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酷似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寸草,张海澄,李学斌[1](2019)在《“中国心电学论坛2018”学术纪要(下)》文中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一. ACS伴新发右束支阻滞:死亡率为什么更高AMI合并新发生的RBBB的发生率为3.0%~29.0%不等,高于LBBB发生率(0.5%~9.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芬教授指出虽然AMI诊断标准及最新定义未把AMI合并RBBB列入需急
杨艳敏,蒋文平[2](2015)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相关问答(中)》文中研究说明各论篇一、窦性心动过速1.窦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原因有哪些?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生理(如运动、兴奋)或病理因素引起。临床所见窦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见于心肌缺血、贫血、心力衰竭、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情况。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外,这些情况合并窦
张麟,李波,纳志英,尹琳,王月,冯夏[3](2015)在《长RP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长RP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依据。方法采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35例长RP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监测,对心动过速发作时的诱发及终止状态、持续时间、频率,P波极性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持续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P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及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AVNRT)三组患者中,心动过速发生时P波于Ⅱ、Ⅲ、a VF导联倒置,a VR导联直立,RP间期均>PR间期。6例PAVRT发作时均呈无休止状态,心动过速发作占24 h总心跳的32.8%50.0%,由室早诱发,发作时频率110160次/min。15例房速均由房早诱发,发作阵数在1186阵,发作时频率107150次/min;两例F-S-AVNRT由房早伴PR间期延长所诱发,发作时频率127182次/min。12例房扑伴2∶1房室传导由房早诱发,发作时心室率120165次/min,符合Bix定律时心室率150次/min。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长RP心动过速发作时的诱发及终止状态、持续时间、频率等有鉴别诊断意义,有助于诊断长RP心动过速。
牟延光[4](2014)在《如何通过心电图“揪出”心房扑动?》文中提出1心房扑动与窦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容易误诊的原因(1)2:1传导的心房扑动,F波往往掩盖或重叠于QRS波群或T波中,不易被识别,易误诊为窦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图1)。(2)若窦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阻滞,QRS波群切迹与变形酷似F波,则易被误诊为心房扑动(图2)。鉴别要点(1)若在2个QRS波群中间看到P波或F波,应用"Bix法则"(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在2个QRS波中间看到
吴寸草,王佳玉,杨靖,徐新娜,张萍[5](2013)在《崇尚学术场场精彩 追逐前沿步步生莲——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学术总结(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7月25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心律学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海峡两岸的共1800余位专家与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共同探讨近年来心律学发展中广泛关注的问题。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前卫生部副部长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教授、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赵同彬会长、中国科学院陈灏珠院士、中国工程院杨宝峰院士等分别致辞,并分别为17位在心律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新老专家颁发了"中国心脏起搏杰出
蒋勇,安俊华,刘芳[6](2013)在《酷似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文中研究说明刘医师(住院医师)今天教学查房的患者,男性,78岁,因"腹胀、恶心、呃逆、肩部疼痛3d"入院。体检:T 36.7℃,P 130次/min,R 20次/min,BP 90/66mmHg。肺部听诊未见异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弥散,位于左锁骨中线外1.0cm,未触及震颤。心界左侧扩大,听诊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人院急诊床旁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R-R间期0.36s,频率167次/min,节律规则,QRS时间0.16s,Ⅱ、Ⅲ、aVF呈R型伴切迹,Ⅰ、aVL呈QS型,V1V4呈R型,V5、V6呈Rs型,QRS波群起始部明显粗钝,酷似"δ"波。考虑阵
钟艳霞[7](2013)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终止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治疗等临床意义。方法: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旁道定位的准确率;分别采用超速刺激、猝发刺激、期前刺激法三种方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终止,总结有效终止率。结果:与心内电生理检查比较,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的准确率为96%,、旁道的初步定位准确率为93%,三种方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有效终止率为98.4%。结论: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旁道初步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终止安全、快速、有效。
吴寸草,高英,田芸,王佳玉[8](2012)在《志逸四海 继往开来——“中国心电学论坛2012”学术总结》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6月28日至7月1日,"中国心电学论坛2012"暨第18届中国心电学会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中国心电学会)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承办,中国心律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卫生部海峡两岸技术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协办。开幕式上,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谢红、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肖梓仁、老专家代表何秉贤、心电学专家代表肖传实分别致
于阿信,平智广,李世锋,井艳,郭森,李中健[9](2011)在《心率变异性与楼梯运动后心率恢复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862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并完成楼梯运动试验的受检者,依据HRV结果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异常组运动后1~10 min心率恢复值逐渐增大;正常组亦逐渐增大,而9min与10 min无差异;两组心率恢复值不全相等,总体趋势为异常组小于正常组。结论:HRV异常组运动后心率恢复减慢。
李忠杰,许原,惠杰,李乔华,李中健,金林根,屈百鸣,郭继鸿[10](2011)在《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二、酷似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酷似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心电学论坛2018”学术纪要(下)(论文提纲范文)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 |
一.ACS伴新发右束支阻滞:死亡率为什么更高 |
二.死亡率更高的原因 |
四.ACS易漏诊的心电图表现 |
1. 心电图正常或伪正常 |
2.特殊类型表现的ACS |
3.等位性Q波 |
五.de Winter心电图:可以动态演变吗? |
晕厥、猝死与心电图 |
一.心电图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如履薄冰? |
1. 心电图指标有异常 |
2.电生理异常的心电图 |
3.提示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的心电图指标 |
二.如何从心电图识别遗传性心律失常? |
三.直立倾斜试验的最新认识 |
1. 初发型直立性低血压 |
2. 典型直立性低血压 |
3. 延迟型直立性低血压 |
4.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
四.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 |
1.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2.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
3.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
4. 其它 |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进展 |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现状和进展 |
二.室性早搏:药物与导管消融治疗的选择 |
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何应用药物? |
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 |
一.短RP心动过速:从电生理到心电图 |
二.长RP心动过速:从电生理到心电图 |
三.希浦系室早室速:从电生理到心电图 |
急诊心律失常 |
一.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 |
二.心房颤动的急诊处理要点 |
三.预激并房颤的识别与急症处理 |
四.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警心电图 |
起搏心电图论坛 |
一.《起搏心电图分析和诊断建议》主旨 |
二.解读起搏器功能障碍心电图 |
三.解读起搏模式变化 |
四.解读房室间期不等心电图 |
起搏心电图判读常见问题与处理 |
1.熟悉起搏器正常图形 |
2.不起搏或间断起搏 |
3.无脉冲或间断脉冲 |
4. 频率及节律改变 |
5. 房室间期不规则 |
6. 额外的起搏脉冲 |
7. 竞争心律 |
8. 脉冲后除极波变化 |
无创心电技术 |
一.食管心房调搏临床应用拓展 |
二.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心房扑动的技术要领 |
三.食管心电图诊断LBBB图形心动过速 |
四.隐源性卒中:远程监测 |
五.远程心电监测:经验与教训 |
心电图大比武 |
(3)长RP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对象 |
1. 2 方法 |
2 结果 |
2. 1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一般结果 |
2. 2 动态心电图表现 |
3 讨论 |
(5)崇尚学术场场精彩 追逐前沿步步生莲——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学术总结(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创心电学新进展 |
1.胸痛心电图的诊断陷阱 |
2.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修订后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
3.冠脉痉挛与心电图 |
4.Wellens综合征的现代认识 |
5.高钾复杂心电图改变 |
6.心电轴新视野 |
7.全导联T波倒置的诊断与鉴别 |
8.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 |
9.心电图预警心力衰竭风险 |
10.长RP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
二.心律植入装置的应用及新技术、新观点 |
1.正确掌握起搏治疗适应证 |
2.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应用现状 |
3.无电极起搏的未来与方向 |
4.起搏器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的新观点 |
5.起搏器远程监测临床研究 |
6.单腔与双腔ICD的选择及评价 |
7.ICD植入单线圈或双线圈的选择 |
8.ICD植入过程中除颤阈值测试的必要性 |
9.无痛性治疗的新研究与新认识 |
10.MADIT-II研究8年随访意义的再探讨 |
11.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适应证与时机 |
12.房颤心衰患者CRT治疗的再评价 |
13.左心室心内膜起搏 |
14.CRT左室电极植入的新技术 |
15.CRT不应期刺激的急性血流动力学研究 |
三.起搏系统感染诊断与处理 |
1.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专家共识2013 |
2.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处理—CIED移除与风险的控制 |
3.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应用 |
4.杂交技术拔除心内起搏导线 |
四.心房颤动是持续关注的焦点 |
1.房颤抗凝的新视点 |
2.房颤导管消融新技术与新理念 |
3.左心耳封堵术 |
(6)酷似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提纲范文)
刘医师(住院医师) |
安医师(主治医师) |
1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 |
1.1 病史 |
1.2 临床表现 |
1.3 刺激迷走神经及药物试验 |
1.4 心电图鉴别方法 |
2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与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
2.1 P-J间期是否相等 |
2.2 P-R间期是否固定 |
2.3 其他 |
蒋医师(副主任医师) |
1关于Wolff波 |
2关于P-J间期 |
3 RonP现象 |
(7)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终止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对象 |
2. 食道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及诊断方法 |
2.1 食道调搏方法 |
2.2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 |
2.3 诊断方法 |
3 终止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 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鉴别诊断 |
2 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位诊断 |
3 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终止 |
4 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志逸四海 继往开来——“中国心电学论坛2012”学术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心发言 |
1. 心电图临床应用110年回顾与展望 |
2. 晚钠电流与心律失常 |
二.心电学新理念、新技术 |
1. 心电学新进展 |
2.心律失常性舒张功能不全的新认识 |
3.应用体表心电图初筛心肌病新进展 |
4.心电图T波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 |
三.电生理与心电图 |
1. 心电图判断房速起源的流程 |
2. 导管消融对心电图的影响 |
3. 心电图快速识别室速 |
4. 室性心律失常起源的心电图判定流程 |
四.心电学基础 |
1. QT间期的判定标准及意义 |
2. QRS-T夹角的循证依据 |
3. Fontaine导联及其应用 |
4. 诱发Ⅰ型Brugada波的方法及意义 |
五.心电学解析思路 |
1. 房室阻滞心电图分析 |
2. 室内阻滞分析的重点与难点 |
3. 长RP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诊断 |
4. 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5. 应用梯形图分析复杂心律失常 |
六.冠心病与心电图 |
1.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 |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电风暴的认识与处理 |
3. 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新认识 |
4. 心电图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
七.药物与心电图 |
1. 抗肿瘤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
2. 利伐沙班:房颤抗凝的新选择 |
3.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
八.急症与心电图 |
1.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 |
2. 急性脑卒中心电图 |
3. 急诊室性心律失常诊治要点 |
4. 急性胸痛心电图诊断思路 |
九.晕厥、猝死与心电图 |
1. 心源性晕厥患者的心电图警示 |
2. 致命性心律失常新机制—从离子通道到心电图 |
3.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心电图 |
4. 心脏性猝死相关心电图 |
十.遗传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病心电图 |
1.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及危险分层 |
2. Brugada综合征诊断新视点 |
3. 心脏发育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 |
4. 线粒体心肌病与心律失常 |
5. 心肌致密化不全心电图特征及进展 |
十.食管电图与临床 |
1. 心律失常里的侦察兵 |
2. 食管心电图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 |
3. 食管心房调搏在科研中的新亮点 |
4. 背部导联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
十一.动态心电图新进展 |
1.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 |
2. T波电交替 |
3. 初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4. 心电散点图及其临床应用 |
十二.起搏心电图 |
1. 起搏心电图基础 |
2.I CD新功能:ST段监测 |
3. 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起搏器功能 |
4. CRT心电图及其临床意义 |
5. 电极断裂的心电图警示 |
十三.心电信息化管理 |
1. 云心电:不再遥不可及 |
2. 院内远程心电监测 |
3. 社区远程心电监测的现状及前景 |
十四.精彩心电图分享 |
1. 心电图判断梗死相关冠脉 |
2. 双硫仑反应误诊为ACS |
3. 起搏器电池耗竭心电图 |
4. 其他 |
十五.精彩病例分析与点评 |
1. 室上速合并ST-T改变和肌钙蛋白升高 |
2. V1导联r波丢失的临床意义探讨 |
3. 急性心肌梗死并新发右束支阻滞 |
4.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 |
十六.心电学大比武 |
(10)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检查技术 |
2.1 检查设备与方法 |
2.2 刺激方式与基本刺激程序 |
2.2.1 刺激方式 |
2.2.2 基本刺激程序 |
2.2.2.1 非程序性刺激法, 亦称S1S1刺激法 |
2.2.2.2 程序性期前刺激法, 亦称早搏刺激法 |
3 适应证与禁忌证 |
3.1 适应证 |
3.2 禁忌证 |
4 临床应用 |
4.1 电生理检查术语 |
4.1.1 起搏术语 |
4.1.2 逆传心房激动顺序 |
4.1.3 常用术语缩写 |
4.2 食管导联心电图 |
4.3 心脏不应期测定 |
4.3.1 不应期的分类 |
4.3.2 有效不应期测定方法 |
4.4 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检测 |
4.4.1 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 |
4.4.2 窦房传导时间 (SACT) |
4.4.3 房室传导功能 |
4.5 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 |
4.5.1 心房S1S1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
4.5.2 心房S1S2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
4.5.3 房室结多径路传导 |
4.5.4 诱发AVNRT |
4.6 检测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性 |
4.6.1 提高显性预激旁路诊断的准确性, 确诊可疑心室预激 |
4.6.2 诊断隐匿性房室旁路 |
4.6.3 诊断多旁路传导 |
4.6.4 诊断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 |
4.6.5 诊断房束旁路 |
4.6.6 诱发AVRT, 测定诱发窗口。 |
4.6.7 判断药物及非药物性治疗前后的疗效 |
4.7 证实心脏电生理现象 |
4.7.1 裂隙现象 |
4.7.2 蝉联现象 |
4.7.3 1:2房室传导 |
4.7.4 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 |
4.7.5 拖带现象 |
4.8 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 |
4.8.1 终止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
4.8.2 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4.8.3 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4.8.4 终止束支或分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 |
4.9 食管心室起搏的应用 |
1.必须报告的内容 |
2.心脏各部位功能 |
3.有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患者的报告内容 |
4.报告的参考格式见附件 |
附: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报告 |
四、酷似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心电学论坛2018”学术纪要(下)[J]. 吴寸草,张海澄,李学斌.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9(01)
- [2]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相关问答(中)[J]. 杨艳敏,蒋文平. 中华内科杂志, 2015(04)
- [3]长RP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研究[J]. 张麟,李波,纳志英,尹琳,王月,冯夏.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01)
- [4]如何通过心电图“揪出”心房扑动?[J]. 牟延光.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4(01)
- [5]崇尚学术场场精彩 追逐前沿步步生莲——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学术总结(上)[J]. 吴寸草,王佳玉,杨靖,徐新娜,张萍.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05)
- [6]酷似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室性心动过速[J]. 蒋勇,安俊华,刘芳. 心电与循环, 2013(05)
- [7]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终止的探讨[D]. 钟艳霞. 中南大学, 2013(05)
- [8]志逸四海 继往开来——“中国心电学论坛2012”学术总结[J]. 吴寸草,高英,田芸,王佳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2(04)
- [9]心率变异性与楼梯运动后心率恢复关系研究[J]. 于阿信,平智广,李世锋,井艳,郭森,李中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06)
- [10]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J]. 李忠杰,许原,惠杰,李乔华,李中健,金林根,屈百鸣,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