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软件

英语学习软件

一、英语学习软件 今年几家争早(论文文献综述)

王越[1](2020)在《沈阳方言语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共分上中下三编十二章。绪论共分三小节,第一节为沈阳概况,第二节为东北方言研究综述及沈阳方言研究综述,第三节为本文研究目的、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上编为沈阳方言词类研究。从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和连词四个方面进行描写。第一章名词,描写沈阳方言名词的构词法重叠、儿化和附加,以及对沈阳方言名词的特殊小类时间词和方位词进行描写,其中主要论述方位词“里”的再附缀化过程。第二章动词,描写动词的重叠,泛义动词“整”,以及动词“属于”—从包含动词发展为一个话语标记。第三章副词,描写沈阳方言中频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第四章介词与连词,描写沈阳方言介词系统和连词中的并列连词、选择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以及转折连词。中编为沈阳方言范畴分析。从指示范畴、情态范畴和程度范畴三个范畴进行论述。第五章指示范畴,描写人称指示和行为回指。第六章情态范畴,从情态词、和情态构式两个个方面描写了沈阳方言情态系统,情态词包括“愿意、得意、喜欢、愿意、指定、稀的、兴、待、敢是”9个情态词,情态构式包括“VC了、V得了、X得过儿了”3个情态构式。第七章程度范畴,从程度副词,程度补语以及拟声词的程度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程度副词包括“老、贼、精、黢、恶、瓦”9个程度副词,程度补语包括“去了、完了、老了、屁了、够呛”5给程度补语,具有程度性的拟声词包括“嗷嗷、哇哇、嘎嘎、呜呜”4个拟声词。下编为沈阳方言语法个案考查。第八章描写沈阳方言时间名词“前儿”和“头儿”的多功能性及其语法化过程。第九章对沈阳方言“咱们”的人称包括性进行研究,沈阳方言“咱们”可用于表达排除性的语义,也就是“咱们”可以表达不包括听者的人称指称模式,条件是说出“咱们”的说话者必须同时确信听话者能够清楚辨识这个“咱们”表达的集合中的每个个体,即“咱们”的所指必须具有个体指称上的“可辨识性”。第十章对沈阳方言中介词悬空现象进行研究。本章描写沈阳方言介词悬空的现象,结合其他方言介词悬空的现象列出介词悬空的等级序列,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谈介词悬空的制约条件。第十一章对沈阳方言“俩”进行研究,沈阳方言中“俩”有主观性用法,没有客观真值语义,不表双数“两个”,“俩”是沈阳方言里一个意外情态标记,给句子带来主观意外色彩,“俩”的演化过程是经过介词后相邻句位,意外情态语境重新分析,最后类推扩展完成。第十二章对沈阳方言情态词“能”的多样性用法及其演变进行研究。沈阳方言“能”从实义动词发展来,先出现动力情态用法,再发展出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用法,沈阳方言“能”的用法在汉语方言中具有独特性,但其演变符合世界语言发展规律,通过对沈阳方言“能”的个案描写,补充并细化现代汉语方言情态语义地图。结语和余论,指出本文主要观点与创新,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胡严方[2](2020)在《品牌商与渠道商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研究》文中提出激烈的品牌竞争使品牌商与渠道商之间的矛盾态势愈加激烈,也推动渠道耦合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传统权变理论,品牌商应在松散耦合与紧密耦合之间做出选择,强调其中之一,但实践中成功企业的渠道运营过程均体现出与渠道商之间亦松亦紧的复杂关系,即悖论性关系。本研究从悖论视角出发,探寻品牌商与渠道商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实现均衡的过程。以芜湖雷士照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雷士电商)和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雅迪)两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少数渠道商,获取数据资料。首先利用探索性案研究方法、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思想对线上渠道的样本企业雷士电商展开分析,在识别雷士电商与其渠道商之间悖论性关系特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电商情境下的渠道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线下渠道的样本企业雅迪展开分析,对比并验证不同渠道下品牌商与渠道商之间的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过程相一致。最后,构建品牌商与渠道商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过程模型。研究得出:品牌商与渠道商之间存在矛盾又相互依赖的松紧耦合悖论性关系;电商渠道和传统线下渠道的品牌商与渠道商其松紧耦合悖论关系的均衡过程经历不同的阶段,但最终趋向于悖论关系的均衡状态:基于电商情境,传统的线下品牌商在拓展线上市场时,渠道耦合悖论关系的形成经历“非耦合—松散耦合—松紧耦合”三个阶段,而深耕线下的品牌商与其渠道商之间的耦合悖论关系的形成经历“紧密耦合-松紧耦合”两个阶段;参与者面对矛盾态势的响应决定渠道耦合关系的发展方向,采取防御性响应容易进入恶性循环,而采取接受性响应则可能进入良性循环;渠道松紧耦合悖论关系的均衡并非一蹴而就,参与者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开展渠道合作与控制活动,探索出动态的松紧耦合机制。

周朝军[3](2017)在《九月火车》文中提出第一章光明之门多年之后,周剑鸣依然无法忘却那个黄昏在鲁南小城临沂看到的那片云朵,它像一副少年的肋骨,枯瘦如柴,和翅膀有关,和飞行有关,冥冥中带着某种启示和指引。时至今日,他仍然惊讶于它的不可名状以及它背后那片天空的深不可测。天空和云朵之间仿佛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充满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指引他再次回到那个记忆中无法安放的师大。新生入学,胖三被分在梅园416寝室靠窗的上铺。因为来得晚,其他两个上铺已经分别

刘翔[4](2015)在《邮轮母港对所在地城区发展的影响及建议 ——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文中提出邮轮旅游近年来成为一种具有勃勃生机的旅游时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随着许多沿海发达城市纷纷投入大力气建设邮轮母港,发展母港经济,中国也跨入了邮轮经济时代。一个港口城市成为邮轮母港后,就会受到邮轮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显着影响,包括了扩大消费,外汇收入,拉动就业,服务水平提升和国际形象展示等方面。本文写作在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个人职业背景及研究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使用邮轮旅游产业辐射模型和对邮轮旅游产业辐射理论进行研究,结合调查问卷,从政府政策倾斜,职能部门配合,城区规划建设,旅游产业升级、人力资源配套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阐述邮轮母港对市北区城区发展的影响。本文写作中不仅注重国内外相关理论对青岛邮轮旅游发展和邮轮母港建设的支持和运用,也结合青岛市和市北区的实际,通过研究政府决策和对政府中涉及邮轮产业发展的各职能部门的调查问卷统计所得相关数据相结合,探讨了青岛市邮轮旅游发展中的进展和问题,提出了打造“游客运河”等应对策略。也为市北区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陈端端[5](2015)在《媒介演化与艺术传播》文中认为媒介是人们用来制造、呈现、传递以及获取信息的工具,同时作为一种界面,它构成人与信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艺术传播的媒介演化指的是人们创作、组织与传输艺术信息时,使用的形式、载体与工具所具有的变化过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承担艺术信息传播任务的媒介并非呈现单一的前进态势,而是时常显示出在形态、属性、特征等方面的重叠、衍射与组合等演化现象。艺术传播中媒介演化、艺术信息由媒介进行传达与传输的细节、媒介策略对艺术传播效能具有何种影响等问题是艺术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媒介演化对艺术传播的影响需要理清艺术信息、传播媒介以及受众之间的关系。传播是涉及信息、媒介与受众多方面因素的行为,针对特定的受众与艺术信息却采用了不匹配的媒介而导致低效甚至失效的艺术传播实务并不少见。了解受众在知觉艺术信息时的神经与心理状态以及媒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分析艺术传播效能问题将更有帮助。在具体的艺术传播实务过程中,受众与艺术信息是决定媒介策略的重要因素。基于概念驱动与基于数据驱动是人类认知的两种方式,受众在认知艺术信息时可能存在偏向概念驱动与偏向数据驱动的差异。那些需要受众采取偏向概念驱动的艺术信息,对能够提供恰当感知数据的特定媒介依赖程度高,而那些需要受众采取偏向数据驱动的艺术信息,则对能够提供恰当感知数据的特定媒介依赖程度低。在艺术传播过程中,媒介所起的作用存在传达与传输两个层面。媒介的艺术“传达”是指艺术信息通过媒介诉诸受众的感官,达成知觉,形成认知并触发受众合乎预期的情感体验。特定受众与特定艺术信息匹配程度高,低感知数据媒介也可能促发相应的情感体验。特定受众与特定艺术信息匹配程度低,高感知数据媒介才能提高促发情感体验的可能。媒介的艺术“传输”则是指艺术信息被搬运、携带、输送到受众面前的过程,也包括受众自身的移动。传达功能与传输功能有时和谐并存于同一种媒介中,有时却存在冲突。将艺术传播的媒介细分为传达媒介与传输媒介,对艺术传播实务的分析可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艺术传达媒介在其演化过程中,显示出在采集与呈现感知数据方面越来越丰富且高效的趋向。艺术传输媒介在其演化过程中,存在传输速度的增加、终端的多样性与多变性等特点。在分析艺术传达媒介演化时,需要考量艺术信息对受众存在直接刺激与知觉转换这两种引发情感体验的方式。在探讨艺术传输媒介演化时,需要分析其时间传输能力与空间传输能力两个层面。材质是艺术传播媒介的重要属性,它直接影响媒介在艺术传达与传输过程中的能力与效率。不同的媒介材质对艺术信息进行传达的效果不同,要点在于其感知性、易得性与易控性。其中感知性即媒介的材质提供给人的感受是重点,在易得性与易控性方面,虽然获取与控制的便捷程度对是否在艺术传达中使用某种媒介是人们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但易于获取或便于控制的材质并非等同于艺术传达的优质媒介,在某些情境下,获取与控制的困难程度反而与某种材质在艺术传达中的有效程度成正比。分析艺术传输中的媒介材质演化需要区分相应媒介的时间传输属性与空间传输属性。媒介的时间传输属性即承载艺术信息的媒介在牢固与耐久度上的属性。数字信息时代的媒介时间传输属性包括信息存储介质的耐久度、信息存储格式和算法(编码与解码)的兼容性等。媒介的空间传输属性包括材质是否具有可移动性,材质的大小、重量与构成,以及材质的复制难度等因素。如今人工智能成为又一个类似书籍与印刷术的拐点,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兴趣差异加大的时代,恰当的在艺术传播领域采用人机协作,通过设计与应用人工智能对提高艺术传播效能的作用不可小觑。其中“感知数据与情感体验”以及“艺术信息的索引可能”是智能媒介在艺术传播中生效的前提条件,而“关系匹配”则需基于前两部分所成型的算法。感知数据是指传播媒介在将艺术信息呈现给受众时,所能提供给受众用以进行数据驱动加工的成分,情感体验则是指受众在知觉艺术信息后产生的感觉、情绪、思索和观念等内部反应。某些艺术信息可以通过少量感知数据进行基于概念驱动的认知,某些艺术信息可能需要媒介提供大量感知数据以达成基于数据驱动的认知。艺术传播智能媒介在实施层面的具体步骤,首先是“数据收集”,在获得巨量艺术信息与受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步即“分析建模”,这一步骤既需包括已有的专家系统,也需纳入人工智能。第三步“传播交付”,则意味着在成功分析已有数据并达成有效关系匹配后,将艺术信息送达相应受众的工作。

王向东[6](2014)在《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是明清扬州地区名门望族的代表。该家族从明嘉靖朝状元、隆庆朝首辅李春芳到清末民初骈文大家李详(审言),绵延三百余年,创造了多方面的辉煌:作为科举家族,它为明清两朝输送的人才仅进士就有11名;作为仕宦巨族,它创造过“九世一品”的家世传奇;作为忠义之家,它在明清易代之际产生多位忠烈和大批遗民;作为文学家族,它留下诗集、文集、传奇多部,对明清时代扬州地方文化甚或中国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艺术家族,它孕育过“扬州八怪”主要成员李鱓、书法家李佳言以及诗、书、画“三绝”的人才多名。多面多样的文化成就使昭阳李氏家族足以比肩当时江南江北诸多名门大族。勾勒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状貌、挖掘李氏家族文化内涵、探究李氏家族文化持续繁盛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梳理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的文脉,进而探究其文化繁荣鼎盛的内在根源与机制、认识传统文化的演进规律。昭阳李氏家族诗书继世、俊彦云集,从首辅李春芳到礼部尚书李思诚,从忠烈李长倩、李信到遗民李长科、李长祚、李沛、李沂、李淦、李法,从史学家李清到艺术家李鱓、书法家李佳言,从昭阳诗派主要成员李沂、李国宋、李麟到才女李季娴、李国梅,杰出人物既将李氏家族的文化成就具象化,也衬托出李氏家族文化土壤的肥沃与深厚。在家族文化的背景上研究文化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的真相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亦更能切近历史的真实以及杰出人物的心灵真实。本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根据兴化图书馆馆藏四卷本《李氏世谱》等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述李氏家族成员的世系和主要成员,梳理家族分支迁移的走向。《李氏世谱》将李春芳及其弟李齐芳的子嗣分为十二房。本章主要涉及李春芳子嗣情况,考证各房比较突出的人物及其事迹。第二章简述李春芳生平、仕历并剖析其为政理念,还“青词宰相”以恪尽职守、剀切正直的本来面目,考论其主要历史功绩。李春芳有着比一般士人更为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君子修其身,穷则俗易而乡人化,达则纪饬而国人正。”他的为政理念十分明确,即以民为本、抚民如子,与之相应的,其为政绳尺便是安静悃幅、勤政务实。繁律严尺使民无措,安静悃幅以培元气,这既是李春芳得诸前贤的宝贵经验,也是他在参与政务时所坚持贯彻的理念。与野心勃勃、善于大破大立的改革派相比,李春芳缺乏的不是政治才具或为官经验,甚至也不是所谓的政治魄力,而只因抱定以民为本的理念,务求安静悃幅,所以他不变革、“不折腾”。李春芳的主要政绩则有:组织起草并促成《宗藩条例》刊行,对嘉靖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节缩度支、爱惜民力,为隆庆之世的“土木不兴、府藏盈溢”打下基础;筹画边图、整顿边事,为隆庆和议保驾护航。另外,作为昭阳李氏家族新局面的开创者,李春芳为家族奠定的优秀传统如知恩图报、刚方正直、慷慨好义、豁达淡定等在后世子孙中都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呈现。第三章分类统计并考证李氏家族成员在明清两代三百余年中的科举和仕宦情况,其中进士11人,举人28人,中会试副榜者1人,中乡试副榜者16人;各级各类行政官员50余人,各级学官20余人。在统计基础上,探讨该家族俊彦迭出的原因,分析表明:良好的家族风气、精心选择的婚姻圈、重视举业的家庭教育方针、文化仕宦家族类型的确立所起到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等,都为该家族科甲鼎盛、簪缨联翩提供了基础和保障。第四章首先重新厘定了忠烈、遗民与非遗民的概念和范畴。明遗民是时空层面已由明入清、情感归属和心理认同却始终指向明朝因而拒应清朝科举、拒仕清朝的士人;忠烈在“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方面比遗民更加决绝,但正因他们壮烈地与故国同陨,彻底失去了时间上孑“遗”的可能;对旧朝并无认同感或虽具遗民意识却名节有亏、行为失检者的则属非遗民。其次考证明清易代之际昭阳李氏家族成员中忠烈和遗民的活动及其在明代的仕宦经历,重返历史现场,还原李氏忠烈和遗民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抗暴御侮的民族精神。其三,在认真解读史料的前提下推翻邓长风所确定的李乔的遗民身份。在明清之际的李氏家族成员中,李乔是一个较为奇特的存在。《重修兴化县志》、《续纂句容县志》、《李氏家传》等方志史料述其仕宦经历止于明末,对他于易代之际的选择与之后的去向语焉不详。邓长风认为李乔与其兄李嗣京同属消极对抗型遗民。笔者据《明季南略》、《甲乙事案》、《明季甲乙两年汇编》等甲乙史料,确认李乔是弘光朝文官中率先髡发的积极迎降者。第五章主要展示李氏家族成员的文学成就。以科举起家发迹的昭阳李氏家族文人云集,文学着述多元多面、多姿多彩。本章剔除文学之外的杂着,搁置李清的文学着述(详见第六章),钩稽李氏家族成员的文学着述达150种之多。在朱彝尊等前贤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昭阳诗派”及其与李氏家族成员的文学活动、诗歌创作之关系,着重解读李沂和李国宋、李瞵等李氏诗人的诗歌及其所反映的生活状况。第六章以“生平手不释卷,尤潜心史学,着作宏富”的李清为研究对象,补考其着述30余种,考证单篇文章4篇;深入研读李清着述的我国现存明代唯一的判词专集《折狱新语》:该着作反映了当时以劝善为旨归的法律价值取向、平如止水的法律追求,表现出推官李清智慧风趣的判案风格,还折射着晚明时期的社会生活样态,又以其文采飞扬、典雅丰赡、雍容华丽的文学色彩达到了法律与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终极和谐。就时事小说《梼杌闲评》的作者问题从《梼杌闲评》并未特意为李思诚辩冤、李清与《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作者陆云龙的关系、李清的书写习惯及其文学主张等方面进行考辩,结论是李清不可能是该小说的作者。第七章综述李氏家族女性诗人的情况,着重论述一代才女、“广陵闺秀”李季娴其人其诗其文。诗文兼擅的季娴是明末清初扬州地区的名门才女,一生丰富多彩而结局悲凉凄怆。其诗作蕴藉含蓄、摇曳多姿,却晕染着刻骨的寂寞与哀伤;其阐述佛理的“醒世之文”严密机智、神气秀朗,充满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被清朝第一谏臣季开生誉为“秀擅闺中、风高林下”的才女李季娴,以卓越的才华挑战了彼时女子“锦泊米盐、才湮针线”的宿命,在等级森严的传统社会营造出一片葳蕤华茂的女性风景。李氏家族另一位重要的女性诗人是李国梅,其诗作从体式上看众体皆备,就风格而论则真率朴质、清新而不乏刚健,尤其难得的是她有着十分强烈的女性自觉,敏锐地感觉到女性与时代和社会的格格不入,并试图冲破禁锢、挣脱束缚、实现自我价值。李国梅用她的诗歌代表彼时的杰出女性发出呐喊,对女性所遭受的制度和文化压抑提出了严正的抗议。第八章考述昭阳李氏家族的艺术人才及其艺术成就,尤其是“扬州八怪”主要成员李鱓的绘画与题画诗的成就及特点。李鱓在绘画方面一是转益多师、遍历繁华却能不为春色所拘囿,吸取精华、为我所用,卓然成一大家;二是精研笔墨、巧妙用水,对绘画技法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三是取材广泛、无物不画,赋予画作以难能可贵的平民性,大大拓展了文人画的表现领域;四是能在画作中率性地表现出恣肆汪洋的主体意识与回归自我的莫大勇气。就题画诗而言,李鱓的现存题画诗一则串联着诗人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二则堪称其儒者人格的生动写照,三是表现出与正统诗歌大异其趣的美学风格,为后世提供了独特的诗歌审美体验。

孙惠芬[7](2012)在《生死十日谈》文中认为序言赵凤,四十四岁,女,翁古城张炉乡翁南村小王屯小队,二○○九年七月喝百草枯自杀。姜立修,四十三岁,男,翁古城石岭乡槐树沟村下黄小队,二○○八年六月喝百草枯自杀。曹运宽,六十三岁,男,翁古城曹崴子乡四家子村柳店小队,二○○九年五月上吊自杀。如果将这个名单继续列下去,会列出长长一串。从二○○六年六月到二○一一年六月,五年时间,翁古城地区死亡名册上,自杀就有五百多例,这是全国其他县级市同比人口中偏低的数字。这个数字最初撞入眼帘,不由得让人为之震惊。在我越来越狭窄、只能通过媒体了解世界的专业作家生活中,除了中东地区不断出现的自杀爆炸事件、中国南方

铁流,徐锦庚[8](2012)在《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引子苦涩的辉煌很多人还记得那个场面。1996年5月18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委员大会。这是20世纪中国民办高校的一次盛会。400多所民办高校齐聚一堂,场面宏大而热烈。翻出当年的合影,你也许能感受到这次大会的规模,并从中看到中国民办教育的希望。到了2002年,也就是这次会议后的第6个年头,短短几年的时间,当年的400多所民办高校,一路走过来,最后仅剩下40余所。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现更名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就是当年这张照片中的一

郝良华[9](2012)在《美国文化霸权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文中提出国家文化安全是在不同文化交流和冲突,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有意识的推行文化霸权,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渗透和扩张中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共同构成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文化的繁荣、强盛与稳定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民族的心理和精神层面形成无形的安全屏障并有效地提高国家整体安全度。文化安全对于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是深层次的国家安全,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是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哲学的视角,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探讨美国文化霸权和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分析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造成的挑战和威胁,审视中国内部存在的造成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原因,梳理和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并进而提出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除导言外,全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文化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从文化的几个内在特征和关系逻辑推导出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存在。文化的概念是多层次的,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文化是一个由社会历史积累而成的不断变化的复杂有机系统,是人类在能动地支配改造客观环境,追求与创造理想生活,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文字、规章制度、组织形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内容。文化是解读人类的文本,是人类的DNA。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存亡具有重要的相关性。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文化的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其遭遇威胁和侵略将直接导致国家文化安全的凸显。国家文化安全,就其一般的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文化的整体发展不受威胁免于侵害的这样一种客观状态。就本文来讲,其内涵十分丰富,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本文将其定义为: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抵制其他国家试图以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模式强加于本国的作法,防范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从而能够很好地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保护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并利用必要的手段扩大本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第二章分析了文化霸权的内涵和美国文化霸权的根源及实质,指出文化霸权主要是指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少数国家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各种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从而影响和改变后者意识形态、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会制度,以期实现对后者的征服和控制,获取更多利益的行为。美国文化霸权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因素。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和“传教士”心态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历史渊源,称霸全球的目标和仍在继续的冷战思维是美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内在动力,雄厚的经济和文化实力是美国实现文化霸权的物质基础。文化霸权,实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文化领域中的集中反映,是西方发达国家借助政治、经济等强势,加强并运用文化力量来制约和影响世界事务和他国内部事务的过程,是巧妙地在文化掩盖下争夺世界政治、经济主权,实现全球战略目标,追求美国最大利益的斗争,也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一种手段。第三章以事实为根据,分析了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挑战与威胁,有直接挑战、威胁,以及外在挑战威胁发挥作用的“内部接口”。美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为美国文化扩张寻求理论依据,恶化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外部环境;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各种手段向中国推销西方(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妄图通过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达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其中,利用话语霸权进行文化的扩张与渗透,威胁我国的语言文字安全;假手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援助项目以及培植代理人等方式进行文化渗透,直接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凭借覆盖全球的综合信息传播体系进行文化扩张与渗透,直接造成了多方面的文化安全危机;通过大规模输出精神文化产品,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实现文化产业形态的殖民入侵,造成包括文化经济安全在内的多种危机。美国的文化霸权是当前威胁我国文化安全的外因,而我国文化建设领域中的问题构成了威胁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因。美国“西化”、“分化”图谋之所以在有些时候、一些地方和领域能够奏效,也是以此为“接口”的。包括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部分脱节的催化;意识形态建设欠缺的反向触发;中国内部几种非主流文化的直接挑战;文化创新不强,文化产业弱小,在与外来文化竞争时处于相对的弱势,造成外来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有加大的趋势,等等。第四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关于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的理论思想。探讨了他们国家文化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脉络,认为在毛泽东那里,国家文化安全思想得以萌芽,到邓小平国家文化安全思想初步形成,江泽民和胡锦涛在新的时期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这些思想对于今后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五章从五个大的方面深入探讨了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等物质因素,国家文化安全的有效维护离不开国家的物质和政治保障。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加大反腐败力度,夯实国家文化安全的群众基础。从文化领域的角度来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包括:提高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构建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和保护性屏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全面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经济安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积极推进国际联合反文化霸权事业的发展。总之,文化凝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全部的智慧和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的根。面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挑战和威胁,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是保证中华民族复兴和延续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相应措施。

肖叶飞[10](2012)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三网融合、产业融合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从规制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视角对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围绕协调发展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和经营性广播电视产业这条主线,对广播电视规制变迁、规制主体、规制领域、规制方式、规制改革等进行了系统地探讨,尤其将研究焦点集中在经济性规制的三个核心领域:Who:谁提供服务,即传输网络与节目制作的进入与退出规制;What:提供怎样的服务,即普遍服务、价格和节目质量规制;How:怎样提供服务,即所有权融合与反垄断规制。关于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的历史变迁研究,通过对中国和西方主要国家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的总结,总结了三种主要的广播电视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主导的双轨制、英国为代表的公共广播电视主导的双轨制以及德国为代表的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相对平衡的双轨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的广播电视规制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即行政化阶段、市场化阶段、产业化阶段和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双轨制阶段,并对广播电视规制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深入阐述。关于广播电视规制主体研究,文章对三网融合语境下西方国家的规制主体进行了分类,即以英国为代表的完全融合型模式、美国为代表的融合主体下的分业监管模式和法国为代表的分业监管模式,并认为融合规制有利于提高效率,消除部门壁垒。而我国三网融合规制在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的统领下,最终要形成统一的规制主体,在内容、网络和基础设施方面分业监管。文章通过委托——代理理论、规制俘虏理论和“公商共谋”理论,提出了建立独立规制部门的必要性,实现从行政性管理到科学的行业规制转变。在传输网络与节目制作的进入与退出规制研究方面,提出在可竞争性市场的基础上,通过三网融合和制播分类改革,消除过高的进入壁垒,提高产业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消除广播电视领域的条块分割的“井”字型结构,重建市场主体,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文章对西方国家三网融合的产业政策、规制理念、规制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我国三网融合的产业链的重构和整合进行了分析。在对制播分离与制播合一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制播分离是剥离可经营性资产和建立市场主体的必要手段,要在制播分离的基础上实现制播整合,减少交易成本,实现做强做大。关于广播电视普遍服务、价格和质量规制研究。提出了我国广播电视普遍服务的目标、原则和路径。价格规制方面主要分析了西方国家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措施,包括价格上限规制、投资回报率规制和标尺竞争规制等措施,提出我国三网融合下有线电视价格规制要吸收西方规制的优点,前期适宜采取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后期适宜价格上限规制等措施。对于质量规制,文章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从产业激励、行业监管、媒体自律等方面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行规制。关于广播电视所有权融合和反垄断规制研究,本文对传媒产业融合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在经营性资产“转企改制”以后,可采用兼并、联合和重组等市场手段整合可经营性资产,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同时分析了西方国家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反垄断理念,以及界定产品(地理)市场和市场集中度的方法,把经济学中反垄断规制引入到传媒产业,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传媒产业所有权结构的特殊性。总之,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广播电视传输市场和节目制作市场的竞争、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外部性、广播电视产业兼并、收购和重组等一些市场行为,同时也涉及到规制主体、规制方式、规制领域等诸多方面。文章从规制主体、媒体、市场和公众的多重关系出发,从规模经济、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的多重角度对中国广播电视规制的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二、英语学习软件 今年几家争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学习软件 今年几家争早(论文提纲范文)

(1)沈阳方言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沈阳概况
        1.1 地理人口
        1.2 沈阳城的建城史
        1.3 移民史
        1.4 沈阳方言的音系
    二、研究综述
        2.1 东北方言研究综述
        2.2 沈阳方言研究综述
    三、研究计划及相关说明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语料来源
        3.4 体例说明
上编 词类研究
    第一章 名词
        一、名词的构词法
        1.1 重叠
        1.2 儿化
        1.3 附加
        二、特殊名词
        2.1 时间词
        2.2 方位词
    第二章 动词
        一、动词重叠
        1.1 VV1
        1.2 VV2
        1.3 VV+语气词
        1.4 VV+的
        1.5 VP不 VP的
        1.6 V巴 V巴
        二、泛义动词“整”的分析
        2.1 “整”的语义
        2.2 “整”突显宾语、补语
        三、动词“属于”-从动词到话语标记
        3.1 沈阳方言“属于”的意义
        3.2 “属于”语义发展的句法环境
    第三章 副词
        一、频率副词
        1.1 盯价儿
        1.2 紧着
        1.3 直个劲儿/一个劲儿
        1.4 回回
        1.5 不离儿
        二、时间副词
        2.1 成天价/整天价/黑天白天价
        2.2 就手儿
        三、范围副词
        3.1 一抹儿
        3.2 整个楞儿
        四、语气副词
        4.1 坐地根儿
        4.2 到了
        4.3 亏了(的)
    第四章 介词和连词
        一、介词
        1.1 时间处所
        1.2 施事受事
        1.3 比较关涉
        1.4 工具方式
        1.5 原因目的
        二、连词
        2.1 并列连词
        2.2 顺承连词
        2.3 选择连词
        2.4 因果连词
        2.5 假设连词
        2.6 条件连词
        2.7 转折连词
中编 范畴分析
    第五章 指示范畴
        一、人称指示
        1.1 三身代词
        1.2 反身代词
        1.3 旁指代词
        1.4 统称代词
        1.5 非实指不定代词
        1.6 人称代词的数
        二、行为回指
        2.1 代动词“的”的性质
        2.2 代动词“的”的用法
    第六章 情态范畴
        一、情态词
        1.1 愿意
        1.2 喜欢
        1.3 稀的
        1.4 得意
        1.5 兴
        1.6 兴是、兴许
        1.7 待
        1.8 指定
        1.9 敢是
        二、情态构式
        2.1 (能)VC了
        2.2 V得了
        2.3 X得过儿了
    第七章 程度范畴
        一、程度副词
        1.1 老
        1.2 贼
        1.3 精、黢、恶、瓦
        二、程度补语
        2.1 去了
        2.2 完了
        2.3 屁了
        2.4 老了
        2.5 够呛
        三、拟声词的程度性质
        3.1 嗷嗷
        3.2 嘎嘎
        3.3 哇哇
        3.4 呜呜
        3.5 程度结构“拟声副词+的”
下编 个案考察
    第八章 沈阳方言时间词“前儿”和“头”的多功能性及其语法化过程
        一、引言
        二、“前儿”和“头”的意义和用法
        2.1 “前儿”的意义和用法
        2.2 “头”的意义和用法
        2.3 “前儿”和“头”的区别
        三、“前儿”和“头”的语法化机制
        3.1 “前儿”的语法化过程
        3.2 “头”的语法化过程
        四、“前”“头”的语法化途径
        4.1 由空间到时间
        4.2 由具体到抽象
        4.3 由时间到假设
        五、结语
    第九章 沈阳方言“咱们”的排除性指称模式——兼谈可辨识指标在人称范畴上的体现
        一、引言
        二、“咱们”的人称包括性
        2.1 “咱们”[1+2]型人称指称模式
        2.2 “咱们”[1+2→1/2]——人称偏转及其与同盟性的互动
        2.3 “咱们”[1+3]型人称指称模式
        三、可辨识限制条件与“咱们-我们”对立格局
        3.1 “咱们—我们”对立格局
        3.2 可辨识限制条件在人称代词中的表现
        四、早期材料反映的“咱们”的人称包括性
        4.1 《新编五代史平话》
        4.2 《老乞大》
        4.3 《中华正音(骑着一匹)》
        4.4 《你呢贵姓》
        4.5 《华音启蒙》
        4.6 县志材料
        五、从区域共性看“咱们”的排除性指称模式
        六、结语
    第十章 沈阳方言中的介词悬空现象及其制约条件
        一、引言
        二、沈阳方言中介词悬空的表现
        2.1 介词悬空的三种原因
        2.2 沈阳方言的介词悬空
        2.3 介词悬空蕴含共性
        三、介词悬空的制约因素
        3.1 句法制约
        3.2 语义制约
        3.3 语用制约
        四、结语
    第十一章 沈阳方言“NP俩”的主观性用法及其演化历程
        一、引言
        二、“俩”的意义与分布
        2.1 “俩”意义
        2.2 “俩”的句法分布
        2.3 “俩”的语境选择
        三、“俩”的演化过程
        3.1 相邻句位
        3.2 重新分析
        3.3 类推扩展
        四、“俩”的类型学意义
        五、结语
    第十二章 沈阳方言“能”的性质和用法的多样性
        一、引言
        二、沈阳方言“能”性质的多样性
        2.1 动词
        2.2 情态动词
        三、沈阳方言“能”用法的多样性
        3.1 “能”对其后成分X的选择
        3.2 “能”与体标记的互动情况
        四、“能”的来源与发展途径
        五、结语
结语和余论
    一、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品牌商与渠道商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悖论理论相关研究
    2.2 耦合理论相关研究
    2.3 松紧耦合及其悖论性属性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案例研究
        3.1.2 扎根理论
    3.2 样本选取
        3.2.1 雷士电商样本选取
        3.2.2 雅迪样本选取
    3.3 数据收集
        3.3.1 雷士电商数据收集
        3.3.2 雅迪数据收集
    3.4 数据分析
4 电商情境下渠道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研究
    4.1 数据分析步骤
    4.2 均衡过程研究
        4.2.1 非耦合阶段(2014年)
        4.2.2 松散耦合阶段(2015-2016年)
        4.2.3 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阶段(2017年至今)
5 传统线下渠道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研究
    5.1 数据分析步骤
    5.2 均衡过程研究
        5.2.1 紧密耦合阶段(2015年之前)
        5.2.2 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阶段(2015年至今)
6 案例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邮轮母港对所在地城区发展的影响及建议 ——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邮轮母港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理论解析
    2.1 邮轮旅游
    2.2 邮轮港口的分类
    2.3 邮轮母港的功能要素
    2.4 邮轮母港规划设计要素
3 我国邮轮旅游的现状分析
    3.1 邮轮旅游认同度提高
    3.2 游客数量增长迅速
    3.3 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拐点
    3.4 邮轮经济对就业和人才培养影响巨大
    3.5 邮轮旅游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3.6 存在的问题
4 邮轮母港对青岛市及市北区带来影响分析
    4.1 青岛市建设邮轮母港的分析
        4.1.1 青岛市建设国际邮轮城的背景和机遇
        4.1.2 青岛市选择建设邮轮母港的功能依据和带来的影响
        4.1.3 青岛市选择建设邮轮母港发展模式的依据
        4.1.4 邮轮母港对青岛城市旅游的带动作用
        4.1.5 邮轮母港对青岛邮轮旅游产业链的影响
        4.1.6 大港邮轮母港建设情况
        4.1.7 与国内主要母港城市的对比
    4.2 “国际邮轮城”建设对青岛市及市北区的带动
        4.2.1 “国际邮轮城”建设背景
        4.2.2 市北区小港湾的打造
        4.2.3 “国际邮轮城”文化休憩旅游的功能开发
        4.2.4 “国际邮轮城”建设对青岛市市北区政府工作的影响
5 青岛市及市北区结合邮轮母港的发展对策
    5.1 青岛市“邮轮母港”建设总体发展目标与布局
    5.2 政府主导进一步完善邮轮母港港口服务要素
    5.3 “旅游运河”与青岛市市北区延仲旅游空间的相关策略
    5.4 提升市北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文化内涵
    5.5 构建青岛市市北区邮轮母港相关产业链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媒介演化与艺术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二、研究范围界定
        1、艺术信息
        2、媒介及其功能
        3、艺术传播
    三、研究现状
        1、学界
        2、业界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五、存在问题
第一章 艺术信息的传达与传输
    第一节 传达媒介与传输媒介
    第二节 何谓艺术传达媒介
    第三节 何谓艺术传输媒介
第二章 艺术传达媒介的演化
    第一节 遥感知觉传达媒介演化
        一、何谓遥感知觉
        二、视觉的知觉原理
        三、视觉的艺术传达媒介演化
        四、听觉的知觉原理
        五、听觉的艺术传达媒介演化
    第二节 躯体知觉传达媒介演化
        一、躯体知觉原理
        二、躯体知觉艺术传达媒介演化
    第三节 化学知觉传达媒介演化
        一、化学知觉原理
        二、化学知觉艺术传达媒介演化
    第四节 多通道知觉传达媒介演化
        一、多通道知觉原理
        二、多通道知觉艺术传达媒介演化
    第五节 知觉异常与媒介传达
        一、亮度
        二、色调
        三、深度
        四、连续运动
        五、联觉
第三章 艺术传输媒介的演化
    第一节 艺术信息的传输方式
        一、艺术信息的复制
        二、艺术信息的扩散
    第二节 艺术传输终端
        一、单独接受与他人在场
        二、实物与虚拟及其混合
        三、终端的超链接和转换
第四章 艺术传播中的媒介材质
    第一节 材料与材质概述
    第二节 材质与艺术传达
        一、常见的艺术材质媒介
        二、艺术对材质的要求
    第三节 材质与艺术传输
        一、时间传输
        二、空间传输
第五章 艺术信息与传播媒介
    第一节 艺术信息与媒介匹配
        一、认知的概念驱动与数据驱动
        二、艺术信息的认知驱动差异
        三、艺术信息认知与媒介匹配
        四、艺术传播视角的信息与媒介匹配问题
    第二节 艺术信息的传达诉求与媒介
        一、直接刺激
        二、知觉转换
    第三节 艺术信息的传输诉求与媒介
        一、跨越空间
        二、跨越时间
第六章 艺术传播的智能媒介
    第一节 概念与意义
        一、何谓智能媒介
        二、媒介的智能演化
        三、艺术传播智能媒介的应用意义
    第二节 核心原理
        一、感知数据与情感体验
        二、艺术信息的索引可能
        三、关系匹配
    第三节 实施步骤
        一、数据收集
        二、分析建模
        三、传播交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彩图
附录B 彩色修复经典黑白照片
附录C 艺术品线上拍卖
附录D 艺术众筹
附录E Wolfram Alpha的官方参考文档
附录F 《无法者》网络传播追踪案例

(6)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概貌
    第一节 明清昭阳地理文化
    第二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开端与规模
    第三节 李春芳后裔的世系与成员
第二章 李春芳:昭阳李氏家族新局面的开创者
    第一节 李春芳的生平、仕历与为政理念
    第二节 李春芳的历史功绩
    第三节 李春芳确立的昭阳李氏家族精神传统
第三章 作为科举与仕宦家族的明清昭阳李氏
    第一节 昭阳李氏家族明清两代的科举情况
    第二节 昭阳李氏家族明清两代的仕宦情况
    第三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门第常青探因
第四章 易代之际的的明清昭阳李氏家族
    第一节 忠烈、遗民与非遗民
    第二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忠烈和遗民
    第三节 李乔遗民身份辨伪
第五章 作为文学家族的明清昭阳李氏
    第一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成员的文学着述
    第二节 “昭阳诗派”与李氏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李驎的遗民情怀及其诗歌创作
第六章 李清的着述与成就
    第一节 李清着述综述
    第二节 《折狱新语》:明代法制文化的代表作
    第三节 《梼杌闲评》作者非李清考论
第七章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女诗人考述
    第二节 诗文兼擅李季娴
    第三节 堪比须眉李国梅
第八章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书画家考述
    第二节 李鱓及其绘画艺术
    第三节 李鱓题画诗简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个人简历

(7)生死十日谈(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第一日初入村庄
    一泡屎要了两个人的命
第二日徐大仙
    怎么办, 没办法
第三日“回乡A计划”
    回乡A计划
    你从哪里来
第四日关系
    一只老猫
第五日都是命
    水塘无语
第六日百草枯
    姜立生
第七日杨柱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第八日天就在头上
    以马内利
第九日面向大海
    游人和渔夫
第十日让星月进家
    大辫子
    岳父岳母大人:

(9)美国文化霸权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文化与国家文化安全解读
    一. 文化的内涵
    二.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三. 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存亡与发展
    四. 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及战略地位
第二章 美国文化霸权的根源及实质
    一. 文化霸权的内涵
    二. 美国文化霸权的根源
    三. 美国文化霸权的实质
第三章 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挑战与威胁
    一. 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直接挑战与威胁
    二. 美国文化霸权发挥作用的“内部接口”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
    一. 毛泽东:国家文化安全思想的萌芽
    二. 邓小平:国家文化安全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 江泽民、胡锦涛:国家文化安全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五章 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
    一. 提高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构建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和保护性屏障
    二.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 全面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经济安全
    五.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积极推进国际联合反文化霸权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媒介融合语境下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理论研究文献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的基本理论
    2.1 规制的基本分类
    2.2 政府规制的主要理论
    2.3 经济性规制的内涵
    2.4 广播电视的市场特性
    2.5 广播电视的经济性规制框架
3 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困境
    3.1 西方国家广播电视的经济性规制变迁
    3.2 我国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的历史变迁
    3.3 我国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的现实困境
4 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主体的重构
    4.1 三网融合语境下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规制主体
    4.2 我国广播电视规制主体
    4.3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治理模式的重构
5 广播电视进入与退出经济性规制
    5.1 媒介融合语境下放松进入规制的理论分析
    5.2 “三网融合”与放松进入规制
    5.3 制播分离与放松进入规制
6 广播电视普遍服务、价格、质量经济性规制
    6.1 广播电视普遍服务规制
    6.2 基于价格规制理论的有线电视定价
    6.3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规制
7 广播电视所有权融合与反垄断经济性规制
    7.1 企业并购与反垄断规制
    7.2 广播电视横向融合与反垄断规制
    7.3 纵向一体化与反垄断规制
    7.4 跨媒体融合与反垄断规制
8 我国广播电视规制的放松与强化
    8.1 放松经济性规制
    8.2 强化社会性规制
    8.3 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管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四、英语学习软件 今年几家争早(论文参考文献)

  • [1]沈阳方言语法研究[D]. 王越.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品牌商与渠道商松紧耦合悖论关系均衡研究[D]. 胡严方.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3]九月火车[J]. 周朝军. 时代文学, 2017(12)
  • [4]邮轮母港对所在地城区发展的影响及建议 ——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D]. 刘翔.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8)
  • [5]媒介演化与艺术传播[D]. 陈端端. 东南大学, 2015(08)
  • [6]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文学研究[D]. 王向东. 扬州大学, 2014(12)
  • [7]生死十日谈[J]. 孙惠芬.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2(06)
  • [8]中国民办教育调查[J]. 铁流,徐锦庚. 中国作家, 2012(22)
  • [9]美国文化霸权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 郝良华. 山东大学, 2012(05)
  • [10]媒介融合语境下广播电视经济性规制研究[D]. 肖叶飞.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英语学习软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