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AT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一、AT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芙灵[1](2021)在《德国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调研(上)》文中指出本文以德国为例,介绍了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ATM)的发展背景,以及ATM系统的10种交通流管控措施。ATM系统可以缓解高速公路常发拥堵、拥堵造成的二次事故、货车多造成的拥堵、事故黑点、几何线型造成的瓶颈点等问题。

周琳[2](2020)在《基于场景元模型的软件产品线需求追踪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软件产品线方法是一种面向特定领域的、大规模、大粒度的软件复用技术,而软件产品线可追踪性提供了一种处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所生产的模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与依赖关系的有效方法。虽然目前已有多种软件产品线需求追踪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阶段性需求描述为主导致的需求获取不完整,追踪信息精确性和完整性不高带来的需求变更困难以及由变更引起的需求不一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对软件产品线中领域工程的需求追踪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基于UML对软件产品线可变性建模,基于软件产品线领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三个阶段,提出了一个支持软件产品线的多视点建模框架,并构建了三个不同视点下的元模型。其次,基于多视点元模型,构建软件产品线多层次需求追踪信息模型,抽象出需求变化途径,通过追踪矩阵以及矩阵运算,实现需求追踪,有利于需求变更管理。然后,基于KAOS方法中对需求不一致性程度的衡量标准,设计可变性约束表对需求的一致性进行管理,消除需求因自然语言描述而产生的二义性和不一致性。最后,将ATM系统作为实际案例,对上述软件需求追踪方法和一致性管理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和准确性验证,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上述研究,基于场景元模型实现软件产品线追踪,是一种有效的追踪方法,为需求变更的管理提供了便利,保证了需求的一致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软件产品线工程需求可变性管理和提高软件质量以及降低软件维护成本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李潇,魏长江[3](2019)在《多视点元模型间需求追踪性方法》文中指出以全面而统筹的眼光解决问题,则必须从局部分析不同的侧面,面向多视点的需求工程即为该理论的一个应用.多视点需求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各视点间却缺少统一,这不仅不利于获取完整的系统需求,还导致需求变更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提出一个新的多视点建模过程框架,合理的建模框架有利于获取完整的系统需求.其次在多视点建模过程框架下建立追踪元模型,阐明系统需求在多视点元模型间的平稳过渡.最后结合需求追踪矩阵方法在追踪元模型间建立起追踪关系,进而通过计算变化追踪矩阵在需求变更时可以追踪到相关元素并进行更改,解决需求变更困难的问题.

李潇[4](2019)在《基于多视点元模型的需求追踪性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面向多视点的方法在需求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关注点分离”的思想将复杂的系统需求转化为视点需求,是研究者和开发者进行系统需求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仍然存在需求描述不完整、需求变更困难以及需求不一致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需求描述的不完整性、变更困难及不一致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分析和探讨传统需求建模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点元模型的需求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多视点追踪元模型,根据所建立的元模型元素间关系建立起多视点间的追踪关系,通过计算变化追踪矩阵实现多视点元模型间需求的可追踪性,在需求变更时可以追踪到相关元素并进行更改。其次,以建立的需求追踪矩阵为基础,结合需求关联程度度量方法计算并比较冲突需求与其他视点需求的关联程度值,将关联程度值较大的需求保留,将关联程度值较小的需求舍弃,从而消除在追踪过程中需求的不一致性问题。最后,结合基于ATM系统实际案例对上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说明与验证。通过上述研究,在多视点元模型间建立需求的可追踪关系为需求变更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通过需求关联程度度量方法可以保证在追踪过程中需求描述的一致性,本文的研究对提高软件需求质量以及降低后期的系统维护代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徐新然[5](2019)在《SWIM核心服务的可生存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域信息安全管理(System Wi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SWIM)系统作为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ement,ATM)系统,改善了传统ATM系统的网络架构,降低了不同航空系统间的耦合性,其核心服务旨在为各航空子系统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可靠的信息交互服务。SWIM系统作为各系统信息交互的平台,其在遭遇事故时的可生存能力关乎整个ATM系统的安危。本文基于对SWIM互操作性架构和SWIM核心服务提供的研究,定性地分析了SWIM潜在的可生存性威胁,提出SWIM的可生存性定义,研究了保障SWIM核心服务可生存性的措施。第一,针对SWIM面临的威胁,基于冗余异构、随机、自适应的原则提出SWIM的可生存性方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格贴近度(Lattice Close-Degree),从可靠性、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四个方面对SWIM可生存性方案进行量化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可生存性框架可以有效地保障SWIM系统在遭遇攻击和自然灾害时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第二,借鉴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NDN)高效分发获取数据的路由机制,设计SWIM路由机制,针对SWIM中关键路由节点可能出现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局部重路由机制,降低路由节点失效后的信息传输时延,保障服务的连续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请求的响应速度,降低网络平均负载,减小节点故障对SWIM网络性能的影响。

牛田田,陈亚青[6](2019)在《基于Agent和进化计算的ATM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统是空管人员管理空中交通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管理效率和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航空公司等各参与者的约束、支持ATM系统运行的技术基础设施和管制员等人为因素,因此很难判断某一因素的改变对ATM系统整体效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学科、创新的ATM系统管理方法,通过基于Agent的解决方案和创建ATM系统管理模型,并引入进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灵敏度分析对ATM系统效能进行评估,使其能够满足更高的运行目标需求。

刘俊锋[7](2015)在《基于SSH的ATM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银行业信息化、电子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ATM系统以Windows操作平台为界面,可以实现银行业的一些基本服务,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免去高峰期排队时间,同时对银行来说,将部分服务从柜台解放出来,提高了服务效率,更大程度上的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可以增加其竞争力。ATM系统近年来种类数量不断增长,业务量迅速增加,更多的人接受并且乐于使用ATM机,其在银行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该系统不用使用人工控制数据信息的访问和更改,可以自动及时向服务器反馈客户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是一种结构合理、功能强大、灵活性高的管理系统。本文首先对系统中涉及的各项技术和框架结构进行了介绍,为系统的后续设计打下基础。然后对ATM系统进行需求和功能分析,设计基于C/S体系的,结合Struts,Spring和Hibernate框架的ATM管理系统,对系统进行模块化处理,分层进行实现。服务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项功能服务,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ATM数据的统计管理与查看。本系统采用功能模块化处理,使结构更加清晰,可移植性好,具有可拓展性。系统界面友好,方便操作,可满足市场和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与预期一致,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胡茂林[8](2014)在《模拟AT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自动柜员机(ATM)能够使银行客户在没有工作人员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现金存取、账户信息查询等各类银行业务。伴随着银行业务类型的快速发展、银行网络的互联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ATM机的功能性、易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发展。目前的ATM机在功能上主要有:身份验证、存取款、转账、余额查询、密码修改、退卡服务等,在安全措施上主要有密码机制、多次输入密码错误吞卡、视屏监控、操作行为监控等。但是ATM机在功能性、安全性、可靠性、网络通信等方面仍有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目前,ATM机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缺乏跨行业务、无法在线查询交易详情、故障率高、安全性有待提高、业务功能有待完善、在线交易功能缺乏等。现行ATM机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的完善和安全性的提高两方面。无论是功能的完善或是安全性的提高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行为风险和通信协议分析以及用户行为分析等。ATM机相关研究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巨大的工作量,使得ATM相关研究越来越复杂。且ATM设备生产门槛高,价格昂贵,如果直接使用ATM机进行相关研究会增加成本,提高工作难度。在此条件下,ATM仿真系统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够为ATM相关研究提供分析仿真环境,还能降低工作量,降低研究成本。本文设计了一套桌面ATM模拟系统,对ATM机的各种业务功能进行模拟,提高其工作效率,减低工作难度。并且,将在ATM仿真系统中添加一些新功能,如交易查询/统计功能,退出提示和水电气及网费、电话费缴费功能,以验证ATM仿真系统的优势和作用。本系统的作用在于将ATM新增功能投入使用之前,为新增功能提供一个ATM仿真测试环境,降低测试成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分析与设计,采用Visual C++6.0作为开发环境,以MFC作为开发框架,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ADO技术访问数据库,实现对ATM机功能的模拟。所有硬件功能,网络通信均采用软件在桌面端模拟,无需购买其它硬件或软件插件等作为支撑工具。系统实现过程如下:首先根据ATM机的基本功能设计系统的逻辑结构、数据库和用户界面,然后完成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并添加交易详情查询等创新功能,最后将系统集成并测试。最终实现一个方便易操作的桌面端ATM仿真系统。

钱成[9](2014)在《基于状态约简的模型一致性验证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软件模型日趋复杂以及大规模与并发系统的应用,如何保证系统模型的正确性、一致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以面向任务的系统集成设计方法为研究背景,该方法的建模特点是模型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并且允许多人协同设计,因此有可能产生模型不一致现象。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使用形式化方法描述系统模型,并使用模型检测技术验证模型一致性的方法。然而现有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没有对类图、时序图和状态图之间由于模型重叠产生的一致性做出合适定义;在对复杂模型一致性的验证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冗余元素致使验证效率较低;现有将UML模型转换为PROMELA模型的方法无法验证某些视图、模型结构的一致性。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所做工作如下:首先,综合考虑UML类图、时序图、状态图的元素,结合模型的动态行为特征对行为一致性给出了新的定义;分析状态图中与一致性无关的冗余状态和迁移的特征,提出了针对无触发迁移、不可达状态、伪状态和复合状态的约简规则和状态图约简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地降低了验证模型的复杂程度,减少了验证过程中状态和迁移数量,提高了验证效率。接着,针对当前的模型转换方法不完全支持时序图多条交互、时序图和状态图复杂结构以及行为一致性验证的不足,通过分析PROMELA的建模特征,提出了基于进程同步的UML模型到PROMELA转换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型转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验证类图、时序图和状态图之间的行为一致性,并且支持类图,时序图多条交互、组合片段,状态图复杂结构。通过与现有文献中的六种模型转换方法进行对比,表明了该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在支持复杂模型结构和行为一致性验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最后,根据状态图约简算法和基于进程同步的模型转换算法,在集成设计平台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系统设计工具,工具提供了系统建模及模型一致性验证等功能。使用该工具对“攻防系统”中进攻方系统进行建模及一致性验证,经验证模型中存在违反行为一致性的错误,并且根据模型检测工具产生的反例,修复了模型中的错误。

贾旭[10](2013)在《基于IBM大型机的ATM系统软件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不断增多。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节约用户的时间,提高用户办理业务的效率,同时提高银行工作的效率,减轻银行工作人员的负担,利用Mainframe平台的优势,既具有强大的处理大批量数据的能力,而且可以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所用系统稳定,本文设计了ATM系统。本设计在软件工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通过Mainframe平台以及Z/OS操作系统,结合一系列与大型机有关的技术理论,例如COBOL编程语言,JCL作业控制语言,CICS事务处理系统以及DB2,各个技术相辅相成,实现ATM系统的主要功能,比方说存款,取款,转账以及查询功能等等。本文首先对ATM系统和Mainframe的发展做了总体的介绍,之后对实现ATM各项功能所使用的Mainframe平台和关键性技术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对ATM系统各个功能的需求分析确定所研究的功能模块。在设计ATM系统的环节中,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是需求分析,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展开详细的分析。除此之外,对数据库也做了详细的设计,分别对数据库中各个表中数据的类型及属性等做了详细的设计。在ATM系统实现部分,主要阐述了ATM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细节。最后采用分模块测试,边缘测试,以及一些异常处理的测试,通过总体调试的方法实现基于IBM大型机的ATM系统设计。通过对基于Mainframe平台的ATM系统设计,有效地实现了银行各项业务的办理。这样将生活中的常用业务转化到主机系统,充分发挥了人机交互的优势,不仅节约了我们的宝贵时间,同时也减少了银行柜台业务量,使ATM系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二、AT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场景元模型的软件产品线需求追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主要成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多视点的软件产品线建模框架的研究与构建
    2.1 软件产品线工程
        2.1.1 领域工程
        2.1.2 应用工程
        2.1.3 可变性概述
    2.2 面向多视点需求建模方法分析
        2.2.1 软件产品线多视点建模的相关研究
        2.2.2 Rational ADS
    2.3 基于场景的SPL领域需求建模框架的构建
    2.4 多视点软件产品线元模型构建
        2.4.1 需求元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4.2 场景元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4.3 软件体系结构元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层次元模型间可追踪性研究
    3.1 需求可追踪性研究
        3.1.1 需求变更的原因和影响
        3.1.2 软件产品线可追踪性研究
    3.2 SPL多层次追踪模型及需求变化传播途径
        3.2.1 构建多层次追踪模型
        3.2.2 构建需求追踪框架
        3.2.3 构建需求变化传播途径
    3.3 变化追踪实现
        3.3.1 构建需求变化追踪矩阵
        3.3.2 需求追踪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需求的一致性研究与实现
    4.1 需求一致性研究
    4.2 需求一致性管理方法的实现
        4.2.1 KAOS方法
        4.2.2 需求一致性管理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ATM简介
    5.2 构建基于ATM系统的软件产品线多层次追踪模型
    5.3 构建基于ATM系统的变化传播途径
    5.4 构建基于ATM系统的需求追踪矩阵
    5.5 需求追踪实现
    5.6 需求一致性管理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多视点元模型的需求追踪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多视点元模型建模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2.1 面向多视点需求建模方法的分析
        2.1.1 传统基于UML的 OO建模方法
        2.1.2 RUP提出的“4+1”视图建模方法
        2.1.3 传统面向多视点需求建模方法的不足
    2.2 基于多视点元模型建模过程的构建
        2.2.1 构建基于多视点元模型的建模过程
        2.2.2 建模技术的分析
    2.3 多视点下元模型的构建
        2.3.1 I~*目标元模型的建模与分析
        2.3.2 基于目标的场景元模型的建模与分析
        2.3.2.1 传统场景元模型的建模与分析
        2.3.2.2 传统场景元模型的缺陷
        2.3.2.3 构建基于目标的场景元模型
        2.3.3 软件体系结构元模型的建模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多视点元模型间可追踪性研究
    3.1 需求可追踪性分析
        3.1.1 需求追踪的定义
        3.1.2 需求追踪的形式
        3.1.3 需求追踪的必要性
    3.2 基于多视点的追踪元模型
        3.2.1 构建基于多视点的追踪元模型
        3.2.2 追踪元模型中追踪关系的分析
        3.2.2.1 目标层与场景层间的追踪
        3.2.2.2 场景层与软件体系结构层间的追踪
    3.3 追踪元模型的可追踪性研究与实现
        3.3.1 构建需求追踪的整体框架
        3.3.2 构建需求传播途径
        3.3.3 构建需求追踪关系
        3.3.4 构建需求追踪矩阵
        3.3.5 可追踪性的验证
    3.4 小结
第四章 需求的一致性研究与实现
    4.1 需求一致性概述
    4.2 需求冲突处理
        4.2.1 需求关联性与需求一致化程度
        4.2.2 基于需求追踪矩阵的需求冲突处理过程
    4.3 需求关联程度度量
        4.3.1 场景-目标矩阵的建立及定义
        4.3.2 基于场景-目标矩阵的关联性度量
    4.4 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建立基于ATM系统的追踪元模型
    5.2 基于ATM系统追踪元模型间追踪的实现
        5.2.1 构建需求传播途径
        5.2.2 构建需求追踪关系
        5.2.3 构建需求追踪矩阵
    5.3 可追踪性的验证
    5.4 冲突需求的处理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SWIM核心服务的可生存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WIM研究现状
        1.2.2 可生存性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SWIM概述
    2.1 SWIM互操作性架构
    2.2 SWIM信息交互过程
    2.3 SWIM核心服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WIM可生存性方案设计
    3.1 SWIM可生存性定义
    3.2 SWIM可生存性威胁
    3.3 SWIM可生存性方案
        3.3.1 可生存性方案设计原则
        3.3.2 SWIM可生存性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WIM可生存性评估方法
    4.1 可生存性评估标准
    4.2 可生存性评估框架
        4.2.1 指标层和服务层的权重求解
        4.2.2 灰色关联分析与格贴近度的评估过程
    4.3 SWIM可生存性评估的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环境与指标
        4.3.2 实验场景
        4.3.3 实验数据处理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NDN的 SWIM路由机制
    5.1 SWIM路由结构体系的设计
        5.1.1 SWIM路由相关结构
        5.1.2 SWIM信息命名
        5.1.3 网内缓存机制
        5.1.4 SWIM路由信息的更新
        5.1.5 SWIM路由转发
    5.2 重路由机制设计
        5.2.1 重路由相关定义
        5.2.2 失效检测
        5.2.3 兴趣包和数据包的重路由
        5.2.4 场景分析
    5.3 SWIM路由机制的仿真与分析
        5.3.1 仿真环境
        5.3.2 仿真场景
        5.3.3 仿真实现
        5.3.4 性能指标
        5.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已完成的工作
    6.2 取得的成果
    6.3 不足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Agent和进化计算的ATM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ATM系统效能评估
    1.1 基于Agent的建模
    1.2 进化算法
    1.3 灵敏度分析
2 案例研究
    2.1 直飞航线
    2.2 人的方面
    2.3 绩效指标
3 结论

(7)基于SSH的ATM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介绍与意义
    1.2 现状分析
    1.3 开发技术与工具
        1.3.1 操作系统
        1.3.2 开发工具
        1.3.3 服务器
        1.3.4 数据库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原理介绍
    2.1 Struts2.0相关介绍
    2.2 Spring3.0相关介绍
    2.3 Hibernate相关介绍
    2.4 MVC模式简介
3 ATM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ATM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1.1 经济可行性
        3.1.2 技术可行性
        3.1.3 操作可行性
        3.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3.2 ATM系统的功能分析
    3.3 ATM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3.1 系统用例图简介
        3.3.2 系统用例图
    3.4 数据字典
4 ATM系统的设计
    4.1 ATM系统的总体设计
        4.1.1 ATM系统的总体设计概述
        4.1.2 ATM系统结构
        4.1.3 ATM系统功能结构
    4.2 ATM系统的详细设计
        4.2.1 ATM系统查询余额模块
        4.2.2 ATM系统存款及取款模块
        4.2.3 ATM系统转账模块
        4.2.4 ATM系统修改密码模块
        4.2.5 ATM系统历史记录模块
    4.3 数据库结构设计
        4.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4.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4.3.3 系统E-R图
5 ATM系统的实现
    5.1 ATM系统用户登录模块
        5.1.1 ATM系统用户登录模块介绍
        5.1.2 ATM系统用户登录模块界面截图
        5.1.3 ATM系统用户登录模块核心代码
    5.2 ATM系统查询模块
        5.2.1 ATM系统查询模块介绍
        5.2.2 ATM系统查询模块界面截图
        5.2.3 ATM系统查询模块核心代码
    5.3 ATM系统存款操作模块
        5.3.1 ATM系统存款操作模块介绍
        5.3.2 ATM系统存款操作模块界面截图
        5.3.3 ATM系统存款操作模块核一心代码
    5.4 ATM系统取款操作模块
        5.4.1 ATM系统取款操作模块介绍
        5.4.2 ATM系统取款操作模块界面截图
        5.4.3 ATM系统取款操作模块核心代码
    5.5 ATM系统转账操作模块
        5.5.1 ATM系统转账操作模块介绍
        5.5.2 ATM系统转账操作模块界面截图
        5.5.3 ATM系统转账操作模块核心代码
    5.6 ATM系统密码操作模块
        5.6.1 ATM系统密码操作模块介绍
        5.6.2 ATM系统密码操作模块界面截图
        5.6.3 ATM系统密码操作模块核心代码
    5.7 ATM系统历史记录模块
        5.7.1 ATM系统历史记录模块介绍
        5.7.2 ATM系统历史记录模块界面截图
        5.7.3 ATM系统历史记录模块核心代码
6 ATM系统的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1.1 Web服务器配置
        6.1.2 MySQL数据库配置
        6.1.3 系统测试内容
    6.2 系统登入测试
    6.3 修改密码测试
    6.4 测试存款功能
    6.5 取款功能测试
    6.6 转账功能测试
    6.7 查询功能测试
    6.8 查看个人信息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模拟AT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开发技术与工具简介
    2.1 Visual C++ 6.0 开发环境简介
    2.2 ADO简介
    2.3 MySQL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拟ATM系统理论基础
    3.1 软件工程理论
    3.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3 数据库理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拟ATM系统需求分析
    4.1 用户需求描述
    4.2 系统需求描述
        4.2.1 系统功能
        4.2.2 系统操作流程
        4.2.3 系统操作界面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ATM系统设计
    5.1 系统软件设计
        5.1.1 系统流程图设计
        5.1.2 基本功能模块软件设计
        5.1.3 新增功能模块软件设计
    5.2 基于MFC的界面设计
        5.2.1 身份验证界面设计
        5.2.2 功能选择界面设计
        5.2.3 存款界面设计
        5.2.4 取款界面设计
        5.2.5 转账界面设计
        5.2.6 密码修改界面设计
        5.2.7 交易统计界面设计
        5.2.8 缴费系统界面设计
    5.3 系统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5.3.1 基于MySQL的数据库设计
        5.3.2 MySQL的数据库权限控制
    5.4 系统安全性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模拟ATM系统集成与测试
    6.1 系统集成
    6.2 系统测试
        6.2.1 系统功能性测试
        6.2.2 系统安全性测试
        6.2.3 系统稳定性测试
        6.2.4 系统可扩展性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的主要贡献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状态约简的模型一致性验证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2.1 模型检测的研究现状
        1.2.2 状态约简的研究现状
        1.2.3 模型一致性的研究现状
        1.2.4 模型一致性验证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模型一致性定义及状态约简
    2.1 模型一致性定义
        2.1.1 类图的定义
        2.1.2 时序图的定义
        2.1.3 状态图的定义
        2.1.4 行为一致性定义
    2.2 针对冗余元素的状态约简
        2.2.1 约简规则分析
        2.2.2 基于约简规则的约简算法
        2.2.3 算法正确性分析
        2.2.4 实验及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进程同步的模型转换及验证方法
    3.1 PROMELA 特征分析及当前研究不足
    3.2 基于进程同步的模型转换规则
        3.2.1 类图转换规则分析
        3.2.2 时序图转换规则分析
        3.2.3 状态图转换规则分析
    3.3 模型转换算法
    3.4 一致性验证方法及实验分析
        3.4.1 一致性验证方法
        3.4.2 一致性验证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一致性验证的系统设计工具的实现与应用
    4.1 基于一致性验证的系统设计工具的实现
        4.1.1 系统需求及开发环境
        4.1.2 系统设计工具总体框架
        4.1.3 系统建模及验证模块设计与实现
    4.2 系统设计工具在攻防系统中的应用
        4.2.1 功防系统实例描述
        4.2.2 一致性验证过程及结果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10)基于IBM大型机的ATM系统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ATM 系统的产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ATM 系统的产生
        1.2.2 ATM 系统的发展现状
        1.2.3 ATM 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IBM 大型机简介
        1.3.1 IBM 大型机的产生
        1.3.2 IBM 大型机的发展现状
        1.3.3 IBM 大型机的发展趋势
    1.4 IBM 大型机在 ATM 系统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5 设计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IBM 大型机相关技术理论介绍
    2.1 MAINFRAME 概述
    2.2 Z/OS 操作系统概述
    2.3 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
        2.3.1 相关技术概述
        2.3.2 COBOL 简介
        2.3.3 JCL 简介
        2.3.4 CICS 简介
        2.3.5 VSAM 简介
        2.3.6 DB2 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总体分析
        3.1.2 系统分模块分析
        3.1.2.1 后台管理模块
        3.1.2.2 用户操作模块
    3.2 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运行环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结构设计
        4.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1.2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1.3 系统分层结构设计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系统概要设计
        4.2.2 系统详细设计
        4.2.2.1 用户插卡验证密码
        4.2.2.2 用户取款业务
        4.2.2.3 用户存款业务
        4.2.2.4 用户转账业务
        4.2.2.5 用户查询并打印凭条业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3.2 数据库设计步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
    5.1 系统实现
    5.2 测试要点
    5.3 系统软件测试
        5.3.1 系统登录模块测试
        5.3.2 系统交易模块测试
    5.4 调试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AT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国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调研(上)[J]. 孙芙灵.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21(03)
  • [2]基于场景元模型的软件产品线需求追踪方法研究[D]. 周琳. 青岛大学, 2020(01)
  • [3]多视点元模型间需求追踪性方法[J]. 李潇,魏长江.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9(09)
  • [4]基于多视点元模型的需求追踪性方法研究[D]. 李潇. 青岛大学, 2019(02)
  • [5]SWIM核心服务的可生存性研究[D]. 徐新然.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 [6]基于Agent和进化计算的ATM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分析[J]. 牛田田,陈亚青. 价值工程, 2019(11)
  • [7]基于SSH的ATM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俊锋.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8]模拟AT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胡茂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9]基于状态约简的模型一致性验证的研究及应用[D]. 钱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02)
  • [10]基于IBM大型机的ATM系统软件开发[D]. 贾旭.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ATM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