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一、浅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与个人信用体系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郭兆日[1](2021)在《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构建合适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是金融机构中个人信贷业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同时也是识别和衡量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在A银行中,个人信贷业务的信用评分体系是通过零售条线工作人员的储备知识和经验来进行设计和决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风险管理理论进步,这种主观的、无理论知识作为依据的个人信用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准确衡量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如果继续使用不准确、不全面、不科学的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那么则会造成信用风险衡量误差,增加个人贷款风险和个人贷款管理难度,影响个人贷款业务的利润,导致A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所以,A银行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本文旨在对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本文以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对个人风险管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理论基础,再次,通过阐述A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指出了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存在指标体系选择不合理、权重分配不科学、分数制定偏差大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再次,根据5C风险评估理论以及大数据评价理论,对A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评分体系进行了重构;最后,对重构后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进行了精度检验。本文研究的重点有三,一是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指标选择。二是评分指标分数的确定;三是评分模型的遴选与建立。本文的特色在于:首先,基于5C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了由年龄、婚姻状况、负债情况等18个指标构成的个人信用风险评分体系,改变了A银行原有的以定性评价为主的现状。提高了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准确度和透明度。其次,依据大数据评价理论,按照违约误差最小的极大似然估计、使用逻辑回归方法确定客观的评分指标权重,改变了以专家经验为主导的赋权方式。避免了赋权不当造成的评价结果偏差。通过指标权重排序证明了金融信用记录、社会信用记录以及负债情况这三个指标在信用评分体系中的重要性高于其他指标。再次,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个人评分体系的AUC值大于0.85,保证了信用评级体系的判别精度。

朱雅丽[2](2020)在《X农商银行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消费升级”、“普惠金融”等概念的引导,消费金融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超前消费”开始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使得消费信贷市场迎来蓬勃发展的阶段。无论是经济结构中对消费的倚仗,还是政策层面的正向引导和鼓励,消费信贷市场都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在学习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X农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对该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该行未来的业务发展有所帮助。通过对X农商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信用风险管理的运营效率不高、贷后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不够等。为了提高该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选取了个人客户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每月收入水平、职业情况、贷款期限以及授信额度作为研究变量,以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了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对优质客户以及高风险客户进行高效识别,利用这种方式更好的实现业务风险的事前防范,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对该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改进。本文最后一章对全文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几点结论:一是X农商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营效率不高;二是高效的识别风险是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环节,以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可以量化信用风险,提高信用风险的识别效率,根据模型结果可以得出信用评分大于400分的样本为优质客户,评分区间居于【350、400】之间的样本定为履约不确定组,评分低于350分的样本为劣质客户;三是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应用并非是孤立的,为了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该行在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上进行优化,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通过大数据的应用,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才能将信用评分模型的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以点带面,从银行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提出了对农商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建议。

王大超[3](2020)在《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商银行D分行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在近20年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中,工商银行D分行经营成绩非凡,在D区域内占有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贷市场逐渐放开,中小银行不断涌入,导致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全国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产业重心发生转移和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商业银行全新拓展其个人贷款提供了新契机。然而,随着此类业务广泛普及,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工行D分行能否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更好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首先,本文通过查询国内外关于个人信贷业务营销及管理领域的研究资料,立足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现状,运用五力模型、PEST分析方法,分析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现代业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其次,通过对D分行现存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及现有发展策略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方案。最后,从风险、人力、管理系统、文化四方面探讨保障措施,以寻找新的增长点来适应新的形势。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本文的研究,制定了适应工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营销策略,为工商银行D分行抢占个人信贷市场找寻合适的政策及方法,对其他商业银行在同等条件下开展类似业务具有相同的参考价值。

刘馨元[4](2020)在《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二者的矛盾。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不断加大以及出口动力不断衰退,扩大内需、调整消费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繁荣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改善银行信贷结构,降低银行对住房贷款等业务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银行贷款不良率,改善银行经营水平,促进银行业稳定繁荣发展。经过长时间发展,消费金融的综合性收入在银行整体收入的占比不断提升,并逐渐发展成为各个商业银行新的利润拓展渠道和来源,但信用环境差、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法律基础薄弱等风险逐步显露,严重影响了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甚至导致风险事件的出现。因此,有效防范和化解消费金融业务风险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重视,开展相关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A省农商行搜集到业务关联人的基本信息、贷款金额等核心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借款人个人基本信息和贷款业务基本情况等,对于个人基本信息来说,一般涉及贷款人的年龄状况、具体家庭住址、家庭婚姻情况、文化水平状况、整体家庭收入状况以及综合信用状况等,而对于贷款业务来说一般涉及借款的金额、具体的还款方式、贷款期限等。通过对各风险因素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借款人的家庭收入、文化教育状况以及年龄状况都会给违约带来影响,而对于借款人的性别、贷款金额、还款方式等对消费贷款违约的影响并不显着。论文还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情况、年纪的大小、受教育程度建立较为合适的评价模型,并根据预测数据进行打分,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健全银行内部管理体系、改善外部信用环境等促进A省农商行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杨佳琦[5](2020)在《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案 ——以H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并于今年推进存量浮动贷款定价基准平稳转换,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利润被撬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不仅让商业银行在丧失了最重要的经营利润来源,也使得商业银行的转型探索变得迫切起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日渐引起各方的瞩目,伴随着消费金额一起快速上升的是消费信贷规模,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均发现了市场存在的消费信贷潜力,市场存在多元化竞争格局。传统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并不占优势,反而在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中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迫切需要对存在的问题完成自我审视,并且对原有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良。自个人信贷消费发展伊始,H行以原有个人汽车贷款业务为基础,通过该行的物理网点布局和信用卡业务历史沉淀,进行“以信用卡为载体,信用卡分期业务为抓手”的结构调整,为保住原有市场份额进行努力。本文对H行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对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改进提出对策和建议。首先,对本人的选题意义和背景进行阐述,介绍全文框架结构,阐述相关概念的界定。其次,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本文中个人信贷消费业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再者,利用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法等方法对H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面临的环境进行分析,揭示该行在业务领域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最后引入H行目前个人信贷消费业务主力产品—装修分期贷款业务,深入研究具有可行性的改良方案。本文认为,设计流程的简化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改进,多重产品配合具有特色的营销方案将改善整体营销策略的效果,而合理的定价机制将加速资金的转化,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文章通过对个人信贷消费理论的介绍与论述,以及对个人信贷消费业务的探索,不仅对银行业的信贷消费多元化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对于我国其他机构发展个人信贷消费的起到借鉴意义。

孙智渊[6](2020)在《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出现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这不仅促进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还带来了银行利润的明显上升。但值得关注的是,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蕴含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如何抓住当今形势下个人信贷业务所面临的良好发展机会,同时积极化解其中的风险,关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甚至整个金融业是否能够维持健康而又长久的发展,同样是XX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关键困扰之一。本文以XX银行为例围绕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及防控策略展开研究,首先基于对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的观察,利用查阅文献法、案例研究法、个人访谈法与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揭示了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在管理队伍、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足,对其中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进行识别与分析,进而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防控与管理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论显示,在XX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办理与开展过程中,借款客户的信用风险、工作人员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与利率风险往往是构成借贷风险的主要来源。同时,借款客户发生意外事件引致大幅支出的可能性、借款客户的月收入水平与其还款金额对其月收入水平的占比是影响XX银行个人信贷风险防控与管理最显着的三大因素。因此,基于对以上风险管理问题的归纳,XX银行可以从强化个人信贷风险管理队伍、改进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与完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同时基于以上对策与建议,可以显着提升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水平。

刘舒晨[7](2020)在《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以江西某商业银行为例》文中认为我国自从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利用信贷这一方式来改善自身生活条件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而随着我国个人信贷市场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何有效管理个人信贷信用风险上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来正确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是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所需要面对的难题。本文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信用风险方面的管理现状出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一个以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为核心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体系。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介绍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相关概念以相关文献综述。第二,从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成因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在个人信贷市场上的相关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第三,以国内外在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上的特点,建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第四,建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对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各种个人信用风险模型的特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上的特点,选择支持向量机为基础模型。利用对去江西某商业银行合作调研而来的数据,建立一个在支持向量机模型下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之后针对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的优化问题上进行比对研究,分别使用交叉验证法、PSO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对同一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研究验证了在支持向量机模型这个框架下,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在为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参数寻优时,相比与交互验证寻优法与PSO粒子群算法有着更高的准确性。第五,从预警机制的部门机构、系统结构以及在实际管理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出发,系统阐述了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部门之间的运作关系以及各个系统间的运作关系,并且系统阐述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机理,为商业银行提供建设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方面的相关建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支持向量机模型为商业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的基础模型下,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算法下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在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上优于基于交叉验证法下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并且在用神经网络优化算法进行参数选择时,准确率提升的速度比交叉验证法下与粒子群算法下的速度快很多,在寻找最优参数组合的速度上有着很大的提升。本文研究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能够对于有很好的预测,为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打下好的基础,能为银行风险控制人员对借款人的风险管理发挥有效的作用。

包晶艳[8](2020)在《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个人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一般组织而言相对较低,因此增加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同时,当下银行内部管理和社会外部诚信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个人信贷的风险程度。基于以上原因,在银行开展个人贷款业务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近年来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以及个人贷款不信任案件出现多发频发,都说明银行在个人贷款业务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缺陷,要求银行应该考虑加强个人贷款风险管理。与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类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在个人信贷业务方面也存在较大风险。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形势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探索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持续增强自身安全发展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内外银行业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理论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六个方面对浦发银行青岛分行风险防控改进问题展开研究。论文首先分析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基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个人贷款业务防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随后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评估结果,提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

舒凯彤[9](2019)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文中指出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完善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是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持续增长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整体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战略制定的重要基础。如何构建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就必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的发展条件和背景下,农村金融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国家层面以制度的形式做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依据不同的金融发展方法配置信贷资金,以形成功能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在不断的摸索与探究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是,无论是在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模式还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里边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发展道路,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对中国现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变化的需要,不仅没有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反而束缚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仍不够健全,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变迁导致供需结构出现的新的失衡,金融抑制现象长期并且目前仍然存在;从需求角度而言,农户自身的天然特性使其缺少高质量的资产和抵押品大大降低了其农村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农村金融市场容量扩张与金融基础支撑体系薄弱的矛盾仍然突出;而从供给角度讲,农村金融市场中信贷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指导及行政手段进行推动,同时也缺少相应的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为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其承担缓解农村借贷资金紧张状况的能力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同时自身在风险管理等方面集聚了不少问题;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并未建立,不论是从普及范围还是普及质量上来看都是不达标的,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理应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政府主导模式(1978-1996年)、“三位一体”模式(1997-2004年)、商业化主导模式(2005-现在)。区别不同模式的关键在于满足金融需求的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即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信用主体模式、资产抵押模式和合作金融模式。将研究视角聚焦在金融交易层面,探讨何种金融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需要。金融的最核心功能是资金的融通,引导资金流动到价值最大化的领域,价值不应仅仅包含经济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到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等方面。而且因为我国的现实情况,农村金融还被赋予了更多重要的责任。不仅仅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还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使农民生活的更有尊严。现阶段,农户和资金供给方就好比站在河的两岸远远相望,金融则是将二者连接起来的桥梁,实现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的平衡。可以看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的变化,市场功能还不健全。究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农村金融模式变迁的目标设定不明晰、农村金融模式创新的主体动力不足、农村金融模式演进的路径偏差。这些问题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农村金融信贷供需主体的失衡,形成了事实上的金融抑制。通过对我国农村信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农村信贷差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纯收入越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农村资金流出现象越严重;而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和农村固定投入对优化农村信贷配给起到显着的正向作用,对信贷流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资金供给上促进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的提高,即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不断强化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农村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信贷抑制问题。以上结论为我国农村金融模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政府力量的干预能够促进信贷配置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强制性行政手段从根本上扭曲了金融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弱化了市场机制在农村地区资金配置的作用,加剧了农村信贷市场的调节失灵。因此,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以市场自发的力量对农村资金的流动进行调节,将是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有益经验,美国波特切斯特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格莱珉”模式和印度地区农村银行模式都有值得学习取经的地方。此外,互联网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和新型合作金融模式等新兴金融理论也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高效便利,农业供应链金融所特有的风险把控作用,新型合作金融模式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和较低的监督成本,都是我国农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诚然,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农村金融模式的路径选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大方面着手:一是健全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优化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三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支撑。例如大力发展土地未来收益权抵押贷、对低息和贴息涉农贷款进行财政补助、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立足自身优势领域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商业银行农村分行应当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的运营体系,农村信用社则应致力于建立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模式,村镇银行的未来是走出差别化的“社区银行”道路,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将作为三者的有益补充;保险公司应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看到农业保险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寻求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推进农业保险业务。农村联保互助小组、商业保险公司、农业再保险公司和保监会将共同构成我国的立体化农业保险体系,把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合力。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正是因为有不足才有进步的可能。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的基础上,以政策完善为改革铺平道路,以农村金融机构为改革主力军,以农业保险体系为改革保驾护航,“三农”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实现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富足的愿景,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李丹[10](2019)在《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主体,商业银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信贷需求和信贷类型日益多样化,个人消费者也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主要对象。但是,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总是面临各种类型的风险。为了降低发展风险,商业银行也在思考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但是当前的风险防范对策不够完善,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也影响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欺诈等失信行为。为了深入了解工商银行个人征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分行的相关案例,分析当前银行征信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个人征信制度不完善、异议处理不到位、个人资信评估体系不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社会信用意识缺乏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个人信用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论文提出了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相关对策:要从整体上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完善异议处理机制;要加强个人征信管理;要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信息来源;要建立商业银行的资信评估体系,加强人才培训;完善人员配置,提高人员素质。只有这样,银行的个人征信体系才能够不断地完善,相关管理的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

二、浅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与个人信用体系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与个人信用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个人信用评分的研究背景
        1.1.2 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专家主观分析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1.2.2 信用风险评估的统计学方法
        1.2.3 机器学习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1.3 研究的内容与特色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特色
2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理论基础
    2.1 信用评级的5C理论框架
        2.1.1 5C理论介绍
        2.1.2 选择5C理论的原因
    2.2 鉴别信用评分体系的基准
        2.2.1 ROC曲线下面积介绍
        2.2.2 选择AUC的原因
    2.3 逻辑回归评价方法
        2.3.1 逻辑回归方法介绍
        2.3.2 选择逻辑回归方法的原因
3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A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历程
        3.1.1 A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背景
        3.1.2 A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3.2 A银行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现状
        3.2.1 A银行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指标选择
        3.2.2 A银行个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权重
        3.2.3 A银行个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分数设置
        3.2.4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审查审批流程
    3.3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3.1 指标体系选择和划分不合理
        3.3.2 指标体系权重分配不科学
        3.3.3 指标体系分数制定偏差大
    3.4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问题原因分析
        3.4.1 目标客户与信用评分体系不匹配
        3.4.2 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不合适
        3.4.3 内部管理不足
    3.5 本章小结
4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重构方法
    4.1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重构步骤
        4.1.1 发展策略调整与内部管理完善
        4.1.2 指标遴选
        4.1.3 指标项打分
        4.1.4 评估方法的选择
    4.2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的重选及打分
        4.2.1 指标重选原则
        4.2.2 国内外指标体系的借鉴
        4.2.3 指标体系的重构
        4.2.4 指标的评分
    4.3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赋权
        4.3.1 评价方程的建立
        4.3.2 逻辑回归指标赋权
    4.4 本章小结
5 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建立
    5.1 指标体系及打分
        5.1.1 数据的来源
        5.1.2 指标体系
        5.1.3 指标打分
    5.2 模型建立
        5.2.1 数据集划分
        5.2.2 临界值确定
    5.3 指标赋权及模型精度检验
        5.3.1 指标的赋权
        5.3.2 模型精度检验
    5.4 信用评价的微型案例
        5.4.1 个人贷款微型案例情况介绍
        5.4.2 客户指标打分及结果
        5.4.3 结果分析
    5.5 A银行新旧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对比分析
        5.5.1 指标体系选择的对比
        5.5.2 新旧体系指标评分对比
        5.5.3 新旧体系指标赋权对比
    5.6 A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战略调整与内部管理完善
        5.6.1 发展战略调整
        5.6.2 内部管理完善
        5.6.3 加强保障措施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X农商银行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2.2 消费信贷信用风险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3章 X农商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
    3.1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概况
    3.2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控情况
    3.3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
    4.1 建立评分模型的背景
    4.2 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4.3 X农商银行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
    4.4 X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流程优化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3)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概述
    2.1 个人信贷业务相关概念
        2.1.1 个人信贷业务分类
        2.1.2 个人信贷业务特点
        2.1.3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性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管理模式创新理论
        2.2.2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2.3 相关方法
        2.3.1 五力模型分析
        2.3.2 PEST模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3.1 工商银行D分行整体概况
    3.2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2.1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历程
        3.2.2 中国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3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现有发展策略
        3.3.1 经营模式方面
        3.3.2 品牌建设方面
        3.3.3 个人信贷产品发展方面
        3.3.4 销售渠道方面
        3.3.5 风险管理方面
    3.4 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五力模型分析
        3.4.1 行业内竞争情况
        3.4.2 潜在的进入者
        3.4.3 买方议价能力
        3.4.4 卖方议价能力
        3.4.5 替代品的威胁
    3.5 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PEST分析
        3.5.1 政治环境分析
        3.5.2 经济环境分析
        3.5.3 社会环境分析
        3.5.4 技术环境分析
    3.6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现有发展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3.6.1 经营模式落后
        3.6.2 品牌推广力度有限
        3.6.3 个人信贷产品发展不平衡且缺乏创新
        3.6.4 营销管理不到位
        3.6.5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优化
    4.1 优化经营模式
    4.2 品牌管理策略优化
        4.2.1 加强品牌塑造及推广
        4.2.2 建立品牌管理机制
    4.3 产品发展策略优化
        4.3.1 优化个人贷款产品结构
        4.3.2 建立完善的内部创新体系
        4.3.3 加强产品创新
    4.4 销售渠道策略优化
        4.4.1 实行产品差异化营销
        4.4.2 拓宽营销渠道
    4.5 风险管理策略优化
        4.5.1 建立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4.5.2 加强人员合规教育
    4.6 信贷体制建设策略优化
        4.6.1 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4.6.2 健全个人信贷担保机制
        4.6.3 建立个人信贷保险制度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5.1 风险防控机制保障措施
        5.1.1 加强对银行业风险的研究
        5.1.2 严防日常工作中的操作风险
    5.2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5.2.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
        5.2.2 构建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的培训体系
        5.2.3 拓宽人员选拔晋升渠道
        5.2.4 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
        5.2.5 完善员工考核和奖励机制
    5.3 制度保障措施
    5.4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5.4.1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5.4.2 要自觉实践企业文化
        5.4.3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体制创新有机结合
    5.5 技术支持保障措施
        5.5.1 依托金融科技升级按揭服务模式
        5.5.2 推广信贷档案管理智能化系统
        5.5.3 利用信贷大数据创新提升风险监控手段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消费金融
        2.1.2 消费金融业务
        2.1.3 消费金融业务风险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贷配给理论
        2.2.3 风险控制理论
3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风险现状
    3.1 A省农商行基本概况
    3.2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现状
        3.2.1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内容
        3.2.2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3.2.3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风险特点
        3.2.4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风险的组织管理
        3.2.5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风险的流程管理
    3.3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开展存在的风险问题
        3.3.1 消费金融业务信用风险不断上升
        3.3.2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存在的问题
4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风险识别
    4.1 相关消费金融风险识别
        4.1.1 个人信用风险识别
        4.1.2 金融市场风险识别
    4.2 A省农商行体系金融风险测算
        4.2.1 数据来源与测算方法
        4.2.2 A省农村商业银行体系风险测算结果
        4.2.3 总体风险测算小结及其对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5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风险实证分析
    5.1 Logistic回归模型概述
        5.1.1 Logistic回归模型
        5.1.2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假设条件及回归系数检验
    5.2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5.2.1 样本数据的选择原则与采集
        5.2.2 指标变量的设置和虚拟量化
        5.2.3 样本初步分析
    5.3 消费金融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与评测
        5.3.1 虚拟变量的筛选
        5.3.2 样本分类准确性检验
        5.3.3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4 拟合优度检验
        5.3.5 风险管理模型创建
        5.3.6 风险管理模型的评测
6 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及优化措施
    6.1 贷款方式与对象的控制
        6.1.1 借款人初步信用评价及类别划分
        6.1.2 贷款方式的选择
    6.2 健全银行内部管理体系
        6.2.1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约束机制
        6.2.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6.2.3 加强消费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6.2.4 充分应用科学技术
    6.3 改善银行外部信用环境
        6.3.1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6.3.2 构建完善的个人资信系统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案 ——以H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个人消费信贷的概念及种类
        一、个人消费信贷的概念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
    第二节 个人消费信贷的特征
    第三节 相关研究工具
        一、波特竞争五力模型
        二、SWOT分析法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背景介绍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三、相比成熟市场存在差距
    第二节 制约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导向性强,贷款风险性高
        二、个人信用法制建设滞后,信用记录质量低
        三、消费观念地区差异显着
        四、审批手续繁琐,操作不便捷,过程不透明
        五、消费模式被传统观念制约
        六、产品设计同质化,品种单一
    第三节 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环境分析
        一、竞争主体多元化
        二、消费信贷产品利率市场化
第四章 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和总体规模
        二、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种类和结构
        三、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特点
    第二节 H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优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优势
        二、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劣势
        三、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机会
        四、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威胁
第五章 H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以H行装修分期贷款为例
    第一节 H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流程复杂
        二、缺乏系统有效营销策略
        三、市场定价反应迟缓,对比同类产品优势不足
        四、产品设计理念模糊不清
        五、服务质量低
        六、资金转化率不足
    第二节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改进方案
        一、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担机制
        二、制定特色化营销策略
        三、提升定价机制效率
        四、提高转换成本
        五、科技支撑
        六、刺激消费潜能、加速资金转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6)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识别
        1.2.2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1.2.3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防控策略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与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 个人信贷业务概念
    2.2 个人信贷业务分类
        2.2.1 个人住房消费贷款
        2.2.2 个人消费汽车贷款
        2.2.3 学生助学贷款
    2.3 个人信贷业务现状
    2.4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定义
    2.5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5.1 预期收入理论
        2.5.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5.3 信贷配给理论
        2.5.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6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成因
        2.6.1 外部环境风险因素
        2.6.2 银行内部风险因素
        2.6.3 借款者自身风险因素
第三章 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与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XX银行概况
    3.2 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3.2.1 个人信贷增速明显
        3.2.2 个人贷款产品发展多元化
        3.2.3 借款人信贷风险增加
    3.3 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现状
        3.3.1 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
        3.3.2 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评价
    3.4 XX银行个人信贷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3.4.1 风险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3.4.2 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4.3 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完善XX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个人信贷风险管理队伍
        4.1.1 规范个人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4.1.2 组建个人信贷风险防控团队
        4.1.3 加强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
    4.2 改进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4.2.1 建立个人信贷风险预警信息化创新管理体系
        4.2.2 完善个人信贷风险防控流程
        4.2.3 丰富个人信贷风险防控手段
    4.3 完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4.3.1 健全个人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4.3.2 完善个人信贷业务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4.3.3 建设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预防制度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以江西某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2.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2.1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相关概念
        2.1.1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相关概念
        2.1.2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相关概念
    2.2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现状
        2.2.1 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2.2.2 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现状
    2.3 本文创新点
3.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理论及管理现状
    3.1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成因
        3.1.1 借款者角度
        3.1.2 宏观经济环境与外部因素
        3.1.3 商业银行角度
    3.2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信贷及个人信贷发展现状
        3.2.1 我国商业银行社会信贷市场现状
        3.2.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市场现状
    3.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3.3.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3.2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指标体系
    4.1 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4.1.1 国外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研究
        4.1.2 国内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研究
        4.1.3 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研究评诉
    4.2 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预警机制体系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及预警级别设置
        4.2.2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
5.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基于算法优化的预警模型
    5.1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的选择
        5.1.1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现状
        5.1.2 模型的选择
    5.2 基于交叉验证法下的支持向量机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
        5.2.1 数据预处理
        5.2.2 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理论基础
        5.2.3 基于交互验证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5.3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下的支持向量机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
        5.3.1 粒子群优化算法介绍
        5.3.2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参数优化流程
        5.3.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寻优实证
    5.4 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算法下的支持向量机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
        5.4.1 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模型思路
        5.4.2 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
        5.4.3 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模型与交叉验证法模型结果的对比
        5.4.4 粒子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算法的对比
6.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管理系统设计
    6.1 预警机制的运作部门架构
    6.2 预警机制的运作系统设计
    6.3 预警机制的信息反馈与完善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8.参考文献
9.致谢

(8)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风险管理理论
3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简介
    3.2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现状
    3.3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存在问题分析
4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估
    4.1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估框架
    4.2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估
    4.3 研究结果分析
5 浦发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改进对策
    5.1 总体思路和原则
    5.2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改进对策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所存在风险的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的理论基础
        2.1.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1.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1.4 制度变迁理论
    2.2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文献综述
        2.2.1 农村金融改革历程研究
        2.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2.2.3 农村金融对策研究
第3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宏观政策体系
    3.2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总体情况
        3.2.1 农村信贷供需状况
        3.2.2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发展情况
        3.2.3 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3.2.4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3.2.5 农村基础服务覆盖情况
        3.2.6 融资渠道与融资模式情况
    3.3 中国农村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3.3.1 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
        3.3.2 农村金融供需失衡
        3.3.3 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不完备
    3.4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困境的原因探析
        3.4.1 农村金融改革目标设定不明晰
        3.4.2 农村金融改革主体动力不足
        3.4.3 农村金融改革路径偏差
第4章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及演变路径
    4.1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的演进
        4.1.1 政府主导模式(1978-1996 年)
        4.1.2 “三位一体”模式(1997—2004 年)
        4.1.3 市场化主导模式(2005—现在)
    4.2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的主要特征
        4.2.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受农村经济改革驱动
        4.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驱动机制的强制性
        4.2.3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特征
    4.3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环境与趋势
        4.3.1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
        4.3.2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变迁的思路变化
        4.3.3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与路径
第5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模式及路径
    5.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模式
        5.1.1 信用主体模式
        5.1.2 资产抵押模式
        5.1.3 合作金融模式
    5.2 中国农村金融微观模式的未来发展路径
        5.2.1 供应链金融
        5.2.2 互联网+农村金融
        5.2.3 新型合作金融
第6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信贷配给的实证分析
    6.1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理论分析
        6.1.1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2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6.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对信贷资金配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6.2.1 变量选取、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
        6.2.2 实证分析过程
    6.3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对信贷资金配给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7章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借鉴
    7.1 美国波特切斯特乡村银行模式
    7.2 孟加拉“格莱珉”模式
    7.3 印度地区农村银行模式
第8章 完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8.1 健全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8.1.1 优化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能力
        8.1.2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8.1.3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8.1.4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8.2 优化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功能
        8.2.1 围绕土地等抵押物创新
        8.2.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8.2.3 持续加大涉农贷款的政策扶持力度
    8.3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支撑
        8.3.1 建立健全完备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
        8.3.2 探索有效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8.3.3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个人征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个人征信概念及特征
        2.1.1 个人征信的概念
        2.1.2 个人征信的特征
    2.2 个人征信建设理论基础
        2.2.1 交易成本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个人信用风险
    2.3 商业银行加强个人征信管理的意义
第3章 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现状分析
    3.1 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流程介绍
        3.1.1 济宁分行介绍
        3.1.2 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介绍
    3.2 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现状调查
        3.2.1 调查目标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主要内容
        3.2.4 调查结果
    3.3 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个人征信管理制度不完善
        3.3.2 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程序复杂
        3.3.3 个人信用信息缺乏
        3.3.4 缺乏统一全面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
        3.3.5 征信法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第4章 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案例分析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2.1 社会信用意识普遍缺乏
        4.2.2 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不到位
        4.2.3 个人征信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
第5章 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提升的策略
    5.1 完善商业银行个人征信管理系统
        5.1.1 制定数据库的数据采集计划
        5.1.2 做好数据查验工作
        5.1.3 提高信用报告的可读性
    5.2 完善征信异议处理制度
    5.3 完善个人信息征集管理制度
        5.3.1 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
        5.3.2 扩大个人信用信息来源
        5.3.3 创新个人征信产品
    5.4 完善商业银行个人资信评估体系
        5.4.1 健全个人资信评估指标
        5.4.2 采用科学量化方法
    5.5 完善个人征信的法律法规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个人征信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浅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与个人信用体系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A银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研究[D]. 郭兆日.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X农商银行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朱雅丽. 中山大学, 2020(04)
  • [3]工商银行D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优化研究[D]. 王大超. 燕山大学, 2020(06)
  • [4]A省农商行消费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刘馨元.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5]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案 ——以H行为例[D]. 杨佳琦.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6]XX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孙智渊. 山西大学, 2020(01)
  • [7]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以江西某商业银行为例[D]. 刘舒晨.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8]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评价及防控对策研究[D]. 包晶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9]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D]. 舒凯彤. 吉林大学, 2019(02)
  • [10]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个人征信管理研究[D]. 李丹.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