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关系的研究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关系的研究

一、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关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孔涵[1](2021)在《基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所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及其它临床情况的数据分析,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信息分布特征基础上,探讨其与肢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1以从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脑病康复科、综合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症状改善情况等方面着手分析,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人群的临床信息分布特征。2从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着手,分析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从性别、年龄、病程、疗程、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着手,分析针刺综合疗法对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75例,457例患者年龄低于65岁(52.2%),最小26岁,最大92岁,中位年龄64岁,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中位年龄低于女性。多数肌力在3级及以上。75例静脉溶栓(8.6%),7例动脉取栓较少(0.8%)。部分存在感染情况(13.8%,121例),以肺部感染(8.1%,71例)居多。262例患者存在睡眠障碍(29.9%),87例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9.9%),81例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9.3%)。中医证型以阴虚风动证分布最广(54.5%,477例),其次为风痰阻络证(20%,175例),再次为气虚血瘀证(18.6%,163例),肝阳暴亢证(6.3%,55例)与痰热腑实证(0.6%,5例)分布较少。2危险因素:约49.7%患者既往吸烟史(435例),约39.5%患者饮酒史(346例)。既往病史中既往高血压者最多(77.8%,681例),其次为冠心病(36.9%,323例),房颤(4.5%,39例)与心肌梗死(4.1%,36例)患病率低。家族史中约58.9%患者无相关家族史(515例),存在家族史的患者中以高血压家族史(22%,192例)占比最大,其次为糖尿病家族史(17.7%,155)例、脑血管病家族史(15.8%,139例)、冠心病家族史(2.9%,26例)。3实验室指标:70%以上患者Hb A1c≥7%(630例),其中Hb A1c≥8%者占比40%以上(374例),约80.9%存在血脂异常(708例);约11.8%存在肝功能异常(103例);约29.1%存在肾功能异常(255例);约2.9%存在血小板数偏低(25例),约5.5%存在血小板数偏高(48例),总血小板数异常率约8.4%;约39.7%存在D-二聚体升高(347例);约32.3%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283例);约5.5%存在APTT异常(48例);约10.1%存在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88例)。4治疗情况:纳入患者上肢及下肢肌力在3级及以上者居多,约29.5%得到有效改善。多数患者病程及疗程在28天以内。住院天数最长90天,其中男性最长75天,女性最长90天。药物使用情况:治疗过程中约91.3%的患者使用调脂药(799例),约62.1%的患者使用降压药(543例),约86.2%的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754例),约32.1%的患者使用胰岛素(281例)。抗血小板药物方面,阿司匹林的使用率略高于氯吡格雷,约54.1%使用阿司匹林(473例),约49.1%使用氯吡格雷(430例),约15.5%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136例)。叶酸、甲钴胺的使用率均不足10%。症状改善方面,约67.3%存在语言障碍(589例),改善率27.5%;约35.1%存在吞咽障碍(307例),改善率36.2%;约38.7%存在感觉障碍(339例),改善率56.9%。5上肢功能障碍严重程度:DM患者发生脑梗死,在发病7天以内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7%的DM患者发生脑梗死时所表现出的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未发现性别、年龄与上肢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6下肢功能障碍严重程度:DM患者发生脑梗死,在发病7天以内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发病后8-14天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重。随着年龄增大,发生较重的下肢功能障碍的风险升高。DM患者发生脑梗死时女性比男性更易表现为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重。未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下肢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7上肢肌力改善方面:DM患者在脑梗死发病14天以内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在控制Hb A1c<7%的DM患者中,脑梗死发病7天以内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在控制7%≤Hb A1c<8%的DM患者中,脑梗死发病14天以内或者年龄阶段在65岁以下,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8下肢肌力改善方面:DM患者在脑梗死发病7天以内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女性或者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在控制7%≤Hb A1c<8%的DM患者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在下肢肌力改善方面更易获得理想疗效。9未发现性别、年龄、病程、疗程、糖化血红蛋白与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结论:1我院2019年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位年龄64岁,男性居多,住院天数最长90天,肌力多在3级及以上,约29.5%得到有效改善。70%以上患者Hb A1c≥7%,其中Hb A1c≥8%者占比42.7%。2患者发病7天以内表现出的上、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7%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时所表现出的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发病后8-14天、高龄及女性患者更易表现为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重。3早期介入针刺综合疗法或者65岁以下的患者更易获得上、下肢肌力改善的理想疗效。女性患者更易获得下肢肌力改善的理想疗效。在控制Hb A1c<7%的糖尿病患者中,脑梗死发病7天以内更易获得上肢肌力改善理想疗效;在控制7%≤Hb A1c<8%的糖尿病患者中,脑梗死发病14天以内或年龄阶段在65岁以下,更易获得上肢肌力改善理想疗效,女性患者更易获得下肢肌力改善理想疗效。

蒋玥芾[2](2021)在《脂联素、miR-200a、炎症因子的表达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Type 2 diabete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的临床特征,比较脂联素、miR-200a、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免疫球蛋白G在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为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内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成人脑梗死组15例、2型糖尿病组15例及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15例以及体检中心的正常组1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基础疾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与其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结局等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四组,即正常组、2型糖尿病组、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检查前一晚的8点,嘱受检者开始禁食,禁食10-12小时后,采集静脉血。用5ml的黄盖大促凝管1管离心分离血清,在-80℃的环境下保存血清等待检测。使用实时q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200a表达,并进行分析血清中miR-200a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比较这4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如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及免疫球蛋白G表达水平的差别。使用计算机分析软件自动分析显示:Ct(cycle threshold,循环阈值)和荧光值的动态曲线。计算各样本中的△Ct值,△Ct=(目的miRNA△Ct–内参△Ct),为各样本的相对定量2-△Ct[60],对照组与正常组的差异用2-△△Ct来表示,即2-△△Ct=(△Ct实验组-△Ct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miR-200a、脂联素、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根据Spearman秩相关分析来显示,年龄、空腹血糖值、舒张压、餐后血糖、TC、TG、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病史、高尿酸病史、LDL-c与合并脑梗死成正相关(r分别为0.595、0.102、0.042、0.224、0.316、0.042、0.056、0.129、0.446、0.036、0.136、0.158、0.364、0.377),心率、HDL-c、饮酒史与合并脑梗死成负相关(r分别为-0.028、0.126、-0.192)。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患有高血压病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31.067,98%CI:1.146-842.487)。结论:脂联素、miR-200a、炎症因子为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蒋丹[3](2021)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关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variation index,HGI)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布的临床特点,探讨HGI与患者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685例。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等。同时,对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测,其中包含空腹血糖值(FP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等指标。同时收集患者的血压指标,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同时依据动脉硬化指数(AI)计算公式来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对685例入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者HGI计算后,采用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高HGI组(H-HGI)、低HGI组(L-HGI)、中HGI组(M-HGI),分析各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血压和动脉硬化指数等中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GI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危险度。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FPG 与 HbA1c 呈正相关(r=0.489,p<0.01),FBG 与 HbA1c线性回归方程为:预测HbA1c=0.3×FPG+5.94,三分位法划定HGI的区间,分为H-HGI(HGI≥0.368%)、L-HGI(HGI≤-0.516%)、M-HGI(-0.516%<M-HGI<0.368%)。(2)2型糖尿病患者中三组在性别、年龄、BMI、饮酒史、吸烟史、TC、BUN、Scr、ALT、BUN/Scr的比较中,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患者中H-HGI组的糖尿病病程、FPG、HbA1c、TG、LDL-C、AI、舒张压、收缩压、谷草转氨酶(AST)、AST/ALT显着高于M-HGI和L-HGI患者;H-HGI组2型糖尿病患者HDL-C显着低于M-HGI和L-HGI患者(p<0.05)。(3)三组患者中HGI与TG、LDL-C、AI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H-HGI组患者中HGI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较M-HGI和L-HGI患者更显着。(4)三组患者中HGI与AST、AST/ALT呈正相关,H-HGI组患者中HGI与肝功能的相关性较M-HGI 和 L-HGI 患者更显着。(5)糖尿病病程(OR=1.267、95%CI=1.036~1.652、p<0.05)、BMI(OR=1.583、95%CI=1.173~1.986、p<0.05)、HbA1c(OR=1.092、95%CI=0.915~1.931、p<0.05)、HGI(OR=1.149、95%CI=1.029~1.328、p<0.001)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6)M-HGI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是L-HGI组的1.629倍,H-HGI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是L-HGI组的2.931倍。(7)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FPG、HbA1c、HGI、舒张压、收缩压、AST、AST/ALT显着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结 论]1.H-HGI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脂异常风险增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高血压的风险升高、肝损伤增加等特点。2.HGI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3.高HGI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血脂水平上升,从而使得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迅速提升。4.HGI与T2DM患者慢性肝损伤关系密切。5.HGI可作为临床预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管并发症潜在指标之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5](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麻雨弟[6](2020)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证候分布及参芎玉精颗粒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1目的(1)通过观察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证候分布,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相关医学依据。(2)观察参芎玉精颗粒对糖尿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气阴两虚夹瘀)患者的临床疗效。2方法2.1证候分布所收集318例在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内分泌科住院部的患者,记录入组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录入EXCEL表,统计并分析证候分布规律。2.2临床研究对2018年1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或内分泌科的40例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气阴两虚夹瘀),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中药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予以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综合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上加用参芎玉精颗粒,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NHI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结 果3.1中医证候分布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证候分布以二证、三证组合为主,在二证组合占比29.6%,其中以气虚+血瘀、阴虚+血瘀、气虚+阴虚为主要证候分布,分别占二证组合的27.7%、13.8%、16.0%;三证组合占比40.1%,其中以气虚+阴虚+血瘀为主,占三证组合的40%;四证组合占比13.8%,其中以气虚+阴虚+血瘀+痰湿为主。3.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量表分析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前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NHISS评分经检验后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经治疗四周后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NHIS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程度。将两组治疗后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NHI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参芎玉精颗粒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3.3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经检验后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经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组内比较,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可降低血糖水平。将两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参芎玉精颗粒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降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疗效相当。3.4两组患者糖尿病中医证候积分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前检验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1),在单项证候分析上治疗前检验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比较除肢体麻木,形体消瘦、口舌歪斜单项症状积分比较(P>0.05),其余单项症状积分(P<0.05),说明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改善除肢体麻木,形体消瘦,口舌歪斜等方面疗效相当,在口渴多饮、尿量频多、气短无力、五心烦热、消谷善饥,唇甲紫暗等单项症状方面得到显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结论(1)气虚、阴虚、血瘀等证候要素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主要分布,且多以证候组合形式为主;(2)参芎玉精颗粒能改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气阴两虚夹瘀患者的中医症状,以及在促进躯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能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7](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研究指明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宋彩丽[8](2020)在《996例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山东省中医院安博维电子病历系统中996例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SPSS 26.0、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一般生活状况、中医证型、入院诊断、住院费用、实验室指标等信息,从而了解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患者的一般生活状况以及合并症的分布情况,影响住院经济费用的因素,为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病情、延缓合并症的进展、减轻卫生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自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山东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运用安博维电子病历系统,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一般生活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中医证型、入院诊断、住院费用、实验室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类、D-二聚体、促甲状腺激素、住院生化指标等),运用SPSS 26.0、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年龄≥60岁)2374例,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996例,占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约为41.95%。(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性别分布,男性患者(518例)多于女性患者(478例),女性:男性≈1:1.08;年龄分布,本研究中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60岁-97岁,平均年龄79.17±8.86岁;病程分布,平均病程为11.60±9.06年,2型糖尿病病程≤9年的患者例数(449例)最多,病程≥40年的患者例数(10例)最少。(3)一般生活状况分析:用安眠药物的患者为586例(58.84%),不用安眠药物的患者为410例(41.16%);用通便药物的患者为541例(54.32%),不用通便药物的患者为455例(45.68%);鼻饲患者为108例(10.84%),非鼻饲患者为888例(89.16%);导尿的患者为87例(8.73%),非导尿患者为909例(91.27%)。(4)中医证型分布:气虚血瘀证(频数254例)最多,其次为痰瘀阻络证(频数129例),第三为气阴两虚证(频数116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5.50%、12.95%、11.65%;在性别分布方面: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中女性(频数134例、59例)多于男性(频数120例、57例),而痰瘀阻络证为男性(频数75例)多于女性(频数54例)。三种证型间合并症诊断个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阻络证患者的合并症诊断个数>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合并症诊断个数>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合并症诊断个数。(5)诊断分布:平均诊断个数为8.84±3.13个,诊断个数在6-10的患者例数(593例)最多,诊断个数≥16的患者例数(23例)最少;合并症分析,合并6-10诊断个数的频数(542例、54.42%)最多,合并≥16诊断个数的频数(9例、0.90%)最少;合并高血压病的频数最多,为800例(80.32%),第二为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频数为724例(72.69%),第三合并冠心病,诊断频数为711例(71.39%)。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频数为258例(25.90%);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频数为219例(21.99%)。(6)住院费用与合并症的相关性:住院费用与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的合并症个数之间具有相关性,其相关性为12.6%。(7)与住院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甘油三酯(TG)、D-二聚体(D-dimer)、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非糖尿病组;肌酐(Cr)、尿酸(UA)、总蛋白(TP)、白蛋白(ALB)、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住院率高,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病的平均年龄大,糖尿病病程主要集中在≤9年。(2)住院老年T2DM患者的一般生活状况差,生活质量低下。(3)住院老年T2DM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其次为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证型与合并症诊断个数分析:痰瘀阻络证患者的合并症诊断个数>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合并症诊断个数>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合并症诊断个数。(4)住院老年T2DM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高。(5)住院老年T2DM患者合并症越多,住院费用越高。(6)注重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促甲状腺激素等实验指标在老年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林超[9](2020)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糖控制、血压控制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血脂达标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诊断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住院经规范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吸烟、饮酒、家族史、高血压病程、2型糖尿病病程)、合并症(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N-HD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肌酐(Creatinine,Cr)、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ours,2h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血压),依据血脂达标(LDL、N-HDL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达标率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44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男234例,女209例),37.47%的患者LDL水平达标(LDL<1.8mmol/L)。51.02%患者N-HDL水平达标(N-HDL<2.6mmol/L)。2、45.37%的患者血压达标(依据年龄分层,血压达标值不同),51.69%的患者血糖达标(HbAlc≤7.0)。3、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LDL达标率与年龄、CI史、Hb、ALB相关,N-HDL达标率与年龄、CHD史、CI史、Hb、ALB、HbAlc以及血压血糖是否达标相关。4、多因素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LDL达标率与CI史、HbAlc相关,N-HDL达标率与CHD史、CI史、HbAlc相关。5、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LDL达标率与CI史、Hb相关,N-HDL的达标率与CI史相关。6、多因素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LDL达标率与CI史相关,N-HDL达标率与性别、CI史、SBP、Cr相关。结论: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脑梗死病史、冠心病病史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达标率相关。2、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当中,性别、脑梗死病史、收缩压、肌酐与血脂达标率相关。

陈丽霞[10](2020)在《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回顾性研究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的相关病例,探索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布的异同点。研究意义通过对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以期为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借鉴,研究方法1.以《证素辨证学》制定证素症状为蓝本,结合《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中医诊断学》等教材中对于各症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常见症状,对两种疾病提炼症状要点,制成“证素症状临床调查表”。2.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或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100例。3.将原始数据量化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65例,经临床症状提取整理后共得出20种证素,构成比>5%的病位证素由高到低为:肝、经络、肺、脾、心神、筋骨、胃;构成比>5%的病性证素由高到低为:痰、湿、阴虚、动风、血瘀、血虚、热;共十四种高频证素。2.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5例,经临床症状提取整理后共得出20种证素,构成比>5%的病位证素由高到低为:肝、经络、肾、肺、心神、脾;构成比>5%的病性证素由高到低为:阴虚、痰、湿、动风、血虚、血瘀、气虚、阳虚;共十四种高频证素。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组阴虚、肾这两个证素大于合并高血压组的患者。其余证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将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病性证素分为虚、实两类,其中合并高血压组实性证素共出现160次(72.73%),虚性证素60次(27.27%);合并糖尿病组实性证素共出现86次(60.14%),虚性证素67次(39.86%)。两组患者实性证素比例均大于虚性证素。结论(1)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两组患者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且以实为主。病位证素分布中均以肝为首位,病性证素痰、湿、动风、血瘀所占比例较高。提示在治疗过程中需注重平肝息风、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的应用。(2)通过提取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证素,发现两组证素分布总体略有差异。其中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组阴虚、肾两个证素多于合并高血压组,提示在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需在袪邪的基础上加强培本固元,滋养肾阴。

二、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关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内容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1.5 治疗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方法及目标
    2.2 样本量估算
    2.3 观察因素定义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肌力分布情况
    3.2 年龄、性别、病程及疗程分布情况
    3.3 其他情况
    3.4 糖化血红蛋白与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3.5 针刺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
4 研究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脂联素、miR-200a、炎症因子的表达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证候分布及参芎玉精颗粒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认识
        3.1 病名的认识
        3.2 病因病机的认识
    4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相关认识
        4.1 危险因素相关认识
    5 影像学发病特点的认识
    6 参芎玉精颗粒
        6.1 参芎玉精颗粒来源组成
        6.2 参芎玉精颗粒单味药理研究
第二部分 证候调查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证候特征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
        2.4 研究方法
        2.5 收集病例
        2.6 统计学方法
        2.7 结果
    3 讨论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证候要素分析
    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疗效研究 参穹玉精颗粒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疗效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1.1 一般资料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
        2.3 BI指数比较
        2.4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
        2.5 血糖指标比较
        2.6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7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安全反应及不良事件情况
        3. 讨论
        3.1 参芎玉精颗粒对中医证候的分析
        3.2 参芎玉精颗粒对神经功能量表分析
        3.3 参芎玉精颗粒对糖代谢指标的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7)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8)996例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老年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3.2 老年T2DM患者的一般生活状况分析
        3.3 老年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析
        3.4 老年T2DM患者诊断分布
        3.5 老年T2DM患者经济学费用分析
        3.6 老年T2DM患者实验室指标分析
讨论
    1. 老年T2DM患者流行性分析
    2. 老年T2DM患者中医证型的分析
    3. 老年T2DM患者合并症的分析
    4. 老年T2DM患者经济费用分析
    5. 老年T2DM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6. 本研究结果讨论
        6.1 老年T2DM患者一般情况的分析
        6.2 老年T2DM患者一般生活状况的分析
        6.3 老年T2DM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
        6.4 老年T2DM患入院诊断的分析
        6.5 老年T2DM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6.6 老年T2DM患者实验室指标分析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
    附表1 信息采集表
致谢
发表论文

(9)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入选病人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收集指标
        2.3.1 一般情况
        2.3.2 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
        2.3.3 用药情况
        2.3.4 血生化指标
        2.3.5 达标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我院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使用药物、达标情况对比
    3.2 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LDL达标的单因素分析
    3.3 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N-HDL达标的单因素分析
    3.4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LDL达标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5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N-HDL达标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6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3.7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的单因素分析
    3.8 影响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的多因素分析
        3.8.1 影响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LDL达标的多因素分析
        3.8.2 影响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N-HDL达标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2.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3.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4.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学家对中风病病名分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发展过程
        2 现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病合并糖尿病病因病机及证候的认识
        3 现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病合并高血压病因病机及证候的认识
        4 中医证素辨证学说的研究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资料及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临床调查表制定
        6 病例的收集
        7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录入
        8 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检验及检查结果
        3 临床研究结果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检验指标分析
        3 检查结果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四、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关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D]. 孔涵.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脂联素、miR-200a、炎症因子的表达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D]. 蒋玥芾.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3]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关系分析[D]. 蒋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6]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证候分布及参芎玉精颗粒临床疗效观察[D]. 麻雨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8]996例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D]. 宋彩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林超. 南昌大学, 2020(08)
  • [10]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D]. 陈丽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