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择业教育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许琳[1](2021)在《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择业教育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的心理需求对职业选择具有内在引导作用。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一种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的动机—需求—行为三者之间的规律。将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引入大学生择业教育,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深入分析大学生择业时的取向特征和行为选择,剖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基于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提升大学生择业教育要坚持基本需要与发展需要相统一、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长期需要与短期需要相统一。
王子杰[2](2020)在《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在全国高校积极改变传统办学模式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事业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鲜血液,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知识掌握和整体素质等方面稍有不足,因此许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产生紧张焦虑、迷茫困惑等心理反应,从而导致自信心大幅度降低,影响到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展开研究。以山西省八所独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不同年级和专业的504名学生发放问卷,并对30名学生进行访谈,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学生在择业自我效能感方面暴露的问题,其中包括:职业能力认识模糊、职业信息收集能力不足、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偏弱以及择业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深入剖析了引起问题的原因。学生个人层面: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学生择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环境层面:家庭择业氛围影响、家庭择业教育缺失;高校管理层面: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精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高校就业信息覆盖不全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不健全、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完善;政府支持层面:政府就业信息服务职能不完善、政府对高校就业工作监管不力;社会互动层面:社会关系作用不积极、社会组织作用不显着。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借鉴国外提升高校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先进经验,结合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基于学生个人层面,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基于家庭环境层面,营造良好择业氛围、重视家庭择业教育;基于高校管理层面,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基于政府支持层面,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强化对高校就业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加大对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基于社会互动层面,社会机构完善就业服务职能、用人单位大力支持学生就业。
王奇[3](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 ——以全国部分高校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择业观呈现多元化,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问题,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中,论述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进行厘定,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作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特点、内容。第三部分为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的实证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同时辅助访谈法对高校教师在择业观教育方面的访谈,梳理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影响因素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五部分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实现路径。创新提出了以高校为教育主体,构建完备的择业观教育教学体系的择业观教育新模式;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观自我教育,优化择业观教育社会和家庭环境。
赵峰[4](2019)在《关于高职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思考》文中指出毕业生教育工作是学校为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顺利毕业而专门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教育工作不能照搬普通高校,而应在加强毕业生择业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抓实毕业生就业教育、大力开展毕业生创业教育,积极推进毕业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并为将来可能创业打好基础。
贾芳[5](2019)在《新时代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择业就业问题是牵绕百姓心头的大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职业的选择是需要将个人主观需要与社会客观条件结合起来慎重考虑的结果,需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择业行为的实施。高中教育是为高中生未来发展作准备,终身发展奠基础的教育,伟大领袖毛泽东说过“不打无准备的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面对未知的人生长路亦是如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高中生未来的大学生活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重在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承担着高中生择业观培育的主要工作,是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主阵地。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新时代下高中生的择业观是指高中生考虑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主观条件结合社会就业发展趋势、职业特点等客观条件进行职业及高校专业选择的观念意识。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对于高中生的高等教育、职业发展、终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在高中生的择业观培育工作上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包括对高中生进行择业观培育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完全开发与有效利用;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择业观培育投入的力度不够,择业观培育效果不佳;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的择业定位模糊且错位。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职业发展的问题,本文力求探索出培育其择业观的正确路径,首先从课程资源利用的层面而言,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挖掘教材相关内容,扩展职业知识内容,给高中生普及基本的职业常识,介绍社会常见及新出现的职业类型,帮助高中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其次从思想政治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来看,择业观培育工作对思想政治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师需要掌握大量的高校专业及社会职业信息,了解社会基本的就业形势,以及教师在指导学生专业职业选择时的实践能力;从培育对象的层面而言,要注重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高中生的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助力者。
吴培琳[6](2018)在《我国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择业观调研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择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本文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无论东部还是西部高校的管理类大学生均普遍存在择业焦虑较明显、择业认知较肤浅、择业价值取向功利化等问题。为此,我国应系统完善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课程,着重加强大学生择业能力、创业创新意识与社会贡献意识的培育;采用"校内全员教育+校外合作教育"相结合的择业教育模式,提升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实效,加强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严大为[7](2018)在《择业教育应作为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的重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类课程,这门功课的重要性在于,其涵盖了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自我素质修养以及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构建等,本文笔者主要对思政教育当中择业教育的重要性作简要探讨。
李红亚[8](2017)在《心理契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择业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理契约理论提供了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新视角。目前大学生存在着反复陷入职业选择的择业困难、自我效能感低下以及择业稳定性欠缺等问题。大学生择业教育应从交换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以及发展型心理契约出发,促使大学生具备对自身价值和企业需求的合理估价能力,同时顺应社会互惠和交换原则,建立理性经济人的择业思考模式。学校应以"过程期待"替换实训教学和评估方式的"结果期待"内涵,追求大学生心智打磨的量变过程,从而调节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差距,通过塑造大学生与目标企业的发展适配性提升择业稳定度,构建大学生与社会、大学生与自我、大学生与企业的深层次联系。
徐菁[9](2016)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择业教育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思政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其不断致力于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和道德素养提升,在大学生的成长和逐步走向社会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据此本文就将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择业教育的关系进行论述,分析得出如何在思政教育中突出择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以期为大学教师提供参考与帮助。
张铮[10](2015)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高校择业教育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产生的心理问题多,但高校的择业教育却相对薄弱,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给如何在高校进行择业教育活动诸多启示,为高校开设择业教育活动课程、开展择业专题教育活动、建设择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择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相关社团和班级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大学生择业教育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择业教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择业教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需求层次理论与大学生择业的相关性 |
二、需求层次理论下大学生择业取向特征 |
(一)缺失性需求下大学生择业特征 |
1.生理需求 |
2.安全需求 |
3.归属与爱的需求 |
4.尊重需求 |
(二)成长性需求下大学生择业特征 |
三、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择业教育实施路径 |
(一)坚持基本需要与发展需要相统一 |
(二)引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
(三)坚持短期需要与长期需要相统一 |
(2)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1.2.2 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状况的相关研究 |
1.2.3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1.2.4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相关研究 |
1.2.5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独立学院 |
2.1.2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 |
2.1.3 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
2.2 理论基础 |
2.2.1 自我决定理论 |
2.2.2 理论应用的必要性 |
第3章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
3.1 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2 调查问卷的修改与试测 |
3.1.3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
3.1.4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
3.1.5 正式问卷发放情况 |
3.2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 |
3.2.1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总体现状研究 |
3.2.2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现状研究 |
3.2.3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人口统计学差异 |
3.3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职业能力认识模糊 |
3.3.2 职业信息收集能力不足 |
3.3.3 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 |
3.3.4 缺乏职业规划能力 |
3.3.5 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偏弱 |
3.3.6 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偏低 |
3.4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基于学生个人层面 |
3.4.2 基于家庭环境层面 |
3.4.3 基于高校管理层面 |
3.4.4 基于政府支持层面 |
3.4.5 基于社会互动层面 |
第4章 国外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
4.1 日本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
4.1.1 日本政府宏观指导 |
4.1.2 日本高校积极推动 |
4.1.3 日本社会广泛参与 |
4.2 韩国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
4.2.1 韩国政府大力支持 |
4.2.2 韩国高校积极推动 |
4.2.3 韩国企业积极响应 |
第5章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策 |
5.1 基于学生个人层面 |
5.1.1 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
5.1.2 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
5.2 基于家庭环境层面 |
5.2.1 营造良好择业氛围 |
5.2.2 重视家庭择业教育 |
5.3 基于高校管理层面 |
5.3.1 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
5.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5.3.3 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
5.3.4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
5.4 基于政府支持层面 |
5.4.1 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
5.4.2 强化对高校就业工作的监管力度 |
5.4.3 加大对学生就业帮扶的力度 |
5.4.4 加大对学生创业支持力度 |
5.5 基于社会互动层面 |
5.5.1 社会机构完善就业服务职能 |
5.5.2 用人单位大力支持学生就业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附录 |
附录1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3)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 ——以全国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2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概述 |
2.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概念、特点、作用 |
2.1.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概念 |
2.1.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
2.1.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作用 |
2.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概念、内容、特点 |
2.2.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概念 |
2.2.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 |
2.2.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特点 |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的实证调查 |
3.1 问卷的编制及发放 |
3.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调查 |
3.2.1 择业理想现状 |
3.2.2 择业认知现状 |
3.2.3 择业心理现状 |
3.2.4 大学生择业观不同维度的比较 |
3.2.5 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
3.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现状调查 |
3.3.1 基于大学生调查问卷视角下择业观教育现状 |
3.3.2 基于高校教师访谈视角下择业观教育现状 |
3.3.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
第4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
4.1 社会因素 |
4.2 学校因素 |
4.3 家庭因素 |
4.4 自身因素 |
第5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
5.1 以高校为择业观教育主体,构建完备的择业观教育教学体系 |
5.1.1 完善择业观教育教学体系 |
5.1.2 充分发挥各类型教师进行择业观教育的作用 |
5.1.3 完善择业观教育方式 |
5.1.4 创建高校与社会、家庭间的互动融合式教育 |
5.1.5 完善高校择业观教育保障评价机制 |
5.2 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观自我教育 |
5.2.1 树立崇高的择业理想 |
5.2.2 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 |
5.2.3 培养较高的择业能力 |
5.3 优化择业观教育社会和家庭环境 |
5.3.1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建设 |
5.3.2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
5.3.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结论 |
附录 Ⅰ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4)关于高职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继续加强毕业生择业教育 |
(一)要注意引导高职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
(二)要注意引导高职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定位 |
(三)要注意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教育 |
二认真抓实毕业生就业教育 |
(一)要引导毕业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再强化 |
(二)要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 |
(三)要引导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调整 |
(四)要引导毕业生科学规划大学毕业后几年的社会生活 |
三大力开展毕业生创业教育 |
(一)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创业理念教育 |
(二)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创业能力教育 |
(5)新时代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一章 新时代高中生择业观的内涵、理论依据及其培育的必要性 |
第一节 择业观的简述 |
一、择业观的一般涵义 |
二、新时代择业观的内涵及其特点 |
三、新时代高中生择业观的本质及其表现 |
第二节 高中生择业观培育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关于择业观的理论 |
二、“职业生涯发展模型”理论 |
三、“特质—因素”理论 |
四、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 |
第三节 新时代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必要性 |
一、高中生毕业进入高校面临专业选择的需求 |
二、高中生毕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需要 |
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旨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现状 |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进一步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基础 |
一、新课程改革已高度重视对高中生择业观的培养 |
二、教师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意识明显增强 |
三、高中生择业的兴趣显着提升 |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 |
一、高中生择业观课程资源缺乏有效开发 |
二、教师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实施力度不足 |
三、高中生择业观模糊与错位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正确择业观的渠道 |
第一节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加强高中生的择业观教育 |
一、挖掘《经济生活》内容,明确多种择业方式 |
二、掌握《政治生活》知识,树立择业理想信念 |
三、学习《文化生活》内容,提高择业文化素养 |
四、理解《生活与哲学》知识,遵循择业发展规律 |
第二节 提高教师素养,增强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实效性 |
一、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掌握职业生涯的理论知识 |
二、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加强对高中生职业选择的指导 |
第三节 增强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针对性 |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培养高中生的兴趣专长 |
二、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增强高中生的职业竞争力 |
三、注重价值观导向作用,推动高中生职业理想的树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我国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择业观调研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我国管理类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分析 |
2.1 择业心态焦虑有余却准备不足 |
2.2 择业认知不够全面深入 |
2.3 择业价值取向偏向功利主义 |
3 我国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问题的反思 |
3.1 择业教育的内容不完备 |
3.2 择业教育模式有待改进 |
3.3 择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
4 提高我国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水平的对策 |
4.1 系统梳理并完善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内容体系 |
4.2 采取更为高效合理的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模式 |
4.3 建设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师资队伍 |
5 结语 |
(7)择业教育应作为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的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将择业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重点的必要性 |
(一) 高校学生就业现状 |
(二) 高校学生选择就业存在的心理障碍 |
二、择业教育对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试 |
(一) 明确自我认知对大学生择业的重要性 |
(二) 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是关键 |
(三) 明确就业目标, 合理选择职业 |
(四) 择业与就业中的一些必备条件 |
三、结语 |
(8)心理契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择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交换型心理契约:应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与职业决策困难 |
二、关系型心理契约:调节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
三、发展型心理契约:培养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择业稳定性 |
(9)大学思政教育中择业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思政教育与择业教育的关系 |
(一)相互联系与挑战。 |
(二)思政教育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就业。 |
二、择业教育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地位 |
三、大学思政教育中择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
(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的需要。 |
(二)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机制。 |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
(10)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高校择业教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择业教育的启示 |
1. 观察学习理论 |
2. 自我调节理论 |
3. 自我效能理论 |
4. 三元交互决定论 |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高校择业教育中的应用 |
1. 开设择业教育课程 |
2. 开展择业专题教育活动 |
3. 建设校园择业教育文化 |
4. 组织择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
5. 发挥社团活动的作用 |
6. 开展择业教育班级活动 |
四、大学生择业教育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择业教育探析[J]. 许琳.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1(05)
- [2]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D]. 王子杰.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3]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 ——以全国部分高校为例[D]. 王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5)
- [4]关于高职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思考[J]. 赵峰. 教育现代化, 2019(74)
- [5]新时代思想政治课培育高中生择业观的路径研究[D]. 贾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我国管理类大学生择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择业观调研数据的分析[J]. 吴培琳.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06)
- [7]择业教育应作为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的重点[J]. 严大为. 长江丛刊, 2018(18)
- [8]心理契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择业教育研究[J]. 李红亚.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9)
- [9]大学思政教育中择业教育的思考[J]. 徐菁. 亚太教育, 2016(07)
- [10]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高校择业教育中的应用[J]. 张铮. 学园, 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