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气体检测系统

选择合适的气体检测系统

一、选择正确的气体探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刁晨昊,王成刚,严家德,郁佳俊[1](2021)在《基于GNSS的新型大气边界层探空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传统大气边界层探空系统存在的探测性能不足、数据精度不高、作业成本昂贵、威胁航空安全等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新型大气边界层探空仪。该仪器采用卫星导航测风技术实现对高空风速、风向的反演,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对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测量,同时可以通过外接模组实现对PM2.5等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测试结果表明,探空仪在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平均偏差分别为0.19℃、0.62%,0.25 m/s、0.62°,均满足高空气象探测的精度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气象探测、城市规划以及环境评价等领域的大气边界层特性研究。

邱日祥,李纬,张少娜[2](2021)在《GA/T 841-2021《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痕量毒品/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解读》文中研究表明解读了在防爆安检及缉毒领域广泛使用的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痕量探测仪技术标准GA/T 841-2021《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痕量毒品/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通过标准修订前后的对比分析,为读者更快、更全面理解和掌握标准提供参考。

张硕,崔伟,金海,陈六彪,王俊杰,伍文涛,吴秉骏,夏经铠,宋艳汝,杨瑾屏,翁祖谦,刘志[3](2021)在《面向先进光源线站等大科学装置的低温X射线能谱仪原理及应用进展》文中认为低温X射线能谱仪兼具高能量分辨率、高探测效率、低噪声、无死层等特点,能量分辨率与X射线入射方向无关,在暗弱的弥散X射线能谱测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同步辐射及自由电子激光的先进光源线站、加速器、高电荷态离子阱、空间X射线卫星这类大科学装置的快速发展对X射线探测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低温X射线能谱仪被逐步引入到APS, NSLS, LCLS-II, Spring-8, SSNL, ATHENA, HUBS等大科学装置与能谱测量相关科学研究中.本文从低温X射线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分类、能谱仪系统结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国内外大科学装置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陈培彬,刘家旻,赵应和[4](2021)在《赫歇尔时期下星系中(亚)毫米波谱线发射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亚)毫米波段探测到大量的谱线发射,例如简单分子(如CO, H2O等)的转动发射以及原子(如C, O等)和离子(如C+, N+等)的基态精细结构跃迁。这些谱线是多种物理状态的星际介质(interstellar medium, ISM)的重要冷却剂,可以用于研究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以及气体谱线发射的能量来源。首先介绍了文献中利用远红外(far-infrared, FIR)/(亚)毫米谱线测量星系中恒星形成性质的方法,如恒星形成率(sar formation rate, SFR)、恒星形成模式等;然后,介绍并比较了利用多条谱线示踪星系中的分子气体质量的方法,以及它们主要的依赖性;最后,介绍了利用多条CO谱线(CO谱线能量分布以及CO谱线与连续谱的比值),并结合其他谱线,来诊断星系中主导谱线发射能量来源的方法。

劳中建,张洋,丘嘉乐,梁中棚,连柏尧[5](2021)在《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探测系统》文中指出针对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早期预警问题,提出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探测系统。首先,研究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发生过程,筛选火灾初期发生明显变化的物理参数及固体、气体发生物;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分析,降低使用单一传感器时的误报率,实现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的准确判断;最后,根据多传感器数据的相关性对数据融合算法进行优化,提高系统判断速度,降低硬件成本。

陈潇骁,祁振杰[6](2021)在《基于盖革计数器的粒子辐射探测实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通过探究盖革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环境,对盖革计数器进行粒子辐射探测实验。利用高能射线粒子对惰性低压气体的电离性质,以及555定时器的脉冲整形,将高能射线粒子的存在形式转换为高频电脉冲信号,通过调理电路捕捉脉冲信号并闪烁led灯提示附近区域内存在高能射线粒子。

梁剑烽[7](2021)在《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居住方式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高层建筑由于人员相对集中,空间小,一旦发生火灾,居民的生命安全、经济财产都将面临严重考验,如何在火灾的前期快速识别与消灭火灾成为目前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实际家居环境,研究一种以物联网云平台为基础,结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与火焰图像识别技术的智慧家居火灾监控系统,旨在实现对火灾数据实时监控的同时提高系统对火灾识别的准确性,并解决系统实时性及可靠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One NET物联网云平台的功能、资源模型及通信协议,并对系统涉及到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系统的开发设计奠定基础。(2)针对单传感器系统容易导致火灾误报、漏报的问题,提出了以STM32为核心处理器,通过对温湿度、火焰、烟雾和摄像头等模块的电气特性、工作原理及电路原理的分析,搭建多传感器硬件采集系统,实现对多火灾因子数据的采集,并结合Esp8266模块和继电器模块,实现与One NET云平台间的无线通信和远程设备的控制。(3)基于STM32固件库设计了各硬件模块的初始化程序、数据采集程序、通信程序和继电器控制程序等;基于EDP协议完成了传感器、预警信息、命令信息等数据封装和解析程序的设计;基于One NET云平台的部署实现了数据的存储、监控、预警等功能,并由UI应用控件,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及控制命令的下发。(4)针对系统存在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融合算法,解决因传感器故障或者噪声干扰而引起的火情误报、漏报的问题,并对DS证据理论改进融合算法在火灾系统应用中,存在的火灾特征量的选取、多传感器数据归一化、基本概率函数的获取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对于提高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靠性的有效性。(5)针对系统实时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火焰图像识别技术解决方案,首先利用帧间差分法对疑似火焰区域进行分割,并对图像做数学形态处理去除干扰噪点,提高图像质量,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帧间差分法在处理多个运动物体的场景时存在抗干扰性不强的问题,结合火焰特征识别算法对图像做进一步处理,虽然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具有类似特征的光源还是无法区分,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da Boost级联分类器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训练的方法,提高火焰识别的准确率与及时性。(6)通过系统测试证明,系统整体功能运行正常,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及实用性达到预期目标。

石东东[8](2021)在《大气苯系物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带来了雾霾频发、酸雨增加和城市热岛等大气环境问题,其污染源主要有自然和人为导致的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使得大气环境监控与治理已成为研究热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比较活跃的成分,是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而苯系物是VOCs的重要组分,其排放需要进行管控,因此,研究大气苯系物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技术,研究大气苯系物在中红外的吸收特性,并分析其激光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为大气苯系物的激光遥感探测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基于比尔-朗伯特定律和差分吸收探测的原理,比较分析几种光谱法测量痕量气体技术的优缺点,提出探测苯系物浓度的路径积分式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技术,并对其关键模块进行设计。其次,基于多普勒展宽、压力展宽和混合展宽的原理,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气压下苯系物谱线展宽大小,建立谱线展宽随高度变化的模型,在近地面的展宽约为6.82×10-2cm-1,并基于计算化学方法,分析苯、甲苯、乙苯以及二甲苯吸收谱的位置和强度,主要讨论3000cm-1~3500cm-1之间吸收产生的振动状态,表明,苯、甲苯、乙苯以及二甲苯在3090cm-1附近都是苯环CH单键的伸缩振动。再次,基于HITRAN数据库和NIST数据库,分析比较痕量气体吸收截面、吸收系数和透射函数等参数的关系,依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波长的选择原则,以苯气体为优化目标,对比分析水汽和苯的吸光度大小,得出测量苯气体的最优工作波长对为3090.89cm-1(ON)和3147.74cm-1(OFF)。最后,根据路径积分式差分吸收(IPDA)激光雷达的原理,构建痕量气体数浓度的反演模型,分析系统的回波信号和信噪比,开展不同浓度、不同能见度、不同硬目标反射率和不同功率条件下的系统探测性能仿真,得到可探测的最大距离,并通过讨论大气消光和硬目标反射率的误差,得出可探测的最小分子数,即系统探测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当待测浓度分别为0.1ppm、1ppm和10ppm时,吸收波长通道信噪比阈值为1的最大可探测距离分别约为0.94km、0.79km、0.36km;分子数浓度的变化,对参照波长通道的回波信号影响很小。大气能见距离为2km、5km和10km时,其可探测的最大距离约为0.94km、1.28km和1.43km。最后讨论了消光系数与硬目标反射率误差带来的影响,对于探测距离为0.8km,当消光与硬目标反射率的误差为0.01时,系统的最小探测分辨率约为0.046ppm。

李耀飞[9](2021)在《应用于VOCs探测的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及探测性能仿真》文中认为VOCs是大气污染成因的关键因素,已成为我国当前大气二次污染能否得到有效治理的关键。开展VOCs空间立体探测技术研究,为分析大气污染成因和时空演化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保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为此,本论文开展了应用于VOCs浓度探测的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技术研究。以甲醛气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探测系统,重点研究了探测波长、发射及接收光路等关键技术,并对系统的探测性能和误差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了大气与激光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了气体分子吸收谱线的展宽特性,基于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理论,推导了气体浓度反演公式,并分析了影响反演精度的因素,对系统探测时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用于减小误差的方法。(2)对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进行了系统设计。根据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探测波长选择的原则,选择系统的λan和λoff探测波长分别为2778.48cm-1和2777.82cm-1,其对应的两种干扰气体引起的相对误差均小于0.6%;选择偶次非球面双镜准直系统和离轴两反式扩束系统,对出射光路进行了研究和计算,总体光学传输效率约为53.4%;选择折反射式望远镜结构作为本文的接收望远镜,对其光路进行了研究和计算,仅考虑中心遮光的条件下其接收效率为77.6%;选择了窄带滤光片,保证其峰值透过率>90%;选择VIGO-PVI-4TE-4型探测器为系统光电探测器件,采用PicoScope 4824为本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完成了系统整体设计。(3)对应用于中红外探测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方程进行了消光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的修正;优化了系统参数,研究了回波信号功率和信噪比。结果表明,1500m以内系统的信噪比均大于10,在考虑了探测器最小探测功率的条件下,其理想探测距离为904.5m;对影响系统探测距离的出射激光能量、目标气体浓度以及光学接收面积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450~1500m范围内,浓度为0.17~2.02ppm甲醛气体的探测;对影响系统探测极限的干扰气体浓度和待测气体分子吸收截面对探测极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气体水汽浓度为10.17%时误差最小约为0.85%,甲烷浓度与系统的误差成正相关,当甲烷浓度小于标准浓度的0.467时,模拟探测误差小于1%。研究了分子吸收截面对模拟探测误差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差分吸收截面不断增大,引起的模拟反演误差逐渐减小,表明系统更适合于温度较高的夏季测量。本论文开展的中红外VOCs气体浓度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及探测性能研究,为中红外VOCs气体浓度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研制和化工重污染区域VOCs气体无组织排放的监测奠定了技术基础,对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胡林[10](2021)在《受限空间火灾多参数联合探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

二、选择正确的气体探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择正确的气体探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NSS的新型大气边界层探空仪(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大气边界层探测系统设计方案
2 新型探空仪系统设计
    2.1 硬件设计
        1)风向、风速测量
        2)温湿度测量
        3)气压测量
        4)预留污染气体数据接口
        5)远程数据传输
        6)电源管理
    2.2 软件设计
        1)数据采集
        2)数据打包、发送
3 测试分析
    3.1 性能测试
    3.2 外场探测
4 结 论

(2)GA/T 841-2021《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痕量毒品/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术语和定义
    (一)离子迁移谱技术
    (二)擦拭采样
    (三)检出率
    (四)过负荷
    (五)空白试验
    (六)分析时间
    (七)特征数据库
二、技术要求
    (一)外观、结构与标识
    (二)质量
    (三)基本功能
    (四)探测仪软件基本功能
    (五)探测性能
        1. 可探测物质种类
        2. 检出限
        3. 误报率
        4. 自清洁时间
        5. 过负荷恢复时间
    (六)电源
    (七)电气安全性
        1. 抗电强度
        2. 绝缘电阻
        3. 泄漏电流
    (八)辐射安全性
    (九)电磁兼容性
        1. 静电放电抗扰度
        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对象为采用交流供电的设备)
        4. 浪涌(冲击)抗扰度
    (十)环境适应性
        1. 气候环境适应性要求
        2. 机械环境适应性要求
三、结语
专家点评

(4)赫歇尔时期下星系中(亚)毫米波谱线发射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恒星形成性质的示踪
    2.1 恒星形成率的测量
        2.1.1 C+的基态精细结构线
        2.1.2 N+的基态精细结构线
        2.1.3 中J CO跃迁谱线
        2.1.4 水线
        2.1.5 其他的精细结构线
    2.2 恒星形成模式
3 分子气体质量的测量
    3.1 低J CO跃迁谱线
4 星系中心能源的诊断
    4.1 多条CO谱线
        4.1.1 CO谱线能量分布
        4.1.2 CO谱线与连续谱的比值
    4.2 其他谱线与多条CO谱线的结合
5 总结与展望

(5)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探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初期特征量选择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数据采集单元
    2.2 电源单元
    2.3 主控制器
    2.4 存储单元
    2.5 执行单元
3 系统关键算法设计
4 实验及结果
5 结语

(6)基于盖革计数器的粒子辐射探测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盖革-米勒计数器
    1.1 盖革管
    1.2 坪特性曲线
2 信号调理电路
    2.1 555定时器
3 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
    3.1 坪特性曲线测试
    3.2 辐射源距离对探测数据影响
    3.3 调理电路输入与输出信号的对比
4 实验结果及讨论

(7)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智慧消防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智慧消防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1.2.2 智慧消防国内发展研究现状
    1.3 智慧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物联网云平台
        2.1.1 OneNET云平台
        2.1.2 OneNET云平台的相关技术
    2.2 WiFi无线通信
    2.3 TCP/IP协议
    2.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2.4.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原理
        2.4.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2.5 颜色模型与Cart分类决策树
    2.6 系统整体结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3.1 智能终端控制器
    3.2 Esp8266无线模块
    3.3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3.4 火焰传感器模块
    3.5 MQ-2烟雾传感器模块
    3.6 OV2640摄像头模块
    3.7 继电器控制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各模块程序设计
    4.1 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1.1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4.1.2 MQ-2烟雾传感器与火焰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4.1.3 OV2640摄像头模块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4.2 智能终端接入云平台的程序设计
        4.2.1 USART串口初始化程序设计
        4.2.2 Esp8266无线模块初始化
        4.2.3 终端设备EDP接入连接请求
        4.2.4 设备数据打包上传
        4.2.5 EDP协议下发命令的解析
    4.3 One NET云平台的应用设计
        4.3.1 OneNET云平台设备的添加及数据管理
        4.3.2 预警触发器的设计
        4.3.3 UI界面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S证据理论算法在火灾中的应用
    5.1 DS证据理论
        5.1.1 DS证据理论数据融合算法
        5.1.2 DS证据理论数据改进融合算法
    5.2 证据关联系数的冲突证据融合算法在火灾中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图像的火焰识别
    6.1 动态目标的检测算法
        6.1.1 帧间差分法
        6.1.2 图像数学形态处理
        6.1.3 帧间差分法实验分析
    6.2 火焰特征识别的方法
    6.3 基于Adaboost分类器的火焰识别
        6.3.1 Adaboost基本理论
        6.3.2 Adaboost级联分类器的训练
        6.3.3 Adaboost级联分类器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OneNET云平台模块与系统硬件模块测试
    7.2 系统可靠性及实时性测试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8)大气苯系物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2 痕量气体检测原理与系统设计
    2.1 比尔-朗伯特定律
    2.2 痕量气体探测方法对比与分析
        2.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2.2.2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
        2.2.3 可调谐吸收光谱
        2.2.4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2.3 IPDA激光雷达系统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苯系物分子谱线展宽及振动特性
    3.1 苯系物的谱线展宽类型及半高宽
    3.2 苯系物在标准大气模型下的展宽
    3.3 计算化学仿真计算
        3.3.1 仿真平台简介
        3.3.2 BTEX的红外吸收谱线
        3.3.3 分子产生的振动
    3.4 本章小结
4 大气苯系物吸收谱线的特性分析
    4.1 HITRAN数据库
    4.2 NIST数据库
    4.3 苯系物的谱线对比
        4.3.1 HITRAN数据与NIST数据对比
        4.3.2 NIST数据与计算化学结果对比
    4.4 系统波长选择及优化
        4.4.1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波长的选择原则
        4.4.2 系统波长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IPDA激光雷达系统性能仿真
    5.1 IPDA激光雷达浓度反演方法
    5.2 IPDA激光雷达系统性能仿真
        5.2.1 不同能见度条件
        5.2.2 不同硬目标反射率
        5.2.3 不同激光器功率
        5.2.4 不同水汽浓度
    5.3 可测量的最小浓度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应用于VOCs探测的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及探测性能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VOCs的来源及危害
        1.1.2 污染气体的探测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理论
    2.1 激光与大气介质的相互作用
        2.1.1 大气散射效应
        2.1.2 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收
    2.2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原理
    2.3 探测系统误差来源
        2.3.1 系统误差
        2.3.2 随机误差
    2.4 本章小结
3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设计
    3.1 VOCs气体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基本组成
    3.2 VOCs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光源系统
        3.2.1 激光光源
        3.2.2 系统探测波长
    3.3 激光发射模块
        3.3.1 光束准直
        3.3.2 探测波长光束的扩束
    3.4 回波信号接收模块
        3.4.1 信号接收模块
        3.4.2 后继光路
    3.5 信号采集模块
        3.5.1 光电探测模块
        3.5.2 数据采集模块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探测性能研究
    4.1 中红外大气后向散射和消光系数修正
    4.2 回波信号仿真
        4.2.1 系统参数
        4.2.2 回波信号噪声
        4.2.3 回波信号及浓度反演
    4.3 系统探测距离研究
        4.3.1 出射激光能量对探测距离的影响分析
        4.3.2 待测气体浓度变化对探测距离的影响分析
        4.3.3 望远镜接收面积对探测距离的影响分析
    4.4 系统探测极限分析
        4.4.1 干扰气体浓度对探测极限的影响分析
        4.4.2 分子吸收截面对探测极限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选择正确的气体探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NSS的新型大气边界层探空仪[J]. 刁晨昊,王成刚,严家德,郁佳俊. 电子测量技术, 2021
  • [2]GA/T 841-2021《基于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痕量毒品/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解读[J]. 邱日祥,李纬,张少娜. 警察技术, 2021(06)
  • [3]面向先进光源线站等大科学装置的低温X射线能谱仪原理及应用进展[J]. 张硕,崔伟,金海,陈六彪,王俊杰,伍文涛,吴秉骏,夏经铠,宋艳汝,杨瑾屏,翁祖谦,刘志. 物理学报, 2021(18)
  • [4]赫歇尔时期下星系中(亚)毫米波谱线发射的研究进展[J]. 陈培彬,刘家旻,赵应和. 天文学进展, 2021(03)
  • [5]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火灾探测系统[J]. 劳中建,张洋,丘嘉乐,梁中棚,连柏尧.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21(04)
  • [6]基于盖革计数器的粒子辐射探测实验[J]. 陈潇骁,祁振杰. 电子测试, 2021(13)
  • [7]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梁剑烽. 广西大学, 2021(12)
  • [8]大气苯系物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研究[D]. 石东东.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9]应用于VOCs探测的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及探测性能仿真[D]. 李耀飞.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10]受限空间火灾多参数联合探测方法研究[D]. 胡林.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

标签:;  ;  ;  ;  ;  

选择合适的气体检测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