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琦[1](2020)在《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肺源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心脏负荷增加的一种多系统疾病。其关键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将导致呼衰和心衰,死亡率极高。在肺心病治疗上,中医辅助西医能增强治疗的疗效。中药注射剂大量应用于肺心病的治疗,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飞跃,种类繁多,故现急需评价各中药注射液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综合评估中药注射液对肺心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临床上用于治疗肺心病的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并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这就给临床医生选择带来困扰。同时,关于中药注射剂头对头的实验研究较少,两种药物没有直接比较。网状meta分析可以进行多种药物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现比较各中药注射液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出最优方案,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1.检索文献,筛选文献,制作文献基线资料表;2.采用REVMAN软件将各注射剂进行异质性检验,进行传统meta分析;3.比较异质性筛选进入网状meta分析的组别,STATA14制作网状图;GEMTC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肺心病总有效率具体概率的排序。比较各组在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上的疗效。结果:纳入文献共123篇,共涉及8种中药注射剂,分别是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舒血宁、冠心宁、脉络宁。研究中对照组均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实验组均为某种中药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①在疗效上:辅助中药注射液能提高疗效,脉络宁疗效最显着,与灯盏花素相比OR:1.68,95%CI(1.08,2.66),与红花组相比 OR:1.69,95%CI(1.03,2.89),与丹红组相比较OR:1.59,95%CI(1.06,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在降低红细胞压积上:仅红花组和舒血宁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仅脉络宁组和舒血宁组比较,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在血浆粘度指标上,无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⑤在不良反应上,脉络宁组meta分析合并结果率1%,而丹参组为6%,居榜首。结论:在8种中药注射剂中,脉络宁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最优选择。
王凯欢[2](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庞厚芬,杨莉,张延凤,李玉玲,王依广[3](2017)在《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参芪扶正注射液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抗癌抑瘤、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各种肺癌、放射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治疗。结论随着对参芪扶正注射液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范围会不断拓展。
李波,马新平[4](2015)在《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胸部放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胸部肿瘤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肺炎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初治胸部肿瘤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放疗同时观察组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时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可降低胸部肿瘤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国兴宜[5](2014)在《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心病科应用的临床情况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客观地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心病科疾病应用的安全性以及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心病科应用的病种、中医证型、对血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总结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治疗心病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以期提高其在心病科疾病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包括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两部分。采用现行病例跟踪调查方法,以220例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心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参芪扶正注射液使用的一般情况(逐项记录用药的基本情况、临床诊断、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等信息,填写《参芪扶正注射液基本信息表》、《HIS、LIS系统提取信息确认表》、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应填写《参芪扶正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表》,将收集的数据录入HIS、LIS系统,治疗完成后(最长52天)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用SPSS19.0软件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总概况、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证。2.本研究中使用时间多为1-7天,临床中应根据患者体质、疾病情况综合考虑。3.合并用药情况:合并用药种类多,多为抗生素、心肌极化液、降压药物等。4.心病科疾病中老年人居多,由于年老体衰,同时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5.血压影响方面:输液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较输液前下降,二者显着性差异,参芪扶正注射液有增强降压药物疗效的作用,且对收缩压的降压效果高于对舒张压的效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可升高正常血压患者的舒张压。6.参芪扶正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7.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8.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9.不同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2例,占50.00%,另外两例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10.不同证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气虚血瘀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1.有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史患者。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无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57%。12.严重程度均为轻度,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血管疼痛。14.发生时间多在输液开始后4-30min,持续时间多在一小时之间。结论:1.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心病科应用广泛,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疾病,证属气虚血瘀,使用时间1-7天,适病情而定,本药物可以增强降压药物功效,有降压效果;对血压正常患者有升高舒张压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2.参芪扶正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不会造成患者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的损害,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参照说明书规范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周人杰[6](2014)在《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监测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开展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方案,总结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获取参芪扶正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方法:统计2013年8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我院所有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不设排除标准,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填写调查表,统计信息涵盖年龄、性别、入院病情、住院天数、用药天数、中西医诊断、中医证候分布、合并疾病、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多项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关联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获取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果:1.共监测到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1171人,男性患者496例,女性患者67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77岁,年龄集中在46~81岁年龄段(75.41%),用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2.病情稳定患者应用最多,占81.04%。患者主要集中在肿瘤科、心病科、乳腺科;以肿瘤科应用最多,占总人数19.13%。患者住院天数平均20.28天,81.34%患者住院天数在28天以下。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疗程平均为8.27天,85.39%的患者用药疗程在14天以内;71.82%的患者用药时间窗在4天以内。3.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常见疾病为乳腺癌(9.39%),肺癌(9.39%),胃癌(5.64%);中医诊断最常见为肺积(9.48%),乳岩(8.97%),肺痿(7.86%)4.合并疾病关联性分析显示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联合用药关联性分析显示多联合使用苦参碱、丹红、左卡尼汀等药物。5.证候分布显示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辨证多为气阴两虚证(15.37%),气滞血瘀证(11.87%),气血亏虚证(7.01%),病性证候要素多为气虚、血瘀、痰浊,病位证候要素以肺、肾、心、脾为主。在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症状频次分布中,乏力、胸闷、咳嗽、咳痰、口干等出现频率较高,对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症状因子聚类分析显示症状可以聚为3类:以肺系病证、心系病证和脾胃系病证表现为主。6.本次监测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有三种:用于内热患者、用药疗程过长及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不合理用药百分比为12.21%。7.本次监测中共监测到31例不良事件。临床表现多为胃肠道反应。其中男性17人,女性14人。平均年龄为62.23岁,多集中在55-72岁年龄段,占不良事件总人数67.74%。肿瘤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例数最多,共29例。不良事件多在使用药物2小时以后出现,共20例,转归时间多在4小时以内,共25例,29例不良事件在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得到好转或痊愈,2例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时间与合并抗肿瘤药物这两个因素可能与不良事件发生有关。结论:1.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多用于中老年患者。2.参芪扶正注射液为疾病发病初期用药,多用于病情处于稳定期患者。3.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其与降压、降糖、控制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多联合使用苦参碱、丹红注射液、左卡尼汀、胸腺五肽等肿瘤辅助治疗药物、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及具有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注射液。5.结合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证候分布及症状频次聚类分析结果,提示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以气虚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心、脾三脏。6.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较多且适应症较广,临床使用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但存在超适用病症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体现在用于内热患者、用药疗程过长及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提示在今后使用中应注意辨证论治,按照说明书规范用药,尽可能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也提示可根据临床应用情况扩大说明书适用病症范围。7.不良反应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本次临床监测中显示安全性较高,其不良事件属轻度良性不良事件,无特异性不良事件表现。不良事件转归及结局较好。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用药疗程不宜过长,注意抗肿瘤药物对患者影响。
申浩,艾青华,谢雁鸣,郝洋,胡晶,张越伦[7](2013)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2期),Medline(19502013.2),EMbase(19802013.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3.2),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52013.2)万方数据库(19902013.2),纳入有关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手册"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Version5.1.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829名受试者,均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在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临床疗效[OR=3.91,95%Cl(2.63,5.83)],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0.08,95%Cl(0.05,0.12)],每搏输出量(SV)[MD=9.42,95%Cl(6.61,12.22)],心脏指数(CI)[MD=0.60,95%Cl(0.46,0.73)],心输出量(CO)[MD=0.98,95%Cl(0.61,1.36)],降低脑力肽浓度(BNP)[MD=-139.05,95%Cl(-211.08,-67.02)]方面优于常规治疗。治疗期间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提高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增加了该次系统评价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孙振文,李红萍,宋建军,张芝华,秦明星[8](2012)在《参芪扶正注射液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加用磷酸肌酸钠对矽肺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选取矽肺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止咳、平喘、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磷酸肌酸钠2.0g入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表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矽肺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参芪扶正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联合使用能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孙振文[9](2011)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及冠心病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矽肺合并肺心病合及冠心病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 26例矽肺合并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及冠心病能有效地缩短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且疗效显着。
叶广铎[10](2010)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鼠C26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体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对小鼠C26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2方法2.1制备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选用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按20ml/kg/d的剂量尾静脉注射参芪扶正浓缩液,每日给药2次,连续给药5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代替参芪扶正浓缩液,余相同。两组大鼠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后自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0.22u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20℃冰箱保存备用。血清分含药血清、空白血清。2.2处理细胞研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含药血清作用小鼠C26细胞;对照组用空白血清作用小鼠C26细胞。2.3检测结果分别利用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对作用后的小鼠C26细胞进行检测,观察含药血清对小鼠c26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3结果3.1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鼠C2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2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诱导小鼠C26细胞凋亡;3.3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影响小鼠C26细胞周期,阻滞G0/G1期向S期过渡。4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有抑制小鼠C26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对细胞周期的阻断有关。
二、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现况 |
1. 中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研究 |
2. 中药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单个中药注射液meta分析 |
(一)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舒血宁、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效性和不良反应meta分析汇总 |
1 文献检索果 |
2 纳入文献概况 |
3 文献质量 |
4 meta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临床应用 |
1.1 治疗肺心病 |
1.2 治疗肺癌 |
1.3 治疗放射性肺炎 |
1.4 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2 结论 |
(4)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胸部放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
1.4 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 |
1.5 近期疗效评估方法 |
1.6 生活质量改善评估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
2.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
2.3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结果(见表3) |
3 讨论 |
(5)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心病科应用的临床情况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监测表格的设计 |
2.2 监测人员培训 |
2.3 监测数据 |
2.4 监测路线图 |
3 监测情况及数据收集 |
3.1 监测指标收集 |
3.2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
3.3 药物不良反应定义及关联性评价 |
3.4 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级 |
3.5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 |
3.6 药物不良反应的转归 |
4 统计学处理 |
4.1 分析指标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1.1 性别与年龄 |
2 疾病诊断 |
2.1 西医诊断 |
2.2 中医诊断及辩证分型 |
3 用法用量 |
3.1 使用剂量 |
3.2 治疗天数 |
4. 合并用药、合并症 |
5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
6 不良反应的情况 |
6.1 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
6.2 不同年龄不良反应发生率 |
6.3 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 |
6.4 不同疾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6.5 不同证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6.6 有无过敏史不良反应发生率 |
6.7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
6.8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
6.9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
6.10 不良反应的持续时间 |
6.11 不良反应的转归 |
6.12 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 |
结果讨论 |
1 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中药成分研究及药理作用 |
1.1 黄芪的作用 |
1.2 党参的作用 |
2 进行本调查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一、中药注射液简述 |
二、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三、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6)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监测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全院集中监测 |
1 监测人群 |
2 监测信息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及剔除标准 |
5 工作方法 |
5.1 监测表设计 |
5.2 监测人员的培训 |
5.3 质量控制方法 |
6 资料采集 |
6.1 基本资料采集 |
6.2 住院资料采集 |
6.3 用药资料采集 |
6.4 病史资料采集 |
6.5 中医证型、体征采集 |
7 临床监测流程图 |
8 数据管理及统计学分析 |
8.1 数据管理及定义原始数据 |
8.2 数据统计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性别分布 |
1.2 年龄分布 |
2 患者住院信息 |
2.1 入院病情 |
2.2 入院科室 |
2.3 住院天数 |
3 用药资料 |
3.1 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用药疗程 |
3.2 开始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时间 |
3.3 联合用药 |
3.4 给药途径 |
4 病史资料 |
4.1 西医诊断 |
4.2 合并疾病 |
4.3 中医诊断 |
4.4 证候分布情况 |
5 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患者症状聚类分析 |
5.1 症状频次分布 |
5.2 相关症状分层聚类 |
6 不合理用药 |
7 不良反应 |
7.1 病例分布 |
7.2 不良事件性别分布 |
7.3 不良事件年龄分布 |
7.4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
7.5 不良事件发生疾病分布 |
7.6 不良事件发生证型分布 |
7.7 不良事件发生时间 |
7.8 不良事件表现 |
7.9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 |
7.10 不良事件处理 |
7.11 不良事件转归及转归时间 |
7.12 不良事件相关性分析 |
7.13 不良事件的 1ogistic 回归分析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黄芪党参功用的认识 |
2 参芪扶正注射液现代研究 |
3 统计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
3.2 用药资料统计分析 |
3.4 病史资料统计分析 |
4 不合理用药分析 |
5 不良事件分析 |
5.1 不良反应评价 |
5.2 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评价指标 |
1.4 电子检索策略 |
1.5 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
1.6 数据整理与分析 |
1.7发表偏倚评估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的结果 |
2.5 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
2.6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3.1 有效性分析 |
3.2 安全性分析 |
3.3 本研究局限性 |
(10)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鼠C26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
1 基础研究方面 |
1.1 抗肿瘤方面的研究 |
1.1.1 改善免疫功能 |
1.1.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1.2 对脏器的保护作用 |
1.2.1 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
1.2.2 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1.3 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 |
1.4 其他方面 |
1.4.1 延缓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 |
1.4.2 诱导成人间质干细胞治疗脑梗塞 |
2 临床研究方面 |
2.1 辅助治疗肿瘤 |
2.1.1 改善免疫功能 |
2.1.2 保护造血系统 |
2.1.3 增效减毒作用 |
2.1.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2.2 治疗心脑疾病 |
2.2.1 治疗冠心病方面 |
2.2.2 保护心肌及治疗心绞痛 |
2.2.3 治疗肺心病 |
2.2.4 治疗心力衰竭 |
2.2.5 治疗急性脑梗死 |
2.3 临床其他方面 |
2.3.1 治疗恶性胸腹水 |
2.3.2 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病 |
2.3.3 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2.3.4 治疗腹泻方面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 结肠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1 手术治疗 |
1.1 根治性手术 |
1.2 结肠癌扩大根治术与淋巴显影技术 |
1.3 姑息性手术 |
1.4 腹腔镜手术 |
1.5 结肠癌二次探查术(SLL) |
2 综合治疗 |
2.1 化学治疗 |
2.2 放射治疗 |
2.3 生物治疗 |
2.3.1 分子靶向治疗 |
2.3.1.1 抗EGFR单克隆抗体 |
2.3.1.2 E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2.3.1.3 抗VEGF单克隆抗体 |
2.3.2 基因治疗 |
2.3.3 免疫治疗 |
2.4 内分泌治疗 |
3 中医药治疗 |
3.1 单纯中药治疗 |
3.1.1 辨证论治 |
3.1.2 辨病论治 |
3.1.3 专方专药 |
3.2 中药结合化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鼠C26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体外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药物 |
2.1.3 试剂 |
2.1.4 仪器 |
2.1.5 细胞 |
2.2 方法 |
2.2.1 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的制备 |
2.2.2 细胞培养 |
2.2.3 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C26细胞的增殖影响 |
2.2.4 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对小鼠C26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
2.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对小鼠C26细胞增殖的影响 |
3.1.1 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对小鼠C26细胞抑制率呈非剂量依赖性特点 |
3.1.2 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对小鼠C26细胞抑制率呈时间依赖性特点 |
3.2 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对小鼠C26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3.2.1 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对小鼠C26细胞凋亡的影响 |
3.2.2 参芪扶正注射液含药血清对C26细胞周期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常用祛瘀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网状meta分析[D]. 张晓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2]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进展[J]. 庞厚芬,杨莉,张延凤,李玉玲,王依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3)
- [4]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胸部放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 李波,马新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5(05)
- [5]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心病科应用的临床情况及安全性评价[D]. 国兴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监测及安全性评价[D]. 周人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7]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J]. 申浩,艾青华,谢雁鸣,郝洋,胡晶,张越伦. 中国中药杂志, 2013(18)
- [8]参芪扶正注射液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 孙振文,李红萍,宋建军,张芝华,秦明星.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2(02)
- [9]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及冠心病临床观察[J]. 孙振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0)
- [10]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小鼠C26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体外研究[D]. 叶广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