EPC合同成本管理的内容 |
第二节 中马产业园EPC合同成本管理的政府监管现状 |
一、中马产业园EPC合同成本管理的有关法规及文件 |
二、政府监管中马产业园EPC合同成本管理基本内容 |
第三节 政府监管EPC合同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
一、EPC合同成本法规体系不完善 |
二、监管部门协同不足,监管效果欠缺 |
三、监管体系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
四、人员素质差异大,监管乏力 |
第四节 政府监管EPC合同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EPC合同成本管理的立法受多种因素制约 |
二、政府主体责任缺位,部门协同困难 |
三、公共工程建设的监管体系不合理 |
四、专业型人才队伍缺乏 |
第四章 国内外EPC合同成本管理政府监管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合同成本管理的经验 |
一、美国的合同成本管理经验 |
二、英国合同成本管理经验 |
三、日本的合同成本管理经验 |
第二节 国内发达地区EPC合同成本管理的政府监管 |
一、深圳——前湾片区景观提升工程 |
二、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第三节 国内外EPC合同成本管理的政府监管的启示 |
第五章 EPC合同成本管理政府监管有效路径 |
第一节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成本管理的制度化 |
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EPC合同成本管理的监管法律 |
二、增强法律法规执行效果的监管与处罚力度 |
三、EPC合同成本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化 |
第二节 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
一、政府着力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
二、打造EPC合同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监管平台 |
三、推动各方参与,完善行业标准 |
第三节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
一、政府部门主导 |
二、行业内部加强监督 |
三、社会力量参与监管 |
第四节 加强成本管理人才资源队伍建设 |
一、加快EPC合同成本管理专业型人才的引进工作 |
二、激励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
三、完善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对电力施工合同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D]. 孙肖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S电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吉小燕. 扬州大学, 2021(09)
- [3]立新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D]. 石菲.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4]电力工程项目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 李晓辉. 山东大学, 2020(10)
- [5]电力工程D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研究[D]. 杨文丹.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电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以黑河市农网工程为例[D]. 王天慧.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基于复合标底博弈模型的电力设备投标报价研究[D]. 张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9]基于风险分析的变电站大修技改工程监理精益化管理研究[D]. 何晓. 云南大学, 2019(03)
- [10]市政基础设施EPC合同成本管理政府监管研究 ——以中马产业园为例[D]. 劳东园.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