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邢利英,丁永光,石静[1](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文中认为基于理论力学课程特点,结合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融合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专业情怀;增设实验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深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的理论力学体系;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评定学习效果,提高理论力学的教学效果,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土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张皓,王艳[2](2021)在《留学生全英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留学生来到我国进行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学习,这对理论力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扬州大学全英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留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学习兴趣和自我驱动力不足等问题,且缺乏专门适用于留学生的教学材料较少等问题。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需求,扬州大学应树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编写适合留学生的理论力学教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
谢立敏,翁红林[3](2021)在《大学生理论力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实践探索》文中提出论述"理论力学"课程中力学建模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实践改革的具体方案,提出课堂案例式教学和课后力学建模实践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试点班的教学过程进行介绍,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实践方法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实践能力。
王晓杰,陈佩江[4](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学生科学思维培养》文中提出新工科建设是推进中国工程科技人才适应和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高等院校应对工科本科生基础力学类课程的教学引起足够重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工科本科人才的目标导向型培养要求,论述"理论力学"课程在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在课程建设中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模式。
张莹[5](2021)在《1952年院系调整背景下的中国力学专业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力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表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研究这一时段技术学科的提出和中国力学专业创建不仅是对学科历史的补充,而且为当今学科建设、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带来一些有益启示,更是为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学术界对学科建设的关注度逐渐增强,前人已经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但尚存一些薄弱环节。研究着力于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考察在1949年之后中国力学学科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包括对科学家在力学专业建立之初对力学专业性质的讨论;二、梳理三种类型的力学专业的创建情况;三、分析技术科学思想对力学学科在中国建立的影响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对三种类型的力学专业建立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力学学科是在科学家的影响下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下建立起来的,是中国特色学科。研究以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对力学在中国的建立过程进行历史考察,为技术学科的发展和国家一级学科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王正中,李宝辉,李会军,党进谦,王文娥,李洁[6](2021)在《服务乡村振兴,构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农业院校新工科力学教学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综合型创新人才作保障,这既是农业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也是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应该瞄准的方向。力学系列课程作为水利土木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核心,由于诸多原因力学系列课程难以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与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打破力学系列课程界限、重整课程内容来构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合理知识结构,强化"三基"教学,注重创新性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典型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训练学生的力学思维、提升学业挑战度,实现合理增负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最终构建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
刘鑫,申向东,薛慧君,张永,阿比娅斯[7](2021)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理论力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该文基于雨课堂教学工具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2019级理论力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并且对比分析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互动以及课后动态跟踪的完整教学体系,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得到了改善,大部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该文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赵玉萍,彭剑,储爱民[8](2021)在《基于慕课的《理论力学》课程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理论力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多数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传统的理论力学教学模式是在线下课堂中进行。在互联网和智能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将这些技术融合到教学中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实践了互联网+智能+理论力学的线上教学模式,阐述了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教师从传统的传播知识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对理论力学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包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的设计,以及持续改进教与学效果的设计等几方面。本实践是探索适应新时代的理论力学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
卢玉林,陈晓冉,林玮[9](2021)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土力学算例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理论力学是土木类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力学课程,学习成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后续力学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理论力学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内容相对复杂,教材中的例题多以机械类的机构为主,缺乏必要的土木类专业算例,难以与土木类专业契合,造成了一定的学习阻力。基于此,在理论力学的授课中,设计、引入土力学教材中的相关算例,对学生深化理解理论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公式有极大地启发作用,亦对继续深入学习土力学的相关知识点提供了帮助。通过对比2年的调查结果,绝大数学生认可此类的教学案例,实践表明上述教学设计对理论力学和土力学的教学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谭邹卿,蒋学东,何云松,班书昊,席仁强,徐然,丛蕊[10](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文中指出理论力学是机械等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技术基础课程,具有理论体系完整、教学内容丰富和课时少等特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严重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加强课堂管理。文章从知识结构、道家哲学思想、ADAMS软件以及雨课堂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
二、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内容改革 |
1.1 优化教学内容 |
1.2 补充科学前沿问题 |
1.3 增设实验实训项目 |
1.4 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教学环节 |
2 教学方法改革 |
2.1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
2.2 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 |
3 课程评定方式改革 |
3.1 成绩评定方式 |
3.2 课程评价 |
4 结语 |
(2)留学生全英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留学生全英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现状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材选用 |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
(四)授课方式 |
(五)考核方式 |
二、留学生全英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留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
(二)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驱动力不足 |
(三)专门适用于留学生的教学材料较少 |
三、留学生全英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
(一)树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
(二)编写适合留学生特点的课程教材 |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
(四)重视过程性评价及考核方式 |
四、结语 |
(3)大学生理论力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力学”建模的意义和重要性 |
2 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1 教材内容不合理 |
2.2 学时安排不合理 |
2.3 学生认知不同步 |
2.4 考核方式单一 |
3“理论力学”建模的教学实践设计 |
3.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
3.2 课后设置力学建模实践项目 |
4 教学实践的成果分析 |
4.1 课堂教学成果分析 |
4.2 力学建模实践项目的成果分析 |
4.2.1 初级阶段的成果分析 |
4.2.2进阶阶段的成果和分析 |
5 结语 |
(4)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学生科学思维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改革的时代背景 |
2 目标导向的“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
2.1 课程内容及目标 |
2.2 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2.3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果 |
3 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
3.1 从工程实践出发的问题导入 |
3.2 加强对基础科学理论的掌握及应用 |
4 结语 |
(5)1952年院系调整背景下的中国力学专业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力学学科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力学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5 资料来源 |
第2章 中国力学学科的建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
2.1 国家的政策支持 |
2.2 力学家的推动作用 |
2.3 对力学学科性质的讨论 |
2.4 力学学科的建立 |
第3章 基础学科视野下的力学发展——以同济大学数理力学系为例 |
3.1 师资建设历程 |
3.2 课程设置沿革 |
3.3 历年人才培养统计 |
第4章 应用学科视野下的力学发展——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为例 |
4.1 师资队伍建设进程 |
4.2 课程历史沿袭 |
4.3 历届毕业生统计分析 |
第5章 技术学科视野下的力学发展——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为例 |
5.1 师资力量优化过程 |
5.2 专业课程设置变革 |
5.3 历年毕人才统计 |
第6章 三种不同类型的力学专业建设对中国力学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
6.1 力学专业与人才培养 |
6.2 科学家的影响 |
6.3 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 |
6.4 摆脱西方的模式构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服务乡村振兴,构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农业院校新工科力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及意义 |
二、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新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
(一)农业院校力学教学对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利土木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性与挑战 |
(二)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力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
三、精炼内容固结构,优化系列强衔接 |
(一)力学系列课程内容的梳理及内在优化 |
1.理论力学课程内容的优化。 |
2.材料力学课程内容的优化。 |
3.结构力学课程内容的优化。 |
4.土力学课程内容的优化。 |
5.水力学课程内容的优化。 |
(二)力学系列课程体系的交叉优化 |
四、 科研反哺教学,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
(一)理论力学 |
(二)材料力学 |
(三)结构力学 |
(四)土力学 |
(五)水力学 |
五、创新教学组织,研究教学难题,提高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效果 |
(一)理论力学 |
(二)材料力学 |
(三)结构力学 |
(四)土力学 |
(五)水力学 |
六、实践效果 |
(7)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理论力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1.1 学时缩减,教学内容多 |
1.2 教学“满堂灌”,学习“填鸭式” |
1.3 大班授课,诉求各异 |
1.4 内容重复多,工程背景匮乏 |
2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
2.1 教学手段智慧、反馈及时 |
2.2 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 |
2.3 考核机制灵活、多元化 |
3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方案 |
3.1 课前准备 |
3.2 课上教学 |
3.2.1 知识回顾 |
3.2.2 主线串联 |
3.2.3 习题巩固 |
3.3 课后巩固 |
4 混合式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查 |
4.1 历年期末成绩对比 |
4.2 教学反馈调查 |
5 结语 |
(9)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土力学算例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土力学算例设计 |
1.1 一道例题引发的思考 |
1.2 静力学中的算例设计举例 |
1.3 运动学中的算例设计举例 |
1.4 动力学中的算例设计举例 |
2 教学效果调查与反思 |
3 结束语 |
(10)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用思维导图相,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
二、与道家哲学思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
三、引入ADAMS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四、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
五、结束语 |
四、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教学改革[J]. 邢利英,丁永光,石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
- [2]留学生全英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 张皓,王艳. 教育观察, 2021(37)
- [3]大学生理论力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实践探索[J]. 谢立敏,翁红林.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05)
- [4]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学生科学思维培养[J]. 王晓杰,陈佩江. 科技与创新, 2021(12)
- [5]1952年院系调整背景下的中国力学专业考察[D]. 张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服务乡村振兴,构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农业院校新工科力学教学改革探索[J]. 王正中,李宝辉,李会军,党进谦,王文娥,李洁. 高等农业教育, 2021(02)
- [7]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理论力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刘鑫,申向东,薛慧君,张永,阿比娅斯. 科技资讯, 2021(10)
- [8]基于慕课的《理论力学》课程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赵玉萍,彭剑,储爱民. 广西物理, 2021(01)
- [9]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土力学算例设计与实践[J]. 卢玉林,陈晓冉,林玮.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02)
- [10]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 谭邹卿,蒋学东,何云松,班书昊,席仁强,徐然,丛蕊. 高教学刊,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