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单元教学如何落实到学生的发展目标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教学如何落实到学生的发展目标

一、如何落实高中地理第五单元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崔朝峰[1](2021)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要求各个学科要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由此基础上,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四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人地协调观的研究越发细致,越来越意识到对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同时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再次强调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特点来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展开多种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而教材中的活动栏目正是对于上述要求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通过活动栏目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活动课程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就通过活动栏目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活动、活动栏目以及人地协调观做出了相关的概念界定,对国内外关于活动栏目以及人地协调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梳理,总结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为例,对活动栏目的数量、分类、功能以及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同时以新课标以及前人对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研究为基础,对教材中的活动栏目所蕴含的人地协调观以及水平层次进行了分析和划分。第三部分是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此来了解地理活动栏目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在高中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并就利用活动栏目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和咨询,了解到高中教师对活动栏目使用以及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着部分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不够,少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在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包括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人地协调观与活动栏目的认知和教学水平,明确活动栏目的人地协调观水平要求等。最后,根据教学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

刘艳杰[2](2021)在《高中地理学历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将2012年确立的教育事业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决定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于2018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标准要求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地理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真学习”、“在学习”,成为了学校与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学方案是教学成为专业实践的标志之一,教学变革需从方案专业化做起。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便开始了对“学历案”的初步探索,“学历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利把手,是促进学生“真学习”、“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型专业化教学方案。本研究基于学历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尝试探索地理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途径、新方法。首先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学历案核心概念、结构框架与教学模式。同时,通过阐述学历案与教案、学案、导学案之间的关系,说明学历案是三者的继承与发展,学历案教学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了发现教师对学历案设计与实施缺乏了解,教师亟需更多的学历案设计与实施范例做参考。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学历案的设计流程、设计原则,随后结合新课改要求设计并实施了《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指导型学历案和《水与地表形态》合作型学历案。通过观察、访谈、试题测评对比传统授课方式与学历案授课方式下的教学效果数据,得出学历案教学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课堂学习方式,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再次,结合问卷调查中反映出来的教师对学历案设计与实施认识的不足,针对性地给出了高中地理学历案设计的策略与实施建议。最后,针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反思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学历案教学后续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孙玉浩[3](2021)在《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部分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于广大的地理教师而言,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等已成为教育者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大概念的主题单元学习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新策略,笔者在对大概念单元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运用UbD理论指导大概念教学,以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能够使得课堂教学走向结构化、情境化。UbD理论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理解,倡导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方法,改进了传统教学“以活动为导向的设计”和“灌输式学习”两个误区,将教育的预期结果作为单元教学设计的起点,在设置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标准后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学习活动,为我国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颖实用的研究方向。本文针对目前新一轮教育改革要求以及我国的教育现状,将UbD理论与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相结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对UbD理论在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系统论、情境学习理论、地理新课程理论为基础。首先提出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UbD理论和大概念单元教学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UbD理论、大概念、单元教学、大概念单元教学等相关核心概念。随后提出UbD理论指导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应用策略。运用行动研究法在真实的高中地理课堂上,以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为载体进行教学实践探究,并通过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检验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后的教学反思与教师意见提出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提出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最后,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以期UbD理论能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学者的关注,从而能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高毅[4](2021)在《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悄然而至,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国家、社会及公众生活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教育领域的变革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昭示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衍生出了诸多新式教学模式。其中,集SPOC与翻转课堂优势于一身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是一跃成为“新宠”,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和青睐。目前,国内外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多围绕高等教育展开,而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则相对较为匮乏。众所周知,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现实中的高中地理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流,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致使其地位仍难以撼动。本研究尝试进行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研究,力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二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比较,深度剖析二者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优劣及适用性,以期为广大一线地理教师优化教学方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聚焦于基础教育领域,首先立足于时代背景,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度梳理,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阐述。同时,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给予阐释。其次,进行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对比分析,涵盖两种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蕴、教学设计、课堂操作程序及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将二者运用于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在为期近一个月的教学体验后,对榆林、西安、安康三校实验班级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随后借助Excel和Origin软件对问卷进行处理与分析,并对师生进行教学与学习体验的访谈,进而得出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适用性。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师生教学体验的真实反馈以及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感受,给出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最后,对本研究做出相应的总结与展望。研究表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兴趣与成绩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镌刻。同时,在教学效果方面也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地问题。因此,不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暇瑜互见的,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应致力于二者的有效融合,方可实现优质化的地理教学。

孟凡敏[5](2021)在《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文中认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应用能够提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效率,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应用课堂中学习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应用导学案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结合,做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梳理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进行整理,通过访谈法总结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遴选的12个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设计策略;设计了三个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将笔者设计的一个导学案案例进行实施并总结出实施策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根据访谈高三地理教师,提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并且针对2019年人教版地理教材,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容系统化。第二,设计了由前测评析、考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前梳理、课堂探究、课后反馈七个环节组成三个导学案案例(自然地理类、人文地理类、区域发展类),笔者从案例分析启示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总结出:根据课前检测了解学情;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情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学习目标制定;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学法指导;采用以图串知的形式梳理基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条形式激活地理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内化地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梯度性习题反馈;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十条设计策略。第三,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实践,归纳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的三条实施策略,分别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开展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堂探究是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活动的关键;课后反馈的总结和评价是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导学案的升华。

崔丽慧[6](2021)在《知识分类视角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教学设计是中学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每一次课程改革都必须要研究的课题。为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作为价值追求。本文在知识分类视角下,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详尽参考。本研究试图达到两个目标:其一,了解高中地理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分层和分类教学的态度,了解当前人文地理分类教学现状;其二,探索出一套可供教师参考的教学设计。为实现上述目的,遵循以下研究思路和方法:(1)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2)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提出“三体”观——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师)、教学设计的客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媒体,把已有的教学设计“三个思想”(系统化思想、规划思想、过程思想)统一起来,以实现育人目标和教学目标;(3)提出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其是否有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对新课标重视程度不够;重视地理核心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不够;认可分层次分类别教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地理学的知识类型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方法上趋于一致性;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地理学特有的读图指导法和地理实践法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2)分层次、分类别教学设计是以课标为依据,教材为载体,找准高中人文地理的功能与定位,明确整本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教学评价措施,把握教材的整体脉络;从中观层次找出各章节内部关系,确定各章节内容的知识类型,给予教学设计建议;从微观层次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验,检验知识分类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成效。(3)实证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利于教师把握知识脉络,从更高层次理解课节知识,提升教学设计水平;分类教学是落实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要求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叶秋洁[7](2021)在《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及实施,以教育部实施的“一标多本”方针为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已审核通过,并进入部分省区使用。依据新课标,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法对四版新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从框架结构、案例编写、活动设计、图像设计方面分析四版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对比各自特色及不足,意在为教科书优化、使用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四版教科书编写存在以下特点:第一,都体现新课标理念,呈现不同编写体例,对新课标内容和顺序进行优化、调整,教科书知识宽而浅,学科逻辑较合理,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路径,完善地球科学知识,突出地理实践力素养。第二,案例选择具有时代性,注重案例的导入功能,但部分案例功能缺乏挖掘。第三,活动数量多,类型多样,活动设计新颖,直接指向学生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第四,图像类型丰富多样,图像与课文系统、作业系统有机结合,图像时代感强,但地图、示意图、漫画的数量偏少,地理景观图占比大,部分教科书图像质量偏低、图像内容不严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四版教科书各具特色。在框架结构方面,人教版章节数量较多,每章内容容量较小,章节顺序基本与新课标主题顺序一致,在章末设置“本章要点”和“问题研究”栏目,颇具特色;湘教版在节内引入“对话”栏目,独具匠心;中图版采取双系列(课文系列+探究系列)编写方式,突出探究性,设计新颖;鲁教版从圈层结构角度出发编排地理要素内容,在章末设计“单元活动”,侧重地理技能培养。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内容,鲁教版将此部分内容放在“单元活动”中呈现,人教版和中图版集中编排在一节内容中,湘教版则分散编排。在课文内容编排思路上看,人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按照“行星地球—自然地理要素—自然灾害”顺序编排课程内容,由远及近、层次清晰,湘教版则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编排在对应的自然地理要素中,在“自然地理要素”编排上,人教版以“大气—水—地貌—植被—土壤”的逻辑编排,每一要素都以前一要素为基础,遵循地理要素的演化规律,该编排逻辑较其他三版更优。在案例编写方面,人教版专门设计“案例”栏目,且部分案例能作为正文主干;湘教版使用大量案例,注重设计活动式案例,探究性较强;中图版设计“案例研究”专题,案例素材充足,但部分案例功能缺乏挖掘;鲁教版案例数量较少,素材简单,案例功能缺乏挖掘。在学生活动设计方面,人教版活动提供充足的素材,活动开放性较强,且设置“问题研究”活动专题;湘教版活动设计注重“递进性”,活动整体布局,促进地理素养螺旋式提升;中图版活动设计侧重“系列性”,“课题”贯穿整章内容,活动跨越的时间尺度长;鲁教版注重设计“单元活动”,侧重地理技能的培养,该板块重视“低起点”,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但其操作表达类活动占比大,难度较高,与学生认知逻辑不符。在图像设计方面,人教版引入思路导图,图幅较大,易于阅读,但部分图像有失严谨性,湘教版和中图版均引入概念图,湘教版图像设计较精美,中图版图像数量多,图幅较大,在地图中标注比例尺,鲁教版图像图幅偏小,图像色彩设计欠佳,清晰度有待加强。总体来看,人教版框架结构最优,人教版和湘教版案例设计、活动设计优于中图版和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图像设计优于人教版和鲁教版。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教科书编写、教学提供几点建议,在教科书编写方面:合理划分章节容量、优化案例编写方式、平衡图像类型比例及加强图像设计;在教学方面:把握好必修一与选择性必修一的关系、处理好活动栏目的主次关系、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培育地理实践力。

黄敏[8](2021)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高中自然地理项目化学习研究 ——以上海“水资源问题”为例》文中提出自“生态文明”相继出现在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之后,生态文明在我国基础教育、高校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之时,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同样明确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引。因此作为地理教育从事者,应当将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融入一线教学活动中,但是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教育的推广仍处于浅层阶段,教师对学生生态意识与行为的培养途径没有明确的规划,未能真正借助学科特点、典型素材发挥地理科目在生态教育的效用最大化。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首先研究前人关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实施策略与成果,进一步创新性的提出借助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设想,之后研究项目化学习策略的秉性,发现其兼具探究性与价值感、自主性与合作性的特质,这些特质彰显了项目化学习优势的同时也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验证前期的设想。再者笔者整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一套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中自然地理项目化学习模型,从选取典型的上海生态问题案例-实施项目化主题-展示研究成果-测评分析。这一系列的研究行为与其说借助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不如说这是生态文明教育与项目化学习策略的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因此将生态文明教育与项目化学习相融合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详细如下:(1)设计一套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中自然地理项目化学习模型。在实用主义、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同时遵循最新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对项目前期准备、项目过程实践、项目成果评价等核心阶段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2)提供了水循环模拟实验与上海寻水故事的乡土案例参考,基于python软件,挑选适宜开展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中自然地理项目化学习章节“水循环”,以《上海的寻水故事》为主题的主项目授课重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模型,通过审视学生的项目化成果以及课堂参与度,验证借助项目化学习模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3)通过教师课堂观察、学生项目化成果展示与任务单的完成度验证借助项目化学习模型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价值意义。子项目1“水循环模拟实验”有助于落实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的培养,子项目2“上海水质型缺水研究”有助于落实人地协调观与区域认知的培养。鉴于此,将项目化学习模型应用于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转变以往教师重分轻德的教育观念,有助于保障中学生生态理念、态度、行为能力的养成、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践行。

张梦祺[9](2021)在《高中地理教科书“阅读栏目”整合应用研究 ——以四版本2019版必修地理1为例》文中提出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于2019年各出版发行了《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和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新教科书的内容发生了显着变化。与旧版教科书相比,新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阅读栏目”的数量明显增加。“阅读栏目”是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丰富生动的阅读材料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四版本高中地理教科书“阅读栏目”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经济、科技、生态等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呈现出来。本文对四版本教科书中“阅读栏目”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不同版本教科书“阅读栏目”的设置特点后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出“阅读栏目”的教学价值,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高中必修地理1“阅读栏目”为研究对象,在有效教学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第三部分,对四版本高中必修地理1“阅读栏目”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四版本高中必修地理1“阅读栏目”在整体分布、内容设置和呈现方式上的特点。第四部分,根据教科书“阅读栏目”的对比分析结果,分析四版本高中地理教科书“阅读栏目”优化整合应用的意义,提出整合应用的原则和教学策略。第五部分,基于整合应用的原则和教学策略,选取2019版湘教版中《土壤的形成》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展示,并对教学设计进行评析,以期为教师整合应用地理教科书“阅读栏目”提供参考。

徐爽[10](2021)在《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并且在地理课程“教学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针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叙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阶段过渡到“核心素养”阶段,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叙写应做出相应的改变。第一部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教学目标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我国当前教学目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分析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叙写的研究现状的基础确定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规划了研究技术路线。第二部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界定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阐释了本研究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不同阶段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其次,梳理了我国不同阶段教学目标设计和叙写的要求。最后,探讨了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一线地理教师在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认知、设计和叙写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第五部分,基于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和叙写的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设计和叙写的依据、原则、设计阶段、叙写阶段和反思阶段的相关策略。第六部分,以《风成地貌》与《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为例,运用第五章提出的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和叙写的策略制定了教学目标,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二、如何落实高中地理第五单元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落实高中地理第五单元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课标以课程目标的形式明确了对人地协调观培养的要求
        2.活动栏目的有效实施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3.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教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活动栏目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人地协调观培养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活动
        2.活动栏目
        3.人地协调观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活动课程理论
三、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活动栏目的内容分析
    (一)教材活动栏目的类型
        1.读图分析类
        2.调查研究类
        3.问题探究类
        4.阐述观点类
        5.动手实践类
    (二)教材活动栏目的特点
        1.活动类型多样,内容新颖
        2.与图表相关的活动占比较高
        3.活动内容切近生活
        4.活动注重实践与应用
    (三)教材活动栏目的功能
        1.有利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巩固及拓展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4.优化教学活动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教材活动栏目人地协调观水平层次划分
        1.教材活动栏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层次划分
        2.教材活动栏目人地协调观的具体分析
四、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使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编制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形式与内容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五、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活动栏目教学策略与案例
    (一)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活动栏目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人地协调观与活动栏目的认知和教学水平
        2.明确活动栏目的人地协调观水平要求
        3.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水平
        4.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栏目的教学目标
        5.对活动栏目进行适当的优化,充分发挥活动栏目的功能
    (二)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活动栏目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一:牧民的愁与乐
        2.教学案例二:探究大连船舶工业的区位因素
六、结论、不足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之处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使用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使用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2)高中地理学历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历案
        (二)基于学历案使用的教学模式
        (三)学历案与教案、学案、导学案之辨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深度学习理论
        (三)学习金字塔理论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高中地理学历案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题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二、高中地理学历案教学现状
        (一)高中地理教师普遍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地理教师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高中地理教师对学历案设计认识不足
        (四)高中地理学历案教学实施瓶颈
    三、高中地理学历案教学现状归因分析
        (一)高考背景下的课业压力
        (二)学历案教学需要学校的支持与配合
        (三)学历案设计与实施需要教师投入较大的精力
第四章 高中地理学历案的作用、设计流程与设计原则
    一、高中地理学历案的作用
        (一)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三)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高中地理学历案设计流程
        (一)明确学习主题与完成课时
        (二)制定学习目标
        (三)梳理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整合知识、明确学习路径与方法
        (五)设计学习过程
        (六)厘清学后反思方向
    三、高中地理学历案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三)逻辑性原则
        (四)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第五章 高中地理学历案设计与实施课例
    一、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指导型学历案设计与实施
        (一)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指导型学历案设计
        (二)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实施过程
        (三)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评价
    二、 《水与地表形态》合作型学历案设计与实施
        (一) 《水与地表形态》合作型学历案设计
        (二) 《水与地表形态》教学实施过程
        (三) 《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评价
    三、学历案实施效果反馈
        (一)学生访谈反馈
        (二)教师访谈反馈
第六章 高中地理学历案设计策略与实施建议
    一、高中地理学历案设计策略
        (一)学习目标:基于课程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二)评价任务:立足学习目标,关系指向明确
        (三)学习过程:任务梯度分布,探究提升素养
        (四)检测与练习:统筹作业系统,分层设计检测项目
        (五)学后反思:系统回顾所学,渗透学习方法
    二、高中地理学历案实施建议
        (一)学历案设计与发放建议
        (二)学历案课堂教学使用建议
        (三)跟进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高中地理学历案教学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历案
附录3 《水与地表形态》学历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引入
        (三)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UbD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大概念单元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UbD理论
        (二)大概念
        (三)单元教学
        (四)大概念单元教学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系统论
        (三)情境学习理论
        (四)地理新课程理论
第三章 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大概念提炼策略
        (一)从学科概念中分解出单元大概念
        (二)从具体概念中概括出单元大概念
    二、组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选择并确定单元的组织核心
        (二)梳理单元大概念及概念体系
        (三)确定教学设计的思维展开路径
    三、教学评估标准设计策略
        (一)利用GRASPS架构
        (二)理解的六个维度
    四、检验学生学习体验策略
第四章 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一、 《地球上的大气》课程分析
        (一)课标解读
        (二)学情分析
        (三)教材分析
    二、 《地球上的大气》设计案例
        (一)制定单元教学框架
        (二)确定预期结果
        (三)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四)设计教学过程
    三、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一)实践过程
        (二)学生成绩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五章 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一)关注大概念以及教与学的基本问题
        (二)教法灵活的教学设计,可以整合单元课程
        (三)注重评价的教学设计,变革传统的评价方式
        (四)实现学生持久性学习,深度理解核心概念
    二、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精准提炼大概念,把握单元教学核心
        (二)深入理解UbD理论,积极接受新教育模式
        (三)透彻分析学情,及时关注学生的表现
        (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形成独到的教育艺术
        (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聚焦学生的学习体验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与创新点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一学年《地球上的大气》学习效果调查
附录2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习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二、SPOC+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MOOC
        二、SPOC
        三、翻转课堂
        四、教学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掌握学习理论
        三、个性化学习理论
        四、混合式学习理论
第三章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对比
    第一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意蕴对比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意蕴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意蕴
    第二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对比
        一、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理念对比
        二、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目标对比
        三、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活动对比
        四、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评价对比
    第三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操作程序对比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操作程序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操作程序
    第四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特点对比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第五节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劣势对比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的优劣势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的优劣势
第四章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对比
    第一节 实验目的
    第二节 实验对象
    第三节 实验设计
    第四节 实验过程
        一、SPOC环境创设
        二、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三、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第五节 案例分析
        一、课前阶段
        二、课中阶段
        三、课后阶段
    第六节 学习评价反馈
    第七节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一、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二、问卷设计与安排
        三、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第一节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第二节 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基于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基于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三 基于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访谈提纲(教师版)
致谢
个人简历

(5)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整理和复习策略分析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整理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三、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说明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四、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组成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以《农业区位》为例
    (三)高三地理一轮导学案设计策略
五、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实施
    (一)“农业区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实施
    (二)开展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实施策略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
附录2:高三地理教材知识系统
附录3:高三地理一轮导学案案例分析表
致谢

(6)知识分类视角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课程改革
        二、教学设计
        三、地理教学设计
        四、人文地理知识分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传播理论
        二、有效教学量化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分类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设计
        四、调查问卷的实施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调查结果
        二、问卷分析反映的问题
第四章 高中人文地理分类教学设计研究
    第一节 宏观设计:人教版地理2 教学设计研究
        一、把握课标为依据,精确设计“规范性”
        二、参照教材为载体,通晓设计“整体性”
        三、了解学生为基础,明晰设计“现实性”
        四、确定行程目的地,分明设计“方向性”
        五、搭建方法与桥梁,清晰设计“功能性”
        六、选择媒体与媒介,明确设计“先进性”
        七、铺好行动的路径,确保设计“落实性”
        八、检测效果真实性,保障设计“有效性”
    第二节 中观设计:章节教学设计研究
        一、《人口》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二、《乡村与城镇》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三、《产业区位因素》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四、《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五、《环境与发展》章节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建议
    第三节 微观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案例与实证研究
        一、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二、教学设计实证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A 高中人文地理新旧教材目录
附录B 新课改背景下人文地理分类教学现状调查
附录C 《人口迁移》随堂测试题

(7)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需要
        2.推进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3.基于实际教学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1.地理教学论
        2.比较研究理论
        3.“教育即生活”理论
    (五)研究内容与方案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案
    (六)相关概念界定
二、四版地理教科书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一)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1.章级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2.节级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二)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1.章级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2.节级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三、四版教科书案例设计比较分析
    (一)案例数量分析
    (二)案例篇幅分析
    (三)案例编写分析
    (四)案例功能挖掘分析
    (五)案例的探究度分析
四、四版教科书活动设计比较分析
    (一)活动数量与类型比较分析
        1.活动数量比较分析
        2.活动类型比较分析
    (二)活动设计方式比较分析
        1.活动材料丰富程度比较分析
        2.活动设计特色比较分析
    (三)活动设计指向的核心素养分析
五、四版教科书图像设计比较分析
    (一)四版教科书图像数量与类型分析
        1.图像数量分析
        2.图像类型分析
    (二)图像呈现方式分析
        1.图像组合情况分析
        2.图文结合情况分析
    (三)图像表现力分析
        1.图像名称及注记分析
        2.图像负载信息密度分析
        3.图像色彩及清晰度分析
        4.图幅大小分析
    (四)图像优缺点分析
        1.图像优点
        2.图像缺点
六、四版教科书比较结果与建议
    (一)四版教科书比较结果
    (二)建议
        1.教科书编写建议
        2.教学建议
七、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四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科书编写体例一览表
    附录二:四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科书章节内容一览表
    附录三:四版教科四版教科书使用的案例一览表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生态文明视域下高中自然地理项目化学习研究 ——以上海“水资源问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水平
        1.3.1 “生态文明”的研究
        1.3.2 “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1.3.3 项目化研究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2.1 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有关“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
        2.1.2 有关“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界定
    2.2 项目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2.3 理论基础
        2.3.1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3.2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2.3.3 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
第3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中自然地理项目化学习现状研究
    3.1 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3.1.1 调查问卷的目的
        3.1.2 调查问卷内容编制
        3.1.3 调查主体与数据采集
        3.1.4 数据分析与问题成因探析
    3.2 项目化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应用现状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3.2.1 调查问卷的目的
        3.2.2 调查问卷内容编编制
        3.2.3 调查主体与数据采集
        3.2.4 数据分析与问题成因探析
第4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中自然地理项目化学习可行性研究
    4.1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整合高中自然地理教材
        4.1.1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整合必修1 教材章节的甄选原则
        4.1.2 适宜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高中自然地理章节可视化
    4.2 基于项目化学习模式审视高中自然地理教材
        4.2.1 基于项目化学习整合必修1 教材章节的甄选原则
        4.2.2 适宜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自然地理章节可视化
    4.3 生态文明内容与项目化学习匹配性分析
第5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项目化学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5.1 确定合理的生态项目化原则
        5.1.1 注重进阶性
        5.1.2 注重学科性
        5.1.3 突出学生主体
        5.1.4 把握科学性
    5.2 选择适宜的生态项目化主题
    5.3 制定挑战的生态项目化目标
    5.4 创设紧密的生态项目化问题链
        5.4.1 核心问题
        5.4.2 驱动性问题
        5.4.3 内容问题
        5.4.4 延伸问题
    5.5 建立稳定的生态项目化学习小组
    5.6 制作多元的生态项目化成果
    5.7 设计定量的生态项目化评价
第6章 生态文明视域下项目化学习案例的课堂实践与反思
    6.1 主项目——上海‘寻水’故事的课堂实践
    6.2 主项目——上海‘寻水’故事的反思
        6.2.1 主要特色
        6.2.2 反思改进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关于构建学习模型的理论结论
        7.1.2 关于案例开展与反思的实践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 B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9)高中地理教科书“阅读栏目”整合应用研究 ——以四版本2019版必修地理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
        (三)地理教科书的多样化
        (四)新地理教科书的使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高中地理教科书
        (二)阅读栏目
    二、理论基础
        (一)有效教学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四版本高中必修地理1“阅读栏目”对比分析
    一、 “阅读栏目”整体分布比较
        (一)数量统计
        (二)章节分布统计
    二、“阅读栏目”内容设置比较
        (一) “阅读栏目”类型
        (二) “阅读栏目”主题
        (三) “阅读栏目”思考题设置
    三、 “阅读栏目”呈现形式比较
        (一)呈现面积
        (二)呈现位置
        (三)呈现方式
        (四)呈现版式
    四、四版本高中必修地理1“阅读栏目”特点总结
        (一)总数存在差异,章节部分均匀
        (二)内容类型丰富,重点各不相同
        (三)呈现形式多样化,各具特色
第四章 高中地理教科书“阅读栏目”整合应用
    一、整合应用意义
        (一)提高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二)助力教师的创造性教学
        (三)增加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四)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
        (五)树立学生正向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整合应用原则
        (一)落实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三)结合课堂学习与课下探究
        (四)优选阅读材料,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三、整合应用教学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建设阅读资源库
        (二)提升教师素养,精加工阅读材料
        (三)创建开放、共享的地理阅读环境
        (四)提高“阅读栏目”的有效性教学
        (五)创设探究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六)加大阅读材料开发,师生共建“阅读栏目”
第五章 “阅读栏目”整合应用案例
    一、 《土壤的形成》教学案例设计
    二、教学案例评析
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
        (三)地理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情况
        (二)国内研究情况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学目标
        (二)地理教学目标
        (三)地理核心素养
    二、相关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四)梶田叡一教学目标理论
        (五)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
第三章 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要求变化概述
    一、知识本位的“双基”阶段
        (一)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设计要求
        (三)教学目标叙写方法
    二、学科本位的“三维目标”阶段
        (一)2003 年版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要求
        (三)教学目标叙写方法
    三、育人本位的“核心素养”阶段
        (一)2017 年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二)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第四章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和叙写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问卷内容编制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对教学目标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地位和功能认识不足
        (二)教师对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认识不深
    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和形式转变遇到困难
        (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不深入
        (三)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密切
        (四)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环节不完整
    四、地理教学目标叙写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行为主体表达不明确
        (二)行为动词精准选择存在困难
        (三)学习情境的描述被忽视
第五章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二)教材内容和结构
        (三)学生认知水平
        (四)地理教学环境
        (五)地理考试大纲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可操作性原则
        (四)科学性原则
    三、教学目标设计阶段
        (一)解读课标,领会核心素养培养实质
        (二)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主要内容
        (三)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发展程度
        (四)剖析核心素养,掌握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实质
    四、教学目标叙写阶段
        (一)明确行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二)精选行为动词,体现目标可测量性
        (三)定位学习情境,贴近学业质量水平
        (四)明晰行为内容,渗透学科育人价值
        (五)精确表现程度,表达目标可操作性
    五、教学目标反思阶段
        (一)斟酌目标设计,深化地理核心素养内涵
        (二)梳理目标叙写,检查教学目标主要成分
第六章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叙写案例研究
    一、《风成地貌》的教学目标设计与叙写
        (一)课标解读
        (二)学业质量标准分析
        (三)教材内容分析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目标叙写
        (六)教学目标评析
    二、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的教学目标设计与叙写
        (一)课标解读
        (二)学情分析
        (三)学业质量标准分析
        (四)教材分析
        (五)教学目标叙写
        (六)教学目标评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和叙写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如何落实高中地理第五单元对学生发展目标的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D]. 崔朝峰.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高中地理学历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刘艳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UbD理论在高中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孙玉浩.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研究[D]. 高毅.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5]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D]. 孟凡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知识分类视角下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 崔丽慧.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7]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D]. 叶秋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8]生态文明视域下高中自然地理项目化学习研究 ——以上海“水资源问题”为例[D]. 黄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高中地理教科书“阅读栏目”整合应用研究 ——以四版本2019版必修地理1为例[D]. 张梦祺.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10]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研究[D]. 徐爽.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教学如何落实到学生的发展目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