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尘暴,何时说再见?(论文文献综述)
萧星寒,Lukaneas[1](2021)在《科幻写作三十六计之生活加一加 上》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在科幻作文中创作未来科技产品?通过上一期的"科技加一加",相信大家已经找到了答案。但是,过多地着墨在"产品"上,我们的科幻作文很容易写成"说明书",不够生动、有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看看萧老师带来的"奇谋妙计"吧——
张吟[2](2021)在《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最突出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改善石漠化生态环境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进行石漠化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对揭示草地畜牧业的实施与成效间的协调性和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理学、遥感学、草地学、畜牧学等关于空间异质性、地物光谱差异性、草地生态系统整体性等理论,针对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与信息化融合、因地制宜的定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等技术需求和科学问题,在代表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关岭-贞丰花江、毕节撒拉溪和施秉喀斯特为研究区。以天空地一体化为技术手段,获取2015-2020年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测等数据,运用频度统计、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层次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构建基于天空地一体的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不同石漠化等级草地畜牧业“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可持续效益与综合效益实现综合效益动态监测和评价,提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国家和地方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基于研究目标以及对数据的时间连续性、空间分辨率、数据获取成本等需求,获取了多平台、多时空、多分辨率、多尺度的数据:包括:2015和2020年两期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影像,2020年的2m分辨率GF和ZY卫星数据,高精度无人机影像数据,地面草地样本数据,社会经济数据,集成了天空地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满足了研究的时间、空间和精度需求,实现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动态监测评价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引入雷达遥感和高光谱地面监测数据,丰富数据类型和监测手段,更加有利于提升监测精度。(2)植被覆盖度增加速率与石漠化程度成正比,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速率与石漠化程度成反比,石漠化演变趋势整体呈现由高等级石漠化向低等级石漠化、有石漠化向无石漠化方向发展,石漠化程度越深的区域,石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越显着:从2015-202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来看,关岭-贞丰花江平均植被覆盖度由38.50%提升至57.87%,毕节撒拉溪平均植被覆盖度由53.03%提升至61.19%,施秉喀斯特平均植被覆盖度由58.45%降低至58.20%,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增长率分别为52.63%、15.09%和0%。从2015-2020年,植被覆盖度随石漠化程度越深,增长速率越快,无-潜在石漠化的施秉喀斯特植被保护较好,潜在-轻度石漠化和中-强度石漠化区域的植被恢复较好,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关岭-贞丰花江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密度由478.55 g/m2增加至708.52 g/m2,增长率为48.06%;毕节撒拉溪由703.39 g/m2增加至1544.96 g/m2,增长率为119.64%;施秉喀斯特由1632.85 g/m2降低为1035.97 g/m2,增长率为-36.55%,草地地上生物量总体表现为石漠化程度越深密度越小,施秉喀斯特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草地生物量密度水平较高,关岭-贞丰花江和毕节撒拉溪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均较好。针对不同石漠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异质性较强特点,政府制定明确的草地治理与保护目标和具体措施,鼓励农民种草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地区裸土比率,提升地表植被覆盖度。(3)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实地调研法选定指标,构建了包括13个具体指标的指标层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准则层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给出相应指标权重,构建石漠化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石漠化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为0.4934:0.3108:0.1958。轻度及以下石漠化面积占研究区面积比重C4、人均畜牧业产值C6、植被覆盖度C1、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C3、人均耕地面积C12等五个指标对综合效益评价的影响最大,这5个指标权重之和达到目标层权重的61.78%,说明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主要由这5个指标来体现。针对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效益多尺度评价缺乏因地制宜的规范指导问题,构建了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基于天空地一体化应用层面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具有一定的试探性,后续研究可以尝试结合高光谱遥感,更系统科学地把宏观和微观指标相结合。(4)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在2015-2020年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变化表现为无-潜在石漠化区域的三类效益增长率最小,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经济效益增长率最大,中-强度石漠化研究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率最大:施秉喀斯特生态效益由0.4883下降至0.4503,毕节撒拉溪生态效益由0.3560增长至0.4217,关岭-贞丰花江生态效益由0.2774增长至0.3301。施秉生态效益增长率为负,但在不同时期施秉的生态效益都优于关岭-贞丰花江和毕节撒拉溪生态效益。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经济效益值在2015年时相对最低(0.1375),但在2015-2020年间的增长速率最快(85.98%)。在经济发展方面,潜在-轻度石漠化区域比中-强度石漠化区域和无-潜在石漠化区域更具发展优势。社会效益与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关系与生态效益变化规律相似,在不同时期都呈现出无-潜在石漠化区域社会效益值最高,但增长率最低。说明石漠化程度越深的区域社会效益发展潜力越大。(5)在综合效益评价基础上,结合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精准扶贫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和可持续效益的联动分析手法:从2015-2020年间,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综合效益由0.8173提升到0.8270,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综合效益由0.6109提升到0.8095,中度-强度石漠化研究区综合效益由0.6126提升到0.7589,就综合效益增长率来看,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增长率最小,但与同时期不同等级石漠化研究区相比,综合效益值最高。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域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在均在变好。施秉喀斯特“两山”效益保持为0.6424不变,毕节撒拉溪“两山”效益由0.4935提升到0.6774,关岭-贞丰花江“两山”效益由0.4879提升到0.6168。施秉喀斯特扶贫效益由0.3290提升到0.3766,毕节撒拉溪扶贫效益由0.2549提升到0.3878,关岭-贞丰花江扶贫效益由0.3352提升到0.4287。施秉喀斯特可持续效益由0.6631下降为0.6349,毕节撒拉溪可持续效益由0.4735提升到0.5539,关岭-贞丰花江可持续效益由0.4021提升到0.4722。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对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民的贫困扶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一定的贡献。要继续鼓励各单位、组织、机构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科技推广,加强石漠化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开发。
王娜荣[3](2021)在《主流媒体中内蒙古环境形象的呈现研究 ——以《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区域形象是一个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潜在推动力。一个地区呈现或展示给群众得的形象,对外能直接形成人们对该地区得直观印象,对内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满足感和对该地区得归属感与荣誉感,这也间接影响着该地区得发展趋向和动力。内蒙古位于祖国的正北方向,位置优势突出,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草原文化、浓以及浓郁的蒙古族及其它少数名族风情、风俗。在内蒙古境内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古迹文明,还有草原、荒漠、戈壁滩、森林、湖泊、山川等壮美自然风光,因此环境形象作为区域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加之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全域旅游一词也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而要想打造完善的全域旅游形象离不开内蒙古对外传播出的环境形象,主流媒体作为传播渠道,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突出特点。因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分析其对内蒙古环境形象的呈现。在针对两家主流媒体的样本选取上,本文筛选出2014-2019年《人民日报》和《内蒙古日报》总共347篇与内蒙古环境生产活动有关得各类新闻样本,包括消息、报道、通讯等新闻报道形式。并采用两种研究方法对已筛选出得新闻样本进行整合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可以对环境新闻得传播内容进行量和质得分析,并能判断出其传播重点。同时采用文本分析法深层阅读新闻稿件,把握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所要传达得深层意义。这两种方法得结合能更好展现样本特征。同时在呈现内蒙古环境形象时不可缺少去分析得便是引起环境变化得行为主体,不同得活动生产者对生产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和选取出的样本环境报道中所呈现出的不同媒体的选择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两家主流媒体分别建构了环保行动积极但仍需改进的内蒙古政府环境形象和环保政策的积极践行者的内蒙古政府环境形象;在不同的环境报道议题上各自呈现了正面和负面环境行为均衡和以正面形象为主的的内蒙古区域环境形象。本文意在对两家主流媒体呈现的内蒙古环境形象作客观的分析,并为内蒙古提升环境形象、全域旅游形象作为参考。
王均伟,陈晋[4](2021)在《北京奥运——百年期盼办奥运检阅综合国力 一朝梦圆促进步提升社会文明》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申办冬奥会代表团的贺信中说:"你们为申办冬奥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徐娜[5](2021)在《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是能对黑河流域生态进行保护和修复并能促进黑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具,其主要是恢复保护且能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可持续利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贯彻生态发展的价值理念,遵循绿色原则,对协调黑河流域区域政府主体之间、流域境内生态受损者与获益者之间的关系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现存问题的研究并梳理对策,希望以此促进黑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是对黑河流域的概况,对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进行概括,找出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现存问题的主要症结。再通过对文献综述的梳理总结国际国内专家学者对流域补偿的基本内容的相关定义界定和观点,充分了解生态补偿的发展背景、现存问题和未来趋向。第一章是对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进行概念定义,谁补偿谁受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基本原则及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进行阐述。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厘清流域生态补偿以及黑河流域生态补偿中的补偿主体、补偿客体及补偿内容,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标准、模式去补偿。立足于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充分对黑河流域水资源治理与综合管理经验,助力黑河发展。其次,文章主要通过对现有国家及地方对黑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的梳理、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现状的总结,在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发现的问题有:现实法律制度不能应对现实需要需要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补偿主体单一,在以政府补偿为主的情况下,促进市场补偿的发展、补偿的标准方式渠道单一、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通过对莱因河流域、德国易北河等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吸收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方法,对黑河流域内部问题进行系统化大检查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根据现有法律基础性文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希望为黑河流域生态补偿发展提供发展提供合理的决策意见。最后,充分借鉴国外流域生态治理的可用经验成果因地制宜地运用于国内流域治理的发展,提出适应黑河流域生态补偿发展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多元化补偿主体、完善的补偿方式、促进流域横向补偿发展、拓宽资金渠道加强资金监管等,为黑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提供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新思路。
夏榆[6](2021)在《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文中认为让我们姑且把灵魂比作一个混合体飞马和驭者——柏拉图1灵魂的空间仿佛是复调与多声部混响的密室。这是他的观想也是他的体察。他读到过古希腊先知柏拉图对灵魂的比喻。如果灵魂是完美的,羽翼齐全,它就像高天翱翔,成为宇宙的统治者;而不完美的灵魂则失去它的羽毛,在飞行中跌落,最后碰到坚实的大地才安顿下来。他就是一个不完美的灵魂。他这么想。
王瑟[7](2020)在《阿克苏人民脱贫后的笑容(纪实文学)》文中研究表明来过新疆阿克苏的人都知道,阿克苏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每年春夏之际,这里沙尘暴频频发生,只有经历过的人们才知道它的厉害。作为"三区三州"之一的新疆阿克苏地区,绿洲承载能力弱,沙漠、戈壁面积占比大,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贫困发生率曾经高达14.2%。
田得良[8](2020)在《HXD1C型电力机车干燥器故障分析及塔部结构应力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气干燥器对压缩空气进行净化和干燥处理,就是要除去压缩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杂质和油、水分等,保证机车的制动系统及其他用气设备能长时间的可靠工作。近些年,国家铁路网不断拓展和延伸,有些线路所处的环境恶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对复杂,在列车运行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极端天气,比如说沙尘暴,气温低下,雨雪等,当机车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时,就有可能出现环境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的情况,此时空气管路系统当中就会有水分析出,如果压缩空气的干燥程度不够,其凝析出来的水分就有可能在通风管路中冻结,堵塞管路畅通,在此种情况下极易造成机车机破,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以HXD1C型电力机车干燥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故障发生原因,计算在最大工况下的压力露点,对干燥器塔部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本文以干燥器故障分析为切入点,对于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干燥剂颗粒粉末化严重、干燥剂颗粒油污化严重、干燥器塔体积水、排污口长时间大排气、外部环境引发故障、干燥器结构部件损坏六个主要故障类型,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上对这几种故障作较深入的论述。其次,针对环境因素引发故障,本文通过计算得到了特定环境下机车风源系统前处理后的露点温度为43℃,风压为1100KPa下的风源系统后处理压力露点为-36.4℃。随后对水气含量进行计算,得到在700KPa风压下,风源系统前处理后析出的水分为15.673g,而这些水分只能伴随排泄管路排向大气,风源系统后处理后还存在于空气管路当中的水分大约为0.19072g,因此,经干燥器净化后的压缩空气其大约99.8%的水分被吸附。通过对机车风源系统前后处理水汽含量的计算可以知道风源系统前处理后的水汽含量远远大于后处理后的水汽含量,因此在实施机车管路防寒操作时应着重对前风源系统进行防护。最后,针对干燥器结构部件损坏故障,对干燥器塔体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经过计算得到干燥塔塔体及干燥塔塔盖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分析了干燥器滤网结构在四种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形变分布,得出干燥器滤网在其中两种工况下会发生塑性变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性建议。
吴雪琴[9](2020)在《不同机械沙障的风沙流特征研究》文中认为风沙输移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的一种主要风沙运动形式,沙粒在风力作用下随风输移加速了土地沙化进程,对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机械沙障作为荒漠化防治领域普遍应用的一种防沙治沙措施,对于稳固流沙起到了显着的效果。本文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外围流动沙丘上铺设六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机械沙障(1.5m×1.5m麦草沙障、1m×1m麦草沙障、1.5m×1.5mPLA沙障、1m×1mPLA沙障、1.5m×1.5m混合沙障、1m×1m混合沙障),并以裸沙丘作为对照,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分析不同风速梯度条件下机械沙障影响下的近地表风沙流结构特征、气流携沙颗粒物的粒度组成及沙粒随风运动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旷野风速随高度呈指数函数增加,总输沙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裸沙丘、PLA沙障、混合沙障、麦草沙障,且总输沙率随沙障规格的增大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加呈二次多项式递增,增加幅度表现为:1.5m×1.5m规格>1m×1m规格;裸沙丘>PLA沙障>混合沙障>麦草沙障。(2)各层输沙率与高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其增加幅度规律与总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加幅度规律相同。风沙输移活动高度与风速成正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麦草沙障、混合沙障、PLA沙障。输沙率随高度垂向变化的函数模型与风速和下垫面性质相关。(3)0~24cm高度内裸沙丘(对照)、1.5m×1.5mPLA沙障、1m×1mPLA沙障、1.5m×1.5m麦草沙障、1.5m×1.5m混合沙障、1m×1m麦草沙障和1m×1m混合沙障的输沙量分别占总输沙量的92.77%、81.82%、81.41%、71.38%、70.29%、63.94%和58.21%。七种样地累积输沙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裸沙丘变化率最大,1m×1m混合沙障变化率最小。随着风速的增大,七种样地下层累积输沙率增加,上层除裸沙丘基本不变外其余六种样地均减少;随着沙障规格的增大,下层累积输沙率增高,上层降低。(4)七种样地各高度气流中沙物质均以细沙为主,麦草沙障的粒级级配随风速无明显变化规律,其它五种样地的粒级级配在不同风速梯度下变化规律相同,表现为:细沙>中沙>极细沙>粗沙>粉粒。(5)七种样地粉粒和极细沙含量,与高度呈正相关,与风速、沙障规格呈负相关,麦草沙障含量最多,裸沙丘最少;中沙和粗沙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细沙与沙障规格呈正相关,与高度和风速无明显变化规律。(6)七种样地气流中沙粒的平均粒径为2~3.6Φ,与高度和沙障规格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气流中颗粒由细到粗依次为麦草沙障、PLA沙障、混合沙障、裸沙丘。分选性由差到好依次为麦草沙障、混合沙障、裸沙丘、PLA沙障,沙障规格越大分选性越好。偏度为负偏和近对称,六种机械沙障的偏度值与高度、平均粒径(Φ)呈负相关。峰度为中等和尖窄峰态,与平均粒径(Φ)呈正相关,随风速和高度的增而增,随沙障规格的增而减,表现为麦草沙障>混合沙障>PLA沙障>裸沙丘。(7)七种样地各高度气流中沙物质的运动形式均以跃移为主,悬移次之,蠕移最少。其中麦草沙障的悬移含量最多,跃移和蠕移含量最少。悬移含量与高度呈正相关,跃移和蠕移含量与高度呈负相关。
高琦[10](2020)在《自媒体语境下NGO环境议题构建与传播研究 ——基于内蒙古地区环保活动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环保NGO是政府、企业之外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环保NGO借助传统媒体、自媒体平台,构建起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环保场域,设置传播环保议题,搭建政府与民众沟通、对话桥梁,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环保的责任意识。多年来,内蒙古地区草原荒漠化、企业“三废”污染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内蒙古地区作为祖国的北大门、生态的第一线,其生态环境关乎着我国整体的生态安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首先,环保NGO经由技术的赋权,借助微博、微信平台构建环境议题,提升环境议题的社会能见度,触发公众对于环境议题的认知,满足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需求;其次,环保NGO借助自媒体的人际关系网络,使用话语传播策略进行意义生产与传播,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进行共意动员,形成情感认同,从而推进议题的传播;最后,环保NGO通过构建一个多元表达和公众参与的环保公共领域,进行行动动员,实现环境议题。环保NGO运用自媒体构筑社会认同,激活、连结了个体环境保护的能量,撬动了环境治理的社会资源。环保NGO对于个人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沙尘暴,何时说再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沙尘暴,何时说再见?(论文提纲范文)
(1)科幻写作三十六计之生活加一加 上(论文提纲范文)
会“说话”的龟缸 |
创想点评 |
妙计提升 |
时光手电筒 |
创想点评 |
妙计进阶 |
奇怪的一天 |
创想点评 |
创想小结 |
(2)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现状 |
(一)天空地一体化与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 |
(二)喀斯特环境天空地一体化与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 |
(三)天空地一体化与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及其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
二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四)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三 数据挖掘与处理 |
(一)数据挖掘 |
1 航天数据 |
2 航空数据 |
3 地面监测数据 |
(二)数据处理 |
1 航天数据处理 |
2 航空数据处理 |
3 地面数据处理 |
四 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因子分析 |
(一)生态环境因子 |
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
2 植被覆盖 |
3 石漠化 |
4 草地地上生物量 |
(二)社会经济因子 |
1 人口与GDP |
2 畜牧业GDP |
3 生产与生活水平 |
4 劳动力结构与文化水平 |
五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
(一)指标体系构建 |
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 指标筛选方法 |
3 指标体系 |
(二)指标权重确定 |
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2 指标权重确定 |
(三)指标因子标准化 |
1 指标值标准化方法 |
2 指标值标准化结果 |
(四)评价模型构建 |
1 模型建立 |
2 模型确定 |
六 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
(一)单一效益评价分析 |
1 生态效益 |
2 经济效益 |
3 社会效益 |
(二)综合效益分析 |
1“两山”效益 |
2 扶贫效益 |
3 可持续效益 |
4 综合效益 |
七 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3)主流媒体中内蒙古环境形象的呈现研究 ——以《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二)环境传播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的创新点与难处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样本与抽样 |
2.类目建构 |
一、环境传播与地区形象建构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环境传播、环境新闻 |
2.环境形象 |
3.区域形象 |
(二)环境传播与地区形象建构 |
二、主流媒体涉蒙环境报道特征分析 |
(一)主流媒体涉蒙环境报道基本概况分析 |
1.报道数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 |
2.新闻体裁:以及时消息居多 |
3.呈现形式:文字为主,图片为辅 |
(二)主流媒体涉蒙环境报道倾向性分析 |
1.报道倾向性:以正向肯定成绩为主 |
2.报道版面:要闻版为主 |
(三)主流媒体涉蒙环境报道方式分析 |
1.报道视角:记者视角为主 |
2.报道模式:客观报道、导向鲜明 |
三、 《人民日报》呈现的内蒙古环境形象 |
(一) 《人民日报》涉蒙环境报道呈现形象分析 |
1.《人民日报》涉蒙环境报道议题分析 |
2.《人民日报》涉蒙环境报道形象主体分析 |
(二) 《人民日报》:生态文明积极建设者 |
1.政府形象主体:环保行动积极但仍需改进 |
2.公众形象主体:环保工作的监督者 |
四、 《内蒙古日报》呈现的内蒙古环境形象 |
(一) 《内蒙古日报》涉蒙环境报道形象维度分析 |
1. 《内蒙古日报》对内蒙古环境报道议题分析 |
2. 《内蒙古日报》对内蒙古环境报道形象主体分析 |
(二) 《内蒙古日报》:环保成果显着的积极行动者 |
1.政府形象:环保政策的积极实行者 |
2.公众形象:环保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
五、主流媒体中区域形象报道的差异与启示 |
(一)主流媒体区域形象报道中的差异原因 |
1.媒体定位差异 |
2.报道议题失衡 |
3.内蒙古环境特征差异 |
(二)主流媒体区域形象报道的启示 |
1.提高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
2.多角度丰富报道效果 |
3.加重“软传播”增强亲和力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 |
第一章 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 |
一、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 |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 |
(二)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 |
二、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
(一)谁受益谁补偿原则 |
(二)政府支付与市场交易相结合原则 |
三、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 |
(一)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 |
(二)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客体 |
(三)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内容 |
第二章 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实困境 |
一、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现状概述 |
(一)黑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梳理 |
(二)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实发展 |
二、黑河流域生态补偿面临的现实困境 |
(一)现有法律制度不能应对现实需要 |
(二)流域生态补偿主体单一 |
(三)补偿方式缺乏多样性 |
(四)流域内横向补偿发展缓慢 |
(五)补偿资金渠道范围狭窄 |
第三章 域外典型国家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一、域外典型国家流域生态补偿的分析与借鉴 |
(一)莱茵河流域生态补偿及特点 |
(二)德国易北河流域补偿及其特点 |
二、域外典型国家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一)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二)注重综治理合手段的运用 |
(三)流域生态补偿要有针对性 |
(四)加强区域联系合作 |
第四章 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建议 |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
二、实行多元化补偿主体制度 |
三、设置完善的补偿方式制度 |
(一)政府补偿 |
(二)市场补偿 |
(三)社会补偿 |
四、加快推进流域横向补偿发展 |
五、确立规范的补偿资金制度 |
(一)扩宽资金来源渠道 |
(二)保障资金运作发展 |
(三)加强资金监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7)阿克苏人民脱贫后的笑容(纪实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攻克贫困,走在最前面的一定是一群戴着党徽的人 |
离开家乡变身产业工人的自豪感 |
持续发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
民生无小事,更多是内生动力 |
(8)HXD1C型电力机车干燥器故障分析及塔部结构应力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HXD1C型电力机车干燥器故障类型和故障原因 |
2.1 TAD-2.8-HB型双塔干燥器工作原理 |
2.2 TAD-2.8-HB型双塔干燥器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
2.2.1 干燥器干燥剂粉末化严重 |
2.2.2 干燥器干燥剂油污化严重 |
2.2.3 干燥器塔部积水 |
2.2.4 干燥器排污口长时间大排气 |
2.2.5 环境因素引发故障 |
2.2.6 干燥器结构部件损坏 |
2.3 预防措施及建议 |
2.3.1 干燥剂状态异常的预防措施 |
2.3.2 干燥器状态异常的预防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3 风管路水汽含量分析及防寒措施 |
3.1 水汽含量分析相关参数 |
3.1.1 干空气与湿空气的性质 |
3.1.2 未饱和湿空气和饱和湿空气 |
3.1.3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
3.1.4 饱和水蒸气压 |
3.1.5 空气含湿量 |
3.1.6 露点温度 |
3.1.7 压力露点 |
3.2 HXD1C型机车风管路水汽含量计算 |
3.2.1 HXD1C型机车风源系统 |
3.2.2 风源系统压力露点计算 |
3.2.3 风源系统水汽含量计算 |
3.3 HXD1C型机车防寒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4 干燥器塔部结构应力仿真 |
4.1 干燥器建模 |
4.1.1 干燥器零部件三维模型的建立 |
4.1.2 干燥器三维模型建立 |
4.2 干燥器塔体结构应力仿真 |
4.2.1 有限元分析方法 |
4.2.2 干燥器塔体有限元模型建立 |
4.2.3 边界条件 |
4.2.4 应力分析 |
4.3 干燥器塔盖应力分析 |
4.3.1 干燥器塔盖有限元模型建立 |
4.3.2 边界条件 |
4.3.3 应力分析 |
4.4 干燥器滤网部件应力分析 |
4.4.1 干燥器滤网有限元模型建立 |
4.4.2 边界条件 |
4.4.3 应力和形变分析 |
4.5 滤网支撑结构优化及改进措施 |
4.5.1 滤网支撑结构优化 |
4.5.2 滤网支撑结构优化结果验证 |
4.5.3 改进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不同机械沙障的风沙流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防沙治沙措施 |
1.2.1.1 机械措施 |
1.2.1.2 化学措施 |
1.2.1.3 生物措施 |
1.2.2 近地表风沙流结构 |
1.2.3 沙物质粒度特征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水文 |
2.1.4 气候 |
2.1.5 土壤及植被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3.3 研究方法 |
3.3.1 野外试验 |
3.3.2 室内试验 |
3.3.3 数据处理 |
3.3.3.1 粒度参数 |
3.3.3.2 输沙率 |
4 近地表风沙流分布特征 |
4.1 气流分布特征 |
4.2 不同风速梯度下同种沙障的风沙流结构特征 |
4.2.1 总输沙率变化特征 |
4.2.2 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
4.2.3 累积输沙率变化特征 |
4.3 相同风速条件下不同沙障的风沙流特征 |
4.3.1 总输沙率变化特征 |
4.3.2 输沙率随高度变化特征 |
4.3.3 累积输沙率变化特征 |
4.4 小结与讨论 |
4.4.1 讨论 |
4.4.1.1 风驱动下的总输沙率变化 |
4.4.1.2 输沙率的垂向分布 |
4.4.1.3 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累积输沙率特征 |
4.4.2 结论 |
5 气流中沙物质的粒度特征 |
5.1 气流中沙物质的机械组成 |
5.2 气流中沙物质不同粒级的垂直分布特征 |
5.2.1 粉粒垂直分布特征 |
5.2.2 极细沙垂直分布特征 |
5.2.3 细沙垂直分布特征 |
5.2.4 中沙垂直分布特征 |
5.2.5 粗沙垂直分布特征 |
5.3 气流中沙物质的粒度参数特征 |
5.3.1 平均粒径 |
5.3.2 分选系数 |
5.3.3 偏度 |
5.3.4 峰度 |
5.3.5 平均粒径与分选系数、峰度和偏度的关系 |
5.4 小结与讨论 |
5.4.1 讨论 |
5.4.1.1 机械组成 |
5.4.1.2 不同粒级的垂直分布特征 |
5.4.1.3 粒度参数特征 |
5.4.2 结论 |
6 沙粒运动形式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自媒体语境下NGO环境议题构建与传播研究 ——基于内蒙古地区环保活动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环保NGO与内蒙古环境议题传播 |
(一)样本选择 |
1.环保NGO选择 |
2.微博、微信研究样本选择 |
(二)环保NGO对内蒙古环境议题的关注 |
1.内蒙古环境议题 |
2.环保NGO关注内蒙古环境议题 |
3.环保NGO自媒体平台关注度与影响力 |
二、构建议题:触发认知 |
(一)设置议题 |
1.议题类目及关注度 |
2.议题特点 |
(二)内容构成 |
1.曝光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抗争 |
2.介绍地方生态,普及环保知识 |
3.宣传项目进展,招募环保人士 |
(三)呈现形态 |
1.微博:融合多样化呈现形态 |
2.微信:延续传统文字+图片形态 |
(四)态度属性 |
1.微博:多样化但趋于感性 |
2.微信:正面为主且趋于理性 |
三、推进议题:共意动员 |
(一)共意形成:情感认同 |
1.话语修辞策略 |
2.视觉修辞策略 |
(二)共意强化:身份认同 |
1.名人参与:榜样的力量 |
2.聚焦普通人:平凡的故事 |
3.全民参与:群体身份的认同 |
(三)共意提升:目标认同 |
四、实现议题:连结行动 |
(一)虚拟与现实 |
1.虚拟:蚂蚁森林植树 |
2.现实:10年种树项目 |
(二)线上与线下 |
1.线上:微公益募捐 |
2.线下:参与植树活动 |
(三)传统媒体与自媒体 |
1.自媒体为主要传播场 |
2.传统媒体辅助传播 |
五、环保NGO环境议题传播的思考与建议 |
(一)重视议题互动,清晰定位传播目标 |
1.拓展议题互动方式,提升议题参与度 |
2.明确用户定位,形成精准画像 |
(二)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优化传播效果 |
1.利用开放性自媒体,推动议题传播 |
2.贴近民众,充分激活个体能量 |
(三)加强组织间联动,凝聚环保绿色力量 |
1.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强组织间互动沟通 |
2.构筑多维联动网络,形成环保合力 |
(四)树立互联网思维,发展“互联网+公益” |
1.构建互联网环境议题传播机制 |
2.吸纳互联网人才,以线上带动线下 |
(五)立足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社会功能向度 |
1.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保意识的基本目标 |
2.拓展环保NGO社会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沙尘暴,何时说再见?(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幻写作三十六计之生活加一加 上[J]. 萧星寒,Lukaneas.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1(11)
- [2]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D]. 张吟.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3]主流媒体中内蒙古环境形象的呈现研究 ——以《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为例[D]. 王娜荣.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北京奥运——百年期盼办奥运检阅综合国力 一朝梦圆促进步提升社会文明[J]. 王均伟,陈晋. 新湘评论, 2021(09)
- [5]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徐娜.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6]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J]. 夏榆. 作品, 2021(02)
- [7]阿克苏人民脱贫后的笑容(纪实文学)[J]. 王瑟. 西部, 2020(06)
- [8]HXD1C型电力机车干燥器故障分析及塔部结构应力仿真[D]. 田得良.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不同机械沙障的风沙流特征研究[D]. 吴雪琴.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10]自媒体语境下NGO环境议题构建与传播研究 ——基于内蒙古地区环保活动的分析[D]. 高琦. 内蒙古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