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部手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

儿童腹部手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

一、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月,陈琦,时红光,谭诗坤,鲁盈[1](2021)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婴幼儿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远期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在婴幼儿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儿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21例;年龄(343.3±279.7)d;既往腹部手术次数(1.1±0.6)次。术中顺行置管51例(76.1%),逆行置管16例(23.9%)。统计本组患儿术中情况、置管相关并发症及肠梗阻复发率。结果 67例患儿均接受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院内死亡3例(4.5%)。其中1例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胎粪性腹膜炎、肠穿孔患儿,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感染性休克;另2例均为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于呼吸功能衰竭。余64例患儿术后平均禁食水时间2.6 d,平均置管时间21.6 d。除失访7例外,余5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8.3±12.5)个月。复发肠梗阻4例(7.0%),3例梗阻复发后均再次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1例梗阻复发后行肠切肠吻合术、肠粘连松解术。4例均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长期随访均未再次出现梗阻复发。术后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2例(3.1%),包括拔管困难1例,给予分次拔除肠排列管;拔管后出现小肠套叠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是治疗婴幼儿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有效手术方式,术后肠梗阻复发率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管考平,刘树立,李旭,张军,叶茂,魏延栋,李龙[2](2018)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6例婴幼儿小肠套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小肠套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对6例小肠套叠患儿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探查复位,其中单纯小肠套叠3例,1例合并憩室行楔形切除术;2例合并肠重复畸形行肠切除吻合,3例消化道畸形均经脐切口提出腹外完成病变切除肠吻合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1.7 min。术后25 d(平均3 d)进流质饮食,37 d(平均5 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脐部无明显瘢痕,外观满意。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小肠套叠安全、可行。

胡冀陶[3](2017)在《成人胃部手术后小肠套叠的诊疗进展》文中提出术后肠梗阻是胃部手术之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原因经常呈现多元性,病因治疗是其治疗原则中的重要一环,早期确定术后肠梗阻诊断的根本原因对于避免病情恶化、提升预后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多发于幼儿,发生在成人中较为罕见,成人病例仅占所有病例的5%,而肠套叠造成的肠梗阻仅约占所有成人肠梗阻的1%[1,2]。术后小肠套叠是导致术后肠梗阻的罕见原因,也是罕见的胃部手术后并发症,因其发病率低,并且症状变化多端、缺乏特异性,又常与肠粘连、吻合口水肿及狭窄、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legia syndrome,PGS)等并发症同时发生且难以区别,如不能及时得到诊治可能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综述旨在通过对该并发症的分类、发病机制、诊断、预防与治疗的诊疗进展进行总结,以期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并发症的认识,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马树峰[4](2014)在《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诊疗过程中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及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3月份至2013年3月份3年间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手术患儿病例(急性阑尾炎、梅克尔憩室炎、卵巢扭转、急性肠套叠、肠重复畸形、肠旋转不良、腹股沟嵌顿疝及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各病种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干预时机及方式的选择、腹腔镜手术及传统手术患儿例数,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预后跟踪随访资料,分别从患儿的腔镜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流程以及腹腔镜手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选取我院收治的1102例急腹症患儿病例,包括急性阑尾炎540例(49.0%),肠套叠250例(22.7%),腹股沟斜疝嵌顿115例(10.4%),卵巢肿瘤(扭转)60例(5.4%),肠旋转不良46例(4.2%),梅克尔憩室37例(3.4%),消化道穿孔32例(2.9%),肠重复畸形22例(2.0%)。各病种LS组及OS组患儿在术中失血、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LS组均低于OS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各P<0.05)。在54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病例中,234例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手术,6例因坏疽穿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300例常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方面LS组(55.62.13±25.36min)和OS组(65.24±30.15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LS组4例(1.7%),OS组13例(4.3%)。在250例肠套叠患儿病例中,5例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手术,2例因肠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肠套叠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例盲肠重复畸形及1例回盲型肠套叠行中转开腹手术,余241例行常规开腹脱套术;手术时间方面LS组(50.42±7.31min),OS组(90.15±20.29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LS组0例,OS组5例(2.1%)。在37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病例中,16例腹腔镜下辅助下完成手术,3例因憩室穿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余18例行常规开腹手术;LS组中有5例术前疑似诊断的患儿经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方面LS组(68.45±28.15min)与OS组(116.27±31.23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LS组无切口感染病例发生,OS组1例(5.6%),另OS组有2例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2例肠重复畸形患儿病例,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11例,2例因畸形囊肿较大或合并回盲型肠套叠而中转开腹手术,余9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方面LS组(84.16±15.62min)与OS组(131.66±35.30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中均无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在46例肠旋转不良的病例中,13例腹腔镜下独立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发现合并环状胰腺或肠扭转严重致操作空间狭小而中转开腹手术,余31例行常规开腹手术;LS组中有4例在术中发现合并其他隐性病变,在手术时间方面LS组(118.46±31.98min),OS组(76.29±25.75min),LS组明显高于OS组(P<0.05)。在60例卵巢扭转患儿病例中,30例患儿行腹腔镜下独立手术,4例因囊肿较大或出血过多而中转开腹手术,余26例行常规开腹手术,LS组中有4例在术中发现合并斜疝一并处理,手术时间方面LS组(80.14±26.13min),OS组(87.6±32.25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中均无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在11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病例中,9例在腹腔镜下独立完成,1例抓钳辅助下仍复位失败而中转开腹,LS组中有2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斜疝一并处理,OS组有3例术后复发病例及15例术后对侧出现斜疝病例;手术时间方面LS组(40.81±20.43min),OS组(91.52±30.57min),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LS组0例,OS组4例(3.8%)。在32例消化道穿孔病例中,有15例自发性NEC,7例胃壁肌层缺损,2例巨结肠继发NEC,1例肛门闭锁,1例胆总管囊肿,2例肠闭锁(1例乙状结肠闭锁,1例回肠闭锁),2例迟发型肠穿孔(腹股沟斜疝嵌顿疝术后),2例外伤,其中1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壁修补术,术后恢复效果良好,余均行常规开腹手术。结论:1、腹腔镜在小儿急腹症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并可在术中进一步明确病因。2、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卵巢扭转、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急腹症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优势明显,对急性肠套叠、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腹症患儿治疗上可选择性应用,在明确消化道穿孔的穿孔部位及切口的选择方面优势明显,对肠旋转不良急腹症患儿的治疗上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3、腹腔镜在对小儿急腹症的诊疗过程中还可发现一些隐性疾病,并得到有效治疗。

冯广革[5](2011)在《成人小肠套叠的临床分析(附23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成人小肠套叠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成人小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变部位、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术前行钡灌肠、B超及CT等检查,确诊肠套叠11例。1例钡灌肠复位,22例接受手术治疗。23例均康复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成人小肠套叠发病率较低,容易误诊,医生要多总结经验,做些必须要的检查,以防漏诊,同时根据肠套叠的病因、类型和部位,积极采取手术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陆如纲,易军[6](2008)在《儿童术后肠套叠5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小儿术后肠套叠罕见,文献报道往往继发于腹部手术后,极少数可继发于胸部、颈部或其它部位手术后[1]。术后肠套叠占整个肠套叠患儿的0.5%~16.0%[2]。临床套叠类型常为小肠套叠,其特点是症状不典型,常不能及时作出诊断。

张晓军,董明武,李功俊[7](2004)在《小儿术后肠套叠误诊12例分析》文中认为 小儿术后肠套叠较为少见,约占小儿腹部手术的0.08%。术后肠套叠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无特异性表现,极易造成误诊,若延误诊断和治疗,常引起肠坏死,而影响预后。对我院1990~2003年收治误诊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0月龄~2岁3月龄,平均(1.11±0.32)岁,其中2岁以上2例。本组中先天性巨结肠术后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2例,腹膜后肿瘤3例,肠套叠术后3例,急性阑尾炎术后1例。本组均于术后3~5d通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并已恢复进食后才出现频吐胆汁、腹胀等小肠梗阻症状并逐渐加重,腹痛不典型,多数患儿无便,肠鸣音

蒲从伦,谈必龙[8](2002)在《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附7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的发生情况 ,提高小儿术后小肠套叠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 1 994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 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再次手术后证实为术后小肠套叠 ,其中空回型 4例 ,回回型3例。均行肠套叠手术法复位术 ,无肠坏死 ,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 术后早期出现阵发性腹痛 ,或手术后一过性肠功能好转 ,1周左右再次出现梗阻症状 ,应考虑到肠套叠的可能

赖志鸿[9](2000)在《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附8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 :报道非常少见而诊断困难的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 ,并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 :对 8例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儿原套叠类型 :回一结型 5例 ,回一回一结型 3例 ;8例患儿术后早期肠梗阻均行追踪腹部照片 ,其中 2例B超检查于中腹部探及游离度较高的具有靶形征团块 ;术后小肠套叠类型 :空一空型 1例 ,空一回型 2例 ,回一回型 5例 ;均痊愈出院。结论 :肠套叠术后早期肠梗阻 ,医生应高度警惕小肠套叠的可能 ,耐心而细致的B超检查对疑有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可作为常规检查 ,检查阴性者追踪腹部照片 ,如肠梗阻进行性加重 ,应尽早手术 ,以挽救患儿生命

黄岭竹,刘丰丽[10](2000)在《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文中认为

二、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6例婴幼儿小肠套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讨论

(3)成人胃部手术后小肠套叠的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及分类
2 发病机制与病因
    2.1 发病机制
    2.2 病因
3 诊断
    3.1 主诉及体征
    3.2 临床检查
    3.3 鉴别诊断
4 治疗
5 总结
    5.1 预防
    5.2 诊断
    5.3 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诊疗过程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材料及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双解缩略词表
致谢

(5)成人小肠套叠的临床分析(附2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7)小儿术后肠套叠误诊1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8)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附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结果
2 讨 论
    2.1 肠套叠形成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2.2 术后肠套叠误诊原因
    2.3 肠套叠的早期诊断
    2.4 预防措施

(9)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附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10)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2 结果与讨论

四、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婴幼儿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远期临床效果[J]. 李晓月,陈琦,时红光,谭诗坤,鲁盈.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05)
  • [2]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6例婴幼儿小肠套叠[J]. 管考平,刘树立,李旭,张军,叶茂,魏延栋,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06)
  • [3]成人胃部手术后小肠套叠的诊疗进展[D]. 胡冀陶.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4]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急腹症诊疗过程中应用[D]. 马树峰. 苏州大学, 2014(11)
  • [5]成人小肠套叠的临床分析(附23例报告)[J]. 冯广革.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9)
  • [6]儿童术后肠套叠5例报告[J]. 陆如纲,易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9)
  • [7]小儿术后肠套叠误诊12例分析[J]. 张晓军,董明武,李功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06)
  • [8]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附7例报告)[J]. 蒲从伦,谈必龙. 重庆医学, 2002(03)
  • [9]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附8例报告)[J]. 赖志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12)
  • [10]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J]. 黄岭竹,刘丰丽.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0(01)

标签:;  ;  ;  ;  ;  

儿童腹部手术后小肠套叠1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