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lectronic Paper: Concept and Expectations(论文文献综述)
申小敏[1](2021)在《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变化更快,我们所处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中美贸易战也导致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的挑战都非常大。如何在外部环境多变的新经济形势下站稳脚跟,持续进步呢?企业实力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企业在企业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等企业硬实力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慢慢与国际先进水平拉近距离,企业软实力比如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正逐渐被各大企业重视。但是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仍停留在标语、口号等视觉形式,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这样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收效甚微。本文以TOC公司为背景,基于TOC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TOC公司优化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目的,通过员工问卷调查、主管访谈调查以及搜集与分析了 TOC公司大量的资料,并利用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到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和TOC公司所处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处于新经济形势下转型升级期间台资企业从建立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开始,通过增加人文关怀制度、减少短期实习生人数,融合两岸文化差异,建立共同价值观等应对策略,从而优化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本文提出的一系列台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改进方案,希望能有助于台资企业在转型升级时期建立适合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案,助力公司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并力争谋求企业发展的更大空间。
邱垂统[2](2020)在《基于大规模WSN的电子标牌低功耗及可维护性研发》文中提出与传统的纸质标签相比,电子标牌可以提高购物商场的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的可能性,降低运营成本。随着人工成本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型购物中心和超级市场将使用电子标牌系统来管理和显示产品信息。本文以电子标牌系统为载体,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低功耗和可维护性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WSN的电子标牌系统,采用低功耗的电子纸显示屏,可以达到显示内容丰富,视角好,功耗极低,能够满足电子标牌系统功能和低功耗的需求。系统的通信采用自组织分簇网络的形式,网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的组网特性。利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自带的Rime协议中的确认和重传机制,实现网络的可靠传输。电子标牌系统中的终端节点由电池供电并且节点数量非常多,一旦电池能量耗尽,很难更换所有节点的电池。对于电子标牌,通常需要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使用5年以上。另一方面,电子标牌系统要求通信具有一定的实时性,电子标牌节点需要及时地对上层节点下发的指令做出响应,因此电池寿命是电子标牌系统适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方法的低功耗睡眠调度策略,并且提出求解最优睡眠周期的算法,根据节点功耗和响应时间的期望值建立目标平衡函数,得到节点最优睡眠周期。通过合理设置节点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睡眠周期,在保证节点响应时间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节点功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节点的能量消耗,大大增加电池使用寿命。基于WSN的电子标牌通常节点数目多,如果节点经常出现问题,维护难度较高,因此,WSN可维护性的研究对于减少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WSN可维护性评估方法,目标在于在设计阶段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根据可维护性的影响因素,利用证据推理与置信规则库的方法,对系统的可维护性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可作为系统设计的参考,以确保软件和硬件设计的可维护性,减少后续维护成本。另外,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可维护性辅助设备,可以快速检测系统故障,从而提高维护效率。论文最后测试了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电子标牌系统功能齐全,节点通信性能好,传输可靠性高。通过比较不同传输策略下的功耗和传输延迟,电子标牌节点的电池使用寿命为5.5年,平均传输时延是7.5s,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低功耗传输策略可以保证节点的电池寿命,并尽可能减少传输延迟。
刘遹菡[3](2017)在《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新兴文化产业,近年来一直是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促进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与动力源。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基本已完成了全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布局,实现了 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批复和运营。基地的发展不仅能够为数字出版以及整个出版产业带来文化创意和技术上的创新和平台,还能够将基地周边所有数字出版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聚集和联动,实现集群化发展。因此,本文以全国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为研究主体,以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与演进、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机制开展深入探讨和分析。在基础理论以及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导入,实现对基地运行绩效的横向和纵向测评。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利用文献分析法从产业集群以及出版基地两个方面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章为本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为接下来的研究构建好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方式、演进动因和发展现状三个方面来挖掘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和演进的进程。通过分析发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有自组织、他组织以及混合组织三种不同方式。并且目前为止,基地在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经过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几个不同的阶段,且目前各个基地处于的演进阶段各不相同。技术、市场、政府行为、人文和人才因素是推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演进的最主要的五个因素。另外,通过基地布局、基地构成情况以及经济规模能够较为清晰的了解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现状。第四章从构成主体、主体间关联互动以及组织形态三个方面探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组织结构。全国14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组织形态各不相同,分为无核心、多层次单核心、单层次多核心以及多层次混合四种组织形态。基地的主体由核心层和辅助层构成,核心层指的是开展数字出版产业业务的企业,辅助层则包括了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各主体之间通过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共同参与到基地的运行当中,推动基地的整体发展。第五章分析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作为高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的三大运行机制,分别为协同创新机制、竞合机制以及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基地的协同创新主要由基于IP、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以及基于产学研的三种创新形式构成,是基地得以发展迅速的主要推动力。另外,竞合机制将基地内的主体全部链接起来,以横向产业链中互补而形成的竞争为主导的竞合以及以纵向产业链中互补的合作为主导的竞合两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风险共同承担,以达到共同开拓和占领市场,实现共赢的目的。而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的存在则是加速知识和技术在基地范围内的流通,促使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能力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快速创新,能够让基地拥有作为集群形式发展的独有优势。基地中知识溢出的主体主要是基地中的企业、公共研究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用户,通过主动、被动以及非正式溢出三种形式产生知识流通和溢出。同时,知识溢出的主体也是进行知识和技术学习的主要来源和途径。知识溢出和学习通过知识转移、知识转换和知识收获的循环过程来实现。第六章是对全国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首先确定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技术路径,包括评价的目标与原则、评价思路和流程以及评价方法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地的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在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之后,将其代入指标体系,得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测度和评估。一是通过4个二级模块的不同得分,能够分析出各个基地在不同模块的优势和劣势的横向测评结果;二是可以得出14个基地运行绩效的整体排名并且将其划分为绩效极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极低五个不同梯度的纵向测评结果。第七章是本文的总结与展望。简要陈述和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观点,另外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对未来的延伸研究进行展望。
董晓菲[4](2017)在《AY公司效益评价与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电子纸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显示屏幕,它轻薄、可重写、便于携带、断电时也能保持显示,其显示效果接近自然纸张效果,免于阅读疲劳,但又像纸一样阅读舒适、超低耗电。随着社会的进步,柔性显示技术的优势日益明显,由于其轻薄、便于携带、还可以弯曲的优点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显示方面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传统电子纸(主要是黑白显示)在电子阅读器(目前占据了电子纸市场应用90%以上市场份额,例如亚马逊的Kindle等)市场逐渐萎缩情况下,如何以合理成本实现柔性化和彩色化以拓展新的市场应用成为电子纸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如果电子纸能以较低成本实现柔性化和彩色化,将在工业应用、教育、交通和金融等市场领域打开广阔想象空间。然而这样的制造技术在全球尚未有正式生产线,具有较大产业化风险。因此,在投资该公司之前,对其进行效益评价和风险分析,确定可行性是非常必要的。AY公司是全球电子纸显示器供应商之一,主营业务是不仅有薄膜电泳显示器的设计和开发,包括后期制造和销售。本次论文结合AY公司的实际情况,利用相关理论对公司进行效益评价与风险分析:首先,本文对公司效益评价及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AY公司情况做详细介绍,并对该公司进行了行业、市场、竞争三方面的分析,由此获知该公司的整体概况。接下来,对公司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获得的数据,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梳理,并分析该公司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可以看出该公司投资的可行性较高,具有较好前景。最后,依据相关资料,对该公司进行市场、财务、战略、运营管理方面的风险识别,并提出应对措施。本论文通过对AY公司进行效益评价与风险分析,对其基本情况作出评估。本文最终结论为投资此公司未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风险等级为中风险,但存在个别因素风险较高的情况。
张占营[5](2012)在《普适环境下自组交叉人机交互系统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普适计算被视为计算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普适计算环境下,对于资源的利用和计算的自由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人机交互的效率成为影响普适计算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普适计算要求计算设备具有上下文感知计算能力、自适应性和持续提供服务能力,但是传统的嵌入式软件体系结构难以适应普适环境下的动态变化,因此,本文使用自组交叉的方式构建动态软件体系结构以实现软件的动态演化和自动重配置,并且把研究重点放在软件体系结构、资源管理和图形交互等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软件体系架构方面,提出了自组交叉人机交互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该结构以提高系统自组织协调能力和用户体验为目标,通过引入自组织和交叉方法对传统嵌入式软件架构进行了改造。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实时性。(2)在无线网络管理方面,提出了无线网络的自组织管理机制。为了适应普适计算环境的动态性和低功耗约束,该机制考虑了无线网络环境的动态变化、网络质量的不稳定性,并且使用了经过优化的基于预测策略的动态电源管理算法,提高了电源的利用效率。(3)在资源调度方面,提出了面向交互的资源调度机制。为了提供一种多任务环境下用户体验保障机制,研究了嵌入式设备上的资源感知的任务调度技术,提出了面向交互的资源调度算法。通过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4)在云端数据服务方面,提出了普适云端数据服务模式,解决了由于云端设备多样性的问题,旨在提供普适的数据服务,解决了界面普适性和服务的无缝连接问题。对于普通网页,提出了基于CSS的布局适配技术,降低了用户交互复杂性,解决小屏幕上一次展现内容有限的问题。此外,还提出了针对各种文档格式的多格式解析引擎系统架构,该架构实现了流式重排版、固定版面缩放等功能,较好地解决了在小屏幕上阅读大幅面内容的问题。最后设计并实现了Readings普适阅读系统,验证本文提出的自组交叉软件体系结构和相关机制可以被应用于实际的交互式嵌入式系统中,从工程实践方面验证本文研究内容的有效性。
徐文章[6](2012)在《嵌入式电子纸GUI及GIS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电子纸显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它的发展为开发新型便携式显示设备提供了技术基础。其可视性好、功耗低和方便携带等特点促使电子纸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当中。基于以上特性,电子纸显示设备比较适合应用于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领域。但是电子纸也存在诸如刷新速度慢、刷新出现残影等方面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纸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针对目前电子纸显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软件方向着手,设计与实现了专门适用于电子纸显示设备的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并在该GUI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具有基本功能的GIS系统。在此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深入研究了电子纸的显示原理,并与普通的电子显示设备进行比较,对电子纸的刷新和显示特性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2)分析并比较了常见的GUI库,结合电子纸的刷新和显示特性,设计了一套专用于电子纸的GUI库,并且在嵌入式Linux平台下对GUI库进行了实现。该GUI首先实现了最底层的触摸消息响应机制,并为使用该GUI的上层应用提供了消息响应接口;然后针对电子纸的刷新特性,提供了具有良好刷新效果的界面;并且还针对8位灰度显示级别封装了图形、图像及文字信息处理的常用方法;另外该GUI还向用户提供了便于编程的常见组件和调用接口。3)最后基于该GUI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具有基本地理信息处理功能的嵌入式GIS系统,该GIS系统具有较好的刷新和显示效果,它具备常见的地理信息处理功能,如:放大、缩小、漫游、简单查询和标注。针对该GIS系统,本文还提出了一套地图缓存的优化算法,该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地图的显示速度。本文所设计的GUI库和嵌入式GIS系统在实际科研项目中得到了运用,根据PC模拟的测试结果和电子纸实际应用的反馈情况表明,系统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吴信训,吴小坤,高红波,王建磊,李珠,靳子亭,江凌,宋超[7](2011)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现阶段主要反映在三大核心领域:一是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趋势;二是数字报刊与传统报刊的融合趋势;三是手机电视、手机报纸呈现的媒体融合趋势——亦即"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本文即就此分三篇及结语共四个部分,对当前的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进行论述。
田方超[8](2011)在《面向嵌入式电子纸GIS的2D图形库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电子纸在嵌入式显示设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子纸具有功耗低、掉电画面保持、强光下可视性好、抗挤压等优点,在将来的嵌入式系统中必将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是以Broadsheet AM300开发板为硬件平台,以嵌入式Linux为软件平台,在深入研究了电子纸的特性和显示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开发板的组成结构,利用C语言设计和实现了嵌入式GIS系统中图形库的一些关键算法,具体工作包括:利用直线的多段重复性实现了一个多点Bresenham算法,在随机生成1万条直线的情况下,该算法运行速度得到几十毫秒的提升;利用十字链表的数据结构实现了多边形活性边表填充算法,避免了多边形高度差值较大时,普通活性边表中浪费很多空间;改进了扫描线种子填充算法,避免了计算首个种子点的问题;使用线刷实现粗直线的生成,线刷的长度利用粗直线宽度和斜率两个参数查表得到,保证快速获得绘画用的线刷长度。最后在以上算法的基础上对点、线、面符号化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吴慧贤[9](2011)在《低幼数字图书设想》文中认为书籍是我们学习的老师,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承载着华夏文明。书籍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体现着中国人的阅读情怀、它包含着无数历史的印记、它是一切中华文化的内容载体。书籍印刷的纸张向世人展示了华夏儿女睿智的智慧与独特的技艺水平、图书文化演绎了几千年的风土人情。我们从小就学习文化知识,从读书认字开始,我们要用很多年的读书学习才能了解世界、学习文化、表达情感。然而,图书所带给我们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它承载的是一种阅读方式的文化,是一种阅读的情怀,是我们求知的窗口。人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成长,只有读书才能进步。因此图书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当今社会读书的传统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阅读的方式。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图书来说已经不太适应了。人们需要更便捷、更大量的知识随时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个时候,电子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世界的阅读方式。电子书对于阅读者来说,携带方便、检索便捷、随时阅读、存储空间超大、信息及时更新。这些优点都是我们现代人喜欢电子书的理由。电子书对人类读书的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体验了电子书的好处,我们就应该为我们的未来想想。低幼儿童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小家庭和大国家的发展。所以低幼儿童的学习发展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电子书出现了,低幼电子书还没有。我写这篇论文主要是通过我的设想,为低幼电子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低幼电子书设想的过程中我通过调研、再找例证、再深入解析案例、最后找到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先后去了北京图书展览会和石家庄幼儿园等地进行调研,从生活中寻找了大量的实例。课题由浅至深地逐层分析,最终达到明白电子书和纸质图书的不同、低幼电子书有何特点,为今后的低幼数字图书的设计工作拓宽思路。
王思齐,邵鹏[10](2010)在《电子纸:下一波媒介经营的决胜关键》文中提出尽管媒介在任何体制下与其他产业相比均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但这并不表示媒介就可以不注重产业运作的原则,只顾自己的理想而忽视市场的需求与营利目标。在科技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介之间的竞争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并且竞争的范畴也早就从内容的优劣扩大到了营运模式、资本规模、技术优势甚至于产品设计等各个层面。同时,媒介竞争再也不只是媒介从业人员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相关环节的总体比拼。在竞争领域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因势利导、顺应潮流、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正是媒介经营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二、Electronic Paper: Concept and Expectatio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lectronic Paper: Concept and Expectations(论文提纲范文)
(1)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3 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文化 |
2.1.2 企业文化建设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
2.2.2 跨文化管理理论 |
第三章 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
3.1 TOC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1 公司简介 |
3.1.2 TOC公司员工构成分析 |
3.1.3 内部环境分析 |
3.1.4 外部大环境分析 |
3.2 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
3.2.1 企业文化建设历程 |
3.2.2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
3.2.3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概述 |
3.2.4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概述 |
3.2.5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概述 |
第四章 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
4.1.1 员工问卷调查 |
4.1.2 管理者访谈调查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2 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
4.2.1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不到位 |
4.2.2 人文关怀制度不完善 |
4.2.3 短期员工比例过高导致全员企业文化执行困难 |
4.2.4 台籍主管与陆籍员工有文化隔阂 |
4.3 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公司没有完善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
4.3.2 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4.3.3 过于控制用人成本 |
4.3.4 两岸文化差异导致上下级信任度低 |
第五章 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研究 |
5.1 建立公司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
5.2 制度化设计人文关怀方案 |
5.3 减少短期实习生人数并鼓励短期工转变为长期工 |
5.4 鼓励台籍人员和陆籍员工建立共同价值观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2)基于大规模WSN的电子标牌低功耗及可维护性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显示技术 |
1.2.2 现有无线通信技术 |
1.2.3 低功耗MAC协议 |
1.2.4 系统可维护性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内容结构 |
第2章 无线电子标牌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框架设计 |
2.2 电子纸显示屏选择 |
2.3 无线传输网络设计 |
2.3.1 网络拓扑结构 |
2.3.2 Contiki操作系统与Rime协议栈 |
2.4 电子标牌可维护性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线电子标牌低功耗传输策略 |
3.1 电子标牌节点功耗分析 |
3.2 基于统计方法的动态睡眠调度策略 |
3.2.1 动态睡眠调度策略 |
3.2.2 睡眠调度方法 |
3.2.3 低功耗传输策略的实现 |
3.3 适用于低功耗电子标牌系统的确认和重传机制 |
3.4 系统仿真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电子标牌可维护性研究 |
4.1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电子标牌可维护性 |
4.1.1 无线传感网络可维护性设计 |
4.1.2 无线传感网络可维护性评估框架 |
4.2 无线电子标牌可维护性评估方法 |
4.2.1 置信规则库的建立 |
4.2.2 可维护性评估方法的实现 |
4.3 可维护性辅助设备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无线电子标牌系统测试 |
5.1 无线电子标牌系统基本测试 |
5.1.1 基本功能测试 |
5.1.2 电子标牌节点的无线通信性能测试 |
5.1.3 电子标牌的通信可靠性测试 |
5.3 电子标牌的功耗测试 |
5.4 电子标牌系统可维护性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处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 |
1.1.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 |
1.2 研究综述 |
1.2.1 产业集群研究 |
1.2.2 出版产业基地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
2.1.1 规模经济理论 |
2.1.2 工业区位论 |
2.1.3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
2.1.4 增长极理论 |
2.1.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2.1.6 GEM因素模型 |
2.2 社会经济网络理论 |
2.3 知识溢出理论 |
2.4 竞合理论 |
2.5 小结 |
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与演进 |
3.1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和演进动因 |
3.1.1 技术因素 |
3.1.2 市场因素 |
3.1.3 政府因素 |
3.1.4 人才因素 |
3.1.5 人文因素 |
3.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方式 |
3.2.1 自组织方式 |
3.2.2 他组织方式 |
3.2.3 混合组织方式 |
3.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演进历程 |
3.3.1 萌芽阶段 |
3.3.2 形成阶段 |
3.3.3 成长阶段 |
3.3.4 成熟阶段 |
3.4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现状 |
3.4.1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布局 |
3.4.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构成方式 |
3.4.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经济规模 |
4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组织结构 |
4.1 基地主体 |
4.1.1 核心层主体 |
4.1.2 辅助层主体 |
4.2 主体间关联互动 |
4.2.1 基地企业之间互动 |
4.2.2 政府与基地之间互动 |
4.2.3 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地之间互动 |
4.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组织形态 |
4.3.1 无核心组织形态 |
4.3.2 多层次单核心组织形态 |
4.3.3 单层次多核心组织形态 |
4.3.4 多层次混合形态 |
5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机制 |
5.1 基地运行机制概述 |
5.2 协同创新机制 |
5.2.1 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 |
5.2.2 协同创新的动力 |
5.2.3 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 |
5.3 竞合机制 |
5.3.1 竞合的内涵 |
5.3.2 以竞争为主导的竞合 |
5.3.3 以合作为主导的竞合 |
5.4 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 |
5.4.1 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的内涵 |
5.4.2 知识溢出主体分析 |
5.4.3 基地知识溢出的过程和机理 |
5.4.4 基地知识溢出与学习的形式 |
6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 |
6.1 基地运行绩效及其评估的意义与功能 |
6.2 构建运行绩效评价体系 |
6.2.1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
6.2.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
6.2.3 基地运行绩效评价模型 |
6.3 基地运行绩效评价过程与结果 |
6.3.1 评价过程 |
6.3.2 评价结果分析 |
6.4 小结 |
7 总结与讨论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本文创新之处 |
7.3 本文的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AY公司效益评价与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 |
2.1 效益评价 |
2.1.1 经济效益评价 |
2.1.2 社会效益评价 |
2.2 风险管理 |
2.2.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
2.2.2 风险识别 |
2.2.3 风险分析 |
2.2.4 风险应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Y公司概况 |
3.1 AY公司简介 |
3.2 AY公司产品介绍 |
3.2.1 公司产品 |
3.2.2 公司团队 |
3.3 AY公司行业分析 |
3.3.1 公司行业发展 |
3.3.2 公司行业前景 |
3.4 AY公司市场分析 |
3.4.1 公司市场需求分析 |
3.4.2 公司市场结构分析 |
3.5 AY公司竞争分析 |
3.5.1 公司竞争对手 |
3.5.2 公司竞争优劣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Y公司投资效益评价 |
4.1 AY公司财务分析 |
4.1.1 公司资产情况简介 |
4.1.2 公司负债情况简介 |
4.1.3 公司收入及成本费用简介 |
4.1.4 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
4.1.5 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4.1.6 公司获利能力分析 |
4.2 AY公司效益评价的依据及说明 |
4.2.1 公司效益评价的依据 |
4.2.2 公司效益评价的说明 |
4.3 AY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
4.3.1 公司投资收益 |
4.3.2 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
4.4 AY公司社会效益分析 |
4.4.1 社会经济效益 |
4.4.2 环保效益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Y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
5.1 AY公司风险识别 |
5.1.1 公司市场风险 |
5.1.2 公司财务风险 |
5.1.3 公司战略风险 |
5.1.4 公司运营管理风险 |
5.2 AY公司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5.2.1 确定因素集及评价集 |
5.2.2 确立模糊评价矩阵 |
5.2.3 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集 |
5.2.4 模糊综合评价 |
5.3 AY公司风险应对 |
5.3.1 财务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
5.3.2 运营品控风险应对措施 |
5.3.3 其它风险应对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专家问卷调查 |
(5)普适环境下自组交叉人机交互系统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
1.1.1 计算的发展过程 |
1.1.2 普适计算 |
第二节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必要性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目标 |
1.2.4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1.3.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一节 普适计算 |
第二节 上下文感知计算 |
2.2.1 上下文的概念 |
2.2.2 上下文表示 |
2.2.3 上下文推理 |
2.2.4 上下文感知人机交互模型 |
第三节 人机交互技术 |
2.3.1 发展概况 |
2.3.2 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 |
2.3.3 用户体验 |
第四节 软件体系结构 |
2.4.1 发展概况 |
2.4.2 自组织软件体系结构 |
2.4.3 基于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章 自组交叉软件体系结构 |
第一节 自组交叉软件体系结构 |
3.1.1 设计需求分析 |
3.1.2 体系结构设计 |
3.1.3 系统事件处理流程 |
第二节 上下文感知理论模型 |
3.2.1 上下文感知系统模型 |
3.2.2 基于 XML 的上下文表示模型 |
第三节 关键问题 |
3.3.1 无线网络的自组织管理 |
3.3.2 面向交互的资源调度 |
3.3.3 普适云端数据服务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无线网络自组织管理 |
第一节 无线网络自组织管理 |
4.1.1 自组交叉电源管理模型 |
4.1.2 多状态转化机制 |
4.1.3 无线网络调度原则 |
第二节 基于预测的电源管理算法 |
4.2.1 传统算法对比分析 |
4.2.2 理论依据 |
4.2.3 预测算法 |
4.2.4 算法优化 |
第三节 实现与验证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面向交互的资源调度机制 |
第一节 设计需求分析 |
5.1.1 同步、秩序和效率问题 |
5.1.2 设计需求分析 |
第二节 自组织资源调度模型 |
5.2.1 多任务系统模型 |
5.2.2 自组织资源调度模型 |
5.2.3 可用性度量 |
5.2.4 任务执行时间 |
第三节 面向交互的资源调度算法 |
5.3.1 算法设计 |
5.3.2 对系统原有调度机制的影响 |
第四节 实验与验证 |
5.4.1 资源调度器实现 |
5.4.2 实验与验证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普适云端数据服务 |
第一节 普适云端数据服务架构 |
6.1.1 云端服务普适性问题 |
6.1.2 普适云端数据服务架构 |
第二节 普适云端数据服务模式 |
6.2.1 网络结构和信息交互流程 |
6.2.2 接口定义 |
6.2.3 用户鉴权 |
第三节 基于 CSS 的网页布局适配 |
6.3.1 相关研究 |
6.3.2 基于 CSS 的网页布局适配 |
6.3.3 定制客户端适配策略 |
6.3.4 性能优化 |
第四节 多格式解析引擎 |
第五节 实验与验证 |
6.5.1 软件实现 |
6.5.2 实验与验证 |
第六节 小结 |
第七章 Readings 普适阅读系统实现 |
第一节 总体框架 |
第二节 无线网络管理器的实现 |
第三节 普适云端数据服务应用 |
7.3.1 无线书城实现 |
7.3.2 多格式解析引擎实现 |
第四节 动态反馈触摸屏交互系统 |
7.4.1 触摸屏交互手势设计 |
7.4.2 触摸屏交互手势实现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一节 工作总结 |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在学期间参与项目经历 |
(6)嵌入式电子纸GUI及GIS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嵌入式电子纸地图总体设计 |
2.1 总体设计方案 |
2.2 系统硬件模块分析 |
2.2.1 系统主板设计 |
2.2.2 电子纸显示设备介绍 |
2.2.3 基于拼接法的大幅面电子纸 |
2.3 软件系统结构 |
2.3.1 电子纸地图的整体工作流程 |
2.3.2 电子纸地图的功能介绍 |
第三章 嵌入式电子纸 GUI 库的实现 |
3.1 重新设计及实现 GUI 库的目的 |
3.1.1 传统 GUI 库介绍 |
3.1.2 电子纸的刷新特性 |
3.1.3 电子纸 GUI 库的必要性 |
3.2 GUI 库实现的环境介绍及搭建 |
3.2.1 交叉编译环境的介绍及搭建 |
3.2.2 PC 开发环境介绍 |
3.3 电子纸显示虚拟机 EVFB 的介绍及实现 |
3.3.1 EVFB 的简介及引入目的 |
3.3.2 EVFB 鼠标响应的实现 |
3.3.3 EVFB 图像显示的实现 |
3.3.4 四屏显示及鼠标响应模拟 |
3.4 GUI 消息处理的实现 |
3.4.1 触摸消息数据解析 |
3.4.2 触摸消息的捕获 |
3.4.3 四屏幕触摸消息捕获 |
3.4.4 消息响应机制 |
3.5 GUI 组件的实现 |
3.5.1 窗体容器及组件 |
3.5.2 组件刷新的处理方式 |
3.5.3 按钮的实现 |
3.5.4 可标记按钮的实现 |
3.5.5 文本输入框的实现 |
3.5.6 弹出式对话框的实现 |
3.5.7 列表组件的实现 |
3.5.8 列表对话框的实现 |
3.6 GUI 系统其它部分的实现 |
3.6.1 软键盘及输入法的实现 |
3.6.2 图像及文字处理 |
3.6.3 图片的输入输出 |
3.6.4 文件打开列表的实现 |
3.7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基于嵌入式电子纸 GUI 实现的 GIS 系统 |
4.1 GIS 系统的整体设计结构 |
4.2 GIS 系统显示数据 |
4.2.1 原始数据类型 |
4.2.2 图片的栅格信息的切割 |
4.2.3 显示数据的读取及显示 |
4.3 GIS 系统导航数据 |
4.3.1 Shapefile 文件格式简介 |
4.3.2 Shapefile 文件的组成 |
4.3.3 地理信息数据的读取 |
4.3.4 数据的坐标变换 |
4.4 电子纸地图的实现 |
4.4.1 电子纸地图的显示界面介绍 |
4.4.2 电子纸地图的功能介绍 |
4.4.3 放大、缩小和漫游的实现 |
4.4.4 查询和标注功能的实现 |
4.4.5 利用缓存来优化地图显示功能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技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面向嵌入式电子纸GIS的2D图形库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电子纸的背景及应用 |
1.3 GDI 图形库基本算法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图形库嵌入式应用平台及 GIS 概述 |
2.1 GDI 应用嵌入式平台 |
2.1.1 ARM 体系结构及其特点 |
2.1.2 BroadSheet AM300 开发板介绍 |
2.1.3 S1D13521 显示芯片分析 |
2.2 嵌入式 GIS 系统介绍 |
2.2.1 嵌入式 GIS 的发展 |
2.2.2 嵌入式 GIS 体系结构 |
2.2.3 GIS 空间数据模型 |
2.3 嵌入式 GIS 实现功能模块 |
第三章 图形显示系统 |
3.1 光栅扫描显示原理 |
3.2 电子纸显示原理 |
3.3 嵌入式图形显示 |
第四章 基本绘图函数设计 |
4.1 图形绘制接口 |
4.2 直线函数的实现 |
4.2.1 Bresenham 算法 |
4.2.2 多段 Bresenham 算法 |
4.3 粗直线生成算法 |
4.3.1 算法原理 |
4.3.2 线刷长度计算 |
4.3.3 算法实现 |
4.3.4 线帽的绘制 |
4.4 绘制多边形及其填充方法的实现 |
4.4.1 基础知识 |
4.4.2 活性边表填充算法研究与实现 |
4.4.3 改进的种子填充算法 |
第五章 地图符号化及字符显示 |
5.1 地图符号化 |
5.1.1 地图符号概念 |
5.1.2 地图符号分类 |
5.2 线符号化实现 |
5.3 点符号化实现 |
5.4 面的符号化 |
5.5 中英文字符显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低幼数字图书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 课题研究的目地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课题研究后的实用价值 |
第2章 数字图书的现状 |
2.1 数字图书的概念 |
2.1.1 市场上流行的产品-电子书 |
2.1.2 电子书和纸质出版物的区别 |
2.1.3 常见电子书的种类 |
2.1.4 电子书和纸质印刷图书之间的关系 |
2.2 数字图书当今现状 |
2.2.1 全球知名的电子书产品 |
2.2.2 各个国家对电子书的态度 |
2.2.3 目前电子书实现的形式 |
2.3 数字图书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
2.3.1 科技发展是主要推动力 |
2.3.2 阻碍电子书发展的三大难题 |
2.4 电子纸的出现推动了数字图书的发展 |
2.4.1 什么是电子纸 |
2.4.2 电子纸的作用 |
2.4.3 电子纸屏幕保护眼睛 |
2.4.4 关于电子墨水技术(E-ink) |
2.4.5 影响 |
2.5 数字图书目前发展趋势 |
2.6 数字图书的设计 |
2.7 电子书独特的艺术魅力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低幼图书的状况决定数字图书的必然出现 |
3.1 低幼图书的市场需求 |
3.1.1 低幼读物的范围概念 |
3.2 低幼图书的现状 |
3.2.1 低幼儿童纸质图书的现状不乐观 |
3.3 儿童图书分类 |
3.3.1 儿童图书按年龄段分类分为了三个部分 |
3.3.2 低幼图书按内容分类 |
3.3.3 儿童图书按形式分类 |
3.4 低幼儿童 |
3.4.1 低幼儿童的心理特点 |
3.4.2 低幼儿童的生理特点 |
3.4.3 低幼纸质图书造型特点 |
3.4.4 纸质图书色彩特点 |
3.5 低幼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关系 |
3.6 环境和幼儿成长的关系 |
3.6.1 社会环境包括哪几方面 |
3.6.2 硬环境 |
3.6.3 软环境 |
3.7 阅读图书对于儿童成长有何必要性 |
3.8 低幼读物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
3.9 低幼读物与幼儿心理学的关系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低幼数字图书未来设想 |
4.1 低幼电子图书内容是什么 |
4.1.1 低幼读物内容用低幼专用阅读器体现 |
4.1.2 内容结合教学 |
4.1.3 内容包含开发智商的习题 |
4.1.4 动手部分体现出来 |
4.1.5 启蒙教育十分重要 |
4.2 低幼电子书的界面设计 |
4.3 低幼电子书阅读器外观设计 |
4.3.1 低幼数字图书的造型受儿童生理特点的约束 |
4.3.2 低幼电子书阅读器的造型颜色部分是可以变换的 |
4.3.3 电子纸是低幼电子图书阅读器的首选材料 |
4.3.4 设想下低幼电子书的完美样子 |
4.4 低幼数字图书的推广 |
4.4.1 市场推广 |
4.4.2 从受众角度考虑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Electronic Paper: Concept and Expectations(论文参考文献)
- [1]TOC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 申小敏. 扬州大学, 2021(05)
- [2]基于大规模WSN的电子标牌低功耗及可维护性研发[D]. 邱垂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20(01)
- [3]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D]. 刘遹菡. 武汉大学, 2017(02)
- [4]AY公司效益评价与风险分析[D]. 董晓菲.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6)
- [5]普适环境下自组交叉人机交互系统体系研究[D]. 张占营. 南开大学, 2012(06)
- [6]嵌入式电子纸GUI及GIS系统设计与实现[D]. 徐文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7]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研究[A]. 吴信训,吴小坤,高红波,王建磊,李珠,靳子亭,江凌,宋超. 《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七辑, 2011
- [8]面向嵌入式电子纸GIS的2D图形库的设计与实现[D]. 田方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9]低幼数字图书设想[D]. 吴慧贤. 河北科技大学, 2011(07)
- [10]电子纸:下一波媒介经营的决胜关键[J]. 王思齐,邵鹏. 科技管理研究, 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