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仪器及其在纱线动态张力试验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及其在纱线动态张力试验中的应用

一、虚拟仪器及其在纱线动态张力测试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敏[1](2021)在《浆纱织造载荷模拟及其承载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浆纱在织造过程中受到后梁、停经片、综丝和钢筘,以及纱线之间的拉伸和摩擦作用,其承受上述织造载荷作用的能力称为浆纱的承载性能。浆纱的承载性能优劣是决定其能否顺利完成织造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通常采用浆纱的初始(未上机织造)断裂强力及毛羽量等指标评价浆纱的承载性能。但随着织造载荷的作用,浆纱的性能是不断劣化的,对于这种变化过程,仅采用浆纱的初始断裂强力与毛羽量的初始状态表征是不完备的。此外,亦有研究采用摩擦仪器作用下浆纱的寿命次数评价其承载性能,这种破坏状态的表征亦无法有效描述浆纱承载过程中的状态,并且采用以砂纸包覆的摩擦块对摩擦载荷进行模拟具有磨料寿命短测试结果稳定性差的缺点。目前对浆纱性能的评价方法,普遍存在仿真过于简化、测试数据稳定性差、未表征浆纱承载过程中性能下降的问题。在我国纺织业不断向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等现代生产模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合理的浆纱承载性能测试方法,提出浆纱承载性能的表征指标,客观评价浆纱承载性能对指导浆纱和织造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据此,本文在深入剖析织造载荷作用构成的基础上,对织造载荷进行合理的过程仿真,设计了JN-01浆纱织造载荷模拟试验仪,由此提出一种模拟织造载荷作用的浆纱承载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分析不同仪器参数对浆纱承载寿命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测试的合理样本容量及仪器参数取值。继而探讨了单独拉伸和单独摩擦载荷作用下浆纱的拉伸断裂和毛羽量指标的变化规律。最后对复合织造载荷作用下浆纱强伸性能和起毛性能的变化规律建模分析,提出浆纱抗强损性能和抗起毛性能的评价指标,构建了由一套测试仪器(JN-01浆纱织造载荷模拟试验仪)和三项指标(剩余增强率、磨后毛羽量、承载寿命)构成的浆纱承载性能评价体系。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依据经纱在织机上所受的拉伸和摩擦载荷作用,设计了浆纱织造载荷模拟试验装置,构建了模拟织造状态下的浆纱承载寿命测试方法。试验装置由拉伸载荷和摩擦载荷模拟模块、断纱自停感应模块和人机交互设计模块构成。纱线张力的实时检测和送经量的适量调节保证了对静态拉伸载荷的模拟;开口装置及开口动程的调节实现了对动态拉伸载荷的模拟;摆动筘座上的摩擦杆实现了对摩擦载荷的模拟。断纱自停感应模块完成了测试中的纱线断头检测与停车。测试中纱线动态恒张力的实现减小了由于纱线张力波动过大导致的测试误差。人机交互设计模块实现了仪器的参数设定、自动控制和测试结果的显示与输出。通过14.6 tex、9.7 tex和7.3 tex的纯棉浆纱试样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试验装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2)为确定试验仪的稳定测试条件,研究了浆纱承载寿命测试中适宜的样本容量、优选了试验的仪器参数条件并验证了仪器参数优化结果的普适性。为了高效获得可靠的承载寿命测试结果,通过对14.6 tex和7.3 tex的纯棉浆纱进行重复实验,采用U检验方法,确定50根为承载寿命测试的适宜样本容量。然后,以14.6 tex的纯棉浆纱为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工作频率、开口动程、纱线张力、筘座摆角和卷取速度五个仪器参数对浆纱承载寿命测试结果的影响,以浆纱承载寿命测试结果稳定和可靠(承载寿命CV值最小)为目标,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仪器的测试参数条件,优化结果选定为工作频率180 rpm,卷取速度3 mm/min,开口动程32 mm,筘座摆角12°和纱线张力1.7 c N/tex时,承载寿命CV值的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0.85%,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通过9.7 tex和7.3 tex纯棉浆纱的平行实验,获得的承载寿命CV值最高仅为25.27%,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品种适应性。(3)通过在试验仪上对浆纱单独施加拉伸载荷作用,研究了单独拉伸载荷作用下浆纱的强伸性能变化规律。首先在实验室制备了14.6 tex、9.7 tex和7.3 tex的共12种不同上浆率的纯棉浆纱。以上浆率为10.25%的9.7 tex纯棉浆纱为对象,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拉伸载荷作用次数从200增加到1000的过程中,其强伸性能逐渐降低。并在拉伸载荷作用次数为600次的情况下,探讨了开口动程和纱线张力对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开口动程增加和纱线张力增大,浆纱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都有明显的下降。(4)通过在试验仪上对浆纱单独施加摩擦载荷作用,并同时在试验仪上搭建纱线图像采集装置,建立纱线毛羽的图像检测方法,研究了单独摩擦载荷作用下浆纱的强伸性能和毛羽量变化规律。以上浆率为10.25%的9.7 tex纯棉浆纱为对象,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摩擦载荷作用次数从20增加到100的过程中,其强伸性能逐渐降低,毛羽量逐渐增加。并在摩擦载荷作用次数为60次的情况下,探讨了纱线张力和筘座摆角对浆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及毛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摩擦载荷对浆纱毛羽量的影响更为显着,而对浆纱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影响较弱。(5)通过构建浆纱承载性能评价体系,实现了织造载荷作用下浆纱抗强损性能和抗起毛性能的有效表征。以14.6 tex的不同上浆率纯棉浆纱为对象,研究了织造载荷作用次数在20–100范围内增加时,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和毛羽量的变化规律。断裂强力与载荷作用次数、断裂伸长与载荷作用次数均呈线性关系;毛羽量与载荷作用次数呈对数关系。依据拟合模型提取了表征浆纱抗强损性能的评价指标——剩余增强率和表征浆纱抗起毛性能的评价指标——磨后毛羽量。在此基础上,采用9.7 tex和7.3 tex的不同上浆率的纯棉浆纱对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检测实际生产中浆纱实样的评价指标,分析指标与织造效果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剩余增强率、磨后毛羽量、承载寿命三项指标能够有效表征浆纱承受织造载荷的性能,更能反映织造生产的实际情况。本文研制的浆纱织造载荷模拟试验仪能够对织造过程进行有效仿真,探索了浆纱承载性能与织造载荷之间的关系,最终构建了浆纱承载性能的评价体系,对制定浆纱工艺和织造工艺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缪宇轩[2](2020)在《非接触式张力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文中提出从纺纱到织造各工序,纱线张力的大小及一致性极其重要。目前,纱线行进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准确快速地检测纱线张力提出了要求。现有的张力检测大部分为接触式测量法,存在寿命短、附加摩擦力误差、接触状态变换、纱线断头、信号采集不稳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纱线张力测量效率和准确度的非接触式张力监测系统。系统基于运动纱线张力和振动频率的理论关系,选取气流激振作为激振方式;包括空压机、机械结构、光电传感器、下位机和上位机等部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使用CREO设计能使纱线形成有效振动的机械结构;选用恰当的红外对管,用Altium Designer设计采集调理电路的原理图和PCB图,并结合Proteus进行采集调理电路的仿真;采用STC90C516RD+为下位机核心,使用Keil编写程序;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通过串口与下位机通讯,完成信号处理及人机交互;进行了三种材料,不同支数纱线张力监测试验,通过弦振动理论分析试验数据,发现纱线振动频率的平方与实际张力在一定范围内为线性关系;并可由纱线振动频率和张力的对应关系曲线建立工艺参数,进而实现工艺参数得出纱线当前张力,误差为±10%,证实了系统的可行性。综上所述,系统能够连续监测纱线张力的稳定及一致性,准确快速地测量出张力过大或者过小的纱线,并进行人机交互、数据分析和数据保存。

孙帅[3](2019)在《经编纱线动态张力特性及补偿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稳定的纱线织造张力一直以来是纺织行业中研究的热点,张力水平与波动过大或过小都会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在经编生产中,纱线张力的控制一般依靠工艺员的经验判断,对于织造时张力的大小以及变化都不甚了解。在理论研究方面,针对经编纱线张力补偿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于影响纱线张力补偿因素的没有系统的归纳整理,各个影响因素对张力补偿的影响与需求程度等涉及较少。本课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针对不同工艺参数与机器参数下的纱线张力进行测试分析,探讨它们对纱线张力与纱线张力补偿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组织、不同粗细的纱线提出了纱线张力补偿的优化方案。此外,本课题还提出了一种经编积极式张力补偿方案,为纱线张力的精准控制奠定理论基础。首先,本课题阐述了张力补偿装置的补偿原理,列出了常见高速经编机张力元件的规格,介绍了经编纱线张力与经编张力补偿装置刚度的测试方法。为了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纱线张力的影响,从单周期纱线张力曲线、纱线张力的整体织造水平、纱线张力的分布情况及纱线张力的整体波动情况做出评价。本课题基于纱线张力探究补偿装置的刚度对纱线张力补偿的影响,在评价纱线张力指标的基础上引入纱线张力补偿系数,从单周期纱线张力补偿与多周期纱线张力补偿对不同刚度下的张力补偿装置的补偿性能进行评价。其次,结合实践经验以及经编织造情况,分析机速、送经量、组织及原料的改变对纱线张力的影响,将测试结果结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机速、送纱量、组织及原料对纱线张力的影响规律。再次,结合补偿装置的刚度变化,对纱线张力波形的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纱线的喂入量与消耗量之间的差异解释了纱线张力变化的原因。此外,结合纱线张力补偿评价指标,探讨补偿装置的刚度的改变对纱线张力补偿的影响。最后,一方面通过总结各种因素对纱线张力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补偿装置刚度、机速、组织、送纱量及纱线直径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影响纱线张力补偿的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纱线张力补偿的主次关系,建立关于补偿装置刚度、纱线平均张力补偿系数及补偿响应性的回归方程,并结合实践以及多元回归方程给出理论上优化纱线张力的方案。

胡瑜[4](2018)在《高速经编机经纱动态张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纱线张力一直以来是纺织行业中研究的热点,张力过大或过小都会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在经编生产中,纱线张力的控制一般依靠工艺员的经验判断,对于织造时张力的大小以及变化都不甚了解。在理论研究方面,针对经编纱线张力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系统性较差,对于影响纱线张力因素的归纳整理还有所欠缺,各个影响因素对张力的影响趋势、影响程度等均未涉及。本课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针对不同机器参数和工艺参数下的纱线张力进行测试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影响规律,提出理论上优化张力的方案,为稳定纱线张力,减小张力波动奠定理论基础。首先,本课题介绍了经编纱线张力的高频测试方法,对选用仪器的测试原理、测试要求、测试方法及步骤等进行说明。并基于经编纱线张力曲线的特征,从常规评价指标中选择最大值、平均值来描述纱线张力的大小水平,选择标准差来评价数据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此外还提出概率密度曲线、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对纱线张力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用张力曲线求导后的斜率平均值来评价纱线张力的整体波动情况。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经编纱线张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次,结合主轴角度和成圈机件的运动,对纱线张力波形的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梳栉横移方向的不同解释了相邻波峰高度变化的原因。此外,结合常规指标、峰度、偏度、斜率平均值以及单周期的纱线张力曲线变化,探讨机器参数:张力补偿装置、机速、横移机构和梳栉位置对纱线张力大小水平、离散程度、张力分布以及整体波动程度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变化进行原因分析。再次,结合实践经验以及经编织造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平范围,对影响经编上机织造最主要的三个工艺参数:送经量、牵拉密度和组织进行纱线张力测试,将测试结果结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各工艺参数对纱线张力的影响趋势以及影响程度。最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纱线张力与送经量、牵拉密度、针背横移针数和机速之间的关系,得出这四个因素对纱线张力影响的主次关系,建立纱线张力大小水平、离散程度和整体波动程度的计算方程。通过总结各种因素对纱线张力的影响规律,对适宜张力的指标进行定义,并结合实践以及多元回归方程给出理论上优化纱线张力的方案。

谢军,李莎,左召光,蒋铭媛,刘皓[5](2018)在《纱线摩擦系数测量方法与仪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纱线的摩擦系数与纱线表面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最终的织物服用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纱线动态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其中包括罗德法及缠结法在内的先进测量方法以及以LFY-110和CTT恒定张力传输系统为代表的先进测量仪器,并对不同测试方法和仪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未来高精度、自动化、低价格的纱线摩擦系数仪能为纱线表面性能评价和纱线性能改进提供更大的帮助。

谢军[6](2018)在《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量系统及测试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纱线表面结构不但影响到纱线的强力、外观和织造工艺,并且对其织造的织物和加工的服装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纱线的表面动静态摩擦系数是表征纱线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为纱线的性能评价和质量监控提供重要的依据。目前,纱线动态性能评价仪器的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国产设备的纱线与仪器的摩擦阻力大且动态运行过程中张力不稳定。高稳定性、高精度和低成本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量仪器的缺乏是制约纱线性能评价和性能改进的一个主要原因。缠结法通过测量纱线在自身扭结点两侧的输入张力和输出张力计算纱线自身之间的摩擦系数,操作简便且精度较高,基于此,本课题依据缠结原理开发了一套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测试系统和控制系统两大模块。纱线依次穿过测试系统中的导纱器、输入罗拉、输入张力测量装置、缓冲装置(集成预加张力和平衡检测功能)、缠结装置、输出张力测量装置、输出罗拉、辅助器件,由输入罗拉和输出罗拉带动纱线运行,通过控制系统中计算机上的测控软件可对仪器的测试进程实时控制且同时显示输入张力和输出张力的变化曲线,并具备定时测试和实时显示纱线摩擦系数的功能。依次使用28tex纯棉纱线和420D涤纶纱线对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显示,平均误差率(张力差值/预加张力)分别为6.31%和8.88%。对纱线进行缠结,相同速度下不同预加张力的纱线输入张力的变异系数(CV)均低于10%。同样使用上述两种纱线测得的不同速度时的纱线摩擦系数的CV均未超过10%;使用28tex纯棉纱线、36tex芳砜纶和420D涤纶经过五次重复性测试后,三种纱线自身之间摩擦系数波动幅度低于0.01,仪器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与CTT恒定张力传输系统的对比试验中,两种仪器测得的28tex纯棉纱线的自身之间的摩擦系数相同,且摩擦系数的CV分别为6.08%和3.92%。经过6次测试,纱线自身之间摩擦系数的组间CV仅为3.66%。随着预加张力的增加,摩擦系数逐渐减小,而预加张力增加到30cN以后,摩擦系数不再变化。最后实验对缠结法和罗德法进行了对比测试,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摩擦系数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分析罗德法测量过程表现出的情况发现,罗德法存在多种不稳定的测试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降低了测试精度和稳定性,缠结法要优于罗德法。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量系统提升了测量精度,降低了产品价格,对工艺提升和产品质量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刘行[7](2017)在《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与评价》文中认为纱线张力一直是纺织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机织、纺纱和针织方向均受到持续关注,纱线张力的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控制[1]。在经编领域,纱线张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经编机的不断提速、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对经编短纤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都对更准确的经编动态纱线张力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持式的张力测量方法和仅采用平均值为评价指标,已经难以满足动态纱线张力的研究,探求高精度的张力测试方法和全面科学的张力评价方法是进一步经编纱线张力深入研究与精确控制的重要基础。本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为经编纱线张力的测试与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首先,本课题基于经编纱线张力高频测试的需求和特点,探讨了经编动态纱线张力进行稳定高频测试的方法。科学进行硬件选择和软件设置,搭建稳定的张力高频测试系统,综合硬软件及数据处理效率等因素确定了1kHz的测试频率,对测试步骤和实验条件控制进行合理安排和规范,通过张力稳定性检验,实现可靠的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其次,结合实测张力曲线的特征和张力理论计算结果,对经编纱线张力的分析方法的确定与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进行探讨。针对高频测试的结果,对张力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需纱量入手对张力进行理论计算,通过分析经编织造过程中的纱线路径,理论计算需纱量,由需纱量与实际瞬时送纱量的差异分析经编纱线动态张力波动因素。根据张力曲线的特点和理论分析结果,为经编纱线张力分析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为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提出合理建议。再次,基于经编动态纱线张力的特征,提出从张力大小水平、张力整体波动情况和波峰区域骤变程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方法。科学计算离散型变量评价张力大小,以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张力的整体分布特征,合理选择函数对波峰区域进行曲线拟合分析骤变情况,寻找合适的指标对经编纱线动态张力提出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最后,设计实验,对所提出的经编纱线动态张力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在型号为KS4-EL的特里科型经编机上,选择机速、送经量和组织三个因素,为各因素设置不同水平进行测试和分析。采用均值和最值对张力大小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峰度和偏度评价张力的整体波动,采用陡度对波峰区域的张力骤变进行定量比较,合理选用指标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各因素不同水平下张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刘行,缪旭红,赵帅权[8](2015)在《纱线张力测试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纱线张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对当前国内外纱线张力测试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将各种测试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了不同测试方法的特点和适用领域,并指出纱线张力测试方法的重点研究方向。认为,目前市场上主要采用接触式动态直接测量的方法,而采用非接触方式测试方法对纱线动态张力进行高频采集,并外接到信号处理系统对张力数据进行实时记录与全面分析,是纱线张力测试方法目前的研究重点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席程琳[9](2013)在《纱线气圈动态张力及其非接触测量原理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纱线和织物的生产过程中,纱线的断头率是衡量纱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造成纱线断头的主要原因是纱线张力过大或其波动超出允许值,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纱线张力进行测量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接触式的测量方法测量纱线张力,该方法存在无法避免的局限性:测量装置与纱线直接接触,改变了纱线的运动状态,纱线受到附加的摩擦,造成测量误差;测量过程不可复制,同一操作人员在不同时间的测量操作存在一定差异;接触式测量方法不宜用于长时间的在线检测。本文对纱线气圈动态张力及其非接触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环锭纺纱线气圈运动与张力进行分析。根据纱线气圈的具体运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对纱线气圈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平衡方程。结合实际加工过程,分析方程的边界条件,简化方程得到纱线气圈张力计算模型。同时对环锭纺纱线气圈进行有限元分析,在ANSYS中建立纱线气圈模型,模拟了纱线气圈形态,分析了转速对纱线气圈张力的影响。其次,对倍捻纺纱纱线气圈运动与张力进行分析。根据纱线的具体路径把纱线气圈分为锭盘段和自由气圈段,建立气圈坐标系,分别对两段气圈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分析边界条件,整合方程组。最后,研究了纱线动态张力非接触测量方法和技术。建立纱线动态张力非接触测量原理,研究纱线动态张力非接触测量的关键技术即图像测量和数字图像处理,进行了纱线张力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非接触测量方法合理可行。

高晓平[10](2012)在《簇绒地毯织机纱线束—机件系统力学性能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地毯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满足产量的同时,增加地毯花色品种。随着我国簇绒地毯业的发展,企业对高效、高速地毯簇绒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此,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国内多家企业联合研制出绒高达8个以上、提花分辨率达1针的满幅大花型循环数字化地毯簇绒机,成功解决了多类型电子罗拉群控及解耦,纱线束路径规划、分配,在线复合提花等关键技术。提花簇绒地毯织造过程复杂,纱线束经过穿纱管、分纱架、电子罗拉、导纱罗拉和多层导纱器后喂入簇绒针,由簇绒针往复运动将纱线束植入底基布。单根纱线束喂入量和张力大小综合决定了实际绒圈的高度及毯面效果。本文针对满幅大花型循环高端簇绒地毯织造过程中,高旦纱线束粘弹性力学特性、动态振动特性、纱线束与机件系统相互作用特性、簇绒针与基布相互作用等内容进行研究。由于纱线束粘弹性对于振动特性分析,单根纱线束喂入量、张力的连续控制以及消除地毯停机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基于理论建模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应用非线性LMF拟合纱线束力学性能实验结果,并与之比较,得到表达纱线束力学性能的粘弹性模型,用于簇绒地毯织造中纱线束振动特性研究时材料物性的表征。同时,从理论上研究消除地毯停机痕现象的方法。为此,提出应用四个粘弹性模型分别表征纱线束受动态加载后的蠕变特性。结合实验条件,推导出粘弹性模型的蠕变本构关系式,在INSTRON上编程模拟纱线束受动态反复力作用后的蠕变特性,应用非线性Marquart回归法拟合蠕变实验结果。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曲线和实验曲线,基于四参数模型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几乎一致,且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和较低的残差平方和,可用于计算地毯纱线束的蠕变伸长。将理论模型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重启簇绒机时相应调整喂入纱线束长度,可有效避免地毯表面停机痕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其次,在提花地毯织造中,纱线束受各种机件的控制而运动,纱线束与控制部件组成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由于罗拉轴偏心、簇绒针往复带动、电子罗拉速度瞬变的影响,纱线束发生振动,进而引起张力的变化,影响既定绒圈高度。本文应用第二章验证后的本构关系表征纱线束粘弹性,同时考虑轴向几何非线性变形和材料非线性因素,建立纱线束横向振动方程,经无量纲化和一阶Galerkin截断,应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常微分方程求解。分析纱线束喂入速度、张力波动幅度、阻尼系数以及波动频率对振动特性的影响。由此可得,在纱线束材料确定下,降低纱线束振动振幅从而减少张力波动的方法主要是增加阻尼系数,如增加电子罗拉表面摩擦系数。同时,由于电子罗拉速度瞬变,导致电子罗拉与牵引罗拉间纱线束动态张力波动,影响提花精度。假设纱线束截面为圆形,对电子罗拉与纱线束应用动量矩定理,基于运动纱线束质量守恒定律,建立由电子罗拉控制的运动纱线束动态振动模型。假设输入为阶跃信号,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出纱线束张力随时间波动的幅度、频率及阻尼比等参数,并对张力波动进行数值仿真。结果显示,阻力矩对纱线束张力波动有很重要的影响。另外,分析了纱线束长度对张力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的影响。通过理论建模,研究纱线束张力动态响应,为稳定纱线束张力,提高织造精度奠定理论基础。簇绒过程中,纱线束张力波动会影响到毯面绒圈的整齐度及花纹效果,而其张力很难检测,因此建立纱线束动态张力模型对于设计张力控制机构、稳定纱线束张力、提高簇绒地毯质量至关重要。传统的接触式张力测试及计算均基于经典欧拉公式或Capstan公式,忽略了弯曲刚度及非线性摩擦的影响。本文第四章基于经典Capstan公式,综合纱线束与机件之间的非线性摩擦、纱线束弯曲刚度对张力比的影响,改进经典张力比公式。同时,模拟纱线束实际运动工况,应用动态张力仪测试罗拉两端纱线束张力,计算张力比,并与经典张力公式计算结果及改进张力公式模拟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公式计算的张力比变化曲线与实验测试曲线更相符。因此,在设计提花罗拉、牵引罗拉结构实现地毯纱线束张力精确控制时,需要考虑纱线束特有的弯曲刚度及幂律摩擦因素对张力比的影响。改进后的纱线束张力比计算模型,可以准确表征纱线束张力的变化,应用于提花罗拉、牵引罗拉以及簇绒针的结构设计中。为精确控制地毯纱张力、地毯绒圈高及实现单针分辨率地毯织造提供理论支持。成圈运动是簇绒机工作的基本运动,实质是簇绒针上下往复运动和成圈钩前后摆动配合成圈。簇绒过程中,主要的工作阻力是针梁受到的阻力,即针梁上所有簇绒针在穿过底基布时受到的基布阻力和惯性力总和。簇绒针受力影响其运动状态、传动机构的设计以及主轴转速的提高等。由于不能精确计算簇绒针穿刺基布受到的阻力,机构设计时为保证构件强度,安全系数取的过大,这样既浪费材料,又导致结构过于笨重。另外,簇绒针受力不稳定会导致绒圈高低不一致、毯面不平,等现象。本文最后,基于簇绒针的结构特点和非织造基布的材料性能,在ABAQUS/CAE中建立簇绒针穿刺基布的有限元模型。假设簇绒过程中地毯基布变形为弹性变形,根据非织造布材料本构方程在FORTRAN环境下编写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表征基布力学特性和损伤,将VUMAT子程序连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模拟簇绒针刺入基布的动态过程,计算簇绒针穿刺力并模拟簇绒针刺入过程中基布的接触损伤。比较簇绒针受力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传感器检测结果,可知有限元数值模拟穿刺力与实验测试结果近似一致,最大误差为11%。由此,有限元模型可以代替传感器检测方法计算簇绒针的受力以及地毯基布的变形。有限元模型及子程序可以应用到更高主轴转速下簇绒针的受力分析中,其结果对于精确计算簇绒针受力、优化传动机构设计、提高主轴转速及优选驱动电机类型、动平衡分析等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数字化地毯簇绒工艺,以精确控制纱线束喂入量、张力,提高毯面质量为目标。通过研究纱线束粘弹性、动态振动特性、纱线束-机件系统力学特性、簇绒针-基布相互作用等,建立纱线束运动张力控制数学模型。研究簇绒过程中纱线束-机件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特性,有助于揭示纱线束张力控制机理,解决不同绒高地毯织造中的纱线束张力控制问题。建立了簇绒针穿刺基布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簇绒针穿刺力。为织制单针分辨率、满幅大花型循环簇绒地毯奠定理论基础。另外,对提高簇绒地毯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指导意义。

二、虚拟仪器及其在纱线动态张力测试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虚拟仪器及其在纱线动态张力测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浆纱织造载荷模拟及其承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浆纱织造载荷模拟及承载性能研究现状
        1.2.1 浆纱织造载荷模拟试验仪的研究状况
        1.2.2 织造载荷作用下浆纱承载性能的研究现状
        1.2.3 浆纱承载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浆纱织造载荷模拟试验仪的研制
    2.1 引言
    2.2 浆纱在织造状态下的主要载荷
        2.2.1 摩擦载荷
        2.2.2 拉伸载荷
    2.3 试验仪的整体结构
        2.3.1 卷取送经装置
        2.3.2 断纱自停装置
        2.3.3 人机交互界面
    2.4 试验仪对织造拉伸载荷的模拟
        2.4.1 对经纱上机张力的模拟
        2.4.2 对开口拉伸载荷的模拟
    2.5 试验仪对织造摩擦载荷的模拟
        2.5.1 摩擦加载方式
        2.5.2 磨料的选择
        2.5.3 筘座摆角设计
    2.6 浆纱织造载荷模拟试验仪测试实例
        2.6.1 试样准备
        2.6.2 测试仪器及试验条件
        2.6.3 测试结果及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浆纱织造载荷模拟试验条件的确定与优化
    3.1 引言
    3.2 样本容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可靠性验证
        3.2.1 实验条件与材料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3 样本容量的选取及可靠性验证
    3.3 仪器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取值范围确定
        3.3.1 工作频率
        3.3.2 开口动程
        3.3.3 纱线张力
        3.3.4 筘座摆角
        3.3.5 卷取速度
        3.3.6 综合分析
    3.4 仪器参数的优选
        3.4.1 实验方案设计
        3.4.2 仪器参数模型显着性分析
        3.4.3 仪器参数的优化模型及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3.4.4 仪器参数的模型最优化求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拉伸载荷作用下浆纱强伸性能变化规律
    4.1 引言
    4.2 试样准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设备
        4.2.3 浆纱制备
    4.3 实验及测试方法
        4.3.1 单独拉伸载荷作用模拟的实现
        4.3.2 纱线强伸性能测定
        4.3.3 试验方案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拉伸载荷作用次数对浆纱强伸性能的影响
        4.4.2 开口动程对浆纱强伸性能的影响
        4.4.3 纱线张力对浆纱强伸性能的影响
        4.4.4 上浆率对浆纱强伸性能的影响
        4.4.5 不同线密度纱线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摩擦载荷作用下浆纱强伸性能和起毛性能变化规律
    5.1 引言
    5.2 试样准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及测试方法
        5.3.1 单独摩擦载荷作用模拟的实现
        5.3.2 纱线毛羽的图像检测方法
        5.3.3 强伸性能指标测试
        5.3.4 试验方案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摩擦载荷作用次数对浆纱强伸和起毛性能的影响
        5.4.2 纱线张力对摩擦作用后浆纱强伸和起毛性能的影响
        5.4.3 筘座摆角对摩擦作用后浆纱强伸和起毛性能的影响
        5.4.4 上浆率对摩擦作用后浆纱强伸和起毛性能的影响
        5.4.5 摩擦作用对不同线密度浆纱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织造载荷作用下浆纱抗强损和抗起毛性能表征
    6.1 引言
    6.2 试样准备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及测试方法
        6.3.1 实验方法
        6.3.2 强伸性测试
        6.3.3 毛羽量测试
    6.4 复合载荷作用下浆纱性能变化规律
        6.4.1 复合载荷作用效果验证
        6.4.2 浆纱断裂强力变化规律
        6.4.3 浆纱断裂伸长变化规律
        6.4.4 浆纱毛羽量变化规律
    6.5 浆纱承载性能表征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6.5.1 浆纱抗强损性能表征
        6.5.2 浆纱抗起毛性能表征
        6.5.3 浆纱承载性能评价体系
        6.5.4 评价体系实践应用与效果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课题研究结论
    7.2 课题的创新点
    7.3 对课题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非接触式张力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张力检测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来源与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检测原理与总体设计方案
    2.1 引言
    2.2 弦振动理论
    2.3 纱线激振方式的选择以及检测振动方式
    2.4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机械结构及电路设计
    3.1 引言
    3.2 机械结构设计
    3.3 硬件电路设计
        3.3.1 红外对管选型
        3.3.2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4 PCB板制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信号处理及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信号处理方案
    4.3 下位机设计
        4.3.1 下位机硬件模块选用
        4.3.2 下位机软件设计
    4.4 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及软件设计
        4.4.1 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
        4.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纱线张力监测试验与分析
    5.1 引言
    5.2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张力控制系统
    5.3 纱线张力监测试验及结果
        5.3.1 非接触式张力监测系统的搭建
        5.3.2 不同纱线支数与振动频率关系试验
        5.3.3 不同纱线材料种类与振动频率关系试验
        5.3.4 温湿度对纱线振动频率影响试验
    5.4 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成果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信号采集调理电路
附录 下位机软件程序
附录 上位机软件程序

(3)经编纱线动态张力特性及补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经编纱线张力补偿的研究与测试
    2.1 高速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的补偿机理
        2.1.1 高速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的构成
        2.1.2 张力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
    2.2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的高频测试
        2.2.1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系统的构成
        2.2.2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要点与步骤
        2.2.3 纱线张力的评价指标
    2.3 经编纱线张力补偿装置刚度的测试
        2.3.1 经编张力补偿装置刚度测试系统的构成
        2.3.2 经编张力补偿装置刚度测试步骤
        2.3.3 经编张力补偿装置刚度测试可靠性检验
        2.3.4 张力补偿装置补偿性能评价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艺条件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1 机速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1.1 低速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1.2 高速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2 送纱量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2.1 单周期纱线张力评价
        3.2.2 纱线张力常规评价
        3.2.3 纱线张力峰度与偏度评价
    3.3 组织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3.1 单周期纱线张力评价
        3.3.2 纱线张力常规评价
        3.3.3 纱线张力峰度与偏度评价
    3.4 原料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4.1 原料的种类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4.2 原料的粗细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4.3 纱线头纹数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编纱线张力补偿装置刚度对其补偿性能的影响
    4.1 张力补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4.1.1 纱线动力学分析
        4.1.2 张力补偿装置的动力学分析
    4.2 张力补偿装置的刚度对纱线张力补偿性能的影响
        4.2.1 单周期纱线张力补偿评价
        4.2.2 多周期纱线张力补偿评价
    4.3 张力补偿装置的安装角度对纱线张力补偿的影响
        4.3.1 单周期纱线张力补偿评价
        4.3.2 多周期纱线张力补偿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纱线张力补偿的综合分析与优化
    5.1 经编纱线张力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2 经编纱线张力补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3 纱线张力补偿的优化
        5.3.1 不同组织的纱线张力补偿优化
        5.3.2 不同原料的纱线张力补偿优化
    5.4 积极式张力补偿装置设计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高速经编机经纱动态张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测试及评价指标
    2.1 纱线动态张力测试系统构成及原理
        2.1.1 测试要求
        2.1.2 测试原理与系统构成
    2.2 纱线动态张力测试方法与步骤
        2.2.1 角度域信号采集
        2.2.2 确定主轴零位
        2.2.3 测试步骤
    2.3 经编纱线张力评价指标
        2.3.1 常规评价指标
        2.3.2 多周期下的纱线张力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器参数对经编纱线张力的影响
    3.1 成圈机件运动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2 横移方向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3 张力补偿装置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4 机速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4.1 实验条件
        3.4.2 常规指标评价
        3.4.3 多周期下的纱线张力评价
        3.4.4 单周期下的纱线张力评价
    3.5 横移机构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6 梳栉位置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艺参数对经编纱线张力的影响
    4.1 送经量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4.1.1 当前梳栉送经量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4.1.2 后梳送经量对前梳纱线张力的影响
    4.2 牵拉密度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4.2.1 实验条件
        4.2.2 常规指标评价
        4.2.3 多周期下的纱线张力评价
        4.2.4 单周期下的纱线张力评价
    4.3 组织对纱线张力的影响
        4.3.1 经平组织
        4.3.2 经缎组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纱线张力的综合分析与理论优化
    5.1 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1.1 回归分析
        5.1.2 不同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5.2 经编织造纱线张力优化
        5.2.1 纱线织造适宜张力
        5.2.2 送经量调节
        5.2.3 机速调节
    5.3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纱线摩擦系数测量方法与仪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测量方法
    2.1 纱线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测量方法
        2.1.1 罗德法
        2.1.2 缠结法
        2.1.3 斜面法
        2.1.4 附着滑动法
        2.1.5 水平附着滑动法
    2.2 纱线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测量方法
        2.2.1 基于Howell和Majur原理的方法
        2.2.2 CTT测试纱线与金属摩擦系数法
3 基于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3.1 国外仪器应用研究
        3.1.1 CTT恒定张力传输系统
        3.1.2 Lisini纱线摩擦系数仪
        3.1.3 基于Lord法的纱线摩擦系数仪
        3.1.4 罗氏摩擦系数仪
    3.2 国内仪器应用研究
        3.2.1 LFY-19型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
        3.2.2 LFY-110型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
        3.2.3 化纤长丝动态张力与摩擦系数微机测试仪
        3.2.4 浆纱动态摩擦系数测定仪
        3.2.5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改进的纱线摩擦系数仪
4 结语

(6)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量系统及测试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纱线摩擦系数研究背景
    1.2 纱线的摩擦特性
        1.2.1 表面粗糙度的表征方法
        1.2.2 摩擦机理
    1.3 纱线摩擦系数对纺织生产的影响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1.1 CTT恒定张力传输系统
        1.4.1.2 Lisini纱线摩擦系数仪
        1.4.1.3 基于Lord法的纱线摩擦系数仪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2.1 LFY-19型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
        1.4.2.2 LFY-110型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
        1.4.2.3 化纤长丝动态张力与摩擦系数微机测试仪
        1.4.2.4 浆纱动态摩擦系数测定仪
    1.5 测试方法
        1.5.1 罗德法
        1.5.2 缠结法
        1.5.3 斜面法
        1.5.4 附着滑动法
        1.5.5 水平附着滑动法
    1.6 纱线摩擦系数测量的发展趋势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量系统的开发
    2.1 仪器的设计方案
    2.2 仪器的硬件组成
        2.2.1 仪器的整体结构
        2.2.2 张力测量装置的设计
        2.2.3 缓冲、平衡、预加张力装置的设计
        2.2.4 缠结装置的设计
        2.2.5 输入罗拉和输出罗拉的设计
        2.2.6 辅助器件的设计
        2.2.7 信号采集及驱动模块的选择
    2.3 仪器的软件设计
        2.3.1 软件设计流程
        2.3.2 数据采集及解析程序设计
        2.3.3 数据显示及文件保存程序设计
        2.3.4 断线或缠线保护程序设计
        2.3.5 定时测试的设计
    2.4 仪器的性能指标
        2.4.1 稳定性测量
        2.4.2 可重复性测量
    2.5 仪器的基本参数
    2.6 仪器的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2.6.1 测试前的准备
        2.6.2 测试过程及方法
        2.6.3 测试中的注意事项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3.1 系统误差的测量
        3.1.1 纱线不缠结时的张力稳定性
        3.1.2 纱线不缠结时输入张力与输出张力差值
    3.2 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测试
        3.2.1 纱线缠结时测试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3.2.2 纱线缠结后的张力恒定测试
        3.2.3 仪器的稳定性测试
        3.2.4 仪器的可重复性测试
        3.2.5 仪器的偏差率分析
    3.3 仪器的精确性测试
        3.3.1 与CTT恒定张力传输系统对比测试
        3.3.2 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3.3.2.1 测试速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3.2.2 预加张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量方法的研究
    4.1 使用缠结法测量纱线自身间的摩擦系数
    4.2 使用罗德法测量纱线自身间的摩擦系数
    4.3 两类测试方法的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7)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纱线张力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1.2.2 纱线张力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方法
    2.1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系统搭建
        2.1.1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测试要求
        2.1.2 测试原理与系统构架
        2.1.3 硬件选择与软件设置
    2.2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要点
        2.2.1 零位标定
        2.2.2 环境温湿度控制
        2.2.3 测试位置选择与测试角度控制
        2.2.4 测试时机选择与采样时间控制
        2.2.5 测试步骤
    2.3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可靠性检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波动特征分析
    3.1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曲线特征
        3.1.1 纱线张力曲线实测
        3.1.2 张力曲线特征分析
    3.2 经编纱线张力波动分析
        3.2.1 经编机纱线路径及长度
        3.2.2 模型建立
        3.2.3 需纱量分段计算
        3.2.4 纱线张力波动因素分析
    3.3 纱线动态张力评价要求与主要因素选择
        3.3.1 张力评价要求
        3.3.2 主要因素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评价方法
    4.1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大小水平评价
        4.1.1 常规纱线张力大小评价
        4.1.2 高频动态张力大小评价
    4.2 时域信号分析与张力整体波动评价
        4.2.1 概率密度曲线定性评价
        4.2.2 峰度与偏度定量评价
    4.3 角度域信号分析与张力骤变程度评价
        4.3.1 数据选择与前处理
        4.3.2 函数确定与拟合
        4.3.3 拟合函数参数定量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编纱线动态张力评价方法验证
    5.1 机速对经纱张力的影响
        5.1.1 实验测试
        5.1.2 数据分析
    5.2 送经量对经纱张力的影响
        5.2.1 实验测试
        5.2.2 数据分析
    5.3 组织对经纱张力的影响
        5.3.1 数据选取
        5.3.2 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纱线张力测试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纱线张力测试方法分类
2 纱线张力测试技术现状
    2.1 张力测试基本原理
    2.2 常用的测试方法
3 张力测试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3.1 非接触式测试技术
    3.2 高速动态测试技术
    3.3 测试数据处理技术
4 结束语

(9)纱线气圈动态张力及其非接触测量原理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纺纱张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纱线张力测量的研究现状
        1.3.3 接触式纱线张力测量的不足
        1.3.4 纱线动态张力非接触测量的分析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构
2 环锭纺纱线气圈运动与张力分析
    2.1 环锭纺纱过程
    2.2 环锭纺气圈
    2.3 环锭纺纱线气圈理论研究现状
    2.4 环锭纺纱线气圈运动张力分析
        2.4.1 环锭纺纱线气圈运动模型建立
        2.4.2 确定方程边界条件
        2.4.3 纱线气圈张力简化计算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倍捻纱线气圈运动与张力分析
    3.1 倍捻原理
    3.2 倍捻纺纱气圈理论研究现状
    3.3 倍捻纱线气圈运动张力分析
        3.3.1 纱线锭盘段张力分析
        3.3.2 纱线自由气圈段张力分析
        3.3.3 综合气圈方程
    3.4 本章小结
4 环锭纺纱线气圈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法基础
        4.1.1 有限元法概念及思想
        4.1.2 有限元法的求解步骤
        4.1.3 有限元的发展现状
        4.1.4 有限元在纺织业中应用
    4.2 有限元动态结构分析
        4.2.1 结构系统的运动方程
        4.2.2 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及阻尼矩阵
    4.3 环锭纺纱线气圈有限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纱线动态张力非接触测量方法和技术
    5.1 纱线动态张力非接触测量原理
    5.2 图像测量和数字图像处理
        5.2.1 图像测量技术
        5.2.2 图像测量原理及系统结构
        5.2.3 数字图像处理
    5.3 纱线动态张力非接触测量实验
        5.3.1 实验仪器选择及作用
        5.3.2 实验步骤
        5.3.3 实验中的图像处理的过程
        5.3.4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簇绒地毯织机纱线束—机件系统力学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簇绒地毯织机发展概述
        1.2.2 提花地毯原理
    1.3 簇绒过程中纱线束运动状态的研究
        1.3.1 纱线束粘弹性力学特性研究
        1.3.2 纱线束动态振动特性的研究
    1.4 纱线束张力研究
        1.4.1 纱线束张力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1.4.2 纱线束张力的检测技术
        1.4.3 纱线束张力精确控制
    1.5 簇绒针与基布相互作用研究概述
        1.5.1 簇绒针受力分析
        1.5.2 基布的模拟
        1.5.3 簇绒针-基布相互作用有限元模拟
    1.6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意义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意义
第2章 地毯纱线束粘弹性研究
    2.1 力学模型的基本元件
    2.2 纱线束粘弹性本构关系研究
        2.2.1 粘弹性力学模型
        2.2.2 力学性能实验
        2.2.3 实验结果拟合
    2.3 动态受力后的蠕变特性研究
        2.3.1 理论验证
        2.3.2 粘弹性蠕变模型
        2.3.3 蠕变实验
        2.3.4 实验数据拟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纱线束动态振动特性
    3.1 振动特性研究概述
    3.2 纱线束横向振动特性研究
        3.2.1 纱线束几何模型
        3.2.2 纱线束运动方程
        3.2.3 纱线束材料本构关系
        3.2.4 纱线束振动方程
        3.2.5 基于运动纱线束模态的Galerkin截断
        3.2.6 数值分析
    3.3 提花地毯织造纱线束动态张力分析
        3.3.1 纱线束动态张力模型
        3.3.2 纱线束及提花罗拉的结构特征
        3.3.3 阶跃输入的瞬态响应
        3.3.4 纱线张力瞬态波动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幂律摩擦及弯曲刚度的张力比
    4.1 张力比研究概述
    4.2 纱线束幂律摩擦
    4.3 纱线束弯曲刚度
    4.4 基于幂率摩擦的改进张力公式
        4.4.1 纱线束运动方程
        4.4.2 忽略纱线束弯曲刚度
    4.5 基于弯曲刚度和幂律摩擦的改进张力公式
        4.5.1 改进张力公式
        4.5.2 边界条件
        4.5.3 改进张力比
    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4.6.1 忽略幂律摩擦时张力比
        4.6.2 考虑弯曲刚度和幂律摩擦时张力比
        4.6.3 张力比结果
    4.7 张力比数值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簇绒针穿刺力有限元分析
    5.1 簇绒针刺入过程概述
        5.1.1 簇绒针主要受力
        5.1.2 研究簇绒针受力重要性
    5.2 ABAQUS介绍
        5.2.1 ABAQUS主要模块及分析流程
        5.2.2 用户材料子程序
        5.2.3 ABAQUS/Explicit分析
    5.3 非织造布力学性能分析
        5.3.1 非织造布结构特点
        5.3.2 非织造布力学性能实验
        5.3.3 非织造布性能常数
        5.3.4 非织造布子程序
    5.4 簇绒针穿刺基布有限元模拟
        5.4.1 有限元模型部件
        5.4.2 有限元模型
        5.4.3 有限元模拟边界条件
        5.4.4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5.4.5 有限元模型接触
    5.5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验证
        5.5.1 有限元模拟结果
        5.5.2 簇绒针受力传感器检测
        5.5.3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结论
    6.2 展望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虚拟仪器及其在纱线动态张力测试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浆纱织造载荷模拟及其承载性能研究[D]. 郭敏. 江南大学, 2021
  • [2]非接触式张力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 缪宇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3]经编纱线动态张力特性及补偿技术研究[D]. 孙帅. 江南大学, 2019(12)
  • [4]高速经编机经纱动态张力特性研究[D]. 胡瑜. 江南大学, 2018(01)
  • [5]纱线摩擦系数测量方法与仪器研究进展[J]. 谢军,李莎,左召光,蒋铭媛,刘皓. 山东纺织科技, 2018(01)
  • [6]纱线动态摩擦系数测量系统及测试方法的研究[D]. 谢军. 天津工业大学, 2018(11)
  • [7]经编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与评价[D]. 刘行. 江南大学, 2017(03)
  • [8]纱线张力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 刘行,缪旭红,赵帅权. 棉纺织技术, 2015(01)
  • [9]纱线气圈动态张力及其非接触测量原理和方法研究[D]. 席程琳. 武汉纺织大学, 2013(S2)
  • [10]簇绒地毯织机纱线束—机件系统力学性能分析[D]. 高晓平. 东华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虚拟仪器及其在纱线动态张力试验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