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中瑞合资保险公司成立

首家中瑞合资保险公司成立

一、首家中瑞合资保险公司成立(论文文献综述)

上海市保险学会、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项目课题组[1](2021)在《推动外资保险机构发展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入世20周年回顾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展望》文中指出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这20年间,保险业一直走在中国金融开放的最前沿。对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的生存状态及发展路径的观察和研究,有助于总结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成效与经验得失。本文既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外资保险机构的发展特点和监管政策的演化,也论述了在新发展格局中外资保险机构的定位和发展优势,还通过对部分外资保险机构的调研访谈,分析探究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和希望获得的政策支持,以期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保险乃至金融的国际合作、

陈星宇[2](2020)在《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科学论断,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下研究的热点。而金融作为经济社会体系的核心和润滑剂,可以在生产要素部门之间起着关键的融通作用,盘活市场主体。可见,金融创新驱动金融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1991年在上海调研时所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金融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其次,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分析了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作用机理。再次,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及金融制度等4个方面对我国目前金融创新现状进行统计分析。随后,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二级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2004-201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结果显示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次,运用系统GMM(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国层面及中、西部地区金融创新会显着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着的抑制效果。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李玉[3](2019)在《保险业对外开放度对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组织的一员,作为入世后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保险业放开一系列准入限制,对外开放速度加快。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近年,我国经济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转型,对保险行业持续转变经营理念、深化市场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保险业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2018年,保险业开放提速,颁布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这将使我国保险业的开放达到一个全新水平,那么保险业开放提速背景下,保险业对外开放度到底将对我国保险公司效率产生什么影响,这值得探讨分析。本文基于以上想法,梳理保险业开放度、保险公司效率以及二者间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保险业对外开放度与保险公司效率影响研究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利用并改进Mattoo(1998)提出的银行、保险业服务贸易频度测量模型,完成从“名义开放度”与“实际开放度”两方面对保险业对外开放度的测算;构建保险公司效率指标体系用超效率DEA模型完成样本保险公司效率测度。在前两者定量测度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定性分析保险业对外开放度对保险公司效率影响的理论机制,紧接着选取相关控制变量,用计量方法建立实证模型,将2000——2017年样本保险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带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力图找出二者间的逻辑联系。结论表明,我国保险业“名义开放度”逐年稳步提升,“实际开放度”却呈下降趋势,保险业总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我国保险公司的效率值较高,并且,财产保险公司效率高于人寿保险公司的效率。保险业对外开放度对中资与外(合)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不同,“名义开放度”与“实际开放度”对保险公司效率影响也呈现不同效应。根据实证结果,在当今保险业开放提速背景下,本文提出监管机构制定开放策略的三条建议:把握风险与开放关系,稳步加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度;推进制度建设扩大保险业名义开放度;拓展我国保险业实际开放度,借开放促改革创新。以及中资与外(合)资保险公司应对开放提速,提升公司效率的四条建议:中资财险公司着力优化业务、产品结构,培养自身创新与竞争能力;中资寿险公司加大创新投入,重价值与防风险结合,提升效率;大型中资保险公司积极探索“走出去”战略,力争开放中全面发展;外(合)资保险公司保持优势,推进本土化建设,提升市场渗透率。

唐成硕[4](2019)在《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加深,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也不断加大。2018年4月,央行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公布了11项将在年内落地的进一步金融开放措施,其中,涉及保险业的措施有四项,对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外资保险公司设立要求等进行了重新规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对中资保险公司而言,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对其效率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诸多威胁。因此,在保险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研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我国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影响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路径;其次,回顾了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方式、历程及发展现状;再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测算了2007-2016年45家中资保险公司的效率,并根据产寿险类型、是否为前四大等条件对中资保险公司效率进行了分类分析;基于测算所得效率值,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行业、分规模对外资进入的竞争效应和人员流动带来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论,从中资保险公司自身管理和政策监管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研究发现:首先,外资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为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积极影响;其次,外资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占比对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与效率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外资进入确实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最后,外资进入的人员流动效应与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相关关系不显着,激烈的竞争导致溢出效应不明显。此外,在剔除规模前八的公司后,外资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占比与中资保险公司效率变为显着正相关,这一变化体现了显着的竞争效应;寿险公司层面,在剔除规模前四的公司后,外资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占比与中资保险公司效率呈显着正相关,说明外资寿险进入的人员流动效应给中小型中资寿险公司的效率带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与既往研究相比,将保险公司类型和规模纳入考虑,分行业、分规模更加准确地研究了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小型寿险和产险公司效率的影响。受限于数据可得性,保险公司样本数量有限,且投入产出变量选取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胡琼[5](2018)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保险业的一个观察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事实胜于雄辩,没有市场化改革,没有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的生产力优势,就没有中国保险业的今天。自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保费收入和总资产规模分别从1980年的4.6亿元和14.5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6581.01亿元和167489.37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7.47%和28.76%,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业态逐步丰富,市场体系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

蒋才芳[6](2015)在《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与效率研究》文中认为市场结构、经营效率和绩效一直是我国人寿保险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人寿保险市场的市场结构和保险市场准入与退出对人寿保险市场的影响,探索人寿保险市场产品设计、定价和服务等市场竞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利用DEA模型实证检验人寿保险市场的开放度和规模效率,研究人寿保险行业的市场绩效特征,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人寿保险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最终探索完善人寿保险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优化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和提高市场效率与绩效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人寿保险业市场结构特征研究。研究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寿保险业处在成长发展时期,寿险业资产规模和保费规模还有差距,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及保险资产占GDP和金融资产的比重还较低;我国寿险业市场集中度在逐步降低,但市场集中度较高,属于寡占III型市场结构;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寿险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对人寿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保险市场准入、退出的行政性政策壁垒还较高,认为降低保险市场进入壁垒和建立适当的退市机制,有利于优化人寿保险市场结构和提高人寿保险业资源配置效率。第二,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竞争行为研究。从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竞争关系影响因素与市场竞争地位层次结构、人寿保险市场产品设计行为、人寿保险市场定价行为以及人寿保险市场客户服务行为四个方面展开。对人寿保险企业进行了划分,将52家人寿保险企业中50家人寿保险企业划分为大型保险企业,其中包括28家中资寿险公司,22家外资寿险公司;而中型保险企业是新光海航,小型保险企业是中法人寿。通过建立充分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以顾客需求开发设计寿险产品,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团队等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第三,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开放度效率研究。从人寿保险行业开放市场规则构成、市场开放性和市场布局、市场开放度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开放市场规则变化对效率的影响等方面对人寿保险行业的市场开放度效率进行研究。开放度市场规则包括为人寿保险市场进出规则、人寿保险市场竞争规则以及人寿保险市场交易规则,重点探讨市场竞争规则中的开放和市场布局,并从三个阶段对我国人寿保险行业的市场开放性进行描述。按照东、中、西部的划分以全国各地寿险保费收入指标分析了人寿保险业的区域内市场布局,并研究了区域间市场布局的保险深度与密度、公司分布、保费增长、保费收入弹性、潜在保源转化及产品结构等问题。研究发现,人寿保险市场开放度效率中资寿险相对较高,全国水平次之,外资寿险较低但呈现递增波动趋势。人寿保险市场开放性和市场布局对寿险业开放度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影响对人寿保险公司数量、劳动投入、保费收入和利润而起作用,人寿保险业市场开放有利于提高寿险业的开放度效率。第四,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规模效率研究。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了我国寿险市场30家寿险公司2002-2011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演进趋势。第二阶段利用SFA模型对效率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得到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项的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值。SFA回归结果发现,整体来说市场份额、成立时间和分公司数等对公司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调整后结果显示,公司多数年份的整体的技术效率下降,原因是规模效率下降导致的,纯技术效率调整后整体上高于调整前。研究发现,环境要素对公司经营效率具有显着影响,规模不足和管理能力偏低是技术效率难以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未来寿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改变单一的竞争手段,确保承保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将重点放在基础业务的管理上,提高寿险业的规模效率和整体竞争力。第五,我国人寿保险行业经营绩效的DEA有效性分析。市场绩效反映了市场运行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果。研究发现我国人寿保险业寿险公司利润率较低,整体盈利能力低下,退保率较高,赔付率低,偿付能力不足,费用率高影响稳健发展。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投入导向型模型对我国30家人寿保险公司2002年至2011年经营绩效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得出中资寿险公司经营绩效DEA相对有效性与人寿保险公司规模成一定正相关关系,中外合资或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绩效DEA有效性低于中资寿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有效性,我国人寿险市场保险公司经营绩效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寿保险宏观管理政策有较强正相关性。通过国内外人寿保险行业经营绩效分析,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寿险业对比,我国寿险业在保费收入、资产、利润等绩效还有很大差距,在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绩效仍然很低,而在资产利润率、保费利润率等绩效方面处于中等地位。第六,我国人寿保险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分析。以结构—行为—绩效理论为基础,结合共谋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建立若干假设,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市场结构——经营效率——绩效之间的关系。使用2002-2011年中国寿险业数据,对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经营绩效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寿险市场中传统的SCP假说成立,市场集中度越高寿险公司能获得越高的利润;RMP假说不成立,市场份额大的公司未能获得超额利润。从效率角度来看,ESC假说不成立,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寿险公司未能实现较高的利润;ESS假说成立,更富有规模效率的寿险公司才能实现较高的利润。我国寿险公司获取利润主要依靠的仍然是市场高度集中和公司的规模效率;因此,寿险公司必须重视构建获取高绩效的能力,可以从市场结构和经营效率两个方面入手。我国寿险市场结构正在从垄断市场结构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转变的过程中,未来市场结构的优化和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善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必须构建一套有效的运行规则和制度设计。针对我国寿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可从市场竞争规范、市场结构优化、经营模式改进和经营效率提升等层面进行完善,以最终提升我国寿险公司的市场绩效。市场竞争规范层面,要不断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加大寿险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并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市场结构优化层面,要培育更多市场竞争主体,全面的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经营模式转变层面,要转变经营理念,重视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创新寿险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寿险保费收入的投资收益,并推进寿险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技术构建;经营效率提升层面,要重视自身经营水平的提升,提升公司的规模效率,特别要兼顾业务拓展与经营效率提升之间的平衡关系。

赵雪敏[7](2014)在《中国—瑞士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趋于紧密,世界经济环境更趋于复杂。全球经济合作的方式经历着不断的发展与革新,以此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走向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更为复杂与多样化的时代。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潮流,世界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业当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俨然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显着特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业。迄今为止,中国已达成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有10个,其中包括北北型和南北型合的形式。而中国-瑞士自贸协定的达成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代表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也必将给双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中瑞自贸协定不仅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包含了环境保护、劳动就业、市场竞争和知识产权等新时期的议题。两国就绝大多数产品的零关税、低关税待遇达成一致,并逐步实施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中瑞双边贸易额为26.7亿美元,而2012年迅猛增长至263.1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了80%。多年来中国和瑞士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中瑞自贸协定的建立对双方来说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对于瑞士来说,中国也不失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瑞士作为一个老牌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一流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充沛的资金。在资源禀赋上中瑞两国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也因此,中国和瑞士的产业结构也大为不同。文章中运用多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数和模型来对中瑞双方的优势产业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和瑞士的产业结构也同样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在对中瑞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时发现中瑞在一些主要贸易商品的领域一直有着产业内贸易的现象。文章对中瑞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瑞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中瑞平均关税水平都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不同的产品领域,这些影响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此外,中瑞两国达成自贸协定之后,随着各类资本管制政策的放松和取消,资本将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流动,资本流动产生的交易费用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会给双方带来投资效应和经济福利。文章中对中瑞自贸区建立后即将产生的经济影响分别从静态经济效应和动态经济效应的角度分析。中瑞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对中国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会对世界经济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将不仅从中瑞自贸协定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借助中瑞自贸区使其在世界经济合作中取得一定的主动权,为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奠定基础,为中国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叶成徽[8](2012)在《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高速增长,中国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动态演变过程。国有独资寿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成功上市,众多寿险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多家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频繁变更以及银行相继参股中小寿险公司,中国寿险业正经历着由垄断性国有产权独家经营变迁为包括国有产权在内的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并存的竞争性行业的历程。中国寿险公司已从过去的单个国有保险公司一统天下发展至现在的几十家股份保险公司,不仅组织形式上从国有独资保险企业演变为内资股份制公司、外资股份制公司和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其股份性质从单纯的国有股份向国有股份、外资股份和民营股份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转变,股东数量也从国有独资一元结构向国有控股的多元结构转变。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率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之而来也为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新的问题。国有寿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出现的企业所有权和实际控制权的“两权分离”使寿险公司必须面对由于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境外资本对中国寿险公司的渗透以及境外资本自身存在的问题或关联交易行为可能会影响其控股的国内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侵害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民营企业自身在资金实力和经营理念方面的不成熟以及对寿险业盈利周期的估计不足使得寿险公司出现股权变更的浪潮:银行入股寿险公司可能会引起银行和保险公司内部传递的金融风险以及关联交易行为的不规范,从而增加银行和保险公司整合的难度,导致寿险公司效率降低。因此,中国寿险公司产权制度的改革不能只注重产权结构形式上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为中国寿险公司带来更高的效率,也就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有效性问题,这是中国寿险公司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近年来,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保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产权结构改革的具体措施的研究比较多,特别是针对我国保险公司在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占主导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保险公司的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多。专门针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进行研究的文献非常少。因此有必要从定量的角度讨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用实证方法分析和检验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变革带来的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经营者激励问题究竟为寿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从而为中国寿险公司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提高经营效率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能否使在它支配下的公司主体产生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以此为核心,本文一方面从寿险公司的资本名义产权和实际产权的“两权结构”出发,引出寿险公司外部性内在化的两层次的激励机制,即名义产权激励机制和实际产权激励机制,并通过分别分析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进行系统地阐述,从而建立起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在分析了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发展状况之后,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SFA)构建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模型,通过研究股权结构和经理报酬对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检验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有效性,并最终提出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和策略。本文主要由八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这部分对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论文框架体系及研究方法,论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基础理论。这部分介绍和评述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如:产权的定义、交易费用、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界定、效率、激励以及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等,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进行一般分析。这部分一方面以本文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为基础,通过分析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和经理激励有效性来反映寿险公司名义和实际产权的两层次激励机制,从而构建了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这部分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寿险公司效率的内涵,介绍了寿险公司效率的研究方法以及测度函数的选择,为本文后续的实证分析打好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这部分不仅概括了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以中国人寿为例分析了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归纳出现阶段我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而且也概述了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对比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经理报酬激励机制,分析了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这部分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的变迁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并结合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具体寿险公司的股权结构数据,分别对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它们共有的特点,最后探讨发达国家和地区产权结构对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这部分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借鉴Battese&Coelli(1995)模型构建中国寿险公司的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运用2006-2010年中国56家人寿保险公司共225组样本数据,在估计各家公司不同时期利润(成本)效率的基础上分析股权结构对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第七部分是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这部分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以及中国太保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Cobb-Douglas成本函数,借鉴随机前沿法的Battese&Coelli(1995)模型构建中国上市保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实证模型,分析了经理报酬对中国上市保险公司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第八部分是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及策略。这部分指出中国寿险公司应该分别提升其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的有效性,促使寿险公司名义产权和实际产权的两层次的激励达到最大,从而提高我国寿险公司的总体经营效率,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初步构建了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框架。国内外分别研究产权结构和寿险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不少,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从产权结构的视角研究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文献则可谓匮乏。第二,本文以产权结构能否激励在它支配下的公司主体实现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以寿险公司效率分别与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之间的关系作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的具体表现内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证。第三,运用随机前沿法(SFA)尝试性地分别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对我国寿险公司前沿效率(即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本文分别构建了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和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利润(成本)效率模型,并在研究中沿用了Battese&Coelli(1995)提出的改进方案,将上述模型中的寿险公司利润(成本)非效率项(Ui)直接设成寿险公司影响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具体函数,以便更准确地分析股权结构和经理激励分别对我国不同寿险公司的利润(成本)效率的影响。上述两个实证模型分别运用了2006-2010年55家中国主要人寿保险公司共225组样本数据以及中国平安2004-2010年、中国人寿2006-2010年和中国太保2007-2010年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全部16组样本数据,最终得出若干有新意的结论:股权集中度对中国寿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均有影响,而股权性质仅对利润效率有显着影响而对成本效率没有显着影响;经理薪酬和经理持股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利润效率分别有显着的负向和正向影响,但对成本效率则没有显着影响。第四,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部分寿险公司最新产权结构状况的特点对我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改革具有较强的实际借鉴意义。本文运用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部分寿险公司2010年年报中股权结构和经理报酬激励方面的具体数据资料,归纳和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最新发展特点和趋势。这种运用国外最新数据资料在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非常少见。

徐洁[9](2011)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产业投资基金将金融与产业有效结合起来,是更高形式的金融工具。国际经验证明,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提高投资效率,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资金流向,通过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就业机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基础设施产业等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目前,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属于刚刚起步的行业,对它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提高投资者、相关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认识,将极大地影响到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本文围绕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简要介绍了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分为几个层面分析,包括现行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模式分析,产业投资基金宏观发展模式设计与产业投资基金微观发展模式设计,对于后续基金的成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现行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产业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及风险控制的评估方法,加强基金管理的专业性,以提升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分析、实例分析、计量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提出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思路,构建研究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绪论部分,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主要创新点。第二: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概述,简要介绍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界定,分类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第三:划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阶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意义。第四:对现行中外合资及中资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具体基金实例,划分为基金筹资模式、投资模式、退出模式分析。第五: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进行理论与实例分析,并且阐述了产业投资基金的业绩报酬决定因素。第六:产业投资基金宏观发展模式设计:细分为产业投资基金优化产业布局设计,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区域设计,产业投资基金运行环境完善几个部分。第七:产业投资基金微观发展模式设计:主要分为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选择,资金来源选择,投资行业选择,退出模式选择。第八:分析产业投资基金风险的相关理论,采用VAR风险投资度量实证分析方法进行某投资案例分析,并且提出风险控制策略。

谢金琏[10](2011)在《金融危机下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是我国履行入世承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国内金融业开放程度最高的保险业,外资保险公司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由入世前的18家增加到2011年的54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共存,我们既要看到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正视外资对我国保险监管提出的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领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导致国外许多保险公司陷入经营困境,不可避免会使得国外保险公司的风险通过其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保险公司影响我国保险业。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对外资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完善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从外资保险监管的基础理论入手,从法学、经济学的角度对外资保险公司监管进行阐述,深刻剖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资保险监管面临的新挑战和现行的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比较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的实践经验,进而就如何完善我国的外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法律制度提出建议。本文共五个部分,约三万八千多字。第一部分: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概述。首先介绍了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的相关概念,阐释了我国对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提出的新挑战。第二部分:保险监管的理论剖析。该部分介绍了保险监管的三种主要理论即公众利益理论、私人利益理论和政治理论;分析了世界保险监管三种模式即公示主义、规范主义和实体主义监管模式;论述了保险监管的内容:市场准入的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市场行为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市场行为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是保险监管的三大支柱。第三部分:其他国家和地区外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这部分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英、美、德三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并总结了对我国外资保险监管的借鉴和启示。第四部分: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现状。首先分析了我国外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外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如法律体制不健全,监管内容的不明确,资信评级监管的相关制度缺失,法律操作性不强等。第五部分: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就如何完善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提出自己的建议:改进我国外资保险监管的立法模式与完善法律体系,转变监管模式,明确监管内容,吸取金融危机的经验即强化资信评级的监管。

二、首家中瑞合资保险公司成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家中瑞合资保险公司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1)推动外资保险机构发展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入世20周年回顾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入世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
二、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一)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回顾
    (二)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发展规律及路径
    (三)外资保险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三、“十四五”时期保险业的新发展格局与外资保险机构
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保险市场发展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保险市场概况
    (二)上海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形势
        1. 外汇管制
        2. 税制
        3. 监管
    (三)外资保险在上海发展的优势分析
        1. 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保险购买意愿强
        2.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优越
        3. 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区位优势显着
        4. 聚集较多外资企业,广开业务来源
五、从上海到全国:联合外资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一)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 上海外资保险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 上海外资险企发展的情况分析
    (二)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与诉求
        1. 外资险企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情况
        2. 外资险企对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政策诉求
        (1)开放新时期的金融政策
        (2)对于开放举措对企业发展影响的认知
        (3)对金融开放新时期的政策诉求
    (三)政策建议
        1. 提升开放水平,完善保险行业体系
        2. 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
        3. 创新科技发展,加强科技与保险的深层次融合
        4. 加强监管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消费者保护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

(2)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3.2 文章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
    2.1 金融创新的理论概述
        2.1.1 金融创新的概念
        2.1.2 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
    2.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概述
        2.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2.2 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2.2.3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理论指导
    2.3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综述
    2.4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2.5 简要述评
第三章 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
    3.1 金融创新对创新发展的作用机理
    3.2 金融创新对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3.3 金融创新对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
    3.4 金融创新对开放发展的作用机理
    3.5 金融创新对共享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分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4.1 我国金融创新现状的统计分析
        4.1.1 金融机构创新
        4.1.2 金融市场创新
        4.1.3 金融产品创新
        4.1.4 金融制度创新
    4.2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4.2.1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4.2.2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逻辑解释
        4.2.3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权重测算
        4.2.4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评价分析
第五章 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5.1.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1.2 模型构建
    5.2 基于全国层面实证结果分析
        5.2.1 数据描述性统计
        5.2.2 数据稳健性检验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 基于分区域层面实证结果分析
        5.3.1 数据描述性统计
        5.3.2 数据稳健性检验
        5.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保险业对外开放度对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保险业开放度的研究
        1.2.2 关于保险公司效率的研究
        1.2.3 保险业开放对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界定
        1.4.1 研究范围
        1.4.2 相关概念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
2.保险业对外开放度的测算
    2.1 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及现状
        2.1.1 入世(2001 年底)前试点开放阶段
        2.1.2 入世过渡期(2002——2004 年)阶段
        2.1.3 发展阶段(2005——2017 年)
        2.1.4 开放提速阶段(2018 年至今)
    2.2 保险业对外开放度测算方法及框架
        2.2.1 名义开放度的测算指标体系
        2.2.2 实际开放度的测算指标体系
        2.2.3 本文保险业对外开放度测量模型的建构
    2.3 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度的测算
        2.3.1 名义开放度(R1)
        2.3.2 实际开放度(R2)
        2.3.3 保险业的开放度及其测算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我国保险公司的效率分析
    3.1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模型的介绍
        3.1.1 传统DEA模型
        3.1.2 超效率DEA模型
    3.2 样本与指标的选取
        3.2.1 样本数据的选取说明
        3.2.2 指标体系的选取
    3.3 我国保险公司效率测度结果分析
        3.3.1 我国保险公司的效率测度结果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保险业对外开放度对保险公司效率影响实证研究
    4.1 保险业对外开放对保险公司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4.1.1 产权结构影响
        4.1.2 市场结构影响
        4.1.3 技术外溢效应和创新效应
    4.2 研究方法与变量的选择
        4.2.1 研究方法
        4.2.2 变量的选择
        4.2.3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4.3 分组研究
    4.4 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4.5 回归结果与分析
        4.5.1 财产保险公司
        4.5.2 人寿保险公司
    4.6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保险业对外开放度对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
    5.2 对策建议
        5.2.1 监管机构的开放策略
        5.2.2 不同保险公司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4)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影响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效率的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
        一、效率的概念界定
        二、保险公司效率的定义
        三、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影响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路径
        一、示范模仿效应
        二、市场竞争效应
        三、人员流动效应
第二章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现实分析
    第一节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方式及历程
        一、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方式
        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历程
    第二节 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外资保险公司数量
        二、外资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
        三、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
第三章 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第一节 效率测度的方法及DEA模型概述
    第二节 中资保险公司效率测度
        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三、效率测度结果
    第三节 中资保险公司效率分析
        一、技术效率整体评价
        二、纯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三、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情况分析
第四章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影响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实证假设的提出
    第二节 变量和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一、模型变量的选取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和说明
    第三节 实证模型的建立及实证结果分析
        一、实证模型的建立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提高我国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建议
        二、对决策与监管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与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选题来源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
        1.2.1 有关保险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研究
        1.2.2 有关保险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
        1.2.3 有关保险市场效率研究
        1.2.4 有关保险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关系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
第2章 准入退出机制与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
    2.1 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2.1.1 保险市场准入机制
        2.1.2 保险市场退出机制
    2.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
        2.2.1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的演变和特征
        2.2.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集中度
        2.2.3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2.4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产品差异化
    2.3 准入、退出机制对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2.3.1 准入机制对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影响
        2.3.2 退出机制对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影响
        2.3.3 准入、退出机制与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影响关联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竞争行为
    3.1 人寿保险业市场竞争关系影响因素与地位层次结构
        3.1.1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竞争关系影响因素
        3.1.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竞争地位层次结构
    3.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产品设计行为
        3.2.1 人寿保险产品差异化界定与衡量
        3.2.2 人寿保险产品同质化成因及提升
    3.3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定价行为
        3.3.1 人寿保险产品的价格构成
        3.3.2 人寿保险市场价格战成因
    3.4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客户服务行为
        3.4.1 人寿保险市场客户服务内涵及演变
        3.4.2 人寿保险市场客户服务问题与改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开放度效率
    4.1 人寿保险行业开放度市场规则构成
    4.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开放性和市场布局
        4.2.1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开放性
        4.2.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布局
    4.3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开放度效率实证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方法的选择
        4.3.3 变量的选择
        4.3.4 实证结果分析
    4.4 人寿保险行业开放度市场规则的变化对效率影响
        4.4.1 市场开放性的变化对效率影响
        4.4.2 市场布局的变化对效率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规模效率
    5.1 人寿保险行业规模市场规则演变
        5.1.1 人寿保险行业改制重组
        5.1.2 人寿保险行业并购
        5.1.3 人寿保险行业上市
        5.1.4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集中度演变
        5.1.5 人寿保险行业中外资市场规模对比
    5.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规模效率分析模型构建
        5.2.1 实证研究方法
        5.2.2 变量选择
        5.2.3 数据来源
    5.3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规模效率实证结果分析
        5.3.1 第一阶段:基本 DEA 计算结果
        5.3.2 第二阶段:SFA 回归分析结果
        5.3.3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 DEA 计算结果
    5.4 人寿保险行业规模市场规则变化对效率的影响
        5.4.1 人寿保险行业改制重组对效率的影响
        5.4.2 人寿保险行业并购对效率的影响
        5.4.3 人寿保险行业上市对效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绩效
    6.1 人寿保险行业经营绩效分析
        6.1.1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盈利能力分析
        6.1.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偿付能力分析
        6.1.3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稳健发展能力分析
    6.2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
        6.2.1 研究回顾
        6.2.2 DEA 模型介绍
        6.2.3 决策单元 DMU 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6.2.4 人寿保险公司经营绩效 DEA 有效性分析
    6.3 国内外人寿保险行业经营绩效比较
        6.3.1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寿险业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6.3.2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寿险业知名寿险公司经营绩效
        6.3.3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寿险业资产、利润、利润率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寿保险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相关性
    7.1 理论机理与研究假设
        7.1.1 理论机理
        7.1.2 研究假设
    7.2 模型构建
        7.2.1 市场结构与效率对绩效的单独影响
        7.2.2 市场结构与效率对绩效的综合影响
        7.2.3 经营效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模型
    7.3 实证研究设计
        7.3.1 变量选择
        7.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3.3 研究方法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7.4.2 市场结构对寿险公司绩效影响的检验
        7.4.3 寿险公司效率对寿险公司绩效影响的检验
        7.4.4 市场结构与效率对绩效的综合影响检验
        7.4.5 经营效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检验
    7.5 实证研究结论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市场竞争规范层面
        8.2.2 市场结构优化层面
        8.2.3 经营模式转变层面
        8.2.4 经营效率提升层面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附录C 2008 年-2013 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寿险业知名寿险公司经营绩效对比一览表

(7)中国—瑞士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研究综述
    二、中瑞经贸关系方面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国-瑞士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
    一、中国-瑞士自贸区的建立背景
    二、中国-瑞士自贸区的发展
第四章 中瑞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贸易与投资影响的经济基础分析
    一、中瑞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贸易影响的经济基础分析
    二、中瑞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投资影响的经济基础分析
第五章 中瑞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中瑞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产生的静态经济效应分析
    二、中瑞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产生的动态经济效应分析
第六章 发展中瑞自贸区的政策性建议
    一、发挥中瑞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强化经贸关系
    二、强化中瑞产业内贸易水平,对中瑞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与指导,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三、重点支持国内企业发展,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四、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为吸引瑞士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高效、稳定的建设中瑞自贸区,使之成为中国参与南北型经济合作的典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8)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
    0.3 论文结构框架与研究方法
        0.3.1 论文的基本框架
        0.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0.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基础理论
    1.1 产权的定义
        1.1.1 对产权的界定
        1.1.2 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
    1.2 产权分析的基本工具:交易费用
        1.2.1 交易费用的定义
        1.2.2 交易费用、产权安排及资源配置效率
    1.3 产权结构的界定
        1.3.1 从组织形式界定产权结构
        1.3.2 从产权要素角度对产权结构的界定
        1.3.3 本文对产权结构的界定
    1.4 本文对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
    1.5 产权结构有效性的量化指标:效率
        1.5.1 效率的内涵及主要研究方向
        1.5.2 评价企业前沿效率的主要实证方法:利润效率法和成本效率法
        1.5.3 前沿效率的主要测度函数与估计方法
        1.5.4 效率与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关系
    1.6 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实现途径:激励
        1.6.1 激励的内涵
        1.6.2 激励机制
        1.6.3 激励的相关理论
    1.7 本文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
    1.8 本章小结
2.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分析的理论框架
    2.1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基本分析框架
    2.2 寿险公司效率及其测度
        2.2.1 传统的寿险公司效率评价指标
        2.2.2 本文对寿险公司效率内涵的界定
        2.2.3 效率的测度方法在保险公司中的应用
        2.2.4 本文对寿险公司效率研究方法和测度函数的选择
    2.3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及其有效性
        2.3.1 对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界定
        2.3.2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股权结构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
    2.4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及其有效性
        2.4.1 本文对寿险公司经理的界定
        2.4.2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理论概述
        2.4.3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3.1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演变
        3.1.1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历史演进
        3.1.2 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改革:以中国人寿为例
    3.2 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3.2.1 股权结构呈现出三种典型的控股模式
        3.2.2 境外资本陆续入股并相对控股部分寿险公司
        3.2.3 民营资本积极参股中国寿险公司
        3.2.4 银行相继参股中国寿险公司
    3.3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的状况分析
        3.3.1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发展历程
        3.3.2 中国上市寿险公司经理报酬激励机制对比
        3.3.3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4.1 美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4.1.1 美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4.1.2 美国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4.1.3 美国部分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
    4.2 英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4.2.1 英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4.2.2 英国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4.2.3 英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以标准人寿和法通保险集团为例
    4.3 日本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4.3.1 日本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4.3.2 日本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4.3.3 日本寿险公司的经理激励分析:以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为例
    4.4 台湾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4.4.1 台湾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4.4.2 台湾主要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4.4.3 台湾主要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
    4.5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对中国的启示
        4.5.1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特点
        4.5.2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对中国的启示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股权结构与寿险公司效率
    5.1 变量选取及样本选择
        5.1.1 因变量选取
        5.1.2 自变量选取
        5.1.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5.2 股权结构与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5.2.1 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SFA)利润效率模型
        5.2.2 实证工具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 股权结构与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5.3.1 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SFA)成本效率模型
        5.3.2 实证工具
        5.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
    6.1 变量选取及样本选择
        6.1.1 因变量选取
        6.1.2 自变量选取
        6.1.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2 经理报酬激励与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6.2.1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SFA)利润效率模型
        6.2.2 实证工具
        6.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 经理报酬激励与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6.3.1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SFA)成本效率模型
        6.3.2 实证工具
        6.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6.5 本章小结
7.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及策略
    7.1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总体思路
    7.2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有效性:模式、措施及制度保证
        7.2.1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有效模式:多股制衡的多元化网络式股权结构
        7.2.2 促使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的重要措施:引入战略投资者
        7.2.3 实现有效的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制度保证:强化监管
    7.3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的有效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7.3.1 有效的物质激励:实行经理报酬契约的结构化安排
        7.3.2 有效的精神激励:实现经理的贡献与其控制权相对称
        7.3.3 提升经理激励有效性的有益补充:良好的经理声誉激励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研究综述
        1.2.2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概述
    2.1 产业投资基金界定
        2.1.1 从PE到私募权股基金再到产业投资基金
        2.1.2 产业投资基金定义
        2.1.3 可借鉴的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方向
        2.1.4 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特征
    2.2 产业投资基金分类
        2.2.1 产业投资基金分类概述
        2.2.2 按照产业投资基金主体性质分类
        2.2.3 按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态分类
    2.3 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理论
        2.3.1 投资组合理论
        2.3.2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分析
        2.3.3 专业化与交易费用理论
第3章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3.1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历程与现状
        3.1.1 第一阶段,起步期,1985-1994年
        3.1.2 第二阶段,初步成长期,1995-2005年
        3.1.3 第三阶段,快速成长期,2006年至今
    3.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3.2.1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特点
        3.2.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 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3.3.1 产业投资基金对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推动作用
        3.3.2 产业投资基金对国企深化改革的推动作用
        3.3.3 产业投资基金对发展支柱产业的推动作用
        3.3.4 产业投资基金对于发展基础设施产业的推动作用
        3.3.5 产业投资基金对高科技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推动作用
第4章 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模式分析
    4.1 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模式概述
        4.1.1 中外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来源
        4.1.2 中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及退出模式
    4.2 大型中资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模式实例分析
        4.2.1 产业投资基金基本情况
        4.2.2 产业投资基金筹资模式
        4.2.3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模式
        4.2.4 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模式
第5章 产业投资基金绩效与报酬分析
    5.1 产业投资基金绩效评价
        5.1.1 绩效评价方法分析
        5.1.2 绵阳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绩效评价
    5.2 产业投资基金业绩报酬分析
        5.2.1 产业投资基金业绩报酬的决定因素
        5.2.2 产业投资基金业绩报酬分配
        5.2.3 产业投资基金业绩报酬设计案例
第6章 产业投资基金宏观发展模式设计
    6.1 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布局设计
        6.1.1 产业投资基金优化产业结构
        6.1.2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产业选择
    6.2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区域设计
        6.2.1 产业投资基金区域发展不平衡
        6.2.2 产业投资基金区域发展模式设计
    6.3 进一步完善产业投资基金运行环境
        6.3.1 产业投资基金政策法规完善
        6.3.2 健全产业投资基金金融市场环境
        6.3.3 加强产业投资基金金融中介与专业人才培育
        6.3.4 产业投资基金社会环境完善
第7章 产业投资基金微观发展模式设计
    7.1 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选择
        7.1.1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
        7.1.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选择
    7.2 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式选择
        7.2.1 产业投资基金公募与私募方式选择
        7.2.2 产业投资基金开放型与封闭型选择
    7.3 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选择
        7.3.1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来源
        7.3.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来源主体
        7.3.3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选择
    7.4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行业选择
    7.5 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方式选择
        7.5.1 产业投资基金退出形式单一
        7.5.2 产业投资基金退出形式多渠道选择
第8章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防范与控制
    8.1 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风险度量相关理论
        8.1.1 风险度量方法演进过程
        8.1.2 蒙特卡洛仿真模拟法分析
        8.1.3 VAR风险度量方法
    8.2 VAR风险度量实证分析
        8.2.1 投资项目简介
        8.2.2 投资项目风险因素及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8.2.3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VAR分析
    8.3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控制
        8.3.1 技术风险的控制策略
        8.3.2 市场风险的控制策略
        8.3.3 管理风险的控制策略
        8.3.4 环境风险的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金融危机下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概述
    (一) 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的概念
    (二) 外资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三) 金融危机对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提出的挑战
二、保险监管理论的剖析
    (一) 保险监管的主要理论
    (二) 保险监管的模式分析
    (三) 保险监管的内容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外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经验借鉴
    (一) 英国外资保险公司法律监管制度
    (二) 美国外资保险公司法律监管制度
    (三)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保险监管法律制度
    (四) 对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的启示和借鉴
四、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一) 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二) 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五、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 立法模式与法律体系的改进
    (二) 监管模式的转变
    (三) 监管内容的明确
    (四) 强化资信评级的监管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首家中瑞合资保险公司成立(论文参考文献)

  • [1]推动外资保险机构发展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入世20周年回顾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展望[J]. 上海市保险学会、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项目课题组. 上海保险, 2021(12)
  • [2]金融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 陈星宇. 兰州大学, 2020(01)
  • [3]保险业对外开放度对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D]. 李玉.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4]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资保险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D]. 唐成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保险业的一个观察视角[J]. 胡琼. 中国保险, 2018(10)
  • [6]人寿保险行业市场结构与效率研究[D]. 蒋才芳. 湖南大学, 2015(09)
  • [7]中国—瑞士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D]. 赵雪敏. 安徽大学, 2014(08)
  • [8]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研究[D]. 叶成徽.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9]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D]. 徐洁. 辽宁大学, 2011(01)
  • [10]金融危机下外资保险公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谢金琏. 西南政法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首家中瑞合资保险公司成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