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中耳胆脂瘤中的异常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曾国辉,苏永进,郭敛容[1](2021)在《中耳胆脂瘤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耳胆脂瘤是因角质化鳞状上皮在中耳堆积,造成周围渐近性损害的一种疾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会导致患者听力下降、耳流脓甚至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目前针对中耳胆脂瘤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但存在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风险,因此中耳胆脂瘤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胡炜昊[2](2021)在《紫草素通过下调AnxA2的表达抑制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紫草素对人永生化角质细胞株(HaCat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和对膜联蛋白A2(AnxA2)表达的影响,探讨紫草素对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为紫草素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相关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0、1、5、10umol/m L)的紫草素干预HaCat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划痕实验观察不同干预组别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紫草素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不同干预组别AnxA2的m 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不同干预组别AnxA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紫草素可以使HaCat细胞失去原有的细胞形态,使细胞皱缩、变圆、贴壁性降低,且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细胞改变越明显;紫草素能够阻滞HaCat细胞周期,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HaCat细胞处于G1期的比例越高,处于S期的比例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素能够抑制HaCat细胞的迁移能力,而且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HaCat细胞的迁移能力越差;紫草素能够诱导HaCat细胞的凋亡,而且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HaCat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不同干预组HaCat细胞AnxA2的m RNA表达,结果表明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升高,AnxA2的m 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升高,AnxA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紫草素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nxA2的表达有关。
张敏[3](2020)在《中耳胆脂瘤中组蛋白H3K27me3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及对应的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组蛋白H3K27me3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并检测其中可能与组蛋白H3K27me3表达异常有关的因子,以探讨其在中耳胆脂瘤形成、进展过程中的意义,从而尝试在表观遗传层面对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方法:1、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并确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患者35例,选取术中切除的新鲜胆脂瘤上皮组织为实验组,以同一患者对应的正常外耳道上皮组织为对照组。对35例胆脂瘤上皮组织及外耳道上皮组织分别进行Western blot检测H3K27me3的表达情况。2、同期收集上述患者实验组组织及同一患者的对照组组织各25例,通过组织冰冻切片OCT包埋剂包埋固定、冰冻、切片后应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H3K27me3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检测。3、收集上述同一时间段内中耳胆脂患者实验组及对照组标本各15例,通过RT-qPCR技术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中EZH2,EZH1,KDM6A,TGM1,IVL基因mRNA的表达量,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本研究使用ImageJ进行蛋白条带灰度值分析,统计分析软件使用SPSS 25.0。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H3K27me3的表达量低于外耳道上皮组织,统计分析显示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灰度值比值的均数±标准差为0.72±0.26,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灰度值比值的均数±标准差为1.40±0.2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9,P<0.05)。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3K27me3主要表达于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及外耳道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后表现为蓝染细胞核区域内的红染蛋白,且胆脂瘤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外耳道上皮细胞。3、RT-qPCR结果显示基因EZH2的mRNA在实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降低,t值为5.20,P=0.000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中耳胆脂瘤组织中EZH2的表达水平相比于外耳道上皮组织降低;EZH1在实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降低,t值为2.23,P=0.03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中耳胆脂瘤组织中EZH1的表达水平相比于外耳道上皮组织降低;基因KDM6A,TGM1,IVL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H3K27me3的表达量低于外耳道上皮组织,其低表达可能参与了中耳胆脂瘤的形成及发展过程;H3K27me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及外耳道上皮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在中耳胆脂瘤中EZH2,EZH1的基因表达量降低,这可能是影响H3K27me3表达下调的原因,也为中耳胆脂瘤的治疗提供可能的新靶点。
王志远[4](2019)在《H3K4me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组蛋白H3K4me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目的:量化组蛋白H3赖氨酸4的三甲基化(H3K4me3)在中耳胆脂瘤母组织及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的表达,以研究其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中耳胆脂瘤患者30例,以中耳胆脂瘤患者的胆脂瘤母组织为实验组,及同一患者的外耳道上皮组织为对照组,根据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结果分析H3K4me3的表达水平;得到Western blot结果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验证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并定位H3K4me3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1.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组蛋白H3K4me3在胆脂瘤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明显低于外耳道上皮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组蛋白H3K4me3在胆脂瘤上皮组织以及外耳道上皮组织中均有表达,定位于胆脂瘤上皮组织以及外耳道上皮组织细胞核中,表现为上皮组织细胞核中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胆脂瘤母组织中组蛋白H3K4me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外耳道上皮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蛋白H3K4me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可能参与了中耳胆脂瘤发生和发展过程,其有可能成为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新靶点。第二部分组蛋白H3K4me3甲基化酶及去甲基化酶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目的:筛选影响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组蛋白H3K4me3表达异常的主要因子。方法:收集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中耳胆脂瘤患者13例,以中耳胆脂瘤患者的胆脂瘤母组织为实验组,及同一患者的外耳道上皮组织为对照组,通过RT-qPCR检测两组标本中JARID1家族(JARID1A,JARID1B,JARID1C,JARID1D),MLL家族(MLL1,MLL2,MLL3,MLL4,SETD1A/B),MLL5以及SET7/9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筛选出影响H3K4me3表达差异的可能因子。结果: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qPCR)结果显示组蛋白H3K4me3特异性甲基转移酶MLL家族多种基因在中耳胆脂瘤母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其中包括MLL1、MLL2、MLL5和SETD1A等;其特异性去甲基化酶在中耳胆脂瘤母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组蛋白H3K4me3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下调可能是MLL1、MLL2、MLL5和SETD1A等多种特异性甲基转移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叶子菁[5](2019)在《IL-17、IL-23、Foxp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中耳胆脂瘤上皮及外耳道上皮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in-17 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in-23 IL-23)、叉头状转录因子3(Forkhead/winged-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 3,Foxp3)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IL-17、IL-23、Foxp3表达水平与骨质破坏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中耳胆脂瘤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的收治的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胆脂瘤作为研究组,同时取他们的外耳道皮肤作为对照组,将收集到的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其IL-17、IL-23、Foxp3的阳性表达指数,比较两组的表达差异;同时对研究组间的IL-17、IL-23、Foxp3的表达及与术中骨质破坏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IL-17、IL-23、Foxp3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3.3%、86.7%、63.3%,耳道上皮的IL-17、IL-23、Foxp3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0%、13.3%、96.7%,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耳胆脂瘤患者IL-17与IL-23的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375,P=0.041),IL-17与Foxp3的表达成负相关关系(r=-0.412,P=0.024),IL-23与Foxp3的表达无相关性(rs=-0.325,P=0.080)。3.IL-17、IL-23与中耳胆脂瘤患者的骨质破坏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38、0.613,P值分别为0.002、0.000),而Foxp3与患者的骨质破坏呈负相关关系(r=-0.625,P=0.000)。结论:1.IL-17、IL-2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呈高表达水平,Foxp3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呈相对低表达水平。中耳胆脂瘤造成的骨质结构的破坏,可能与IL-17、IL-23及Foxp3水平变化有关。其中IL-17、IL-23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Foxp3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IL-17与IL-23有显着正相关,IL-17与Foxp3有负相关,且IL-17、IL-23与胆脂瘤骨质破坏程度有显着正相关,Foxp3与胆脂瘤骨质破坏程度有显着负相关,提示中耳胆脂瘤上皮中可能存在的Th17/Treg平衡的破坏。
李文文[6](2019)在《RECK基因在中耳胆脂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中耳胆脂瘤是一种良性的鳞状上皮角质化增生性的病变,由鳞状层状角质化上皮细胞组成,它表现为一种含有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的表皮样囊肿。中耳胆脂瘤的特点是细胞过度增殖,伴随的是角蛋白碎片的积累和颞骨及其周围骨结构的破坏。除导致听力损伤和耳流脓外,胆脂瘤还可以导致多种颅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瘫、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等。胆脂瘤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很多,至今未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RECK(反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基因是Takahashi等在1998年将v-ki-ras转染细胞株NIH3T3中发现的新型转录抑制基因。其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普遍存在,但在许多肿瘤细胞系和由多种致癌基因转化的成纤维细胞系中检测不到,与许多肿瘤和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其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而实现。MMP-2,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很重要的两种,它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产生,作用非常广泛。既可降解明胶与胶原、弹性蛋白(elastin)、层粘连蛋白(laminin)A链,又能降解间质胶原和基质蛋白等。MMP基因的严格调控对组织的破坏和重建平衡至关重要。如果过表达,结缔组织破坏会导致出现病理情况,像关节炎和牙周炎。目前在很多炎性疾病中RECK均为低表达,但RECK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课题对RECK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在中耳胆脂瘤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1、收集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盛京医院耳科病房手术的部分中耳胆脂瘤标本36例,同时收集术耳外耳道皮肤29例(开放式乳突切除术+鼓室成形术+耳甲腔成型术中废弃不用的外耳道皮肤的小碎块)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检测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皮肤中RECK、MMP2、MMP9的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皮肤中MMP2、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2、培养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细胞的培养液为DMEM(含2ml-glutamine)+10%胎牛血清,培养条件为37℃,5%CO2,恒温孵箱贴壁培养,三天传代一次,传代时用0.25%胰酶恒温孵箱消化3min,重悬细胞按1:2传代。通过质粒转染构建沉默RECK基因和过表达RECK基因的HaCaT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ECK mRNA表达水平以评估是否成功构建沉默RECK基因和过表达RECK基因的HaCaT;通过MTS法检测沉默和过表达RECK对HaCa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RT-PCR结果显示,中耳胆脂瘤中的RECK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723±0.099,低于外耳道皮肤1.181±0.121(P=0.004);中耳胆脂瘤中MMP2和MMP9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180±3.158和99.350±31.920,显着高于外耳道皮肤2.013±0.495(P=0.012)和1.522±0.529(P=0.00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中耳胆脂瘤中的MMP2和MMP9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105±1.209和15.980±6.520,明显高于外耳道正常皮肤0.666±0.215(P=0.040)和1.033±0.375(P=0.047)。2、si-RECK转染组与con未转染组RECK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81±0.107和1.033±0.033(P=0.016),si-RECK转染组HaCaT细胞中RECK mRNA表达明显低于con未转染组,成功沉默RECK基因。OE-RECK转染组与con未转染组RECK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0.040±22.640和1.033±0.033(P=0.038),OE-RECK转染组HaCaT细胞中RECK mRNA表达明显高于con未转染组,成功过表达RECK基因。通过MTS法检测下调RECK基因后HaCaT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第24h HaCaT细胞的con组、si-RECK NC组、si-RECK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为1.179±0.044,1.191±0.028,1.442±0.034,si-RECK转染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si-RECK NC组(P=0.005)和空白对照组(P=0.009);第48h HaCaT细胞的con组、si-RECK NC组、si-RECK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为1.540±0.088,1.548±0.109,2.071±0.116,si-RECK转染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si-RECK NC组(P=0.030)和空白对照组(P=0.022);第72h HaCaT细胞的con组、si-RECK NC组、si-RECK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为1.869±0.129,1.895±0.136,3.242±0.119,si-RECK转染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si-RECK NC组(P=0.001)和空白对照组(P=0.001),而si-RECK NC组与空白对照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MTS法检测RECK基因过表达后HaCaT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第24h HaCaT细胞的con组、OE-RECK NC组、OE-RECK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为1.553±0.042,1.579±0.040,1.196±0.035,OE-RECK转染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OE-RECK NC组(P=0.002)和空白对照组(P=0.002);第48h HaCaT细胞的con组、OE-RECK NC组、OE-RECK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为1.712±0.074,1.771±0.084,1.314±0.013,OE-RECK转染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OE-RECK NC组(P=0.005)和空白对照组(P=0.006),而OE-RECK NC组与空白对照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RECK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低于外耳道皮肤,MMP2和MMP9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高于外耳道皮肤。RECK,MMP2,MMP9的表达模式可能在中耳胆脂瘤疾病进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能有助于为中耳胆脂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2、干扰RECK基因可以调控HaCaT细胞的增殖能力,沉默RECK促进细胞增殖,过表达RECK抑制细胞增殖,提示依据RECK基因而设计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有可能应用于中耳胆脂瘤的临床治疗。
宋少鹏[7](2019)在《BAK、BIM和MCL-1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促凋亡蛋白BAK、BIM和凋亡抑制蛋白MCL-1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及胆脂瘤上皮的凋亡状态,并探讨其对胆脂瘤骨质破坏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与19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BAK、BIM和MCL-1蛋白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 nick-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27例中耳胆脂瘤标本与18例正常外耳道皮肤标本凋亡情况;按照骨质破坏程度将中耳胆脂瘤分为重度骨质破坏组和轻度骨质破坏组,分别计算BAK、BIM和MCL-1蛋白在重度骨质破坏组(21例)和轻度骨质破坏组(19例)的表达以及Tunel染色凋亡细胞在重度骨质破坏组(12例)和轻度骨质破坏组(15例)的分布。使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BAK、BIM和MCL-1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AK在胆脂瘤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53±0.074,0.082±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M在胆脂瘤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53±0.082,0.104±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MCL-1在胆脂瘤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37±0.080,0.125±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L-1在重度骨质破坏组和轻度骨质破坏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13±0.092,0.263±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BAK在重度骨质破坏组和轻度骨质破坏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39±0.064,0.168±0.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BIM在重度骨质破坏组和轻度骨质破坏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47±0.095,0.159±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1);凋亡指数在胆脂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471±0.146,0.10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指数在在重度骨质破坏组和轻度骨质破坏组分别为0.525±0.173,0.427±0.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胆脂瘤上皮中BAK和MCL-1之间呈正相关(r=0.484,P<0.01),BIM和MCL-1之间呈正相关(r=0.466,P<0.01),BAK和BIM之间呈正相关(r=0.995,P<0.01)。结论:BAK、BIM和MCL-1在中耳胆脂瘤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的高凋亡相关,且MCL-1可能与胆脂瘤的骨质破坏有关。
岳冉[8](2017)在《CD44V6和MMP-9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以胆脂瘤具有类似于肿瘤的侵袭性和肿瘤侵袭过程中的黏附、基质降解作为切入点,通过检测CD44V6和MMP-9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中耳胆脂瘤侵袭破坏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1.免疫组化:收集2013年5月-2016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因中耳胆脂瘤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行改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的中耳胆脂瘤石蜡块22例,中耳肉芽石蜡块11例,并将胆脂瘤组织按照有无听小骨破坏分为有听小骨破坏组和无听小骨破坏组两组。对照组为10例正常外耳道上皮新鲜标本,于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随机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术中取得,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image pro plus软件,检测MMP-9、CD44V6在22例中耳胆脂瘤组织、11例中耳肉芽组织及10例正常外耳道深部皮肤中的表达,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三组表达差异、两分子与胆脂瘤骨质破坏的相关性并对两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2.RT-PCR:收集2016年8月-2016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因中耳胆脂瘤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行改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的患者术中标本20例,分为胆脂瘤组和肉芽组两组,其中胆脂瘤组有10例,并将胆脂瘤组织按照有无听小骨破坏分为有听小骨破坏组和无听小骨破坏组两组。肉芽组为10例,对照组为10例正常外耳道深部上皮。取得标本后直接浸入非冻型组织RNA保存液中,置于4℃冰箱过夜,第二天转移至-20℃冰箱保存,用于后续的RT-PCR实验。设计CD44V6、MMP-9的DNA上下游引物,采用RT-PCR方法检测CD44V6、MMP-9m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以及对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CD44V6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上,在中耳胆脂瘤上皮、肉芽以及外耳道上皮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中耳胆脂瘤上皮染色最强,呈中-强度阳性表达,上皮组织各层细胞均有表达,其中以基底膜染色最强(平均光密度值0.2170±0.1023)。外耳道上皮呈弱阳性到中等强度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0.1025±0.0204),而在肉芽组织呈弱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0.0095±0.0083)。胆脂瘤组分别与外耳道皮肤组、肉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脂瘤无听小骨破坏组,多呈中等强度染色(平均光密度值为0.1523±0.0343),而在胆脂瘤有听小骨破坏组中,多呈强阳性(平均光密度值为0.2811±0.0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上,呈棕黄色。在中耳胆脂瘤标本中,MMP-9蛋白未见表达于上皮,主要表达于上皮下结缔组织以及基质中如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在内的各种炎性细胞,表达主要呈弥散性分布,少数呈局灶分布;在肉芽组织中,MMP-9蛋白主要表达于新生毛细血管及周围呈弥散分布的炎性细胞。而在外耳道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上皮下浸润的少数炎性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250±0.0128;在肉芽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127±0.0921;在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值是0.0046±0.0015,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脂瘤无听小骨破坏组,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130±0.0031,而在胆脂瘤有听小骨破坏组中,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320±0.0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和MMP-9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具有显着相关性(r=0.525,p=0.017<0.05)。2.RT-PCR结果:采用quantity one图像分析系统对扩增条带进行半定量分析,CD44V6mRN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正常外耳道皮肤及肉芽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907±0.7677、1.448±0.7402、1.0740±0.8790。分别与其他两组相比,CD44V6mRN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mRNA在8/11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和8/11例肉芽组织中有明显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898±0.0815、0.5243±0.0752,而在11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仅有7例有较弱的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1006±0.01365,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相比,中耳胆脂瘤组织表达量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中耳肉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骨质破坏的加重,CD44V6、MMP-9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相应增加。在无听小骨破坏组中,CD44V6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6109±0.1478;而在有听小骨破坏组中,CD44V6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7705±0.680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听小骨破坏组中,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418±0.2076;而在有听小骨破坏组中,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2178±0.8646,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D44V6mRNA和MMP-9mRNA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显着相关性(r=0.493,p=0.006)。结论:1.MMP-9在中耳胆脂瘤和肉芽组织的新生毛细血管及周围炎性细胞中均表达增高,可能通过调节新生血管生成,增强胆脂瘤上皮的营养支持,并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胆脂瘤的侵袭破坏。2.CD44V6在胆脂瘤上皮中表达增高,通过上调炎症相关基因,促进胆脂瘤的发生、发展。3.胆脂瘤听小骨破坏组中CD44V6和MMP-9均表达增高,提示两者可能在胆脂瘤的侵袭破坏中发挥重要作用。4.在胆脂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增高,增强了MMP-9与胆脂瘤组织的锚定作用,进而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并可能通过作用于HA/CD44信号通路,上调MMP-9的表达,与MMP-9协同促进胆脂瘤的侵袭破坏。
杨小庆[9](2014)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增殖能力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目的]探索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epithelial cells, MECEC)的原代培养方法和条件,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并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为后续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乳突根治术时切取的中耳胆脂瘤组织,分离出胆脂瘤上皮后进行组织块培养,对比单纯有血清培养基培养法(有血清培养组)、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培养法(联合培养组)两种培养条件下胆脂瘤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并对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和细胞鉴定。[结果]联合培养组的细胞成功率较高(70.83%),细胞成典型的“铺路石样”生长;有血清培养组的细胞成功率较低(33.33%),而且细胞中混有成纤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出的细胞可传代1-2代,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阳性,证实培养的细胞为上皮细胞。[结论]用组织块法,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培养比单纯有血清培养基培养,能更好,更成功地培养出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我们可以用此方法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培养方法。第二部分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epithelial cells, MECEC)和正常外耳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ormal external ear canalkeratinocytes,NEECK)在体外培养的生长情况,以及测定两者培养液上清中IL-6和MCP-1的分泌情况,比较MECEC和NEECK在体外培养后的增殖能力。[方法]将手术时从同一个病人身上取出的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和正常外耳道表皮组织,同时用组织块法、有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培养的方法进行细胞培养,观察两种细胞的生长情况,测量从组织块中心到其最远端爬出细胞的距离,并用ELISA法测定两种细胞培养16天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和MCP-1的分泌情况。[结果]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比正常外耳道表皮角质化细胞生长较快,从组织块中心到其最远端爬出细胞的距离也较长。用ELISA测得:胆脂瘤组(IL-6:1.54±0.72;MCP-1:1.44±0.20)同正常外耳道组(IL-6:0.40±0.05:MCP-1:0.60±0.30)相比,细胞培养液中的IL-6和MCP-1的分泌量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正常外耳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相比,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生长较快,从组织块中心到其最远端爬出细胞的距离较长。2、与正常外耳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相比,IL-6和MCP-1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量较多,二者的分泌可能与中耳胆脂瘤的增殖有关。3、我们根据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爬出的距离和IL-6、MCP-1在细胞培养液中分泌量,初步证实了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比正常外耳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李世超[10](2014)在《STAT3,SOCS3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STAT3和SOCS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STAT3、 SOCS3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STAT3及SOCS3蛋白的表达情况;随机选取20例术耳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TAT3、SOCS3在中耳胆脂瘤组及正常对照组总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AT3和SOCS3在中耳胆脂瘤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判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阳性23例(76.7%),SOCS3蛋白表达阳性8例(26.7%);20例正常对照组中,STAT3蛋白表达阳性6例(30%),SOCS3蛋白表达阳性15例(75%)。STAT3蛋白在中耳胆脂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OCS3蛋白在中耳胆脂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STAT3、SOCS3蛋白在中耳胆脂瘤组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380,p=0.038)。结论:中耳胆脂瘤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升高,SOCS3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组织过度增殖有一定关系。STAT3和SOCS3在中耳胆脂瘤组中呈负相关表达,STAT3、SOCS3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中耳胆脂瘤中的异常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中耳胆脂瘤中的异常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2)紫草素通过下调AnxA2的表达抑制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药品与试剂 |
1.1 细胞株 |
1.2 药物和试剂 |
2.主要仪器 |
3.方法 |
3.1 细胞培养与传代 |
3.2 紫草素浓度的配制 |
3.3 细胞形态观察 |
3.4 细胞周期检测 |
3.5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 |
3.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3.7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
3.8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 |
3.9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AnxA2蛋白表达 |
4.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紫草素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中耳胆脂瘤中组蛋白H3K27me3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4 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
5 实验方法 |
5.1 Western blot |
5.2 免疫荧光染色 |
5.3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qPCR) |
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中耳胆脂瘤组织与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组蛋白H3K27me3的表达情况 |
2、中耳胆脂瘤组织与外耳道上皮组织中组蛋白H3K27me3的表达定位及半定量情况 |
3、中耳胆脂瘤组织与外耳道上皮组织中与组蛋白H3K27me3表达可能相关的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经典的胆脂瘤形成学说 |
2 感染的影响 |
3 氧化应激的影响 |
4 酶活性的影响 |
5 炎性介质的影响 |
6 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影响 |
7 角蛋白的影响 |
8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4)H3K4me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组蛋白H3K4me3 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4 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
5 实验方法 |
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Western blot结果 |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组蛋白H3K4me3 甲基化酶及去甲基化酶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 主要试剂及耗材 |
4 实验方法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细胞增殖信号通路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
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信号通路 |
DNA结合/分化-1/ NF-κB/ CyclinD1 信号通路的抑制剂 |
MicroRNA介导的增殖信号通路 |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受体信号通路 |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 |
医学治疗的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5)IL-17、IL-23、Foxp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病例资料 |
1.2 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3 材料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标本处理 |
2.2 HE染色 |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程序 |
2.4 对照 |
2.5 结果判断 |
2.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信 |
(6)RECK基因在中耳胆脂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RECK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 |
1 前言 |
2 材料及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1 研究对象 |
2.2.2 实验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时定量PCR(RT-PCR) |
2.3.2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 |
2.3.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RECK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低于外耳道皮肤 |
3.2 MMP2 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高于外耳道皮肤 |
3.3 MMP9 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高于外耳道皮肤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质粒转染干扰RECK基因对HaCaT细胞增殖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及方法 |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1 研究对象 |
2.2.2 实验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构建质粒转染干扰RECK基因的HaCaT细胞株 |
2.3.3 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前后RECK mRNA表达 |
2.3.4 细胞增殖实验(MTS法) |
2.3.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下调RECK基因促进HaCaT细胞增殖 |
3.2 上调RECK基因抑制HaCaT细胞增殖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BAK、BIM和MCL-1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BAK、BIM和 MCL-1 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仪器 |
2.4 标本固定包埋 |
2.5 HE染色 |
2.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7 结果判定 |
2.8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HE染色特点 |
3.2 BAK在胆脂瘤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
3.3 BIM在胆脂瘤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
3.4 MCL-1 在胆脂瘤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
3.5 BAK、BIM、MCL-1 在重度骨质破坏组和轻度骨质破坏组的平均光密度值 |
3.6 BAK、BIM、MCL-1 在胆脂瘤中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TUNEL凋亡原位检测技术在中耳胆脂瘤中的应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仪器 |
2.4 Tunel染色方法 |
2.5 结果判定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凋亡细胞在胆脂瘤组和对照组的分布 |
3.2 凋亡细胞在重度骨质破坏组和轻度骨质破坏组的分布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CD44V6和MMP-9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MMPS、黏附分子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中的作用(综述) |
参考文献 |
(9)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增殖能力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生长特征 |
2.2 两种培养条件下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比较 |
2.3 细胞的传代培养 |
2.4 细胞鉴定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和正常外耳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后比较观察 |
2.2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和MCP-1的分泌量 |
3 讨论 |
4 结论 |
总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10)STAT3,SOCS3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5 结果判定方法及标准 |
2.6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HE染色观察 |
3.2 免疫组化检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在中耳胆脂瘤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中耳胆脂瘤中的异常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耳胆脂瘤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J]. 曾国辉,苏永进,郭敛容.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2)
- [2]紫草素通过下调AnxA2的表达抑制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相关研究[D]. 胡炜昊.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2)
- [3]中耳胆脂瘤中组蛋白H3K27me3表达的研究[D]. 张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4]H3K4me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王志远. 青岛大学, 2019(02)
- [5]IL-17、IL-23、Foxp3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D]. 叶子菁.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RECK基因在中耳胆脂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文文.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7]BAK、BIM和MCL-1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宋少鹏.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8]CD44V6和MMP-9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岳冉. 西南医科大学, 2017(01)
- [9]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增殖能力的初步研究[D]. 杨小庆. 昆明医科大学, 2014(12)
- [10]STAT3,SOCS3在中耳胆脂瘤的表达及意义[D]. 李世超. 郑州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