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广秸秆还田 加强地力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1](2022)在《河南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情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河南省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部署,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全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
侯智蓉[2](2022)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也有明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侧重点也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向了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服务点也从产中延伸至产前及产后时期,农业推广技术的配套方案也日益成熟,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的发展,需加强对于节约型、增产增效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重视。
李发东,岳泽伟[3](2021)在《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实现粮食安全与固碳增汇协同发展》文中指出我国东北地区作为北半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对维护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和种子安全密切相关,但由于长期连作、单作、过度开垦,农田黑土肥力下降,土壤结构恶化,土壤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黑土区耕地出现长期透支,导致黑土"变薄、变瘦、变硬"。本文主要介绍东北黑土地保护现状、农业生产情况、黑土地固碳增汇的情况和前景,围绕粮食安全与固碳增汇协同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为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实现粮食安全与固碳增汇协同发展提出解决路径。
郝小雨,陈苗苗[4](2021)在《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以黑龙江省为例》文中指出黑龙江省秸秆资源丰富,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不仅可减少秸秆焚烧和丢弃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对于改善黑龙江省耕地质量、提升土壤固碳增汇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和文献分析,基于秸秆直接还田(翻埋还田、耕层混拌和覆盖还田)和间接还田(秸秆堆沤、秸秆制沼、种养结合、秸秆炭化还田和秸秆基质肥料化)方式,解析了目前黑龙江省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效应和不足: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管政策体系,秸秆直接和间接还田成本高,技术与经济扶持力度低,秸秆还田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季节约束性强导致秸秆还田效果差,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农户认识不足。最后,从政府统筹、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和强化宣传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序推进黑龙江省秸秆肥料化利用和实现农业碳中和提供理论支撑。
刘春艳,夏忠敏,童倩倩,许元红,陈智虎,赵泽英[5](2021)在《喀斯特山区耕地休耕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休耕可在一定程度减少石漠化山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利于区域耕地质量提升及生态恢复,也有利于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贵州喀斯特山区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以及山地农业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提供技术范式及理论指导,以西南典型喀斯特山区的贵州省耕地休耕为例,从耕地休耕时空配置(休耕区域、规模及时间安排)、休耕模式及补贴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贵州耕地休耕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休耕奖励约束制度、做好休耕区域规划、落实休耕补助政策及集成推广休耕模式和技术措施的对策建议。
普蓂喆,钟钰[6](2021)在《当前我国粮食支持政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4年取消农业税以来,中央逐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基本形成了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粮食支持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补贴有转化成地租倾向、侧重前端生产保障、政策支持强度相对较高、地方积极性弱等。纵观主要国家的粮食支持政策改革可以发现,其粮食支持政策改革总体遵循着市场化导向的路径,从以价格干预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脱钩补贴和农业保险政策为主。面对严峻的国内外挑战,我国的粮食支持政策要以市场化为目标,不断调整、释放支持潜力,分品种、分阶段、分手段、分层次、分区域稳妥推进粮食支持政策改革。
高飞,崔增团,郭世乾[7](2021)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径》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目标,重点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实施内容,分区域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制定出台支持意见;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等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的建议。
丁声俊[8](2021)在《坚决守住、守好“天下粮田”》文中指出土地,是农业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土地制度是农业经济的基本制度。自古以来,保持"天下粮田"并不断提高其禀赋,不仅是兴农兴粮的大计,更是治国理政的要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打碎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了农业生产关系,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彻底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探索建立"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舒锟[9](2021)在《思南县耕地地力现状与粮食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笔者通过分析贵州省思南县耕地地力现状,针对思南县耕地质量实际情况,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前提下,优化耕地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耕地土壤肥力,合理调整作物种植比例,对全县耕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议,实现因地制宜、因土种植,提出了思南县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韩晓增,邹文秀,杨帆[10](2021)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文中提出经过各地多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了显着成效。目前,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被纳入相关国家规划或纲要中,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将黑土地保护利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因地制宜、分区域制定了黑土地保护利用措施,建立了"梨树模式"和"龙江模式";黑土地6个土壤类型耕地地力得到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达到预定目标,社会和民众参与意识明显提升。此外,各级政府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条例规范,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有章可循,下一步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相关法规制度,让黑土地保护利用有法可依。然而,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仍然面临着现有耕作方式能否保持住黑土层厚度、浅薄层黑土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恢复至中厚层黑土、如何通过低成本投入实现白浆土障碍消减与培肥、黑土区可容忍的风蚀和水蚀量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和《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指导作用,在北纬45°以北的黑土带上建立大于4×104km2黑土地保护区,实现中厚层黑土的永续利用;集中力量破解浅薄层黑土耕地地力提升与粮食产能高效的肥沃耕层构建技术瓶颈;建立以长坡为研究对象的水土流失长期观测场,重点攻关坡耕地区域内系统降能排水技术和沟蚀控制技术;设立土壤风蚀监测站点,形成监测网络,进行实时观测,为制定防风蚀技术对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推广秸秆还田 加强地力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广秸秆还田 加强地力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情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省耕地现状 |
二、耕地质量变化趋势 |
(一)土壤养分稳步提升。 |
(二)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三)土壤健康状况持续好转。 |
三、我省耕地存在的问题 |
(一)中低产田面积占比较大。 |
(二)土壤有机质略有增加,但依然偏低。 |
(三)耕作层厚度有待提升。 |
(四)局部地区土壤酸化问题突出。 |
四、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
(一)高位推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组织领导。 |
(二)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耕地质量提升。 |
(三)完善监测网络,提升耕地质量科学监测水平。 |
(四)严守红线,坚决遏制“非粮化”,防止“非农化”。 |
(五)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
四、下一步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 |
(一)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
(二)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
(三)构建合理耕层。 |
(四)科学平衡施肥。 |
(五)开展退化耕地治理。 |
(六)大力保护耕地环境。 |
(七)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 |
(2)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秸秆还田的优势 |
1.1 提高土壤肥力 |
1.2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
1.3 优化田间生态环境 |
1.4 节本增效 |
2 秸秆还田方式 |
2.1 机械化粉碎还田 |
2.2 保护性耕作 |
2.3 快速腐熟还田 |
2.4 堆沤还田 |
2.5 过腹还田 |
3 秸秆还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实现粮食安全与固碳增汇协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黑土地保护现状及农业生产情况 |
2 目前我国东北黑土地在粮食安全与固碳增汇协同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
2.1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亟需提高 |
2.2 农业生产碳源仍然较高 |
2.3 黑土耕地保护投入仍然不足,保护利用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
2.4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保护利用科研工作合力不足 |
3 加强东北黑土地粮食安全与固碳增汇协同发展的意见建议 |
3.1 多措并举实施黑土地质量提升工程 |
3.1.1 搭建种业发展平台 |
3.1.2 开展轮作制度,恢复耕地地力 |
3.1.3 突出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因地制宜 |
3.1.4 构建农田生态防护林,提高灾害抗御能力 |
3.1.5 大力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体系的研发及其推广应用 |
3.2 加大政策扶持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3.2.1 把发挥黑土地固碳增汇潜力作为加强和改进东北黑土地保护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关键措施 |
3.2.2 进行黑土区固碳潜力评估,制定潜力实现清单 |
3.2.3 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着力解决保护耕地效益低的突出问题 |
3.2.4 加大对农业碳汇产业和种业创新支持,满足东北黑土地保护科技发展需求 |
3.3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黑土地保护体制机制 |
3.3.1 建立责任体系,推动工作落实 |
3.3.2 完善服务体系,构建运行机制 |
3.3.3 强化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实施 |
3.3.4 加强监督考核,完善保护机制 |
(4)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以黑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秸秆直接还田 |
(一) 秸秆还田模式 |
(二) 秸秆还田模式优化 |
(三)存在问题 |
二、秸秆间接还田利用 |
(一)秸秆堆腐还田技术与应用 |
(二)秸秆制沼及其副产物肥料化利用 |
(三)种养结合利用秸秆 |
(四)秸秆炭化还田技术 |
(五)秸秆基质肥料化应用 |
(六)存在问题 |
三、对策与建议 |
(一)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和管理职能 |
(二)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 |
(三)强化科技支撑 |
(四)加强宣传引导 |
四、展望 |
(5)喀斯特山区耕地休耕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贵州耕地休耕现状 |
1.1 休耕时空配置 |
1.1.1 配置原则 |
1.1.2 配置现状 |
1.2 休耕模式 |
1.3 休耕补贴机制 |
2 贵州耕地休耕主要成效 |
2.1 农业结构得到调整 |
2.2 耕地质量有所提升 |
2.3 休耕效益初显 |
2.4 休耕理念深植 |
3 贵州耕地休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休耕连续执行难度大 |
3.2 休耕地块实施成本高 |
3.3 休耕地块管护力度不够 |
3.4 休耕技术模式推广力度不够 |
4 贵州耕地休耕的对策建议 |
4.1 建立休耕奖励约束制度 |
4.2 做好休耕区域规划 |
4.3 落实休耕补助政策 |
4.4 集成推广休耕模式和技术措施 |
5 结语 |
(6)当前我国粮食支持政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已建立起多维立体的粮食支持政策 |
(一)市场支持:最低收购价政策 |
(二)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耕地地力提升 |
(四)调动地方积极性:产粮大县奖励 |
二、国内粮食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一)从支持效果看,补贴有转化成地租的倾向 |
(二)从支持环节看,侧重前端生产保障 |
(三)从支持标准看,政策强度高于部分发达国家 |
(四)从支持对象看,调动地方积极性减弱 |
三、粮食支持的国际经验 |
(一)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二)“黄转绿”成为粮食支持新常态 |
(三)黄箱支持聚焦保重点、兜底线 |
(四)支持政策的规范化和连续性 |
四、深化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
(一)分品种稳妥推进粮食支持政策改革 |
(二)分阶段稳妥推进粮食支持政策改革 |
(三)分手段稳妥推进粮食支持政策改革 |
(四)分层次稳妥推进粮食支持政策改革 |
(五)分区域稳妥推进粮食支持政策改革 |
(7)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目标 |
2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内容 |
2.1 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
2.2 治理改良盐碱耕地 |
2.3 新增耕地快速培肥 |
2.4 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 |
2.5 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
3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主要技术路径 |
3.1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 |
3.2 陇中黄土高原农林牧区 |
3.3 陇东黄土高原农林牧区 |
3.4 南部山地农林区 |
4 发展建议 |
4.1 制定出台支持意见 |
4.2 健全质量监测体系 |
4.3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
(8)坚决守住、守好“天下粮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什么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
二、怎样守住、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 |
三、怎样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
四、什么是“藏粮于地”新理念? |
五、怎样实施“藏粮于技”新举措? |
(一)实施“藏粮于地”与推进“藏粮于技”相辅相成 |
(二)实施“藏粮于技”必须抓紧的科技行动 |
六、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必要性和重要措施是什么? |
(一)我国建设高标准农田成效明显 |
1. 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 |
2. 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 |
3. 增加了农民收入。 |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内容 |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标准 |
(9)思南县耕地地力现状与粮食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思南县耕地地力现状分析 |
2 思南县耕地合理利用调整 |
2.1 耕地地力提升措施 |
2.1.1 增加土壤肥力以提高耕地地力 |
2.1.2 工程措施提升耕地地力 |
2.1.3 因地制宜,优种优养 |
3 思南县耕地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
3.1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
3.2 建设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3.3 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管理 |
3.4 健全耕地管理法规体系 |
4 讨论与建议 |
(10)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实践与成效 |
1.1 政策保证 |
1.2 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集成 |
2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成效 |
2.1 推动农业绿色生产 |
2.2 构建完整的技术模式,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
2.3 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保障 |
2.4 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达到预定目标 |
3 黑土地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3.1 黑土地保护利用科学研究主要成果 |
3.2 挑战与建议 |
4 黑土区现代农业发展展望 |
四、推广秸秆还田 加强地力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情况报告[J].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2(01)
- [2]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J]. 侯智蓉.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02)
- [3]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实现粮食安全与固碳增汇协同发展[J]. 李发东,岳泽伟. 中国发展, 2021(06)
- [4]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以黑龙江省为例[J]. 郝小雨,陈苗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5]喀斯特山区耕地休耕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为例[J]. 刘春艳,夏忠敏,童倩倩,许元红,陈智虎,赵泽英. 贵州农业科学, 2021(11)
- [6]当前我国粮食支持政策改革研究[J]. 普蓂喆,钟钰. 理论学刊, 2021(06)
- [7]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径[J]. 高飞,崔增团,郭世乾.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20)
- [8]坚决守住、守好“天下粮田”[J]. 丁声俊. 黑龙江粮食, 2021(10)
- [9]思南县耕地地力现状与粮食产业发展研究[J]. 舒锟. 南方农机, 2021(20)
- [10]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J]. 韩晓增,邹文秀,杨帆.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