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及肛周脓肿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及肛周脓肿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及肛周脓肿(论文文献综述)

邹松,吴至久[1](2021)在《婴幼儿肛周脓肿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肛周脓肿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占0.5%~4.3%[1]。主要表现为肛周硬结或肿块、疼痛等,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发病原因为婴幼儿雄激素水平较高,肛腺增生和分泌旺盛,易诱发皮脂腺炎[2]。肛隐窝发育异常,容易受损造成肛隐窝炎[3]。肠道免疫结构未成熟,防御能力不足。骶骨发育不全,直肠呈垂直位,肛管较短,肛门括约肌较松弛,肛管直肠黏膜易外翻,婴幼儿皮肤娇嫩,易受粪便及外界机械损伤。

曹敏然[2](2021)在《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且术后存在切口周围红肿硬结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如意金黄膏外敷护场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凡士林外敷护场治疗。采用BK Pro Focus 2202彩超机观察护场血流,比较两组术前和治疗后血流信号数量的差别;采用颜色RGB量化的方法分析护场颜色,采用枪式温度计、邵氏硬度计观测护场的温度和硬度,采用无菌薄膜勾边法测量护场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护场疼痛,分别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6天护场颜色、温度、硬度、疼痛评分和面积的变化。在5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其为疗效分析则采用秩和检验;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共有31名观察组患者和29名对照组患者完成病例研究。①根据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中优13例,良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中优8例,良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2.0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通过B超观察护场血流情况,治疗后两组护场B超下彩色血流信号数量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彩色血流信号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通过颜色RGB量化,术后第1天两组护场颜色R、G、B组成较术前均有增高趋势(R:P>0.05;G:P>0.05;B:P>0.05);术后第6天两组护场颜色R、G、B组成较术前均明显增高(R:P<0.05;G:P<0.05;B:P<0.05),观察组护场颜色R、G、B组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P<0.05;G:P<0.05;B:P<0.05)。④通过观测护场的硬度、温度和面积,术后第1天两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6天两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P<0.05),观察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通过VAS疼痛评分评估护场疼痛情况,术后第1天两组护场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6天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P<0.05),观察组的护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其中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07%,其中痊愈5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膏治疗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且术后存在切口周围红肿硬结的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红肿硬结消散,减轻疼痛。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血流、颜色、硬度、温度、面积和疼痛评分均存在较显着的影响。如意金黄膏可以促进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B超下彩色血流信号数量减少、改善护场血流情况,促进其护场颜色RGB量化数值升高从而改善护场颜色红赤,以及促进其护场的硬度、温度降低和面积减小。同时,如意金黄膏可改善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的中医证候。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护场理论可应用于外科疾病治疗,基于护场理论采用如意金黄膏治疗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杨宗亮,彭天书,鲁海燕,徐胜艳,付肖冰,胡响当[3](2021)在《小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根治性手术的实践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小儿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小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及恢复过程与成人有较大差异。目前,学者对其治疗方式及根治时间存在分歧,且临床相关对比研究较少,临床治疗缺乏指导意见。对争议较大的关键问题,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分析;对小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根治性手术的手术要点及技巧,进行有效的探索总结,为构建小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诊疗规范,形成治疗共识做有益的尝试。

王怡明[4](2021)在《乌蔹莓膏对肛瘘术后预后的影响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对比使用乌蔹莓膏换药与常规换药的肛瘘术后愈合情况、术后愈合率等指标,以评估乌蔹莓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影响。初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乌蔹莓膏能否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作出客观、真实评价。2.分析肛瘘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工作中肛瘘复发进行评估,更好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中心行肛瘘手术的400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术后创面用药的不同分为乌蔹莓膏组(换药使用乌蔹莓膏,270例)和常规换药组(换药不使用乌蔹莓膏,130例)。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随访患者一年内术后复发和预后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影响肛瘘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排除各种原因所致失访,共随访到330名患者,复发患者有32名,复发率为9.7%其中乌蔹莓膏组19名,常规换药组13名。随访一年内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乌蔹莓膏组患者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肛瘘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换药方式(HR=0.229,95%C1:0.108-0.484)、伴有感染(HR=2.958,95%C1:1.051-8.323)、内口位置(11-1 点 HR=0.115,95%C1:0.038-0.346;2-4 点 HR=0.074,95%C1:0.015-0.360;5-7 点HR=0.05,95%C1:0.018-0.140;7-11 点 HR=0.105,95%C1:0.021-0.520;多点 HR=0.376,95%C1:0.097-1.450)、既往肛门手术史(HR=2.257,95%C1:1.182-4.709)为影响肛瘘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乌蔹莓膏在肛瘘术后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降低术后复发率的疗效,是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换药一个良好治疗选择。2.手术方式是肛瘘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换药方式、是否伴有感染、内口位置、既往肛门手术史是肛瘘复发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

尹锁锁[5](2021)在《改良挂线治疗前方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肛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手术是根治肛瘘的主要手段。对于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较多,切开法临床运用广泛,但是由于术中要切开括约肌,对肛门功能仍有一定影响,尤其对于括约肌较为薄弱的前方部位的肛瘘,切开括约肌更需谨慎。挂线法是治疗此类肛瘘常用术式,利用挂线的慢性切割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肛门括约肌,但是目前的橡皮筋挂线法由四周向中心的切割,术后可能会导致肛门功能轻度受损、锁孔样畸形、疤痕面积大等不良情况发生。如何发扬挂线疗法的优势,克服挂线法的不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改良纽扣挂线疗法对前方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客观评价改良挂线法在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保护肛门功能方面的效果,为临床不断创新改进定向挂线疗法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前方低位单纯性肛瘘诊断标准的肛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改良纽扣挂线法的手术方式,对照组采取现代橡皮筋挂线的手术方式。术前向患者交代改良挂线的手术方式以及与现代橡皮筋挂线的差异,并在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手术。术后观察记录两组的挂线脱落时间、肛门疼痛程度(术后及紧线后第1、3、5、7天)、创面愈合天数、术后肛门形态以及肛门功能、术后肛瘘复发率等情况。应用SPSS Statistics 25数据分析软件对二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具有可比性。2.术后各类观察指标方面: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挂线脱落时间、术后复发、住院天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各类观察指标方面:术后肛门形态、锁孔样畸形、肛门功能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挂线组在术后肛门形态及肛门功能保护方面优于现代橡皮筋挂线组。4.术后疼痛方面:术后第1天、紧线后第1、3天,两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纽扣挂线疼痛大于现代橡皮筋挂线组。术后第3、5、7天及紧线后第5、7天,两组术后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纽扣挂线疗法治疗前方低位单纯性肛瘘与现代橡皮筋挂线相比,可以有效减少肛门畸形的发生,更好的保护肛门功能和形态。手术疗效等方面二者相似,但术后疼痛相对较重,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陈晓鹏[6](2021)在《加味四黄膏安全性和外敷治疗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患者局部有红赤、肿痛、灼热等不适感,更严重者出现恶寒、高热、寒战等不适。肛周脓肿患者,脓液形成后应尽早切开排脓,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形成复杂性肛周脓肿或肛瘘。手术一般是肛周脓肿治疗的最终手段,由于脓肿发病部位在肛周,术后创面疼痛、易感染等因素,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伤口愈合缓慢。为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尤其是不明原因愈合缓慢的伤口,减轻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痛苦,故开展本次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铺垫。目的:旨在探讨加味四黄膏外敷治疗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同时研究加味四黄膏的安全性,为今后临床应用及推广积累资料。方法:(1)安全性研究:1.皮肤刺激性试验:将符合要求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即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各4只。采用同体左右侧对比法,给药前1天在动物背部左右两侧脱毛。左侧脱毛区外敷加味四黄膏基质即凡士林,右侧外敷加味四黄膏。每天同一时间给等剂量药,持续7天。每次敷药完成并清洗后1h及第2天上药前观察并记录皮肤刺激情况。末次敷药并清洗后1h及末次敷药后的2、3、4、5、6、7d观察并记录刺激反应。2.过敏性试验:挑选符合标准的白色豚鼠随机分为药物组、基质组、对照组各8只,涂药前1天将所有豚鼠左侧背部脱毛。致敏接触:试验开始第1、7、14天在豚鼠左侧背部脱毛处敷对应浓度药物,作为致敏接触。激发接触:试验开始的第28天,在豚鼠右侧背部脱毛处外敷对应浓度的药物作为激发。激发接触6h后,在用温水清洗残留皮肤表面药物的第0、24、48、72小时,观察三组豚鼠的过敏反应情况。3.急性毒性试验:将符合要求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加味四黄膏基质组、加味四黄膏组各6只。给药前1天脱毛。采用24小时内按最大剂量给药2次的方法,观察用药后14天内动物的有无异常表现。并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第4、7、10、14天的同一时间对新西兰兔称重。试验结束后进行解剖探查,如有毒性反应或剖检脏器出现异常,则进行病理学检查。(2)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同样的手术方式,术前处理及术后常规治疗均相同,区别是治疗组术后予加味四黄膏进行换药,对照组予院内制剂黄芩油膏换药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术后第1、3、7、14、21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疼痛、分泌物的情况,第1、3、7、14天患者创面水肿及肉芽情况,以及患者的痊愈时间。结果:(1)安全性试验:1.皮肤刺激试验:连续用药7天内,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背部两侧皮肤刺激反应均为轻度。用药结束后7天,完整皮肤组左皮肤无刺激反应,右侧在用药结束后第1天有轻度刺激,剩余6天无刺激;破损皮肤组左侧均有轻度刺激反应,右侧皮肤在用药结束后5天内为轻度刺激,第6、7天皮肤无刺激反应。2.皮肤过敏试验:加味四黄膏组豚鼠过敏反应积分小于2,无过敏性。3.急性毒性试验:三组新西兰兔的体重在用药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结束,解剖探查,腹腔脏器未见明显异常。(2)临床研究:1.生活质量比较:患者术后第3、7、14、21天,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2.疼痛评分比较:术后第3、7、14、21天,两组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3.创面分泌物比较:术后第3、7、14、21天,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情况优于对照组。4.创面水肿情况:术后第3、7、14天,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情况优于对照组。5.肉芽组织形态:术后第3、7、14天,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肉芽生长形态优于对照组。6.痊愈时间: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痊愈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痊愈时间更短。7.安全性考察:试验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发现异常及不适。结论:加味四黄膏外用是安全的,无明显皮肤刺激、过敏反应及急性毒性作用。加味四黄膏能促进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孙春元[7](2021)在《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使用康复新液冲洗及蘸有康复新液的无菌纱条填塞治疗低位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的愈合质量及检测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h1/Th2平衡指数等指标,从而对康复新液在促进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做进一步探讨。方法:纳入60例2019年11月至2021年01月住院于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的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康复新液组3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1d开始换药,换药前两组患者均用痔瘘洗剂坐浴熏洗10min,每天2次换药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后用凡士林纱条引流,康复新液组使用康复新液彻底冲洗后用蘸有康复新液的无菌纱条引流,对比术后1月的治疗有效率,术后3d、7d、14d、21d创面愈合质量评分,术前1d、术后1d、术后7d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Th1/Th2平衡指数。结果:(1)术后1月,康复新液组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显着升高(P<0.05)。(2)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14d及21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愈合质量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d与对照组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愈合质量评分无显着差异(P均>0.05)。(3)对创面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3d、7d、14d及21d,对照组患者创面VAS评分在依次显着降低,组内差异均有意义(P均<0.05)。术后3d、7d、14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VAS评分依次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VAS评分差异并不显着(P>0.05)。(4)对分泌物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对照组患者分泌物评分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均并不显着(P>0.05);术后14d、21d分别与术后3d、7d相比,对照组患者分泌物评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3d、7d、14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依次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5)对肉芽组织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对照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21d分别与术后3d、7d相比,对照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均降低明显(P均<0.05)。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4d与术后7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肉芽组织评分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均>0.05),但术后14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3d、7d相比,康复新液组肉芽组织评分均降低明显(P均<0.05)。(6)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术后1d与术前1d,两组患者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d与术前1d相比,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7d与术前1d和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降低更为显着(P均<0.05),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升高更为显着(P均<0.05)。(7)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IL-4/IFN-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术后1d与术前1d,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d与术前1d相比,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内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7d与术前1d和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升高更显着(P均<0.05)。结论:在促进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中,使用康复新液冲洗联合纱条填塞创口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缓解了创面的疼痛程度、减少了分泌物的产生及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的生成,而且又调节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又通过维持机体Th1/Th2细胞免疫平衡以利于机体免疫应答趋于稳态,在治疗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过程中疗效显着。

杨雅萍,梁瑞文,吴许雄[8](2020)在《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年来,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方式虽多,不同的治疗方式产生的疗效不尽相同,故肛肠医师对最佳治疗方式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将从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表现、治疗方式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何崎川[9](2020)在《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运用切挂微创留桥术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面积、愈合率、分泌物、疼痛情况、肛门功能、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化法,将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手术前后均采用相同的常规诊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对照组则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术后创面面积、分泌物、疼痛情况、愈合时间及术后2个月肛门功能等情况进行评分,计算创面愈合率,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总疗效。结果:入选的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收集时无病例脱落。治疗前将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分析如下:(1)创面分泌物情况:两组术后第1天、第7、14、28天创面分泌物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创面疼痛:两组术后第1天、第7、第14、第28天创面疼痛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创面面积大小、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创面面积大小、愈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28天创面的面积大小和愈合率对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4.94±3.970)天,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7.94±4.058)天,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4)肛门功能:于患者创面愈合后2个月复诊时或电话回访后对两组进行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总体疗效:术后第28天,两组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总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97.14%,两组对比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能够有效地减轻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可明显减少术后肛门功能损伤,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周期等,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吴颖,华国花,林湘涛[10](2020)在《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小儿肛周脓肿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主要以肛周脓肿切开引流为主,同时也有专家建议行一次性根治术,但是小儿肛周脓肿多为皮下脓肿,发现及时,多有自愈倾向。近年来小儿肛周脓肿的非手术疗法被热议,笔者就小儿肛周脓肿的全身、局部非手术治疗及预防治疗方法进行概述,总结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方法多样化及疗效显着的特点,能够给出较实用的疾病诊疗与预防措施,以期为小儿肛周脓肿的非手术疗法提供指导意见。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及肛周脓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及肛周脓肿(论文提纲范文)

(1)婴幼儿肛周脓肿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手术治疗
    1.1 中药方剂
    1.2 中药熏洗坐浴
    1.3 中药外敷
2 手术治疗
    2.1 单纯切开引流术
    2.2 切开挂线术
    2.3 一次性根治术
3 小结

(2)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护场的认识和研究现状
        1.1 护场的理论渊源
        1.2 护场理论在现代中医外科学临床中的应用
        1.3 小结
        参考文献
    2 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
        2.1 肛周蜂窝织炎的治疗进展
        2.2 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
        2.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3 统计学处理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小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根治性手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综合因素决定手术时机,非仅年龄因素
2 切除术与挂线术各有所长,挂线术适应面更广
3 临床案例
4 结语

(4)乌蔹莓膏对肛瘘术后预后的影响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讨
    1 中医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与研究
        1.1 中医对肛瘘的记载及阐释
        1.2 中医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治疗方法
        1.3 中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管理研究现状
    2 现代医学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2.1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治疗方法
    3 乌蔹莓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3.1 乌蔹莓膏的药理作用
        3.2 乌蔹莓膏对肛瘘术后创面功效及前景
    4 肛瘘术后复发影响因素
        4.1 年龄
        4.2 性别
        4.3 BMI
        4.4 肛瘘类型
        4.5 既往肛瘘手术史
        4.6 吸烟史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围手术期处理
        2.2 分组方案
        2.3 获取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及随访资料
    3 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两组不同结局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4.3 肛瘘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乌蔹莓膏的优势
    2.影响肛瘘术后复发率的相关因素
        2.1 性别及年龄
        2.2 BMI
        2.3 糖尿病及高脂血症
        2.4 吸烟及饮酒
        2.5 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伴有术前感染
        2.6 肛门部手术史及病史
        2.7 手术方式及肛瘘分型
        2.9 内口确定性
    3.术后创面管理对肛瘘创面愈合的重要性
    4.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原理与优势
    5.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改良挂线治疗前方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肛瘘的认识及治疗
        1.1 中医对肛瘘疾病的发展认识
        1.2 中医对肛屡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中医对肛瘘疾病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2.1 对肛瘘病因的认识
        2.2 肛瘘的分类和诊断
        2.3 对前方肛瘘的认识研究
        2.4 肛瘘手术的治疗原则
        2.5 肛瘘的主要术式
    3.特殊类型的肛瘘
        3.1 克罗恩病肛瘘
        3.2 婴幼儿肛瘘
        3.3 结核性肛瘘
        3.4 直肠阴道瘘
    4、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2.一般资料
        2.1 性别
        2.2 年龄
        2.3 病程
    3.治疗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麻醉
        3.3 体位
        3.4 手术方法
        3.5 术后用药
        3.6 术后换药和紧线处理
        3.7 随访
    4.疗效判定标准
    5.观察指标
        5.1 挂线脱落时间
        5.2 肛门疼痛情况
        5.3 创面愈合时间
        5.4 术后肛门形态评分
        5.5 术后锁孔样畸形
        5.6 肛门括约肌功能判断
        5.7 术后复发情况
        5.8 住院时间
    6.统计方法
    7.研究结果
        7.1 临床疗效
        7.2 创面愈合时间
        7.3 挂线脱落时间
        7.4 术后肛门形态
        7.5 锁孔样畸形
        7.6 疼痛
        7.7 Wexner肛门功能评分
        7.8 术后复发
        7.9 住院天数
第三部分 讨论
    1.关于挂线疗法
        1.1 紧线及虚挂线拆除的时机
        1.2 挂线的量化分析
        1.3 挂线疗法存在的问题
        1.4 传统挂线与现代橡皮筋挂线的差异
    2.本课题改良纽扣挂线的理论基础
    3.本课题改良挂线疗法的操作要点
    4.本课题两组挂线方法统计结果及分析
    5.问题与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加味四黄膏安全性和外敷治疗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肛周脓肿的概述
    2. 肛周脓肿的病因
        2.1 感染学说
        2.2 性激素因素
        2.3 免疫因素
        2.4 外伤因素
        2.5 中医对肛痈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肛周脓肿的临床症状
        3.1 疼痛
        3.2 流脓
        3.3 发热
        3.4 便秘
    4. 肛周脓肿的分期
        4.1 初期即炎性浸润期
        4.2 中期即化脓期
        4.3 晚期即破溃期
    5. 肛周脓肿的分类
        5.1 病位分类法
        5.2 急慢性分类法
        5.3 Eisenhammer分类法
    6. 肛周脓肿的诊断
        6.1 视诊
        6.2 问诊
        6.3 指诊
        6.4 实验室检查
    7. 肛周脓肿的鉴别诊断
        7.1 克罗恩病
        7.2 结核性脓肿
        7.3 化脓性汗腺炎
        7.4 坏死性筋膜炎
        7.5 梅毒
        7.6 肛周皮肤感染
        7.7 骶前囊肿和囊性畸胎瘤感染
    8. 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
        8.1 保守治疗
        8.2 手术治疗
    9. 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9.1 术后创面愈合缓慢的原因
        9.2. 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及临床研究
    1. 加味四黄膏的安全性研究
        1.1. 加味四黄膏的皮肤刺激试验
        1.2 皮肤过敏试验
        1.3. 急性毒性试验
    2. 临床研究
        2.1. 临床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实验结果讨论
        1.1 加味四黄膏无明显皮肤刺激、过敏反应及急性毒性作用
        1.2 加味四黄膏能促进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
    2. 问题与展望
        2.1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2.2 本次实验的后续想法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采集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2 年龄
        1.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1 疗效评价
        3.2 创面愈合质量(创面VAS、分泌物、肉芽组织)评分
        3.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3.4 Th1/Th2平衡指数
        3.5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4.2 两组患者创面VAS比较
        4.3 两组患者分泌物评分比较
        4.4 两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比较
        4.5 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比较
        4.6 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比较
        4.7 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比较
    5 讨论
        5.1 中医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5.2 西医对影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5.2.1 局部微循环障碍
        5.2.2 创面组织再生能力及重塑障碍
        5.2.3 创面持续的感染
        5.2.4 机体的免疫损伤
        5.2.5 关键生长因子缺乏或分布异常
        5.3 Th1、Th2细胞因子及免疫平衡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5.4 康复新液的药理作用
        5.4.1 促进创面修复
        5.4.2 抗炎消肿
        5.4.3 调节免疫
        5.4.4 抗肿瘤
        5.4.5 抗氧化
        5.5 结果分析
        5.5.1 临床疗效对比
        5.5.2 创面愈合质量(创面VAS、分泌物、肉芽形态)评分比较
        5.5.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5.5.4 Th1/Th2 平衡指数比较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中西医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中医治疗
    2 西医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录

(8)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西医发病原因
2 临床特点
3 治疗
    3.1 非手术治疗
    3.2 手术治疗
        3.2.1 肛周脓肿单纯性切开引流术
        3.2.2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
        3.2.3 肛瘘切开或切除术
        3.2.4 肛周脓肿、肛瘘切开挂线术
        3.2.5 拖线疗法
        3.2.6 经直肠内瘘管近段切除术
        3.2.7 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ADM)治疗
        3.2.8 激光治疗
        3.2.9 去顶电灼根治术
        3.2.10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

(9)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病例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步骤
        2.3 术后治疗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一般性观察指标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不良反应事件
    4 样本量估计
    5 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2 治疗后观察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段创面分泌物积分情况比较
        2.2 不同时段疼痛积分情况比较
        2.3 不同时段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2.4 不同时段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
        2.5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2.6 肛门功能评分比较
        2.7 总体疗效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1 肛痈的病因病机
        1.2 肛痈的辨证与诊治
        1.3 挂线疗法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2.1 肛门周围解剖结构
        2.2 肛周脓肿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2.3 肛周脓肿的诊治
    3 挂线疗法的利弊
    4 皮桥的作用
    5 关于微创
    6 手术关键
        6.1 内口处理
        6.2 挂线处理
        6.3 保证引流
        6.4 术后换药
    7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全身治疗
    1.1 辨证施治
    1.2 西药治疗
2 局部治疗
    2.1 熏洗疗法
    2.2 外用膏药
3 预防治疗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及肛周脓肿(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幼儿肛周脓肿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邹松,吴至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12)
  • [2]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D]. 曹敏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小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根治性手术的实践与思考[J]. 杨宗亮,彭天书,鲁海燕,徐胜艳,付肖冰,胡响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4]乌蔹莓膏对肛瘘术后预后的影响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D]. 王怡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改良挂线治疗前方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D]. 尹锁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加味四黄膏安全性和外敷治疗对热毒炽盛型低位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D]. 陈晓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D]. 孙春元.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研究进展[J]. 杨雅萍,梁瑞文,吴许雄.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8)
  • [9]高位肛周脓肿切挂微创留桥术的临床观察[D]. 何崎川.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研究进展[J]. 吴颖,华国花,林湘涛. 新中医, 2020(06)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及肛周脓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