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和吕贝克视角下的德国古城和古迹保护之道及其借鉴

柏林和吕贝克视角下的德国古城和古迹保护之道及其借鉴

一、从柏林、吕贝克市看德国古城、古迹保护的方式及其借鉴(论文文献综述)

孙彦婷[1](2018)在《青岛胶海关旧址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选题出自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加的青岛胶海关旧址修缮设计工程项目,结合该设计实践案例引出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研究论题。通过实际工程调研、现场测绘、修缮工程设计研究、发现并分析总结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问题研究,同时开展相关文献和修缮设计理念与技术及论文研究。本论文分别从国内、外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理念入手,对改造、再利用策略,具体技术措施这三方面入手进行重点研究;通过总结不同国家对于近现代建筑的改造再利用策略和措施,并与我国常用措施进行对比,归纳与比较,重点结合青岛胶海关旧址修缮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结合实际修缮工程设计研究项目的调研分析、方案研讨、修缮技术措施、工程竣工总结等实际工程环节进行撰写,从而归纳论述并推论出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在当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遵循分类保护、区别对待的原则,并提出保护利用与安全与技术优先策略,修缮设计可实施性策略,保护修缮策略与技术措施等创新性的观点。

邓志平[2](2016)在《世界遗产地保护的权益冲突分析 ——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杭州西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会涉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调整并产生权益冲突。如何避免或减缓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给遗产地带来的保护风险或人为灾难,如何阐明遗产地冲突的起源、类型和社会风险,如何建构遗产地冲突的消解模式和策略,是目前遗产地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西湖世界文化遗产地进行了详细调查,对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的起源、类型与后果进行归纳,并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杭州西湖公共空间私有化(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私有化——高档经营场所)和私有空间公共化(景区村庄开发为公共旅游空间)两种空间转变过程中的权益冲突角度出发,探索世界遗产地保护的制度模式,建构世界遗产地保护过程空间转变权益冲突的社会风险评价体系和分析模型,提出世界遗产地保护过程空间转变权益冲突的消解模式和策略。以博弈论为基础,对西湖高档经营场所开发过程中公共空间私有化过程构建杭州西湖高档经营场所与西湖遗产地保护经费博弈模型。并以2013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经济数据为例,发现在现有的高档经营场所规模下,游客的游览效益影响有限,管理部门能得到一部分效益,但仍解决不了遗产地保护所需的经费问题。未来西湖景区可以通过政府合理调控,进一步开发高档经营场所,通过适当增加高档经营场所面积,适当提高高档经营场所租金,来增加高档经营场所范围内单位面积的收益,提高单位面积收益效率比值。但是,如何找到这个最佳的平衡点,仍值得深入研究。以社会风险评估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西湖遗产地村庄发展过程中私有空间公共化过程进行社会风险评价。分别对梅家坞、翁家山、满觉陇、九溪、梵村、杨梅岭和龙井7个村庄的18个要素层进行评分。统计结果表明,风险值最大的为梅家坞(1.3530),龙井(0.9345)最小,这与遗产地村庄开发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政府和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求经济发展,提升开发程度,另一方面还存在基础设施保障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以及外来因素影响带来的观念分化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政府管理部门和遗产地原住民之间发生更多的权益冲突,社会风险也会更大。18个要素指标中,村民对茶地和林地保护政策不满意、村民对土地审批政策不满意和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相对于风险评估总目标的重要性程度较高,因此这些敏感问题的防范与治理,将直接影响到西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稳定与发展的局势。从冲突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原住民、经营者(企业)和公众(游客))着手,通过制度设计(强制性制度、选择性制度和引领性制度),提出了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消解的“三制度四主体”矩阵,对权益冲突消解模式的工具箱选择进行了分析,制定出了权益冲突消解的基本步骤及权益冲突消解的基本策略,提出了世界遗产地保护的“利益共同体”模式。最后,以西湖高档经营场所(会所)和西湖遗产地村庄发展(原住民)为两个案例,对西湖遗产地权益冲突的协同治理进行了探讨。

王新[3](2010)在《柏林,记忆之城——从尊重历史的价值观看柏林历史文物保护》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柏林人从尊重历史的价值观出发,面对历史并没有全盘推陈出新,而是选择了继承和发展的态度。通过举例阐述了柏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待历史文物充分尊重的态度,提出城市的发展要充分尊重历史,是历史延续的过程,合理地利用遗产是保护遗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吴扬[4](2010)在《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德国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德国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Berlin Modernism Housing Estates)被宣布为19处新增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20世纪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对20世纪遗产的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其意义和价值往往被人们忽视。在现代化发展与建设浪潮中,它们极易处于废弃或被拆除的危险境地。中国20世纪遗产面临比古代文化遗产保护更严重的危机。本文在多次实地调研、采访以及对大量一手资料收集与整理基础上,总结德国遗产保护思想脉络、政策法规、管理体系背景,以世界遗产地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为主要实例,深入分析遗产地的特点、申遗理由、价值内涵、保护和发展现状、保护管理框架与监控机制等,揭示作为现代主义运动主要发源地的德国对这项重要的20世纪文化遗产保护中体现的新理念、新趋势和先进管理实践经验,并得出以下结论:注重保护20世纪遗产将使遗产保护观更趋完整,它们是历史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年轻的”遗产将为城市和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历史文化坐标,使之不会在全球化爆发式的大发展中迷失自我。20世纪遗产价值的认知和评估要紧密结合其自身特点,采用科学完善的监测手段,贯彻以管理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方能预防由于使用和需求变化带来对历史真实性改变的威胁。同时,本文以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中的近现代遗存保护研究为例,运用柏林经验中展现出的新视角审视保护部分近现代遗存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保护处理方式建议和概念设计。

阎照[5](2009)在《德国格尔利茨城市遗产保护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历史原因,欧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格尔利茨是德国最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并被认为是德国战后城市遗产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针对城市衰落、保护资金匮乏、群众经验不足、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格尔利茨建立了综合的城市遗产保护体系。经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格尔利茨城市遗产得以全面保护,遗产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今天,格尔利茨市民已全面地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城市遗产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为城市带来了巨大活力并为进一步成为了城市复兴的动力。这意味着,格尔利茨城市遗产保护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正向着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欧洲一年的交流与学习中,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以及对大量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总结了格尔利茨城市遗产的类型、价值,及其保护的理念、方法、框架、措施与操作模式,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城市遗产保护体系的成熟性体现在其整体性以及全民性上;在此基础上,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才能得以维护,城市遗产本身的价值才能在全社会得以实现,城市遗产保护才能成为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并与城市发展成为相互推进的有机的过程。最后,本文希望借他山之石以推进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进一步发展。

黄火明[6](2008)在《论现代化背景下的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建设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尤为明显。无数历史文化名城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却丢失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许多城市的面貌日趋雷同,这一形势使得城市文化建设这一国际性话题更加引起国人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社会学、文化学、文化生态学、城市学及历史学等学科视角,选取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作为个案典型,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概念进行回顾和梳理之后,系统地阐述了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理论支持、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接着,结合以往福州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历史状况与现代化背景,详细地考察福州城市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再接着,从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这两个主要的立足点出发,深入分析了福州城所具有的城市文化资本和优势,指明其特色所在,并基于以上的分析,借鉴西方国家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经验和世界城市的科学发展趋势,从福州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和具体建议两个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新时期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和可行性设想,并结合新时期的福州城市文化建设实践,把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及设想切入仓山自身实际,以期继续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对福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提升和发展。最后,在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化背景下的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作出总结。

陈兴中,郑柳青[7](2008)在《德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迪》文中研究表明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具价值的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遗存,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有待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德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分析,提出了世界遗产保护与和谐发展中的六大核心问题:法制保障、管理规范、资金到位、人才培养、合理开发、社区和谐,并针对实际情况对我国遗产保护(特别是四川省)提出建议和意见。

陈兴中,郑柳青[8](2007)在《论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对四川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四川也面临保护世界遗产与发展旅游经济这一矛盾。从德国与四川的世界遗产业的对比分析来看,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在法制保障、资金到位、管理规范、人才培养、合理开发、社区和谐等方面的经验对四川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启示。

陈兴中,郑柳青[9](2007)在《论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德国与四川世界遗产业的比较分析谈起》文中研究指明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具价值的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遗存,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有待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德国与四川的世界遗产业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世界遗产保护与和谐发展中的六大核心问题:法制保障、管理规范、资金到位、人才培养、合理开发、社区和谐,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田林[10](2004)在《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大遗址保护是近年来文物保护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国内从大遗址遗迹概念的界定到保护体系的建立均尚属空白。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存大遗址及建筑遗迹保护状况的分析,与欧洲的大遗址、遗迹保护方法进行比较,揭示出我国大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的概念,尝试性地构建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体系框架。首先,对大遗址遗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大遗址遗迹进行了分类研究,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大遗址价值评估体系;并从美学角度对大遗址美学意象进行研究,阐述了遗址的内在美学特征。其次,论文对大遗址保护范围划定方法做了理论性探讨,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解决遗址保护范围划定的方法;并将动态规划的思想引入了大遗址遗迹保护领域,对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完善了大遗址规划保护的方法。再次,论文对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学、考古学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遗址文化继承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大遗址展示利用方式、分类方法,试图为寻求适合中国大遗址、遗迹的保护提供可行的方法。最后,论文利用上述建构的各种理论与方法,结合实际,对邯郸赵王城、阳原泥河湾及河北定窑等大遗址的保护规划制定进行了分析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从柏林、吕贝克市看德国古城、古迹保护的方式及其借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柏林、吕贝克市看德国古城、古迹保护的方式及其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胶海关旧址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近现代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理念
        1.1.2 近现代建筑改造再利用研究的历史沿革
        1.1.3 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发展趋势
    1.2 题目来源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对象的范围及相关概念
        1.4.1 研究对象的范围
        1.4.2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
    1.5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5.1 国外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现状
        1.5.2 国内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研究概况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外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理论及措施
    2.1 德国近代建筑改造再利用策略
        2.1.1 德国近现代建筑保护特色
        2.1.2 德国近现代历史建筑改造策略
        2.1.3 德国近现代历史建筑内部改造
        2.1.4 德国近现代历史建筑屋顶部分改造
        2.1.5 低耗能改造措施
        2.1.6 结构加固
        2.1.7 德国近代建筑保护管理政策
    2.2 意大利近现代建筑改造再利用策略
        2.2.1 意大利近现代建筑保护现状
        2.2.2 意大利近现代建筑保护的特色
        2.2.3 意大利近现代建筑改造再利用策略
        2.2.4 意大利近现代建筑改造措施
        2.2.5 意大利近现代建筑室内改造措施
    2.3 日本近现代建筑改造再利用策略
        2.3.1 日本近现代建筑保护现状
        2.3.2 日本近现代建筑改造特色
        2.3.3 日本近现代建筑改造理念
        2.3.4 日本近现代建筑改造措施
        2.3.5 日本对于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措施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理论及措施
    3.1 国内近现代建筑改造再利用理念
    3.2 国内近现代建筑外部修缮措施
    3.3 国内近现代建筑内部空间改造措施
    3.4 结构加固
    3.5 消防安全
    3.6 青岛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
        3.6.1 青岛近现代建筑的缘起
        3.6.2 青岛近现代建筑风格分类
        3.6.3 青岛近现代建筑结构形式分类
        3.6.4 青岛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措施
        3.6.5 青岛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实例——胶澳总督官邸旧址
        3.6.6 青岛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中的问题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岛胶海关旧址的改造与再利用
    4.1 项目背景
        4.1.1 改造前现状
        4.1.2 改造再利用目标
    4.2 改造再利用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4.2.1 设计理念
        4.2.2 设计原则
    4.3 改造与再利用设计措施
        4.3.1 空间、功能改造设计
        4.3.2 外部风貌改造
        4.3.3 材料及做法的技术措施
        4.3.4 结构加固
    4.4 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现代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建议
    5.1 近现代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策略
        5.1.1 强化历史建筑的普查力度
        5.1.2 依据历史建筑价值,实行分类保护
        5.1.3 理顺历史建筑的产权关系
        5.1.4 积极探讨历史建筑再利用路径
    5.2 近现代建筑改造及再利用措施
        5.2.1 明确建筑改造中主要内容
        5.2.2 正确理解“修旧如旧”
        5.2.3 建筑更新模式
        5.2.4 近现代建筑改造实施策略
    5.3 近现代建筑空间改造
        5.3.1 空间形态
        5.3.2 功能流线
        5.3.3 消防疏散设计
    5.4 材料的改造与再利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世界遗产地保护的权益冲突分析 ——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杭州西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遗产地保护问题原因分析
        1.1.4 杭州西湖做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产生的根源和类型
        1.3.2 世界遗产地保护空间转变权益冲突分析
        1.3.3 世界遗产地保护空间转变权益冲突的消解模式和策略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世界遗产地保护研究进展
        2.1.1 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管理与规划
        2.1.2 遗产地原住民对遗产地保护的影响
        2.1.3 不同类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
    2.2 世界遗产地权益冲突分析研究进展
        2.2.1 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
        2.2.2 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类型
        2.2.3 世界遗产地权益冲突的解决方法
    2.3 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2.3.1 风险的概念与社会风险
        2.3.2 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2.3.3 社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3.4 社会风险的预警与消解研究
    2.4 文献评价与研究切入点
3 杭州西湖世界遗产地现状分析
    3.1 自然环境概况
    3.2 社会经济概况
        3.2.1 人口
        3.2.2 经济
    3.3 历史人文概况
    3.4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基本概况
        3.4.1 西湖申遗历程基本概况
        3.4.2 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价值
    3.5 管理机构概况
    3.6 西湖遗产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的起源、类型与后果
    4.1 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的起源
        4.1.1 法律体系不健全
        4.1.2 管理主体不明确
        4.1.3 地方文化差异
        4.1.4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同
        4.1.5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观念意识差异
        4.1.6 社区原住民参与不足
        4.1.7 政府投入不足
        4.1.8 监控力度不足与社会监督缺位
    4.2 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的类型
        4.2.1 根据冲突内容划分
        4.2.2 根据冲突主体划分
        4.2.3 根据冲突区域划分
    4.3 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的后果
        4.3.1 保护与开发相冲突的后果
        4.3.2 利益主体冲突的后果
        4.3.3 跨界冲突的后果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博弈论的世界遗产地公共空间私有化权益冲突分析——以西湖高档经营场所为例
    5.1 遗产地空间分配与管理经费来源
    5.2 遗产地保护以空间换取经费的博弈分析
        5.2.1 高档经营场所的经济学意义分析
        5.2.2 遗产地空间分配的博弈可能
        5.2.3 遗产地空间权益冲突的博弈模型构建
    5.3 案例分析——西湖高档经营场所与遗产地保护经费的博弈
        5.3.1 西湖高档经营场所与遗产地保护经费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点现状
        5.3.2 西湖高档经营场所与遗产地保护经费博弈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社会风险评估的世界遗产地私有空间公共化权益冲突分析——以西湖遗产地村庄开发为例
    6.1 权益冲突的社会风险识别
        6.1.1 客体风险——遗产地本身的破坏
        6.1.2 主体风险———原住民意识形态干扰
        6.1.3 环境风险——自然环境破坏
        6.1.4 西湖遗产地村庄发展过程中权益冲突的风险识别
    6.2 权益冲突的社会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6.2.1 专家评价法
        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6.3 权益冲突的社会风险评价方法建模
        6.3.1 权益冲突的社会风险评价方法建模原则
        6.3.2 权益冲突的社会风险评价方法建模基本框架
    6.4 杭州西湖遗产地村庄发展权益冲突社会风险评价
        6.4.1 各级权重指标的确定
        6.4.2 7个村庄的权益冲突社会风险评价比较
    6.5 本章小结
7 世界遗产地保护权益冲突的消解模式和策略
    7.1 消解模式的矩阵建构
    7.2 消解模式的工具箱选择
    7.3 消解冲突的基本步骤
    7.4 消解冲突的基本策略
    7.5 权益冲突的协同治理案例
        7.5.1 高档经营场所权益冲突协同治理案例
        7.5.2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原住民权益冲突协同治理案例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3)柏林,记忆之城——从尊重历史的价值观看柏林历史文物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1. 历史文物和文物保护的概念
    2. 德国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态度
二、柏林历史与现代并存的表现
    1. 尊重历史遗迹
    2. 延续历史使命
    3. 尊重历史事件
三、柏林历史文物保护的启示
    1. 城市的发展要充分尊重历史, 延续历史
    2. 合理地利用遗产是保护遗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4)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选择柏林的原因
        1.1.3 研究内容及范围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4 相关概念辨析
        1.4.1 现代主义运动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1.4.2 DOCOMOMO
        1.4.3 世界遗产
        1.4.4 近现代遗产
        1.4.5 20世纪遗产
2 德国遗产保护发展概况
    2.1 德国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
    2.2 德国遗产保护法规发展
    2.3 德国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简述
        2.3.1 遗产的定义及产权分类
        2.3.2 遗产登录制度
        2.3.3 管理级别与负责内容
        2.3.4 资金投入与运营
    2.4 德国遗产保护政策重点关注内容
    2.5 小结
3 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详述
    3.1 柏林住宅发展概况
    3.2 六处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总述
    3.3 法尔肯贝格(Falkenberg)五彩斑斓的花园城住宅区
        3.3.1 Akazienhof组团
        3.3.2 Gartenstadtweg组团
        3.3.3 户外设施
    3.4 威丁区席勒公园社区
        3.4.1 住宅与组团
        3.4.2 户外设施
    3.5 布里茨(Britz)的马蹄形社区
        3.5.1 马蹄部分
        3.5.2 红色阵线
        3.5.3 第三至五发展阶段
        3.5.4 第六发展阶段
        3.5.5 室外设施
    3.6 卡尔·雷根居民之家
        3.6.1 住宅与组团
        3.6.2 户外设施
    3.7 赖尼肯多夫(Reinickendorf)的"白城"(Weisse Stadt)
        3.7.1 住宅与组团
        3.7.2 户外设施
    3.8 西门子城大住宅区
        3.8.1 住宅与组团
        3.8.2 室外服务设施
    3.9 小结
4 价值评估和提名理由揭示的遗产保护新趋势与理念
    4.1 真实性与完整性
    4.2 突出的普遍价值
    4.3 符合申请世界遗产的标准
    4.4 遗产保护新趋势与理念
        4.4.1 价值内涵的拓宽
        4.4.2 "20世纪遗产"保护理念使文化遗产概念、类型更趋完整
    4.5 小结
5 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保护与发展实践经验
    5.1 保护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5.1.1 保护现状
        5.1.2 影响因素
        5.1.3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5.2 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保护实践
        5.2.1 保护工作的参与者
        5.2.2 法律与规划基础
        5.2.3 确保居住使用功能
        5.2.4 保护与维护规则
        5.2.5 文物保护规划与专家意见
        5.2.6 监控管理
    5.3 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发展实践
        5.3.1 发展规划
        5.3.2 资金等级及来源
        5.3.3 提升住宅认知度
        5.3.4 公共关系活动与旅游概念
        5.3.5 保护与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5.4 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经验
        5.4.1 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管理体系框架
        5.4.2 可持续性保护与管理
    5.5 小结
6 柏林经验的启示—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中近现代遗存保护
    6.1 唐大明宫及唐大明宫遗址公园
    6.2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中近现代遗存
    6.3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6.4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中近现代遗存的处理方式
        6.4.1 近现代遗存现状评估
        6.4.2 遗存的改造与利用适宜性评估
    6.5 概念设计
    6.6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研究成果

(5)德国格尔利茨城市遗产保护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内容
        1.1.1 城市遗产保护的意义
        1.1.2 城市遗产保护的内涵
        1.1.3 城市遗产保护的特殊性问题
        1.1.4 选择格尔利茨的原因
        1.1.5 城市遗产保护中的若干概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前人成果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2 德国城市遗产保护概况
    2.1 德国城市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
        2.1.1 19世纪早期前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2.1.2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八十年代
        2.1.3 20世纪八十年代至20世纪末
    2.2 德国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特点
    2.3 德国城市遗产的保护体系与现状
        2.3.1 文物的分类
        2.3.2 文物登录制度
        2.3.3 城市历史保护区
        2.3.4 管理与监督体系
        2.3.5 资金营运
    2.4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2.5 小结
3 历史城市格尔利茨概况及其价值
    3.1 格尔利茨概况
    3.2 格尔利茨城市发展历程
    3.3 格尔利茨城市遗产筛选
        3.3.1 中世纪古镇
        3.3.2 19和20世纪初历史城区
    3.4 价值判定
        3.4.1 艺术价值
        3.4.2 历史价值
        3.4.3 世界普遍价值
    3.5 小结
4 格尔利茨保护传统、思考及现状问题
    4.1 格尔利茨城市遗产保护的传统
    4.2 格尔利茨城市遗产保护当代的思考
    4.3 城市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以及矛盾
        4.3.1 历史城市中心的衰落与房屋严重空置
        4.3.2 历史城市遗产保护的资金的整体匮乏
        4.3.3 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4.3.4 私人保护参与中经验与技术的不足
    4.4 小结
5 格尔利茨城市遗产保护方法
    5.1 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5.1.1 总体战略
        5.1.2 "城市历史保护区"的设立
    5.2 历史城区的保护与复兴的对策
        5.2.1 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的总体思路
        5.2.2 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的原则
        5.2.3 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的基本目标
        5.2.4 历史城区复兴的工作构架
        5.2.5 格尔利茨古城的保护与复兴——老城与尼古拉郊区复兴案例
        5.2.6 近现代历史城区的保护与复兴—西内城改造案例
        5.2.7 西内城居住地块的改造设计案例
    5.3 历史建筑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5.3.1 历史建筑保护的工作
        5.3.2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5.3.3 历史房屋建筑的保护与维修——Semmling住宅维修案例
        5.3.4 历史建筑保护中新技术的尝试案例
        5.3.5 老城工业建筑的改造案例
    5.4 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的操作模式
        5.4.1 多方参与高效合作的管理模式
        5.4.2 引导性与程序化的申请与审批模式
        5.4.3 分阶段分类型的资金运用模式
        5.4.4 全面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扶助
        5.4.5 面向国际广泛开展的公共文化政策
    5.5 格尔利茨历史城区保护工作的实施效果
    5.6 小结
6 格尔利茨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6.1 格尔利茨经验的总结
        6.1.1 保护理念的发展
        6.1.2 保护法规与制度的完善
        6.1.3 保护战略与措施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6.1.4 保护操作模式的有效性
        6.1.5 社会公共政策的教育与文化推广
    6.2 中国对其经验的借鉴
        6.2.1 中国古代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特征
        6.2.2 中国近现代历史城市文化保护的发展
        6.2.3 中国历史城市保护存在的现象
        6.2.4 更深层面的问题剖析
        6.2.5 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一些建议
    小结
7 结论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6)论现代化背景下的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支持
        1.2.1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
        1.2.2 城市整体性保护理论
        1.2.3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1.2.4 文化生态学理论
    1.3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1.3.1 关于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的关系
        1.3.2 关于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3 关于福州城市特色遭到破坏的原因分析
        1.3.4 城市现代化背景下的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设想
        1.3.5 关于仓山特色城区建设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福州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2.1 福州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 福州城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遭到忽视与破坏
        2.1.2 福州城的丰富历史文化遗迹遭到建设性破坏
        2.1.3 福州城的现代建筑风格走向无特色化和单调化
    2.2 福州城市文化建设问题的产生原因
        2.2.1 现代化背景下商业文化和经济理性的强力冲击
        2.2.2 城市管理单位的管理不利及建设性破坏
        2.2.3 城市市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和发展意识淡薄
        2.2.4 区位优势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商家的争夺目标
第3章 新时期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方略及其实践典型
    3.1 凸显特色与相互共生: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文化资本及其相互关系
        3.1.1 山水环境:福州拥有散播着人文灵气和文化意蕴的地理优势
        3.1.2 文化名城:福州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独特的人文环境
        3.1.3 福州城的山水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和谐共生关系
    3.2 新时期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
        3.2.1 西方国家历史文化城市保护与建设的理论及经验借鉴
        3.2.2 以人为本——新时期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3.3 新时期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设想
        3.3.1 山水之城:福州山水优势与特色城市文化建设
        3.3.2 历史文化:福州人文环境与特色城市文化建设
    3.4 新时期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典型——仓山城区文化建设
        3.4.1 仓山城区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优势历史人文环境
        3.4.2 科学发展:建设特色仓山的策略设想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德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迪(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一) 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在法制方面的体现
    (二) 对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责任明确
    (三) 对世界遗产的保护采用多渠道投入方式
    (四) 重视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 充分利用世界遗产资源进行教育服务
    (六) 对遗产保护地实施和谐共赢机制
二、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 遗产保护法律缺失, 多头管理引发混乱
    (二) 遗产保护资金短缺, 遗产保护人才匮乏
    (三) 遗产保护中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三、对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的建议
    (一) 积极推进国际世界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
    (二) 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8)论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对四川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四川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问题分析
    1.四川遗产保护法制建设现状
    2.四川遗产管理工作现状
    3.四川遗产保护资金投入情况
    4.四川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5.四川遗产利用情况
    6.四川遗产地社区建设现状
二、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的先进经验
三、四川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对策

(9)论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德国与四川世界遗产业的比较分析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国与四川两地遗产保护法制比较
二、德国与四川两地遗产管理工作比较
三、德国与四川两地遗产保护资金投入比较
四、德国与四川两地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比较
五、德国与四川两地遗产利用比较
六、德国与四川遗产地社区建设比较
七、结论

(10)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国内外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的研究动态
    1.1 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国内研究动态
    1.2 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的国外研究动态
    1.3 国内外大遗址遗迹特点分析与保护方式比较
第二章 大遗址遗迹保护现存问题分析
    2.1 大遗址遗迹保护误区
    2.2 大遗址遗迹保护现状分析
    2.3 大遗址破坏因素及针对措施
第三章 大遗址价值评估体系
    3.1 大遗址分类研究
    3.2 大遗址评估体系
第四章 大遗址动态保护理念与美学意象
    4.1 动态保护的理念
    4.2 大遗址的美学意象
第五章 大遗址动态保护规划体系研究
    5.1 大遗址保护静态规划现状
    5.2 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
    5.3 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程序
    5.4 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构架
    5.5 大遗址保护规划规范性条款研究
第六章 大遗址保护范围划定方法研究
    6.1 大遗址保护范围划定方法研究现状
    6.2 大遗址保护范围划定方法研究
第七章 大遗址展示利用研究
    7.1 大遗址、遗迹展示内容研究
    7.2 大遗址、遗迹展示方法研究
第八章 大遗址保护利用与相关学科研究
    8.1 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保护生态相互关系
    8.2 大遗址保护与考古发掘的关系
    8.3 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8.4 大遗址旅游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8.5 大遗址保护学综述
第九章 大遗址遗迹管理与投资机制研究
    9.1 大遗址管理机制研究
    9.2 大遗址保护多元投资机制研究
第十章 大遗址文化继承性研究
    10.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性
    10.2 大遗址文化继承性研究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
    11.1 石寨山古遗址群动态保护规划研究
    11.2 动态保护规划在赵王城遗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11.3 泥河湾古遗址群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
    11.4 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研究
    11.5 安徽凌家滩遗址动态规划研究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 谢

四、从柏林、吕贝克市看德国古城、古迹保护的方式及其借鉴(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胶海关旧址改造与再利用设计研究[D]. 孙彦婷.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1)
  • [2]世界遗产地保护的权益冲突分析 ——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杭州西湖为例[D]. 邓志平. 浙江大学, 2016(12)
  • [3]柏林,记忆之城——从尊重历史的价值观看柏林历史文物保护[J]. 王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4]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初探[D]. 吴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02)
  • [5]德国格尔利茨城市遗产保护体系研究[D]. 阎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02)
  • [6]论现代化背景下的福州特色城市文化建设[D]. 黄火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08(01)
  • [7]德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迪[J]. 陈兴中,郑柳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2)
  • [8]论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对四川的启示[J]. 陈兴中,郑柳青.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 [9]论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德国与四川世界遗产业的比较分析谈起[J]. 陈兴中,郑柳青.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 [10]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D]. 田林. 天津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柏林和吕贝克视角下的德国古城和古迹保护之道及其借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