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处方药驱肠虫药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宁,杨建红,潘红波,栗艳彬,郑瑞霞,贾卡,董凌云,黎泽琳,陈震[1](2020)在《美国和日本非处方药专论路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我国建立非处方药专论路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比美国和日本非处方药专论路径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专论制定程序等,分析美国和日本专论路径的风险管控措施。结果:美国和日本针对低风险产品建立专论路径,体现了基于风险对药品实施分类管理的理念,以专论建立过程中的有效风险管控为前提,简化专论产品上市的审评审批,有利于节约审评资源,提高监管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用药需求。结论:建议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开展我国非处方药专论路径的试点工作。
王声韵[2](2020)在《中国“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确“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准入资质,形成“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岗位工作描述(包括“护士处方权”的名称、处方权的内容、处方形式等)。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编制专家函询问卷。首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回顾,查阅国内外“护士处方权”的相关内容。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了9名临床护理人员、6名护理管理人员和5名临床医生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步拟定专家函询问卷,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名专家进行预函询,根据回收问卷的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专家函询问卷。2.通过专家函询确定“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护理专家25名,医疗专家10名,医政管理专家10名,通过电子邮件和亲自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专家函询。根据每一轮专家意见修改问卷条目,直到专家意见集中。对专家函询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相关内容。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本研究共提取申请资格、护士处方、培训考核、影响、前景与问题5个主题群,包括14个主题,329个有意义陈述。2.“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准入资质专家对学历为全日制本科、职称为主管护师、最低专科工作年限为5年、在三级医院工作的申请者认同率最高。关于申请者的培训,认同率最高的是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为期3~6个月的脱产线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处方管理办法》、所在专科常见疾病治疗原则、所在专科常用药物知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和急救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关于申请者的考核和认证,专家认同率最高的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理论和实践考试,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统一认证,每3年考核一次,5年重新认证一次。3.“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工作描述通过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了“护士处方权”这个名称,确定了护理干预处方26个,检查处方15个,医疗器械处方21个,药物处方35个。其中非药物处方倾向于独立处方形式,药物处方倾向于补充处方形式,还有一些处方两种处方形式相近。4.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咨询专家具有较好的专业代表性和地域代表性,函询专家来自全国18个省及直辖市,其72%的专家具有硕士以上学历,95%的专家为高级职称,82%的专家具有导师资格,专家知识结构层次较高。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1%和95.1%,专家权威系数为0.858。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准入资质、“护士处方权”的名称,并且确定了可以由护士开具的处方内容以及处方形式。专家对“护士处方权”呈支持态度,专家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确定的“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可为“护士处方权”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孙珊[3](2018)在《福州市城乡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非处方药品(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其营销大多以零售模式进行,与处方药相比,消费者享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行业繁荣发展,OTC药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消费者的选择面越来越广。与此同时,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药疗意识日益提高,自行购药的消费者愈来愈多。因此,洞察消费者在购药渠道选择方面的行为和需求、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将是医药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福州市城乡OTC药品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现状,深入探究影响城乡购药渠道选择差异的关键因素,希望为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的建设和人群精准定位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州市城乡的200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城乡OTC药品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现状。并借助霍华德—谢思模式来解释购买药品这一特殊的消费行为,从刺激或投入因素(输入变量)、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内在过程)、反映或者产出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OTC药品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逻辑回归的多元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城乡差异。研究表明,以村卫生室/社区医院为参照,性别,居住区域,月收入对OTC消费者渠道选择有显着影响。价格便宜和质量有保证,也是影响OTC消费者购买渠道的影响因素;同时,电视广告和其他人的推荐也会影响OTC消费者购买药品的选择。对比城乡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差异发现,农村OTC消费者通过村卫生室/社区医院购买药品的比例是城市OTC消费者的2倍;农村OTC消费者通过私人药店/诊所购买药品的比例更是达到了城市OTC消费者的4倍;但农村OTC消费者通过医保/医院药房购买药品的比例只有城市OTC消费者的1/2不到。依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相对于第一终端医院药房和第二终端药店的激烈竞争,第三终端农村医药市场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医药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开拓第三终端市场的营销策略。
赵莹莹[4](2017)在《我国中成药与美国植物药、日本汉方药在非处方药管理方面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50年代起,由于"磺酰胺剂"、"反应停"等国际性药害事件的发生,引发世界对药品安全性的关注,各国开始重视用药安全和对毒性、成瘾性药品销售使用的监督管理。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建立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以保证国民用药的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我国于2000年开始施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进步、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使用非处方药已成为国民自我药疗、健康保健的普遍方式。中成药非处方药占据了我国非处方药品的主体位置,约占非处方药品的80%,并在公众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起步较晚,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部分,应与时俱进,积极吸取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的发展。研究目的:美国FDA是全球药品管理的标杆,也是最早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日本汉方药与我国中药同根异流,关系密切。本文旨以美国植物药和日本汉方药非处方药的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期能从中发现非处方药管理的逻辑和参考点,对现阶段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提供政策建议,为调整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方向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美国植物药、日本汉方药非处方药管理的相关政策,然后与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可用于我国中成药非处方管理的经验。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对中成药非处方药现状和相关政策建议的看法,并提出完善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美国和日本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较早,非处方药管理的相关政策比较成熟,在非处方药注册程序、转换要求、配套管理措施上均有可借鉴的经验。此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认为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现状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部分。我国应结合国情,合理地吸纳美、日非处方药管理经验,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体系。研究结论:本研究在对美国植物药、日本汉方药非处方药相关管理政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完善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的政策建议:健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建立我国的中成药非处方药专论;对非处方药目录药品再评价;改进非处方药转换要求;增强非处方药审评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规范销售环节,健全药学服务;加强自我药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张禹[5](2016)在《非处方药使用8要点》文中研究表明非处方药(OTC)是指不需到医院就医请医生诊病开处方,患者本人或家人可直接从街上药店里购买用于自我治疗的药物。它们由处方药转变而来,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据有关方面统计,世界上约10%的药品属OTC,许多国家根椐本国国情、经济实力、药物的
陆基宗[6](2015)在《选对驱肠虫药》文中指出肠道寄生虫常见的有线虫(如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等),吸虫(姜片虫等),绦虫(猪绦虫、牛绦虫等),其中以线虫最为常见。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药物大多具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应谨慎。常用的驱肠虫药有哪些甲苯咪唑(安乐士):为高效、广谱驱肠虫药。对蛲虫、鞭虫、钩虫和绦虫及类粪圆线虫感染都有良好的疗效。主要用于驱蛔虫和钩虫,以及多种寄生虫的混合
白城伟[7](2010)在《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文中指出探讨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阐述根据药物特点及患者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
黄爱君,吴红波,李学进,郑美蓉,张敏,车向新[8](2008)在《特殊人群慎用禁用非处方药物种数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孕妇、心血管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禁用非处方药物种数,为提高安全使用非处方药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软件对《中国非处方药完全手册》中国家颁布的16批非处方药全部药物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并比较孕妇、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胃病、老年人、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对不同种类非处方药物慎用或禁用药物。[结果]孕妇慎用或禁用的药物种类数最多,占总数的43.8%,其次是新生儿、肾功能不全者和高血压病人,慎用或禁用药物的种类分别略占非处方药总数的10%。[结论]特殊人群应用非处方药物要谨慎。
陆昕[9](2008)在《国内外兽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兽药在防治动物疾病,保障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着巨大作用。兽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兽药产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环节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兽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加入WTO后药品的关税逐步降低,国外兽药将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我国兽药产业必将遭到了跨国大企业的冲击和威胁。另外,发达国家以兽药残留为借口,加大了对我国动物源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对外贸易蒙受巨大损失。如何在国际兽药行情不断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把握住新的形势,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是我们兽药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对兽药产业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课题对国内外兽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兽药产业与发达国家间的异同,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对我国兽药产业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决策参考。本课题首先引入兽药产业的基本概念,继而对全球、美国、欧洲和我国的兽药产业现状进行调查,然后从兽药产业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环节入手,对兽药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最后对我国兽药产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本课题主要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作为理论工具,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结构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兽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本课题的内容包括兽药产业的概述、兽药产业的发展状况研究、兽药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我国兽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四大部分。通过对国内外兽药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全球兽药产业发展速度快、势头良好;美欧国家兽药产业产值高、利润高、研发投入高;我国兽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大、竞争力弱,兽药产业产值低、利润低、研发投入低。通过对国内外兽药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兽药产业在兽药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各环节中都存在许多共同的发展趋势,但我国兽药产业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共同的发展趋势包括:研发速度减慢,新药研发逐步规范,研发外包发展迅速,新药研发方向多元化;仿制药大行其道;注重营销;加强兽药残留监控。不同点和筹距包括:动物用药种属的差别,GMP标准的差别,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尚未实施GSP;兽医管理体制的不同,我国尚未实施兽药分类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兽药使用规范,尚未禁止使用抗生素类促生长剂;兽药管理模式的不同,法制化程度的差距,政府压力的不同,行业协会作用的差距。通过对我国兽药产业所处发展环境的分析,发现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对我国兽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通过对国内外兽药产业组织状况的比较,发现发达国家兽药产业的市场结构合理、市场行为积极有效、市场绩效好,而我国兽药产业的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行为被动无效、市场绩效差。研究发现我国兽药产业发展水平低,正在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存在研发能力弱:生产、经营企业不强;产品质量差,结构不合理;兽药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不到位;行业立法薄弱的问题。最后向兽药企业提出具体建议:企业兼并重组,向规模化发展;企业向专业化发展,细分市场;重视产品研发;创建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对我国政府提出具体建议:加快行业立法,加速法制化进程: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净化兽药市场;宏观调控,加速行业集中;深入改革,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本课题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工具,对国内外兽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尚属首次。课题成果进一步完善了兽药产业基本理论的研究,构建了理论指导下的分析模式和框架,为业界同仁进一步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兽药产业奠定了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兽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企业准确清晰地认识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提供了依据。通过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兽药产业之间的异同,发现了我国兽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兽药产业的发展环境,推测了我国兽药产业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决策参考。
欧阳卉[10](2008)在《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重点医药企业之一,公司以生产中西药制剂为主,化学合成药为辅,其主导产品汉森四磨汤等行销省内外。但随着医药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主要原材料、人员工资成本不断上升,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经济效益持续下降。面对日趋激烈的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摆在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人在阅读大量的国内外关于药品市场营销策略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威胁与机会,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明确了市场定位,制定了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从产品优化组合、品牌经营、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制定了市场营销策略。从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保障和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制定了实施新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本文对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境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指导制药企业,特别是中药、化学制剂制药企业的营销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非处方药驱肠虫药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处方药驱肠虫药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和日本非处方药专论路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的OTC专论路径 |
1.1 专论路径建立的背景 |
1.2 OTC专论的制定程序 |
1.3 OTC专论的治疗领域 |
1.4 OTC专论的格式和内容 |
1.5 OTC专论的修订机制 |
1.5.1 公民请求 |
1.5.2 申报TEA |
1.6 美国专论路径的挑战及应对 |
2 日本的OTC“专论”路径 |
2.1 许可标准制度的起源及发展 |
2.2 OTC许可标准的制定 |
2.3 已建立许可标准的产品分类 |
2.4 许可标准的格式与内容 |
2.5 已建立许可标准的OTC药品注册程序 |
3 讨论与建议 |
(2)中国“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操作性定义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医护人员对“护士处方权”看法的半结构式访谈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2 访谈提纲 |
2.3 资料收集方法 |
2.4 资料分析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伦理原则 |
研究结果 |
1 访谈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2.1 主题群一:“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申请资格 |
2.2 主题群二:护士处方 |
2.3 主题群三:“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培训和考核 |
2.4 主题群四:“护士处方权”的影响 |
2.5 主题群五:“护士处方权”的前景和问题 |
讨论 |
1 明确“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申请资格 |
2 确定“护士处方权”的权限、内容和形式 |
3 建立处方护士培养机制 |
4 健全“护士处方权”法律机制 |
5 改变公众传统认知 |
第二部分 应用专家函询法对“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确定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专家函询法简介 |
2 函询专家的确定 |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2.2 确定函询专家遴选标准 |
2.3 函询专家人数的确定 |
3 函询问卷的编制 |
4 统计学方法 |
4.1 专家的一般资料分析 |
4.2 “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分析 |
4.3 “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工作描述分析 |
4.4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函询结果的比较 |
5 质量控制 |
5.1 专家函询问卷编制阶段 |
5.2 专家函询问卷发放阶段 |
5.3 专家函询问卷统计分析阶段 |
结果 |
1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
1.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1.2 函询结果 |
2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
2.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2.2 函询结果 |
3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3.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3.2 专家的积极系数 |
3.3 专家权威程度 |
4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函询结果的比较 |
4.1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一般资料的比较 |
4.2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对申请者准入资质认同情况的比较 |
4.3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对护士处方内容和形式意见的比较 |
讨论 |
1 “护士处方权”的名称 |
2 “护士处方权”的申请资格 |
3 “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培训 |
4 “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考核和认证 |
5 非药物处方权 |
6 药物处方权 |
7 我国“护士处方权”发展的可行性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福州市城乡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概念研究 |
1.3.2 医药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研究 |
1.3.3 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研究 |
1.3.4 医药营销渠道研究 |
1.3.5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非处方药(OTC)市场及分销渠道 |
2.1 OTC药品简介 |
2.1.1 OTC药品的定义 |
2.1.2 OTC药品的特点 |
2.1.3 OTC药品主要种类 |
2.1.4 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区别 |
2.2 OTC药品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
2.2.1 OTC药品的市场特点 |
2.2.2 OTC药品的市场规模 |
2.2.3 OTC市场的发展趋势 |
2.3 OTC药品的分销渠道 |
第3章 福州市城乡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3.1 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决策过程 |
3.1.1 识别问题 |
3.1.2 信息搜集 |
3.1.3 方案评价 |
3.1.4 购买决策 |
3.1.5 购后评价 |
3.2 基于霍华德——谢思购买模式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3.2.1 霍华德——谢思购买模式 |
3.2.2 刺激因素(产品实质刺激、象征性刺激、社会刺激) |
3.2.3 内在因素 |
3.2.4 外在因素 |
第4章 福州市城乡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 调查方法与数据的来源 |
4.1.1 调查方法 |
4.1.2 数据来源 |
4.2 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福州市城区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福州市农村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5 福州市城乡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差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章 福州市城乡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变量的选取 |
5.2 估计方法和模型的构建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建议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非处方药品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致谢 |
(4)我国中成药与美国植物药、日本汉方药在非处方药管理方面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全球主要国家药品分类情况 |
综述二 美国植物药、日本汉方药非处方药历史沿革及法律法规 |
综述三 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
1.2 传统药物价值提升 |
1.3 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市场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3.1 研究的方法 |
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美国植物药非处方药管理研究 |
1 美国非处方药审批机构及其职能 |
2 美国植物药非处方药上市准入机制 |
2.1 美国OTC专论审核体系 |
2.2 美国非处方药新药审批程序 |
2.3 小结 |
3 美国非处方药相关配套管理政策 |
3.1 美国非处方药说明书及标签管理 |
3.2 美国非处方药广告管理 |
3.3 美国非处方药销售管理 |
第三章 日本汉方药非处方药管理研究 |
1 日本非处方药审批机构及其职能 |
2 日本汉方药非处方药上市准入机制 |
2.1 日本汉方药非处方药的注册与审批 |
2.2 日本非处方药的转换体系 |
3 日本非处方药相关配套管理政策 |
3.1 日本非处方药说明书及标签管理 |
3.2 日本非处方药广告管理 |
3.3 日本非处方药销售体系 |
第四章 美国、日本及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的比较 |
1 非处方药相关机构比较 |
2 非处方药法律法规体系比较 |
3 非处方药准入机制比较 |
3.1 我国非处方药准入途径 |
3.2 非处方药注册比较 |
3.3 非处方药转换比较 |
4 非处方药相关配套政策的比较 |
4.1 非处方药说明书、标签管理比较 |
4.2 非处方药广告管理比较 |
4.3 非处方药销售管理比较 |
第五章 中成药非处方药相关政策问卷调查研究 |
1 问卷设计与内容 |
2 调查方法 |
3 数据收集、回收与处理 |
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政策建议 |
1 健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法律体系 |
2 建立我国的中成药非处方药专论 |
3 对现有中药非处方药目录再评价 |
4 改进非处方药转换要求 |
5 增强非处方药审评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
6 规范销售环节,健全药学服务 |
7 加强自我药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申请NDC号在美国上市的中药非处方药信息 |
附录二 Peck法则和DELAP法则对比 |
附录三 中成药非处方药相关政策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中成药非处方药管理相关问题的补充及建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抗微生物药物 |
1.1 青霉素类: |
1.2 头孢菌素类: |
1.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哌 |
1.4 氨基糖苷类: |
1.5 四环素类: |
1.6 大环内酯类: |
1.7 磺胺类: |
1.8 喹诺酮类: |
1.9 其他抗菌抗生素: |
2. 驱肠虫药 |
2.1 阿苯达唑 (肠虫清) 广谱驱虫药, 2岁以下儿童禁用。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 |
2.2 甲苯达唑仅在幼儿因严重肠虫感染而影响其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时, 方可使用本药治疗。 |
2.3 哌嗪 (驱蛔灵) 。本品毒性低, 但用量大时亦可引起头痛, 恶心等反应, 小儿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应用。 |
3. 解热镇痛抗炎药 |
4. 呼吸系统用药 |
4.1 祛痰药。 |
4.2 镇咳药。 |
4.3 平喘药。 |
4.4 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 镇咳, 平喘药。 |
4.5 消化系统用药。 |
5. 助消化药 |
5.1 乳酶生可用, 但不宜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较少, 可用, 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 |
5.2 止泻药。 |
6. 维生素类 |
6.1 维生素A长期应用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 |
6.2 维生素D大量久服, 可引起高血钙, 食欲不振, 呕吐, 腹泻, 甚至 |
6.3 维生素C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映, 肾, 膀胱结实易于形成。 |
(8)特殊人群慎用禁用非处方药物种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结果 |
2.1 药物种类数量及特殊人群慎用或禁用程度 |
2.2 孕妇慎用或禁用西药种类具体分布情况 |
2.2.1 神经系统用药 |
2.2.2 呼吸系统用药 |
2.2.3 消化系统用药 |
2.2.4 维生素及矿物质 |
2.2.5 皮肤科用药 |
2.2.6 五官科西药 |
2.2.7 妇科用药及避孕药 |
2.3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非处方西药种类具体分布情况 |
2.3.1 神经系统用药 |
2.3.2 呼吸系统用药 |
2.3.3 消化系统药物 |
2.3.4 维生素及矿物质 |
2.3.5 皮肤科用药 |
2.3.6 妇科用药及避孕药 |
2.4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非处方药西药种类具体分布情况 |
2.4.1 神经系统用药 |
2.4.2 呼吸系统用药 |
2.4.3 消化系统用药 |
2.4.4 维生素与矿物质 |
2.4.5 调节水电平衡药及皮肤科用药 |
2.4.6 妇科用药和避孕药 |
2.5 心功能不全者慎用禁用非处方药物分析 |
2.5.1 神经系统用药 |
2.5.2 呼吸系统用药 |
2.5.3 消化系统用药 |
2.5.4 维生素及矿物质 |
2.5.5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 |
2.5.6 五官科用药 |
2.5.7 妇科用药和避孕药 |
2.6 高血压患者慎用禁用非处方西药分析 |
2.6.1 神经系统用药 |
2.6.2 呼吸系统用药 |
2.6.3 消化系统用药 |
2.6.4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 |
2.6.5 五官科用药 |
2.6.6 妇科用药和避孕药 |
3 讨论 |
(9)国内外兽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兽药研发研究 |
1.2.2 兽药生产经营研究 |
1.2.3 兽药市场研究 |
1.2.4 兽药管理研究 |
1.2.5 兽药产业发展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的理论工具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路线 |
2.4 资料来源 |
3 兽药产业概述 |
3.1 兽药产业的基本概念 |
3.2 兽药产业的分类 |
3.3 兽药产业的产业链 |
3.4 兽药产业基本特征 |
3.4.1 兽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 |
3.4.2 兽药产业与畜牧养殖业相辅相成 |
3.5 兽药产业的重要作用 |
3.5.1 防治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健康 |
3.5.2 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
3.5.3 控制人畜共患病,维护人民生命健康 |
3.5.4 保护环境 |
3.5.5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
3.6 小结 |
4 兽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4.1 全球兽药产业概貌 |
4.1.1 兽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
4.1.2 兽药产品市场状况 |
4.1.3 兽药公司排名情况 |
4.2 美国 |
4.2.1 畜牧业发展状况 |
4.2.2 兽药市场状况 |
4.2.3 研发状况 |
4.3 欧洲 |
4.3.1 畜牧业发展状况 |
4.3.2 兽药市场状况 |
4.3.3 研发状况 |
4.4 中国 |
4.4.1 畜牧业发展状况 |
4.4.2 兽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
4.4.3 兽药市场状况 |
4.4.4 研发状况 |
4.5 小结 |
5 兽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
5.1 研究开发趋势研究 |
5.1.1 新兽药研发速度减慢 |
5.1.2 临床前研究规范和临床研究规范 |
5.1.3 新药研发外包发展迅速 |
5.1.4 新兽药研发多元化 |
5.2 生产趋势研究 |
5.2.1 宠物用药明显增加 |
5.2.2 仿制药大行其道 |
5.2.3 GMP-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 |
5.2.4 企业重组兼并 |
5.3 销售趋势研究 |
5.3.1 GSP-兽药经营规范之路 |
5.3.2 注重市场营销 |
5.4 使用趋势研究 |
5.4.1 兽医管理体制 |
5.4.2 兽药分类管理 |
5.4.3 兽药使用规范和要求 |
5.4.4 兽药残留监控 |
5.4.5 抗生素类促生长剂(AGP)的使用 |
5.5 管理趋势研究 |
5.5.1 管理体制健全 |
5.5.2 法制化程度高 |
5.5.3 政府政策趋向 |
5.5.4 国际组织协调管理 |
5.5.5 行业协会的作用 |
5.6 小结 |
6 我国兽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6.1 P-政治因素 |
6.1.1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
6.1.2 加入 WTO带来机遇和挑战 |
6.1.3 政府对外企投资的态度 |
6.1.4 行业政策与法规 |
6.1.5 对环境的保护 |
6.2 E-经济因素 |
6.2.1 中国GDP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
6.2.2 畜牧业发展拉动兽药市场需求,兽药产业潜力巨大 |
6.3 S-社会因素 |
6.3.1 人口规模大,决定市场容量大 |
6.3.2 社会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
6.3.3 劳动力丰富,决定生产成本低 |
6.4 T-技术因素 |
6.4.1 生物科技的进步 |
6.4.2 兽药标准化 |
6.5 小结 |
7 讨论 |
7.1 国内外兽药产业的比较 |
7.1.1 市场结构比较 |
7.1.2 市场行为比较 |
7.1.3 市场绩效比较 |
7.2 我国兽药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 |
7.3 我国兽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7.3.1 研发能力弱 |
7.3.2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
7.3.3 企业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 |
7.3.4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
7.3.5 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不到位 |
7.3.6 行业的立法薄弱 |
7.4 对企业提出的建议 |
7.4.1 技术与资本对接,实现技术资本化 |
7.4.2 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发展 |
7.4.3 企业向专业化发展,细分市场 |
7.4.4 重视产品研发 |
7.4.5 创建品牌 |
7.5 对政府提出的建议 |
7.5.1 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改革融资制度 |
7.5.2 加快兽药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 |
7.5.3 宏观调控,加速行业集中 |
7.5.4 加快行业立法,加速法制化进程 |
7.5.5 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能力 |
7.5.6 加大执法力度,净化兽药市场 |
7.5.7 深入改革,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文献综述:产业研究方法学的进展与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答辩主要问题的回答与论文修改 |
(10)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市场营销的涵义 |
1.2.2 4Ps-4Cs-4Rs理论 |
1.2.3 STP营销理论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的营销环境分析 |
2.1 医药行业发展及现状 |
2.1.1 国外医药行业发展及现状 |
2.1.2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及现状 |
2.2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分析 |
2.2.1 汉森制药的发展历程及组织结构 |
2.2.2 汉森制药的营销现状 |
2.2.3 汉森制药的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
2.3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的营销环境SWOT分析 |
2.3.1 汉森制药面临的机会 |
2.3.2 汉森制药受到的威胁 |
2.3.3 汉森制药的优势 |
2.3.4 汉森制药的劣势 |
2.4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的战略组合分析 |
2.5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的竞争对手分析 |
第三章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新营销策略的制定 |
3.1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策略 |
3.1.1 汉森制药的产品组合策略 |
3.1.2 实行持续经营的品牌策略 |
3.2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价格策略 |
3.2.1 定价目标的选择 |
3.2.2 定价策略 |
3.3 复合型营销渠道策略 |
3.3.1 渠道模式由多层级向扁平化转变 |
3.3.2 渠道关系由交易型向伙伴型转变 |
3.3.3 市场重心由大城市向乡村市场拓展 |
3.4 基于顾客沟通的促销策略 |
3.4.1 广告 |
3.4.2 营业推广 |
3.4.3 店员推荐 |
3.4.4 公共关系 |
3.5 全程化服务营销策略 |
3.5.1 为经销商和代理商提供服务 |
3.5.2 为医生提供技术服务 |
3.5.3 为药店店员提供培训服务 |
第四章 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实施新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4.1 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4.1.1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客户沟通平台 |
4.1.2 基于感情沟通的客户关系强化 |
4.2 实施新营销策略的人力资源保障 |
4.2.1 成立人才管理中心 |
4.2.2 业务人员的招聘 |
4.2.3 业务人员的培训 |
4.2.4 业务员的激励与考核 |
4.3 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 |
4.3.1 企业文化的作用 |
4.3.2 从精神文化层面提升企业文化 |
4.3.3 从制度文化层面提升企业文化 |
4.3.4 从物质文化层面提升企业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非处方药驱肠虫药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和日本非处方药专论路径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陈宁,杨建红,潘红波,栗艳彬,郑瑞霞,贾卡,董凌云,黎泽琳,陈震. 中国药事, 2020(11)
- [2]中国“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研究[D]. 王声韵. 青岛大学, 2020(01)
- [3]福州市城乡OTC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珊.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4]我国中成药与美国植物药、日本汉方药在非处方药管理方面的比较研究[D]. 赵莹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非处方药使用8要点[J]. 张禹.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6(10)
- [6]选对驱肠虫药[J]. 陆基宗. 健康博览, 2015(12)
- [7]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J]. 白城伟.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05)
- [8]特殊人群慎用禁用非处方药物种数分析[J]. 黄爱君,吴红波,李学进,郑美蓉,张敏,车向新. 现代预防医学, 2008(23)
- [9]国内外兽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 陆昕.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欧阳卉. 合肥工业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