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肠外营养——原理、营养需求、技术和临床应用

完整的肠外营养——原理、营养需求、技术和临床应用

一、完全静脉营养——原理、营养素需要量、技术和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柳波[1](2021)在《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全方位收集完成国内外肠外营养安全性及合理性的评价指标,汇总形成肠外营养指标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成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系统,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肠外营养处方审核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方法:通过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关于肠外营养处方安全性及合理性评价指标,整理汇总形成肠外营养处方安全性与合理性评价指标知识库,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知识库开发形成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系统。通过该系统对我院的100份TPN处方进行安全性及合理性的综合测评,了解我院TPN的使用情况。结果:(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肠外营养安全性评价知识库,包括TNA电解质相容性指标体系表和TNA使用人群和疾病用药的配伍禁忌。(2)结合建立的肠外营养合理性评价知识库,本课题创建了TNA合理组方计算步骤流程。(3)将知识库开发形成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系统,依托该系统实现自动化、全方面的肠外营养处方审核。(4)应用该系统可实现对TPN处方进行快速审核,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应用确实能快速准确地发现TPN处方所存在的缺陷及不足。结果显示100份TPN处方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应持续加强TPN组分和配比、电解质浓度等指标的审核,同时医生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在审核系统的辅助下制定个体化的TPN给药方案。结论:评价指标知识库的建立是开发信息化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系统的基础,架构完善的PN信息系统可促进临床肠外营养精准化合理治疗,提高工作效率。

刘明真[2](2021)在《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下的饮食方案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将知信行理论作为框架,编制《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后应用于试验中。2.通过便利抽样兰州市一所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选取进行血透的患者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程序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饮食宣教,试验组在Roy适应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协助患者和照顾者共同制定饮食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试验开始前和饮食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行编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主观营养状况评估表、饮食依从性评估表、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进行两次评估,并检测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在饮食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问卷最终有39个条目,问卷的Cronbach’sα水平为0.78;重测信度(r)为0.82;问卷的I-CVI为0.89,S-CVI为0.91,总CVI为0.9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7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80%;专家对本研究熟悉程度(Cs)为0.91,权威系数(Cr)为0.87,判断依据系数(Ca)为0.90。2.两组患者和照顾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营养状况得分、饮食依从性得分、生活质量的分进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3.试验完成后,试验组患者的白蛋白值对比干预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蛋白值对比干预前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试验组中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试验组方案实施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比较时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饮食依从性评分两组进行比较,试验组中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饮食方案,适用于各类MHD患者,达到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的目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候小芹[3](2020)在《鼻肠管喂养技术在婴幼儿食管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鼻肠管喂养与鼻胃管喂养两种喂养技术在婴幼儿食管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鼻肠管喂养技术的应用价值,为食管瘘患儿的营养支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食管瘘患儿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40例患儿。将40例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常规接受抗感染、抗胃食管反流、维持水电解质稳定、食管上端持续低负压吸引等疾病常规诊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置入鼻胃管,干预组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均给予牛奶或母乳缓慢泵入。于患儿开始肠内营养当天、第7天、第14天三个时间点分别收集两组患儿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等营养相关性指标并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肠内营养启动时间、全量肠内营养到达时间、联合静脉营养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等,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入院体重、主诊断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处于同一水平,具有可比性。2.营养实施情况:(1)肠内营养启动时间:干预组16.9±3.71h,对照组27.75±22.45h,干预组肠内营养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量肠内营养到达时间:干预组2.05±1.88d,对照组7.65±2.79 d,干预组较对照组更早到达全量肠内营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周期内联合使用静脉营养天数:干预组联合使用静脉营养天数为3.13±1.76d,对照组8.45±4.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营养效果:对比两组患儿肠内营养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数(LYM)、年龄别体重Z值(WAZ)水平,结果显示:(1)肠内营养治疗前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将两组肠内营养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营养第7天,两组TP、ALB、HB、LYM营养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A、WAZ值干预组增长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将两组肠内营养治疗后第14天与治疗前的各指标差值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营养14天,干预组的ALB、PA、HB、WAZ值增长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TP、LY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呼吸道管理:(1)呼吸道清理次数干预组4.3±0.12次/天,对照组7.26±0.57次/天,干预组呼吸道清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上端24小时持续负压引流量:干预组186.28±24.02ml,对照组209.20±35.92ml,干预组食管上端24小时负压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营养治疗费用:研究周期14天内营养治疗费用干预组(2560.33±1318.60)元,对照组(4038.78±2225.10)元,干预组营养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相关并发症:(1)腹泻发生率:干预组20.00%(4/20),对照组15.00%(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呕吐误吸发生率:干预组10.00%(2/20),对照组40.00%(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意外拔管发生率:干预组10.00%(2/20),对照组40.00%(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堵管发生率:干预组15.00%(3/20),对照组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鼻肠管喂养技术有利于食管瘘患儿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更早到达全量肠内营养而减少静脉营养辅助应用。2.鼻肠管喂养技术改善食管瘘患儿营养状况的效果优于鼻胃管喂养。3.鼻肠管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因反流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4.鼻肠管喂养技术降低了食管瘘患儿营养治疗费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5.食管瘘患儿采用鼻肠管喂养可以降低呕吐误吸的风险,但需加强管道护理以减少意外拔管、堵管、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

葛丽丽[4](2019)在《“特配液”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由营养科配制的“特配液”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住院期间营养素及热卡摄入、体重增长、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治疗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82例出生体重<1500g、胎龄<37周的早产VLBWI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其中对照组120例,由NICU实施营养管理,研究组62例,由营养科实施营养管理;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产前孕母一般情况,生后第7、14、21天肠内及肠外营养素及热卡摄入情况,体重增长速率,生后第1、7、14、21天及出院前生化指标,生后一周内及两周末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转归情况、以体重评价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总结“特配液”对早产VLBWI住院期间管理的影响。结果:(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宫内感染性肺炎、产时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着(P>0.05)。(2)两组产前孕母一般情况比较:孕母年龄、剖宫产、产前使用激素、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污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前胆汁淤积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营养情况比较:生后第7、14天,两组营养素及热卡摄入差异均不显着(P>0.05);生后第21天,研究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营养素及热卡摄入均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营养素及热卡摄入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两组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半量及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而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5)两组生化指标比较:①肝功能指标:生后第1天,两组间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生后第7、14、21天及出院前,研究组γ-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LT于生后第7、14、21天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院前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②蛋白质指标:两组患儿生后第1天白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生后第7天,研究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球蛋白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生后第14、21天及出院前,研究组白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电解质指标:生后第1天两组血Na+、K+、Ca2+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生后第7、14、21天及出院前,两组血Na+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而研究组血Ca2+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K+于生后第7、14天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生后第21天及出院前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6)免疫功能指标比较:①体液免疫指标:生后一周内,两组新生儿的C3、C4、IgM、IgG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生后两周末,研究组C3、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4、IgM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②细胞免疫指标:生后一周内,两组间CD3+、CD4+、CD8+、CD4+/CD8+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生后两周末,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CD8+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7)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低血糖、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of prematurity,ROP)、晚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BIP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贫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8)两组临床治疗结局情况比较:两组间临床治愈率及好转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EUGR发生率明显低、住院时间明显短,而住院费用高(P<0.05)。结论:(1)营养科配制的“特配液”能够最大限度促进早产VLBWI生长发育,提升体重增长速率,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半量、全量肠内营养时间。(2)予以早产VLBWI“特配液”静脉营养方案能够优化生化指标,改善肝功能,补充蛋白质,平衡电解质。(3)予以早产VLBWI“特配液”静脉营养方案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能改善细胞免疫,有助于提升早产VLBWI的免疫功能。(4)予以早产VLBWI“特配液”可以降低PNAC、NEC、BPD、低血糖、ROP、晚发型败血症、BIPI的发生率,安全性好,同时可以降低EUGR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李延菲[5](2019)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创面愈合时间、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70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4月至12月的3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9月的3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管理,干预组接受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采用专家咨询法自行编制烧伤患者营养知识问卷并检验信效度。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周时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知识水平。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经信效度检验,烧伤患者营养知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6,I-CVI为0.80,S-CVI/Ave为0.93。3.干预3周后,两组比较,干预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干预组营养知识得分(21.29±2.27分)高于对照组(16.97±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基于食物交换份法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有效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通过营养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营养知识知晓程度的水平,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陆丽娜[6](2016)在《住院儿童营养筛查工具的建立、评估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营养筛查是判断个体是否已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风险。目前国际上缺少公认的住院儿童营养筛查工具,国内尚未建立住院儿童营养筛查工具。本研究的目的:(1)建立一项适合我国住院儿童的营养筛查评分工具,目标为评估营养状况、指导下一步营养干预以及预测临床结局;(2)通过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从临床适用性、可靠性、信度、效度和临床预测性五个方面综合检验该营养筛查评分工具的临床有效性;(3)应用营养筛查工具,通过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和队列研究,调查住院儿童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现状,分析营养支持对有营养不良风险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为营养筛查工具的建立,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通过文献研究、预试验、专家组讨论后,构建营养筛查工具各项指标。第二部分研究为营养筛查工具评分标准的确立,2012年3月-5月期间在我院儿科病房随机选择3y≤年龄<18y的新入院患儿完成人体成分测定和营养筛查,以去脂体重指数为参考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Youden指数的最大值,以此确定工具评分标准的分界点。第三部分为营养筛查工具临床有效性评估,自2012年7月-12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包括内、外科)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从营养筛查评分表格的适用性分析(调查问卷接受度、完成率和完成问卷的时间)、可靠性(不同评分者间调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分析)、效度检验(以综合营养评定为金标准,检验该筛查工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国外常用儿科营养筛查工具STRONGkids,STAMP,PYMS的比较)以及临床预测有效性(营养不良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五个方面综合评估该筛查评分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第四部分研究为营养筛查工具多中心临床应用,自2013年6月-2014年4月及2014年7月-2014年12月,定点连续抽样国内9家医院包括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山西省儿童医院和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共4987例1m≤年龄<18y的新入院患儿,应用营养筛查工具进行调查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以及调查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并发症,疾病转归及住院天数等,分析营养不良风险、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1)初步建立我国儿科住院患儿营养筛查评分工具,应用范围:生后1个月至17岁的住院患儿,工具包含3个参数:疾病对营养状况的影响;饮食摄入情况;人体测量。每项参数分为0-2分。(2)以去脂体重指数作为标准,筛查评分总分为2分时,Youden指数值最大,即该筛查工具的判定标准为:≥2分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的风险;(3)以综合营养评定为金标准(n=847),评价筛查工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5%CI=76%–87%),71%(95%CI=67%–74%),49%(95%CI=44%–54%)和92%(95%CI=89%–94%);(4)两名营养师间评分一致性水平中等,Kappa=0.596(95%CI=0.529–0.664,P<0.001);(5)完成筛查表时间为(10.6±1.1)min;(6)筛查工具评分结果对体重丢失例数、住院天数、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均产生显着影响;(7)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住院患儿总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为51.2%(n=4987)。血液及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脏疾病患儿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分别为87.4%,54.9%,52.7%,52.8%,均显着高于其他系统疾病(χ2=343.1,P<0.001)。婴儿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占62.5%,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31,P<0.001);(8)总营养支持应用率29.1%,消化疾病和心脏疾病患儿的营养支持应用率较高,分别为43.1%和41.5%(χ2=309.8,P<0.001),且以静脉营养方式为主。47.1%有营养不良风险患儿接受了营养支持;(9)住院患儿总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1.3%,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发病率分别为6.3%和5.0%。1岁以内的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占营养不良发生率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营养不良患儿临床结局(住院天数、疾病转归)显着差于营养良好患儿;(10)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儿得到营养支持者没有增加总并发症率、感染性并发症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儿,营养支持组总并发症率、感染性并发症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与无营养支持组相比均有增高趋势。结论:住院儿童营养筛查评分工具是国内首个针对住院患儿建立并通过较大样本验证的营养筛查评分工具,能够较准确地识别住院患儿营业不良或营养不良的风险,指导下一步营养干预,适用于生后1个月至17岁的患儿,推荐临床使用。

林佳君[7](2016)在《早产儿营养支持现状与生长速度、EUGR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详细了解近年早产儿营养摄入情况,并探讨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速度差异以及EUGR的影响因素,为早产儿营养供给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符合入选标准的773例早产儿(胎龄<37周)病史资料,记录每例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围产期资料、体重变化情况、肠内肠外营养实际摄入情况、相关并发症及生化指标等。结果773例早产儿中,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占98.3%,主要集中在胎龄小于33周和出生体重2500克以下的早产儿。各出生体重早产儿经肠内外摄入的热卡、脂肪、蛋白质、维生素D、钙、铁皆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增加。正常出生体重(NBW)组及低出生体重(LBW)组能从肠内摄入达80%推荐量以上的时间分别在生后第2周及生后第4周,而在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及超低出生体重(ELBW)组直至生后第四周仍需肠外营养支持,尤其在ELBW组中约有50%的能量还是由肠外提供。各出生体重早产儿组的生长速度随着日龄增加而加快,出生体重越轻的早产儿生后体重增长速度快于体重稍大者。在生后第4周时仅ELBW组中的生长速度达到了目标增长速度(18.8g/kg.d),其余各组早产儿在生后4周均未达目标生长速度。另外,本研究将在生后第14天、第28天和出院时的体重以2013年Fenton曲线进行评价,发现日龄14天(EUGR-14D)、日龄28天(EUGR-28D)和出院时EUGR(EUGR-D)的发生率分别为43%、58.2%和47.5%,且出生体重越低,三个时间段的EUGR发生率越高。虽然肠外营养支持在该人群应用已非常普及,EUGR发生率较前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十分显着。结论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人群中应用已普及,但对于极低出生体重以下的早产儿目前仍然存在能量、脂肪和一些微营养素的亏空,生长速度不达标和EUGR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依然严峻,如何克服临床操作难度并合理提高低体重早产儿的营养摄入量还存在挑战,仍需积极应对。

韩夏[8](2016)在《严重烧伤患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况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两周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况。方法1.调查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根据重症记录调查分析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2周的营养治疗情况。根据青岛大学医学院研制的《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计算机专家系统11.0》软件分析膳食营养成份,根据相关营养制剂的商品说明书分析肠内营养制剂和静脉营养制剂的营养成份。2.严重烧伤患者伤后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与目标需要量比较根据第三军医大学成人烧伤后能耗公式计算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能量目标需求量。分别计算患者伤后3-7天和8-14天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能量与目标需要量的比值。3.调查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氮平衡和相关营养生化指标分析患者伤后5-7天和10-12天期间用比色法测定的24h尿氮排出量。计算伤后5-7天和10-12天期间总氮排出量,与总氮摄入量比较,分析氮平衡。分析患者伤后5-7天和10-12天期间测定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4.统计方法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3-7天和8-14天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2072±182)kcal和(2675±312)kcal;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94.3±12.4)g和(127.6±14.7)g;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总热量(kcal)与氮(g)比值分别为137:1和131:1。2.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经不同营养途径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3-7天和8-14天平均每人每日经膳食能量摄入量分别为(618±92)kcal和(1017±152)kcal;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27.4±4.2)g和(48.6±7.4)g。经肠内营养制剂能量摄入量分别为(292±26)kcal和(364±32)kcal;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13.1±1.2)g和(16.4±1.5)g。经静脉营养制剂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162±114)kcal和(1294±122)kcal;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53.8±4.8)g和(62.6±5.6)g。3.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能量摄入量与目标需要量的比值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能量目标需要量为(3173±285)kcal,伤后3-7天和8-14天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能量分别占目标需要量的65.3%和84.3%。04.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24h尿氮排出量、氮平衡和血清生化学指标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5-7天和10-12天期间24h尿氮排出量分别为(23.5±3.1)g和(32.2±4.2)g,高于正常值的2-3倍。患者伤后5-7天和10-12天期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数低于正常值,伤后两周血糖浓度符合危重病人血糖控制≤10mmol/L的推荐意见。结论1.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两周内处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态。患者伤后3-7天和8-14天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低于能量目标需求量,说明患者伤后两周内摄入的能量没有达到机体对能量的需要量水平;患者伤后5-7天和10-12天期间24h尿氮排出量高于正常值上限23倍、机体处于负氮平衡,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均数低于正常值,说明患者伤后两周内摄入的蛋白质没有达到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水平。2.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8-14天不同营养途径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显着高于伤后3-7天。患者伤后8-14天经不同营养途径摄入的能量和蛋白质显着高于伤后3-7天。伤后3-7天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与呕吐症状、3例患者出现腹泻,伤后8-14天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与呕吐症状、1例患者出现腹泻。患者平均首次大便时间为伤后第6天。这与严重烧伤后机体的内环境、胃肠功能和代谢能力的逐渐恢复有关。3.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两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没有明显引起机体营养代谢超载现象,可给予适量增加。53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两周血糖浓度均数符合危重病人血糖控制≤10mmol/L的推荐意见,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均数在正常值范围。说明53例患者伤后两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没有明显引起机体营养代谢超载现象,可给予适量增加。

李冬梅,曹作宝,汪琪,WU Yue,武志辉[9](2016)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的数学模型与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问题,根据新生儿的日龄、体重、疾病种类和治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了营养液配比的总热量与各种物质需要量,建立一个新生儿随日龄及体重变化的静脉营养液配比的数学模型,利用Excel电子表格实现了营养液配比的电子处方,其应用于临床新生儿的治疗中具有简便、快捷、精确的优点.

印学蕾,贲晓明[10](2015)在《早产儿肠道外营养支持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产儿出生后常需要选择合适的肠道外营养输入途径。而早产儿静脉营养液的组成和配置也有特殊要求,以满足早产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早产儿出生后最初几天不显性失水较多,需要维持内环境稳定,而1周后则需要逐渐实现稳定的增长速率。静脉营养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感染、代谢性并发症等。注意监测指标,及时调整剂量,以及尽早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完全静脉营养——原理、营养素需要量、技术和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全静脉营养——原理、营养素需要量、技术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肠外营养处方安全性评价知识库的建立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评价方式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概况
        2.2 文献质量等级和指标认可度
        2.3 电解质浓度
    3 结论
第二章 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评价知识库的建立
    前言
    1 知识采集方案
        1.1 知识采集的途径
        1.2 知识采集的标准
        1.3 知识采集的结果
    2 TNA合理组方计算步骤流程设计
        2.1 TNA合理组方计算步骤流程设计的过程
        2.2 TNA合理组方计算步骤流程设计的结果
    3 应用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评价指标集进行病例分析和组方计算
第三章 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构建与实现
    前言
    1 肠外营养处方审核要点
    2 信息化肠外营养处方审核逻辑
    3 肠外营养处方审核功能模块设计
        3.1 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设计模式
        3.2 系统框架设计
        3.3 系统功能模块
第四章 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应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3.1 我院临床TPN使用的基本情况
        3.2 典型不合理TPN处方案例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肠外营养混合液水相相容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背景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现状
        1.2 照顾者在患者饮食中的作用
        1.3 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1.4 Roy适应模式
    2.主要概念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2.2 主要照顾者(PC)
    3.研究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方案
    1.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
        1.1 问卷的初步构建
        1.2 德尔菲专家咨询
        1.3 初始问卷形成
        1.4 预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2.研究对象
        2.1 样本量选择
        2.2 患者的诊断标准
        2.3 患者的纳入标准
        2.4 患者的排除标准
        2.5 患者的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2.6 PC的入选标准
        2.7 PC的排除标准
    3.干预方法
        3.1 试验方案
        3.2 成立研究小组
        3.3 对照组
        3.4 试验组
    4.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4.1 观察指标
        4.2 评定方法
    5.质量控制
    6.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问卷编制结果
        1.1 函询结果
        1.2 预调查结果
        1.3 正式问卷的形成
        1.4 信度分析
        1.5 效度分析
    2.基线资料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
        2.3 ALB和 HGB值
        2.4 生活质量、照顾者饮食知信行、营养状况、饮食依从性得分
    3.基于RAM的评估结果
    4.患者适应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4.1 内部因素
        4.2 外部因素
    5.目标制定结果
    6.强化教育结果
    7.饮食方案干预结果
        7.1 两组患者ALB值
        7.2 两组患者HGB值
        7.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
        7.4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得分
        7.5 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得分
        7.6 两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
第四章 讨论
    1.问卷编制分析
    2.基线资料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患者测量指标分析
    3.基于RAM下的饮食方案制定过程分析
    4.干预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1.研究结论
    2.创新性
    3.局限与展望
        3.1 研究的局限
        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人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
    附录2 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TM)
    附录3 饮食依从性量表(RABQ)
    附录4 第一轮专家函询
    附录5 第二轮专家函询
    附录6 正式问卷
    附录7 营养物质的饮食交换表
    附录8 主要食物成分表
    附录9 医院伦理材料
    附录10 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综合饮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影响的Meta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鼻肠管喂养技术在婴幼儿食管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儿童鼻肠管的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2.1 应用于危重症患儿
        1.2.2 应用于急性胰腺炎(AP)患儿
        1.2.3 应用于消化道阻塞患儿
        1.2.4 应用于早产儿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设计
        2.2.1 样本量
        2.2.2 分组方法
    2.3 研究工具
        2.3.1 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2.3.2 2015年中国九市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S)
        2.3.3 实验材料设备
    2.4 干预方法
        2.4.1 干预组(鼻肠管喂养)
        2.4.2 对照组(鼻胃管喂养)
        2.4.3 喂养程序
        2.4.4 鼻饲护理
        2.4.5 呼吸道管理
    2.5 观察指标及资料收集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原则
    2.8 统计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两组患儿肠内营养实施情况的比较
    3.3 两组患儿肠内营养效果的比较
    3.4 两组患儿呼吸道护理情况比较
    3.5 两组患儿营养治疗费用比较
    3.6 两种喂养方式并发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鼻肠管喂养技术帮助食管瘘患儿早期、全量、有效实施肠内营养
        4.1.1 鼻肠管喂养技术有利于食管瘘病人早期启动肠内营养
        4.1.2 鼻肠管喂养技术有利于食管瘘患儿早期到达全量肠内营养
        4.1.3 鼻肠管喂养技术减少食管瘘患儿肠外营养辅助应用
    4.2 鼻肠管喂养有利于改善食管瘘患儿营养状况
    4.3 鼻肠管的应用有助于食管瘘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
    4.4 鼻肠管喂养技术降低了食管瘘患儿的营养治疗费用
    4.5 两种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比较
第5章 结论
第6章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B 鼻肠管置入术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儿童鼻肠管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特配液”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相关诊断或判定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产前孕母一般情况比较
    3. 两组间营养情况比较
        3.1 两组间PN和EN的营养素、热卡摄入比较
        3.2 两组间体重增长、静脉营养时间比较
    4. 两组间生化指标比较
        4.1 两组间肝功能指标比较
        4.2 两组间蛋白质相关指标比较
        4.3 两组间电解质指标比较
    5. 两组间免疫指标比较
        5.1 两组间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5.2 两组间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6.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7. 两组临床治疗结局比较
讨论
    1.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概述
    2. 静脉营养对早产VLBWI生长发育的影响
    3、静脉营养对早产VLBWI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对早产VLBWI肝功能的影响
        3.2 对早产VLBWI蛋白质水平的影响
        3.3 对早产VLBWI电解质的影响
    4、静脉营养对早产VLBWI免疫功能的影响
    5、静脉营养对早产VLBWI并发症的影响
    6、静脉营养对早产VLBWI临床治疗结局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1. 新生儿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分析
        1.1 T淋巴细胞分析
        1.2 细胞因子及相关因素
    2. 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系统分析
    3. 红细胞免疫系统
    4. 新生儿免疫功能的保护与促进
    5. 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研究小组
    5 干预方法
    6 资料收集
    7 质量控制
    8 伦理学原则考量
    9 统计学方法
    10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
    3 营养知识问卷专家咨询情况
    4 观察指标对比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意义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住院儿童营养筛查工具的建立、评估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流程图
第二章 我国住院儿童营养筛查工具条目的构建
    2.1 前言
        2.1.1 儿科营养筛查工具条目的构建原则
        2.1.2 常见营养筛查工具概述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
        2.2.2 预试验
        2.2.3 专题小组讨论
        2.2.4 儿科营养筛查工具条目及分类的确立
        2.2.5 研究的质量控制
    2.3 结果
        2.3.1 儿科营养筛查评分工具的初步构建
        2.3.2 儿科营养筛查评分工具(PNSS)的条目修订
        2.3.3 儿科营养筛查评分工具(PNSS)的条目确立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儿科营养筛查工具评分标准的建立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仪器
        3.1.3 测试方法
        3.1.4 研究数据整理和录入
        3.1.5 儿科营养筛查工具最佳诊断分界点的确定
        3.1.6 研究的质量控制
        3.1.7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人口学资料
        3.2.2 人体成分测定结果
        3.2.3 营养筛查评分结果
        3.2.4 营养筛查工具最佳诊断分界点的确定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儿科营养筛查工具临床有效性评估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观察指标
        4.1.3 试验步骤
        4.1.4 国外常用儿科营养筛查工具(汉化版)
        4.1.5 相关概念介绍
        4.1.6 研究的质量控制
        4.1.7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筛查工具可行性分析
        4.2.2 人口学资料
        4.2.3 准则效度评估
        4.2.4 国外营养筛查工具和综合营养评定结果比较
        4.2.5 新建营养筛查工具与其他营养筛查工具间一致性比较
        4.2.6 评分者间一致性比较
        4.2.7 无营养干预下,不同营养不良风险患儿的临床结局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住院儿童营养筛查评分工具多中心临床应用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样本量计算
        5.1.3 伦理学问题
        5.1.4 电子临床数据库的建立
        5.1.5 研究工具
        5.1.6 相关概念介绍
        5.1.7 研究的质量控制
        5.1.8 统计学方法
    5.2 结果
        5.2.1 研究对象特征
        5.2.2 营养不良风险率的比较及其临床特征
        5.2.3 营养不良发生率的比较及其临床特征
        5.2.4 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调查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国外儿科营养筛查工具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7)早产儿营养支持现状与生长速度、EUGR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全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筛选
        2.1.1 死亡患儿情况说明
        2.1.2 入组患儿的基本资料
    2.2 各出生体重组重要营养素摄入现况
        2.2.1 能量
        2.2.2 脂肪
        2.2.3 蛋白质
        2.2.4 维生素A
        2.2.5 维生素D
        2.2.6 钙
        2.2.7 铁
    2.3 各出生体重组早产儿每周生长速度
    2.4 早产儿EUGR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2.4.1 生后不同阶段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变化
        2.4.2 营养相关因素对EUGR的影响分析
        2.4.3 FGR和 EUGR参照标准的变迁
        2.4.4 本研究EUGR发生率与我国以往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References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严重烧伤患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调查对象
        1.1 调查对象
        1.2 入选标准
    2 调查方法
        2.1 一般情况调查
        2.2 调查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伤后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
        2.2.1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每人每日营养成份摄入情况调查
        2.2.2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营养治疗方案调查
        2.2.3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每人每日经膳食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情况调查
        2.2.4 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每人每日经肠内营养制剂和静脉营养制剂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情况调查
        2.3 调查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 24h尿氮排出量和氮平衡情况
        2.3.1 严重烧伤患者24小时尿氮排出量调查
        2.3.2 严重烧伤患者氮平衡评价
        2.4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分析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1.严重烧伤患者一般情况
        1.1 一般情况调查
        1.2 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2.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及来源分布
    3.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经不同营养途径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
    4.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经不同营养途径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5.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平均每人每日能经膳食摄入的能量来源分布比较
    6.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平均每人每日能经膳食摄入的蛋白质来源分布比较
    7.严重烧伤患者伤后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与目标需要量比较
    8.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 24h尿氮排出量和氮平衡情况
    9.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治疗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完全静脉营养——原理、营养素需要量、技术和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肠外营养处方审核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 柳波. 大理大学, 2021(09)
  • [2]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D]. 刘明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鼻肠管喂养技术在婴幼儿食管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 候小芹. 南昌大学, 2020(01)
  • [4]“特配液”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管理的影响研究[D]. 葛丽丽. 苏州大学, 2019(04)
  • [5]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延菲. 青岛大学, 2019(02)
  • [6]住院儿童营养筛查工具的建立、评估和应用[D]. 陆丽娜.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早产儿营养支持现状与生长速度、EUGR关系研究[D]. 林佳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严重烧伤患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况的调查分析[D]. 韩夏.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9]新生儿静脉营养支持的数学模型与其应用[J]. 李冬梅,曹作宝,汪琪,WU Yue,武志辉.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5)
  • [10]早产儿肠道外营养支持技术[J]. 印学蕾,贲晓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02)

标签:;  ;  ;  ;  

完整的肠外营养——原理、营养需求、技术和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