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开始售电(论文文献综述)
李鹍鹏[1](2019)在《华能大连电厂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问题逐渐显现。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大量阅读、收集及整理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相关文献及专注,总结分析近三年来辽宁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相关数据,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环境下发电企业营销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前人在该研究方向的经验成果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环境下发电企业营销策略的研究思路。本文以华能大连电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利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华能大连电厂市场营销工作环境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本企业竞争优劣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对华能大连电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采用市场细分的方法将电力市场拆分成多个不同特点的小市场并对目标市场进行了定位。之后根据目标市场中不同类型电力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从合理制订交易电价、拓宽营销渠道、开展针对性促销和充分利用关系营销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营销策略建议,帮助华能大连电厂在保证市场化交易电价水平的同时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份额,避免其在电改新形势下陷入经营困局。最后通过采取优化人力资源和组织机构、加大生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财务与后勤投入和树立良好企业品牌形象等保障措施来确保所提出的营销策略能够较顺利实施。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华能大连电厂较为清晰的梳理电力市场化改革形势下营销战略制定思路,找到更加匹配本企业现状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对华能大连电厂乃至发电行业营销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参考意义。
李三虎[2](2017)在《三峡大坝的社会建构》文中认为鉴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巨大和经济社会生态影响广泛,可以把三峡大坝的历史生成置于规模政治学加以分析:一是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这些政治家-设计师不断强化了三峡工程的水政治和电政治意义;二是三峡大坝意义实现包含了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影响方面的解释弹性,林一山-李锐之争,以及地方政府参与和公民社会卷入突显了三峡工程的开发层级、坝址和坝高选择,形成了一级开发的三斗坪175米大坝框架;三是进入物质化建构阶段后,主要转向融资、移民等的工程解题,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威权政治组织和动员力量;四是三峡大坝建成后,出于以环保为理由的反坝运动要求,逐步转向以可持续工程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政治治理。认为,像三峡大坝这样的大型工程框架选择,是一种容纳各种歧见的社会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因素,最终结果取决于所处历史阶段、工程规模大小、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或政治协商程度。
丹甫[3](2017)在《长江电力 水电航母的成长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以来,长江电力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中,保持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市值稳定在3000亿元左右。"高峡出平湖",距离三峡大坝合龙的历史时刻,已经过去近20年。关于三峡工程的各种讨论仍时有发生,但大坝真正的运营主体——中国最大的电力上市公司和全球领先的水电企业,长江电力(600900.SH)却显得颇为低调。如今的长江电力已不再仅仅拥有三峡、葛洲坝水电站,随着2016年成功收购金沙江流域另外两座
王化成,曾雪云[4](2012)在《专业化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与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中国三峡集团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考察了三峡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及其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在专业化产业战略下,三峡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是以战略意义和行业惯例为优先级的项目资金支持性活动,与多元化企业的资金竞争机制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研究显示,项目资金支持性活动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降低了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价值创造效应显着。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三峡集团为例对专业化经营下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机理进行了解释。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专业化战略对企业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内部资金支持机制的有用性与效用边界,对于深入理解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改善和提升我国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成仁[5](2011)在《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风电产业也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风电产业装机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新增装机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风电并网难、技术突破难等问题一直存在。本文运用政府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规制经济学等理论工具,对风电产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央地政府博弈以及企业行为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以政府行为分析的角度为解决风电问题提供良好建议。本文分析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展开。从供给来看,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套取补贴,铺开地区经济规模,赚取财税收入,争先占领风电产业。其深层次原因包括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官员晋升机制和财政分权体制。另一方面,对于主要由国有企业构成的风机制造企业和发电商而言,发展风电这一国家号召的能源产业,可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经济利润、提高未来收益、积累政治资本。加之国有企业存在软预算约束的情形,其投资行为更加注重政治利益而非经济效益。多种利益的合力促使国有企业纷纷投资风电,这也反映了企业对风电行业的良好预期。从需求来看,电网企业作为风电的直接需求者,决定着风电上网电量。相对于规模扩张迅速的风电来说,落后的电网建设条件制约着风电发展。一方面,风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对电网安全危害很大。若强制上网则需要在调峰、调度管理等方面做出大幅调整,给电网企业带来巨大成本,这些都使电网收购风电的积级性不高;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属自然垄断企业,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电网在利用垄断优势获取双边垄断利润的同时,还追求着政治利益。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电网覆盖面、提升电网垄断程度等方式,增加企业的政治话语权和垄断能力。对于风电这一国家大力支持的清洁能源,电网企业虽不积极但也表示支持,这里不排除企业有借发展风电之机谋求其他目标的机会主义倾向。为此,必须要求电网企业在支持风电发展过程中,体现其公益性质,主动承担相关成本,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从世界主要风电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各国政府均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一是对技术研发的大力支持,以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二是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持续的政策优惠和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三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电力消纳、交易和配额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电网对风电的吸纳能力;四是采用强制上网政策,要求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这些措施均值得我国借鉴。最后,本文提出要由中央政府这一强制力量来规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行为,以求得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的战略对策。首先,地方政府要明确自己是规则制定者、监督者和仲裁者的角色,考核地方风电上网电量,协调风电供需双方利益,促进本地风电技术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引入市场竞争,打破垄断。再次,中央政府要从中国能源战略的整体出发,制定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发展规划,走以技术研发为动力,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科学、有序发展为目标的风电发展路线。
熊少宇[6](2010)在《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电力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逐步开展,200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入了全新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机遇也充满挑战,世界电力体制没有成熟模式可以参考,因此,立足于我国电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解除管制、引入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电力工业改革就是要将电力工业纳入市场经济框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电力投融资体制是电力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论文着力研究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有所裨益。论文分三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第一、二、三章)是理论综述和素材基础。第一章引言。对国内外电力投融资体制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电力投融资体制理论综述。对电力投融资体制相关概念(电力市场、电价、电力投融资以及电力投融资体制等)进行了界定,概述了自然垄断理论、电力投融资理论和电力产业规制理论。本章是本文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国外电力投融资体制介绍与比较。以英国、美国和巴西、智利为例概述了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比较了这些国家电力投融资体制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分析了对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第二部分(第四、五、六、七、八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沿革、现状与问题分析。概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于2002年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经历的四个阶段,并从产权结构、市场形式、电价机制以及产业规制等方面分析了2002年以来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以及电力投融资体制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电力投融资体制制度缺陷(制度供给缺失和规制体制缺陷)和市场机制缺陷(电力市场缺陷和电价机制缺陷)。第五章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创新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电力投融资制度供给创新——电力产业政策制度供给创新和电力规制体制创新;其次分析了我国电力投融资市场机制创新——电力投融资资本市场创新和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创新。第六章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路径选择。从电力产权改革、电力市场改革和电价机制改革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分析了电力产权改革对于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存量电力资产产权重组的路径和新增电力投资产权多元化的方式;分析了我国发电市场寡头垄断竞争模式,提出了基于电力租的最优竞争模式以及基于私人参与的规制激励重建;分析了以火电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和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定价模式,以西电东送为例论述了区域电力输电定价机制改革。第七章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实证分析。在发电项目投融资体制实证分析中,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论述了寡头垄断竞争条件下容量投资决策问题;在输电项目投融资体制实证分析中,提出了基于电网阻塞管理的最优输电容量投资决策模型。第八章案例分析。通过对三峡工程建设十多年来的投融资实践的总结,分析了大型电力项目的投融资体制基本特点,论述了大型电力项目投融资体制制度供给、产权设计和筹融资策略等方面的经验第三部分(第九章)是总结。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曾培炎[7](2010)在《西电东送:开创中国电力新格局》文中指出
王儒述[8](2009)在《三峡工程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文中提出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它创造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它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建设贡献巨大,也是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是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具体体现。
于翔汉[9](2009)在《一次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李永安就长江电力上市答凤凰卫视记者问》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公司经证监会核准上市后,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近日,该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接受了专程从香港赴沪的凤凰卫视资讯台《财经点对点》栏目着名主持人曾子墨的采访。曾子墨曾留学美国着名的常春藤盟校。
韩伟,王柏臣[10](2006)在《盘点电力2006》文中认为年终的盘点,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回顾与记录。对于一本难以将中国电力一年的大事小情尽悉收录的杂志来说,取舍之间,的确包含忍痛的成分。尽管我们以十分的精心与细心来尽量避免收录时错过某些细节与章节,但我们也承认,广大读者视野的关注之异以及我们工作的难免疏漏,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二者的稍有偏离。因此,作为一种记录形式,我们只寄望于在读者观后之余,了解到中国电力和电力设备行业2006年发展的轨迹,并为其发展加上这个注脚。于是,我们选择政策、选择事件、选择工程、选择产品。我们想通过政策来注释国家在电力发展中的战略布局及引领方向;通过事件来反映中国电力一年来的产业变革;选择工程来彰显电力所取得的业绩并作为鞭笞中国电力激情发展的一种动力;同时,我们用产品来诠释中国电力制造业的科技实力与现状。与内容主体的有欠完善一样,我们的努力也不会尽善尽美,但是,我们和中国电力界人一样在尽力尽为。
二、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开始售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开始售电(论文提纲范文)
(1)华能大连电厂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国内外电力市场发展及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定义 |
2.1 电力市场和电力市场营销 |
2.2 电力市场相关定义 |
2.2.1 市场成员 |
2.2.2 电力交易方式 |
2.2.3 电量与电价 |
2.3 相关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2.3.3 SWOT分析 |
2.4 小结 |
3 华能大连电厂内部环境分析 |
3.1 华能大连电厂简介 |
3.2 近期生产经营情况 |
3.3 华能大连电厂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4 小结 |
4 华能大连电厂电力营销环境分析 |
4.1 华能大连电厂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因素 |
4.1.2 经济环境因素 |
4.1.3 社会环境因素 |
4.1.4 技术环境因素 |
4.2 基于波特五力的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现有竞争者竞争能力 |
4.2.2 潜在竞争者竞争能力 |
4.2.3 替代产品的替代能力 |
4.2.4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2.5 购买者议价能力 |
4.3 华能大连电厂营销能力分析 |
4.3.1 企业资源分析 |
4.3.2 经营能力分析 |
4.3.3 企业文化分析 |
4.4 小结 |
5 华能大连电厂营销策略 |
5.1 华能大连电厂SWOT分析 |
5.1.1 内部优势 |
5.1.2 内部劣势 |
5.1.3 环境的机会 |
5.1.4 环境的威胁 |
5.2 市场细分和定位 |
5.2.1 市场细分 |
5.2.2 市场选择 |
5.2.3 市场定位 |
5.3 营销策略制订 |
5.3.1 合理制定交易电价 |
5.3.2 拓宽营销渠道 |
5.3.3 针对性促销手段 |
5.3.4 积极开展关系营销 |
5.3.5 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
6 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6.1 组织和人力资源保障 |
6.2 生产支持保障 |
6.2.1 生产安全保障 |
6.2.2 生产效率和可靠性保障 |
6.2.3 生产成本保障 |
6.3 财务与后勤保障 |
6.4 企业文化与品牌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三峡大坝的社会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政治家动议和设想:水政治和电政治 |
2 工程框架选择:经济政治和地理政治 |
3 物质建构过程:威权政治和工程解题 |
4 可持续工程理念:生态政治治理转向 |
5 结束语 |
(3)长江电力 水电航母的成长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滚动开发” |
“增长破局” |
“引领水电” |
(4)专业化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与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中国三峡集团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述评 |
(一)企业应当如何组织和抉择才更有效率 |
(二)内部资金支持性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三)简评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案例选择 |
(三)案例概况 |
(四)实地研究过程 |
四、三峡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过程 |
(一)通过内部资本运作筹集资金 |
(二)按战略意义和行业惯例进行资金再分配 |
五、三峡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效应 |
(一)降低了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
(二)有利于集团层面的价值提升 |
(三)在上市公司层面获得了超额价值 |
1. 是否获得了超额价值 |
2. 与多元化经营做比较 |
六、三峡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机理 |
七、研究结论 |
(一)研究结论与启示 |
(二)进一步讨论与局限性 |
(5)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内可再生能源及风电研究现状 |
(一) 关于我国风电发展问题及原因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
(二) 对国际风电发展的研究及经验借鉴 |
(三) 对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研究 |
(四) 对电价机制的研究 |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研究现状 |
(一) 政策性研究 |
(二) 经济性研究 |
(三) 案例研究 |
(四) 技术性研究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及待研究问题 |
第2章 产业发展与政府行为理论 |
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 |
一、产业经济理论概述 |
(一)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
(二) 产业结构理论 |
(三) 产业布局理论 |
(四) 产业安全理论 |
二、产业政策理论与政府行为 |
第二节 政府行为理论概述 |
一、政府及政府行为 |
(一) 政府的内涵及构成 |
(二) 政府行为的内容 |
(三)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二、西方政府经济理论的演进 |
(一) 早期政府经济理论:自由放任主义思潮 |
(二) 近代政府经济理论的转变:国家干预的合法性 |
(三) 现代政府经济理论:寻求政府与市场的融合 |
(四) 小结 |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框架下的政府行为 |
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
二、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行为的分析 |
第四节 现代规制理论与政府行为 |
一、政府规制理论概述 |
二、政府行为的缺陷:外部性与规制失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章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制度环境及问题 |
第一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历程 |
一、我国风能资源概述 |
(一) 我国风能资源禀赋 |
(二) 风力发电的特性 |
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阶段 |
(一) 实验探索阶段(1977~1985 年) |
(二) 初期发展阶段(1986~2002 年) |
(三) 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2003 年~2008 年) |
(四) 全面发展阶段(2009 年至今) |
第二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一、我国风电装机现状 |
(一) 陆上风电 |
(二) 海上风电 |
二、我国风电制造业现状 |
三、我国风电价格现状 |
(一) 地方政府自主定价 |
(二) 特许权招标定价 |
(三) 标杆上网电价 |
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制度框架 |
(一) 国家性法律 |
(二) 其他法规 |
(三) 实施的效果及评价 |
第三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问题及瓶颈 |
一、风电发展缺乏具体、科学、全面协调的发展规划 |
二、风机设备制造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面临核心技术瓶颈 |
三、并网难问题仍未解决,电网滞后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四节 小结 |
第4章 中央政府行为与风电产业发展 |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界定 |
一、国家与政府 |
二、中央政府的界定 |
第二节 中央政府促进风电发展的举措及效果 |
一、中央政府的目标 |
二、中央政府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影响 |
(一) 中央政府促进风电发展的措施 |
(二) 中央政府政策措施的效果 |
第三节 利益集团干扰下的中央政府行为 |
一、利益集团的内涵 |
二、风电产业利益集团——构成、利益诉求及影响 |
(一) 风电产业利益集团的构成及其利益诉求 |
(二) 风电利益集团对中央政府行为的干扰 |
第四节 小结 |
第5章 地方政府行为与风电产业发展 |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界定及目标 |
一、地方政府的内涵 |
二、地方政府行为的目标 |
第二节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发展风电产业的选择 |
一、我国财税体制评述 |
(一) 财政分权理论简述 |
(二) 当前我国财税体制评述 |
二、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 |
三、财政分权体制下的风电产业 |
第三节 政绩考核、官员晋升与风电产业发展 |
一、当前政绩考核机制评述 |
二、官员晋升的政治锦标赛 |
三、政绩考核与官员晋升机制推动风电产业发展 |
第四节 地方政府寻租与风电发展 |
一、寻租的内涵、成本及层次 |
(一) 寻租的内涵及成本 |
(二) 寻租的层次 |
二、地方政府寻租与风电产业发展 |
第五节 央地政府间博弈与风电产业发展——对风电规划目标的博弈分析 |
一、我国风电发展目标的制定 |
(一) 我国风电目标现状及风电发展情况 |
(二) 对目前风电发展目标的评价 |
二、央地政府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
(一) 央地政府博弈的基础条件假定 |
(二) 央地政府博弈的动态化过程 |
(三) 央地政府博弈条件下的风电发展目标情景 |
三、规范风电发展目标的对策 |
第六节 小结 |
第6章 企业行为与风电产业发展 |
第一节 风电产业中的企业类别及特点 |
一、风电产业链构成及市场结构 |
(一) 风机制造业的市场构成 |
(二) 发电商 |
(三) 电网企业 |
二、国有企业的特点及行为逻辑 |
(一) 国有企业是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结合体 |
(二) 企业预算约束弹性化 |
(三) 国有企业行为是权力的异化表现 |
第二节 风电企业行为分析——供给方面 |
一、“产能过剩”与风机制造业的竞争性均衡 |
二、发电企业之间的囚徒博弈 |
(一) 发电企业的利益诉求 |
(二) 发电企业的囚徒博弈 |
第三节 风电企业行为分析——需求方面 |
一、风电并网现状 |
二、电网企业的垄断行为分析 |
(一) 电网企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和公益性 |
(二) 电网企业的垄断行为 |
三、供需企业行为互动:冲突中的一致利益 |
第四节 小结 |
第7章 国内外风电产业发展的比较及经验借鉴—政府行为的视角 |
第一节 世界风电发展现状 |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的风电发展经验 |
一、丹麦风电发展 |
(一) 丹麦风电发展的历史概况 |
(二) 丹麦风电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二、德国风电发展 |
(一) 德国风电发展概况 |
(二) 德国风电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三、西班牙风电发展 |
(一) 西班牙风电发展的历史概况 |
(二) 西班牙风电发展中的政策支持 |
四、美国风电发展 |
(一) 美国风电发展概述 |
(二) 美国风电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五、欧洲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经验 |
(一) 风电大规模并网的技术和理论性探讨 |
(二) 欧洲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障碍 |
(三) 对欧洲风电大规模并网的建议 |
第三节 国内外风电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
一、国内外风电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
(一) 国内外能源结构不同 |
(二) 国内外风力资源条件不同 |
(三) 国内外风电产业的市场结构相异 |
(四) 国内风电技术研发的基础较差 |
二、国外风电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一) 以技术研发作为风电发展的源动力 |
(二) 提供持续的优惠政策支持 |
(三) 通过政府协调与市场机制解决风电入网问题 |
(四) 采用强制上网或收购政策 |
(五) 鼓励多方投资者进入,打破垄断 |
第四节 小结 |
第8章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政府规制及战略选择 |
第一节 地方政府行为的规制 |
一、纠正政府定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
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益 |
三、发挥地方政府协调者作用,统筹多方利益 |
四、促进政务公开,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
五、把握自主创新脉搏,真正提升地方产业实力 |
第二节 风电企业行为的规制 |
一、风电企业行为规制的原则 |
二、企业行为的规制选择——供给方面 |
(一) 强化企业预算约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二) 打破国企垄断,引入社会和民间资本 |
(三) 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提高技术水平 |
三、企业行为的规制选择——需求方面 |
(一) 改进电力体制,引入市场竞争 |
(二) 明确电网职责,引入电网端强制配额制 |
(三) 提高电网业务信息透明度,强调公益特性 |
(四) 加强技术创新和电网建设步伐 |
第三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一、立足国家能源战略,科学制定风电产业发展规划 |
二、细化风电规划实施的基础性问题,做好保障性工作 |
三、加大国家对公共基础科学投入,提高风电自主创新和技术水平 |
四、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体系,监督政策执行效果 |
五、破除体制障碍,均衡多方利益,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 |
第四节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述评 |
第三节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论文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的创新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电力投融资体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电力产业的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
二、电力投融资的概念及其界定 |
三、电力投融资体制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二节 自然垄断理论 |
一、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 |
二、自然垄断可竞争理论 |
三、电力产业自然垄断特征 |
第三节 电力投融资理论 |
一、电力投融资宏观理论 |
二、电力投融资微观理论 |
第四节 电力产业规制理论 |
一、规制经济理论 |
二、电价理论 |
第三章 国外电力投融资体制概述与比较 |
第一节 部分国家电力投融资体制概述 |
一、部分发达国家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概述 |
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概述 |
第二节 部分国家电力投融资体制比较分析 |
一、国外电力投融资体制共同点分析 |
二、国外电力投融资体制差异性分析 |
三、对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四章 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沿革、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沿革与现状 |
一、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沿革 |
二、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现状分析 |
第二节 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一、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制度缺陷 |
二、我国电力投融资市场机制缺陷 |
第五章 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创新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电力投融资制度供给创新分析 |
一、电力产业政策制度供给创新 |
二、电力规制体制创新分析 |
第二节 我国电力投融资市场机制创新分析 |
一、电力投融资资本市场创新 |
二、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创新分析 |
第六章 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路径选择 |
第一节 投融资体制改革之一:电力产权改革 |
一、产权改革是建立电力投融资体制的关键 |
二、电力产业产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三、电力产权改革与电力投融资多元化路径选择 |
第二节 投融资体制改革之二:电力市场改革 |
一、发电市场寡头垄断竞争模式分析 |
二、电力租与最优有效竞争程度选择 |
三、私人参与与促进市场竞争的规制重建 |
第三节 投融资体制改革之三:电价机制改革 |
一、发电定价机制改革路径分析 |
二、输电电价机制改革路径分析 |
第七章 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发电项目投融资模式实证分析 |
一、发电容量投资分析主要方法 |
二、寡头垄断竞争条件下容量投资决策 |
第二节 输电项目投融资模式实证分析 |
一、简单条件下输电投资决策 |
二、最优输电容量投资决策 |
第八章 案例分析:三峡工程投融资模式 |
第一节 三峡工程投融资模式基本情况 |
一、三峡工程投融资基本情况 |
二、三峡工程投融资模式特点分析 |
第二节 三峡工程投融资模式经验分析 |
第九章 总结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7)西电东送:开创中国电力新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电东送势在必行 |
二、广东告急加速西电东送进程 |
(一) 省内找电还是省外送电 |
(二) 朱总理要我一起立“军令状” |
(三) 决定外省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 |
三、构筑南中北三大通道 |
(一) 南部通道建设顺利推进 |
1.龙滩成为国内第二大水电站 |
2.鲤鱼江电厂突破传统规划原则 |
3.实现向广东新增1000万千瓦供电 |
(二) 中部通道成为全国联网中心 |
1.二滩电站弃水引发电力体制改革 |
2.三峡工程成为中部通道电力枢纽 |
(三) 北部通道确保京畿用电 |
四、西电东送成果丰硕 |
(8)三峡工程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峡工程 |
2 环 境 |
2.1 我国的环境政策 |
2.2 三峡工程环境 |
2.2.1 流域环境 |
2.2.2 库区环境 |
2.3 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
2.3.1 环境影响评价 |
2.3.2 主要环境效益[1-2] |
(1) 防洪。 |
(2) 发电。 |
(3) 航运。 |
(4) 其他。 |
2.3.3 环境影响及其对策[3] |
(1) 淹没与移民。 |
(2) 景观与文物。 |
(3) 库区水质。 |
(4) 库区泥沙。 |
(5) 水库诱发地震。 |
(6) 库岸稳定。 |
(7) 珍稀物种。 |
3 施工区环境保护 |
3.1 工程进展 |
3.2 环境保护 |
3.2.1 施工概况 |
3.2.2 当前进展 |
4 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4] |
(1) 承担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洪安全。 |
(2) 提供清洁、优质能源。 |
(3) 充分发挥“黄金水道”航运效益。 |
(4) 三峡电站机组自主创新。 |
(5) 可持续发展。 |
5 结 语 |
(9)一次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李永安就长江电力上市答凤凰卫视记者问(论文提纲范文)
“我相信长江电力发行上市定能成功” |
长江电力对股市会有提升作用 |
长江电力的上涨空间有多大? |
投资者对长江电力充满信心 |
长江电力上市符合国家规定 |
长江电力如何选择战略投资者? |
李永安:主要是考虑他们与长江电力的业务联系。像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广电集团等, 这些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另外, 还有消纳三峡电的省市能源发展公司, 今后长江电力也可能要在那些地方发展电力项目。还有一些为三峡工程提供设备、产品和技术方面服务的企业或机构, 他们今后与中国三峡总公司和长江电力还会有一些合作项目。三峡工程要回报全国人民 |
长江电力竞争优势何在? |
长江电力的折旧分析 |
改善能源结构降低投资风险 |
三峡机组既没有贱卖投资者也不会吃亏 |
三峡工程的社会功能与发电功能是如何划分的? |
如何实现滚动开发长江的宏伟蓝图? |
四、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开始售电(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能大连电厂营销策略研究[D]. 李鹍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2]三峡大坝的社会建构[J]. 李三虎.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7(03)
- [3]长江电力 水电航母的成长之路[J]. 丹甫. 英才, 2017(06)
- [4]专业化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与价值创造效应——基于中国三峡集团的案例研究[J]. 王化成,曾雪云. 管理世界, 2012(12)
- [5]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王成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09)
- [6]我国电力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D]. 熊少宇. 武汉大学, 2010(05)
- [7]西电东送:开创中国电力新格局[J]. 曾培炎. 中共党史研究, 2010(03)
- [8]三峡工程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J]. 王儒述. 湖北水力发电, 2009(05)
- [9]一次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李永安就长江电力上市答凤凰卫视记者问[J]. 于翔汉. 中国三峡, 2009(S1)
- [10]盘点电力2006[J]. 韩伟,王柏臣. 电力设备,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