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通报(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武[1](2021)在《我国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研究进展及新成果(2000—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物的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是矿物学的重要基础研究领域之一,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地勘行业的重视,以及平面探测技术单晶衍射仪、微区、微量衍射等实验技术的应用与计算机软硬件能力的提高,我国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研究得到飞速发展。矿物晶体结构测定与研究是伴随着新矿物的发现而发展的,新矿物的发现是矿物晶体结构研究的基石,又为新矿物提供数据支撑。目前我国发现的各类新矿物的晶体结构大多数已被测定,精修了近30个新矿物的晶体结构,并发现了多种此前从未发现过的矿物新结构,对若干新矿物的晶体化学新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成果为新矿物的发现和申报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同时也为阐明矿物的成分结构、物理特性、成因及演化,进而为各种地质现象的解释提供科学依据。展望未来,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研究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蔡剑辉[2](2021)在《本世纪我国新矿物的发现与研究进展(2000~2019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58年我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开始至今,逾6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发现和报道的新矿物达175种,其中142种为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委员会(IMA CNMNC)正式批准的有效独立矿物种。本世纪近二十年来我国新矿物研究进展尤为突出,已发现新矿物数量达60种,位列世界第六。特别是关于自然元素矿物大类新矿物的发现位于世界前列,关于稀土新矿物和冲击变质超高压新矿物的发现和研究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进展。本文着重从上世纪中国新矿物种的修订、本世纪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种的数量和晶体化学类型以及产出特征等方面对本世纪我国新矿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推进我国新矿物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和启迪。
李国武[3](2020)在《新矿物与新矿物研究创新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作为矿物学的重要基础研究方向之一,新矿物的发现及其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的研究始终备受各发达国家的一贯重视。新矿物的研究和发现及其成果具有国际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在该领域以及整体科技水平和对科学发现的贡献。笔者近年来参与了对若干存疑矿物进行的精细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研究和矿物学研究,从2005年至今参与发现的23种新矿物均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分类命名委员会(IMACNMNC)所批准。这些新矿物的获批得益于成功地获取了成分数据、衍射数据和晶体结构的阐明。本文就新矿物的认定规则、申报内容和数据、分类命名、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等进行综述,在此抛砖引玉,希望通过交流促进我国新矿物研究领域的发展。
蔡剑辉[4](2020)在《2016年全球发现的新矿物种》文中指出在系统梳理和归纳2016年度全球发现并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CNMNC)批准成立的121个新矿物种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这些新矿物的重要矿物学特征(矿物名称、晶体化学式、晶系和空间群、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地与产状及与其它矿物种的关系、矿物名称来源和化学变化等),按照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矿物种汉名审订条例》,对121个新矿物种的中文名称进行了审订。通过定期公布国际新矿物发现和研究的新进展,为我国新矿物的发现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矿物种中文名称体系。
葛祥坤,范光,李国武,沈敢富,陈璋如,艾钰洁[5](2018)在《Crichtonite族矿物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与冕宁铀矿的发现》文中认为回顾了锶铁钛矿(crichtonite)族矿物在我国的研究历史,从产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晶体结构等方面重点介绍了锶铁钛矿族新成员——冕宁铀矿。锶铁钛矿族矿物属三方晶系,结构通式为AⅫBⅥC18ⅥT2Ⅳ(Φ)38。冕宁铀矿是锶铁钛矿族第15个成员,产自牦牛坪稀土矿包子山煌斑岩破碎带中(N28°24’20″,E101°59’3″),经验化学式为[□0.322(Pb0.215Ba0.037Sr0.036Ca0.010)0.298(Ce0.128La0.077Nd0.012)0.217(Na0.127K0.036)0.163]1.000(U0.4474+Mn0.293U0.1126+Y0.091Zr0.023Th0.011)0.977(Fe1.2243+Fe0.2432+Mg0.023P0.008Si0.006□0.4962.000(Ti12.464Fe5.2923+V0.1185+Nb0.083Al0.026Cr0.0173+)18.000O38.000;晶胞参数为a=1.03462(5)nm,c=2.08372(2)nm,V=1.93165(20)nm3,Z=3,空间群R3;晶体多呈半自形板状,粒径12 mm,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性脆,贝壳状断口,解理、裂开和荧光性均不发育;莫氏硬度约为6,密度为4.62(8)g/cm3。由于铀等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冕宁铀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非晶质化。冕宁铀矿是锶铁钛矿族第一个A位以空位为主的矿物种。该矿物以其产地命名,已获得了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委员会(CNMNC-IMA)的正式批准(IMA 2014-072)。
沈敢富,徐金沙,姚鹏,李国武[6](2017)在《凤成石:异性石族矿物N(5)位贫钠的空位类似物新种》文中指出作为异性石族矿物新种凤成石是首个该族已知成员中N(5)位贫Na且以空位居优的类似物,其理想化学式为:Na12□3Ca6(Fe3+,□)3Zr3Si(Si25O73)(H2O)3(OH)2。它发现于我国东北辽宁省凤城市赛马钠质碱性正长岩内,多呈它形-半自形晶产出,单个晶体粒径17mm,最大粒径者>1.5cm。与之共生的矿物有微斜长石、正长石、钠长石、霞石和钠角闪石亚族矿物、霓石、榍石和闪叶石族矿物、"贫钠的层硅钛铈矿"("Napoor rinkite")、钛铌钙铈矿、钠锆石、锆石、铁金云母、氟磷灰石、富稀土的羟硅磷灰石和何作霖矿等。矿物为半透明-透明,玻璃光泽,条痕白色,性脆,摩氏硬度约5,偶见不完全解理和裂开,一轴晶正光性。Ne=1.607,No=1.603。凤成石属三方晶系,具R3m空间群;a=1.42467(6)nm,c=3.00330(2)nm,V=5.27908(50)nm3,Z=3。6条强粉晶衍射线[面网间距(衍射强度)(指标化)]是:0.7186(55)(110),0.5761(44)(113),0.4187(53)(123),0.3201(47)(028),0.2978(61)(135)和0.2857(100)(044)。16点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等分析均值为:Na2O 11.64%,K2O 0.52%,CaO 8.96%,MgO 0.07%,SrO3.53%,BaO 0.02%,MnO0.10%,FeO 0.69%,Mn2O30.92%,Fe2O35.98%,La2O30.12%,Ce2O30.23%,Nd2O30.13%,Sc2O30.01%,TiO20.38%,ZrO211.72%,Nb2O50.23%,SiO251.73%,Cl 1.13%,H2O 2.09%,O≡Cl-0.26%,总量100.14%。根据晶体结构精测和(O+OH+F+Cl)=78计算的矿物经验化学式:[(Na3.00Na3.00)Σ6.00(Na5.28K0.33□0.39)]12.00□2.71Sr0.20REE0.09)3.00Ca4.80Sr0.82Fe0.292+Mg0.05Mn0.042+)6.00(Fe2.253+Mn0.353+Cr0.08□0.32)3.00(Zr2.86Ti0.09Nb0.05)3.00(Si0.87Ti0.05□0.08)1.00Si1.00(Si24.00O72.00)[(H2O)2.93O1.00(OH)0.07]3.00[(OH)1.04Cl(0.96]2.00。矿物实测密度2.93g/cm3;计算密度2.88g/cm3。基于野外和室内研究,借鉴有关合成异性石族矿物的实验资料,凤成石由一类富REE、U、Th、Zr、和挥发分的钠质碱性正长岩岩浆直接结晶而成。
邬斌[7](2016)在《辽宁赛马碱性岩体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岩浆—热液演化的指示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碱性岩矿物学研究不但有利于了解碱性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而且能揭示其岩浆-热液演化历史和成岩成矿模式。本文以辽宁赛马碱性岩体为例,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衍射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等多种矿物学观察和分析技术研究了其中重要的造岩矿物和副矿物,尤其是锆矿物和稀土矿物的产状、共生关系和化学成分等信息,以揭示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碱性岩的锆-稀土成矿能力和示踪赛马碱性岩体的岩浆-热液演化历史。根据造岩矿物矿物组合及结构变化,赛马碱性岩体主要分为中部响岩、主体霞石正长岩和西北部异霞正长岩,其中霞石正长岩中广泛分布霓霞正长伟晶岩脉。化学成分上,准铝质的响岩和过碱质的霞石正长岩富钾而过碱质的异霞正长岩富钠。响岩和霞石正长岩的造岩矿物包括钾长石、霞石、黑云母和少量霓石;霓霞正长伟晶岩脉的造岩矿物组成与前者相似,霓石所占比例上升;异霞正长岩的造岩矿物包括钾长石、霞石、霓石、异性石和少量黑云母。从响岩经霞石正长岩到异霞正长岩,造岩矿物中黑云母比例下降而霓石比例明显增加,部分薄片霓石局部可达40%。相比于钾质碱性岩,异霞正长岩暗色造岩矿物表现出特别的矿物学特征,黑云母具有最高的Ti(4.7~5.2 wt.%TiO2)和F(0.9~1.2 wt.%F)含量;霓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即核部富Zr(1.1~1.5 wt.%ZrO2)和REE(ΣREE 180-250 ppm)。利用霞石化学成分投图对温度进行估算,异霞正长岩中霞石的结晶温度略高于霞石正长岩(700℃左右),而霓霞正长岩伟晶岩脉的霞石结晶温度可低于500℃。利用霓石化学成分在Di-Heg-Aeg三端元图解中演化趋势与氧逸度的耦合关系,得到异霞正长岩岩浆的氧逸度可能低于霞石正长岩岩浆。赛马碱性岩体各阶段原生锆矿物的种类存在显着差异,具体表现在锆石、钾锆石和异性石(和钠锆石)作为特征锆矿物分别出现在响岩、霞石正长岩(霓霞正长伟晶岩脉)和异霞正长岩中,与碱性岩浆由早期富钾向晚期富钠、富流体的演化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霞石正长岩中钾锆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晚期热液蚀变,按蚀变的强弱顺序,矿物的共生组合为:(1)钾锆石+次生钠锆石;(2)钾锆石+次生钠锆石+锆石(±钠沸石土钾长石);(3)钾锆石的假晶,假晶主要由残余钾锆石+钠锆石+锆石+钾长石+钠沸石+方解石+榍石+符山石等次生矿物组成。相似地,异霞正长岩中异性石的热液蚀变矿物的共生组合为:(1)异性石+次生钠锆石(±锆石);(2)异性石假晶,假晶主要由残余异性石+次生钠锆石(±锆石)+霓石+钾长石+钠沸石+铈硅磷灰石等矿物组成。假晶的形成是一个溶解-再沉淀的过程,钾锆石和异性石不同的蚀变矿物组合揭示了锆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活动性,也表明两类岩石中的热液流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其中霞石正长岩经历了富Na、CO2自交代流体与外来富Ca流体的叠加相互作用,而异霞正长岩的自交代流体可能富Na和F。流体差异性与体系氧逸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赛马碱性岩体稀土矿物主要集中于异霞正长岩中,主要包括铈铌钙钛矿、层硅铈钛矿、何作霖矿、铈硅磷灰石和富稀土榍石,形成均晚于异性石;霞石正长岩和霓霞正长伟晶岩脉中仅出现绿层硅铈钛矿,该矿物在后者中含量明显增加。相比于绿层硅铈钛矿,层硅铈钛矿化学成分上更富Nb、Zr和REE;铈铌钙钛矿、何作霖矿和榍石具有多期次性:早期矿物呈自形半自形,被包裹于霓石中或与霓石、异性石等矿物共生;晚期矿物往往分布于霓石和异性石集合体晶间。化学成分上,晚期的同类型矿物更加富Na、Nb、REE而贫Zr,结合锆矿物与稀土矿物的结晶顺序,表明异霞正长岩岩浆演化过程中锆的矿化要早于稀土的矿化,稀土元素更倾向于富集于晚期残余熔体(流体)中。通过对辽宁赛马碱性岩的矿物学研究,我们获知辽宁赛马岩体是多期次岩浆作用的结果,其中锆和稀土的矿化主要集中在异霞正长岩阶段,碱性岩浆富碱、富钠、低氧逸度和富水和氟流体等因素引起锆和稀土矿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王濮,李国武[8](2014)在《1958—2012年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文中研究表明截至2012年底,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共有124种,文中综述了它们的中英文名称、化学式、产状产地、发现者和所登刊物。除5个矿物种以外,全部矿物种均获IMA CNMNC批准。文内分析了它们在晶体化学分类体系中矿物大类和矿物类中的分配及其在类中的种数,并计算了前者与同类矿物种总数的比率,以了解它们所处的地位。新矿物种数量与所产的地质体(岩体、矿床)的成因、地球化学背景和形成条件等有密切关系,一般均产于中国的特殊矿床或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为了加速发现新矿物,建议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与协作,发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应注重对细小稀有矿物、离子晶体化学占位、有序无序、非晶质矿物、有机矿物等的关注和精细研究,并要重视现代测试技术的应用。新矿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王濮[9](2013)在《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1958-2012)》文中指出本文主要是收集整理了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截止2012年底共有125种,并列出了它们的中英文名称、化学式、产地产状、发现者和参考文献。除4个矿物种以外,全部矿物种均获IMACNMMN正式批准。文内分析了它们在晶体化学分类体系中矿物大类和矿物类中的分配,及其在类中的种数,并计算了前者与同类矿物种总数的比率,以了解它们所处的地位。本文还讨论了新矿物种数同局限产出之间的关系、中国新矿物发现历史及其意义,和在中国加速发现新矿物的建议。
杨林[10](2013)在《贵州罗甸玉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甸玉,中国最重要的玉石——软玉家族里的新成员,于2009年于贵州省罗甸县发现,研究证实是一种新成因类型的软玉。本研究在结合《贵州省罗甸-望谟地区软玉矿调查评价》项目工作基础上,较为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罗甸玉的矿物岩石学及玉石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罗甸玉的成因机制,提出了罗甸玉分类命名及品质评价标准。罗甸玉矿(床)点及矿化点主要分布于辉绿岩体上接触变质带,结合野外及室内研究结果,罗甸玉的矿化分为方解石大理岩带、透辉~透闪石大理岩带、硅质(石英)大理岩~硅质(石英)岩带以及透闪石(玉石)带,透闪石(玉石)带为罗甸玉的主矿化带,呈现出经过多次交代变质作用的特征。矿区蚀变类型主要有大理岩化、透闪石化(矿化)及高岭石化,辉绿岩下伏围岩仅见大理岩化,透闪石化及高岭石化仅见于上覆围岩。蚀变带一般呈长透镜状,偶见囊状体;外接触蚀变带除常见的大理岩化、透闪石化外,还出现透辉石、硅灰石及滑石化。矿体赋存岩石主要为大理岩化灰岩、含透闪石大理岩、石英方解大理岩、石英岩、含透闪硅灰石石英岩等。罗甸玉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玉石中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含有少量的透辉石、方解石、石英等,普遍存在的透辉石,是与其它软玉不同的显着特征。玉石显微结构主要以变晶结构为主,主要包括柱状、斑状变晶交织结构、毡状变晶交织结构、片状变晶交织结构、纤维状变晶交织结构及粒状变晶结构等几种显微结构特征,有致密块状、细脉条带状、角砾状、交代残余等构造特征。交代结构主要以交代残余结构为主,包括残留岛状交代、网脉状交代、脉状交代、假像交代、溶蚀-骸晶交代等为代表的结构类型。以XRF、ICP-MS及常规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对贵州罗甸玉的岩石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玉石常量化学特征表明,罗甸玉中透闪石的形成经历了Mg相对饱和及不饱和两个阶段。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罗甸玉中的白色与青色系列,由不同微量元素组合所表征的三个主因子有所差异,同时,罗甸玉中青色主要由其化学组成中微量的V、Cr引起;罗甸玉的稀土元素配分具有δCe和δEu异常的特点,稀土配分模式与围岩辉绿岩及灰岩均较为一致。罗甸玉的硅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与成矿流体中δ18O分镏方程计算结果,表明罗甸玉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在罗甸玉岩石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罗甸玉的形成是罗甸玉为岩床状辉绿岩顺层侵入时带来气液流体,与灰岩围岩发生长期的交代蚀变所形成的,由于热液活动各阶段的物化条件和地质作用不同,罗甸玉的成矿表现为多阶段性,从而形成在同一成矿期内不同结构特征、不同玉性表现的不同成矿阶段的罗甸玉矿体。罗甸玉基本物理光学性质测试表明,玉石颜色主要以白、青白、青颜色为主,并有着铁锰质浸染形成的“花斑玉”。玉石在矿层(体)中一般呈瓷状、蜡状及弱油脂光泽,在自然断口或人工切割面,则多为蜡状光泽到油脂光泽。罗甸玉折射率、维氏显微硬度、摩氏硬度及密度等与其它软玉相似,但罗甸玉在紫外下均有不同的发光现象,一般在长波紫外下以绿色荧光为主色调,短波紫外则以带有褐色调的黄绿色荧光为特征,且在阴极发光下也有不同程度强弱的发光现象,有别于其它软玉类。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罗甸玉中透闪石颗粒间的结构紧密程度与玉石的玉质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X射线衍射(XRD)测试证实,罗甸玉的结晶度较新疆、青海软玉高,晶体结构与标准透闪石有少许差异,高温XRD实验证实了在透闪石-方解石-石英共存的体系中透辉石的形成机制;电子顺磁共振(EPR)表明,罗甸玉中Fe3+和Mn2+的EPR共振谱均很相似,Mn2+离子的共振吸收近于各向同性,其配位多面体都具有近于立方对称的结构环境,Fe3+离子在160mT附近的共振谱近于各向同性,其对称性较高,晶体中普遍存在着以类质同象置换置换了八面体位置的Mg2+形式进入的Mn2+离子。罗甸玉IR测试样品中,大部分样品出现了840cm-1~860cm-1较弱但是非常清晰的肩状吸收带,这一在天然透闪石中没有的频率带内的吸收,是罗甸玉所特有的,是由于其玉化过程中残留的透辉石所致。利用电子探针结果结合IR测试提供的精细结构特征,详细地推算了罗甸玉中透闪石的晶体化学式。通过吸收光谱测试及吸光度的测定,认为罗甸玉所表现出的颜色,一方面是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所致,主要是由Fe2+→Ti4+荷移谱(490nm500nm)、Fe3+的6A1→4T2(4G)的电子跃迁(615nm632nm,685nm694nm)和Mn2+的4T1(4G)→6A1(6S)的电子跃迁(549nm560nm)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涉及到玉石成分中杂质离子的种类、含量和存在形式以及杂质离子的相对含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对罗甸玉吸光度的测试表明,罗甸玉的感观透明度与罗甸玉中矿物的组成展布有密切关系。不同结构中透闪石的结晶粒度、矿物展布方式的不同,其感观透明度亦不同。铁锰浸染的程度、裂隙发育的程度、位置等,也是引起罗甸玉感观透明度变化的因素;从格里菲斯微裂纹理论(Griffith crack theory)的原理结合扫描电镜的研究,对罗甸玉所具有的高韧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罗甸玉的高韧性是与其内部晶粒界面、解理面、微裂纹和孔隙及其发育的大小有关。提出罗甸玉以颜色分类为主的分类命名方案,将颜色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在罗甸玉品质分级时主要考虑包括了结构构造、透明度、净度等因素,将罗甸玉质地划分为优~Ⅲ四个级别,综合颜色、质地、净度以及工艺四个方面因素,将罗甸玉石的综合品质划分为三级。通过罗甸玉与其它产地软玉的对比研究以及对罗甸玉加世性能的初步研究,认为罗甸玉除少数外,玉石的油性大多与高质量的新疆、青海等地的软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直观上影响了罗甸玉产品的质量;另外,瑕疵也是影响罗甸玉工艺性能的另一因素。罗甸玉只有在加工工艺上围绕这两方面,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才有可能提升罗甸玉的市场价值。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采用传统与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较为系统的厘定了罗甸玉的岩石矿物学特征。首次利用红外光谱测试在天然软玉样品中获得了透辉石的特征吸收谱,以及采用显微光度计、扫描电镜技术、X射线衍射的技术手段,比较深入地研究了罗甸玉的呈色机理、光泽、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利用高温原位XRD方法,初步探讨了罗甸玉中透辉石的形成机制。(2)首次从格里菲斯微裂纹理论(Griffith crack theory)的原理结合扫描电镜的研究,对罗甸玉所具有的高韧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罗甸玉的高韧性是与其内部晶粒界面、解理面、微裂纹和孔隙及其发育的大小有关。(3)确认了罗甸玉是一种新的成因类型。根据罗甸玉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流体性质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罗甸玉的成玉机理与基性岩同碳酸盐岩的接触变质作用有关,由于热液活动各阶段的物化条件和地质作用不同,罗甸玉的成矿表现为多阶段性,气成热液变质带控制了罗甸玉的分布。(4)根据罗甸玉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以颜色为主要分类依据的罗甸玉分类命名方案,根据对罗甸玉市场情况、室内分析和鉴定及颜色、质地、净度、工艺、块度等五个方面要素的分析,首次提出将罗甸玉质地的分级划分为优~Ⅲ四个级别、品质划分为三个品级。
二、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通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通报(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研究进展及新成果(2000—2019)(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矿物晶体结构的新发现 |
1.1 汉江石型结构 |
1.2 天然钨青铜型结构 |
1.3 钨青铜衍生新结构 |
1.4 李璞硅锰石新结构 |
1.5 孟宪明矿新结构 |
2 金属互化物及陨石高压新矿物 |
3 若干新矿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化学 |
3.1 氧化物 |
3.2 硫化物 |
3.3 硅酸盐 |
3.4 砷酸盐、硫酸盐、硼酸盐 |
4 结语 |
4.1 我国新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 |
(1)全新结构类型: |
(2)类质同象端元: |
(3)同质多像变体: |
(4)元素结构占位: |
(5)人工合成物等结构: |
(6)尚未确定的疑难结构: |
(7)部分新矿物结构具有有序-无序、超结构或调制结构,如乌木石、碲钨矿、丁道衡矿。 |
4.2 基础矿物晶体学发展动力与研究方向 |
4.3 机遇与挑战 |
(2)本世纪我国新矿物的发现与研究进展(2000~2019年)(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上世纪中国新矿物种的修订 |
2 本世纪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 |
2.1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种数量 |
2.2 中国发现的新矿物种的晶体化学类型 |
2.3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种的产地和产状特征 |
3 中国新矿物研究展望 |
(3)新矿物与新矿物研究创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什么是新矿物 |
2 国际矿物学协会有关新矿物认定规则的要点 |
2.1 与人类活动有关而形成的物质 |
2.2 生物成因的物质 |
2.3 非晶态物质 |
2.4 尺寸问题 |
2.5 同质多象 |
2.6 多型 |
2.7 规则混层 |
2.8 同系物系列 |
2.9 调制结构 |
2.1 0 类质同象系列 |
3 关于向IMA-CNMNC申报新矿物的内容和数据 |
4 关于新矿物的命名 |
5 新矿物成分、结构研究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
5.1 矿物的化学成分及晶体化学式 |
5.1.1 矿物化学成分 |
5.1.2 矿物晶体化学式 |
(1)矿物化学式的计算,晶体化学式、简写分子式和端员式 |
(2)元素的变价、同系元素、晶体结构空位及非化学计量分子式 |
(3)晶体化学式中水的形式 |
5.2 新矿物工作中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研究的重要性 |
6 新矿物研究探索与工作方法 |
6.1 新矿物产出特点 |
6.2 新矿物研究工作方法 |
(5)Crichtonite族矿物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与冕宁铀矿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早期锶铁钛矿族矿物的研究 |
1.1“铅铀钛铁矿”的研究 |
1.2 蒙山矿的研究 |
1.3“镧铀钛铁矿”的研究 |
2 冕宁铀矿的寻找与矿物学特征 |
2.1 冕宁铀矿的寻找 |
2.2 产状及物理、光性特征 |
2.3 化学成分 |
2.4 X射线衍射 |
3 结论 |
(6)凤成石:异性石族矿物N(5)位贫钠的空位类似物新种(论文提纲范文)
1 凤成石的地质产状与共生矿物 |
2 凤成石的矿物物理 |
3 凤成石的矿物化学特性 |
4 凤成石的晶体结构 |
4.1 凤成石的晶体形貌 |
4.2 凤成石的X光粉晶衍射分析 |
4.3 凤成石的空间群 |
4.4 凤成石晶体结构精测与晶体结构描述 |
5 讨论 |
(7)辽宁赛马碱性岩体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岩浆—热液演化的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前人对碱性岩的研究 |
碱性岩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一章 碱性岩简介 |
1.1 碱性岩的基本特征 |
1.2 碱性岩的分类 |
1.3 碱性岩的成因 |
第二章 赛马碱性岩的地质背景 |
2.1 凤城碱性杂岩区地质概况 |
2.2 赛马碱性岩体区域地质概况 |
2.3 赛马碱性岩体矿床地质概况 |
2.4 赛马碱性岩体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概况 |
第三章 赛马碱性岩岩石学特征 |
3.1 样品和分析测试方法 |
3.2 赛马碱性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3.2.1 响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3.2.2 霞石正长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3.2.3 霓霞正长伟晶岩脉岩相学特征 |
3.2.4 异霞正长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3.3 讨论与小结 |
3.3.1 赛马碱性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差异性 |
3.3.2 赛马碱性岩浆的成因 |
第四章 造岩矿物 |
4.1 样品和分析测试方法 |
4.2 响岩的造岩矿物 |
4.2.1 钾长石 |
4.2.2 黑云母 |
4.3 霞石正长岩的造岩矿物 |
4.3.1 钾长石 |
4.3.2 霞石 |
4.3.3 黑云母 |
4.3.4 霓石 |
4.4 霓霞正长伟晶岩脉的造岩矿物 |
4.4.1 钾长石 |
4.4.2 霞石 |
4.4.3 黑云母 |
4.4.4 霓辉石 |
4.5 异霞正长岩的造岩矿物 |
4.5.1 钾长石 |
4.5.2 霞石 |
4.5.3 黑云母 |
4.5.4 霓石 |
4.6 讨论与小结 |
4.6.1 结晶温度 |
4.6.2 氧逸度 |
4.6.3 富Zr-REE霓石的成因 |
第五章 赛马碱性岩中的锆矿物及其热液蚀变 |
5.1 研究背景 |
5.2 锆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 |
5.2.1 锆石的晶体化学特征 |
5.2.2 钾锆石的晶体化学特征 |
5.2.3 异性石的晶体化学特征 |
5.2.4 钠锆石的晶体化学特征 |
5.3 样品和分析测试方法 |
5.4 响岩中的锆矿物 |
5.4.1 锆石 |
5.5 霞石正长岩和霓霞正长伟晶岩脉中的错矿物 |
5.5.1 钾锆石 |
5.6 异霞正长岩中的锆矿物 |
5.6.1 钾锆石 |
5.6.2 异性石 |
5.6.3 钠锆石 |
5.7 锆矿物的热液蚀变 |
5.7.1 钾锆石的热液蚀变 |
5.7.2 异性石的热液蚀变 |
5.8 讨论与小结 |
5.8.1 影响锆矿物结晶类型转变的因素 |
5.8.2 多期次异性石演化的意义 |
5.8.3 钾锆石三阶段蚀变:赛马碱性岩多期流体的证据 |
5.8.4 引起钾锆石与异性石蚀变的流体的差异 |
5.8.5 小结 |
第六章 赛马碱性岩中的稀土矿物 |
6.1 研究背景 |
6.2 霞石正长岩和霓霞正长伟晶岩脉中的稀土矿物 |
6.2.1 绿层硅铈钛矿(Rinkite) |
6.2.2 铈硅磷灰石(Britholite-(Ce) |
6.3 异霞正长岩中的稀土矿物 |
6.3.1 铈铌钙钛矿(loparite-(Ce) |
6.3.2 层硅铈钛矿(mosandrite) |
6.3.3 何作霖矿(hezuolinite) |
6.3.4 铈硅磷灰石(Britholite-(Ce) |
6.4 其他矿物 |
6.4.1 榍石 |
6.4.2 闪叶石 |
6.5 讨论与小结 |
6.5.1 影响稀土矿物结晶类型的因素 |
6.5.2 (绿)层硅铈钛矿、铈铌钙钛矿、何作霖矿成分差异的指示意义 |
6.5.3 小结 |
第七章 赛马碱性岩的岩浆-热液演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附录 1 单斜辉石 Di - Hed - En - Fs - Aeg - Jd - Ti-Aeg - Fe-Ts - Ti-Ts - Al-Ts 10端元组分计算步骤 |
附录 2 钾锆石原位微区X射线衍射数据,包括晶面符号(hkl)、入射角2θ和面网间距d值 |
附件 |
(8)1958—2012年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论文提纲范文)
1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 |
2 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的矿物晶体化学分类 |
3 新矿物种数与地质产状、产地间的关系 |
4 对中国加速发现新矿物的建议 |
5 结论 |
(10)贵州罗甸玉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软玉概述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软玉研究现状 |
1.3.2 罗甸玉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 论文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
1.5.1 研究工作概况 |
1.5.2 主要实物工作量 |
1.6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章 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2.3 矿区地质特征 |
2.3.1 地层 |
2.3.2 构造 |
2.3.3 岩浆活动 |
2.3.4 变质作用 |
2.4 矿床特征 |
2.4.1 地质特征 |
2.4.2 罗甸玉矿体特征 |
2.4.3 后期构造对矿体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3章 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
3.1 岩石学特征 |
3.1.1 矿物组成 |
3.1.2 典型显微结构 |
3.1.3 矿化带岩石学特征 |
3.2 岩石化学特征 |
3.2.1 研究样品及数据处理 |
3.2.2 常量元素特征 |
3.2.3 微量元素特征 |
3.2.4 稀土配分特征及意义 |
3.3 硅氧同位素 |
3.4 成矿机理初步探讨 |
3.4.1 地质条件 |
3.4.2 物质来源 |
3.4.3 热液作用 |
3.4.4 成玉作用 |
3.5 小结 |
第4章 罗甸玉矿物学特征研究 |
4.1 透闪石类矿物的界定 |
4.2 罗甸玉中透闪石矿物学表征 |
4.2.1 扫描电镜(SEM) |
4.2.2 X射线衍射(XRD) |
4.2.3 红外光谱(IR) |
4.2.4 电子顺磁共振(EPR) |
4.2.5 电子探针(EMPA) |
4.3 小结 |
第5章 罗甸玉玉石学研究 |
5.1 玉石学基本特征 |
5.2 颜色成因机理探讨 |
5.2.1 样品及测试 |
5.2.2 光谱归属解释 |
5.2.3 呈色机理 |
5.3 透明度与光泽的影响因素探讨 |
5.3.1 透明度影响因素探讨 |
5.3.2 光泽影响因素探讨 |
5.4 韧性影响因素探讨 |
5.5 工艺性能初探 |
5.5.1 样品种类、方法 |
5.5.2 工艺性能评价 |
5.6 小结 |
第6章 罗甸玉及与其它主要软玉的比较研究 |
6.1 矿床地质特征 |
6.1.1 市场上主要软玉的矿床地质特征概况 |
6.1.2 罗甸玉矿床地质特征 |
6.2 矿物岩石学特征 |
6.2.1 矿物组成 |
6.2.2 结构构造特征 |
6.3 玉石学特征 |
6.3.1 基本物理光学性质 |
6.3.2 颜色分类及成因 |
6.4 质量评价特征 |
6.4.1 质量评价 |
6.4.2 利用评介 |
6.5 小结 |
第7章 罗甸玉分类命名与品质分级 |
7.1 分类与命名 |
7.1.1 意义与依据 |
7.1.2 分类命名方案 |
7.2 品质评价依据与品质分级 |
7.2.1 评价依据 |
7.2.2 品质分级 |
7.3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简历 |
四、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通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研究进展及新成果(2000—2019)[J]. 李国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2)
- [2]本世纪我国新矿物的发现与研究进展(2000~2019年)[J]. 蔡剑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1)
- [3]新矿物与新矿物研究创新探索[J]. 李国武. 地学前缘, 2020(05)
- [4]2016年全球发现的新矿物种[J]. 蔡剑辉.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0(03)
- [5]Crichtonite族矿物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与冕宁铀矿的发现[J]. 葛祥坤,范光,李国武,沈敢富,陈璋如,艾钰洁. 矿物学报, 2018(02)
- [6]凤成石:异性石族矿物N(5)位贫钠的空位类似物新种[J]. 沈敢富,徐金沙,姚鹏,李国武. 矿物学报, 2017(Z1)
- [7]辽宁赛马碱性岩体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岩浆—热液演化的指示意义[D]. 邬斌. 南京大学, 2016(04)
- [8]1958—2012年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J]. 王濮,李国武. 地学前缘, 2014(01)
- [9]在中国发现的新矿物(1958-2012)[A]. 王濮.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3
- [10]贵州罗甸玉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D]. 杨林. 成都理工大学,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