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

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

一、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智豪[1](2020)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手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手术后结石残留、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等多项指标,以及进行术后1年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对比分析三种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术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Laparoscop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LD)+胆道镜取石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鼻胆管引流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T-Tubedrainage,TD)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以上三种微创手术方式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上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为肝胆外科医师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选择最优化的微创治疗手术方方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所有病区收治的9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入院后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三组:(A组)27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LC+LD+ERCP+ENBD),(B组)3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LC+ERCP+EST+ENBD),(C组)41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LC+LD+TD)。对A,B,C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术前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总管直径、胆管结石最大直径、胆管结石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各组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再对比三种微创术式在术后胆漏、结石残留、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多项指标方面的差异;通过门诊及电话形式在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随访观察,通过复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MRCP)等影像学检查,留置T管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胆管逆行造影,收集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进一步采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三种微创术式结石复发率间的差异。[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直接胆红素、术前总胆红素、胆总管直径、胆管结石最大直径、胆管结石计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证明从收集的临床一般资料来看,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2.术后情况:A组和B组的手术后住院时间短于C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A组与B组在手术后住院时间相比A组短于B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C组,具有显着性(P<0.05);A组与B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相比A组短于B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3.术后并发症:三组对比分析病例在手术后胆漏、手术后结石残留、急性胆管炎、手术后急性胰腺炎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相对比,结果显示三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4.随访结石复发率:三组对比分析病例在一年间结石复发率方面相对比,结果显示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LC+LD+T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LC+ERCP+EST+ENB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LC+LD+ERCP+ENBD)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方式;②LC+LD+TD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较长;③LC+ERCP+EST+ENBD保留了胆总管解剖的完整性,从而有效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缩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但该术式手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④LC+LD+ERCP+ENBD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一期缝合胆总管并设置有效术后引流,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在具备医疗设施、技术水平,严格遵循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LC+LD+ERCP+ENBD可作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优先选择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许勇[2](2018)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胆石症已成为临床非常常见疾病之一,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占这种疾病比例较大。随着“微创外科”出现,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治疗逐渐由开放性手术转变为腔镜手术。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三种治疗手术方式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中运用,观察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发生的事件,探讨三种术式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通过回顾性纳入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17例,根据完成术式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即研究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研究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方式;对照组Ⅰ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道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方式;对照组Ⅱ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手术方式;分析对比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三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发生的事件,例如:出血量、手术时间、结石残留率、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等。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大小、胆管直径、结石单发还是多发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2.术中指标:与对照组Ⅰ比较,对照组Ⅱ及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均减少(96.28±9.61 ml VS 85.73±9.85ml VS 39.93±7.46 ml,P<0.05);与对照组Ⅱ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也减少(85.73±9.85ml VS 39.93±7.46ml,P<0.05),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手术时间缩短(229.75±24.37min VS 160.05±23.84min VS 152.81±17.26 min,P<0.05)。3.术后指标:与对照组Ⅰ比较,对照组Ⅱ治疗后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缩短(46.52±7.84h VS 26.76±6.52h,P<0.05)、进食时间缩短(46.82±5.86 h VS 32.39±4.53h,P<0.05)、卧床时间缩短(44.39±3.23h VS 19.83±3.06,P<0.05)、住院时间缩短(14.05±2.67d VS11.67±2.25d,P<0.05);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对比,研究组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缩短(19.69±4.93h VS 46.52±7.84h VS 26.76±6.52h,P<0.05)、患者进食时间缩短(25.37±6.95 h VS46.82±5.86 h VS 32.39±4.53h,P<0.05)、卧床时间缩短(15.17±2.98 h VS44.39±3.23h VS 19.83±3.06,P<0.05)、住院时间缩短(8.16±2.48d VS14.05±2.67d VS11.67±2.25d,P<0.05),但是住院费用增加(3.22±0.51万VS 2.14±0.43万VS 2.07±0.39万,P<0.05)。4.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4.82±0.96 VS 4.77±0.91 VS 3.75±0.73,P<0.05)。最后,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26%VS 7.69%VS7.69%,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及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但是,手术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因素。

郑可造[3](2018)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ERCP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因胆总管结石在我院消化内科行ERCP术诊疗的共7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按患者年龄分组,其中老年组共41例,非老年组共38例,分析比较两组间合并基础疾病的情况、胆总管结石的特点、ERCP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老年组存在基础疾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其中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合并疾病。2.两组之间胆囊切除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泥沙样结石的构成少,而直径>2cm结石的构成多,与非老年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一次性取尽结石率均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ERCP成功率均高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虽然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结石更大,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更高,但行ERCP术同样安全有效。

邓琳[4](2017)在《ERCP联合四逆利胆汤鼻胆管灌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经内镜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后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四逆利胆汤灌注的方法,改变给药途径,通过观察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中药组及对照组提高胆石症疗效及复发率的效果,客观评价中药“四逆利胆汤方”治疗肝气郁结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6年12月清远市中医院消化中心住院病人60例患者,均已成功行ERCP+ENBD+胆总管取石术,部分患者行网篮取石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中医辨证符合肝气郁结型,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以鼻胆管引流配合中药四逆利胆汤灌注,B组30例以鼻胆管引流配合甲硝唑灌注。两组均以药物50ml冲洗鼻胆管,每日两次,冲洗后夹闭鼻胆管2h后恢复引流。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石大小、数量改变情况及随访半年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体征评分;2、中性粒细胞数、ALP、ALT及直接胆红素;3、结石是否残留,残留大小及数量、胆总管直径;4、结石复发率。以上所采集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使用鼻胆管引流及灌注耐受性良好,未出现鼻胆管堵塞、脱落及不能控制的胆胰炎症、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加剧及其它不良反应。全部病例术后住院观察5天后再次行鼻胆管造影观察残留结石情况后拔除鼻胆管,并于术后三个月及六个月分别随访。(1)对临床症状的影响:中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中药组相对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在改善症状发热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方面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生化指标的影响:中药组及对照组在中性粒细胞、ALP、ALT、直接胆红素等改善方面,差异部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对结石残留率的影响:中药组全组30例患者,12例首次ERCP术后结石全部取净;18例胆总管结石取净,可见部分胆囊或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术后第5天行鼻胆管造影剩余18例患者16例胆总管结石全部消失,2例结石明显缩小。对照组全组30例患者,13例首次ERCP术后结石全部取净,17例患者胆总管结石取净,可见部分胆囊或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术后第5天行鼻胆管造影剩余17例患者12例胆总管结石全部消失,3例结石较前缩小,2例患者结石无变化。再次行ERCP,造影提示剩余结石基本取净。两组在结石有无残留及残留结石大小、数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结石复发率的影响:中药组30例患者,随访三个月及六个月未见病例复发。对照组随访三个月复发1例,六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利胆汤经鼻胆管灌注治疗肝郁型胆总管结石,在改善患者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减少结石残留及复发方面疗效显着,值得临床采用。

刘晓晨[5](2017)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总管复发结石74例,数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开腹手术,实验组接受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85.33±14.15)min,住院天数(9.58±2.36)d;对照组手术时间(133.26±18.45)min,住院天数(14.26±5.26)d,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取石成功率94.59%,一次清除率88.57%;对照组取石成功率78.38%,一次清除率68.97%,实验组患者取石成功率高和一次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5.41%,胆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60%。低于对照组的13.51%和75.68%。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复发结石采取十二指肠镜治疗,效果可靠,需予以推广。

单悦春[6](2016)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 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胆结石切除以及胆总管切开进行取石,联合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9±6.1)min、住院时间(9.6±3.8)d、术中出血量(19.8±4.5)ml,对照组手术时间(89.0±8.2)min、住院时间(18.1±5.2)d、术中出血量(26.4±3.8)ml,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利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较之传统治疗方式更加有效,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有显着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罗春丽[7](2015)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62例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陶涛[8](2014)在《体外震波碎石在内镜治疗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其治疗也相对困难。外科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由于创伤性大、病死率高使得其已经不再作为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治疗手段。而自从诊断及治疗性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发明以来,它已基本取代外科手术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为了达到快速、安全、有效的内镜下胆管取石,许多内镜技术及器械应运而生。如今,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合球囊扩张和网篮取石已经成为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常规技术,其取石成功率达到90%左右。内镜取石失败的病病例常是由于结石的形状、大小、数目、位置比常规更加困难,比如说胆管近段狭窄,结石堆积,而胆管解剖变异也是原因之一。对这些病人来说其它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探查、结石分解、液电激光碎石、支架植入以及体外震波碎石均有治疗效果。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是将高压震动波能量聚焦于固定点上,它可以在产生碎石效果的同时减少能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震动波可以由水囊、液压电及电磁膜产生。产生的能量可以分别由椭球面反光镜、固定于椭圆盘的压电晶体以及声透镜聚焦。液电碎石机可以产生更高的能量,同时也有更好的碎石率。当震动波贯穿结石时可以在其表面形成小的凹陷,从而使声阻抗发生变化,而声阻抗的变化产生了压缩力和牵张力,综合作用导致结石碎裂。胆总管结石在行ESWL术前需要通过造影或超声来定位。当应用ESWL对胆管结石进行治疗时,经常在碎石术过程中放置一根鼻胆管,用鼻胆管来冲洗胆管的同时进行造影,同时碎石过程中的冲洗也可以促进结石的裂解,这是因为震动波在液体基质中传播的更快。当结石被碎裂至直径小于5毫米时我们就认为ESWL是令人满意的。要进行多少次体外震波碎石取决于何时达到令人满意的碎石效果,之后的内镜取石术通常使用的是球囊或网篮。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缺点是费时,通常需要一次或多次,在碎石间期仍然需要放置鼻胆管,碎石的取出也需要多次行内镜下取石术。多个研究表明对于难治性胆管结石,尤其是高龄病人,ESWL结合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在研究中探讨了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病人在内镜取石术前进行一次ESWL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提高第二次治疗术后以及总的结石清除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内镜取石术的操作时间,提高机械碎石的成功率,极大胆总管结石(直径≥30毫米)的清除率也得到提高。胆囊收缩素是脑-肠肽类激素的一员。它是由位于十二指肠、空肠、近段回肠内的类似于肠肌层和大脑内的神经元一样的肠内分泌细胞(Ⅰ类细胞)所分泌。胆囊收缩素在肠内和大脑内执行多种调节功能。在胃肠系统,胆囊收缩素与胃的排空、扩张,胆囊的收缩,胰腺的分泌以及小肠运动有关。在神经系统,胆囊收缩素在学习与记忆、伤害感受性以及饱感过程起到某些作用。胆囊收缩素与分布于胆囊平滑肌细胞的胆囊收缩素-1受体结合,引起胆囊收缩并分泌胆汁至小肠。它同时通过结合抑制性受体细胞松弛奥迪氏括约肌。我们的研究表明ESWL前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可以提高ERCP取石成功率、降低机械碎石使用率及ERCP操作时间、病人住院时间,这或许是因为胆囊收缩素促进胆汁排出过程中在结石周围或内部形成了液相空间,因此提高了震动波的耦合。第一部分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讨ERCP内镜取石术前行一次ESWL治疗是否可以提高难治、巨大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清除率以及其影响因素。参加试验的病人是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成人胆总管结石病例,由于结石巨大,他们均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内镜下胆管取石术。所有病例均被放置一根鼻胆管,这样可以用来冲洗结石,同时在体外震波碎石过程中观察碎石效果。鼻胆管同时也用来对胆管进行造影检查来定位,x线下阳性的结石则不需造影剂即可定位。参加试验的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ESWL结合ERCP组以及单独ERCP组。ESWL结合ERCP组的病人在ERCP取石术前4小时进行ESWL治疗,而单独ERCP组则直接进行内镜取石术。每次ESWL取石术后均通过手术报告、平片造影、内镜造影、腹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腹部断层扫描(CT)对结石清除率进行评价。另外需要记录的是ESWL的并发症、ERCP取石术后的并发症、取石术过程中的机械碎石次数以及每次ERCP取石的手术时间、每例病人住院时间。本次试验结果如下:1. ESWL结合ERCP组与单独ERCP组相比在第一次内镜取石术后的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74.2%vs71.0%,P=0.135)。2. ESWL结合ERCP组与单独ERCP组相比在第二次内镜取石术后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84.4%vs51.6%,P=0.018),两次内镜取石术后总的结石清除率在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96.0%vs86.0%,P=0.029)。3. ESWL结合ERCP组与单独ERCP组相比明显减少了内镜取石术的操作时间(43±21min vs59±28min, P=0.034), ERCP取石术中机械碎石的使用率无明显差异(47.3%vs52.9%,P=0.253),但成功率在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90.1%vs74.0%,P=0.041)。4.极大胆总管结石(直径≥30mm)的清除率在ESWL结合ERCP组比单独ERCP组高(80.0%vs40.0%,P=0.016)。5. ERCP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ESWL结合ERCP组与单独ERCP组间无明显差别(6.7%vs6.5%,P=0.673),与ESWL相关的并发症均较轻,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出现。6. ESWL结合ERCP组对于单独ERCP组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2.4±2.1d vs15.6±3.1d,P=0.042)。总之,ERCP取石术前对病人进行一次ESWL治疗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尤其是对于直径30mm的极大胆总管结石更是如此,同时它可以提高机械碎石的成功率,减少ERCP取石术的操作时间以及病人的住院时间。因此我们认为ERCP取石术前对病人进行一次体ESWL治疗是内镜治疗巨大、困难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第二部分胆囊收缩素(CCK)是脑-肠肽类激素的一员,它在大脑和胃肠系统执行多种调节功能。CCK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刺激胆囊收缩,胰腺分泌以及肠道运动。我们假定CCK可以通过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从而在胆总管结石内部或周围形成液相空间,提高震动波的耦合从而有利于ESWL过程中结石的碎裂。在此研究中,我们将评价ESWL前应用CCK对随后的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作用。患有胆总管结石且经历过一次失败的ERCP取石术的病人被选出参加本实验,他们将接受体ESWL结合ERCP取石治疗。所有病人被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CCK组和对照组。每例CCK组病人进行ESWL术前予以3毫克/千克/分钟的CCK-8静脉注射10分钟,ERCP取石术在ESWL术后4小时进行。我们对2组病例在ERCP术后的结石清除率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体ESWL术的并发症、ERCP术后并发症、内镜取石术过程中的机械碎石次数以及每次内镜取石术的持续时间,每例病人住院时间。其结果如下:7. ESWL治疗后均有患者的胆总管结石自动排出,CCK素组为4例,对照组为2例,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CCK组病人在第一次ESWL结合ERCP取石术后的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71.6%vs55.4%,P=0.035)。9.CCK组病人与对照组在第二次、第三次ESWL结合ERCP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在无明显差异(42.8%vs39.4%, P=0.218;41.7%vs40.0%, P=0.346)10.CCK组病人与对照组在三次ESWL结合ERCP取石术后总的结石清除率间无明显差异(90.5%vs83.8%,P=0.178)。11.CCK组与对照组在以传统方法成功清除胆总管结石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64/69,92.8%vs55/61,90.2%,P=0.315),但是CCK组病人中械碎石的使用率明显少于对照组(45.6%vs62.4%,P=0.027),而机械碎石取石成功率在两组间有明显差别(91.5%vs80.8%,P=0.031)。12.CCK组病人在极大胆总管结石(直径≥30mmm)的清除率上高于对照组8/11,72.7%vs5/12,41.7%,P=0.038)。13. ERCP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CCK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间无明显差异(9/103,8.7%vs10/125,8.0%, P=0.528), ESWL术后并发症较轻,在两组病人间无明显差别(8/107,7.5%vs10/127,7.9%,P=0.673)。14.CCK组病人的ERCP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少(39±17min vs50±22min, P=0.024),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6.4±2.9d vs21.8±3.5d,P=0.032)。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ESWL过程中应用CCK可以在随后进行的第一次ERCP取石术时提高结石清除率。而震动波在结石的表面形成液相面可能是促使结石裂解的因素之一。CCK在减少机械碎石使用次数的同时提高极大胆总管结石(≥30mmm)的清除率,同时减少ERCP操作时间及病人的住院时间。通过以上两部分的研究提示,对于第一次内镜取石术失败后的巨大胆总管结石病人,再次行ERCP取石术前进行一次ESWL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第二次ERCP术后的结石清除率以及最后总的结石清除率,同时也可以减少ERCP取石术的操作时间及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机械碎石成功率。ESWL治疗前应用CCK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次ERCP取石术后的结石清除率,减少机械碎石的使用率的同时提高其成功率,同时提高极大胆总管结石(≥30毫米)的清除率,减少ERCP操作时间及病人的住院时间。鉴于ESWL结合应用CCK的治疗方法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轻等特点,它可以作为那些患有巨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吴君正[9](2014)在《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石症是胆道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以及如B超、CT、MRI及MRCP等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目前国内发病率达10.0%,国外报道达10.0%~33.0%。胆囊结石占全国胆石症的79.9%,胆囊结石患者约有10.0%-18.0%同时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胆石症按部位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三者可单发,也可二者或三者同时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约20.0%-40.0%终生无症状,称静止性胆囊结石。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往往合并有慢性胆囊炎,表现为消化不良、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炎症急性发作时患者出现胆绞痛、发热、呕吐等症状。结石对胆道长期慢性刺激、慢性炎症会导致胆道肿瘤的形成,胆石病又可导致炎症急性发作、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出现休克、死亡,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一百年来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经典术式。虽然其手术疗效确切、适应症广、不受多次胆道手术等因素影响,但其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住院时间长、痛苦大、治疗周期长等缺点,其地位日益被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所动摇。随着现代微创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医疗设备的快速更新,内镜、腔镜技术在微创外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的运用,使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模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①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②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术中胆道镜(intraoperative choledochoscope, IOC)探查;③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其有三种情况a操作前ERCP/EST(preoperative ERCP/EST,Pre-ERCP/EST)+LC;b术中ERCP/EST (intraoperative ERCP/EST,IO-ERCP/EST)+LC; c术后ERCP/EST (postoperative ERCP/EST, Post-ERCP/EST)+LC。目前对于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理想微创治疗模式仍存在争议,尚无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LC术中发现肝外胆管结石要不要处理?是同时处理还是分期处理,以哪种方式为好?1998年欧洲内镜外科协会E.A.E.S.指南指出,LC术中发现肝外胆管结石,即使肝外胆管结石无症状也需要处理。指出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可运用一阶段法LC/LCBDE+IOC、两阶段法Pre/Post-ERCP/EST+LC处理,至于其他方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30年来Pre-ERCP/EST+LC两阶段法被全世界腔镜、内镜医师所采用,疗效确切,能治疗大部分肝外胆管结石,为常规的微创治疗手段,尤其应用于高风险的患者如合并有化脓性胆管炎或重症胰腺炎等。但两阶段法有患者需要承受两次手术打击和两次麻醉风险,治疗周期长等弊端。基于微创治疗模式又尚无统一意见,而一阶段法同期治疗IO-ERCP/EST+LC、 LC/LCBDE+IOC仅有少数报道,尚无大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而ERCP/EST插管失败率在4%-18%,又有潜在致命并发症如穿孔、出血及ERCP后胰腺炎等,经胆囊管或胆总管方式的LCBDE操作复杂、耗时、技术要求严格,目前仅在部分中心推行,并无广泛推广。那么,双镜联合IO-ERCP/EST+LC、 LC/LCBDE+IO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是否安全可行?患者能否从这种微创治疗模式中获益?ERCP/EST的适应症、取石应遵循什么原则等,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我们通过总结分析双镜联合IO-ERCP/EST+LC法和LC/LCBDE+IOC法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对比分析这些临床数据,探讨了不同双镜联合方法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适应症等。基于第一部分的研究,开展双镜联合一阶段法IO-ERCP/EST+LC对常规的两阶段法Pre-ERCP/EST+LC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技术操作要点等,为开展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提供完善的临床证据。方法第一章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期治疗40例(A组,IO-ERCP/EST+LC),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同期治疗48例(B组,LC/LCBDE+IOC)。术前经过禁饮食、备皮等必要的准备。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操作要点:A组患者先仰卧位行三孔法(或四孔法)LC切除胆囊,依情况winslow孔处放置或不放置腹腔引流管,LC完成后手术台上转为俯卧位行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插管成功后行ERCP/EST肝外胆管取石:①若肝外胆管结石直径<8mm,实施内镜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取石;②若肝外胆管结石直径>8mm,实施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③若存在乳头旁憩室或憩室内乳头,扁平样乳头及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采用乳头肌小切开加上内镜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取石。取石完成后常规行鼻胆管引流术。B组患者仰卧位上述方法LC切除胆囊,经胆囊管方式或胆总管方式切开胆总管,若结石在切口下方可直接取石,也可经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若存在可疑胆总管结石残留、乳头狭窄或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常规放置T管。依情况于Winslow孔处放置或不放置腹腔引流管。观察手术相关指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和平均总住院日等指标。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和平均总住院日等,探讨不同双镜联合方式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第二章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共计60例。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和B组30例。纳入标准:①病史中反复右上腹疼痛,伴有或不伴有黄疸;②术前生化检查可疑,B超、CT、MRCP检查提示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0岁者;②肝外胆管最大结石直径>25mm③急性胆囊炎;④胆总管结石复发者、Mirrizi综合症、合并肝内型肝胆管结石、胆道肿瘤或其他肿瘤者;⑤既往有ERCP治疗史;既往有腹部重大手术史或腹膜炎病史,估计腹腔内有严重粘连,不适合行腹腔镜手术者;⑥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⑦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Ⅳ级和Ⅴ级;⑧有手术禁忌症及麻醉禁忌症;⑨怀孕。随机分配按照EXCELL软件随机数字法实施。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阶段法同期治疗(IO-ERCP/EST+LC);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两阶段法治疗(Pre-ERCP/EST+LC)。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告知手术方案、均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及麻醉同意书。术前两组患者均经禁食、备皮等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操作要点:A组患者先仰卧位行三孔法(或四孔法)LC切除胆囊,winslow孔处依情况放置或不放置腹腔引流管,LC完成后手术台上转为俯卧位ERCP/EST肝外胆管取石:①若肝外胆管结石直径<8mm,实施内镜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取石;②若肝外胆管结石直径>8mm,实施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③若存在乳头旁憩室或憩室内乳头,扁平样乳头及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采用乳头肌小切开加上内镜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取石。取石完成后常规行鼻胆管引流术。B组患者上述方法先行ERCP/EST肝外胆管取石,待患者恢复2-5d病情稳定后再在全麻下行LC。首要终点指标: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手术后时间);次要终点指标:(1)结石清除率及残留率;(2)术后并发症;(3)住院总费用;(4)平均总住院日。出院标准:患者无发热、腹痛等症状,正常饮食及下床活动;查血常规、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正常;经鼻胆管造影肝外胆管无结石残留等影像学表现。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残留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及平均总住院日等,分析IO-ERCP/EST+LC法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性、可行性。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理论频数>5时)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理论频数<5时)。检验水准a=0.05,P值取双尾,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章两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基线资料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期88例患者,总的手术成功率93.2%(82/88)。其中40例A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0%(36/40),其中3例ERCP插管不成功中转LC/LCBDE+IOC法完成,1例中转开腹手术。48例B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5.83%(46/48),2例中转开腹手术。A组结石清除率86.11%(31/36),手术平均时间132.2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5.5ml。B组结石清除率89.13%(41/46),手术平均时间139.19m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2.07ml,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其他方式等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5/36)。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两组患者各并发症及总并发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4.36±3.43h,术后排气或排便时间为27.78±13.36h,平均总住院日为4.14±1.89d,总费用24053.63±2286.17元。B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05±3.42h,术后排气或排便时间为28.83±14.74h,平均总住院日为5.89±1.85d,总费用17483.65±1832.90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排气或排便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平均总住院日及总费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章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术前检查等基线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期60例患者,总的手术成功率95%(57/60),其中A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0%(27/30),2例ERCP插管不成功中转LC/LCBDE+IOC法完成,1例中转开腹;B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总肝外胆管结石清除率为82.5%(47/57),10例有结石残留,A组结石清除率81.5%(22/27),B组结石清除率83.3%(25/30),两组结石清除率、结石残留率及中转其他方式治疗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8%(4/27),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两组患者各并发症及总并发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3370.93元、3.59d、2.52d,B组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8458.8元、5.70d、4.37d,A组显着低于B组,两组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及术后住院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IO-RECP/EST+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将两种操作同期一次性完成,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手术费用,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2对于选择性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术中胆道镜探查(LC/LCBDE+IOC)是一种经济微创手术方式。对于IO-RECP/EST+LC法肝外胆管取石失败者,LC/LCBDE+IOC是很好的补救方式之

邹尤宝,郑达武,韦树理,饶官华[10](2012)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0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采取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确诊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30例,行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取石。结果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3.5±6.4)h,平均住院时间为(11.3±2.2)d,术后1例(3.33%)患者发生胆漏,术后随访无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减少了开腹手术所引发的并发症,并保持了胆总管的完整性。

二、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病例资料及研究方法
    1.病例资料
    2.研究方法
    3.相关定义和标准
    4.统计学标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4)ERCP联合四逆利胆汤鼻胆管灌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胆总管结石治疗临床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胆总管结石的研究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治疗方法
    第二节 胆总管结石的中医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治疗原则
        四、治疗方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报告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一、样本量估计及病例采集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二、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三、两组治疗后结石大小、数量指标比较
        四、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五、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六、安全性分析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分析
        二、本研究方案的确立依据
    第四节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2.2 治疗效果
    2.3 并发症
    2.4 胆道功能
3 讨论

(6)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62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比较情况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8)体外震波碎石在内镜治疗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胆总管结石发生及临床治疗现状
    二、内镜技术的进展
    三、胆总管结石的碎石治疗
    四、体外震波碎石术在胆总管结石内镜疗中的作用
    五、胆道镜引导的碎石治疗
    六、直接经口胆道镜检查
第一部分 术前一次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对内镜取石术的影响及其机制
    引言
    病人选取及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第二部分 体外震波碎石术前应用胆囊收缩素对内镜治疗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作用
    引言
    病人选取及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外文文章I
外文文章II

(9)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双镜联合(IO-ERCP/EST+LC:LC/LCBDE+IO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器械
        2.3 手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年龄、性别、胆总管直径等临床指标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
        3.3 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3.4 术后并发症相关指标的比较
        3.5 患者术后恢复及住院费用情况
        3.6 患者随访情况
    4 讨论
        4.1 不同双镜联合方法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4.2 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国内外的治疗现状
        4.3 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必要性
        4.4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4.5 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LC/LCBDE+IOC同期治疗胆道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章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阶段法IO-ERCP/EST+LC:两阶段法Pre-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器械
        2.3 手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出院标准
        2.6 样本量计算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年龄、性别、胆总管直径等临床指标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
        3.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3.4 术后并发症相关指标
        3.5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总费用的对比
        3.6 患者随访情况
    4 讨论
        4.1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阶段法IO-ERCP/EST+LC对两阶段法Pre-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4.2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必要性
        4.3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现状
        4.4 两阶段法Pre/Post-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4.5 一阶段法IO-ERCP/EST+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四、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 李智豪.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研究[D]. 许勇. 西南医科大学, 2018(10)
  • [3]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D]. 郑可造. 皖南医学院, 2018(01)
  • [4]ERCP联合四逆利胆汤鼻胆管灌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 邓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5)
  • [5]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的临床分析[J]. 刘晓晨. 当代医学, 2017(06)
  • [6]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分析[J]. 单悦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31)
  • [7]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62例临床疗效分析[J]. 罗春丽. 中外医疗, 2015(25)
  • [8]体外震波碎石在内镜治疗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D]. 陶涛. 山东大学, 2014(04)
  • [9]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D]. 吴君正.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1)
  • [10]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0例疗效分析[J]. 邹尤宝,郑达武,韦树理,饶官华. 当代医学, 2012(19)

标签:;  ;  ;  ;  ;  

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10例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