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癌的CT诊断(附32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文坚[1](2007)在《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蔡龙波[2](2015)在《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方法以及对各期胆囊癌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和(或)病理活检证实的3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6例患者CT诊断符合率为80.56%(29/36),分别为肿块型18例、腔内型8例、厚壁型3例,以肿块型多见。结论 CT是诊断胆囊癌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作为胆囊癌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依据。
李青松,周秀云[3](2007)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附52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CT和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CT和MRI资料。结果:52例胆囊癌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38/52),CT诊断符合率为75%(39/52),MRI符合率为83.3%(15/18)。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21例(40.4%)。影像表现为4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16例),乳头结节型(15例),混合型(壁厚和结节8例),实体型(13例)。结论:超声、CT和MRI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合理的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
宋庆轮[4](2007)在《多层螺旋CT及MRI多平面重建显示胆囊癌邻近结构侵犯》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I多平面重建在显示胆囊癌邻近结构侵犯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5.9—2006.12临床怀疑为胆囊癌的连续性病例共109例,其中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例纳入本研究,18例中,男5例,女13例,年龄37~72岁,平均58.6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黄疸、消瘦等,其中,CT扫描9例,MR成像9例,CT及MRI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CT扫描病例均行冠、矢状重建;MR检查病例行轴位T1W、T2W平扫,T1W增强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增强VIBE序列扫描并作冠、矢状重建,其中7例病人加作矢状位扫描。结果:(1)18例胆囊癌中,5例腔内结节型占27.7%(5/18)、7例肿块型占38.8%(7/18)、6例局限性厚壁型占33.3%(6/18);肿块型及腔内结节型胆囊癌动、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更明显,以周边强化为主;厚壁型胆囊癌动、门脉期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显示邻近肝实质侵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轴位分别为81.2%、100%、83.3%,冠状位分别为87.5%、100%、88.9%,矢状位分别为81.2%、100%、83.3%;(3)显示胃窦侵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轴位分别为75%、90%、83.3%,冠状位分别为75%、80%、77.7%,矢状位分别为75%、80%、77.7%;(4)显示十二指肠侵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轴位分别为70%、75%、72.2%,冠状位分别为80%、75%、77.7%,矢状位分别为70%、75%、72.5%;(5)显示结肠肝曲侵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轴位分别为25%、85.7%、72.2%,冠状位分别为25%、85.7%、72.2%,矢状位分别为50%、71.4%、66.6%;(6)显示胆管侵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轴位分别为75%、100%、83.3%,冠状位分别为75%、100%、83.3%,矢状位分别为66.6%、100%、77.7%;(7)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邻近腹膜侵犯准确度为66.6%;显示网膜侵犯准确度为50%;(8)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淋巴结转移准确度为66.6%。结论:CT及MRI对于胆囊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胆囊癌的强化方式具有一定的特点,肿块型及腔内结节型胆囊癌动、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更明显,以周边强化为主;厚壁型胆囊癌动、门脉期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邻近肝实质、胃、十二指肠、胆管受侵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而显示结肠肝曲、腹膜、网膜受侵犯准确度较低。胃肠道受侵犯CT及MRI表现为肿块与胃肠道管壁间脂肪密度/信号增高或消失、胃肠道浆膜面不光整、胃肠道壁增厚或形成肿块,增厚的壁或肿块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腹膜及网膜受侵犯CT及MRI表现为腹膜及网膜增厚或结节,增强后动、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胆管受侵犯CT及MRI表现为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增强后动、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CT及MRI多平面重建显示胆囊癌邻近结构侵犯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唐应庆,张荣森,杜小萍[5](2006)在《原发性胆囊癌CT征象的再认识96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胆囊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及软组织肿块,增强后病灶显着强化。胆囊壁不规则增厚47例,胆囊壁结节26例,胆囊腔内壁软组织肿块23例,伴有胆囊结石63例,16例侵犯肝脏。结论:胆囊癌的CT征象与肿瘤的生长方式,侵犯周围性器官的范围,以及病变的程度有关,增强扫描显着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
周卫国,廖明壮,胡克安[6](2005)在《33例胆囊癌的CT诊断体会》文中认为
唐智中[7](2004)在《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胆囊癌的CT诊断(附32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癌的CT诊断(附3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理表现 |
2 临床表现 |
3 影像学表现 |
3.1 X线表现 |
3.2 CT表现 |
3.3 MR表现 |
3.4 超声及核素扫描 |
3.5 原发型滑膜软骨瘤病恶变 |
4 小结 |
(2)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 胆囊癌的CT直接征象: |
2.2 胆囊癌CT间接征象: |
3 讨论 |
(3)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附5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表现 |
3.2 医学影像对胆囊癌的定性及分期的诊断价值 |
3.3 原发性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
(4)多层螺旋CT及MRI多平面重建显示胆囊癌邻近结构侵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6)33例胆囊癌的CT诊断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检查方法 |
结 果 |
1.CT直接征象 |
2.CT间接征象 |
讨 论 |
(7)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壁厚型5例 |
2.2 腔内型1例 |
2.3 肿块型6例 |
2.4 肝脏侵犯 |
2.5 胆道结石 |
2.6 胆道扩张 |
2.7 淋巴结转移 |
3 讨论 |
四、胆囊癌的CT诊断(附32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进展[J]. 徐文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06)
- [2]胆囊癌的CT诊断分析[J]. 蔡龙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0)
- [3]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附52例分析)[J]. 李青松,周秀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07)
- [4]多层螺旋CT及MRI多平面重建显示胆囊癌邻近结构侵犯[D]. 宋庆轮. 四川大学, 2007(05)
- [5]原发性胆囊癌CT征象的再认识96例分析[J]. 唐应庆,张荣森,杜小萍. 实用医技杂志, 2006(14)
- [6]33例胆囊癌的CT诊断体会[J]. 周卫国,廖明壮,胡克安. 右江医学, 2005(02)
- [7]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J]. 唐智中.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