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价教学”结果的处理与利用

高校“学生评价教学”结果的处理与利用

一、高校“生评教”结果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淑萍[1](2020)在《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构建科学而有效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来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引起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大学的学生评教活动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受到各大高校普遍青睐,但在学生评教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在调查地方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试图探讨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优化路径。本研究首先在界定教学评价以及学生评教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评教的作用和价值,即学生评教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学生发展权利的重要环节;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发展。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了地方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利益相关者对学生评教目的、作用的认知不足,导致参与评教时敷衍懈怠;评教实施过程中,评教次数少、评教时间不合理、评教方式单一、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评教量表更新较慢,师生参与不足,评教指标略显笼统,评价指标较少考虑学生诉求;评教结果运用重教师管理轻教学提高,评教结果反馈不足。并从理念、制度、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等五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高校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学生评教的认知观念、实施过程、指标体系、以及结果应用与反馈四个层面提出优化路径:一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评教观;二是改进评教实施过程,实现多元化学生评教;三是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切合课程教学特点;四是健全学生评教反馈制度,科学运用评教结果。

周丹丹[2](2020)在《高校“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浪潮,教学质量受到高度的重视,其中学生评教作为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我国开展了近四十载,普及范围广泛,被我国各大高校所采纳,但是因为学生评教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如评教结果失真、评教对改善教学质量效果不明显等现实问题且尚未解决,所以学生评教仍然值得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学生评教的研究较为分散且多站在管理者视角去解析学生评教该如何开展等,缺乏对学生评教系统的研究,尤其对“学生评教”中“学生”角度关注不足,研究成果较为有限。鉴于此,本文以“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梳理,提出“向生性”的概念并论证其恰当性,构建出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的理论分析模型,为本文后续考察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机制现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并以我国各高校本科生作为调查总体,进行分层抽样,采取统计分析、计量模型等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统计推断,揭示我国学生评教及其机评教机制的现状和学生评教机制的作用路径并剖析其存在的困境。本研究的主要实证结论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总体上而言,学生评教呈现缺失向生性的状态,评教机制各要素功能尚未发挥导致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未能顺利运行;第二,不同年级、专业类型和学业自我评价的学生对认识向生性学生评教有不同的看法,这体现了学生主体自身的复杂性和有限理性;第三,实证分析表明当前学生评教机制主要由“评教主体”“评教指标”“评教实施”“评教结果”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的建立发挥影响。第四,“评教主体”是影响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建立的第一要素,且会直接影响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依据调查结果和实证分析,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实际情况,本研究总结出学生评教机制陷入的现实困境如下:第一,理念定位与实际运行之间存在矛盾;第二,评教主体的参与权与知情权未得到充分保障;第三,评教指标的设置存在失衡现象;第四,评教实施的过程安排不够科学;第五,评教结果的运用存在一定偏差。对此,笔者依据对现状的考察、困境的分析,梳理出“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的应然内涵和其应该具有的民主性、发展性、适度性等本质特征,并厘清重构的基本思路:第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教价值取向;第二,保障评教主体权利,实现评教主体功能;第三,平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发挥评教指标正向功能;第四,改进评教实施组织工作,体现学生在实施中的地位;第五,完善评教结果的功能,重视学生主体的存在。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借鉴OBE理念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从学生评教的权力保障、评教内容与指标设计、评教过程与方法优化、评教结果的应用策略四方面对重构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方案。

吴姣[3](2020)在《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湖南三所高校学生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学生评教作为一项“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伊始,在国内高校得以广泛应用。各高校纷纷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性教学保障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挥着检测与监督的效用。但在现行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具体实施中,管理主义倾向明显,过于考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诉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予以充分体现,致使学生评教在现实中遭遇“走形式”的质疑。对此,本文选取学生这一主要利益相关者,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研究高校学生评教的实施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与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CIPP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学生评教理论框架,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湖南三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重点了解学生对学生评教活动的认知、态度、具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目前学生评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优化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有效策略。经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总体上,学生对学生评教的认同度偏低,学生在评教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二、学校在学生评教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宣传与指导,并且在评教工作的实行上过于强制,通常将参评与课程查分、选课挂钩;三、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设置欠科学,指标内容过于统一,指标权重分配过于均等,难以充分反映学生的意见与看法;四、学生评教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过度重视教师的“教”,学生难以感受学生评教于自身的作用;五、不同学校、年级、专业、身份背景学生的评教行为存在显着性差异,主要体现为学校层次越高的学生在评教时比学校层次低的学生更关注与教师有关的方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相比大四学生在评教时会更为认真客观,更关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人文社科类与理工类相比其他类专业的学生在评教时更注重教师的教学表现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考虑问题更为全面;在校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会更想获取教师的好感,在评教时更偏向于教师的教学表现;六、学生的评教行为受有关“学生”、“教师”、“课程”、“教学管理”四方面的显着影响,但受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评教指标体系的设置,认为这是影响学生评教效果的根本原因。基于以上调查结论,本文针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从以下五方面提出了有效举措:在学生评教的认同度上,提倡“端正学生评教态度,提高学生评教认知”。在评教的组织与实行上,倡导“加强评教宣传工作,引导学生重视评教”、“改变强制评教手段,激励学生主动评教”。在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提议“完善评教指标体系,提高学生评教效率”。在评教结果的反馈上,建议“健全评教反馈机制,强化学生评教效果”。

李明蔚[4](2020)在《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矫正的制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世界,高等教育质量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核心要点。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作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和实现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学生评教的制度性困境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与制度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基于全国6所高校361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微观数据,结合制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人类行为与制度关系理论,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运算,采用OLS回归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对在校大学生的评教偏差行为,以及学生评教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与制度因素的相关关系,找出淡化甚至解决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制度优化建议。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高校学生评教评教偏差行为的具体表征。高校学生在进行评教时存在评教偏差行为,导致学生评教结果的有效性缺失。依据实证研究数据中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因子得分的均值由高至低,具体包括:偏向性评教、消极性评教和认知不足评教。(2)影响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制度因素。高校学生评教的制度设计、制度实施和制度反馈都是学生出现评教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理念定位偏差,制度结构设计存在不足,学生评教的指标内涵设计不科学,制度宣传不到位,评教的组织方式不结合学生的学习安排和需求,错误的评教实施过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和教师人事管理为主的制度反馈,都将影响学生出现评教偏差行为。(3)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矫正的的制度优化建议。高校学评教的制度设计、制度实施和制度反馈设计存在缺陷,依据学生评教偏差行为与制度因素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数据,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提出谈话甚至解决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制度优化建议。

曹怡然,郝瑞宁,刘美玥,王小为[5](2019)在《利用内隐联系测验进行“生评教”的尝试》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完善现行学生评教体系,以14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自制生评教问卷考察学生对教师教学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差异;结果发现除个别教师的个别维度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没有显着相关,内隐联想测验结果与现行生评教结果有差异,说明现行评教方式并不能测出学生对教师评价的真实态度。

白洁[6](2019)在《基于个案调查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转型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质量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评教作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相对客观、真实、可靠的优势很好的适应了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需求并成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被引入高校管理过程中。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经验的缺乏以及对学生评教认识的不足,多数高校的学生评教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因而,如何更科学有效的开展学生评教,使学生评教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本研究在对学生评教核心概念、理论依据和评教必要性论述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开展学生评教较早且取得一定成效的S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向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以及与学生评教主要利益相关主体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实地调查,并从评教的总体认知、指标体系、组织实施、结果处理四个维度对S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S高校学生评教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对学生评教总体认知度不高;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科学性欠佳;学生评教组织实施工作不严谨;学生评教结果处理方式粗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评教作用与功能的有效发挥。针对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评教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有助于S高校学生评教完善和提升的策略:通过增强教师的参评积极性和学生的评教能力,提高学生评教价值主体的认识;通过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建立多元分类的指标体系、增强指标的全面性与可测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通过加强评教的宣传引导、选择合理的评教时间、采用多元化评教方式,严密组织评教实施过程;通过建立评教结果反馈制度、分析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实现对评教结果的科学处理与利用。

张唯佳[7](2019)在《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学生评教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于学生评教的理论研究愈加深入和多样,但就我国当前学生评教的实际运作现状而言,学生评教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之一在于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很大程度上是处于教学行政管理者的主导下进行的,这导致在学生评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权力边缘化,尤其是作为学生评教主体的学生的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评教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将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评教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顺利开展需要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行政管理者三方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相互协作与相互制约,其中,学生作为贯穿于学生评教始终的存在,具有其不可替代性。因此,本文从学生权力的视角对高校学生评教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高校学生评教中学生权力的理论内涵及实现机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通过问卷与访谈的调查方法对高校学生评教过程中学生权力的彰显现状进行调查,以从理论与实际两个层面对学生评教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反思,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学生评教的理论与现状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学生评教和学生权力的相关概念进行厘清,以及对高校学生评教中学生权力的理论内涵及实现机制展开论述,以为接下来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调查概况、现状阐述、问题探究以及原因分析四个层面;第四部分是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的改进策略,主要从高校行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学校制度以及学生个人能力三个层面来针对第三部分中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改进对策。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高校学生在学生评教过程的权力能否得到合理的保障与彰显会改变学生对评教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评教的效果和质量造成影响;第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在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参与的情况,尤其是对学生在评教中权力的赋予与保障方面缺乏重视;第三,从学生权力的角度去思考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基于学生权力来改进高校学生评教的质量需要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行政管理者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调来予以实现。

寇瑜[8](2019)在《我国大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X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学生评教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学生评教主要受到来自教师和课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既能够让我们对学生评教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评教制度在实际中的合理运用,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本研究基于X大学共5329门本科生课程的学生评教数据,采用X大学的学生评教量表,共17道题项,量表的信效度良好。通过量化分析和案例分析,探究教师、课程变量对学生评教的影响作用,以及两种变量对学生评教的交互影响。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大学生评教的整体得分情况偏高,总体均值为4.817分。第二,在控制课程变量的情况下,女性教师在部分教学评价指标中的得分显着好于男性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职称越高、学历越高的教师评教得分反而越低,而在《微积分》课程中,职称越高、学历越高的教师评教得分越高。在《大学英语》中,老年教师的评教结果最好,在《微积分》中,中年教师的评教结果最好。第三,课程变量对学生评教有显着影响,“选修”课的学生评教结果显着好于“必修”课,专业性强的课程的学生评教结果显着好于“公共”类和“通识教育”类的课程,“医学类”课程的评教结果显着高于其他学科,“社科”类课程显着低于其他学科,此外,课程规模越大,选课人数越多,学生评教得分越低。第四,教师因素和课程因素共同对学生评教有交互影响。教师职称分别与课程类别、课程规模对评教结果产生显着交互影响,教授在公共类的课程中得分最低,而在实践类课程中得分最高;在“小班”课程中,教授的得分最低,而在“大班”课程中,教授的得分反而最高。教师学历背景分别和学科、课程规模之间存在显着交互作用,在“人文”学科课程中,博士学历的教师得分最低,而在“理科”类课程中,博士学历教师的得分最高;“小班”课程中,博士学历教师的评教得分最低,在“大班”课程中,博士学历教师的得分反而最高。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学生评教量表的设计应兼具多样性和专业性,考虑不同课程特质、学科之间的差异。其次,完善学生评教结果的动态监督-反馈机制,提升学生评教结果的实用性。最后,建设高校的良性评价生态,通过学生评教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刘欢[9](2019)在《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6月21日,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召开了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是大学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体系,在实施的30多年的历史中,它在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障多元利益主体在学生评教中的合法权益,可以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本研究以高校中的学生评教为研究对象,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第四代评估理论,作为一个分析框架,为解释和揭示学生评教活动中多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和相关原因提供了新的范例,有助于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首先明确学生评教、“高校学生评教利益相关者”以及“相关者理论”等关键词的内涵,然后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第四代评估理论构建了本文的逻辑框架,界定了高校学生评教中的核心利益主体,探讨了高校学生评教中核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揭示了高校学生评教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并分析了高校学生评教中学生、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构建利益对话、畅通利益诉求表达、建立合作博弈,完善多元主体协作、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五个方面完协调高校学生评教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对策与建议。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完善对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说非常重要,但在校本实施过程中,学生评教活动涉及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导致了现有的高校学生评教依然未能很好的兼顾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协调好学生评教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未能将学生评教机制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高校学生评教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实际的操作层面,评价的实施并没有实现兼顾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如在评价目的导向性、评价内容或者指标、评价的组织实施、评估结果的反馈等方面未能兼顾教师、学生、教学行政管理者的多元利益诉求,现有的学生评教机制不能为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化解提供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利益协调过程中,利益协调主体由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独有,难以形成公平、公正的决策。而协商策略不能在矛盾双方中均衡性地出现,造成了矛盾一方利益始终受损,影响合作的最终取得。从利益协调关系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可以看出,教师、学生、教学行政管理者利益协调主体可以有效地提升决策结果的感知,同时协商策略的产生会提升决策结果的感知程度。同时因为学生评教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在本质利益诉求上具有一致性,及学生评教三方都围绕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共同目标,因此,重视利益协调的作用并完善其体系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杨茵[10](2019)在《学生评教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基于绵阳AX中学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学生评教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是学校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迄今为止,学生评教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大学和中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对学生评教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文献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在学生评教的必要性、目的和作用、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当前对中学阶段学生评教制度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绵阳AX中学为研究个案,通过对该校高中部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和认知,对本校实施的学生评教活动的看法。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发现个案学校的学生评教活动在提升教师教学方面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对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存在质疑,教师对评教结果的重视度不够以及评教对教师工作的提升作用不明显。本研究针对个案学校的具体情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访谈对象的意见,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改善策略和建议。学校需要提升各方对评教的重视程度、完善评教制度、科学利用评教结果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支持才能保证学生评教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方面真正起到效果。

二、高校“生评教”结果的处理与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生评教”结果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核心理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学评价
        2.1.2 学生评教
    2.2 学生评教的作用和价值
        2.2.1 学生评教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2.2 学生评教是保证学生发展权利的重要环节
        2.2.3 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发展
    2.3 理论基础
        2.3.1 学生参与理论
        2.3.2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方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3.1 调查概况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方法
        3.1.4 调查对象
        3.1.5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 地方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及问题分析
        3.2.1 利益相关者对学生评教的认知
        3.2.2 学生评教实施过程
        3.2.3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3.2.4 学生评教结果运用与反馈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分析
    4.1 理念因素
        4.1.1 轻“教学”重“管理”理念的影响
        4.1.2 轻“治理”重“管理”理念的影响
    4.2 制度因素
        4.2.1 强制学生参与评教活动影响学生主动性
        4.2.2 评教结果应用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
    4.3 教师因素
        4.3.1 教师对于评教制度的信任缺失的影响
        4.3.2 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效果的影响
        4.3.3 教师教学严格程度的影响
    4.4 学生因素
        4.4.1 学生对于评教的认知态度的影响
        4.4.2 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4.4.3 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4.5 课程因素
        4.5.1 课程的实际收获影响学生评教
        4.5.2 课程的难易程度、考核方式影响学生评教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优化路径
    5.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评教观
        5.1.1 高校转变评教理念,明确“学生发展”目标
        5.1.2 教师要重视学生评教,认真反思和促进教学
        5.1.3 培养学生积极的评教意识,促进有效评教
    5.2 改进评教实施过程,实现多元化学生评教
        5.2.1 科学安排评教时间、次数
        5.2.2 拓宽学生评教渠道,多元化评教方式并存
        5.2.3 开发评教辅助手段,全方位优化教师课堂教学
    5.3 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切合课程教学特点
        5.3.1 提高师生关于评教内容设计的参与度
        5.3.2 指标内容设计要科学具体、正向引导
    5.4 健全学生评教反馈制度,科学运用评教结果
        5.4.1 提高评教反馈意识、健全评教反馈制度
        5.4.2 保障师生申诉权,加强学生评教过程监控
        5.4.3 科学对待评教结果,重视学生个体发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高校“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向生性”问题的研究
        1.3.2 关于学生评教机制的研究
        1.3.3 关于评教机制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4 小结与思考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向生性
        1.4.2 学生评教
        1.4.3 机制与评教机制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向生性”的提出及其恰当性
    2.1 “向生性”的提出
    2.2 “向生性”提出的恰当性
        2.2.1 理论支撑
        2.2.2 “向生性”提出的现实需要
        2.2.3 “向生性”提出的价值体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向生性”评教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3.1 理论回顾
        3.1.1 “管理机制”理论模型及其适用性
        3.1.2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模型及其适用性
        3.1.3 “学生评教程式”及其适用性
    3.2 “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3.3 理论模型解析与研究假设
第4章 问卷、访谈提纲与调查设计
    4.1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4.1.1 文献回顾
        4.1.2 测量指标和访谈提纲设计
    4.2 调查设计
        4.2.1 预调查设计
        4.2.2 正式调查设计
    4.3 预调查与问卷检验
        4.3.1 量表题项的项目分析
        4.3.2 量表信度检验
第5章 学生评教与评教机制的现状考察
    5.1 考察方法与样本信息
    5.2 现状描述
        5.2.1 学生评教现状描述
        5.2.2 评教机制现状描述
    5.3 实证分析
        5.3.1 差异分析
        5.3.2 路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校学生评教机制的现实困境审视
    6.1 理念定位与实际运行之间存在矛盾
    6.2 “评教主体”的参与权与知情权未得到充分保障
    6.3 “评教指标”的设置存在失衡现象
    6.4 “评教实施”的过程安排不够科学
    6.5 “评教结果”的应用存在一定偏差
第7章 基于“向生性”逻辑的学生评教机制重构
    7.1 “向生性”评教机制的应然内涵
    7.2 “向生性”评教机制的应然特征
    7.3 “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重构的基本思路
    7.4 “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的重构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高校学生评教机制”现状调查(预试问卷)
附录2: “高校学生评教机制”现状调查(正式问卷)
附录3: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访谈提纲

(3)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湖南三所高校学生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研究综述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二、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
        三、CIPP教学评价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
第二章 学生评教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第一节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
        一、教学督导评价与领导听课评价
        二、教师自评及同行专家评价
        三、学生评教
    第二节 学生评教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体现
        二、学生评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学生评教是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的有效渠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调查实施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研究假设、研究内容与研究工具
        二、问卷的编制
        三、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及量表维度的划分
    第二节 调查实施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及基本信息统计
        二、三所调查院校学生评教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三、三所调查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搜集与比较
第四章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高校学生的评教认知与行为取向的调查分析
        一、高校学生对评教活动的认知调查
        二、高校学生的评教态度与行为取向调查
    第二节 不同背景信息学生的评教行为差异分析
        一、不同学校、年级、专业、身份学生的评教行为差异显着
        二、不同性别、成绩学生的评教行为差异不显着
    第三节 高校学生评教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因子”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二、“教师因子”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三、“课程因子”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四、“教学管理因子”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第五章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调查结论
        一、学生的评教认同度偏低
        二、学生评教宣传与组织工作不到位
        三、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置欠科学
        四、学生评教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五、学生评教行为受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影响最大
    第二节 优化高校学生评教的对策及建议
        一、端正学生评教态度,提高学生评教认知
        二、加强评教宣传工作,引导学生重视评教
        三、改变强制评教手段,激励学生主动评教
        四、完善评教指标体系,提高学生评教效率
        五、健全评教反馈机制,强化学生评教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矫正的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文献
        1.3.2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架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校学生评教
        2.1.2 高校学生评教的偏差行为
        2.1.3 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制度因素
    2.2 理论基础
        2.2.1 制度理论
        2.2.2 新制度经济学人类行为与制度关系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1 研究假设
        3.1.2 实证模型的构建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1 数据来源
        3.2.2 变量选择
    3.3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3.1 问卷的信度检验
        3.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3.3.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总结
第四章 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制度因素实证分析
    4.1 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制度因素研究的描述性分析
        4.1.1 学生评教偏差行为因子和制度因子的现状分析
        4.1.2 各因子在控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 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评教行为与制度因素的相关关系
    4.3 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回归分析
        4.3.1 学生评教的“制度设计”对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影响
        4.3.2 学生评教的“制度实施”对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影响
        4.3.3 学生评教的“制度反馈”对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优化的政策建议
    5.1 科学设计高校学生评教制度
        5.1.1 学生评教制度的准确定位
        5.1.2 多元主体参与的高校学生评教制度设计
        5.1.3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学生评教指标设计
    5.2 有效实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
        5.2.1 加强学生评教制度的学习和宣传
        5.2.2 选用科学有效的学生评教组织方式
        5.2.3 重视学生评教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管
    5.3 合理运用高校学生评教结果
        5.3.1 评教结果科学进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5.3.2 评教结果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5.3.3 评教结果促进学生改善学习状态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高校评教偏差行为矫正研究问卷

(5)利用内隐联系测验进行“生评教”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实验仪器
    (三)研究工具
        1. 生评教外显问卷
        2. 生评教内隐程序
    (四)研究流程
    (五)数据处理
三结果
四讨论
    (一)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差异
    (二)姓名组与照片组在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内隐态度的差异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五总结与展望

(6)基于个案调查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高校学生评教发展历程的研究
        1.2.2 学生评教重要性与合理性的研究
        1.2.3 学生评教信度与效度的研究
        1.2.4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研究
        1.2.5 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校学生评教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学评价
        2.1.2 学生评教
    2.2 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依据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CIPP教育评价理论
        2.2.3 人本主义理论
    2.3 高校学生评教的必要性
        2.3.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2.3.2 高校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的现实需求
        2.3.3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诉求
第三章 S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3.2.1 问卷法
        3.2.2 访谈法
    3.3 调查实施过程
        3.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2 访谈的实施
        3.3.3 调查结果的处理
    3.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4.1 对评教总体认知的调查分析
        3.4.2 对评教指标体系的调查分析
        3.4.3 对评教组织实施的调查分析
        3.4.4 对评教结果处理的调查分析
第四章 S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及其剖析
    4.1 师生对学生评教总体认知度不高
        4.1.1 教师对学生评教认识不足
        4.1.2 学生对评教缺乏深层认识
    4.2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科学性欠佳
        4.2.1 忽视多元利益主体参与
        4.2.2 指标体系不够系统完善
        4.2.3 指标内容不够清晰全面
    4.3 学生评教组织实施工作不严谨
        4.3.1 评教宣传与培训不足
        4.3.2 评教时间安排不合理
        4.3.3 评教组织形式单一
    4.4 学生评教结果处理方式粗放
        4.4.1 评教结果反馈不到位
        4.4.2 评教结果利用不充分
第五章 S高校学生评教的完善与提升策略
    5.1 提高评教价值主体的认识
        5.1.1 提高教师的认识,增强教师评教积极性
        5.1.2 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评教能力
    5.2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5.2.1 重视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5.2.2 建立多元分类的评教指标体系
        5.2.3 增强指标的全面性与可测性
    5.3 严密组织评教实施过程
        5.3.1 加强评教的宣传动员
        5.3.2 选择合理的评教时间
        5.3.3 采用多元化评教方式
    5.4 合理处理评教结果
        5.4.1 建立评教结果反馈制度,加强对师生的反馈
        5.4.2 建立评教结果分析管理制度,加强对评教结果的管理
        5.4.3 建立评教结果使用制度,保障对评教结果的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
        1.3.2 高校学生权力研究综述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高校学生权力与学生评教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校学生权力
        2.1.2 高校学生评教
    2.2 学生权力的彰显对高校学生评教的重要意义
        2.2.1 学生权力的彰显是实现学生评教中学生主体性的基本要求
        2.2.2 学生权力的彰显是维护学生评教中学生权利的前提
        2.2.3 学生权力的彰显是实现学生评教公平性与合理性的必要条件..
    2.3 基于学生权力的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及实现机制
        2.3.1 基于学生权力的高校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
        2.3.2 基于学生权力的高校学生评教的实现机制
3 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概况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方法
        3.1.4 调查对象
        3.1.5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 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
        3.2.1 学生对学生评教权力的认知
        3.2.2 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知情权
        3.2.3 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参与权
        3.2.4 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言论自由权
        3.2.5 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监督权
    3.3 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中的问题
        3.3.1 学生对评教权力的认知不足,影响评教结果的有效性
        3.3.2 学生的评教知情权受到限制,影响评教的客观性
        3.3.3 学生的评教参与权难以得到保障,影响评教的合理性
        3.3.4 学生的评教言论自由权受到干预,影响评教的真实性
        3.3.5 学生的评教监督权形同虚设,导致评教的反馈程度有限
    3.4 高校学生在评教中权力缺失的原因
        3.4.1 各群体未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评教观
        3.4.2 学校未能构建合理的学生评教权力保障制度
4 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评教的改进策略
    4.1 树立正确的学生评教权力观
        4.1.1 高校要在学生评教中树立正确的学生权力观
        4.1.2 教师要转变对学生评教的错误认知
        4.1.3 学生要培养积极的评教意识
    4.2 学生要主动提高评教中的维权能力
        4.2.1 学习评教的规章制度
        4.2.2 掌握相关的维权知识
        4.2.3 具备应对权力受损时的维权能力
    4.3 完善高校学生评教制度中的权力机制
        4.3.1 实现多元学生评教方式并存
        4.3.2 构建面向学生的学生评教结果反馈程序
        4.3.3 建立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权力监督机制
        4.3.4 实施学生评教的相关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我国大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X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大学生评教工具的研究
        一、学生评教量表的内容
        二、学生评教的施测
        三、学生评教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第二节 大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教师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二、课程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第三节 学生评教在高校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学生评教结果在提升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二、学生评教结果在人事决策中的应用
        三、学生评教结果在学生选课中的应用
    第四节 研究评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样本
    第三节 研究工具
    第四节 数据分析思路
第四章 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评教结果的整体情况
    第二节 教师变量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第三节 课程变量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一、课程性质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二、课程类别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三、学科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四、课程规模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
        五、小结
    第四节 教师变量与课程变量对评教结果的交互影响
        一、教师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
        二、课程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
        三、教师变量与课程变量的交互效应
    第五节 学生评教结果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一、同课不同师
        二、同师不同课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及讨论
        一、我国大学生评教的整体情况
        二、教师变量对学生评教有显着影响
        三、课程变量对学生评教有显着影响
        四、教师、课程变量对大学生评教结果的交互作用显着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一、学生评教量表设计应专业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针对不同特质课程设计不同评教量表
        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的整体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督-反馈动态流程
        三、营造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氛围和“质量”意识,建设“良性评价”生态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国家对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视
        (二)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障高校教学质量
        (三)高校学生评教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全发挥实效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评述
        (四)拟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生评教的概念
        (二)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第四代评估理论
第三章 高校学生评教中利益主体的界定和利益诉求分析
    一、高校学生评教中利益主体的界定
        (一)学生
        (二)教师
        (三)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二、高校学生评教中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
        (一)学生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的利益诉求
        (二)教师在学生评教活动的利益诉求
        (三)教学行政管理者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的利益诉求
第四章 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一、高校学生评教中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的表现
        (一)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冲突
        (二)学生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三)教师与教学行政管理者的利益冲突
    二、高校学生评教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原因分析
        (一)学生评教中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对话
        (二)学生评教中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表达不完善
        (三)学生评教中的多元利益主体缺乏合作博弈协调利益冲突
        (四)多元协作机制,不同利益主体平等交流和协商对话的平台的缺位
        (五)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制度的不健全
第五章 协调高校学生评多元利益主体利益冲突的对策
    一、构建利益对话,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二、完善利益表达,平衡利益者的利益关系
    三、建立合作博弈,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四、完善多元协作,搭建平等交流和协商对话的平台
    五、构建满足多主体利益诉求的学生评教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武汉Z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办法》
附录 B: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学生访谈实录(内容型实录)
附录 C:高校学生评教中的教师访谈实录(内容型实录)
附录 D:高校学生评教中的教学行政管理者访谈实录(内容型实录)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学生评教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基于绵阳AX中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2.3 评论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教师评价
        1.3.2 学生评教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
    2.1 有效教学理论
    2.2 发展性评价理论
    2.3 学生参与理论
3 AX中学学生评教现状及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1 问卷编制
        3.1.2 问卷对象选择
        3.1.3 问卷发放和回收
        3.1.4 问卷统计分析方法
    3.2 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
        3.2.1 学生对评教活动的态度和认识
        3.2.2 学生对评教实施过程的看法
        3.2.3 学生对评教内容的看法
        3.2.4 学生对评教活动的满意度
        3.2.5 对学生评教诚信度的分析
        3.2.6 学生对评教活动的反馈的看法
    3.3 教师问卷调查的分析
        3.3.1 教师对评教活动的态度和认识
        3.3.2 教师对评教实施过程的看法
        3.3.3 教师对评教活动的满意度
        3.3.4 教师对学生评教的重视程度
        3.3.5 评教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3.4 学生问卷与教师问卷的数据比较与分析
4 评教结果在促进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1 教师对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存在质疑
        4.1.2 教师对评教结果的重视程度不够
        4.1.3 评教活动对教师工作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4.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师生对评价的认识不足
        4.2.2 评教系统不完善
        4.2.3 评教结果反馈和利用不合理
5 运用学生评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策略
    5.1 提高各方对评教工作的重视程度
        5.1.1 提升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5.1.2 做好评教前的动员培训工作
        5.1.3 清除评教的误区
    5.2 完善评教制度
        5.2.1 明确评教的目的
        5.2.2 制定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
        5.2.3 优化学生评教的操作程序
    5.3 科学使用评教结果
        5.3.1 建立有效的评教反馈机制
        5.3.2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5.3.3 利用评教结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高校“生评教”结果的处理与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D]. 王淑萍.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2]高校“向生性”学生评教机制研究[D]. 周丹丹. 南昌大学, 2020(01)
  • [3]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湖南三所高校学生的调查[D]. 吴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2)
  • [4]高校学生评教偏差行为矫正的制度优化研究[D]. 李明蔚.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5]利用内隐联系测验进行“生评教”的尝试[J]. 曹怡然,郝瑞宁,刘美玥,王小为. 教育现代化, 2019(72)
  • [6]基于个案调查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白洁. 山西大学, 2019(01)
  • [7]学生权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D]. 张唯佳.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我国大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X大学为例[D]. 寇瑜. 厦门大学, 2019(08)
  • [9]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D]. 刘欢.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学生评教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基于绵阳AX中学的个案研究[D]. 杨茵.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高校“学生评价教学”结果的处理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