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和中草药零陵香豆的区别

薰衣草和中草药零陵香豆的区别

一、薰衣草与中草药零陵香辨异(论文文献综述)

陆琳,李绅崇,瞿素萍,李涵,杨少杰,曹桦,田敏,杨锦红[1](2019)在《云南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含量及成分评价》文中指出为明确香料植物薰衣草在云南省的利用价值,通过蒸溜法对从国外引进的7个薰衣草品种(优雅冰雪、法国蓝、莱文丝、优雅雪白、优雅紫色、优雅天蓝色和迷你蓝)的精油进行了提取,并对各品种的精油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薰衣草品种精油含量在0.289%~1.522%,优雅冰雪、法国蓝、莱文丝、优雅雪白、优雅紫色、优雅天蓝色和迷你蓝精油含量分别为0.632%,1.225%,0.289%,1.522%,0.767%,0.581%和0.356%,精油含量按高低依次排序为优雅雪白>法国蓝>优雅紫色>优雅冰雪>优雅天蓝色>迷你蓝>莱文丝;对7个薰衣草品种精油的成分进行测定,均检出14种不同成分,其中,精油主要成分(特征成分)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的总含量超过70%的精油为优雅冰雪,介于60%~70%的为优雅雪白、法国蓝、莱文丝,介于50%~60%的为优雅紫色和迷你蓝,最低的为优雅天蓝色,仅43.75%;精油中的12种次主要成分在不同薰衣草品种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可利用此特性进行精油的调配。研究结果表明,优雅雪白适宜作为精油型品种,其精油全成分中含有48种不同的成分。

高宇,王丹,彭云,辛鑫,王永鑫,张宇朋,王仲[2](2017)在《薰衣草引种栽培与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该文综述了薰衣草的形态特征及种类、引种栽培现状、薰衣草的应用等情况,为我国薰衣草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国庆[3](2017)在《不同品种薰衣草应用性与抗旱性研究》文中认为薰衣草为唇形科矮小灌木,枝叶茂盛,花色艳丽,观赏价值高,是布置花坛、花境,营造浪漫花海等景观的植物材料。同时薰衣草也是具有高利用价值的芳香植物,是可贵的天然香料,其花、茎、叶乃至全株均有香气,其中花的香气最为突出,浓郁而柔和,没有刺激感和毒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目前世界各地都相继对薰衣草进行引种,学术界对于薰衣草引种、耐湿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多以南方地区和新疆伊犁地区的薰衣草为主,对于内蒙古地区的薰衣草的经济性产物及耐旱性研究却鲜有报道,忽略了其地区多样性。本文以内蒙古地区栽培的不同品种薰衣草,即CAS01#齿叶薰衣草(Lavandula dentata),CAS 0 7#细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tifolia)和 CAS 16#宽叶薰衣草(Lavandula latifolia)为实验对象,观察其各自植物学特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经济型产物(精油、纯露),并通过GC-MS分析成分及各成分相对含量,从而评估产物品质;设置干旱胁迫观察植物形态,测定土壤湿度、丙二醛(MAD)含量、相对电导率(细胞膜透性)等指标,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其抗旱性。研究旨在丰富内蒙古地区园林景观材料,推动薰衣草经济型产品产业化,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薰衣草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本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内蒙古不同品种薰衣草外观形态有明显差异:CAS01#和CAS16#可作为观赏型灌木绿植,二者株高、冠幅较大,叶形、花色各具特点;CAS07#株高、冠幅较小,花穗长,花粒紧簇,可作为矮小绿植装饰花坛、花境。(2)内蒙古不同品种的薰衣草经济型产物产量和理化性质随品种不同而不同。CAS01#:精油产率最低,成分种类最多,有效成分含量较少,品质差;纯露液质浑浊,香味刺鼻,组分种类丰富,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品质一般。CAS07#:精油产率最高,成分种类最少,有效成分含量较多,比例合理,品质较好;纯露液质清澈,香味宜人,组分种类适中,抗氧化活性最强,品质最好。CAS16#:精油产率居中,成分种类丰富,有效成分含量适中,品质一般;纯露液质清澈,香味匮乏,组分种类单调,抗氧化活性最弱,品质最差。精油产率:CAS07#>CAS16#>CAS01#,精油品质:CAS07##>CAS16##>CAS01#,纯露品质:CAS07#>CAS01#>CAS16##。(3)内蒙古不同品种薰衣草在干旱胁迫中植株形态都出现叶片下垂,叶面卷曲、变细、褐化、发黄的现象,其中CAS07#生命力持续时间最长。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基质土壤湿度逐渐下降,下降量:CAS16##>CAS01#>CAS07#;植物体内MDA含量逐渐增多,增量:CAS16#>CAS01#>CAS07#;植株相对电导率逐渐变大,增量:CAS16#>CAS01#>CAS07#。通过多指标模糊函数隶属法综合分析薰衣草抗旱性得出:CAS07#>CAS01#>CAS16#。综上所述,CAS01#和CAS16#可作为观赏类薰衣草培育,建植地被,美化环境。CAS07#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耐旱性,所以该品种可以在内蒙古干旱地区重点培育,推广发展。

崔京民[4](2016)在《三江地区薰衣草引种及精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以采用佳木斯地区种植的薰衣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扦插方法,探究其是否能够适应三江平原地区低温、中降雨量的气候条件。并通过水中蒸馏法,提取在佳木斯地区生长的薰衣草花蕾中含有的精油,与新疆地区薰衣草中所含有的精油进行两地对比分析。并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本地区生长的薰衣草水提液的抗菌抑菌性,同时测定水提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建立三江地区薰衣草种植系统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不同扦插方法,测定三江地区引种的薰衣草在不同扦插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确定薰衣草的最适宜扦插条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本地区薰衣草精油并计算萃取率,并通过GC-MS法分析本地区薰衣草精油中的成分并与新疆薰衣草精油对比分析。同时采用真菌生长速率法,探究薰衣草水提液的抑菌抗菌性。结果三江平原地区气候条件完全能够适应薰衣草的生长,且所得的薰衣草精油品质较高。薰衣草茎水提液对某些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改变扦插条件,发现薰衣草茎稍部位扦插成活率最高,能够在三江地区生长。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分析本地区薰衣草精油,发现本地区薰衣草精油中乙酸薰衣草酯、薰衣草醇等含量较新疆薰衣草精油高。通过薰衣草茎水提液抑菌实验,发现薰衣草茎水提液对对大豆灰斑菌有较强的抑制性。

廖祯妮[5](2014)在《不同地区薰衣草引种与耐湿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薰衣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布置花坛、花被和营造花海等园林景观的植物材料,还兼具良好的药用、保健、化工等实用价值;同时,也因其浓郁的香气、诱人的花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被争相引种栽培。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引种栽培现象越来越多,但有关薰衣草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适应性及其高效利用研究报道鲜见,然而薰衣草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性,开花物候期所处的时间及长短,花中精油的产量、品质等都是判定其开发利用价值高低的关键参数。基于此,本研究以栽培于昆明和厦门的4个薰衣草品种(CASO1、CAS07、CASO8、CAS16)为例,分别对它们生长在昆明和厦门的生物性状进行观测,同时提取薰衣草CAS07和CAS08的精油,通过GC-MS分析其组成成分;此外,在厦门采用高温淹水协同胁迫对CASO1、 CAS07、CAS16三个品种耐湿热性能强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旨在为薰衣草在我国南方地区产业化发展及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个薰衣草品种中,开花期由长到短依次为CASO8、CASO1、CAS07, CAS16未出现开花现象;不同产地、不同株龄的薰衣草CAS08单支花生物性状差异显着(P<0.05).(2)薰衣草CAS08精油的含油量因产地、株龄、采收月份不同存在差异,精油中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也不同,但其精油的化学型(桉叶油醇、芳樟醇、樟脑和红没药醇)未改变;-濮院、厦门、昆明三地的薰衣草CAS08精油的含油量分别为6.60%、3.07%、3.17%,精油中的桉叶油醇、樟脑及α-红没药醇的相对含量与海拔及年均降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昆明栽种的不同月份薰衣草CAS08精油含量分别为3.78%、3、33%、2.00%、3.02%、3.60%,随季节的变化各精油样品中桉叶油醇与α-红没药醇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相反;随着株龄的增长,昆明一年生、两年生和三年生的薰衣草精油含量分别为3.40%、2.37%和3.60%。(3)CAS07鲜、干花的含油量分别为2.18%和2.70%,CAS08鲜、干花的含油量分别为3.33%和3.78%,两个不同品种间的薰衣草含油量表现出极显着差异(P<0.01),同一品种鲜、干花含油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 CAS07薰衣草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有:芳樟醇(38.58%-39.16%)、乙酸芳樟酯(21.80%-26.71%)和乙酸薰衣草酯(7.69%-13.15%);CAS08薰衣草精油的主要化合物有:桉叶油醇(49.70%-49.80%)、樟脑(13.64%-14.26%)、α-红没药醇(6.62%-7.65%)。(4)在高温淹水协同条件下,薰衣草CASO1、CAS07、CAS16生长逐渐受阻甚至死亡。处理12d内三个品种在36-40℃单因素高温下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适应能力;而在高温淹水协同胁迫下三个品种的耐湿热性强弱依次为CAS16、CASO7、 CASO1。

胡星麟[6](2014)在《薰衣草精油品质评价及杂花薰衣草精油蒸馏残渣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从国外引种。目前,新疆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薰衣草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国薰衣草种植面积的95%以上,与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并称为世界三大薰衣草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薰衣草作为一种天然香料植物,近年来因为其良好的商业价值,已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新疆伊犁地区栽培的薰衣草品种较多,但不同薰衣草品种间精油含量和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精油品质不一,不能统一标准。我国每年的薰衣草精油年产量已超过10万公斤,而薰衣草精油只占薰衣草干花含量的1.5%左右。在薰衣草精油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薰衣草残渣都作为废料处理,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对环境构成了潜在隐患。有研究表明,薰衣草花中含有黄酮等化合物,如果能将残渣中的这类物质提取出来,不但可以解决废渣处理问题,同时还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比较了新疆地区不同品种的薰衣草精油成分,并对p-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究;同时对杂花薰衣草残渣中化学成分及其活性作了初步探究,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各品种的薰衣草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出各品种薰衣草精油的组分及质量分数。含量测定表明:杂花、太空6号、太空7号、蓝白花、法国蓝精油含量分别为5.6%、3.2%、2.0%、1.8%、1.2%。组分分析表明:蓝白花品质较好,其中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薰衣草酯和樟脑的含量分别为32.13%、36.92%、2.28%、0.54%,达国标要求;太空6号、太空7号、法国蓝3个品种组分接近,杂花品质最差,都与国标相差较大。(2)从物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方面对薰衣草精油包合工艺进行探究,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精油的比例为8:1,包合温度为45℃,包合时间为2小时,包合率为73.28%。(3)对薰衣草残渣中总黄酮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清除率和还原能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薰衣草残渣中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对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粗提物进行了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为芹菜素和木犀草素。(4)对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4个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到的杂花薰衣草残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杂花薰衣草残渣4个极性部位的提取物对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随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1mg/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4mm,1mgm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同,抑菌圈直径均为14mm,1mg/L的正丁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6mm,而四种提取物对酵母菌和青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溶剂极性部位的提取物均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正丁醇提取物浓度为0.8mg/mL时,其抑制率最大,最大抑制率为65.12%。

陈淑燕[7](2013)在《六种薰衣草抗旱生理特性及光合参数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装置控制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了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0、10、20、30与40d后狭叶薰衣草(Lavandulavera)、蝴蝶薰衣草(L.stoechascv.Pedunculata)、孟士德薰衣草(L.angustifoliacv.Munstead)、法国薰衣草(L.stoechas)、英国薰衣草(L.angustifolia)和普罗旺斯薰衣草(L.angustifoliacv.ProvenceBlue)6种薰衣草的生理特性(包括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透性等)以及光合特性(包括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规律,旨在了解其抗旱特性与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薰衣草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薰衣草株高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其中,重度干旱胁迫下基本处于停止生长状态。同时,薰衣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均显着降低,且生物量更多地向地下部分配,从而提高了根冠比,且随胁迫程度的加剧,根冠比增加幅度越明显。2)薰衣草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薰衣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呈下降趋势,其中,轻度干旱胁迫时下降幅度较缓慢,下降范围为25.66~64.22%,随胁迫程度的增加,RWC显着降低,至重度干旱胁迫下英国薰衣草的RWC降至最低,仅为25.27%;相反,电导率(REC)则显着升高,其中,抗旱性较弱的蝴蝶薰衣草REC上升幅度最大,各处理水平上升幅度达300%以上;而抗旱性最强的法国薰衣草上升幅度最小,表明质膜受迫害较轻。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法国薰衣草、英国薰衣草、孟士德薰衣草和狭叶薰衣草在10~20d时略有下降,表现出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干旱胁迫发生至40d时,法国薰衣草的MDA积累超过30μmol·g-1,显着高于其它5种薰衣草,而其抗旱性最强,推测MDA可以作为法国薰衣草抗旱性的敏感指标,而主要起渗透调节作用的可能是可溶性糖。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C)含量呈增加趋势。法国薰衣草抗旱性最强,其SSC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至重度干旱胁迫时上升了423.82%,从而缓解了MDA积累对质膜的伤害;蝴蝶薰衣草的抗旱性较弱,在胁迫过程中SSC增加幅度不明显,SSC含量最低。抗氧化系统SOD和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抗旱性最强的法国薰衣草的SOD和CAT活性在20d达到峰值时显着高于其它5种薰衣草,而且轻度干旱胁迫时的SOD和CAT活性显着高于重度干旱胁迫(P<0.05),分别达169.73ug-1和72.54ug-1min-1;抗旱性最弱的孟士德薰衣草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变化幅度不明显,推测SOD和CAT活性可能不是孟士德薰衣草清除H2O2的主要酶。3)薰衣草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随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孟士德薰衣草和英国薰衣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它4种薰衣草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叶绿素(a/b)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变化趋势相反。孟士德薰衣草的抗旱性最弱,至重度干旱胁迫时总叶绿素含量仅为0.56mgg-1,显着低于其他5种薰衣草。薰衣草的光合参数Pn、Tr和Gs随干旱胁迫的发生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且轻度干旱胁迫时的Pn、Tr显着高于重度干旱胁迫(P<0.05)。同时,抗旱性越强的薰衣草,其Pn和Tr下降的幅度越小;法国薰衣草随干旱胁迫水平的加剧,WUE呈持续下降趋势,表明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就出现光合的非气孔限制;而其他5种薰衣草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表明为轻度干旱胁迫时为光合的非气孔限制,至中度干旱胁迫时为气孔限制;胞间CO2浓度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持续上升的趋势。4)六种薰衣草抗旱性综合评价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至第40d时6种薰衣草的RWC、REC、MDA、SSC、SOD、CAT6项生理指标测定值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出其抗旱性强弱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法国薰衣草>英国薰衣草>狭叶薰衣草>普罗旺斯薰衣草>蝴蝶薰衣草>孟士德薰衣草。

何沙沙,廉宜君,赵文彬,任艳艳,慕永歌,陈韩英[8](2011)在《薰衣草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优化薰衣草挥发油超声包合工艺,为薰衣草挥发油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前溶解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过程中各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薰衣草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用85%乙醇按1∶25的比例溶解,油∶β-CD值为1∶10,β-CD浓度为12%,包合温度为55℃,超声包结时间为2.0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薰衣草挥发油的利用率达到87.63%。[结论]该试验得到的包合工艺挥发油利用率高,操作简便,为薰衣草挥发油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王忠娟[9](2010)在《七白膏加减方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皮肤的有效性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七白膏加减方对衰老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和同等面积皮肤的重量及其含水量的影响,从而探讨七白膏加减方的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健康昆明种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制剂组及青春复颜弹力乳液对照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以七白膏加减方及青春复颜弹力乳液外用干预,观察衰老小鼠皮肤中SOD,MDA的活性及相同面积皮肤的重量及含水量。结果:(1)与造模组比较,中药制剂组、青春复颜弹力乳液对照组SOD活性升高(P <0.05),MDA含量降低(P <0.05);中药制剂组、青春复颜弹力乳液对照组小鼠皮肤含水量及质量升高(P <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与青春复颜弹力乳液对照组比较,中药制剂组同等质量皮肤SOD活性、MDA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等面积皮肤的含水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七白膏加减方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有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2)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皮肤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提高皮肤含水量,改善皮肤组织状态,延缓皮肤衰老。

王善懿[10](2010)在《一种复方芳香精油的镇静催眠功效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一种用甜牛至精油、德国甘菊精油和薰衣草精油调配而成的复方精油为对象,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嗅闻偏好测试、镇静催眠功效试验以及β-环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化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化学成分上,复方精油以萜烯类物质为主,其次是芳樟醇(10.02%)和乙酸芳樟酯(7.97%)。(2)小鼠对不同浓度精油香气的嗅觉偏好结果显示,小鼠偏爱经过稀释的精油香气,不喜欢未经稀释的精油香气。(3)小鼠嗅闻稀释的复方精油香气过程中,表现出自主活动减少,不活动时间增加,浓度为10-3和10-4的香气分别使小鼠的不活动时间显着增加96%和120%。(4)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试验显示,稀释的复方精油香气能缩短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并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香气浓度为10-3时能使小鼠的睡眠潜伏期缩短32%,而使小鼠的睡眠时间显着延长74%;香气浓度为10-4时能使小鼠的睡眠潜伏期显着缩短42%,而使小鼠的睡眠时间显着延长70%。(5)以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复方精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包合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微胶囊化复方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比1:6(w/w)、β-CD浓度12%(w/w)、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h。制得产品的产率为83.54%,精油包封率69.42%。

二、薰衣草与中草药零陵香辨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薰衣草与中草药零陵香辨异(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含量及成分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含量分析
    2.2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成分组成
    2.3 优雅雪白薰衣草精油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
3 讨论

(2)薰衣草引种栽培与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薰衣草形态特征及种类研究
    1.1 薰衣草的形态特征
    1.2 薰衣草的种类
2 薰衣草属植物的分布概况及在我国引种现状
    2.1 薰衣草属植物的分布概况
    2.2 薰衣草在我国引种现状
3 薰衣草的用途研究
    3.1 观赏价值
    3.2 天然香料
    3.3 药用价值
        3.3.1 镇静催眠、抗惊厥
        3.3.2 解痉、镇痛作用
        3.3.3 其他药用价值
    3.4 其他应用
4 总结

(3)不同品种薰衣草应用性与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薰衣草概述
        1.1.1 薰衣草植物学特性
        1.1.2 薰衣草种植资源研究进展
        1.1.3 薰衣草研究价值及利用前景
    1.2 芳香植物经济产物研究进展
    1.3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条件
    2.3 自然资源
3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4 不同品种薰衣草植物学特性及景观应用研究
    4.1 试验地气象情况介绍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仪器与试剂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5 不同品种薰衣草经济性产物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仪器与试剂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分析
        5.2.2 不同品种薰衣草纯露分析
    5.3 不同品种薰衣草经济性产物综合性分析
6 不同品种薰衣草抗旱性研究
    6.1 试验地气象情况介绍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仪器与试剂
        6.2.3 试验方法
        6.2.4 指标测定
        6.2.5 抗旱性综合性研究
        6.2.6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薰衣草植物形态的影响
        6.3.2 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薰衣草土壤湿度的影响
        6.3.3 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薰衣草MDA的影响
        6.3.4 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薰衣草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6.4 不同品种薰衣草抗旱性综合性分析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三江地区薰衣草引种及精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薰衣草概述
    1.2 薰衣草主要用途
        1.2.1 薰衣草观赏作用
        1.2.2 薰衣草精油作用
        1.2.2.1 薰衣草精油抑菌作用
        1.2.2.2 薰衣草精油药理作用
        1.2.2.3 其他作用
    1.3 薰衣草精油的提取
        1.3.1 压榨法
        1.3.2 水蒸气蒸馏法
        1.3.3 浸提法
        1.3.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1.3.5 微波法
    1.4 前景展望
第2章 新疆地区薰衣草的引种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来源
        2.2.2 植株定植及观测
        2.2.3 扦插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薰衣草引种栽培研究
        2.3.1.1 薰衣草引种的理论依据
        2.3.1.2 薰衣草引种试验
        2.3.2 薰衣草扦插成活率研究
    2.4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两地薰衣草精油比对分析
    3.1 原料及仪器
        3.1.1 原料
        3.1.2 仪器
    3.2 实验及分析方法
        3.2.1 实验方法
        3.2.2 分析方法
        3.2.2.1 薰衣草精油前期处理
        3.2.2.2 GC-MS分析条件
    3.3 实验结果
    3.4 结论
第4章 薰衣草茎水提液抗菌性研究
    4.1 材料
        4.1.1 原料及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仪器
    4.2 方法
        4.2.1 薰衣草茎水提液的制备
        4.2.2 灭菌及菌种培养
        4.2.3 不同浓度水提液对菌丝抑制
    4.3 结果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不同地区薰衣草引种与耐湿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薰衣草概况
        1.1.1 薰衣草属植物资源分类与分布
        1.1.2 薰衣草植物应用
    1.2 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1.2.1 植物精油定义
        1.2.2 植物精油变化因素研究进展
    1.3 植物湿热胁迫研究进展
        1.3.1 植物高温胁迫研究进展
        1.3.2 植物淹水胁迫研究进展
    1.4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昆明和厦门薰衣草引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薰衣草采集
        2.1.2 仪器与试剂
        2.1.3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薰衣草引种在昆明和厦门的生物性状表现
        2.2.2 引种在昆明和厦门的薰衣草花中精油含量分析
        2.2.3 引种在昆明和厦门的薰衣草花中精油成分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2.3.1 昆明和厦门薰衣草生物性状表现
        2.3.2 不同地区薰衣草精油比较
        2.3.3 引种在昆明的不同月份薰衣草花中精油比较
        2.3.4 引种在昆明的不同株龄薰衣草花中精油比较
        2.3.5 引种在昆明的不同品种薰衣草花中精油比较
第三章 薰衣草耐湿热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与试剂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薰衣草品种受湿热胁迫植株形态表现
        3.2.2 不同薰衣草品种受湿热胁迫电导率变化
        3.2.3 不同薰衣草品种受湿热胁迫MDA含量变化
        3.2.4 不同薰衣草品种受湿热胁迫SOD活性变化
    3.3 小结与讨论
        3.3.1 湿热胁迫对薰衣草植株形态的影响
        3.3.2 湿热胁迫对不同薰衣草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之处
    4.1 全文总结
    4.2 文章创新之处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6)薰衣草精油品质评价及杂花薰衣草精油蒸馏残渣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薰衣草概述
        1.1.1 薰衣草的生物学性状和地理分布
    1.2 薰衣草精油的研究现状
        1.2.1 薰衣草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薰衣草精油的质量标准
        1.2.3 薰衣草精油功效的研究现状
        1.2.3.1 抗菌作用
        1.2.3.2 镇静催眠作用
        1.2.3.3 抗氧化作用
        1.2.3.4 神经系统作用
        1.2.3.5 解痉作用
    1.3 薰衣草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含量及品质评价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薰衣草精油测定
        2.2.2 GC-MS检测条件
    2.3 实验结果
        2.3.1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的含量
        2.3.2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的GC-MS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工艺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的工艺研究
        3.2.2 影响包合效果的因素研究
        3.2.2.1 β-环糊精与薰衣草精油的比例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
        3.2.2.2 包合时间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
        3.2.2.3 包合温度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
        3.2.3 正交实验设计
        3.2.4 包合效果的评价
    3.3 结果与分析
        3.3.1 β-环糊精与薰衣草精油的比例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
        3.3.2 包合时间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
        3.3.3 包合温度对包合物效果的影响
    3.4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杂花薰衣草残渣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及提取分离
    第一节 杂花薰衣草残渣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4.2.1.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4.2.1.2 标准曲线的制备
        4.2.1.3 样品溶液的制备
        4.2.1.4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4.2.1.5 精密度实验测定
        4.2.1.6 稳定性实验测定
        4.2.1.7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4.2.2 还原力测定实验
        4.2.3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实验
        4.2.4 清除羟自由自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总黄酮含量分析
        4.3.1.1 杂花薰衣草残渣的总黄酮含量
        4.3.1.2 精密度实验结果
        4.3.1.3 稳定性实验结果
        4.3.1.4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4.3.2 还原力测定实验结果分析
        4.3.3 清除超氧阴离子实验结果分析
        4.3.4 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结果
        4.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杂花薰衣草残渣总黄酮的提取分离
        4.5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5.1 实验材料
        4.5.2 实验试剂
        4.5.3 实验仪器
        4.6 实验方法
        4.6.1 杂花薰衣草残渣的提取
        4.6.2 杂花薰衣草残渣黄酮的分离
        4.6.3 杂花薰衣草残渣黄酮的鉴定
        4.7 结果与分析
        4.7.1 提取分离
        4.7.2 提取物鉴定
        4.7.2.1 样品的全波长扫描
        4.7.2.2 样品的高效液相检测
        4.7.2.3 样品的质谱检测
        4.7.2.4 样品的核磁检测
        4.8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杂花薰衣草残渣不同极性部位化学成分活性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杂花薰衣草残渣不同极性部位成分抑菌活性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供试菌种
        5.1.3 实验试剂
        5.1.4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杂花薰衣草残渣粗提物的制备
        5.2.2 培养基的制备
        5.2.3 菌悬液的制备
        5.2.4 粗提物抑菌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杂花薰衣草石油醚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5.3.2 杂花薰衣草二氯甲烷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5.3.3 杂花薰衣草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5.3.4 杂花薰衣草正丁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5.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杂花薰衣草残渣不同极性部位成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5.5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5.5.1 实验材料
        5.5.2 实验试剂
        5.5.3 实验仪器
        5.6 实验方法
        5.6.1 试剂的配制
        5.6.2 样品溶液的制备
        5.6.3 酪氨酸酶液的制备
        5.6.4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的测定
        5.7 结果与分析
        5.7.1 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5.8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六种薰衣草抗旱生理特性及光合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干旱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2.2 薰衣草研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2.3.2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3.3 光合参数测定
    2.4 抗旱性综合评定
3 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特性影响及抗旱性评价
    3.1 株高及根冠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3.2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3.3 叶片质膜透性(REC)对干旱胁迫响应
    3.4 丙二醛(MDA)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3.5 可溶性糖(SSC)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3.6 干旱胁迫对膜系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6.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6.2 过氧化氢酶(CAT)
    3.7 六种薰衣草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8 抗旱性综合评价
4 干旱胁迫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
    4.1 叶绿素含量
    4.2 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的变化
        4.2.1 净光合速率(Pn)
        4.2.2 蒸腾速率(Tr)
        4.2.3 水分利用效率(WUE)
        4.2.4 气孔导度(Gs)
        4.2.5 胞间CO2浓度(Ci)
5 讨论
    5.1 干旱胁迫对薰衣草株高及根冠比的影响
    5.2 干旱胁迫对薰衣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2.1 叶片相对含水量
        5.2.2 叶片质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物
        5.2.3 可溶性糖
        5.2.4 叶片保护酶活性
    5.4 干旱胁迫对薰衣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8)薰衣草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材料。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薰衣草挥发油包合方法的筛选。
        1.2.2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测定。
        1.2.3 单因素试验。
        1.2.3. 1 乙醇浓度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效果的影响。
        1.2.3. 2 乙醇用量对包合薰衣草挥发油效果的影响。
        1.2.4 正交试验设计。
        1.2.5 薰衣草挥发油包合物的薄层色谱 (TLC) 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包合方法的筛选结果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乙醇浓度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效果的影响。
        2.2.2 乙醇用量对薰衣草挥发油包合效果的影响。
    2.3 正交试验结果
    2.4 验证试验
    2.5 薰衣草挥发油包合物的薄层色谱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9)七白膏加减方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皮肤的有效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的建立
        2.3 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准
        2.4 实验步骤与方法
        2.5 动物标本的制备
        2.6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一种复方芳香精油的镇静催眠功效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芳香植物
        1.1.1 甜牛至
        1.1.2 德国甘菊
        1.1.3 薰衣草
    1.2 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方法
        1.2.1 行为学观察法
        1.2.2 睡眠实验
        1.2.3 神经电生理实验法
        1.2.4 神经系统生物化学分析法
    1.3 微胶囊技术
        1.3.1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历史
        1.3.2 微胶囊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1.3.3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分类
        1.3.4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复方精油镇静催眠功效研究
    2.1 试验用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2 小鼠对不同浓度精油嗅觉偏好的测试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3 不同浓度精油镇静作用的测试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4 不同浓度精油催眠作用的测试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β-环糊精-复方精油微胶囊的制备
    3.1 试剂与仪器
        3.1.1 试验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以β-环糊精为壁材的复方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流程
        3.2.2 紫外分光发测定复方精油微胶囊的包合率
        3.2.3 影响复方精油微胶囊化的单因素实验
        3.2.4 复方精油微胶囊包合条件的优化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反应温度对复方精油微胶囊化的影响
        3.3.2 β-环糊精的浓度对复方精油微胶囊化的影响
        3.3.3 复方精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对微胶囊化的影响
        3.3.4 反应时间对复方精油微胶囊化的影响
        3.3.5 正交试验工艺优化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薰衣草与中草药零陵香辨异(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含量及成分评价[J]. 陆琳,李绅崇,瞿素萍,李涵,杨少杰,曹桦,田敏,杨锦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19(03)
  • [2]薰衣草引种栽培与利用研究进展[J]. 高宇,王丹,彭云,辛鑫,王永鑫,张宇朋,王仲.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9)
  • [3]不同品种薰衣草应用性与抗旱性研究[D]. 国庆.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4]三江地区薰衣草引种及精油分析[D]. 崔京民. 佳木斯大学, 2016(03)
  • [5]不同地区薰衣草引种与耐湿热研究[D]. 廖祯妮.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6]薰衣草精油品质评价及杂花薰衣草精油蒸馏残渣化学成分的研究[D]. 胡星麟.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7]六种薰衣草抗旱生理特性及光合参数研究[D]. 陈淑燕. 甘肃农业大学, 2013(05)
  • [8]薰衣草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优化[J]. 何沙沙,廉宜君,赵文彬,任艳艳,慕永歌,陈韩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
  • [9]七白膏加减方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皮肤的有效性作用研究[D]. 王忠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10]一种复方芳香精油的镇静催眠功效及应用研究[D]. 王善懿.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薰衣草和中草药零陵香豆的区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