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油炉加热技术在网带干燥机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祥泰[1](2019)在《基于BP-PID算法的中纤板热压控制及系统设计》文中指出中密度纤维板因其易加工、性价比高的特点成为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建材及装饰材料,其需求量也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增长。热压作为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对板材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热压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有效改进,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木业公司热压机控制系统改造项目为背景,对热压油泵和热压时间的控制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针对热压机控制系统存在的控制不精确、大惯性、滞后严重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本文首先对热压机的结构和运行原理进行剖析,并对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的原理以及实现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在建立热压机压力、时间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仿真软件MATLAB对传统PID与BP神经网络PID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在进行该公司热压机控制系统改造项目过程中,在确定控制算法的基础之上,本文针对热压机压力、时间控制系统进行器件选取,在西门子S7—300系列PLC基础之上进行系统硬件组态、程序编写,并选用西门子组态软件WinCC进行相关人机画面的组建,极大的方便对热压机的调控。本文所涉及的某木业公司改造后的热压系统经过检验和测试已投入生产,从生产的产品质量分析,该控制系统运行比较稳定,对纤维板生产工艺的控制更为精确。
朱志军[2](2019)在《胶合板生产用能系统优化与节能研究》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胶合板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年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受到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国胶合板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偏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以韶关某胶合板企业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产用能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韶关某胶合板生产线燃料消耗统计、各工序能耗监测综合分析计算得出了该胶合板企业单位产品的基本能耗为164.2kgce/m3,对照国标胶合板单位产量基本能耗分级指标值,该企业生产的胶合板单位产品的基本能耗只达到了合格水平。(2)针对该胶合板生产线能耗情况,对胶合板生产用能系统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节能效益分析,提出了三种节能降耗技术:利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改造锅炉烟气处理设施,在保证烟气处理设施不发生低温腐蚀的同时,可使锅炉排烟温度降低70℃左右,单这项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约265.8吨;采用能量梯级利用及冷凝水冷凝热回收利用技术,对胶合板用能系统优化改造,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约1836.8吨;利用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改造导热油锅炉与余热锅炉系统,每年可回收的热量折合标准煤约为1959吨。(3)建立胶合板能耗典型设备干燥房模型,对其进行CFD仿真计算,得到胶合板干燥房内部气流循环分析的详细信息。仿真了六种不同工况下胶合板干燥房内部气流速度场,结果表明当板坯到侧墙距离一定时,胶合板干燥房入口的烟气速度为4m/s时各测点速度值的分布曲线最为均匀,并且各测点的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最小,即气流循环分布更加均匀;当入口烟气速度一定时,板坯到侧墙的距离对干燥房内气流循环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适当增大板坯到侧墙的距离可以提高干燥房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但板坯到侧墙距离过大时,会影响干燥房内两侧板坯的干燥质量;选择烟气入口速度4m/s、板坯到侧墙距离为0.2m是最优的工况,对提高板坯干燥质量、缩短干燥时间、节约能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吴鹏鹏[3](2019)在《基于CFD的饲料带式烘干机气流模拟优化与实验验证》文中指出带式烘干机因为设计简单效率高而作为一种常见的饲料烘干设备,当时随着产量要求的提高,时产6万吨以上的饲料烘干机的水分均匀度控制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饲料水分均匀度会导致饲料烘干水分不均匀、烘干效率低造成高能耗,从而不利于后期的存储并提高了生产成本。解决饲料水分不均匀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避免烘干机内部气流场分布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首先介绍了烘干实验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包括热交换器的选型、循环风机的选型、饲料层输送带的设计制造。研究输入参数(单/双饲料层厚度、循环风机频率、烘干机侧风道尺寸、两种烘干机设计)对烘干机内部气流场分布的影响,重点研究双层饲料带式烘干机中饲料层厚度参数(20mm、30mm、40mm)、循环风机频率参数(25Hz、30Hz、35Hz)、侧风道尺寸参数(0.5m、0.6m、0.7m)对料层表面风速场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气流场进行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对烘干机内部气流场进行与实验同等条件下的仿真模拟。在风速场的云图和矢量图上取点得出计算结果,在国家饲料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带式烘干机进行实验验证。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料层厚度为40mm,循环风机频率为30Hz,侧风道尺寸为0.6m时,烘干机内部风速场分布较为均匀。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两种不同的烘干机机械结构中的气流场分布,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对不同的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出气流场分布较为均匀的一种结构。本研究为大型带式饲料烘干设备的设计改善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为下一步产品的研发提供改善方案。
孙锋[4](2013)在《桉木单板干燥及能量利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单板干燥质量直接影响胶合板的加工质量,单板干燥工序是胶合板生产过程中能耗比例最高的环节。本研究以应用最广泛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grandis)以及为胶合板生产进行定向培育、具有应用潜力的柳叶桉(E. saligna)、巨桉(E. grandis)、大花序桉(E. cloeziana)、邓恩桉(E. dunnii)和粗皮桉(E. pellita)6个树种桉木单板(单板幅面尺寸1270×640mm)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胶合板生产线中的BG1333型喷气辊筒简式单板干燥机为主要干燥设备,系统研究了桉木单板的干燥质量、干燥工艺、单板干燥机的能量利用情况,并对单板干燥机能量利用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树种和厚度对桉木单板干燥质量的影响树种的影响:经过单板干燥设备干燥后,单板的终含水率差异较初含水率差异减小,厚度为2.3mm的五种桉木单板的含水率均匀性排序:大花序桉>粗皮桉>尾巨桉>柳叶桉>巨桉;在干燥缺陷方面,厚度为2.3mm的六种桉木单板的开裂增加数量基本一致,在69条/块单板范围内,但相应的开裂延长和翘曲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单板厚度的影响:经过设备干燥后,尾巨桉的三种典型厚度单板的含水率均匀性排序:2.0mm>2.3mm>1.7mm;在干燥缺陷方面,尾巨桉的三种不同厚度单板的开裂增加数量差异较大,厚度为1.7mm的单板开裂增加数量最多,是厚度为2.0mm和2.3mm的2.3倍,相应的开裂延长与翘曲增加的大小顺序均为:2.0mm>1.7mm>2.3mm。(2)三种单板干燥方法的对比分析在单板干燥质量方面:采用设备干燥、气干以及气干-设备联合干燥三种干燥方法进行干燥时,树种(尾巨桉、柳叶桉)和单板厚度(1.7mm、2.0mm、2.3mm)对干燥后单板质量影响的差异性不显着。但是气干方式对气干产生的翘曲变形有较大影响,卧式气干产生的翘曲变形较立式气干大,气干方式对开裂以及孔洞增加数都无明显影响;卧式气干-设备联合干燥时,采用上-上的单板叠加方式,干燥翘曲变形最小。在单板干燥速率方面:卧式气干的速度较立式气干要快。卧式气干时,单板内不同位置干燥速率的顺序为中间<两端;立式气干时,单板内不同位置干燥速率的顺序为上侧>中间>下侧。单板厚度(1.7mm、2.0mm、2.3mm)对卧式气干速度的影响不明显,对立式气干速度影响明显。夏季时,卧式气干和立式气干的干燥效率分别是3和146张单板/(天·m2);冬季时,卧式气干和立式气干的干燥效率分别是1和15张单板/(天·m2)。在单板干燥能耗方面:气干-设备联合干燥较无气干预干的单纯设备干燥的能耗降低50%左右。(3)单板干燥的能量利用设备干燥中排气的热能占总输入热能的60%左右,排出湿空气的温度较高,是潜在的节能关键环节。泄漏的热能占总输入热能的22.9%,单板干燥热效率为61.9%,单板干燥比能耗为2.4×103MJ/m3;设备 效率、设备热力学完善度、内部 损和单板比 耗分别为55.2%、73.7%、26.3%、2.3MJ/m3。(4)单板干燥机的能量优化利用对单板干燥机导热油供油管路由原来的并联连接变换为串联连接后的方案进行了能量利用分析:采用串联方式(补充热油和不补充热油)进行能量梯级利用后,对单板干燥机整个系统的热效率和单板比能耗没有影响;但是降低了系统的总输入 (0.05×103MJ/h和0.07×103MJ/h)、内部 损率(0.38%和0.53%)和单板比 耗(0.01×103MJ/m3和0.02×103MJ/m3),提高了设备 效率(0.28%和0.40%)、设备热力学完善度(0.38%和0.53%);但采用不补充热油的串联方式更为合理有效。1)补充热油的串联结构方案:管道内横截面总流量由131417kg/h变为95576kg/h,出口油温由190℃变为179℃。2)不补充热油的串联结构方案:管道内横截面总流量由131417kg/h变为85536kg/h,出口油温由190℃变为175℃。
孙锋,周永东,贺志强[5](2012)在《我国单板干燥节能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单板干燥设备的能量利用效率,对我国单板干燥节能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与单板干燥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韩晨静,吕建雄,徐金梅,王金林[6](2012)在《单板干燥设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类,从传热方式角度对单板干燥设备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喷气式单板干燥机和热压式单板干燥机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并对今后单板干燥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出建议。
汪泳[7](2014)在《市政污泥干燥特征及污泥中温带式干燥工艺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市政污泥,由于市政污泥兼具高含水率,有毒有害物质、有机养分及无机组分富集的特征,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处理处置市政污泥便成为国内外科研及工程领域关注的重要论文之一。本论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常见的污泥处理处置途径的基础上,将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环节——污泥热干燥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分析深圳南山污水厂脱水污泥干燥实验与干燥工程设计运行实践,总结归纳出部分污泥干燥过程特征及中温带式干燥研究成果,以为我国市政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文中通过针对10mm、20mm及30mm直径颗粒污泥球在105℃恒温干燥条件及10mm直径污泥球在90℃、105℃、120℃及135℃恒温条件下的干燥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污泥球在干燥过程中经历了加速干燥、恒温干燥及降速干燥三个阶段,且干燥速率与干燥温度和污泥颗粒尺寸紧密相关。干燥温度越高,污泥颗粒尺寸越小,污泥单位面积的干燥速率越大,至干燥平衡含水率所需时间越短。在污泥干燥实验的基础上,引入热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约化时间图和定温直线拟合图法确定污泥干燥最概然反应机理函数积分形式为,并结合Arrhenius热力学方程,确定10mm污泥球在不同干燥温度下的干燥速率常数k及表观指前因子A=118.78,表观活化能E=31.411KJ/mol。结合污泥干燥理论与深圳污泥干燥工程条件,阐述深圳污泥工程循环经济理念、系统组成、热平衡及物料平衡等内容,结合欧盟安全生产法律规范,确定深圳污泥干燥工程安全生产措施。进一步通过对干燥工程运行中臭气及冷凝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检测,分析研究污泥干燥工程中臭气排放特征及化学除臭工艺效果,总结干燥冷凝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成因及浓度特征,并提出建议达标排放的工艺措施与途径。最后通过深圳南山污水厂干燥污泥烧制页岩或粘土污泥砖实验,总结分析干燥污泥掺混量、烧成温度、烧成时间对成砖强度的影响,并论证得到烧制页岩污泥砖制品强度、外观、重金属析出、辐射等条件均符合我国《烧结多孔砖》(GB13544-2000)标准中相关要求,为深圳污泥干燥产品的资源化途径提供决策依据。
梁翠[8](2012)在《铁基阀板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铁基阀板的主要作用是将制冷压缩机上的气缸和输送管道相互隔离,保证活塞在气缸中做往复运动时不发生气体泄漏。为了保证气缸的密封性,铁基阀板必须具有较高的表面精度。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铁基阀板在烧结过程中变形较大,经过整形工序后的平面度≤0.08mm,达不到平面度≤0.05mm的技术要求,还需要经过后续的磨削加工,这就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优化铁基阀板的生产工艺,取消磨削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主要分析了铁基阀板几何尺寸和平面度在各个生产工序中的变形情况,研究了混粉时间、装炉方式以及烧结方式对铁基阀板烧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制备的铁基阀板生产工艺为:粉末原料混粉60min,经1120℃×15min烧结后,组织为白色的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黑色的珠光体,晶界上分布着少量的渗碳体,晶粒均匀细小,孔隙率较低;硬度为51.92HRB,密度为6.81g/cm3;经过预成型、烧结、整形工序后铁基阀板的长度和宽度逐渐增大,厚度不断减小;经过整形后铁基阀板的长度、宽度、厚度并分别达到50.06mm、42.03mm、3.55mm,符合铁基阀板几何尺寸要求;从预成型到烧结过程中,铁基阀板的平面度从0.10mm增大到0.16mm,通过整形可以使平面度降低到0.08mm。2.随着混粉时间的延长,铁基阀板平面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原料粉末混粉时间为90min时,烧结后的铁基阀板平面度达到最小值0.14mm,通过整形可以使平面度降低到0.06mm,硬度为53.3HRB,密度为6.82g/cm3、致密度为84.03%。3.采用单排装炉,按阀板凹槽相对并彼此错开顺序摆放,放在炉子中间装炉的装炉方式,烧结后铁基阀板平面度最小,其值为0.14mm,整形可以使平面度降低到0.06mm。4.随着烧结压力的增加,铁基阀板平面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烧结压力为0.36MPa,即定力矩扳手的力矩为30Nm时,烧结后铁基阀板平面度去最小值0.24mm,经过整形可以使平面度降低到0.06mm,硬度为54.8HRB,密度为6.82g/cm3,致密度为87.55%。5.采用真空管式高温炉在实验室中制备的铁基阀板生产工艺为:粉末原料混粉90min,采用单排装炉,按阀板凹槽相对并彼此错开顺序摆放,放在炉子中间装炉的装炉方式,经1150℃×15min烧结后,铁基阀板平面度为0.17mm,经过整形可以使平面度降低到0.06mm,硬度为57.6HRB,密度为6.83g/cm3,致密度84.17%。
李先宁[9](2011)在《典型刨花板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节能方案研究》文中提出由于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的加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约束性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刨花板工业发展迅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无论国内生产企业之间,还是与国际同规模的生产线相比,刨花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刨花板能源消耗约占其生产成本的30%,鉴于国内刨花板生产能源利用现状,降低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潜力巨大。刨花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管理等水平的综合体现。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企业调研等,在我国不同规模刨花板生产企业的能源消耗基础上,分析其节能减排的潜力。本论文以某典型刨花板企业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的统计期内全面统计、分析、计算了该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得出了该企业生产刨花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数据。参照国内外刨花板能源消耗的相关标准,对其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高能耗的原因及工序,提出相应的节能方案和不同规模刨花板企业借鉴的节能方案。本篇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参照相关标准,得出该典型企业刨花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166.69kgce/m3,达不到三级水平,节能潜力比较大。2、论文从优化工艺、改进设备、节约热能、节约电能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节能方案的研究,参照清洁生产审核的部分内容,得出了针对该企业的9项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和13项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供企业参考实施。3、参照对典型刨花板企业进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刨花板行业一般性的清洁生产方案22项,供刨花板企业参考实施。本论文的研究能为现有刨花板企业计算本厂刨花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提供理论依据,找到自身的节能潜力和节能方案;同时对新建刨花板企业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参考:能够为未颁布和已经在征求意见中的标准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徐萌[10](2009)在《延边林业集团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中)密度纤维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吉林延边林业集团经对省内外及周边资源、市场、技术设备等的调查和综合评估,结合原产业结构布局,将集团公司的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集中于汪清县内,选定对经济效益良好、产品市场有充分保证、技术工艺成熟可靠、资源供应能力良好的原延边林业集团公司汪清中纤板厂进行技术改造,由延边林业集团公司委托白河林业分公司(白河林业局)经营管理汪清中纤板厂,并在汪清中纤板厂年产5万m3生产基础上,扩建一条年产10万m3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扩建后,总生产能力达到15万m3。通过对该项目的工程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影响;燃木质废料和燃煤锅炉烟气以及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各种产噪设备对声环境的影响;各种固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消耗林业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原有企业制胶及粉尘排放的火灾、爆炸等风险。根据改扩建项目的工程特点、排污地点和所在区域环境现状,以工程分析为基础,以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和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为评价工作重点,并兼顾其他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分析该项目是否符合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是否符合环保相关要求。
二、热油炉加热技术在网带干燥机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油炉加热技术在网带干燥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P-PID算法的中纤板热压控制及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中纤板产业发展现状 |
1.3 中纤板热压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1 热压机的发展 |
1.3.2 热压控制技术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中纤板热压机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案选取 |
2.1 中纤板热压机的工作原理 |
2.1.1 热压机结构 |
2.1.2 热压机运行原理 |
2.2 中纤板热压机控制方案的选取 |
2.2.1 热压机的主要运行参数 |
2.2.2 热压机控制方案的选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P-PID算法的中纤板热压控制系统 |
3.1 经典PID控制技术 |
3.2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 |
3.3.1 BP-PID结构 |
3.3.2 BP-PID算法 |
3.4 基于BP-PID算法热压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3.4.1 热压压力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
3.4.2 热压时间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纤板热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系统功能块组成 |
4.2 系统相关器件选取 |
4.2.1 热电阻选取 |
4.2.2 压力传感器选取 |
4.2.3 比例阀选取 |
4.2.4 三通阀选取 |
4.3 基于PLC控制系统设计 |
4.3.1 PLC工作原理 |
4.3.2 PLC的模块配置及功能 |
4.3.3 系统硬件组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纤板热压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
5.1 BP-PID算法在PLC中的实现 |
5.1.1 系统开发环境STEP7 |
5.1.2 经典PID算法的实现 |
5.1.3 BP-PID算法的实现 |
5.1.4 相关程序设计 |
5.3 基于WinCC的监控系统设计 |
5.3.1 WinCC组态软件 |
5.3.2 中纤板热压监控组态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纤板热压控制系统通讯与调试 |
6.1 控制系统通讯的实现 |
6.1.1 MPI通讯特性与应用 |
6.1.2 工业以太网通讯特性与应用 |
6.2 中纤板热压控制系统的调试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胶合板生产用能系统优化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我国胶合板工业发展现状 |
1.1.2 国外胶合板工业发展现状 |
1.1.3 国内外胶合板生产能耗比较 |
1.1.4 国内外胶合板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课题研究内容 |
1.2.2 课题研究方法 |
1.2.3 课题研究意义 |
2 韶关某胶合板厂生产工艺及能耗分析 |
2.1 企业生产状况 |
2.2 胶合板生产工艺 |
2.3 胶合板生产各车间基本情况 |
2.3.1 原料车间 |
2.3.2 调胶车间 |
2.3.3 胶合板生产车间 |
2.3.4 机修锅炉车间 |
2.4 胶合板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 |
2.5 胶合板生产线能耗计算 |
2.5.1 胶合板生产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
2.5.2 电能消耗量的计算 |
2.5.3 耗水量的计算 |
2.5.4 柴油消耗量的计算 |
2.5.5 胶合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 |
2.6 能耗水平比较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 胶合板生产节能降耗措施及效益研究 |
3.1 锅炉尾部改造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
3.1.1 锅炉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 |
3.1.2 工业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改造的可行性 |
3.1.3 节能效益分析 |
3.2 胶合板用能系统整体改造及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 |
3.2.1 韶关某胶合板厂热力系统现状 |
3.2.2 该胶合板厂节能改造工艺流程和节能原理 |
3.2.3 节能效益分析 |
3.3 导热油锅炉与余热锅炉串联使用的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
3.3.1 应用于胶合板热压工序的热油供热系统 |
3.3.2 蒸汽余热锅炉系统 |
3.3.3 经济效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数值模拟的胶合板干燥房干燥节能分析 |
4.1 引言 |
4.2 胶合板干燥房物理模型 |
4.3 胶合板干燥房的数学模型 |
4.4 模型网格划分 |
4.5 数值模拟仿真的控制求解器 |
4.6 边界条件设置 |
4.6.1 入口边界条件 |
4.6.2 出口边界条件 |
4.6.3 壁面、对称边界条件 |
4.6.4 干燥房内部表面边界条件 |
4.7 干燥房内部风速场模拟分布及结果分析 |
4.7.1 各仿真工况的说明 |
4.7.2 各工况仿真的结果 |
4.7.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8 板坯到侧墙距离对干燥房内部风速场的影响 |
4.9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3)基于CFD的饲料带式烘干机气流模拟优化与实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烘干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烘干设备烘干过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总结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烘干实验平台设计与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2.1 引言 |
2.2 烘干实验平台设计 |
2.2.1 烘干实验平台结构 |
2.2.2 烘干实验平台工作原理 |
2.2.3 烘干实验平台框架结构设计 |
2.2.4 主要部件的选型 |
2.2.5 风速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
2.3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2.3.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
2.3.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
2.3.3 湍流模型的选择 |
2.3.4 流体控制方程的确定 |
2.3.5 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和分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料层厚度对气流分布的模拟影响及实验验证 |
3.1 引言 |
3.2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3.3 实验过程 |
3.4 结果分析 |
3.4.1 烘干机内部气流矢量分析 |
3.4.2 料层厚度对风速场的影响 |
3.4.3 每个点的速度值分析 |
3.4.4 料层表面风速实验值和模拟值对比 |
3.4.5 饲料水分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循环风机频率对气流分布影响的模拟及实验验证 |
4.1 引言 |
4.2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4.3 实验过程 |
4.4 结果分析 |
4.4.1 烘干机内部气流矢量分析 |
4.4.2 循环风机频率对风速场的影响 |
4.4.3 每个点的速度值分析 |
4.4.4 不同循环风机频率下的风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侧风道尺寸对气流分布影响的模拟研究 |
5.1 引言 |
5.2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5.3 模拟参数设立 |
5.4 结果分析 |
5.4.1 烘干机内部气流矢量分析 |
5.4.2 料层表面风速云图分析 |
5.4.3 料层表面风速值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比较两种不同的结构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6.3 饲料参数和边界条件设定 |
6.4 结果分析 |
6.4.1 气流流线对比 |
6.4.2 料层表面风速分布 |
6.4.3 两种模型同料层的风速对比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简化模型中料层厚度对气流分布的影响研究 |
7.1 引言 |
7.2 数学模型与模拟思路 |
7.2.1 控制方程-湍流模型 |
7.2.2 多孔介质 |
7.2.3 模拟思路 |
7.3 简化后的烘干机模型及其网格划分 |
7.3.1 烘干机模型 |
7.3.2 简化后烘干机工作原理 |
7.3.3 网格划分 |
7.4 边界条件 |
7.5 结果分析 |
7.5.1 烘干机内部气流分布模拟结果 |
7.5.2 料层厚度对料层表面气流风速分布的影响 |
7.5.3 多机箱组合烘干机型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桉木单板干燥及能量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方式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桉木单板干燥质量的研究 |
2.1 单板含水率的测量 |
2.1.1 材料和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小结 |
2.2 单板干燥质量的影响因素 |
2.2.1 材料和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小结 |
第三章 桉木单板干燥工艺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设备干燥 |
3.2.2 气干 |
3.2.3 联合干燥 |
3.3 小结 |
第四章 单板干燥能量利用分析与评价 |
4.1 在能量优化中的作用 |
4.2 设备与参数 |
4.3 能量分析方法 |
4.3.1 热平衡分析方法 |
4.3.2 平衡分析方法 |
4.4 能量计算方法 |
4.4.1 热能计算方法 |
4.4.2 计算方法 |
4.4.3 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
4.5 能量利用评价指标 |
4.5.1 热能评价指标 |
4.5.2 评价指标 |
4.6 单板干燥能量利用分析及评价 |
4.6.1 热能利用分析及评价 |
4.6.2 分析及评价 |
4.7 小结 |
第五章 单板干燥机的能量优化利用 |
5.1 BG1333 型单板干燥机热油管道系统存在的问题 |
5.2 BG1333 型单板干燥机热油管道系统的优化 |
5.3 能量梯级利用前后的热、分析及评价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树种和厚度对速生桉木单板干燥质量的影响 |
6.1.2 三种单板干燥方法的评价与分析 |
6.1.3 单板干燥的热、分析与评价 |
6.1.4 热油管道并联与串联方式的热、评价与对比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详细中文摘要 |
(5)我国单板干燥节能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单板干燥节能技术现状 |
1.1 单板干燥设备 |
1.1.1 网带或辊筒型喷气式单板干燥机 |
1) 干燥机主体结构 |
2) 风机类型选择与布置 |
3) 散热器 |
4) 气流形态 |
5) 湿度调节 |
6) 干燥机的保温气密性 |
7) 含水率监控 |
8) 干燥热源 |
1.1.2 多层热压型单板干燥机 |
1.2 单板干燥工艺 |
2 存在的问题 |
1) 单板干燥设备 |
2) 单板干燥工艺 |
3) 单板干燥供热方式 |
4) 单板干燥机能效评价标准 |
3 改进措施和建议 |
3.1 干燥设备 |
1) 变频技术 |
2) 湿度自动控制 |
3) 含水率监控 |
4) 排气热能回收利用 |
5) 规范企业节能技术管理与应用 |
3.2 干燥工艺 |
3.3 供热方式 |
3.4 能效评价标准 |
4 结语 |
(6)单板干燥设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喷气式单板干燥机 |
1.1 喷气式单板干燥机工作原理 |
1.2 喷气式单板干燥机存在的问题 |
1.3 喷气式单板干燥机改进措施 |
1.3.1 干燥机设备的调整 |
1.3.2 生产工艺的调整 |
2 热压式单板干燥机 |
2.1 热压式单板干燥机简介 |
2.2 存在问题 |
2.3 改进措施 |
3 喷气式和热压式单板干燥机优缺点对比分析 |
4 展望和建议 |
4.1 提高单板干燥质量 |
4.2 节约能耗 |
(7)市政污泥干燥特征及污泥中温带式干燥工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污泥的产生与危害 |
1.1.1 污泥的定义 |
1.1.2 污泥的分类 |
1.1.3 污泥的危害 |
1.2 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及途径 |
1.2.1 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 |
1.2.2 污泥处理处置的途径 |
1.3 污泥干燥研究现状 |
1.4 污泥热干燥的主要工艺设备 |
1.5 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二章 干燥过程理论 |
2.1 干燥的概念及干燥类型 |
2.2 干燥的原理,H-X-曲线图(Mollier-曲线图) |
2.3 潮湿材料的特性 |
2.4 污泥的特殊性能 |
2.5 理想的干燥过程 |
第三章 污泥干燥动力学及实验研究 |
3.1 实验准备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2 实验分析 |
3.2.1 干燥过程分析 |
3.2.2 污泥球的干燥特性及表观形态分析 |
3.2.3 污泥尺寸对干燥过程的影响 |
3.2.4 干燥温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 |
3.3 污泥干燥动力学 |
3.3.1 动力学基本方程 |
3.3.2 污泥干燥实验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
3.3.3 污泥表观指前因子和活化能的确定 |
3.3.4 105℃干燥温度不同粒径污泥球动力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圳市政污泥中温带式干燥工程设计及生产安全性研究 |
4.1 工程背景 |
4.2 烟气余热的利用及热源的选择 |
4.3 中温带式污泥干燥方案的选择 |
4.4 电厂余热锅炉的改造 |
4.4.1 电厂污泥干燥供热系统 |
4.4.2 锅炉改造主要内容 |
4.4.3 锅炉改造后的运行情况 |
4.5 污泥干燥工艺的选择 |
4.5.1 主要性能指标 |
4.5.2 污泥带式干燥工艺 |
4.5.3 深南电污泥干燥工程系统 |
4.6 污泥干燥工程安全性研究 |
4.6.0 安全性 |
4.6.1 粉尘爆炸 |
4.6.1.1 静态粉尘 |
4.6.1.2 扬尘 |
4.6.2 气体爆炸 |
4.6.3 避免爆炸的通用防护措施 |
4.6.4 按照操作安全管理条例对污泥干燥工程爆炸危险性防爆区域进行划分(BetrSichV) |
4.6.5 防爆措施 |
4.7 工程效益 |
4.8 工程投资及成本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圳污泥干燥工程臭气及冷凝液排放特征分析 |
5.1 污泥干燥臭气排放特征研究 |
5.1.1 污泥处理过程中臭气的产生与类别 |
5.1.2 深圳污泥干燥工程臭气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
5.1.3 深圳污泥干燥工程臭气检测及分析 |
5.2 污泥干燥过程中废水及冷凝水的排放特征 |
5.2.1 污泥干燥过程中冷凝水的产生 |
5.2.2 深圳污泥脱水废水及干燥过程冷凝水的检测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干燥污泥制砖的实验研究 |
6.1 污泥及实验页岩、粘土样品成分及烧结过程分析 |
6.2 研究方案 |
6.3 实验条件 |
6.4 实验研究方法 |
6.5 实验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铁基阀板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铁基阀板的服役条件及技术要求 |
1.3 铁基粉末冶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铁基粉末冶金的应用 |
1.3.2 铁基粉末冶金的研究方向 |
1.3.3 铁基阀板的应用及发展 |
1.4 铁基阀板的制备方法 |
1.4.1 冲裁 |
1.4.2 压铸 |
1.4.3 粉末冶金 |
1.5 粉末烧结概述 |
1.5.1 粉末烧结的基本类型 |
1.5.2 粉末烧结方法 |
1.5.3 粉末烧结理论 |
1.6 影响铁基阀板烧结变形的因素 |
1.6.1 原材料 |
1.6.2 成型工艺 |
1.6.3 烧结工艺 |
1.6.4 烧结气氛 |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1.7.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7.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试验条件及方法 |
2.1 试验条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铁基阀板的显微组织分析 |
2.2.2 铁基阀板的性能测试 |
2.2.3 铁基阀板的几何尺寸测量 |
2.2.4 铁基阀板平面度的测量 |
第3章 铁基阀板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形规律 |
3.1 引言 |
3.2 铁基阀板的生产工艺 |
3.3 铁基阀板的组织和性能 |
3.3.1 铁基阀板的显微组织 |
3.3.2 铁基阀板的性能 |
3.4 铁基阀板在生产过程中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 |
3.4.1 铁基阀板长度尺寸变化规律 |
3.4.2 铁基阀板宽度尺寸变化规律 |
3.4.3 铁基阀板厚度尺寸变化规律 |
3.5 铁基阀板平面度的变化规律 |
3.5.1 铁基阀板A面平面度的变化规律 |
3.5.2 铁基阀板B面平面度的变化规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混粉时间对铁基阀板烧结变形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混粉时间的优化 |
4.3 混粉时间对粉末均匀性的影响 |
4.4 混粉时间对铁基阀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4.5 混粉时间对铁基阀板平面度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装炉方式对铁基阀板烧结变形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装炉方式的优化 |
5.3 摆放顺序对铁基阀板平面度的影响 |
5.4 摆放位置对铁基阀板平面度的影响 |
5.5 装炉量对铁基阀板平面度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烧结压力对铁基阀板烧结变形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烧结压力的优化 |
6.3 烧结压力对铁基阀板性能的影响 |
6.4 烧结压力对铁基阀板平面度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烧结方式对铁基阀板烧结变形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烧结方式的优化 |
7.3 烧结温度对铁基阀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7.3.1 烧结温度对铁基阀板显微组织的影响 |
7.3.2 烧结温度对铁基阀板性能的影响 |
7.3.3 烧结温度对铁基阀板平面度的影响 |
7.4 烧结时间对铁基阀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7.4.1 烧结时间对铁基阀板显微组织的影响 |
7.4.2 烧结时间对铁基阀板性能的影响 |
7.4.3 烧结时间对铁基阀板平面度的影响 |
7.5 烧结方式对铁基阀板变形规律的比较与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典型刨花板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节能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 |
1.1.1 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的现状 |
1.1.2 我国人造板工业和刨花板行业生产现状 |
1.1.3 国外刨花板生产现状 |
1.1.4 国内外刨花板能源消耗比较 |
1.1.5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1.6 国内外刨花板节能减排的研究现状 |
1.1.6.1 国外刨花板节能减排的研究现状 |
1.1.6.2 国内刨花板节能减排的研究现状 |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课题研究内容 |
1.2.2 课题研究方法 |
1.2.2.1 蒸气消耗量计算方法 |
1.2.2.2 电力消耗量计算方法 |
1.2.2.3 汽油、柴油消耗量计算方法 |
1.2.2.4 水消耗量计算方法 |
1.2.2.5 压缩空气量计算方法 |
1.2.2.6 厂区供电线路和供热管网的损耗计算方法 |
1.2.2.7 合格刨花板量 |
1.2.2.8 刨花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方法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课题的创新点 |
2. 刨花板节能降耗分析 |
2.1 案例分析 |
2.1.1 黑龙江龙乡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案例 |
2.1.2 某省人造板企业清洁生产案例 |
2.1.3 上海银河人造板有限公司清洁生产案例 |
2.2 我国刨花板节能潜力分析 |
2.3 影响刨花板能源消耗的因素 |
2.3.1 规模 |
2.3.2 装备技术水平 |
2.3.3 生产管理水平 |
2.3.4 其他 |
3. 某典型刨花板企业案例分析 |
3.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2 企业生产状况 |
3.3 刨花板生产工艺流程图 |
3.4 刨花板生产设备平面布局图 |
3.5 刨花板生产线主要设备清单 |
3.6 刨花板生产线设备装机功率 |
3.7 刨花板生产线能源消耗计算 |
3.7.1 蒸气消耗量的计算 |
3.7.2 导热油热能消耗量的计算 |
3.7.3 电力消耗量的计算 |
3.7.4 热能中心电力消耗量的计算 |
3.7.5 水消耗量的计算 |
3.7.6 柴油消耗量的计算 |
3.7.7 冷凝水回收热量的计算 |
3.7.8 刨花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
3.8 能耗水平比较分析 |
3.9 各工段能耗比例分析及节能途径 |
4. 刨花板节能清洁生产方案的研究 |
4.1 刨花板生产工艺流程 |
4.2 典型刨花板企业节能途径与方案 |
4.2.1 优化工艺流程 |
4.2.1.1 裁边、热压废边角料回收系统的优化 |
4.2.1.2 砂光机除尘系统的优化 |
4.2.2 通过技改、维护和管理改进工艺设备 |
4.2.2.1 削片机 |
4.2.2.2 刨片机 |
4.2.2.3 干燥机 |
4.2.2.4 筛选、分选和打磨设备 |
4.2.2.5 拌胶机 |
4.2.2.6 铺装机 |
4.2.2.7 单层热压机 |
4.2.2.8 裁边机 |
4.2.2.9 砂光机 |
4.2.2.10 气力除尘系统 |
4.2.2.11 空气压缩机 |
4.2.3 节约热能消耗 |
4.2.3.1 蒸气管路的维护 |
4.2.3.2 导热油管路的维护 |
4.2.3.3 干燥机排湿余热的回收利用 |
4.2.3.4 冷凝水的回收利用 |
4.2.4 节约电能消耗 |
4.2.4.1 无功功率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
4.2.4.2 谐波整流技术 |
4.2.4.3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 |
4.2.4.4 照明系统的节电设计 |
4.2.5 加强企业管理 |
4.3 刨花板节能清洁生产方案 |
4.3.1 典型刨花板企业节能清洁生产方案 |
4.3.2 刨花板行业节能清洁生产方案 |
5. 总结和建议 |
5.1 总结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Abstract |
(10)延边林业集团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生产企业概况 |
1.1.2 建设项目概况 |
1.2 选题意义 |
1.3 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
1.3.2 评价中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 |
1.3.3 评价中采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
1.4 论文研究内容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与其产生的污染物分析 |
2.1 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
2.1.1 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 |
2.1.2 高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流程 |
2.2 污染物产生 |
第三章 项目废水污染预测与分析 |
3.1 废水排放量预测 |
3.2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
3.3 废水对地表水影响预测与分析 |
第四章 项目废气污染预测与分析 |
4.1 废气排放量预测 |
4.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4.3 废气对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分析 |
第五章 项目噪声污染预测与分析 |
5.1 噪声排放强度预测 |
5.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5.3 噪声影响预测与分析 |
第六章 项目固体废物污染预测与分析 |
6.1 固体废物排放量预测 |
6.2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第七章 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 |
7.1 项目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7.1.1 项目污染源评价结论 |
7.1.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7.1.3 综合评价结论 |
7.2 项目清洁生产的措施建议 |
7.2.1 项目运营期废水污染防治与建议 |
7.2.2 项目运营期废气污染防治与建议 |
7.2.3 项目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与建议 |
7.2.4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建议 |
7.2.5 新建厂区绿化措施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四、热油炉加热技术在网带干燥机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P-PID算法的中纤板热压控制及系统设计[D]. 王祥泰.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2]胶合板生产用能系统优化与节能研究[D]. 朱志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3]基于CFD的饲料带式烘干机气流模拟优化与实验验证[D]. 吴鹏鹏. 扬州大学, 2019(02)
- [4]桉木单板干燥及能量利用的研究[D]. 孙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4)
- [5]我国单板干燥节能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孙锋,周永东,贺志强. 木材工业, 2012(06)
- [6]单板干燥设备研究进展[J]. 韩晨静,吕建雄,徐金梅,王金林.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2(10)
- [7]市政污泥干燥特征及污泥中温带式干燥工艺应用研究[D]. 汪泳. 天津大学, 2014(05)
- [8]铁基阀板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梁翠.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9]典型刨花板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节能方案研究[D]. 李先宁.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10]延边林业集团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 徐萌. 吉林大学,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