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涵洞闸门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黄河涵洞闸门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一、黄河涵闸安全鉴定方法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汪自力,郭博文,常芳芳[1](2021)在《影响三四类水闸判定的关键因素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三类、四类水闸判定中人为因素较大,直接影响除险加固效果等问题,分析了影响三、四类闸划分的关键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主要包括钢筋锈蚀、土石接合部隐患、结构使用寿命、引水能力、应急处置预案编制、技术经济比选及政策导向等。提出了修改完善现行水闸安全评价导则、尽快出台水闸降等报废利用技术标准、加强病险水闸非工程措施管理、适时修订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及建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经费正常投入机制等具体建议。

刘爱军[2](2020)在《基于风险的里运河东堤综合安全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大都处于江河下游,主要依靠堤防工程保护耕地、财产及人民生命安全。堤防工程一旦失事,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其在防汛抗洪实践中发挥着显着的减灾效益。堤防受工程施工、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为防范风险,需综合分析风险其成因、危害程度等。为此,通过堤防工程风险分析,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扬州境内江都区段和高邮段里运河(包括高水河,下同)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送水通道,同时也是江都抽水站排泄里下河地区涝水的通道,其东堤是里下河地区的防洪屏障,为国家I级堤防。里运河东堤还有涵洞等穿堤建筑物,有些如子婴闸,历史比较长,局部堤段目前仍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堤防和穿堤建筑物一旦失事,将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里运河持续高水位运行期间,虽然运行管理部门将其堤防重要险工患段,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巡视检查,但由于对堤防的病险程度与破坏模式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加之安全监测设施不全,难以准确掌握堤防工程的实际运行的安全状态,给运行管理部门的工程调度、安全管理带来难度,也难以为今后的工程除险加固提供日常管理资料支撑。本文通过研究里运河东堤江都区段和高邮市段的堤防工程历史沿革和现状隐患,对其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并对典型险工患段进行详细调查;结合堤防工程运行实际,对里运河东堤潜在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利用风险矩阵法对里运河东堤典型堤段进行风险计算,对其典型险工患段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参考大坝风险标准,拟定里运河东堤工程生命风险标准、经济风险标准和社会风险标准,提出里运河东堤土堤及典型穿堤建筑物的险情判别标准,初步实现基于风险理念的险工患段定等分级。

杨玉庆,王绪,赵启旸[3](2020)在《黑岗口引黄闸渗透监测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黄涵闸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渗透破坏是涵闸出现结构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黑岗口引黄闸布设渗透监测设施,并对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此检验、判定涵闸除险加固的效果和涵闸正常运行的安全状况,进一步用于涵闸的管理决策和科学预报,并引申归纳出涵闸渗透破坏的影响因素,以及设计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赵天玉[4](2019)在《穿堤涵闸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穿堤涵闸是堤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涵洞和闸室共同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水工建筑物,涵洞是一个埋在土中的地下结构,而闸室是一个介于地下和地上的中间结构。根据文献土荷载是涵闸的主要荷载,而采用不同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涵闸底板的受力结果是不同的,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对涵闸底板受力的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也不尽相同,数值模拟都具有理论基础,难以辨别哪个是对是错。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在穿堤涵闸的物理模型中预装钢筋计,多次测量并分析穿堤涵闸覆土前后两种工况下钢筋计受力变化,并建立数值模型,选取合适的边界条件,对涵闸覆土前后钢筋计对应结点应力变化,结合物理模型钢筋计受力变化规律,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并分别采用地基反力法、Winkle假定、弹性地基梁法计算穿堤涵闸底板受力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得出了使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穿堤涵闸底板受力最为准确,推荐使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穿堤涵闸底板受力。利用数值模型结合高等材料力学计算公式,得出了穿堤涵闸数学模型应该考虑地基的最小深度计算方法,在该深度验证下地基反力的分布规律和精度满足计算要求。这对穿堤涵闸的设计、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亓军红[5](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张广昊[6](2018)在《喀左县大凌河南支城区段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运转,城市及乡村建设规模日益增长,洪水预防问题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自然协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喀左县大凌河工程区主要存在防洪体系不健全,防洪标准低;防汛交通体系不健全,防汛路网不通畅;不能满足喀左县城市规划发展需要等问题。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采取工程设计等技术手段对喀左县大凌河工程区段防洪工程进行治理。本论文介绍了喀左县大凌河工程区段流域概况,包括水文、气象、地质等条件,并结合工程区特点,确定防治范围:喀左县大凌河南哨段,工程起点:喀左大凌河干流城市防洪工程中的南支左岸堤防终点,到南哨翻板闸左岸山体(桩号7+843),治理河道长度7.84km。采用水文比拟法推求洪水,进而确定防洪标准和工程等级,确定综合整治方案。本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堤防工程、穿堤建筑物工程、河道疏浚工程,河岸防护工程。本次设计结合工程区存在的问题及城区发展需要,设计堤防型式采用砂堤和浆砌石挡土墙;堤顶路与城市交通道路相结合,布置24m宽交通公路,公路迎水侧布置4m人行甬路,背水侧布置4m人行甬路及3m宽绿化带,共35m。结合地勘数据,考虑筑堤材料的透水性,在堤身迎水侧布设500g/m2复合土工膜,布设坡度为1:2.5。迎水侧布置浆砌石护脚,护脚设计依据冲刷深度计算,采用浆砌石挡墙形型式;背水坡坡比1:2.5,设一条路面排水沟;为了增加整体稳定性,并考虑排水问题,建设8处穿堤涵洞,选用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本次设计通过堤防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堤身抗滑稳定计算、堤脚浆砌石挡土墙稳定计算,验证了设计合理性。通过对本次工程的设计研究,能够提高喀左地区的防洪抗灾能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保障,推动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相似工程情况下的城市防洪工程选型、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2018)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十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文中提出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3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十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于2018年1月23日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高迪,齐清,周兰庭,路志阳[8](2017)在《黄河下游涵闸安全复核软件的研发》文中提出涵洞式水闸作为取水输水工程中水闸的一种常见形式,在黄河下游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水闸安全评价工作中,其安全复核部分涉及内容多、过程复杂,需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结合水闸安全复核的流程和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依照现行强制性条文和最新规范,针对黄河下游涵闸进行了安全复核软件的初步研发。目前该软件可以对涵闸的防洪标准、渗流、闸室、机架桥、闸墩、涵洞及消能防冲进行安全复核,大大减少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安全复核的质量和速度,这对水闸安全复核的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和规范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崔萌,黄淑阁,刘生云,张瑞海,暴入超[9](2016)在《黄河防汛物资储备量计算关键参数探讨》文中指出防汛物资是国家各级防汛部门防汛抢险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对防汛物资储备数量的计算规定,对黄河下游黄委直管河段内堤防工程、河道防护工程(含控导工程)、涵闸(泵站)、水库大坝等几类工程防汛物资测算所需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探讨,计算了黄委直管河段所需防汛物资储备数量,为黄河防汛仓库建设及防汛物资储备提供了数据支撑。

李敬文,张学增,蒋顺涛,许滨义[10](2016)在《引黄水闸闸门渗漏水技术实验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引黄闸存在的渗、漏水技术难题,河口供水分局所属闸管所与利津黄河河务局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引水闸的结构、水位、流量与闸前环流特点,采用新技术,通过实验应用对涵闸闸门的渗、漏水问题进行了堵复,降低了水闸引水控制、运用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同时避免了险情衍生引发的影响引黄涵闸工程安全、运行等状况发生。

二、黄河涵闸安全鉴定方法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河涵闸安全鉴定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三四类水闸判定的关键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关键技术制约
    1.1 隐蔽部位病险检测与评价
        (1)钢筋锈蚀检测及其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2)隐蔽部位病险检测。
    1.2 结构寿命预测
    1.3 引水能力不足处理
    1.4 应急预案编制
2 技术经济比选
3 政策法规导向
4 结论与建议

(2)基于风险的里运河东堤综合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堤防建设概况
        1.1.2 研究里运河堤防安全风险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堤防渗流、结构与防洪安全研究进展
        1.2.2 堤防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里运河东堤风险调查与识别
    2.1 水文风险调查分析
        2.1.1 淮河入江水系
        2.1.2 里下河水系
    2.2 堤防工程风险调查分析
        2.2.1 堤防工程
        2.2.2 里运河东堤风险溯源
        2.2.3 里运河东堤险工隐患统计分析
    2.3 穿堤建筑物风险调查分析
        2.3.1 里运河东堤江都段穿堤建筑物
        2.3.2 里运河东堤高邮段穿堤建筑物
    2.4 里运河东堤失事的影响
        2.4.1 里下河地区社会经济
        2.4.2 历史主要洪涝灾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里运河东堤险情诊断
    3.1 里运河东堤堤防险情诊断
        3.1.1 堤防破坏模式分析
        3.1.2 里运河东堤险工段隐患诊断
    3.2 里运河东堤涵闸险情诊断
        3.2.1 水闸破坏模式分析
        3.2.2 穿堤涵洞破坏模式分析
        3.2.3 里运河东堤涵闸险情诊断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里运河东堤工程综合安全评估
    4.1 堤防工程风险概念
    4.2 堤防工程风险分析
        4.2.1 基本特点
        4.2.2 堤段划分方法
        4.2.3 溃决后的影响
        4.2.4 生命风险标准
        4.2.5 经济风险标准
        4.2.6 社会风险标准
    4.3 风险评估
        4.3.1 风险的可容忍性
        4.3.2 危险源风险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黑岗口引黄闸渗透监测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黑岗口引黄闸监测设置
    1.1 工程概况
    1.2 黑岗口水闸渗流安全监测设备安设
        1.2.1 黑岗口水闸渗流安全监测设备布置
        1.2.2 渗流安全监测设备安装
        (1)测压管安装。
        (2) 渗压计安装。
2 黑岗口闸监测数据分析
    2.1 渗透变形破坏分析
        2.1.1 渗透破坏的形式
        (1)流土:
        (2)接触流土:
        (3)剥落:
        (4)接触冲刷:
        2.1.2 允许水力坡降的确定
        2.1.3 由初始实测水位计算的渗流坡降
    2.2 渗压计实测水位及特征分析
        2.2.1 渗压计水位观测结果
        2.2.2 渗压计监测水位过程分析
        (1)水位特征值分析。
        (2)根据各实测水位计算渗流坡降。
3 结 语

(4)穿堤涵闸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弹性基础上梁的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物理模型试验
    2.1 仪器安装及校验
    2.2 物理模型试验成果
    2.3 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2.3.1 计算方法
        2.3.2 计算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假设条件下的计算
    3.1 荷载参数确定
        3.1.1 土的密度与容重
        3.1.2 土的含水率
        3.1.3 直剪试验确定土的c,φ值
        3.1.4 钢筋和混凝土的基本参数确定
        3.1.5 钢筋和混凝土基本荷载计算
        3.1.6 土压力及其荷载计算
    3.2 采用地基反力法计算闸底板受力
    3.3 按Winkle假定计算反力及内力值
    3.4 采弹性地基梁查郭氏表法计算底板受力有:
    3.5 填土覆盖后考虑边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梁法单宽梁的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数值模型计算及其合理性验证
    4.1 边界条件设定及地应力平衡
    4.2 涵闸在自重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4.3 填土覆盖后涵闸受力分析
    4.4 边荷载和其他荷载对涵闸受力影响
    4.5 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理论分析
    5.1 各理论计算方法和数值模型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5.1.1 涵闸覆土前不同计算方法的分析
        5.1.2 涵闸覆土后不同计算方法的分析
        5.1.3 穿堤涵闸在覆土前后水闸底板弯矩、剪力对比分析
        5.1.4 判断涵闸底板是否受拉
    5.2 采用数值分析应考虑的地基的深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参加的实践项目
    参加项目情况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一 水闸模型结构图
    附图二 水闸模型配筋图
    附图三 钢筋计布置图
    附图四 模型试验照片

(5)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6)喀左县大凌河南支城区段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1 论文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文及地质概况
    2.1 流域概况
    2.2 水文
        2.2.1 已建工程概况
        2.2.2 气象
        2.2.3 水文基本资料
        2.2.4 暴雨洪水特性
        2.2.5 历史洪水
        2.2.6 设计洪水
        2.2.7 交叉建筑物洪水计算
        2.2.8 施工期洪水
        2.2.9 泥沙
        2.2.10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3 工程地质
        2.3.1 工程概况
        2.3.2 区域地质概况
        2.3.3 工程地质
        2.3.4 天然建筑材料
        2.3.5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任务及规模
    3.1 综合概况
        3.1.1 自然条件概况
        3.1.2 防洪工程现状
        3.1.3 存在主要问题
    3.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2.1 工程建设的防洪作用
        3.2.2 保护地区经济建设需要
        3.2.3 工程建设合理性
    3.3 工程任务及规模
        3.3.1 工程任务
        3.3.2 防洪标准
        3.3.3 工程范围
    3.4 水面线计算
        3.4.1 起点水位
        3.4.2 糙率
        3.4.3 水面线计算成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布置及其主要建筑物设计
    4.1 工程等级和标准
    4.2 工程选址及选线
    4.3 堤型选择
        4.3.1 堤防型式的选择
        4.3.2 护坡型式的选择
    4.4 堤线布置
        4.4.1 .堤线布置
        4.4.2 堤距布置
    4.5 工程总布置
    4.6 堤防设计
        4.6.1 堤顶高程
        4.6.2 护脚冲刷深度计算
        4.6.3 堤防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
        4.6.4 堤脚浆砌石挡土墙稳定计算
    4.7 穿堤建筑物设计
        4.7.1 结构设计(以1+350为例)
        4.7.2 水力计算
    4.8 金属结构设计
        4.8.1 主要结构及特性
        4.8.2 启闭力计算
        4.8.3 金属结构防腐要求
    4.9 河岸防护工程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黄河下游涵闸安全复核软件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研发目的
2 软件的结构设计
3 软件的功能实现
    3.1 工程基本资料
    3.2 防洪标准复核
    3.3 渗流安全复核
    3.4 闸室安全复核
    3.5 机架桥、闸墩、涵洞安全复核
    3.6 消能防冲复核
4 结语

(9)黄河防汛物资储备量计算关键参数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关键参数分析
    1.1 堤防工程
        1.1.1 堤身安全状况
        1.1.2 堤基地质条件
        1.1.3 小型穿堤建筑物分布
        1.1.4 堤身高度影响
    1.2 河道防护工程
        1.2.1 工程安全状况
        1.2.2 近岸主流最大流速
        1.2.3 多年平均枯水位以下水深
        1.2.4 河段类型
    1.3 涵闸工程
    1.4 水库大坝
2 黄委直管河段防汛物资储备量计算
3 结语

(10)引黄水闸闸门渗漏水技术实验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新技术的实验应用
    2.1 技术产生的背景
    2.2 闸门漏水抢护新技术的实验应用
        2.2.1 涵闸闸门止水维修加固法封堵闸门漏水技术
        2.2.2 新型土工合成膜布吸堵法封堵抢护
3 技术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四、黄河涵闸安全鉴定方法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三四类水闸判定的关键因素及对策[J]. 李娜,汪自力,郭博文,常芳芳. 人民黄河, 2021
  • [2]基于风险的里运河东堤综合安全评价研究[D]. 刘爱军. 扬州大学, 2020(04)
  • [3]黑岗口引黄闸渗透监测分析研究[J]. 杨玉庆,王绪,赵启旸. 人民黄河, 2020(11)
  • [4]穿堤涵闸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赵天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12)
  • [5]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喀左县大凌河南支城区段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设计[D]. 张广昊.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7]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十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J].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8(01)
  • [8]黄河下游涵闸安全复核软件的研发[J]. 高迪,齐清,周兰庭,路志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02)
  • [9]黄河防汛物资储备量计算关键参数探讨[J]. 崔萌,黄淑阁,刘生云,张瑞海,暴入超. 人民黄河, 2016(12)
  • [10]引黄水闸闸门渗漏水技术实验与应用[J]. 李敬文,张学增,蒋顺涛,许滨义.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11)
黄河涵洞闸门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