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鲜鱼致病性弧菌的鉴定

秋季鲜鱼致病性弧菌的鉴定

一、秋季鲜活鱼类致病性弧菌的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温水秀,邱秦天,宋月鹏,黄柯菁,金珊,解家松,赵青松,徐永健[1](2021)在《养殖大海马烂皮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6月,浙江某养殖场发生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批量死亡现象,为探明大海马的发病原因,对患病大海马进行了细菌分离,并获得了2株细菌,编号为HM190601和HM190606。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子鉴定,确定菌株HM190601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菌株HM190606为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菌株HM190601具有vvh A、vvp E、pil A、Wza、vvp E、rtx A、ctx A、tox R、tcp A等毒力因子,菌株HM190606具有pil A、Wza、vvp E、rtx A、ctx A、hly A等毒力因子。溶血性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菌株HM190601和HM190606均呈β溶血,LD50分别为1.41×105 CFU/g和9.82×102 CFU/g,对大海马具有强致病性。带菌糠虾投喂试验显示,2菌株都可通过大海马肠道感染进入体内,并引起大海马肝肾等组织病变和皮肤溃烂,但要出现典型症状病程,至少需要7 d以上的时间。

尤祯丹[2](2020)在《成都市售常见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及MLST分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我国水产品相关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日常膳食中营养要求的改变,水产品成为消费者补充优质蛋白的主要选择之一。近些年由于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以及医疗行业的广泛运用,使得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增加,对食品安全的把控无疑是较大的挑战。本研究旨在调查成都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及耐药状况,并对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主要结果如下:1.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采集各类水产品共590份,主要包括文蛤、花蛤、蛏子、青蟹、对虾、小龙虾、美蛙、鳝鱼。按照GB4789.7-2013进行样品处理、纯培养及部分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DNA测序完成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590份样品总体污染率为26.9%,海产品中总体污染率为30.1%,未从淡水产品中分离出可培养副溶血性弧菌。对虾、蛏子、花蛤、文蛤、青蟹的污染率分别为45.2%、35.2%、11.4%、20.5%、42.9%。一年四季中夏季分离率最高为42.0%。159株副溶血性弧菌共产生了9种O抗原血清群类型,优势O抗原血清群为O1型(42.1%)、O4型(16.3%)、O3型(15.1%)。由于种类、采集季节、采集地点,O抗原血清群分型存在差异。2.采用纸片扩散法对159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检测,共测试13种抗菌药物。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最高(92.4%),其次是阿莫西林(65.4%),对头孢噻吩、头孢呋辛的耐药率相对比较低,分别为23.3%、18.2%。大多数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头孢吡肟敏感,耐药菌株占比为4.4%、7.5%、6.9%、8.8%、9.4%。所有分离株均对氯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4.40%的菌株不具有耐药性,7.5%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株。所有分离株共产生25种耐药谱型,耐药情况显着。3.采用普通PCR方法扩增分离株中3种溶血毒素相关基因。结果表明,分离株中tdh和trh2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为4.4%、11.9%,其中1.9%的分离株同时携带2种毒力基因,共3株,来自对虾和文蛤。tlh基因检出率为100.0%。4.采用PCR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7个管家基因进行扩增,并电泳检测其产物,最后将产物纯化后测序。所有分离株有20株未成功匹配,其余菌株分为72个ST型,其中ST1801(8.2%),ST392(7.5%),ST124(6.3%)分离率较高。72个ST型包括72个单体,无大流行克隆群出现。不同种类、不同采集季节的优势ST型不同,相同ST型分离株耐药情况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本论文调查了成都市区内常见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并从水产品种类、季节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污染率、耐药性、毒力基因分布等方面。从食品安全角度,该试验结果可为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可为该种细菌的传播及溯源调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及该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杨倩[3](2019)在《淡水鱼养殖副溶血性弧菌统计建模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副溶血性弧菌是淡水鱼类影响人类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威胁,常会引起腹泻、呕吐等一系列病症。本文通过对淡水鱼养殖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的预测模型,并为淡水鱼养殖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控制提供参考性建议。论文首先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得出养殖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在夏、秋两季检出率高,在春、冬季节检出率低;副溶血性弧菌在6月份检出率最高,冬季12月至来年2月份的检出率最低;副溶血性弧菌在沿海地区、临近河流地区检出率高,如福建省、山东省等地,在内陆省份检出率低;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检测样品的种类中检出率不同,水体中的检出率最高,存养水体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低。淡水鱼养殖环节中影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列联表关联分析得出在?=0.05下,采样日期、纬度、经度、检测省份、样品产地、温度、盐度、PH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结果在统计上存在依赖关系;之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影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的主要因子,即地理位置、温度、盐度、PH值,并画出碎石图进行图像展示,直观展示各个主成分因子对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的影响。经过列联表关联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后,得出影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为地理位置、温度、盐度、PH。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经典决策树模型,预测副溶血性弧菌是否存在;将预测结论与实测结果进行比对,实证检验两种预测模型预报准确率高,预测效果好,可用于实际预测预报。同时,也对淡水鱼养殖环节现有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性建议,减轻养殖业的经济损失,减少副溶血性弧菌事件的发生。

谢佳芳[4](2019)在《中国南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病学与基因分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病原菌,该菌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存在,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水产养殖动物中检出率也较高。多种水产动物如鱼类、虾类、贝类等均可被其感染,是水产动物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此外,它也可引起人类产生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会脱水甚至死亡,给水产养殖企业以及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探究我国南方水产养殖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特点,本研究对504份水产动物样品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并分离出98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开展了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基因分型等研究。本课题的开展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信息,为水产养殖企业对副溶血性弧菌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并为企业有效防控水产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集了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中国南方11个省份的鱼、虾和贝类等水产动物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病原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共采集到504份样品,其中包括鱼类样品224份、贝类样品112份和虾类样品168份,检测结果显示这3类样品副溶血性弧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8%、30.36%、25.60%。季节性分类分析显示,该病原菌在夏季的阳性检出率(33.33%)高于冬季(9.76%)。该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在水产动物中的流行情况是比较严峻的,且夏季是副溶血性弧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季节。2、进一步从所采集样品中分离出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98株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了79.59%;其次是链霉素(68.37%);对头孢唑林、卡那霉素等也有耐药性。所有分离到的菌株中均没有发现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和头孢西丁产生耐药性。此外,多重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有68.38%的菌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该实验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耐药性普遍,因此本结果可为水产养殖企业提供有效的用药参考,避免胡乱使用抗生素。3、通过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9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携带有tdh和trh基因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8.16%和12.24%,但没有发现同时携带这两个基因的分离株。三类水产动物样品中,鱼类分离到的菌株携带一种毒力基因(tdh或trh)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3.33%,因此,该实验结果提示水产养殖企业在鱼类养殖中更应该加强对该病原菌的预警。4、对9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ERIC-PCR分型分析,能扩增出5-10条大小在100-6000 bp之间的条带。设置相似系数为0.67时,分离株可分为A、B、C、D、E和F六个簇,大部分分布在A和D簇。不同样本类型与ERIC-PCR聚类之间不存在显着关联性。MLST分型结果显示98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共检测出86个ST型,并将这些菌株分成了5个簇(I、II、III、IV和V)。上述两种基因分型方法均揭示了本研究的分离菌株间的遗传相关性与遗传多样性,对水产养殖企业科学防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李桂满,侯敏,王慧雯,李文龙,颜军,李旭[5](2018)在《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致泻性弧菌污染状况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致泻性弧菌污染状况,为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为安全食用生鲜海产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昆明市内有代表性的生鲜海产品市场和海鲜酒楼,采集贝类、鱼类、虾类和养殖水共178件样本,检测致泻性弧菌。结果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非O1非O139群)的检出率分别为37.1%、3.9%、17.4%、0.6%;未检测出其他类型的致泻性弧菌。夏秋季和冬春季致泻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3.6%(68/107)、冬春季为54.5%(3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海鲜酒楼致泻性弧菌检出率为90.0%(9/10),明显高于生鲜市场57.1%(96/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致泻性弧菌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生鲜海产品销售和加工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安全食用生鲜海产品的宣传,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李海麟,何洁仪,梁伯衡,林晓华,李迎月[6](2016)在《广州市2009年-2014年生食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广州市生食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水平,为生食水产品VP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12个区的餐饮单位、批发市场、肉菜市场、超市和零售店等场所分季节采集485份不同种类生食水产品样品开展VP检测。结果广州市2009年-2014年生食水产品VP总体检出率为11.55%(56/485)。淡水产品VP检出率高于海产品;甲壳类高于软体动物,最低的是鱼类。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18.48%),其次为第2季度,最低的是第1季度、4季度。肉菜市场VP检出率最高,为28.57%;其次为餐饮单位、超市及批发市场;零售店检出率最低。结论广州市生食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VP污染,检出率有明显的样品种类和季节差异,应加强整个产业链综合监管,夏秋季节开展VP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周倩[7](2016)在《贵阳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贵阳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流行情况、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在贵阳市内销售点随机采集水产品样品200份,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GB 4789.7-2013),分离鉴定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出的菌株应用VITEK 2进行药敏试验(AST-GN09),PCR方法对毒力基因(tdh、trh)的携带进行鉴定。结果:200份水产品中有36份样品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8%;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五个血清型,O群血清分型结果:O1(6/36)、O2(12/36)、O3(12/36)、O5(3/36)、O10(4/36),无明显优势血清型,呈现血清型多样;36株菌检出1株tdh阳性,所有菌株trh阴性;24株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耐药率为66.67%,有1株菌出现多重耐药,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敏感。结论:贵阳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已达一定程度,同时存在耐药情况。应加强对水产品销售环节和餐饮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督,尤其农贸市场销售及卫生制度需要完善,加强对养殖业和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强我省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性研究和预防控制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价现有防控措施及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宫春波,王朝霞,董峰光[8](2016)在《烟台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及膳食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烟台濒临的黄海和渤海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分布特征,掌握致病菌污染的"基线值",为市场监管、消费指导和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GB 4789规定的方法,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借助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 QMRA)方法,评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风险。结果 6类260种海产品中仅有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均未检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污染率为19.62%(51/260),贝类、甲壳类污染水平较高,鱼类、海藻类偏低,污染率分别为26.42%(28/106)、20.00%(6/30)、10.00%(3/30)、10.00%(3/30);贝类中牡蛎是副溶血性弧菌高污染的海产品,污染率为31.03%(9/29)。普通人群摄食加热海产品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风险概率值为2.97×10-7,年均患病率为6.03×10-6次/人年,79月份为高发病时间段。结论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主要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摄食人群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尤其温度较高的第三季度。

何志凡,黎明,文君,杨洋,李晓辉,冯敏,刘艳,曹晋原[9](2015)在《2014年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外环境中4种弧菌的污染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外环境中部分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在养殖、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中的分布和可能污染源,为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养殖场、3个销售场所和3家餐饮店,分别采集鲜活/非鲜活淡水鱼/海水鱼及鲜活鱼类的水体/水底沉积物,检测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结果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外环境中4种弧菌的总体检出率为38.8%,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7.5%、29.1%、1.9%、5.8%;养殖场所、销售场所、餐饮环节中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7%、45.5%、55.6%;弧菌在鱼肠/鳃中的检出率(94.7%)高于在鱼肉中的检出率(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1,P<0.001);弧菌在非鲜活淡水鱼中的检出率(75.0%)高于鲜活淡水鱼(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淡水水体和海水水体的平均盐度分别为0.19%、17.7%,平均钠含量分别为19.0 mg/L、3 138.3 mg/L;弧菌阳性样品与阴性样品在温度、平均盐度和钠含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温度=0.000,t盐度=0.585,t钠=0.540,P>0.05)。结论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外环境中弧菌的检出率较高,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较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刘杰,陈磊,阎学燕,张春艳,黄淑华,许姣,巩飚[10](2015)在《开封市水产品养殖、销售和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开封市水产品养殖、销售和加工过程中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从开封市养殖场、销售场所和餐饮店采集相关水体、水体沉积物、水产品共216份样品,用3%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用3%TSA琼脂和科玛嘉弧菌显色琼脂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致病性弧菌进行全自动系统生化鉴定,对检出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共检出弧菌7种269株,检出率依次为溶藻弧菌47.69%,霍乱弧菌34.26%,副溶血弧菌24.54%,创伤弧菌7.87%,河流弧菌6.94%,最小弧菌1.85%,麦氏弧菌1.39%;其中分离出的霍乱弧菌均为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结论开封市淡水鱼养殖过程和市售水产品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需加强水产养殖与市售水产品的监测,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二、秋季鲜活鱼类致病性弧菌的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秋季鲜活鱼类致病性弧菌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养殖大海马烂皮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细菌的分离纯化
    1.4 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1.5 菌株的分子鉴定
    1.6 人工感染试验
        1.6.1 腹腔注射感染试验
        1.6.2 口服感染试验
        1.6.3 LD50测定
    1.7 溶血性试验
    1.8 毒力基因检测
2 实验结果
    2.1 大海马发病症状
    2.2 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
    2.3 菌株的分子鉴定结果
        2.3.1 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
        2.3.2 菌株的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
    2.4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2.5 菌株的溶血活性
    2.6 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 讨论

(2)成都市售常见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及MLST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1.2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
    1.3 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机制及现状
        1.3.1 耐药机制
        1.3.2 耐药现状
    1.4 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因子
        1.4.1 溶血毒素
        1.4.2 分泌系统
        1.4.3 尿素酶
    1.5 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研究
        1.5.1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1.5.2 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及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
        2.1.2 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2.2.1 样品处理及增菌
        2.2.2 菌株分离与纯培养
        2.2.3 分离株鉴定
        2.2.4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
    2.3 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O抗原血清群分型
        2.3.1 菌悬液制备
        2.3.2 O抗原血清群鉴定
    2.4 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药敏试验
        2.4.1 菌液制备
        2.4.2 K-B法操作步骤
        2.4.3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
    2.5 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
        2.5.1 DNA提取
        2.5.2 毒力基因引物序列
        2.5.3 PCR反应体系及电泳分析
    2.6 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MLST分型
        2.6.1 DNA提取
        2.6.2 引物设计
        2.6.3 PCR反应体系与条件
        2.6.4 PCR产物凝胶电泳图谱验证、测序及序列对比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污染情况
        3.1.1 不同种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3.1.2 不同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3.1.3 不同采集地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3.1.4 不同贮藏条件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3.2 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血清群分型情况
        3.2.1 不同种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血清群分型情况
        3.2.2 不同季节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血清群分型情况
        3.2.3 不同采集地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血清群分型情况
        3.2.4 不同贮藏条件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血清群分型情况
    3.3 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情况
        3.3.1 不同种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耐药率
        3.3.2 不同季节副溶血性弧菌耐药率
        3.3.3 不同采集地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耐药率
        3.3.4 不同血清群副溶血性弧菌耐药率
        3.3.5 不同贮藏条件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耐药率
    3.4 副溶血性弧菌多重耐药情况及耐药谱
        3.4.1 副溶血性弧菌多重耐药情况
        3.4.2 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谱
    3.5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3.5.1 不同种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3.5.2 不同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3.5.3 不同采集地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3.5.4 不同血清群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3.5.5 不同贮藏条件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3.6 副溶血性弧菌MLST分型情况
        3.6.1 不同种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MLST分型情况
        3.6.2 不同季节副溶血性弧菌MLST分型情况
        3.6.3 不同采集地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MLST分型情况
        3.6.4 不同血清群副溶血性弧菌MLST分型情况
        3.6.5 不同贮藏条件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MLST分型情况
4 讨论
    4.1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分析
    4.2 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血清群分析
    4.3 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分析
    4.4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析
    4.5 副溶血性弧菌MLST分型分析
5 结论
6 创新与展望
    6.1 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3)淡水鱼养殖副溶血性弧菌统计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1.3.1 数据来源
        1.3.2 变量说明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及方法
    2.1 列联表关联分析
    2.2 主成分分析
    2.3 Logistic回归模型
        2.3.1 Logistic回归模型定义
        2.3.2 Logistic回归模型假设检验
        2.3.3 Logistic回归模型变量选择
    2.4 经典决策树模型
    2.5 性能评价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的特征分析
    3.1 副溶血性弧菌危害特征
    3.2 描述性分析
        3.2.1 不同季节检出率
        3.2.2 不同月份检出率
        3.2.3 不同采样省份检出率
        3.2.4 不同检测样品种类的检出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4.1 列联表关联分析
        4.1.1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与采样日期的关系
        4.1.2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与检测省份的关系
        4.1.3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与检测样品种类的关系
        4.1.4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与水温的关系
        4.1.5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与盐度的关系
        4.1.6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与PH值得关系
    4.2 主成分分析
        4.2.1 数据导入
        4.2.2 数据标准化
        4.2.3 相关性分析
        4.2.4 主成分分析结果
        4.2.5 碎石图分析
        4.2.6 主成分得分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淡水鱼养殖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的预测
    5.1 数据准备
    5.2 数据说明
    5.3 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
        5.3.1 Logistic模型的显着性检验
        5.3.2 Logistic模型系数的显着性检验
        5.3.3 Logistic变量选择后的模型
        5.3.4 模型性能评价结果
    5.4 决策树模型实证
        5.4.1 决策树模型系数
        5.4.2 交叉验证误差与复杂度参数的关系
        5.4.3 决策树图
        5.4.4 最优决策树预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淡水鱼养殖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结论及防治对策
    6.1 结论
        6.1.1 总结
        6.1.2 不足与展望
    6.2 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中国南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病学与基因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副溶血性弧菌的基本信息
        1.1.1 生物学特征
        1.1.2 流行病学特征
    1.2 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因子
        1.2.1 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
        1.2.2 耐热直接相关溶血毒素(TRH)
        1.2.3 不耐热溶血毒素(TLH)
    1.3 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
        1.3.1 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现状
        1.3.2 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机制
    1.4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1.4.1 传统的细菌分离、纯化与鉴定
        1.4.2 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检测技术
        1.4.2.1 PCR技术
        1.4.2.2 多重PCR
        1.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1.4.2.4 环介导恒温扩增
    1.5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1.5.1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1.5.2 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PCR)
        1.5.3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
        1.5.4 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MLST)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国南方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样品定性和定量分析
        2.2.2.1 样品制备
        2.2.2.2 检测方法
        2.2.2.3 菌株分离
        2.2.2.4 纯化培养
        2.2.2.5 菌株鉴定
        2.2.2.6 保存菌株
        2.2.2.7 报告结果
        2.2.2.8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
        2.3.2 不同类型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
        2.3.3 不同季节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
    2.4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副溶血性弧菌抗生素敏感性、毒力基因与基因分型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副溶血性弧菌纯化培养
        3.2.2 药敏试验
        3.2.3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检测
        3.2.3.1 副溶血性弧菌DNA的提取
        3.2.3.2 毒力基因的PCR检测
        3.2.4 ERIC-PCR分型
        3.2.4.1 ERIC-PCR引物及反应条件
        3.2.4.2 ERIC-PCR反应产物分析
        3.2.4.3 副溶血性弧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3.2.5 MLST分型
        3.2.5.1 引物合成
        3.2.5.2 PCR反应及基因测序
        3.2.5.3 多位点序列分型
        3.2.5.4 构建系统进化树
    3.3 实验结果
        3.3.1 药敏分析结果
        3.3.2 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3.3.3 ERIC-PCR分型结果
        3.3.4 MLST分型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3.4.1 药敏实验
        3.4.2 毒力基因
        3.4.3 基因分型研究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附录
    附录: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毒力基因及MLST结果

(5)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致泻性弧菌污染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样本中致泻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2.2 不同季节致泻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2.3 不同市场中致泻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3 讨论

(6)广州市2009年-2014年生食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2 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生食水产品VP检出情况分析
    2.3 不同采样地点生食水产品VP检出情况
3 讨论

(7)贵阳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略缩词表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烟台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及膳食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样品来源
        1. 1.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 2 方法
        1. 2. 1 采样方法
        1. 2. 2 前处理方法[7]
        1. 2. 3 检测方法
        1. 2. 4 风险评价方法
    1. 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
    2. 2 各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
    2. 3 不同季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2. 4 不同海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2. 5 海产品加热后食用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价
3 讨论

(9)2014年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外环境中4种弧菌的污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开封市水产品养殖、销售和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秋季鲜活鱼类致病性弧菌的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养殖大海马烂皮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J]. 温水秀,邱秦天,宋月鹏,黄柯菁,金珊,解家松,赵青松,徐永健. 农业灾害研究, 2021(06)
  • [2]成都市售常见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及MLST分型研究[D]. 尤祯丹.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3]淡水鱼养殖副溶血性弧菌统计建模与分析[D]. 杨倩.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
  • [4]中国南方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病学与基因分型研究[D]. 谢佳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
  • [5]昆明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致泻性弧菌污染状况研究[J]. 李桂满,侯敏,王慧雯,李文龙,颜军,李旭.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15)
  • [6]广州市2009年-2014年生食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J]. 李海麟,何洁仪,梁伯衡,林晓华,李迎月.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19)
  • [7]贵阳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研究[D]. 周倩. 贵州医科大学, 2016(02)
  • [8]烟台海域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及膳食风险分析[J]. 宫春波,王朝霞,董峰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01)
  • [9]2014年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外环境中4种弧菌的污染情况分析[J]. 何志凡,黎明,文君,杨洋,李晓辉,冯敏,刘艳,曹晋原. 现代预防医学, 2015(21)
  • [10]开封市水产品养殖、销售和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J]. 刘杰,陈磊,阎学燕,张春艳,黄淑华,许姣,巩飚. 职业与健康, 2015(18)

标签:;  ;  ;  ;  ;  

秋季鲜鱼致病性弧菌的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