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辉,于秋香,高培阳[1](2022)在《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探讨中医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探讨中医药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冠状动脉闭塞后早期再灌注治疗可加重心肌损伤,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内皮结构和功能改变,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始发和促进因素,目前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柴丽娜,杜蕊,张艳艳,孙莹莹,梁卫章,栾绍华,关连颖,任亮,刘津军[2](2021)在《银杏内酯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银杏内酯B(15、30、60 mg/kg)组与维拉帕米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各20只;手术前2 h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步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正常对照组持续灌注Krebs-Henseleit液(K-H液),模型组、银杏内酯B各剂量组和维拉帕米组平衡灌注20 min后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后行各指标检测。测定冠脉流出液心肌酶活性;TTC染色测定心脏组织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变;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心肌组织ATPase活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B 30、60 mg/kg组和维拉帕米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均显着降低(P <0.05或P <0.01),心脏组织梗死面积显着降低(P <0.01),心脏组织病变明显改善,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均显着升高且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着降低(P <0.05或P <0.0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升高且MDA含量显着降低(P <0.05或P <0.01),Na+-ATPase、Ca2+-ATPase酶活力显着升高(P <0.05或P <0.01)。结论银杏内酯B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改善ATPase活力而对大鼠离体心脏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高宏杰[3](2021)在《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网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 研究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常发生在心脏手术、冠脉搭桥、心肌梗塞后再通、心脏移植以及休克等情况下,已成为血运重建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课题组的自拟方痰瘀同治方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其抗MI/RI疗效显着。故本研究拟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药效物质基础、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网络机制,对课题组前期开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系列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补充和完善,为今后深入开展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药理药效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指出方向。同时,为更好的预测和分析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本研究对随机游走算法进行了优化和验证,为优化后的算法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2 研究方法2.1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应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获得MI/RI的靶点。应用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和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得中药成分,应用SwissADME数据库筛选中药的活性成分,并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将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和MI/RI的靶点做映射,获得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筛选出核心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关系的网络图,计算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抗MI/RI的网络效力值,得出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应用Cluego插件对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可能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了快速有效的发现其可能的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随机游走算法进行了优化,形成了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将优化后的算法应用于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可能潜在的核心靶点,应用Cluego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可能潜在的分子网络机制。2.2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应用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和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的中药成分,应用SwissADME数据库筛选出中药的活性成分,并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将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中药活性成分/化瘀中药组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与MI/RI的靶点做映射,分别获得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潜在的可能的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获得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的核心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可能的潜在分子网络机制。3 结果3.1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1)MI/RI靶点共1283个;(2)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683个,预测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共1452个;(3)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靶点共398个,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得核心靶点共337个;(4)应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关系网络,共有885个节点和12462条边,根据计算出的网络效力值获得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中药活性成分;(5)对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337个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分析生物反应过程共986个,KEGG信号通路共79条;(6)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的核心网络共有节点269个,中药活性成分节点32个,疾病靶点节点237个。采用分子对接等方法对优化算法进行验证。(7)对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核心网络的237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分析生物反应过程共739个,KEGG信号通路共131条。3.2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1)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中药成分共173个,中药活性成分87个,预测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共560个;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中药成分共143个,中药活性成分194个,预测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共430个。(2)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靶点共178个,应用String数据库获得核心靶点140个;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靶点共155个,应用String数据库获得核心靶点113个。(3)对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140个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分析中生物反应过程共469个,KEGG信号通路共114条;对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113个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分析中生物反应过程共495个,KEGG信号通路共108条。4 结论4.1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可以准确快速的提取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核心网络,为该算法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4.2痰瘀同治方抗MI/RI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共32个,核心中药为人参、川芎、薤白等6味中药。4.3痰瘀同治方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协同抗MI/RI的作用特点。本研究得出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炎症反应”机制、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凋亡过程负调控”作用机制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此外,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TNF信号通路”“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MAPK级联”作用机制有关。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作用机制还可能与“cAMP信号通路”有关,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有关。
马嘉鑫[4](2021)在《葛根与粉葛抗MIRI所致心律失常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葛根(PLR)与粉葛(PTR)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PLR和PTR含药肠吸收液(IAF)和含药血清(MS)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H9c2细胞的影响,经系统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二者抗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SD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组,每组15只,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5d:普萘洛尔组(Propranolol,Pro,15mg/kg/d),PLR低、中、高组(PLRL=1.6、PLRM=3.2、PLRH=6.4g/kg/d),PTR低、中、高组(PTRL=1.6、PTRM=3.2、PTRH=6.4g/kg/d),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每日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h后监测Ⅱ导联心电图,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缺血15min,再灌注30min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全程记录ECG。再灌注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动物用伊文斯兰染色法确认心脏缺血区面积。ECG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8只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检测SOD、MDA、CK-MB、GSH-Px、TNF-α和IL-6。并立即移取心脏,清洗干净后每组随机选取8个用于计算心肌肥厚指数,随后将心肌组织保存在-80℃,用于左心室心肌组织c Tn T含量、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检测。每组随机选4只动物取相同部位部分左心室心肌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HE、Masson染色、TUNEL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每组随机选6只动物取相同部位左心室心肌组织用于Western Blot检测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2)用Q-TOF检测鉴定PLR和PTR的IAF和MS中的有效成分,用Pro、2.5%、5%、7.5%的IAF或MS和葛根素(Puerarin,Pue)干预H9c2细胞,通过建立OGD/R损伤模型,检测H9c2细胞活力和细胞内SOD活性和LDH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3)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将在TCMSP和化学数据库获得的葛根有效成分及其靶点与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中心律失常相关的靶点进行交叉,将共有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获取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过程及参与其中的通路。最后选择优先度和关联度较高的活性成分与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分析这些成分与蛋白之间的结合方式与特点,探究葛根抗心律失常的潜在机制。结果:(1)心电图参数:与Sham相比,大鼠经I/R处理后,心电图参数异常,表现为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P<0.05),综合所有心律失常评分显着高于Sham(P<0.05)。与I/R组相比,PLRL、PLRM和PTRL可改善I/R大鼠心电图参数异常,降低心律失常评分(P<0.05),所有治疗组都可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1),降低大鼠VT和VF的发生率;相同剂量的PLR和PTR相比,PLRL组的paired VPC发生次数少于PTRL(P<0.05),PLRM组二联律、三联律次数和心律失常评分低于PTRM(P<0.01);心肌肥厚指数与缺血区面积:与Sham相比,I/R处理对大鼠心肌肥厚指数并无明显影响(P>0.05),所有给药组与I/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Sham相比,I/R大鼠心肌缺血区面积显着增加(P<0.01),所有药物预处理组均减少了大鼠缺血区面积(P<0.01);Elisa试剂盒检测:与Sham相比,I/R可降低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升高MDA、TNF-α含量和CK-MB活性(P<0.01),PLR和PTR可以不同程度调节这些心肌酶的活性和炎症因子含量(P<0.05);I/R可降低大鼠心脏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降低(P<0.01),c Tn T含量升高(P<0.01),对比I/R组,药物预处理组Pro、PLRL、PLRM、PTRL、PTRM提高Na+-K+-ATPase活性(P<0.01),Pro和PLRM升高Ca2+-ATPase活性(P<0.01),Pro、PLRL、PLRM能降低I/R处理大鼠心脏c Tn T含量(P<0.01),PTR组Ca2+-ATPase活性和c Tn T含量与I/R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PLRL组TNF-α含量低于PTRL(P<0.05);PLRH组GSH-Px活性高于PTRH组(P<0.05);PLRM和PLRH组CK-MB活性分别低于PTRM和PTRH(P<0.05)。PLRL和PLRM组c Tn T含量分别低于PTRL和PTRM(P<0.05);病理变化:与Sham相比,I/R大鼠表现出心肌细胞纤维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排列紊乱、细胞间质胶原沉积。药物预处理组不同程度改善了这些变化,Pro、PLRM、PTRH(P<0.01)和PLRL、PLRH、PTRM(P<0.05)减少了大鼠心肌间质胶原体积;Pro、PLRM、PLRH和PLRL(P<0.01)及PTRL(P<0.05)降低了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LRL和PLRM组凋亡细胞分别少于PTRL和PTRM(P<0.05);免疫组化:I/R组大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药物预处理组可不同程度增加Cx43表达,其中Pro和PLRM组(P<0.01)及PLRL(P<0.05)Cx43阳性表达较I/R组增强,其余组与I/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LRL组和PLRM组Cx43表达分别高于PTRL和PTRM(P<0.05);Western Blot:与Sham相比,I/R大鼠心脏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R相比,Pro、PLRL、PLRM、PLRH、PTRH(P<0.01)及PTRM(P<0.05)可抑制MAPK p38蛋白表达,所有给药组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减少(P<0.01 vs I/R);PLRL和PLRH组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低于PTRL和PTRH(P<0.05)。(2)Q-TOF检测:通过Q-TOF检测鉴定出PLR和PTR的IAF和MS含有Pue、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素、芒柄花苷、滨蒿内酯、芒柄花素、染料木素。细胞活力:经OGD/R处理后,H9c2细胞活力比Normal组显着降低(P<0.01),Pro、IAF、MS和Pue组H9c2细胞的活力较OGD/R组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PLR的三个浓度IAF和MS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同浓度的PTR(P<0.05);SOD和LDH活性:与Normal组比较,OGD/R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OGD/R比较,Pro、Pue以及PLR和PTR的IAF和MS均可以升高H9c2细胞SOD活性(P<0.01),PLR组的SOD活性高于PTR组;Pro、Pue以及PLR和PTR的IAF和MS均可以降低H9c2细胞LDH活性(P<0.01);PLR的三个浓度的IAF组的SOD活性均高于同浓度的PTR(P<0.05),2.5%PLR和5%PLR的MS组的SOD活性高于同浓度的PTR(P<0.05);2.5%PLR和5%PLR组在IAF处理后,LDH活性低于同浓度的PTR(P<0.05);Western Blot:OGD/R组H9c2细胞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比Normal组明显增加(P<0.05),不同浓度PLR、PTR的IAF和MS可不同程度抑制MAPK p3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PTR-MS组NFκB p65蛋白表达与OGD/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AF和MS比较:IAF处理的H9c2细胞存活率高于MS处理组(P<0.01),IAF组SOD活性高于MS组(P<0.01),IAF处理组LDH活性低于MS处理组(P<0.05),IAF和MS处理的H9c2细胞MAPK p38蛋白相对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IAF组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低于MS组(P<0.01)。(3)分析得到葛根中有12种活性成分干预135个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基因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将这些映射到268条KEGG通路中,主要包含PI3K-Akt、MAPK、Fox O、TNF、IL-17、HIF-1、c AMP、C-type lectin receptor、Toll-like receptor、Ras、p53、NFκB、VEGF信号通路。将关联度最高的5种成分与MAPK14和NFκB3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打分,发现它们通过氢键或π-π共轭的形式结合。结论:(1)PLR与PTR对MIRI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有不同程度保护作用,PLR抗再灌注损伤及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同剂量的PTR;(2)PLR与PTR的IAF和MS可以不同程度的保护OGD/R对H9c2细胞的损伤,PLR的IAF和MS保护OGD/R对H9c2细胞的损伤优于同浓度的PTR的IAF和MS;(3)IAF避免了多种外源和内源性成分的干扰,比MS更适合于中药体外药理学研究;(4)PLR与PTR可能是通过大豆素、葛根素、染料木素、芒柄花素和滨蒿内酯等成分作用于MAPK p38/NFκB p65信号通路发挥抗缺血/再灌注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从而保护缺血心肌免受再灌注损伤。
杨潇[5](2020)在《蒙药当贡-3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蒙药当贡-3(DG-3)对大鼠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方法将DG-3复方药物进行提取得药物总提物,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给予细胞DG-3药物干预,以复方丹参滴丸(FF)为阳性对照组,选用Co Cl2溶液为缺氧剂,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验证药物的毒性作用及筛选药物浓度,优化H/R条件,在体外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损伤组(H/R)、DG-3低、中、高剂量组(H/R+低、中、高相应浓度剂量的DG-3)、FF剂量组(H/R+相应浓度剂量的FF),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细胞匀浆液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水平、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以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释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Rt-q PCR)检测Bax、Bcl-2、caspase-3 m RNA的水平。结果1.MTT结果得出,DG-3药物浓度在0.05-0.4mg/m L范围内,细胞存活率无明显改变,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DG-3药物浓度在0.8-6.4mg/m L内,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筛选DG-3低、中、高药物浓度分别为0.1、0.2、0.4mg/m L。2.依据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确定H/R模型的最佳条件为Co Cl2的浓度为1000mmol/L,缺氧时间21 h,复氧时间2 h。3.与control对比,H/R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细胞匀浆中的CAT水平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中LDH及CK的释放量升高(P<0.05),Bax、caspase-3的m RNA水平升高(P<0.05),Bcl-2的m RNA水平降低(P<0.05)。与H/R对比,DG-3中、高剂量组能够升高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细胞上清液中LDH及CK释放量(P<0.05)、升高细胞匀浆中CAT的活性(P<0.05),低、中、高剂量组能够降低Bax、caspase-3的m RNA表达水平(P<0.05)、升高Bcl-2的m RNA表达水平(P<0.05),并且作用可以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DG-3总提取物能够抑制由Co Cl2诱导的H/R而出现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与DG-3能够降低Bax、caspase-3的m RNA水平,升高Bcl-2的m RNA水平有关。
王武静[6](2020)在《二氢槲皮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即心肌缺血后重新恢复血液供应而引起的过氧化损伤,其主要病理特点为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心肌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导致心律失常、心梗面积加大、心脏衰竭等临床现象的发生。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DHQ)作为一种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菌、抗病毒等作用。DHQ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作用,但其相关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课题拟对DHQ抗MIRI的保护作用及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DHQ抗心肌损伤可能的分子机制,为DHQ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DHQ对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首先建立H/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确定DHQ的最佳给药浓度,以用于后续实验。然后使用相关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通过JC-1染色观察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最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中p-PI3K、p-AKT、凋亡蛋白Bcl-2家族Bcl-2与Bax的比例及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ERK、p-eif2α、IRE1α、ATF6、GRP78、CHOP、p-JNK、Caspase-12 的表达水平。2.DHQ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并分析DHQ对离体心脏收缩功能参数心率、LVSP、+dP/dtmax以及-dP/dtmax的影响;检测组织心肌酶CK、AST的活力和抗氧化酶T-AOC,SOD,GSH-Px,CAT活性以及ROS水平和MDA的含量;通过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DHQ对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通过MTT法确定不同浓度DHQ对H9c2心肌细胞增值无显着影响;在DHQ给药浓度为20 μM时,明显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并且作用效果最好。DHQ预处理可显着抑制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LDH的释放及MDA水平的升高并提高三种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的活性,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提高红/绿荧光比值。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HQ预处理可上调p-AKT、p-PI3K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 比例,下调 p-PERK、p-eif2α、IRE1α、ATF6、GRP78、CHOP、p-JNK、Caspase-12的表达水平。2.DHQ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在I/R模型上,分析DHQ对离体心脏收缩功能参数的影响,与I/R组相比,预给药20μM的DHQ可以显着提高LVSP、±dP/dtmax,并调节心率。而PI3K抑制剂LY294002能够抑制DHQ对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心肌酶、抗氧化活性发现DHQ预处理组能够显着抑制CK和AST的释放,增强T-AOC、SOD、CAT、GSH-Px的活性,同时也能降低ROS和MDA的水平,而LY294002能够明显反转DHQ的作用效果。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DHQ预处理能够显着改善心肌细胞的变性,减少心肌纤维断裂,增宽间质,减少胞膜破裂,缓解胞质溶解现象等的病理特征,可见变性坏死的心肌纤维显着减少,心肌细胞的间质较窄,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紧密。在给予LY294002后,明显抑制上述改善的情况。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HQ预处理后可上调p-AKT、p-PI3K蛋白表达水平,提高Bcl-2/Bax比例,抑制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RP78、p-eif2α、p-PERK、IRE1α、ATF6、CHOP、p-JNK、Caspase-12 的表达水平,而给予 LY294002 后,DHQ 对上述蛋白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结论:DHQ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反应,阻止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为DHQ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姜丹[7](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析其作用机制,为搜风祛痰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四组,35只/组。根据成人每日用药临床推荐的常用剂量,按成人与大鼠体重折算系数6.3,折算成大鼠用量后给药,进行预处理,每日1次,继续灌胃7d。其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搜风祛痰中药组大鼠予以搜风祛痰中药8.1g·kg-1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培哚普利片0.4mg·kg-1灌胃。在第7d灌胃结束后1小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其它三组手术过程相同,但不结扎。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前夜禁食,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取血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预冷的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心脏经10%甲醛固定,置于液氮中,-20℃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TXA2、PGI2、sTM、sEPCR、IL-8、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Akt mRNA、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ELISA法检测:1.1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明显(P<0.05)。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含量及TXA2/PGI2比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明显下降,TXA2/PGI2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明显(P<0.05),PGI2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TXA2/PGI2下降明显(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TM、sEPCR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M、sEPC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升高(P>0.05)。1.4各组大鼠IL-6、IL-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IL-8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IL-6、IL-8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IL-8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1.5各组大鼠TNF-a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升高(P>0.05)。2.PCR检测2.1各组大鼠Akt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kt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2.2各组大鼠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Bax mRNA下降不明显,Bcl-2 mRNA增加不明显(P>0.05)。3.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蛋白灰度统计)3.1各组大鼠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3.2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升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结论:1.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使血清中VEGF含量上升,PGI2含量上升,TXA2的含量下降,保持TXA2/PGI2比例的平衡,降低血清中sTM、sEPCR水平,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搜风祛痰中药能够降低血清中IL-8、IL-6、TNF-α的含量,说明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3.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kt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kt/Bax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陈卓[8](2019)在《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在体实验观察双参通脉颗粒(Ginseng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Granules,GS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nfarctio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对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通过离体细胞实验,观察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乳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材料与方法:在体实验:SPF级12周龄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质量(230±20)g。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按人体与大鼠体表面积换算药物剂量,低、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量7.31g/kg,13.45g/kg,西药合心爽用量4.23mg/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以上各组按2次/日,3ml/次,连续灌胃四周。心电图评估筛查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手术全程监测心电图判定造模是否成功,监测心功能。术后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氧化损伤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内皮素(ET)、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变化,炎症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α蛋白表达;同时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离体实验: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的制备:30只SD大鼠,饲养于适宜环境中,自由饮水,进食,温度,湿度适宜,适应性喂养3天,后分组,随机分成三组,正常组10只,双参通脉颗粒低、高剂量组各10只,中药予浓度为7.31g/kg、13.45g/kg的颗粒剂水溶液,日两次灌胃,3ml/次,日两次,连续2周,正常组给予等量盐水,中药各组持续灌胃5d后取血,离心,取上清,过滤灭菌,-80℃冻存备用。细胞培养及传代:大鼠心肌细胞株接种于培养基,置于温度37℃,5%CO2培养箱内24h,传代。细胞造模: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细胞分四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正常组在37℃,5%CO2培养基中加入与含药血清同浓度的正常大鼠血清,连续培养24h;模型组心肌细胞置培养箱(37℃,5%CO2,90%N2,5%O2)缺氧6h,后置于37℃,5%CO2培养基复氧12h,结束;中药低、高剂量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最佳工作浓度的中药含药血清(过滤除菌,4℃保存,稀释到适当浓度约1000倍),其余同模型组。分别取各组细胞培养瓶中培养液,按照LDH检测试剂盒说明书,通过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将培养好的心肌细胞以适当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设置6个复孔,加入培养液,CCK-8,与未加细胞孔对比,放置培养箱4-5小时,完成后,用酶标仪于450nm处检测OD值,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变化,将各组心肌细胞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加入含药学清及试剂后,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IκBα、Iκκβ的表达。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凋亡率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双参通脉颗粒(GS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1.1 GSG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GSG各组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SP)显着升高(p<0.05),左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升高(p<0.05),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显着降低(p<0.05),左室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p<0.05),GSG低、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心率变化(D-value)均较模型组小(p<0.05)。1.2 GSG对MIRI大鼠血清GSH-PX、CAT、ET、MPO含量的影响GSG干预后,ET、MPO均有所下降,GSH-PX、CAT含量上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着升高(p<0.05),西药组及GSG低、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1.3 GSG对MIRI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较紧密规整,组织间隙水肿较轻微,仅有轻度淤血,周围组织有微量渗出,血管轻度扩张。模型组心肌纤维扭曲断裂,细胞肿胀,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核散乱无序,心肌细胞肥大,染色疏松。西药组心肌纤维断裂较少,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疏松,心肌间隙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水肿及渗出。中药低剂量组心肌纤维排列较MIRI组规整,组织间隙有水肿渗出,炎细胞浸润。中药高剂量组心肌纤维排列较规整,肌纤维断裂少,组织间隙水肿较轻。2双参通脉颗粒对MIRI大鼠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2.1 GSG对血清炎症介质IL-1β、IL-6和TNF-ɑ含量的影响假手术组血清IL-1β、IL-6和TNF-ɑ含量水平升高不明显,模型组IL-1β、IL-6和TNF-ɑ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IL-1β、IL-6和TNF-ɑ含量均显着下降(p<0.05)。2.2 GSG对心肌组织VCAM-1、ICAM-1含量变化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组织可见微少的被染色的细胞;模型组心肌组织被染色的细胞较多,较密集;西药组染色细胞较模型组减少;中药低剂量组染色细胞较模型组减少;中药高剂量组染色细胞最少。ICAM-1含量变化:假手术组心肌组织可见微小的染色组织;模型组心肌组织被染色部位较大,较密集;西药组染色组织较模型组减少;中药低剂量组染色组织较模型组减少;高剂量组染色组织最少。2.3 GSG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12%,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32.01%,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西药组凋亡细胞较模型组减少,25.32%;中药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为7.3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为13.4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2.4 GSG对MIRI大鼠NF-κB、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给予GSG后,GSG低、高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3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乳大鼠心肌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3.1各组细胞培养液LDH活性改变正常组心肌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93.47U/L,模型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241.54U/L,与正常组比较显着升高(P<0.05);GSG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175.02U/L,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GSG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142.77U/L,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3.2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改变正常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80.65%;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42.14%;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58.32%;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0.41%,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3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改变经Annexin V与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正常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84%,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6.62%,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血清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14.38%,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16%,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正常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42.82%,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值为83.7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血清低剂量组心肌细胞AI值为54.2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值为62.94%,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4各组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培养基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着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血清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3.5各组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NF-κB、IκBα、Iκκβ表达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绿色荧光强度显着升高,表明NF-κB蛋白激酶表达量增加(P<0.05),提示NF-κB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血清处理组绿色荧光强度降低,说明中药GSG含药血清对NF-κB、Iκκβ有抑制作用;对IκBα有增加作用;中药组能降低NF-κB、Iκκβ蛋白激酶表达水平(P<0.05),升高IκBα蛋白激酶表达水平(P<0.05)。结论:1双参通脉颗粒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提高各项心功能指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2双参通脉颗粒可以降低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炎症介质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降低蛋白激酶NF-κB、Iκκβ的表达,升高抑制凋亡蛋白IκBα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3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可以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降低蛋白激酶NF-κB、Iκκβ的含量,升高蛋白激酶IκBα的含量,从而提高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凋亡率。
华芳[9](2019)在《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相关药理作用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被广泛用于各种血瘀诸痛证。在现代研究中,主要通过测定阿魏酸、藁本内酯、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等药效成分的含量评价川芎的质量。由于川芎中含多种有效成分,仅测定这些成分难以有效地评价川芎的质量。为此,本论文以川芎活血化瘀功效为基础,通过定量测定反映活血化瘀功效的抗凝血、抗凝胶反应、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度,综合评价川芎的质量。由此建立测定川芎抗凝血、抗凝胶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作用的生物评价方法,为川芎的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第一、川芎抗凝血作用的定量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能够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状况,指示药物的抗凝血作用。通过考察体外定量测定抗凝血作用的各个因素,以APTT为指标,以阿魏酸钠为阳性药,建立了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血活性的方法。阿魏酸钠在质量浓度为15 mg/mL的范围内与APTT延长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5,n=5)。川芎粉末依次用无水乙醇和水提取的总提取物为供试液,以家兔的血浆测定抗凝血作用;根据量反应平行线(2.2)法,可靠性检测符合《药典》的要求;测定次数不少于3次。重现性检测的RSD值为9.34%(n=6),可信限率为11.15%(n=6)。说明本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同时,进一步测定了5份不同产地的川芎药材、2份川芎饮片和2份含川芎的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其抗凝血效价分别为5.4317.620(川芎药材)、5.910(川芎饮片)、3.017(川芎酒炙饮片),14.516(通脉颗粒)和29.035 U/g(血府逐瘀丸)。表明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第二、川芎抗凝胶反应的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优化体外定量测定抗凝胶反应的各个影响因素,以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中纤维蛋白原的剂量为指标,建立了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胶反应活性的方法。即以川芎依次用无水乙醇和水提取的总提取物为供试品;以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中纤维蛋白原剂量指示川芎的抗凝胶反应的强弱。根据直接测定法,测定次数不少于4次。重现性测定的RSD值为4.00%(n=6),可信限率为12.69%(n=6)。表明本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进一步测定了5份川芎药材、2份川芎饮片和2份含川芎的中成药样品的抗凝胶反应的效价,分别为0.721.14(川芎药材)、1.25(川芎饮片)、0.67(川芎酒炙饮片)、2.52(通脉颗粒)和2.56 U/g(血府逐瘀丸)。说明本方法可以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胶反应活性。第三、川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定量测定: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反映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的主要指标。前期本实验室以川芎的水提物为供试品,建立了定量测定川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方法,未能反映川芎的整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此,本研究改用川芎依次用乙醇和水提取的总提取物为供试品,建立了定量测定川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方法。同时,测定了5份川芎药材、2份川芎饮片和2份含川芎的中成药样品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效价分别为0.560.75(川芎药材)、0.67(川芎饮片)、0.30 U/g(川芎酒炙饮片)、0.51(速效救心丸)和0.92 U/g(乐脉颗粒)。说明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第四、川芎体外抗血栓作用的测定:以体外全血凝块溶解率为指标,可以指示药物的抗血栓活性。采用传统的体外全血凝块溶解法,检测川芎的体外抗血栓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川芎提取物溶液的体外全血凝块溶解作用不显着;但当剂量增大至25 mg/mL时,具有显着的全血凝块溶解作用。表明川芎具有抗血栓作用。由于本方法操作的准确性差,不适合定量测定。第五、川芎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微循环与中医的血瘀证密切相关,以微血管口径的变化率为指标,可以指示药物的改善微循环活性,可作为评价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的指标之一。将盐酸肾上腺素滴在小鼠耳廓后,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微血管口径的变化率有显着性差异,表明建立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造模成功。阳性药阿魏酸钠和不同浓度的川芎提取物溶液给药5天后,能显着改变小鼠耳廓微血管口径的变化率,表明阿魏酸钠和川芎都具有明确的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疗效。由于量效关系不明显,不适合定量测定。
李延珍[10](2018)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GMI低(1.5 mg/kg)、中(3 mg/kg)、高(6 mg/kg)剂量组和维拉帕米2.5 mg/kg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各20只;手术前2 h,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步给予生理盐水。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正常对照组持续灌注Krebs-Henseleit液(K-H液),模型组、DGMI各剂量组和维拉帕米组平衡灌注20 min后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后行各指标检测。测定冠脉流出液心肌酶活性;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心脏组织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变;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心肌组织ATPase活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GMI中、高剂量组和维拉帕米2.5 mg/kg组大鼠血清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心脏组织梗死面积显着降低(P<0.01),心脏组织病变明显改善;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均显着升高且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着降低(P<0.05或P<0.0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升高且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或P<0.01);Na+-ATPase、Ca2+-ATPase酶活力显着升高(P<0.05或P<0.01)。[结论]DGMI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改善ATPase活力而对大鼠离体心脏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探讨中医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通过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2 通过调节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3 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4 通过调节PGI2和TXA2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5 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6 小 结 |
(2)银杏内酯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药与仪器 |
1.3 分组与造模 |
1.4 标本采集与检测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心肌酶活性比较 |
2.2 各组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百分率比较 |
2.3 各组心脏组织病变观察结果 |
2.4 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2.5 各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比较 |
2.6 各组Na+-ATPase、Ca2+-ATPase活力比较 |
3 讨论 |
(3)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网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网络药理学算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1.1 MI/RI靶点的收集与整理 |
1.2 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的收集与整理 |
1.3 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抗MI/RI的核心靶点的筛选 |
1.4 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分子网络并计算中药活性成分的网络效力值 |
1.5 痰瘀同治方抗MI/RI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 |
1.6 小结 |
2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 |
2.1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基本原理与优势 |
2.2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公式 |
2.3 小结 |
3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3.1 基于优化算法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的核心网络 |
3.2 基于优化算法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的核心网络靶点的富集分析 |
3.3 小结 |
4 对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验证 |
4.1 痰瘀同治方核心中药活性成分与MI/RI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 |
4.2 应用优化算法前后痰瘀同治方抗MI/RI靶点数量及富集分析路径的对比 |
4.3 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靶点富集分析结果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的对比 |
4.4 小结 |
5 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5.1 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5.2 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讨论 |
1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 |
1.1 有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中对偏向概率参数的筛选 |
1.2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与其它算法的对比与分析 |
1.3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与随机游走算法的对比与分析 |
1.4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适用性及其不足 |
2 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中药 |
3 痰瘀同治方、本方祛痰中药组和本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的对比与分析 |
3.1 痰瘀同治方与本方祛痰中药组共同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3.2 痰瘀同治方与本方化瘀中药组共同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3.3 痰瘀同治方、本方祛痰中药组和本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的对比研究 |
4 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4.1 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4.2 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4.3 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4)葛根与粉葛抗MIRI所致心律失常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1章 葛根与粉葛对MIRI致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设备 |
2.1 PLR、PTR提取 |
2.2 仪器设备 |
2.3 药品及试剂 |
2.4 试验动物 |
3 试验方法 |
3.1 溶液配制 |
3.2 试验动物分组 |
3.3 建立I/R模型 |
3.4 心电图评分 |
3.5 大鼠心肌肥厚指数 |
3.6 大鼠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占比 |
3.7 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 |
3.8 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心脏生化指标 |
3.9 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测 |
3.10 TUNEL检测大鼠心脏细胞凋亡 |
3.1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脏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 |
3.12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脏MAPK p38和NFκB p65 表达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 |
5.1 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电图变化的影响 |
5.2 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肌肥厚指数的影响 |
5.3 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脏缺血危险区面积占比的影响 |
5.4 葛预处理对I/R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
5.5 H-E染色检测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
5.6 Masson染色检测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
5.7 TUNEL检测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5.8 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脏缝隙连接蛋白Cx43 表达的影响 |
5.9 Western Blot检测葛预处理对I/R大鼠心脏MAPK p38和NFκB p65 的影响 |
6 讨论 |
第2章 葛根与粉葛IAF、MS对 H9c2 细胞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设备 |
2.2 主要药物与试剂 |
2.3 溶液配制 |
2.4 葛根与粉葛的IAF和MS的制备与检测 |
2.5 H9c2 细胞分组 |
2.6 建立(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oxygenation,OGD/R)损伤模型 |
2.7 Pro和 Pue浓度筛选 |
2.8 IAF和 MS浓度对H9c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9 IAF和 MS对 OGD/R诱导H9c2 细胞损伤的影响 |
2.10 IAF和 MS预处理对H9c2 细胞SOD活性和 LDH活性的影响 |
2.11 Western Blot检测IAF和 MS预处理对H9c2 细胞MAPK p38和NFκ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2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Q-TOF检测葛根与粉葛的IAF和 MS |
3.2 OGD/R模型对H9c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3 Pro和 Pue浓度筛选 |
3.4 IAF或 MS对 H9c2 细胞活力的影响 |
3.5 葛根IAF和 MS预处理对OGD/R诱导H9c2 细胞损伤的影响 |
3.6 IAF和 MS预处理对H9c2 细胞SOD活性和 LDH活性的影响 |
3.7 IAF和 MS预处理对H9c2 细胞MAPK p38和NFκ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8 IAF和MS比较 |
4 讨论 |
第3章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葛抗心律失常的机制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数据库与软件 |
2.2 RP活性成分获取与靶点筛选 |
2.3 心律失常靶点的获取与筛选 |
2.4 RP-活性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网络构建 |
2.5 RP治疗心律失常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 |
2.6 RP治疗心律失常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
2.7 RP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 |
3 结果 |
3.1 RP中潜在活性成分获取与靶点筛选 |
3.2 RP-活性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网络构建 |
3.3 RP治疗心律失常的PPI网络绘制 |
3.4 RP治疗心律失常的靶点GO富集分析 |
3.5 RP治疗心律失常的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6 RP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 |
4 讨论 |
结论 |
总结 |
创新与不足 |
文献综述 第4章 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中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
1 引言 |
2 再灌注心律失常机制 |
2.1 钙超载 |
2.2 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 |
2.3 氧化应激 |
2.4 炎症机制 |
2.5 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 |
3 中药及其制剂防治心律失常 |
3.1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 |
3.2 中药有效成分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蒙药当贡-3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二氢槲皮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
一、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二、氧化应激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三、内质网应激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四、内质网应激与细胞凋亡 |
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与细胞凋亡 |
六、PI3K-AKT信号通路与心肌缺血再灌注 |
七、心肌缺血再灌损损伤的药物治疗现状 |
八、中医药与心肌缺血再灌损伤 |
第二节 二氢槲皮素的研究进展 |
一、二氢槲皮素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二氢槲皮素对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二氢槲皮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结语 |
一、总结 |
二、本课题的创新性 |
三、不足之处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统计学处理 |
附录2:缩略语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双参通脉颗粒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乳大鼠心肌细胞模型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相关药理作用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川芎抗凝血作用的定量测定 |
1.1 材料 |
1.1.1 仪器 |
1.1.2 试剂与药品 |
1.1.3 药材 |
1.1.4 动物 |
1.2 方法 |
1.2.1 抗凝剂(枸橼酸三钠溶液)的配制 |
1.2.2 阳性药(阿魏酸钠溶液)的配制 |
1.2.3 川芎供试液的制备 |
1.2.4 血浆的制备 |
1.2.5 APTT的测定及抑制率的计算 |
1.2.6 川芎样品抗凝血活性的生物效价的标定 |
1.2.7 样品生物效价的测定 |
1.3 结果与讨论 |
1.3.1 抗凝血活性对照品的选择及其线性范围 |
1.3.2 抗凝血活性定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
1.3.3 定量测定抗凝血活性的方法学验证 |
1.3.4 川芎药材、饮片、中成药抗凝血活性的比较 |
1.4 结论 |
第二章 川芎抗凝胶反应作用的定量测定 |
2.1 材料 |
2.1.1 仪器 |
2.1.2 试剂与药品 |
2.1.3 药材 |
2.2 方法 |
2.2.1 工作缓冲液的制备 |
2.2.2 阳性药阿魏酸钠溶液的配制 |
2.2.3 川芎供试液的制备 |
2.2.4 凝血酶溶液和纤维蛋白原溶液的制备 |
2.2.5 空白梯度试验 |
2.2.6 纤维蛋白原剂量的测定 |
2.2.7 标定川芎样品抗凝胶反应活性的生物效价 |
2.2.8 样品生物效价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抗凝胶活性对照品的选择 |
2.3.2 抗凝胶反应活性定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
2.3.3 抗凝胶反应活性定量测定方法的重现性的测定 |
2.3.4 川芎药材、饮片、中成药抗凝胶反应活性的比较 |
2.4 结论 |
第三章 川芎抗血小板聚集反应作用的定量测定 |
3.1 材料 |
3.1.1 仪器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药材 |
3.1.4 动物 |
3.2 方法 |
3.2.1 抗凝剂、诱导剂和阳性药的配制 |
3.2.2 川芎供试液的制备 |
3.2.3 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的制备 |
3.2.4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测定及抑制率的计算 |
3.2.5 川芎样品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生物效价的标定 |
3.2.6 样品生物效价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方法的优化 |
3.3.2 川芎药材、饮片、中成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比较 |
3.4 结论 |
第四章 川芎体外抗血栓作用的测定 |
4.1 材料 |
4.1.1 仪器 |
4.1.2 试剂与药品 |
4.1.3 药材 |
4.1.4 动物 |
4.2 方法 |
4.2.1 阳性药溶液的配制 |
4.2.2 川芎供试液的制备 |
4.2.3 全血凝块的制备 |
4.2.4 全血凝块质量的测定及全血凝块溶解率的计算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川芎提取物溶液的全血凝块溶解作用 |
4.3.2 全血凝块溶解作用线性关系的考察 |
4.4 结论 |
第五章 川芎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作用的测定 |
5.1 材料 |
5.1.1 仪器 |
5.1.2 试剂与药品 |
5.1.3 药材 |
5.1.4 动物 |
5.2 方法 |
5.2.1 麻醉溶液乌拉坦的配制 |
5.2.2 硫化钠脱毛剂 |
5.2.3 阳性药溶液的配制 |
5.2.4 川芎供试液的制备 |
5.2.5 动物的分组、给药和造模 |
5.2.6 小鼠耳廓微循环的观察和微血管口径变化率的计算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川芎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
5.3.2 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作用的线性范围考察 |
5.4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的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展望 |
6.1 全文的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验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3.1 分组、给药与造模 |
1.3.2 心肌酶 (AST、LDH、CK-MB) 活性检测 |
1.3.3 TTC染色法测定心脏组织梗死面积 |
1.3.4 HE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病变 |
1.3.5 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 |
1.3.6 心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 MDA含量及Na+-ATP、Ca2+-ATP活性检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心肌酶活性测定结果 |
2.2 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测定结果 |
2.3 心脏组织病变观察结果 |
2.4 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结果 |
2.5 抗氧化酶 (SOD、CAT) 活性及MDA含量测定结果 |
2.6 Na+-ATPase、Ca2+-ATPase活力测定结果 |
3讨论 |
四、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探讨中医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郭文辉,于秋香,高培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01)
- [2]银杏内酯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柴丽娜,杜蕊,张艳艳,孙莹莹,梁卫章,栾绍华,关连颖,任亮,刘津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21(07)
- [3]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网络机制研究[D]. 高宏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葛根与粉葛抗MIRI所致心律失常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马嘉鑫.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蒙药当贡-3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D]. 杨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二氢槲皮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王武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卓.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相关药理作用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D]. 华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10]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李延珍. 天津中医药,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