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赛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丹[1](2021)在《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应用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另外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本文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通过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和单纯的西沙比利治疗,比较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9%(32/42),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10/42),P <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WHOQL-100量表评分和症状积分方面的差异,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 <0.05。结论临床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时选择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朱光建[2](2020)在《黄竹欣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黄竹欣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的理论根据,由此来为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治疗提供新的配伍思路及临床佐证。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月20日至2019年1月19日在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部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病患82例。通过抽签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两组各41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莫沙必利,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再配以经验方黄竹欣胃汤化裁。两组总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观测录入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在医治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积分以及医治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胃镜下疗效、综合疗效结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因依从性不佳(不连续服中药)或失访,剔除、脱落8名中药组患者,实际研究分析74名病患(西药组41名,中药组33名)。通过结果分析:(1)胆汁反流患者中男性占的比例低于女性;(2)老年人病患最多,达51.35%,其次是壮年病患,占39.19%,最不易患病为青年,约9.46%;(3)1年至2年内患病有40.54%,2年至5年内患病29.73%,5年至10年内患病16.22%,10年以上13.51%;(4)治疗前患者胆汁反流程度Ⅰ级占29.73%,Ⅱ级39.19%,Ⅲ级31.08%;(5)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于主运中初之运、三之运、四之运发病较多,从主气来看,初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发病人数相对较多;(6)肝(胆)胃不和32例(43.24%),脾胃湿热18例(24.32%),脾胃虚弱(寒)14例(18.92%),胃阴不足5例(6.76%),气郁痰阻2例(2.70%),瘀血阻络3例(4.05%);(7)与合并疾病关系从大到小分别是反流性食管炎、肝疾病、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心脏疾病、巴雷特食管、胆疾病、萎缩性胃炎、胆囊切除术、胃手术、糖尿病;(8)医治后中医证候积分西药组4.10±1.96分,中药组2.73±1.55分,两组较医治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有效率西药组95.12%,中药组100.00%,中药组高于西药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胃镜下积分比较,西药组3.24±1.51分,中药组2.06±1.22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且中药组较西药组更佳(P<0.05)。胃镜下积分疗效对比,有效率西药组87.80%,中药组96.97%,中药组比西药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有效率西药组92.68%,中药组96.97%,西药组和中药组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黄竹欣胃汤化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分析,联合方案在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胃镜下疗效、综合疗效方面更佳,总结出甘爱萍教授治疗此病用药经验丰富、临床效果显着,无明显副作用,对于临床指导用药具有推广意义。
黄瑶(Worakit-udomphan Rachaya)[3](2020)在《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董筠教授使用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与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合用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符合反流性食管炎A级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口服董筠教授降逆护膜汤(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餐后一小时服用),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和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日一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共治疗8周;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日一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RDQ,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与中医症状疗效的积分变化,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观察期间,有1例患者脱落。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①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RDQ,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进行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RDQ的总疗效为96.67%,对照组RDQ的总疗效为82.76%,两组RDQ的总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5)。②肝胃郁热证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单项中医症状(反酸,烧心,嗳气,易饥)的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在单项中医症状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单项中医症状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与泮托拉唑钠用较单纯使用泮托拉唑钠能显着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情绪方面。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造福患者。
刘耿,袁茂[4](2020)在《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选择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选取2018年1月22日~2019年2月22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选择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选择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6.00%(48/50),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7例,对照组例数为6例,组间数据进行比较,P>0.05,并不存在差异性。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选择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效果显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以及推广。
王宇飞[5](2019)在《西酞普兰联合泮托拉唑、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评估》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泮托拉唑、伊托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从中抽取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应常规治疗方案(泮托拉唑、伊托必利)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数据以归纳联合方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结果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疗程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观察组患者所得数据显着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应用药物对症治疗时还应该重视其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对于病情改善有正面影响,值得重视并推广。
刘洋[6](2019)在《健脾降逆法治疗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概述:目前以反酸和烧心为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抗反流物防御机制的减弱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综合功能减弱的代表症状之一,系统功能活动减弱的还会表现为嗳气、腹胀、便秘等症状,以及胃液及小肠液的分泌减少。有很多RE患者,均有消化系统功能降低的综合表现。相关研究发现,用足量PPI类药物获得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的改善在停药后往往会迅速反弹。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功能减弱方面确有疗效,且还能有效地防止复发,避免西药抗酸治疗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延长发作周期、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的中医治疗方案的确立就显得非常必要。但通过规范化的、国内外均能认可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对其确切疗效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的临床研究却显不足,更缺少针对RE发病之本而确立的疗效肯定、可替代西药的治疗方案。研究目的: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确立一套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并可替代常规西药的治疗方案,以期可以取得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之效果。为中医临床效验方案广泛服务于现代难治病的治疗,提供规范化的评估标准及循证依据,并进一步推进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的国际化、标准化。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门诊及胃镜中心中虚气逆型RE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健脾降逆方和奥美拉唑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填写相关数据量表,统计中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健脾降逆方对于治疗中虚气逆型RE的临床效果及优势。研究结果:服药8周后,对中、西药组治疗反酸、泛吐清涎、嗳气呃逆、胃脘隐痛四个主要症状的改善率进行分析,并采用尼莫地平法对疗效进行判定后得出结论,其中中药组临床治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一共是27例,无效4例。西药组临床治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一共是9例,无效22例。中药组有效率及以上为87.10%,西药组有效率及以上为29.03%。对中、西药组胃镜下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二者疗效相似。停药3个月后,对中西药组治疗反酸、泛吐清涎、嗳气呃逆、胃脘隐痛四个主要症状持续改善率的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尼莫地平法对疗效进行判定后得出结论,其中中药组临床治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一共是17例,无效14例。西药组临床治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一共是7例,无效24例。中药组有效率及以上为54.84%,西药组有效率及以上为22.58%。结论:①健脾降逆方治疗中虚气逆型RE反酸、烧心症状的效果及远期疗效与奥美拉唑相似;②健脾降逆法治疗中虚气逆型RE胃镜下的效果和奥美拉唑相似;③健脾降逆方治疗中虚气逆型RE主要症状的效果及远期疗效要明显高于奥美拉唑;④健脾降逆方治疗中虚气逆型RE次要症状的效果及远期疗效要明显高于奥美拉唑。
张斌[7](2019)在《中药口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疾病负担逐渐增加。现代医学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在疗效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有需要长期服药及副作用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口服柴胡疏肝散、耳穴压豆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RE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口服柴胡疏肝散和耳穴压豆治疗,参照组予以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疗效、胃镜下疗效及焦虑评分。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烧心、反酸、胸骨不适、食物反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比较观察组和参照组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其中观察组烧心、反酸、食物反流积分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两组胸骨不适积分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胃镜下均有疗效,组间对比,尽管观察组的有效率(96.300%)较参照组(92.86%)高,但经非参数检验,P>0.05,两组在胃镜疗效方面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观察组和参照组治疗后SAS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比较观察组SAS评分更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柴胡疏肝散、耳穴压豆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RE能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其焦虑水平,且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李永红[8](2019)在《艾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临床疗效、胃镜下疗效以及后期随访复发率,探究艾灸疗法适用于RE的临床优势及价值,为治疗本病提供另一种临床方案。研究方法:本课题选取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RE患者,并经此次试验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查;病例源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入组患者按统计学中的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洛赛克);治疗组采用艾灸治疗,艾灸每隔一天进行一次,4周一疗程,共8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RDQ)评分、胃镜下评分,并在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通过治疗有效病例的RDQ评分判断复发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RDQ评分显着减少(P<0.05);两组组间RDQ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比治疗前,治疗后胃镜检查评分有意义(P<0.05);组间胃镜检查评分相较无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随访复查,治疗组3个月、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相应对照组。结论:1.艾灸可通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破损粘膜修复治疗RE;2.艾灸治疗RE远期复发率更低,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徐辉[9](2018)在《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采用奥美拉唑镁片(商品名: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沙比利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6例(65.00%),有效12例(30.00%),无效2例(5.00%),总有效38例(95.00%);对照组治疗显效12例(30.00%),有效17例(42.50%),无效11例(27.50%),总有效29例(72.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为患者选择采用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疗效,治疗效果优于西沙比利单药治疗,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黄淑存[10](2017)在《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胃炎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洛赛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二、洛赛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洛赛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2 治疗后WHOQL-100量表评分和症状积分比较 |
3 讨论 |
(2)黄竹欣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研究相关资料 |
1.1 一般资料来源 |
1.2 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标准 |
2.4.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标准 |
2.4.2 胃镜下疗效标准 |
2.4.3 临床综合疗效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结果 |
3.1.1 性别比较 |
3.1.2 年龄比较 |
3.1.3 病程 |
3.1.4 治疗前胆汁反流情况 |
3.1.5 发病节气 |
3.1.6 证型分布 |
3.1.7 合并其他疾病 |
3.2 疗效结果 |
3.2.1 中医证候积分 |
3.2.2 胃镜下疗效 |
3.2.3 综合疗效 |
4.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研究新况 |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1.1 胃肠道解剖结构异常及胃肠排空动力失常 |
1.1.2 激素紊乱 |
1.1.3 胆胰肝系疾患 |
1.1.4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
1.1.5 精神心理因素 |
1.1.6 其他因素 |
1.2 诊断 |
1.2.1 症状 |
1.2.2 胃镜 |
1.2.3 病理诊断 |
1.2.4 24 h pH-胆汁(胆红素)监测 |
1.2.5 胆汁酸 |
1.2.6 胃电图 |
1.2.7 放射性核素显像 |
1.2.8 其他 |
1.3 治疗 |
1.3.1 中和胆汁酸 |
1.3.2 促胃肠动力药 |
1.3.3 抑制胃酸分泌及黏膜保护剂 |
1.3.4 利胆药 |
1.3.5 抗焦虑治疗 |
1.3.6 其他疗法 |
1.4 小结 |
2.黄竹欣胃汤化裁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中医理论依据 |
2.1 中医病因 |
2.2 中医生理 |
2.3 中医病机 |
2.3.1 足少阳胆系 |
2.3.2 足阳明胃系 |
2.3.3 足太阴脾系 |
2.3.4 足厥阴肝系 |
2.3.5 手少阴心系 |
2.3.6 足少阴肾系 |
2.3.7 因机概要 |
2.4 清胆和胃法治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
2.5 中医方药特色分析 |
2.6 现代药理及方剂研究 |
3.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1.1 性别 |
3.1.2 年龄 |
3.1.3 病程 |
3.1.4 胆汁反流情况 |
3.1.5 发病节气 |
3.1.6 证型分布 |
3.1.7 合病其他疾病分析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研究进展 |
1.中医溯源 |
2.病因病机 |
3.实验研究 |
4.临床研究 |
4.1 内治法 |
4.1.1 胆胃论治 |
4.1.2 脾胃论治 |
4.1.3 肝脾论治 |
4.1.4 肝胃论治 |
4.1.5 寒热错杂论治 |
4.1.6 心肾论治 |
4.2 外治法 |
4.3 针灸治疗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
中医主要症状积分量化表 |
中医次要症状积分量化表 |
致谢 |
(3)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
1.1 反流性食管炎的定义、分类 |
1.2 流行病学 |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4 诊断和治疗 |
2. 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中医辨证论治 |
2.5 针灸治疗 |
2.6 电针疗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和临床研究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RE的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7 治疗方案 |
1.8 观察项目 |
1.9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统计方法分析 |
3. 临床目标 |
第三章 统计结果 |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
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1.2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比较 |
2. 疗效结果 |
2.1 RDQ疗效 |
2.2 两组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 |
2.3 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2.4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2.5 结果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肝胃郁热的病机认识 |
2. 方药分析与经验 |
3. 疗效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RDQ(反流疾病症状问卷)疗效分析 |
3.3.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治疗效果 |
3 讨 论 |
(5)西酞普兰联合泮托拉唑、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心理状态 |
3 讨论 |
(6)健脾降逆法治疗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西医综述 |
1 定义 |
2 流行病学特征 |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
5 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症 |
6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
7 临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中医综述 |
1 中医探究略述 |
2 中医病名的认识 |
3 中医病因论述 |
4 中医病机论述 |
5 中医证型及治疗 |
6 中医的预后调理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及研究对象 |
1. 病例筛选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研究方法 |
1. 治疗方案 |
2. 观察内容及指标 |
3. 统计方法 |
4. 疗效判定标准 |
结果 |
1. 病例一般资料 |
2. 服药8周后数据统计 |
3. 停药3个月后数据统计 |
讨论 |
1. 理论探讨 |
2. 研究结果论述及分析 |
3. 总结 |
结论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中药口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RE的研究概况 |
一、发病机制 |
二、现代医学治疗 |
第二节 中医对RE的研究概括 |
一、病因病机 |
二、中医治疗 |
第三节 中医对耳穴压豆的认识 |
一、耳穴压豆的作用机理 |
二、耳穴压豆的临床应用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例选择方案 |
二、研究方案 |
三、观察指标 |
四、数据处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基线资料比较 |
二、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三、两组胃镜疗效比较 |
四、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
第三节 讨论 |
一、研究目的 |
二、结果分析 |
三、机制探讨 |
四、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随机抽样表 |
附录2 随机分组表 |
附录3 病例报告表 |
附录4 样本量估计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艾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研究 |
1、现代医学对RE的认识 |
2、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研究与治疗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2、临床疗效分析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2]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洛赛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临床观察[J]. 张红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2)
- [2]黄竹欣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临床观察[D]. 朱光建.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降逆护膜汤联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瑶(Worakit-udomphan Rachaya).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J]. 刘耿,袁茂.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8)
- [5]西酞普兰联合泮托拉唑、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评估[J]. 王宇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7)
- [6]健脾降逆法治疗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刘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中药口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D]. 张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艾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D]. 李永红.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J]. 徐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06)
- [10]洛赛克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 黄淑存. 中国医药指南, 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