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法探讨

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法探讨

一、中晚期肝癌治疗途径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楼汪洲洋[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中医治疗肝癌的理论研究目的:分析总结中医目前治疗肝癌的理论,挖掘分析辛温药物是否为黄疸病的治疗的常用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结合纸质文献,阐述中医目前对于肝癌的认识及治疗。结论:中医普遍认为,肝癌除了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还与后天的生活环境、饮食节律、毒邪外侵、正气盛衰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胃肾关系密切,故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辩证论治。第二部分:基于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研究目的:对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程良斌教授门诊治疗的肝癌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方剂作为基础数据,建立肝癌用药的数据库,对药物的异名、合名进行统一规范,经数据预处理后,利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深层挖掘。结果:程良斌教授在治疗肝癌患者的中药处方中多用白术、甘草、半枝莲、当归、党参、茵陈、鳖甲、白芍、白花蛇舌草、郁金、枳壳、山药、黄芪、薏苡仁、柴胡、六神曲、八月札、麦芽。在五味上以性甘的中药为首,苦、平、辛药次之,四气上以寒(微寒)为主,兼用温药。归经上以脾为首,肝次之,胃、肺、肾经为辅,证明程良斌教授在治疗肝癌上着重于脾。网络药理学上分析得到常用治疗肝癌的中药主要药物成分、药物治疗的各种主要通路途径。

蒋锐沅[2](2021)在《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HI3L1、IL-6、IL-8等炎症因子影响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出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炎症因子,以数据挖掘技术证实敷和备化方中的中药均为各名老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高频药物,以网络药理学技术证实敷和备化方中的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原发性肝癌相关炎症微环境实现的,以临床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敷和备化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不可手术的肝郁脾虚型HCC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术后栓塞综合征情况等相关临床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并观察对原发性肝癌相关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方法:1、以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对原发性肝癌相关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解析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的炎症因子,并以此作为临床研究的靶点。2、采集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相关中药方剂,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的高频中药、中药配伍规律等。3、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敷和备化方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为靶点,证实敷和备化方中的中药能够通过改善肝癌炎症微环境的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4、按照纳入标准,选取90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及肝病科住院治疗,证型属于肝郁脾虚证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予敷和备化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术后栓塞综合征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无进展生存期、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血清肝纤四项水平、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等近期疗效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等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发现,目前在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炎症因子中,较为热门且关系密切的炎症因子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目前的体外实验及体验实验均以这些靶点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2、共计收集到153篇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相关中药方剂,共计涉及203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味的中药分别是柴胡、白术、白芍、枳实、当归、鳖甲、莪术、甘草、半夏、香附均为敷和备化方中的药物;使用频率前5的药对分为是柴胡—白术、柴胡—白芍、白术—白芍、白芍—当归、白芍—鳖甲;置信度排名前5的药物关联组合为柴胡—白术→白芍、白术—茯苓→白芍、柴胡—白芍→鳖甲、枳实—白芍→党参、枳实—莪术→鳖甲,分析所得数据均与敷和备化方的方剂配伍、药物组成基本相同。3、通过以敷和备化方中的17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敷和备化方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与原发性肝癌的作用靶点相匹配,共匹配到57个潜在靶点,其中部分靶点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或其上游蛋白。因此,敷和备化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炎症微环境中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实现的。4、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的年龄、性别、TNM分期、肝功能分级、有无乙肝、有无血管侵犯、有无动脉静脉瘘等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近期疗效情况: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4%,疾病控制率为86.7%;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32.2%,疾病控制率88.9%为88.9%,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栓塞综合征情况:两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或致死的栓塞综合征案例,治疗组患者的发热、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水平:两组患者术后3月的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前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术后3月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4)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术后3月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功能领域、肿瘤领域及总积分均较术前1天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术后3月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功能领域、肿瘤领域及总积分较同期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术后3月的各项肝郁脾虚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术前1天有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的肝郁脾虚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同期对照组降低更显着(P<0.05)。(6)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治疗失败时间:治疗组中位PFS为6.2[95%CI(2.5,4.6)]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4.2[95%CI(3.9,7.8)]个月。治疗组TTUP为14.2[95%CI(11.9,15.3)]个月,对照组TTUP为13.7[95%CI(12.8,14.2)]个月。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失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血清白细胞介素-12水平均较术前1天显着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均较术前1天显着减低(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3月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提高更显着(P<0.05),血清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清白细胞介素-1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降低更显着(P<0.05)。结论:1、通过文献计量学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炎症微环境中研究较为热门的炎症因子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并以此为靶点开展中医药改善原发性肝癌炎症微环境的相关实验研究。2、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发现,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的药物主要以健脾疏肝、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根本大法,在组方时采用核心药对能够实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3、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敷和备化方中的相关中药能够通过对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等炎症因子及其上游蛋白的治疗效果达到改善原发性肝癌炎症微环境的目的,实现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4、敷和备化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能够有效提高客观缓解率,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减少术后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情况,降低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水平,改善血清白细胞介素-2、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清白细胞介素-1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的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

朱晓燃[3](2021)在《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清肝化瘀颗粒是基于姚树坤教授结合中医理论与多年临证经验总结的清肝化瘀方,经完善优化后的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而成的颗粒制剂(课题来源于“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科委G20 工程创新研究),以清热解毒、破瘀散结、健脾益气为治则治法,可针对大多数肝癌患者的证型。前期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证实,清肝化瘀方对缓解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以及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显着作用,并可以通过多靶点分子,多信号通路对肝癌的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深入开发研究价值。苦参是本研究清肝化瘀颗粒的君药之一,其提取物苦参碱单体明确,药理作用广泛,也是清肝化瘀颗粒的主要组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价其药效学,通过体内凋亡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初步探究其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PF级雄性6周龄大鼠192只,适应性饲养5天后,造模组(n=180)采用改良后的造模方法,使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肝癌,空白组(n=12)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取材观察肝脏成癌率>80%时开始干预。将造模组大鼠162只(除去死亡3只和观察不同时间成癌率1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每组各27只。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清肝化瘀颗粒0.47g/kg、0.93g/kg、1.86g/kg,肝复乐组灌胃肝复乐胶囊0.94g/kg,模型组以10ml/kg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氟尿嘧啶组给予氟尿嘧啶注射液2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8周,于末次给药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解剖取材。观察指标包括:造模情况及各组大鼠肝脏大体情况、生存期、肝指数、脾指数及肝脏病理组织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等肝功能指标;肝癌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肝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选择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苦参碱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检测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IC50;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苦参碱对 HepG2 细胞中 Bax、Bcl-2、P53、Beclinl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1.1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脏大体、肝脾指数及生存期的作用①肝脏表面癌结节数: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肝脏表面癌结节数均显着降低。②肝、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及氟尿嘧啶组的大鼠肝指数均显着降低,且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的脾指数亦显着降低。③生存期:给药干预8周后,上述各组 PLC 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 47.62%、52.38%、71.43%、66.67%、52.38%和 85.7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d、59d、66d、71d、58d和73d。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颗粒中、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生存期显着延长;与肝复乐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的生存期显着延长。1.2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肿瘤标志物AFP的下调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大鼠的AFP水平均显着下降;随着清肝化瘀颗粒组给药剂量的增加,AFP水平呈递减趋势,且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显着。1.3 清肝化瘀颗粒缓解PLC大鼠肝损伤,改善其肝功能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可显着下调AST水平,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均可显着下调血清GGT、AFU、TBIL水平,清肝化瘀颗粒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亦可显着下调ALP水平。1.4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的CD4+细胞数显着上升,CD8+细胞数显着下降,CD4+/CD8+的比率显着升高。2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颗粒组的PLC大鼠发生肝癌凋亡的肝癌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增加,Caspase-3在清肝化瘀颗粒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显着表达,且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间Caspase-3的表达差异显着。3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①苦参碱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苦参碱干预24-72小时,HepG2细胞活性显着下降,且苦参碱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给药24h、48h、72h后,IC50分别为2.116mg/mL、0.989mg/mL和 1.121mg/mL。②苦参碱以0.5mg/mL、1.0mg/mL、1.5mg/mL干预HepG2细胞48h,与对照组比较,HepG2细胞Beclin1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Bcl-2的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1.5mg/mL苦参碱可显着下调Bcl-2的表达水平,Bax和P53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清热解毒、破瘀散结、健脾益气的清肝化瘀颗粒可有效达到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显着延长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起到抗肝癌作用有关。体外实验中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苦参碱可通过下调Bcl-2、Beclin1的表达,上调Bax、P53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

杨鸣[4](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潘树茂[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2)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真实世界临床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中医治疗PHC提供一定的参考。(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PHC的中药核心药物组合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制定相关的检索策略,在CNKI、CBM、VIP、WANFANG、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口服中药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临床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利用Rev 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2)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在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市的多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中医药治疗PHC的临床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中治疗PHC的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药物以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分析中医药治疗PHC的用药规律。(3)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于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相关中药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 Cards)等疾病数据库,检索和PHC相关的蛋白靶点。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即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PH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Discovery Studio 4.5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1)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将口服中药联合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进行比较,共纳入75项研究,共包括740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929例、对照组34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瘤体近期疗效改善、肿瘤标志物AFP的降低、肝功能改善、免疫功能的提高、卡氏评分改善率、中医证候的改善、生存率的提高和不良反应的降低方面,中药联合治疗PHC具有显着优势(P<0.01)。另外,在生存率的指标中,3月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联合TACE疗法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较可靠,具有参考价值。其中对免疫功能中的CD8+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Meta分析结果发生显着性变化,提示中药联合治疗是否改善CD8+细胞水平,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发表偏倚显示结果较为对称,表明偏倚不明显,但是存在一定的小样本效应。(2)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临床真实世界得到904首中药处方,共涉及痰瘀互结、正虚瘀结、肝郁脾虚等10个证型。分析结果发现,临床治疗PHC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药物;药物四气多为寒、温、平,五味多为甘、苦、辛,归经多为脾、肝、胃、肺、心、肾经。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柴胡、白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处于核心地位,常与多种药物配伍出现。而其中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四味药又最为常见,这与PHC患者正气虚弱有关,故以四君子汤加减配伍,以达健气补脾之功效。(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以下简称为SJZB2,药物包括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发现:(1)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熊果酸、汉黄芩素和山奈酚作用的靶点较多,属于SJZB2主要成分;(2)得到包括TP53、AKT1、VEGFA和MMP9等在内的18个核心靶点;(3)对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等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配体和受体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并且参与对接的化合物大都具有抗癌活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性;(4)GO分析主要得到包括凋亡细胞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负调控、血管生成和肝再生在内的124个生物过程,细胞质、核质、细胞外间隙和线粒体等在内的24组细胞组分,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和转录因子结合等在内46组分子功能;(5)富集到91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膀胱癌、胶质瘤、小细胞肺癌、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1)中药联合TACE疗法治疗PHC具有更显着的治疗效果,具有增效减毒、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充分表明了中药在治疗PHC上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2)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临床上治疗PHC的中药处方主要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多角度进行治疗,符合医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用药法则。(3)SJZB2主要通过诱导凋亡、阻滞周期、抗血管生成和调控炎症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信号通路来治疗PHC,且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思想,并且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得到了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结果的佐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欢[6](2021)在《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单独应用TACE对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TACE联合索拉菲尼与单独应用TACE对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安全性与有效性,并讨论其降期转化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地检索中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期刊、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寻找对比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文献。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2651例患者,其中TACE联合索拉菲尼的联合组1320例,单独应用TACE的对照组1331例。本Meta分析:六个月生存率(OR=3.29,95%CI:1.91 to 5.66,P<0.0001),一年生存率(OR=3.03,95%CI:2.32 to 3.96,P<0.00001),两年生存率(OR=2.40,95%CI:1.09 to 5.31,P<0.03)经敏感性分析剔除Kudo这篇文献后(OR=3.22,95%CI:1.96 to 5.29,P<0.00001),完全缓解率(OR=1.70,95%CI:1.21 to 2.38,P=0.002),部分缓解率(OR=1.64,95%CI:1.36 to 1.99,P<0.00001),客观有效率(OR=1.87,95%CI:1.55 to 2.25,P<0.00001),疾病控制率(OR=3.17,95%CI:2.11 to 4.79,P<0.00001),发热(OR=1.12,95%CI:0.79 to 1.60,P=0.53),高血压(OR=2.42,95%CI:1.76 to 3.32,P<0.00001),手足综合征(OR=14.75,95%CI:10.66 to 20.41,P<0.00001),骨髓抑制(OR=1.15,95%CI:0.83 to 1.60,P=0.41),肝功能异常(OR=1.14,95%CI:0.85 to 1.53,P=0.37),疾病进展时间(HR=0.85,95%CI:0.74 to 0.99,P=0.04),中位生存期(HR=0.94,95%CI:0.76 to 1.16,P=0.57)。[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有效性上,六个月的、一年的和两年的生存率,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对于中位生存期,联合组与对照组相当,基于mRECIST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客观有效率,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安全性上,不良反应之发热、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联合组与对照组相当,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联合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降期转化的可行性,认为为了确实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在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对这部分患者有条件地实施外科干预,可能可以提高其远期生存获益。

卜文静[7](2021)在《益气活血方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应用益气活血方的治疗方法,联合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疗效评价,并基于肿瘤微环境,探讨益气活血方作用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寻找新的有效的方法。方法:临床研究:收治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晚期肝癌患者(门诊及病房),经评估符合纳排标准,且自愿加入临床研究,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型,具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患者50例,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常规介入疗法。在DSA下引导,寻肝固有动脉,4F导管循入,依据DSA结果,行肝脏肿块供血动脉定位,后将导管推送至其中行相关操作。具体为:5-Fu 1g、奥沙利铂100mg,由导管内注射,药物输注完毕,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术,封堵供血血管,4周为1疗程,4周后重复此法治疗共2周期。治疗组:介入治疗同对照组,介入后第2日开始口服益气活血方,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随证加减。治疗8周后(2周期治疗)全面复查各项指标,主要观察观察患者的靶病灶变化、中医证候量表变化、血清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变化、无疾病进展时间(FPS)、1年的总生存率;同时观察患者的体力状况(KPS),相关毒副作用及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介入后1周内),进行系统性评估,综合评价其疗效。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进一步对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①制备动物含药血清,通过细胞试验,模拟介入术后缺氧内环境,益气活血方作用于缺氧状态下肝癌细胞,察看其活性及增殖情况,利用Transwell小室比较两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合肿瘤内环境,探究其作用于HGF/c-Met通路的影响;②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介入治疗对裸鼠肝癌模型的抑瘤作用。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取30只裸鼠,按每组6只分组:模型组、单纯化疗药(5-Fu+奥沙利铂)组、益气活血方高剂量+化疗组(中药高组)、益气活血方中剂量+化疗组(中药中组)、益气活血方低剂量+化疗组(中药低组)。每组6只。裸鼠建瘤完毕,72小时后行第一次用药,qd × 2w。中药高组3.38g/mL,中药中组1.69g/mL,中药低组0.84g/mL,每次0.2ml灌胃。模型组、单纯化疗组,同中药组等量NS灌胃,时间相同。各中药组及单纯化疗组予化疗药物5-Fu(生理盐水稀释)和奥沙利铂(5%葡萄糖溶液稀释)稀释至浓度分别为30mg/ml、5mg/ml,0.2ml腹腔注射。15d后处死裸鼠,观察裸鼠肝转移瘤情况。切除肝脏转移瘤及部分瘤旁组织,定量RT-PCR法进一步观察益气活血方对诱导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Survivin、Bax和Bcl-2水平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抗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HIF-1 α和VEGFR-2的干预作用,深入探究其调控肝癌微环境中HGF/c-Met通路机理。③通过细胞试验,益气活血方作用于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观察其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MTT法检测益气活血复方对HepG2/ADM细胞增长抑制情况及对加入ADM、OXA、5-Fu、索拉菲尼后药敏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研究其对P-pg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耐药作用机理。结果:临床研究:最终完成病例45例,治疗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22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23例。在药物及介入治疗干预前,统计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显示:性别、年龄、KPS、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经检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1、实体瘤及血清标志物评价:治疗后8周,复查CT,测量靶病灶大小,与基线对比。其中,治疗组有效率90.9%,无CR,PR13例,SD7例;对照组有效率82.6%,无CR病例,PR5例,SD17例。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未见显着差异(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方面,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CEA、AFP、CA199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EA、AFP、CA199均有所下降,但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前CEA、AFP有所下降,CA199略有升高,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EA、CA199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并分析,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56.5%;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1年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时间评价:治疗组PFS及1年总生存率较对照组略高,无统计学差异,其治疗组1年总生存期为63.6%,较对照组47.8%,但二者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体力状况及毒副作用:治疗后8周,再次评估两组KPS状况,治疗组改善8例,稳定12例,恶化2例,稳定率(改善+稳定)为90.9%;对照组改善7例,稳定7例,恶化9例,稳定率为60.9%。结果表明,经治疗,体力状况方面,治疗组稳定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综合征方面,介入治疗1周内,治疗组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Ⅲ度以上(包含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肝肾毒性指标AST、ALT、BUN、CREA均不具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研究:1、体外实验:模拟介入术后缺氧状态下,含药血清对SMMC-7721细胞活性以及增殖能力的影响,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SMMC-7721细胞的A值、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利用Transwell小室比较两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实验组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量相比于对照组偏少(p<0.05)。细胞培养液上清HGF以及细胞中HGF mRNA水平、c-Met蛋白及其mRNA表达,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动物实验:益气活血方中、高剂量组裸鼠体质量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化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瘤重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凋亡方面,益气活血方使促凋亡基因Caspase-3(化疗组及中药高组)、Bax(化疗组及中药中组、中药高组)mRNA的含量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降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Bcl-2 mRNA的表达(化疗组与中药高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管生成方面,能降低VEGF、HIF-1α和VEGFR-2蛋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的益气活血方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号通路方面,益气活血方中、高剂量联合化疗组可显着下调HGF、c-Met、p-c-Met、MEK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肝癌耐药作用:益气活血方处理HepG2及HepG2/ADM抑瘤率均升高,与时间及浓度正相关,二者无显着差异(p>0.05),作用HepG2/ADM分别加入ADM、OXA、5-Fu、索拉菲尼后,各组细胞抑制增殖的效果仍显着,中、高剂量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各药物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着益气活血复方药物浓度增加,P-gp蛋白降低,中、高剂量组有明显的降低趋势(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方联合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具有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并能减少介入综合征的发生率。相对于单纯的介入治疗,其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但在短时间内靶病灶的变化、肿瘤指标的变化及FPS、1年生存率方面,未见到明显的优势。加之随访时间过短,未能研究其对于OS是否获益。相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患者主观感受上有较大改善,效果显着,体现该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其优势性。体外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方能促细胞凋亡,抗转移,调控HGF/c-Met信号通路;动物实验可增加荷瘤裸鼠的体质量,降低瘤重。其能减少Survivin和Bcl-2,增加Caspase-3和Bax mRN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下调VEGF、HIF-1α和VEGFR-2,抗血管生成;其能下调HGF基因mRNA、c-Met基因mRNA、MEK基因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再次表明益气活血方能干预HGF/c-Met通路。在耐药研究方面,其能降低P-gp蛋白,从而抑制HepG2/ADM的增殖,且能抑制ADM、OXA、5-FU、索拉菲尼的耐药性。表明益气活血方可抗肿瘤发展及转移,其机制围绕肿瘤微环境,包括抑制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干预HGF/c-Met信号通路,逆转多药耐药。

罗飞凤[8](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Drug Bank、BATMAN-TCM数据库及平台和Pharm Mapper服务器,检索并收集人参中药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CTD、数据库获取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靶蛋白,进而筛选出人参活性成分与原发性肝癌的共享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和KOBAS软件对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共167个,预测靶点共194个以及原发性肝癌靶点32285个;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蛋白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TP53等;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显示CCND1、CASP8、AKT1、TNF、IL6、TP53、INS、EGFR等靶点排名靠前;Pathways in cancer(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Hepatitis B(乙型病毒性肝炎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糖尿病并发症年龄相关信号通路)和Measles(麻疹信号通路)是主要生物途径。结论:人参皂苷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调节胰岛素代谢、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多靶点、多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康晓萍[9](2020)在《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滋水涵木法(一贯煎配合三阴交穴位艾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常规TACE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生活质量、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肝功能以及主要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骨髓抑制)的影响,以探讨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丰富临床肝癌TACE术后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TACE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滋水涵木法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均记录和评价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AFP值、CRP值、肝功能和术后不良反应方面的变化,并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26例患者,其中有120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脱落和剔除3例患者;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的KPS评分及疗效改善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FP值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CRP值较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值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albumin,AL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主要不良反应方面,治疗后发现除了骨髓抑制在两组患者间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按照不良反应轻重程度分级,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较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肾阴虚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协助降低AFP值和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改善肝癌患者TACE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的远期预后疗效需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吴昊天[10](2020)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依据及启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诊治研究标准确定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将其分成两组,具体为TACE组(28例,患者行单一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A组(36例,患者行TACE+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口服阿帕替尼);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期间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进行相关疗效评价分析。具体项目如下:两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性别、身高、体重、最大瘤径、肝功能Child-Pugh及基础性疾病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热、恶心、呕吐、胸腹水发生率及肝硬化程度等;两组患者AFP水平分析;术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PFS生存曲线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且对其独立危险因子做出统计分析。结果一般社会学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主瘤直径、乙肝、KPS评分、BCLC分期、基础性疾病研究分析,p均大于0.05,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ACE次数比较分析,p=0.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F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AFP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阿帕替尼干预组降低的幅度更加明显,在各个时间段比较均低于TACE组,在术后1周及术后1月的分析中,p=0.034及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分析:在术后3个月的统计分析中,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39.29%与66.67%,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35.71%与55.56%,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4(p<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分析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依然明显高于单独TACE治疗组,DCR比率分别为21.42%与38.89%,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9(p<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逐渐降低,阿帕替尼组要明显高于单独TACE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期进行了比较分析。在随访的12~18个月内,单独TACE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6.15±1.23)个月,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9.45±3.08)个月,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57,p=0.015,<0.05)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在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生率方面,两组数据比较,阿帕替尼干预组数据比例明显较高,统计学数据p值分别为0.010,0.023,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皮疹、消化道出血、肝功能障碍、发热、腹痛、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及乏力的统计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预后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肿瘤直径、TACE次数以及阿帕替尼干预等项目数据分析提示p值分别为0.045,0.045,0.038,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血压、Child-Pugh分级、评分、基础性疾病、AFP水平等项目数据分析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TACE手术干预可以较好的降低血清AFP的表达含量,阿帕替尼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性作用,降低炎性反应及患者的复发率,提高康复的可能性。(2)阿帕替尼干预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逐渐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减弱。阿帕替尼干预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要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3)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高危因素为患者年龄及肿瘤的直径;患者年龄越大,肝癌肿瘤的直径越大,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良好性越差;而其TACE次数及阿帕替尼的干预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减少TACE次数以及阿帕替尼的干预均可以有效的提高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良好性,值得临床借鉴。

二、中晚期肝癌治疗途径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晚期肝癌治疗途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部分:中医目前治疗肝癌的理论研究
    1 肝癌病因病机
    2 肝癌辨证论治
    3 肝癌常用方药
第二部分: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章: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数据收集分析
    第二章:程良斌治疗肝癌常用中药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及未来中药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思路的探讨
        1 前言
        2 中药治疗肝癌现状
        3 临床上中药在西医治疗肿瘤时的应用
        讨论
        参考文献(综述)

(2)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HI3L1、IL-6、IL-8等炎症因子影响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背景及理论研究
    1 原发性肝癌相关炎症微环境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辅助用药的数据挖掘研究
        2.1 资料来源
        2.2 结果
        2.3 讨论
    3 敷和备化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1.6 样本量估算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随访检查
        2.4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伦理学要求
        4.1 伦理规范
        4.2 质量保证
        5 数据保存和处理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
        1.基线资料
        2.近期有效率情况对比
        3.术后栓塞综合征情况对比
        4.肝纤四项及AFP水平情况对比
        5.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6.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7.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治疗失败时间对比
        8.外周血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第三节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1.一般资料分析
        2.近期有效率情况分析
        3.术后栓塞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
        4.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水平分析
        5.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6.PFS及 TTUP情况对比
        7.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8.外周血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9.问题与展望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肝癌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
    附录2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
    附录3 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知情同意书
    附录4 基于肝癌TACE术后改造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5 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积分表
    附录6 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量表
    附录7 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附录8 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CRF
缩略词表
综述 壳多糖酶3样蛋白1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抑制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肝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2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3 中医药抗肝癌的作用机制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 中医药信息处理与原发性肝癌现状概述
    1.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概况
        1.1.1 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1.1.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3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1.2 Meta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2.1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估
        1.2.2 中医药安全性评价
        1.2.3 中医药新药评价
        1.2.4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3.1 中医药数据挖掘方法
        1.3.2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3.3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1.4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4.1 网络药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1.4.2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4.3 中药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2 口服中药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标准
        2.1.2 文献排除标准
        2.1.3 检索策略
        2.1.4 评价方法
    2.2 评价与结果
        2.2.1 文献纳入的基本情况
        2.2.2 质量评价
        2.2.3 瘤体近期疗效改善
        2.2.4 甲胎蛋白
        2.2.5 肝功能
        2.2.6 免疫功能
        2.2.7 卡氏评分改善率
        2.2.8 中医证候改善率
        2.2.9 生存率
        2.2.10 不良反应发生率
        2.2.11 敏感性分析
        2.2.12 发表偏倚
    2.3 讨论与总结
3 中药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组方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处方数据来源
        3.1.2 处方的纳入标准
        3.1.3 处方数据库建立与规范
        3.1.4 频次统计分析
        3.1.5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1.6 组方规律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证型分布
        3.2.2 整体用药规律
        3.2.3 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
        3.2.4 正虚瘀结证用药规律
        3.2.5 肝脾血瘀证用药规律
        3.2.6 气滞血瘀证用药规律
        3.2.7 脾虚湿困证用药规律
        3.2.8 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
        3.2.9 肝气郁结证用药规律
        3.2.10 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
        3.2.11 肝胆湿热证用药规律
        3.2.12 肝肾亏损证用药规律
    3.3 分析与讨论
        3.3.1 频次用药规律分析
        3.3.2 性味归经分析
        3.3.3 关联用药规律分析
        3.3.4 复杂系统熵聚类用药规律分析
    3.4 小结
4 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4.1.2 PHC疾病靶标的筛选
        4.1.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4.1.4 PPI网络图的构建
        4.1.5 核心靶点的获取
        4.1.6 分子对接验证
        4.1.7 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SJZB2 的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4.2.2 PHC靶标的获取
        4.2.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4.2.4 PPI网络图的构建
        4.2.5 核心靶标筛选
        4.2.6 分子对接验证
        4.2.7 GO和 KEGG分析
    4.3 讨论与总结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单独应用TACE对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介入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降期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益气活血方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肝癌微环境是影响肝癌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的关键
    1.2 肝癌微环境与肝癌耐药
    1.3 现代医学对肝癌的研究进展
    1.4 中医药对肝癌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1.5 益气活血方组成及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及结果
    3.3 实验结论
第四部分 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益气活血方组方分析
    4.3 益气活血方的临床疗效评价
    4.4 益气活血方疗效的实验机制探讨
    4.5 课题疗效评价及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背景
    1 中医学研究
        1.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1.2 中医对人参的认识
    2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
    3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研究进展
        3.1 手术治疗
        3.2 肝移植
        3.3 射频消融术(RFA)
        3.4 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3.5 放射治疗
        3.6 全身化疗
        3.7 靶向治疗
        3.8 免疫治疗
        3.9 原发病治疗
    4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1 中药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4.2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5 总结
第二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检索
        1.2 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收集与筛选
        1.3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获取
        1.4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的互作网络构建
        1.5 人参皂苷-原发性肝癌网络关系图的构建
        1.6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
    2 结果
        2.1 人参皂苷活性成分收集与靶点预测的结果
        2.2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收集结果
        2.3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互作图的构建与分析
        2.4 药物预测靶点-疾病靶点关系图的构建结果
        2.5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1 总结
    2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退出(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药物及给药方法
        2.3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检查项目
        3.2 疗效性观测项目
        3.3 观察方法
        3.4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伦理学原则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3.1 中医临床证候总评分比较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比较
        3.3 两组患者KPS评分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者AFP值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CRP值疗效比较
        3.6 两组患者肝功能疗效比较
        3.7 两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4 安全性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原发性肝癌的西医认识
        1.1 流行病学概况、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1.2 西医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现状
    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认识
        2.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肝癌现状
    4 课题设计背景
        4.1 滋水涵木法治疗肝癌的研究背景
        4.2 中医理论对TACE术后的认识背景
    5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5.1 生活质量评分疗效分析
        5.2 AFP水平变化疗效分析
        5.3 炎症反应水平变化疗效分析
        5.4 肝功能水平变化疗效分析
        5.5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分析
        5.6 本课题中医证候疗效与滋水涵木法的关系
    6 本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AFP水平分析
    3.3 治疗效果及生存率分析
    3.4 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3.5 两组患者预后高危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介入综合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四、中晚期肝癌治疗途径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楼汪洲洋.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HI3L1、IL-6、IL-8等炎症因子影响的观察[D]. 蒋锐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 朱晓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4]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D]. 潘树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单独应用TACE对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Meta分析[D]. 王欢.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益气活血方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探讨[D]. 卜文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D]. 罗飞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滋水涵木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康晓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D]. 吴昊天.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