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对兔心肌毛孔形成的实验观察

微波对兔心肌毛孔形成的实验观察

一、微波对兔心肌内孔道形成的实验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苗立夫[1](2004)在《血管腔内局部应用雷帕霉素纳米粒子防治球囊损伤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支架置入术是当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为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0%~50%,是限制其远期临床疗效、增加医疗费用的主要原因。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的研究表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对介入治疗所造成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由炎性细胞参与、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所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是一系列基因异常表达所引起的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细胞基质分泌/清除失衡、积聚以及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过度迁移、增殖所形成的新生内膜增殖性阻塞是其主要成因。 应用系统给药方法对再狭窄进行防治,常受限于超生理剂量所带来的全身毒副作用和血管内药物分布、代谢低效能。多数药物在离体实验和动物模型中显效,但应用于临床防治再狭窄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难以在血管局部达到有效的作用浓度,以及药物在局部维持有效作用浓度的时间较短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应运而生的局部给药能够将高浓度的治疗剂直接运送至血管成形部位,既能提高给药效率,又能避免系统给药的上述弊端。现有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局部给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临床

郑锴,赵广宁,史念珂,白景文,杨海贤[2](2000)在《微波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心肌孔道组织学的实验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微波心肌血运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在家兔左心室进行微波心肌打孔,设立正常对照组、针刺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行单纯开胸探查术。针刺组在开胸心脏跳动下,进行左心室壁穿刺3~5孔,实验组在同样条件下行左心室针状微波辐射器穿刺后发射微波,发射剂量为30W,辐射时间3秒。对家兔饲养30、60天后处死,观察心肌孔道转归、孔道周围心肌组织光镜及电镜下的改变。结果:针刺组术后60与30天相比,其心肌内孔道横径、面积明显缩小,实验组与针刺组相比,其孔道横径、面积也明显缩小。实验组术后60、30天,电镜下观察到孔道周围心肌组织损伤有明显恢复趋势,其孔道内仍伴有多量新生微血管。结论:针状微波辐射器发射微波对兔心肌打孔,在术后30天至60天可产生血管重建。

郑锴,史念珂,李会杰,付国舟[3](2000)在《微波对兔心肌内孔道形成的实验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家兔为实验动物,应用针状微波辐射器穿刺心肌并发射微波造成左室壁心肌内孔道,行微波心肌血管重建术,并以单纯针刺作对照。按微波不同剂量10W、20W、30W、40W,辐射时间均为3秒作为不同实验组。急性期观察微波对心电的影响及孔道形成情况,慢性期观察术后近期孔道转归情况。结果显示:急性期实验组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着变化,实验组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孔道状况无显着性差异。慢性期对照组及10W、20W组中部分形成通畅孔道,周围心肌组织无明显血管增生。30W、40W组中形成的通畅孔道较多地伴有周围血管增生。结论:针状微波辐射器针刺并发射微波未造成严重心律失常,在某些剂量下,有部分心肌孔道通畅及血管增生,有可能增加心肌血流。

二、微波对兔心肌内孔道形成的实验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对兔心肌内孔道形成的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腔内局部应用雷帕霉素纳米粒子防治球囊损伤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雷帕霉素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第二部分 雷帕霉素纳米粒子对离体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第三部分 雷帕霉素纳米粒子局部给药防治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第一章 雷帕霉素纳米粒子的血管腔内局部吸收实验
    第二章 雷帕霉素纳米粒子局部给药抑制小型猪过大球囊扩张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第四部分 雷帕霉素纳米粒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bcl-2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在防治再狭窄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3)微波对兔心肌内孔道形成的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动物死亡
    2.2 心电变化
    2.3 组织学检查结果
3 讨论

四、微波对兔心肌内孔道形成的实验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腔内局部应用雷帕霉素纳米粒子防治球囊损伤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D]. 苗立夫.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12)
  • [2]微波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心肌孔道组织学的实验观察[J]. 郑锴,赵广宁,史念珂,白景文,杨海贤. 天津医药, 2000(04)
  • [3]微波对兔心肌内孔道形成的实验观察[J]. 郑锴,史念珂,李会杰,付国舟. 天津医药, 2000(01)

标签:;  ;  ;  ;  ;  

微波对兔心肌毛孔形成的实验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