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门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东,陈攀[1](2016)在《宁德市白马港区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文中提出目的掌握白马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医学媒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9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3属4种,其中褐家鼠占60.00%,为当地的优势鼠种,汉坦病毒出血热阳性率为10.00%;捕获蚊类10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4属5种;捕获蝇类650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16属23种,其中大头金蝇占62.97%;捕获蜚蠊101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捕获蜱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1属1种;捕获螨1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未捕获蚤和蠓。结论掌握了白马港区8种医学媒介的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高雪萌[2](2016)在《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调查及两种重要病媒生物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媒生物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在某一地区和国家发生危害,更可借助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邮件等在国际口岸间传播,对口岸地区的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浙江温州七里港码头和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是浙南地区的重要国际港口,近年来出入出交通工具、人员、集装箱发展迅速,加之黄热病、寨卡病毒等虫媒传染病暴发,使疫情传入我国的风险不断增加。本学位论文为有效防止病媒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经国境口岸传入和传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于2012-2015年在温州七里港口岸和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系统地收集病媒生物,获得了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同时,面对口岸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新挑战,本学位论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重要病媒生物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和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Fabricius)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初步分析工作,旨在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结果如下:1.温州口岸病媒生物本底调查2012-2015年间,在温州七里港码头共捕获病媒生物标本18866号,隶属9科23属33种。其中,鼠形动物72号,隶属2科4属6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0.78%、1.31%、0.71%和0.46%,9月和12月是活动高峰期,优势种为臭鼩鼱Suncus murinus(Linnaeus,1766),占比75.00%。蚊类5436号,隶属2科4属6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4.04号/(台*小时)、7.93号/(台*小时)、8.37号/(台*小时)和6.15号/(台*小时),夏季为活动的高峰时期,优势种为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Say,1823,占比69.24%。蝇类13355号,隶属4科14属20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104.00号/笼、253.80号/笼、151.94号/笼和274.50号/笼,活动高峰为7月,以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Fabricius,1724)、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eigen,1826)为主,分别占比50.85%和28.79%。2012-2015年间,在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共捕获病媒生物标本35515号,隶属10科19属29种。其中鼠形动物95号,隶属2科4属6种,各年度平均密度为1.08%、0.91%、1.67%和0.72%,高峰期集中在6-8月,优势种为臭鼩鼱,占比42.11%。蚊类5342号,隶属2科3属5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6.56号/(台*小时)、7.49号/(台*小时)、7.47号/(台*小时)和3.22号/(台*小时),活动高峰集中在夏季,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占比74.22%。蝇类20423号,隶属4科10属14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312.61号/笼、257.00号/笼、276.67号/笼和288.33号/笼,活动高峰时期为7月,以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为主,分别占比59.91%和24.29%。蜚蠊9655号,隶属2科2属4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8.36号/张、8.89号/张、8.83号/张和5.88号/张,发生高峰期为5-6月,优势种为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linnaeus,1767),占比96.99%。2.温州口岸输入性病媒生物调查2012-2015年间,在温州口岸入境集装箱共截获输入性病媒生物标本823号,隶属4目10科19属31种,以蝇类为主,占80.07%,其次为蜱(10.57%)和蜚蠊(8.51%),蚊类和鼠类占比较少。截获病媒生物的集装箱来源于3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占比最高的5个国家和地区为:宁波内支线、南非、美国、乌拉圭和澳大利亚,货物主要为盐湿牛皮。截获病媒生物的高峰集中在6-10月。发现9种非本地种的输入性病媒生物,分别为绯胫纹蝇graphomyarufitibiastein,1918、厚环黑蝇ophyraspinigerastein,1910、巴浦绿蝇luciliapapuensis(macquart,1842)、古铜黑蝇ophyraaenescens(wiedemann,1830)、凯氏酪蝇piophilacasei(linnaeus,1758)、蓬勃花蜱amblyommapomposumd?nitz,1909、图兰璃眼蜱hyalommaturanicumpomerantsev,1946、丽表花蜱amblyommalepidum(d?nitz,1808)和彩饰花蜱amblyommavariegatum(fabricius,1794)。2012-2015年间,在温州口岸入境船舶上共截获输入性病媒生物标本80号,隶属2目6科10属14种,主要包括蝇类和蜚蠊,分别占52.50%和47.5%。截获病媒生物的船舶来源于10个国家和地区,船港籍为中国、中国香港和巴拿马的船舶携带输入性病媒生物较多,截获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和9-10月。发现3种非本底种的输入性病媒生物,包括蓝翠蝇、厚环黑蝇和凯氏酪蝇。3.黑胸大蠊和澳洲大蠊转录组分析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serville,1839和澳洲大蠊periplanetaaustralasiae(fabricius)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其中,黑胸大蠊转录组信息数据量为13.63g,共获得54964个转录本,总长度57753395bp;进一步分析后获得39576个unigene基因,总长度32297597bp,最长27693bp,平均长度816bp。将unigene依次在swiss-prot、nr、kegg、cog和pfam等公共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61167个注释结果。黑胸大蠊snp置换(transition)33955个,颠换(transversion)16561个,筛选获得2666条微卫星序列。澳洲大蠊转录组信息数据量为7.19g,共获得29160个转录本,总长度21385175bp;进一步分析后获得24404个unigene基因,总长度16583410bp,最长10853bp,平均长度679bp。将unigene在swiss-prot、nr、kegg、cog和pfam等公共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45476个注释结果。澳洲大蠊snp置换(transition)21234个,颠换(transversion)11154个,筛选获得1543条微卫星序列。
茹淞,刘凤莲,黄杰,祁琳,黎祝凤,高秦[3](2013)在《银川河东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掌握银川机场口岸鼠、蚊、蝇、蜚蠊类4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掌握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调查采用夹(笼)夜法,蚊类采用人帐诱捕法,蝇类采用捕蝇笼诱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对捕获的鼠形动物、成蚊、蝇类和蜚蠊进行分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捕获鼠形动物32只,经鉴定隶属于1目3科4属4种;捕获成蚊7 072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2亚科3属4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0.86%,蚊类平均密度为110.5只/人工.h;捕获成蝇19 017只,经鉴定隶属于3科7属11种,丝光绿蝇为优势种,79月为高峰期,平均密度为306只/笼;调查捕获蜚蠊670只,经鉴定隶属于2科2属2种,平均密度为0.93只/盒,优势种为德国小蠊。结论本次调查较全面的掌握了银川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积极开展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科学资料。
张军梅[4](2013)在《福建省部分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福建省部分口岸媒介生物的分布情况及媒介生物分布的影响,为媒介生物的控制以及国境口岸传染病的监测预防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地理分布及港口类型,随机抽取了泉州肖厝口岸和宁德口岸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按照《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定鼠、蚤、蚊、蝇、蜚蠊、蜱、螨、蜢8种媒介生物监测方法。结果1.肖厝口岸与前期调查相比新增了9种:红角棕蝇、褐须亚麻蝇、酱亚麻蝇、灰地种蝇、斑蟅黑蝇、绯颜裸金蝇、纳氏厉螨、粒形硬蜱、南方蜚蠊。宁德口岸与前期调查相比新增了5种:黄毛鼠、小家鼠、针毛鼠、疏斑纹蝇、粒形硬蜱。2.本次肖厝口岸调查鼠形动物优势种为臭鼩鼱,占总数的26.15%;其次黄毛鼠和黄胸鼠各占21.07%。年平均密度为2.24%。宁德口岸调查鼠形动物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总数的78.69%,其次为臭鼳鼱,占总数的12.39%;年平均总密度为3.39%。肖厝口岸鼠体总染蚤率0.24%、鼠体总螨指数为0.0024;宁德口岸鼠体总染螨率1.94%、鼠体总螨指数为0.04。本次监测肖厝口岸蝇类年平均密度为35.55只/笼日;宁德口岸蝇类年平均密度为92.44只/笼日。本次监测肖厝口岸蜚蠊年平均密度为0.87只/盒;宁德口岸蜚蠊年平均密度为0.48只/盒。本次监测肖厝口岸蚊年平均成蚊密度为0.54只/人工小时;宁德口岸蚊年平均密度为1.17只/人工小时。结论1.不同时期、不同监测点、不同生境的媒介生物种群构成、分布成多样性。2.媒介生物的分布受气温、生境等多种因素影响。3.目前,我国病媒生物种类繁多且种群密度高,相当一部分病媒传染病可能随时爆发流行。所以,进一步加强媒介生物学与控制研究是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实乃当务之急。
吴荣泉[5](2013)在《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及蝇类种群分子鉴定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掌握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状况,探讨孳生环境改变对医学媒介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2、利用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658bp基因系列,初步建立福建蝇类的基因数据库及分子鉴定方法。[方法]1、分层抽样选取湄洲湾南岸港区三个作业区的六个作业码头为监测点。按照《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定鼠、蚊、蝇、蜚蠊、蚤、螨、蜱、蠓8种医学媒介生物的监测方法,进行为期1年每月1次的调查。2、采集于福建部分口岸的4科13属19种64个蝇类新鲜标本,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序,并用DNASTAR7.10和MEGA4.0基因软件进行同源性对比、进化距离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蝇类标本。[结果]1、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3属5种,全年平均密度为2.24%,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属(26.15%);生境不同,鼠形动物优势种属及密度不同,其中荒地密度最高(3.02%)。2、检获的蚤、螨、蜱种属较为单一,鼠体染虫率及各鼠体表寄生虫平均指数均较低。3、捕获蝇类4科13属16种,密度为35.55只/笼·日;以大头金蝇(67.44%)为优势蝇种;蝇类主要孳生于居住区(47.27只/笼·日),活动高峰在夏季。4、捕获成蚊3属3种,密度为0.54只/人工·小时,以致倦库蚊(69.01%)为优势种属,居住区密度最高为1.63只/人工·小时,活动高峰在夏季。5、捕获蜚蠊3科3属5种,密度为0.87只/屋,以德国小蠊(94.86%)为优势种属,食堂密度最高为2.25只/屋。6、未捕获蠓类。7、上述蝇类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0%-3.32%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5.26%-18.30%之间,但是铜绿蝇与丝光绿蝇进化分歧均数0.6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相同的种很好聚集在一起,且可信度均达96%以上。[结论]1、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均为福建省的常见种类,未发现外来新种;但是与该港区本底资料相比,新增了裸芒综蝇、褐须亚麻蝇、酱亚麻蝇、灰地种蝇、斑蟅黑蝇、绯颜裸金蝇、纳氏厉螨、粒形硬蜱、蔗蠊9个新纪录种;而鼠形动物的种群则保持相对稳定。2、湄洲湾南岸港区除鼠、蝇、蜚蠊外,其余种类密度均符合我国入出境检验检疫媒介生物控制标准。蜱、蚤、螨密度指数较低,且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3、现代化的作业码头,随着建设的完善、管理的规范,鼠形动物密度逐渐降低。注重石化码头的前期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地面硬化率及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对医学媒介生物的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4、19种蝇类大部分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0%-3.32%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5.26%-18.30%之间,种内种间差异较大,基于mtDNACOⅠ基因的658bp基因系列,可以用于福建部分蝇类种下水平的分类鉴定。5、基于mtDNA COⅠ基因的658bp基因系列,对于属或科上水平的区分及少数近缘种的鉴定上有所限制。
蒋惠坚,蔡光增,蔡水狮[6](2013)在《肖厝口岸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结果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掌握肖厝口岸各港区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8月-2012年2月在肖厝口岸开展的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肖厝口岸2轮本底调查捕获的医学媒介生物,经鉴定共有16科32属56种,其中鼠形动物2目2科3属5种、蚤类1科1属1种、蚊类2科4属7种、蝇类4科15属21种、蜚蠊2科3属5种、蜱类1科1属1种、螨类3科3属6种、蠓类1科2属10种。第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没有发现新的种类,但有12种新记录检出;除鼠形动物外,其它7类医学媒介生物的密度比第1轮调查低。结论肖厝口岸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组成均为福建省普遍存在的媒介生物种类;新开验港区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群构成与旧港区有所不同,鼠、蝇、蜚蠊的密度未能达到我国国境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标准;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辖区各港区开展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将各类媒介生物的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在今后的蚊、蠓类本底调查中,应合理选择医学媒介生物调查方法和调查点,选择高检出率的调查方法,而调查点的选择应包括港区所有的不同生境环境,这样才能提高蚊、蠓种群的捕获量。
蔡茂荣,陈锦钟,方跃珍,卢黎明,陈斌,陈秋怀,郭元云,陈生枝,辛锡龙,林红[7](2012)在《福建漳州古雷半岛病媒生物及鼠传疾病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漳州古雷半岛病媒生物种类及鼠传疾病本底基线水平,为港区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媒介生物及鼠传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蠓类在日落后采用紫外灯诱蠓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捕集法;蜚蠊采用广口瓶诱捕法;鼠类采用鼠笼诱捕法;蚤类、蜱类、螨类与鼠类同时进行。结果本次调查发现蚊类有2亚科3属4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蚊类活动全年有两个高峰,分别为3~5月份和11~12月份。蝇类共有5科10属15种,以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消长曲线为单峰型,5月份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蜚蠊共2科2属5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蠊种。鼠类有2科3属5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全年平均密度为12.26%,于5月和9月各有一个高峰。鼠体蚤类只发现印鼠客蚤一种,并发现染有革螨5种,以毒棘厉螨为优势种。鼠肺检出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阳性1份,宿主为褐家鼠。结论基本摸清了漳州古雷半岛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今后开展媒介生物的防制,控制媒介传染病提供科学资料。
李力军,徐惠诚,高彬,赵增强,李君君[8](2012)在《天津机场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天津机场口岸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方法统计天津机场口岸蚊、蝇、鼠和蜚蠊的调查数据。结果弄清了2010年度天津机场口岸四种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结论与前些年相比,没有发现新的医学媒介生物物种。
林伟,洪兆祥,连维春,张述铿,吕安榕[9](2011)在《福建长乐辖区口岸蜚蠊本底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福建长乐辖区口岸各开放码头蜚蠊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防治蜚蠊和鉴别输入性蜚蠊种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采用标准诱捕盒法,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连续12个月。结果 2008—2009年调查共捕获各类蜚蠊144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4种;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其次是美洲大蠊;长乐辖区口岸蜚蠊年平均密度为0.23只/盒。结论长乐辖区口岸蜚蠊密度低于国家标准,但仍需进一步做好口岸蜚蠊监测工作;本次调查为今后辖区口岸蜚蠊防治工作提供切实的技术资料。
蒋惠坚,蔡光增,苏触景,黄文雄[10](2007)在《肖厝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掌握肖厝口岸蜚蠊的本底资料,为今后开展口岸卫生监督与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12月采用盒式诱捕法对肖厝口岸蜚蠊的密度指数、种群构成以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布放有效诱捕盒592只,捕获各种蜚蠊610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4种,具体为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德国小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蜚蠊总数的52.46%。蜚蠊全年平均密度为1.03只/盒,全年只有1个高峰期,为8月份,其密度为2.61只/盒,为全年的蜚蠊繁殖生长的高峰期。〔结论〕肖厝口岸蜚蠊密度相对较低,种群构成相对简单,蜚蠊密度消长与气温的高低有密切的相关关系(r=0.8592,tr=5.3103,P﹤0.001)。每年的8月份是防治蜚蠊的最好时机,尤其在港区某粮油工业公司、与港区连接部的某餐馆、港区食堂3个蜚蠊密度相对较高的调查点,要经常对存放的食物及有利于蜚蠊生长及藏匿的场所进行清理,定期采用药物杀灭,破坏其生长繁殖环境,这是防治蜚蠊的必要措施。
二、海门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门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宁德市白马港区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情况 |
2 调查方法 |
2.1 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 |
2.2 蚊类 |
2.3 蝇类 |
2.4 蜚蠊 |
2.5蚤 |
2.6 蜱 |
2.7蠓 |
2.8螨 |
3 调查结果 |
3.1 鼠类 |
3.1.1 鼠类的种群分布 |
3.1.2 鼠类密度及季节消长 |
3.1.3 对鼠血清、肺、肝脾、肾送检情况 |
3.2 蚊类 |
3.2.1 蚊类的种群构成 |
3.2.2蚊类的季节消长 |
3.2.3 蚊类的各种群季节分布 |
3.3 蝇类 |
3.3.1 蝇类的种群分布 |
3.3.2 蝇类的季节消长 |
3.4 蜚蠊 |
3.5 蚤类 |
3.6 蜱类 |
3.7 蠓类 |
3.8 螨类 |
4 讨论 |
4.1 鼠类 |
4.2 蚊类 |
4.3 蝇类 |
4.4 蜚蠊 |
(2)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调查及两种重要病媒生物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病媒生物的监测调查 |
1.1 病媒生物及虫媒传染病 |
1.2 病媒生物的危害 |
1.3 开展病媒生物监测的意义 |
1.4 口岸病媒生物研究的新方向 |
2 转录组 |
2.1 转录组概述 |
2.2 转录组测序技术 |
2.3 转录组在昆虫中的运用 |
引言 |
第二章 温州口岸病媒生物本底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口岸基本情况 |
1.2 监测对象 |
1.3 监测范围 |
1.4 监测时间 |
1.5 监测方法 |
1.6 标本鉴定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七里港码头结果与分析 |
2.1.1 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蜱、蚤、螨) |
2.1.2 蚊类 |
2.1.3 蝇类 |
2.2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结果与分析 |
2.2.1 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蜱、蚤、螨) |
2.2.2 蚊类 |
2.2.3 蝇类 |
2.2.4 蜚蠊 |
3 讨论 |
3.1 温州七里港码头 |
3.2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
第三章 温州口岸输入性病媒生物的监测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监测对象 |
1.2 监测种类及侵害阳性指征 |
1.3 监测时间 |
1.4 监测方法 |
1.5 标本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入境集装箱卫生检疫情况 |
2.2 入境集装箱截获病媒生物的来源 |
2.3 入境集装箱截获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 |
2.4 入境船舶卫生检疫情况 |
2.5 入境船舶截获病媒生物来源地分布 |
2.6 入境船舶截获病媒生物密度变化 |
2.7 入境航空器及国际邮包媒介截获情况 |
3 讨论 |
3.1 入境集装箱截获病媒生物 |
3.2 入境船舶截获病媒生物 |
第四章 黑胸大蠊和澳洲大蠊的转录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黑胸大蠊转录组分析 |
2.2 澳洲大蠊转录组分析 |
3 讨论 |
第五章 主要结果、结论及研究展望 |
1 摸清了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的基本情况 |
2 掌握了温州口岸输入性病媒生物的基本情况 |
3 温州口岸虫媒传染病传播和外来生物定殖的风险客观存在,应当加强病媒生物防控 |
4 获得了黑胸大蠊和澳洲大蠊的转录组数据 |
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4)福建省部分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及蝇类种群分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 基于 COⅠ基因的蝇类分子鉴定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福建漳州古雷半岛病媒生物及鼠传疾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项目与方法 |
1.1 蚊类调查方法 |
1.1.1 成蚊种群密度调查 |
1.1.2 蚊虫孳生地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 |
1.2 蝇类调查 |
1.3 鼠类种群密度调查 |
1.4 鼠体外寄生虫密度 (含调查螨、蚤、蜱类等) 调查 |
1.5 鼠疫、出血热调查 |
1.6 蠓类调查 |
1.7 蜚蠊调查 |
2 结 果 |
2.1 成蚊种群密度调查结果 |
2.2 |
2.3 蝇类调查结果 |
2.4 鼠类种群密度调查结果 |
2.5 鼠传疾病调查结果 |
2.6 蜚蠊调查情况 |
2.7蠓类调查 |
3 讨 论 |
3.1 漳州古雷半岛病媒生物本底水平及季节消长情况 |
3.2 鼠传疾病调查情况 |
3.3 建议 |
(8)天津机场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 |
2 调查方法 |
2.1 调查地点 |
2.2 调查方法 |
2.2.1 鼠类调查 |
2.2.2 成蚊调查 |
2.2.3 蝇类调查 |
2.2.4 蜚蠊类调查 |
3 调查结果 |
3.1 鼠类 |
3.1.1 种群组成 |
3.1.2 鼠类构成图 |
3.1.3 鼠密度及季节消长 |
3.2 蚊类 |
3.2.1 种群组成 |
3.2.2 蚊类构成 |
3.2.3 蚊密度及季节消长 |
3.3 蝇类 |
3.3.1 种群组成 |
3.3.2 种群构成 |
3.3.3 蝇密度及季节消长 |
3.4 蜚蠊类 |
3.4.1 种群组成 |
3.4.2 蜚蠊类构成 |
4 讨论 |
(9)福建长乐辖区口岸蜚蠊本底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 |
2 方法 |
2.1 调查时间 |
2.2 地点选择 |
2.3 方法 |
3 结果 |
3.1 种群分类 |
3.2 种群构成 |
3.3 蜚蠊密度 |
3.4 长乐辖区各码头不同种类蜚蠊密度分布 |
3.5 蜚蠊密度及季节消长 |
4 讨论 |
(10)肖厝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概况 |
2调查地点与方法 |
2.1调查地点 |
2.2调查方法 |
3结果 |
3.1种类组成 |
3.2种群分布 |
3.3季节消长情况 |
3.4不同生境的密度比较 |
3.5密度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 |
4讨论 |
四、海门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德市白马港区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J]. 刘晓东,陈攀. 口岸卫生控制, 2016(03)
- [2]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调查及两种重要病媒生物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D]. 高雪萌. 西南大学, 2016(02)
- [3]银川河东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茹淞,刘凤莲,黄杰,祁琳,黎祝凤,高秦.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3(03)
- [4]福建省部分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D]. 张军梅.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5]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及蝇类种群分子鉴定研究[D]. 吴荣泉.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6]肖厝口岸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结果比较分析[J]. 蒋惠坚,蔡光增,蔡水狮. 口岸卫生控制, 2013(01)
- [7]福建漳州古雷半岛病媒生物及鼠传疾病调查研究[J]. 蔡茂荣,陈锦钟,方跃珍,卢黎明,陈斌,陈秋怀,郭元云,陈生枝,辛锡龙,林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04)
- [8]天津机场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报告[J]. 李力军,徐惠诚,高彬,赵增强,李君君. 口岸卫生控制, 2012(01)
- [9]福建长乐辖区口岸蜚蠊本底调查[J]. 林伟,洪兆祥,连维春,张述铿,吕安榕.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1(06)
- [10]肖厝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J]. 蒋惠坚,蔡光增,苏触景,黄文雄.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