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拟仪器在高压开关厂CT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俞思瀛[1](2021)在《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测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某型无人机是一种中空、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其配套的一线维护设备——综合维护检测设备在无人机放飞前、飞行后地面检查及日常维护中使用非常频繁,综合维护检测设备用以测试无人机飞管系统、机电系统等,功能种类多。综合维护检测设备的生产调试、验收测试、故障排查目前测试方法过程繁琐且与科研工作产生较大冲突,但通用的测试方法无法满足综合维护检测设备的测试需求。因此,决定开展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测台的研究。本论文描述了本人承担设计的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用测试台,通过分析测试指标的要求,设计出满足综合维护检测设备的功能测试要求的专用测试台。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用测试台的总体设计(通过对总体使用需求的详细分解和分析,提出了专用测试台应满足的相关功能与性能的要求;再根据其功能、性能要求进行进一步分析,设计出符合其需求的专用测试台架构);基于专测台的硬件框架开展测试软件设计,详细阐述了本人负责设计的飞管系统仿真软件模块、智能测试系统和专测台自检测模块,介绍了各模块的总体框架、主要功能、逻辑流程等内容。本文的最后则对该专用测试台按照需求与设计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功能测试与试验验证,开展了专测台接口自检、飞管系统仿真软件测试、智能测试系统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可知专用测试台的功能、性能等可以满设计需求,能够支持综合维护检测设备批量进行生产调试、验收测试、故障排查与定位等工作。
葛宪顺[2](2020)在《大功率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操控性能与动力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功率断路器是电力行业的核心设备,当前严重制约着我国高压、超高压电路的发展水平,其中操动机构作为大功率断路器的动力组成部分,在主电路的开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数据表明操动机构操控性能和动力学特性是大功率断路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大功率断路器分合闸过程耗时短、冲击大、振动效应强烈,对于机械构件也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操控性能、动力学特性和结构可靠性成为目前大功率断路器操动机构研究的重点。目前国产某型大功率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正处于产品研制阶段,本文将以该型液压操动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流体力学、液压传动、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数学建模、仿真分析、试验验证的方式,得出了该型液压操动机构一系列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参数优化有效地提升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综合了国内外断路器市场和相关文献,对目前大功率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发展情况现在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目前操动机构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之后对该型液压操动机构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了液压系统在分合闸操作中的工作过程,以液压传动和现代控制等知识为基础,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对该型液压操动机构的分合闸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该型液压操动机构的操控性能,并通过试验平台进行了验证。其次利用刚体动力学相关知识对液压操动机构中的机械系统进行运动特性分析,通过仿真软件得出了液压操动机构关键构件在分合闸过程中运动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再次利用结构动力学相关知识,得出该型液压操动机构关键构件在危险工况时刻时结构的响应情况,验证了构件的力学性能,为后续结构优化了提供帮助。最后本文通过专业仿真软件分析了该型液压操动机构关键构件的抗疲劳破坏性能,并通过设计试验平台的方式进行验证其疲劳寿命,为该型液压操动机构工作可靠性的提升提供了帮助,为产品的进一步量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廖元鑫[3](2019)在《武平500kV变电站GIS设备运维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推进建设,变电站向着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GIS具有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安全性强和维护工作量小等优势,成为近年来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的主流模式,同时GIS变电站近年来的快速进步,性能的大幅度提高,进一步推动了自身的发展。GIS变电站具有诸多的优点,但其存在维护难度高,发生故障时不易发现且造成损失巨大。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维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变电站GIS设备“物防”、“技防”和“人防”三维一体的运维策略,从设备、方法、制度到人全方位进入维护工作,运维无死角,从根本上解决GIS设备运维过程中存在的隐患。“物防”从变电站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GIS变电站设备应用的初始阶段严格把关、不留隐患。“技防”将故障树分析法引入到GIS设备故障分析中,分析得出故障存在的各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本文创新地提出了基于故障树的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方法。而“人防”为最根本的因素,建立合适的制度,进行必要培训,解决人参与运维存在的问题。本文所提的策略以武平500千伏变电站GIS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为例,分析应用了该方案,结果证明该方案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在高压变电站GIS设备运维中应用,提高了运维效率和安全性,为未来推进智能化变电站、智能电网建设、提高GIS变电站精益化运维管理水平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宁宇,熊俊[4](2019)在《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地电波幅值的经验累计分布特性》文中提出研究局部放电地电波幅值的分布特性有利于提高开关柜局放状态判断的准确性。文中以36 628组在运行高压开关柜局放实测数据为分析对象,建立了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地电波法现场测试值的经验累计分布特性,其概率密度函数符合Gamma分布特征。并且,统计得出本地区数据库中分布概率超过5%、10%、25%地电波测试值样本分布所对应的经验阈值分别为32、23、13 dB。分析表明,环境湿度、运行时间及柜体结构等7个因素对经验累计分布特性影响较大。上述结果为掌握高压开关柜绝缘健康水平及采取有效的运维策略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卢卓群[5](2019)在《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何家变继电保护方案研究》文中认为智能电网和坚强电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变电站,而智能变电站将是未来变电站的发展方向。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式互感器,它是智能变电站一次侧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检测的基础,是继电保护的数据来源,因此电子式互感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智能变电站平稳运行的保证。朝阳何家220kV变电站作为辽宁省首座三网合一智能变电站,其建设和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而电子式互感器作为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同时也是新兴技术,其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得到理论和实际的验证。本文从电子式互感器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验室测试和真实环境测试等几方面对电子式互感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何家变继电保护方案设计。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相比无磁饱和问题,同时其测量动态范围较大,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有效提高继电保护灵敏性和可靠性。论文首先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与智能变电站的相互关系和相关技术,确认了电子式互感器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基础。对比分析了传统互感器和电子式互感器,完成了对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分类的分析,讨论了电子式互感器的结构特点。其次研究了电子式互感器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讨论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现场检测原理及方法,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的误差调整方法,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现对电子式互感器的误差调整。论文重点研究了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方案的改进,并根据何家变的具体情况和出线的电压等级,分别对220kV和66kV两种等级回路的母联和线路间隔的电子式互感器配置进行设计,其中220kV母线使用外卡式磁光玻璃型电子式互感器,66kV母线上使用罗氏线圈型电子式互感器。分析了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何家变继电保护方案设计,给出了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等实施方案图。最后对电子式互感器在何家变220kV变电站进行应用实测,并对现场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检测确定其指标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实际测试,总结出电子式互感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对升流升压电源质量对误差的影响,采集卡与合并单元配置问题,电容分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误差调整问题和罗氏线圈原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接入点的选择问题。
刘慧娟[6](2018)在《基于SF6气相色谱及分解产物综合分析的电气故障诊断》文中提出SF6断路器灭弧室内部发生电弧燃烧时,SF6气体会与相关物质发生反应,除产生SO2、H2S、SOF2等分解产物外,还有可能会产生CF4、CO、CO2等含碳杂质气体,这是由于断路器的喷口构成一般为有机含碳材料,高温容易发生反应。这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需要对设备内的分解产物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不仅包含SO2、H2S、SOF2,还要包含CF4、CO、CO2,定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对潜在的缺陷和风险进行提前发现,做好预防,为设备的安全运行做好保障。珠海供电局自2010年使用SF6使用SF6分解产物测试仪对SF6分解产物SO2、H2S组分进行现场测试,2011年底起使用SP-V型便携式SF6色谱仪开展对SF6气体空气、CF4等组分的气相色谱现场测试研究。本文提出了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SF6气体分解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SF6气体中SO2、H2S以及CF4、CO的含量,与传统的单一分析分解产物等电气手段相比能够更好的发现并确诊设备缺陷,其最大优势在于该技术的运用能够保证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前提下实现带电测试,可以消除因吸附剂对分解产物的吸附作用导致误判断,有效地杜绝设备的带病运行,达到先进水平。通过调研该方法在实际的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中的应用发现,该方法预判了多起设备潜伏性缺陷从而避免了多起电网事故,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近5年的典型实际故障检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差异化方法诊断SF6断路器故障,基于预试和状态评价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差异化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设备进行不同的检测对策。SF6气相色谱及分解产物综合分析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高于传统单一分析分解产物法。
李继承[7](2018)在《互感器故障分析与综合诊断分析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互感器常见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互感器的例行试验、诊断试验、带电检测及在线监测项目及相关规定。综合诊断分析技术是结合常规试验方法和各种诊断试验方法以及带电检测及在线监测方法产生的新的检测技术。本文提出综合试验和综合诊断相结合的技术:以综合试验技术为基础,建立设备诊断模型,降低设备诊断工作的杂乱和无目的性,提升了故障查找效率;综合诊断分析技术,用多种试验方法和诊断方法对故障状态下的互感器进行诊断分析,利用试验结果支持缺陷判断方法的实施,完成整个设备故障的综合诊断。通过各种实例表明这种综合诊断分析技术的有效性。
时晶[8](2017)在《GIS设备电流互感器检修及诊断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GIS变电站凭借占地少、防尘能力优异、检修周期长等优势快速发展,但由于GIS设备是全封闭装置,内部电流互感器检定时存在一次回路长、一次电阻和感抗成倍增加等问题。目前主要利用传统升流测差原理技术进行现场检定电流互感器,升流容量、升流设备体积重量都大幅增加,很难完成所有规程规定电流点的检测,甚至在部分空间受限场所无法开展检定工作。因此,开展GIS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新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GIS内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及特性,并简化为统一的电路模型,根据各参数特点设计硬件电路,通过施加异频信号测量出影响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各参数,最终实现对GIS电能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测量;运用的异频小信号测试法以互感器的经典误差理论为基础,采用异频小信号注入来测量影响互感器误差的特性参数值,主要包括1.6kHz信号测量变比和对称偏频信号测量导纳两个技术改进,对测试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根据互感器经典误差理论进行傅氏变换和运算后得出互感器的特性参数及误差;研制的GIS式CT校验仪,实现无需使用升流源、标准CT,即可检测GIS式CT,解决传统测试方式设备笨重、容量大、一次接线困难、检测成本高的问题以及间接测量法设备抗干扰能力差、不能测量GIS式、大变比和非标准变比CT的问题。研制出了GIS电流互感器现场检验设备实现了现场检验设备的便携化和小型化,可应用于GIS内电流互感器和常规电流互感器的现场检测。
王坤[9](2017)在《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动力学仿真及应力分析》文中指出高压断路器是高压电器设备中保护和控制电气线路通断的重要装置,大量的断路器事故调查统计显示,操动机构故障是造成断路器故障的主要原因。断路器的整机的运行可靠性不仅与其电气性能(如开断、绝缘性能)有关,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操动机构的机械可靠性,如动作特性、机械强度等。为了提高断路器的机械可靠性,需要对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本文首先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操动机构的三维模型,之后利用ADAMS软件对机构动触头在分合闸过程中行程、速度等特性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与动力学特性测试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然后还通过Hyper Mesh和LS-DYNA软件对机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并求解分析,得到了操动机构关键零部件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指出了需注意的危险部位,最后通过贴应变片的方式对操动机构关键部位进行了应力采集试验。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操动机构中制造误差、安装误差、运行磨损、冲击破坏等因素都可能对机构工作中的运动特性和应力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凸轮-滚轮机构存在较大的冲击力,拐臂、传动杆和弹簧等部件均存在应力集中情况,长杆类零件还存在振动和失稳问题。本文的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断路器操动机构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提高分析效率。
顾华[10](2016)在《GIS式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GIS变电站凭借占地少、防尘能力优异、检修周期长等优势,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GIS是全封闭装置,内部电流互感器检定时一次回路长、一次电阻和感抗成倍增加,现有的主要利用传统升流测差原理技术现场检定电流互感器时,升流容量、升流设备体积重量都成倍增加,很难完成所有规程规定电流点的检测,甚至在部分空间受限场所无法开展检定工作。因此,开展GIS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新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GIS内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及特性,并简化为统一的电路模型,根据各参数特点设计硬件电路,通过施加异频信号测量出影响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各参数,最终实现对GIS电能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测量;运用的异频小信号测试法以互感器的经典误差理论为基础,采用异频小信号注入来测量影响互感器误差的特性参数值,主要包括1.6kHz信号测量变比和对称偏频信号测量导纳两个技术改进,对测试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根据互感器经典误差理论进行傅氏变换和运算后得出互感器的特性参数及误差;研制的GIS式CT校验仪,实现无需使用升流源、标准CT,即可检测GIS式CT,解决传统测试方式设备笨重、容量大、一次接线困难,检测成本高的问题以及间接测量法设备抗干扰能力差、不能测量GIS式、大变比和非标准变比CT的问题。研制出了GIS电流互感器现场检验设备实现了现场检验设备的便携化和小型化,可应用于GIS内电流互感器和常规电流互感器的现场检测。
二、虚拟仪器在高压开关厂CT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虚拟仪器在高压开关厂CT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测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综合检测设备所应用的无人机简介 |
1.1.2 智能测系统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武器装备综合测试技术研究 |
1.2.2 飞管计算机研究 |
1.2.3 智能测试系统研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飞管仿真软件研究 |
1.3.2 智能测试系统研究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测台相关理论基础 |
2.1 PMA功能介绍 |
2.2 PMA飞管维护软件组织结构 |
2.3 飞管计算机概述 |
2.4 PMA专测台功能简介 |
2.5 开发工具简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测台系统需求分析 |
3.1 PMA专测台硬件框架 |
3.2 PMA专测台系统需求 |
3.2.1 PMA专测台功能需求及分析 |
3.2.2 飞管仿真软件详细功能需求 |
3.2.3 智能测试系统详细功能需求 |
3.2.4 PMA专测台性能需求 |
3.3 PMA专测台设计原则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测台软件研究设计与实现 |
4.1 软件环境 |
4.2 飞管系统仿真软件架构设计 |
4.3 飞管系统仿真软件功能详细需求 |
4.4 接口设计 |
4.4.1 接口标识和接口图 |
4.4.2 串口参数输入接口 |
4.4.3 串口参数输出接口 |
4.4.4 串口参数输出接口 |
4.5 详细设计与实现 |
4.5.1 通讯检查(DCC) |
4.5.2 维护模式测试(DMMT) |
4.5.3 放飞模式测试(DFMT) |
4.5.4 文件记录(DFR) |
4.6 专测台自检测 |
4.6.1 模块设计 |
4.6.2 流程逻辑 |
4.6.3 连接方法 |
4.6.4 自检流程 |
4.7 智能测试系统 |
4.7.1 IDTS详细设计 |
4.7.2 IDTS实现 |
4.8 系统安全策略 |
4.9 注释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PMA专测台系统测试 |
5.1.2 专测台自检验 |
5.1.3 飞管系统仿真软件检验 |
5.1.4 试验原理方案 |
5.2 测试环境 |
5.3 专测台自检测 |
5.4 专测台软件测试 |
5.4.1 飞管系统仿真软件测试 |
5.4.2 测试结果 |
5.4.3 IDTS测试 |
5.4.4 测试结果 |
5.5 测试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6.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大功率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操控性能与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功率断路器简介 |
1.2 大功率断路器发展历史 |
1.3 大功率断路器的主要机构 |
1.4 大功率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1 大功率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发展概况 |
1.4.2 国内外液压操动机构市场现状 |
1.4.3 国内外液压操动机构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2章 大功率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结构与设计 |
2.1 该型液压操动机构结构设计 |
2.2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该型液压操动机构操控性能研究 |
3.1 液压操动机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
3.2 液压操动机构分合闸过程分析与建模 |
3.2.1 合闸过程分析与建模 |
3.2.2 分闸过程分析与建模 |
3.2.3 重合闸过程分析与建模 |
3.2.4 重分闸过程分析与建模 |
3.2.5 缓冲过程分析与建模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 液压操动机构操控性能试验分析 |
3.4.1 试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
3.4.2 液压操动机构试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
3.5 液压操动机构操控性能影响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该型液压操动机构刚体动力学特性分析 |
4.1 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
4.1.1 刚体动力学基础知识 |
4.1.2 仿真软件基础知识 |
4.1.3 仿真软件简介 |
4.2 液压操动机构刚体动力学仿真设置 |
4.3 液压操动机构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与分析 |
4.4 液压操动机构刚体动力学特性优化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该型液压操动机构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 |
5.1 结构动力学理论基础 |
5.2 液压操动机构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
5.2.1 液压操动机构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设置 |
5.2.2 液压操动机构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 |
5.3 模态分析 |
5.3.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5.3.2 液压操动机构模态仿真分析设置 |
5.3.3 液压操动机构模态仿真分析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该型液压操动机构疲劳分析 |
6.1 疲劳分析理论基础 |
6.2 液压操动机构疲劳仿真分析 |
6.3 液压操动机构疲劳寿命测试平台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武平500kV变电站GIS设备运维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变电站GIS设备的应用 |
2.1 SF_6气体 |
2.2 GIS变电站的简介 |
2.2.1 三类高压配电装置简介 |
2.2.2 GIS设备的结构 |
2.2.3 GIS设备的发展及应用 |
2.3 GIS变电站应注意的问题 |
2.4 武平500千伏变电站GIS设备概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电站GIS设备故障及监控处理措施 |
3.1 GIS设备常见的故障及产生原因 |
3.1.1 具体故障及分析 |
3.1.2 故障产生原因 |
3.2 GIS设备故障检测技术 |
3.3 GIS设备常见故障的预防措施及维护 |
3.3.1 预防措施 |
3.3.2 处理措施 |
3.4 武平500千伏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IS设备运维策略优化研究 |
4.1 GIS设备运维策略一——“物防” |
4.2 GIS设备运维策略一——“技防” |
4.2.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
4.2.2 故障树分析法的优势 |
4.2.3 建立故障树 |
4.2.4 故障实例分析 |
4.2.5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方法 |
4.2.6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运维策略 |
4.3 GIS设备运维策略三——“人防” |
4.3.1 开展相关安全文化的研究 |
4.3.2 关注运维人员技能水平持续提升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地电波幅值的经验累计分布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电波检测 |
1.1 检测原理 |
1.2 检测位置 |
1.3 数据收集 |
2 经验累计分布特性 |
2.1 数据分析方法 |
2.2 经验累计分布图谱 |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
3.1 总体分布 |
3.2 不同测试条件的影响 |
3.2.1 不同测试部位 |
3.2.2 不同环境温度 |
3.2.3 不同环境湿度 |
3.2.4 不同测试背景 |
3.3 开关柜的影响 |
3.3.1 不同运行时间 |
3.3.2 不同结构设计 |
3.3.3 不同元器件 |
3.3.4 不同生产厂家 |
3.4 影响因素分析 |
4 结论 |
(5)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何家变继电保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电子式互感器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电子式互感器的发展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电子式互感器发展现状分析 |
1.2.3 电子式互感器在我国电网的应用现状 |
1.2.4 目前电子式互感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电子式互感器的相关技术分析 |
2.1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对比分析 |
2.2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互感器的对比分析 |
2.2.1 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原理及缺陷 |
2.2.2 电子式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
2.2.3 电子式互感器的分类 |
2.2.4 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与电子式互感器的对比分析 |
2.3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2.4 不同类型电子式互感器存在的问题 |
2.4.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2.4.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
2.5 本章小结 |
3 电子式互感器对继电保护影响研究 |
3.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原则分析 |
3.2 智能保护设备存在的问题 |
3.2.1 电子式互感器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
3.2.2 合并单元问题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
3.2.3 交换机问题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
3.2.4 保护跳闸方式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3.3 电子互感器在实验室环境下的应用测试 |
3.3.1 许继1600A磁光玻璃型电流互感器应用测试 |
3.3.2 许继600A磁光玻璃型电流互感器频率特性测试 |
3.4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方案改进 |
3.4.1 智能变电站的母线继电保护方案升级 |
3.4.2 智能变电站分线继电保护方案改进 |
3.5 本章小结 |
4 电子式互感器在何家变继电保护的具体实施和检验 |
4.1 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检测原理及方法 |
4.1.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检测原理及方法 |
4.1.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检测原理及方法 |
4.2 电子式互感器误差调整方法 |
4.3 电子式互感器在何家变的继电保护方案设计 |
4.3.1 220kV电压等级侧配置方式 |
4.3.2 66kV电压等级侧配置方式 |
4.3.3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何家变继电保护方案设计 |
4.4 电子式互感器及继电保护动作现场检测实例 |
4.4.1 何家220kV智能变电站电子互感器的现场测试 |
4.4.2 现场检测数据及分析 |
4.4.3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继电保护动作测试 |
4.4.4 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的保护动作分析 |
4.4.5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继电保护方案需注意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基于SF6气相色谱及分解产物综合分析的电气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重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F6分解产物分析 |
2.1 SF6分解机理及分解产物的种类 |
2.1.1 SF6气体分子的解离过程 |
2.1.2 含微水或微氧时的常见分解产物 |
2.1.3 涉及绝缘材料或金属时的常见分解产物 |
2.2 SF6分解产物特征 |
2.2.1 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的分解产物 |
2.2.2 分合闸情况下产生的分解产物 |
2.2.3 故障运行下产生的分解产物 |
2.3 SF_6电气设备故障气体组分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F6分解产物检测方法 |
3.1 SF6分解产物分析法 |
3.1.1 正常普测 |
3.1.2 异常检测 |
3.1.3 测试方法 |
3.2 SF6分解产物分析法应用情况 |
3.2.1 正常检测 |
3.2.2 设备异常情况下检测 |
3.2.3 结论与建议 |
3.3 SF6分解产物的其他检测方法 |
3.3.1 SF6气相色谱分析法 |
3.3.2 红外吸收光谱法 |
3.3.3 质谱法 |
3.3.4 检测管法 |
3.3.5 离子迁移谱法 |
3.3.6 碳纳米管气敏传感器 |
3.4 SF6分解产物的综合分析法 |
3.4.1 单一分析方法的优劣分析 |
3.4.2 单一分析方法的数学建模分析 |
3.4.3 基于SF6气相色谱及分解产物的综合分析法 |
第四章 基于SF_6气相色谱及分解产物综合分析的电气故障诊断 |
4.1 利用SF6气相色谱及分解产物综合分析的电气故障诊断 |
4.2 SF6气相色谱与分解产物结合分析故障案例 |
4.3 基于SF6气相色谱及分解产物综合分析的电气故障普查 |
4.3.1 普查背景 |
4.3.2 设备概况 |
4.3.3 普查时间 |
4.3.4 普查结果 |
4.3.5 数理统计分析 |
4.3.6 采取的措施 |
4.4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互感器故障分析与综合诊断分析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互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
1.2.1 互感器发展过程 |
1.2.2 互感器应用 |
1.3 互感器常见缺陷及特征 |
1.3.1 互感器常见缺陷 |
1.3.2 故障特征 |
1.4 互感器缺陷判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1 油色谱气体分析技术 |
1.4.2 红外测温技术 |
1.4.3 局部放电测量 |
1.4.4 人工智能在设备缺陷判断用的应用 |
1.5 互感器缺陷判断技术的应用现状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互感器缺陷 |
2.1 电流互感器缺陷 |
2.1.1 电流互感器运行时的常见缺陷 |
2.1.2 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及处理 |
2.1.3 设备缺陷的原因 |
2.1.4 电流互感器判断方法 |
2.2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缺陷 |
2.2.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诊断方法 |
2.3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缺陷 |
2.3.1 故障原因 |
2.3.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判断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互感器故障测试技术 |
3.1 停电试验 |
3.1.1 停电例行试验 |
3.1.2 停电诊断性试验 |
3.2 带电检测及在线监测 |
3.2.1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及相对电容量比值测试 |
3.2.2 红外热像检测 |
3.2.3 绝缘油例行试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感器缺陷判断技术 |
4.1 互感器缺陷诊断技术 |
4.1.1 试验分析判断 |
4.1.2 例行试验、诊断试验与带电检测及在线监测综合判断 |
4.1.3 设备解体诊断 |
4.1.4 综合诊断分析技术 |
4.1.5 综合诊断分析技术的应用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8)GIS设备电流互感器检修及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GIS设备国内的发展状况 |
1.2 GIS设备国外的发展状况 |
1.3 电流互感器校验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1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 |
1.3.2 光学电流互感器 |
1.3.3 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 |
1.3.4 铁芯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 |
1.4 本文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4.1 本文的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技术研究 |
2.1 现场校验的缘由 |
2.1.1 现场校验的困难和问题 |
2.2 测试方法分析 |
2.2.1 传统测试方法分析 |
2.2.2 新型测量方法分析 |
2.3 现场校验的条件 |
2.3.1 环境条件 |
2.3.2 使用设备条件 |
2.4 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技术 |
2.4.1 外观检查 |
2.4.2 退磁 |
2.4.3 绕组极性检查 |
2.4.4 误差测量 |
2.4.5 稳定性试验 |
2.5 检定结果的处理 |
2.6 检定周期 |
3 异频小信号测试方案研究 |
3.1 异频小信号测试原理研究 |
3.1.1 现阶段的研究方法简述 |
3.1.2 研究内容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
3.2 异频小信号测试技术的设计方案 |
3.2.1 基本原理 |
3.2.2 测试理论 |
3.3 校验校正算法研究 |
3.3.1 FFT算法简介 |
3.4 FFT变换的误差分析 |
3.4.1 离散误差 |
3.4.2 截断误差 |
3.5 离散频谱校验法 |
3.5.1 矩形窗 |
3.5.2 汉宁窗 |
3.5.3 海明窗 |
3.5.4 高斯窗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系统硬件设计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4.3.1 测试流程 |
4.3.2 数字滤波 |
4.4 总体性能指标 |
4.4.1 本文研制的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
4.4.2 本文研制的设备达到的主要功能 |
5 现场应用分析 |
5.1 所选测试环境基本情况 |
5.2 测试文 |
5.3 测试目的 |
5.4 测试步骤 |
5.4.1 变比测试 |
5.4.2 二次直流电阻测试 |
5.4.3 二次回路阻抗测试 |
5.4.4 励磁导纳测试 |
5.5 测试结果 |
5.6 数据管理软件界面 |
5.7 测试结论 |
5.8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5.8.1 经济效益 |
5.8.2 社会效益 |
5.8.3 成果应用 |
6 结论 |
6.1 总结 |
6.1.1 先进性 |
6.1.2 创新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动力学仿真及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断路器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类别 |
1.3 高压SF6断路器的发展历程 |
1.4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类别与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断路器操动机构组成及建模 |
2.1 户外高压SF6断路器简介 |
2.2 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结构 |
2.3 CT14操动机构工作原理 |
2.4 CT14操动机构模型建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操动机构动力学仿真 |
3.1 操动机构虚拟样机仿真步骤 |
3.2 操动机构运动学建模 |
3.3 Pro/E文件导入ADAMS |
3.4 编辑构件 |
3.5 添加约束 |
3.6 施加载荷 |
3.7 添加驱动 |
3.8 合分闸过程实验实测 |
3.9 CT14操动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
3.9.1 操动机构合闸运动仿真分析 |
3.9.2 操动机构分闸运动仿真分析 |
3.10 探究改变构件参数对操动机构机械特性的影响 |
3.10.1 滚轮磨损对机械特性的影响 |
3.10.2 凸轮、连杆机构初始位置对机械特性的影响 |
3.10.3 摩擦力对机械特性的影响 |
3.11 本章小结 |
第4章 操动机构应力分布研究 |
4.1 判据简介 |
4.2 实体模型建立与导入 |
4.3 网格划分 |
4.4 定义材料 |
4.5 设置约束、载荷和求解控制 |
4.6 操动机构仿真结果和应力分析 |
4.6.1 凸轮与滚轮的碰撞接触应力分析 |
4.6.2 传动机构的应力分析 |
4.6.3 弹簧的应力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操动机构关键部位应力测量 |
5.1 应力数据采集 |
5.1.1 应变片布置 |
5.1.2 采集软件设置 |
5.2 操动机构合闸过程应力数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10)GIS式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GIS设备国内的发展状况 |
1.2 GIS设备国外的发展状况 |
1.3 电流互感器校验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1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 |
1.3.2 光学电流互感器 |
1.3.3 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 |
1.3.4 铁芯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 |
1.4 本文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4.1 本文的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技术研究 |
2.1 现场校验的缘由 |
2.1.1 现场校验的困难和问题 |
2.2 测试方法分析 |
2.2.1 传统测试方法分析 |
2.2.2 新型测量方法分析 |
2.3 现场校验的条件 |
2.3.1 环境条件 |
2.3.2 使用设备条件 |
2.4 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技术 |
2.4.1 外观检查 |
2.4.2 绕组极性检查 |
2.4.3 误差测量 |
2.4.4 稳定性试验 |
2.5 检定结果的处理 |
2.6 检定周期 |
第三章 异频小信号测试方案研究 |
3.1 异频小信号测试原理研究 |
3.1.1 现阶段的研究方法简述 |
3.1.2 研究内容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
3.2 异频小信号测试技术的设计方案 |
3.2.1 基本原理 |
3.2.2 测试理论 |
3.3 校验校正算法研究 |
3.3.1 FFT算法简介 |
3.4 FFT变换的误差分析 |
3.4.1 离散误差 |
3.4.2 截断误差 |
3.5 离散频谱校验法 |
3.5.1 矩形窗 |
3.5.2 汉宁窗 |
3.5.3 海明窗 |
3.5.4 高斯窗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系统硬件设计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4.3.1 测试流程 |
4.3.2 数字滤波 |
4.4 总体性能指标 |
4.4.1 本文研制的设备达到的主要功能 |
4.4.2 本文研制的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
第五章 现场应用分析 |
5.1 所选测试环境基本情况 |
5.2 测试项目 |
5.3 测试目的 |
5.4 测试步骤 |
5.4.1 变比测试 |
5.4.2 二次直流电阻测试 |
5.4.3 二次回路阻抗测试 |
5.4.4 励磁导纳测试 |
5.5 测试结果 |
5.6 数据管理软件界面 |
5.7 测试结论 |
5.8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5.8.1 经济效益 |
5.8.2 社会效益 |
5.8.3 成果应用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总结 |
6.1.1 先进性 |
6.1.2 创新点 |
6.2 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虚拟仪器在高压开关厂CT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维护检测设备专测台的设计与实现[D]. 俞思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大功率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操控性能与动力学分析[D]. 葛宪顺.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3]武平500kV变电站GIS设备运维策略优化研究[D]. 廖元鑫. 广西大学, 2019(01)
- [4]高压开关柜局部放电地电波幅值的经验累计分布特性[J]. 宁宇,熊俊. 高压电器, 2019(02)
- [5]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何家变继电保护方案研究[D]. 卢卓群.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6]基于SF6气相色谱及分解产物综合分析的电气故障诊断[D]. 刘慧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7]互感器故障分析与综合诊断分析技术的研究[D]. 李继承.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8]GIS设备电流互感器检修及诊断分析[D]. 时晶. 郑州大学, 2017(06)
- [9]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动力学仿真及应力分析[D]. 王坤.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10]GIS式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新技术研究[D]. 顾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