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戒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王秋华[2](2021)在《百年风雨路,杏林创辉煌——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医药科技成果》文中研究表明该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医药的重大科技成果,从六大方面展示了中医药理论研究、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开发等方面科技创新亮点。这些代表性成果既包含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又包含百姓关注度高、科研难度大的热点话题,充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医药创造的辉煌成就。
玉罕的[3](2021)在《医学人类学视角下傣族“拢匹勒”(产后病)防治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是生物意义上的科学,同时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傣族传统“拢匹勒”(产后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傣族人民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积累、总结,并反复实践的结果。傣医药知识的形成受到地域环境、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的影响,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知识。但由于各种原因傣医药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深入研究和探讨迫在眉睫。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挖掘整理傣族“拢匹勒”疾病防治实践的内容,并发现防治背后的医药文化内涵、地域性医药知识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多元的医疗选择,以新的视角体现民族医药的科学、文化双重性,为发展传承少数民族医药提供“傣族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借助人类学中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专业、民间、大众三个层面挖掘整理傣医预防、诊治该病的理论、治则、方药、疗法、特殊技艺、保健经验、传统习俗、仪式、文化及产生背景、案例资料,并尝试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进行具体的研究。首先对“拢匹勒”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其次,进行实地调研,以西双版纳州一市两县的专业医疗机构、民间傣医居住的村寨、傣族群众生活村寨为田野点,收集“拢匹勒”防治实践资料,以及傣族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多元医疗选择;最后,综合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析。研究结果:产后病是影响傣族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傣族在预防和治疗该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性的独特理论、诊疗技术、用药经验。傣族产后病病因复杂,防治方法多元化。专业层面病症类别多达40个,针对复杂病症内服的傣成药有43个,外治成品制剂有12个;民间病因认知受到宗教文化影响,可分为客观因素、“超自然”因素两大类,具有草药、仪式等多种防治方法;大众对产后病的病因认知有不同的解释,这与他们的个人经历有关。三个层面普遍擅长运用睡药、熏蒸、拖擦、攃药、洗药、包药疗法防治产后病。傣医在防治产后病中无论是内治、外治、单方、复方均使用“解毒”药,说明傣族“解毒”理论在其治疗实践中极为重要;另外一个特点是大众用药简单,通常为单方,而民间和专业用药更为复杂,但许多常用药物相同。研究结论:1、三个层面的个案访谈中体现出不同群体对产后病的病因、治疗认知存在差异性,这与其个体经历及宗教文化因素密不可分。2、傣族产后病的防治实践是专业、民间、大众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发展的结果。所以三个层面的防治原则、用药、特色疗法具有共性寓于个性的特点,且具有多元性。3、傣族传统产后病防治实践不仅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且安全、有效、惠民,值得推广。4、多元的社会文化和医疗环境,造就了多元化的就医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就医行为趋向于专业医疗机构,但偏远地区和年纪大的人群仍然对民间治疗保持信任的态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治实践正在发生变迁,只有传统治疗和现代治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药服务需求。
王娟,李晓东,张锐敏[4](2020)在《27例一氧化二氮滥用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文中提出收集华佑医院收治的27例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诊断为一氧化二氮滥用的病人资料,了解其一般资料、病史及入院后检查情况、入院时部分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入院时精神症状发生情况及病人住院时间、出院情况,采用医生、护士、心理医生、安保、病人及家属的五位一体评估和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与护理。
杨月文,谢碧玉,罗安娜[5](2018)在《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护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采用不同的临床护理方式对本院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收集我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经一般常规护理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月1月收治的3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只进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为93.75%,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各检测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流变学各检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着(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局部针对性中医护理、心理、饮食等,能明显地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
王悦[6](2005)在《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 1、现状:药物滥用已成为世界性公害,全球每年毒品交易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一种特殊流行病。中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且发展迅猛,每年毒资的直接消耗几近2000亿元之巨,更为严重的是它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劳动力丧失、家破人亡、道德沦丧、犯罪增加、艾滋病传播。截止2003年底,全国累积登记在册吸毒人数105万,(平均现患率80/10万),其中海洛因成瘾者74万(占70.5%),分布在全国2148个县市。而至2004年,累计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达114万。资料显示:从戒毒所出来的吸毒人员复吸率在95%到100%之间,这样的结果,对于少数盲目乐观地谈论戒毒成绩的人来说,或许有些沮丧,吸毒人员每年都在攀升的事实,更让人们不得不更新观念,清醒地面对戒毒新形势。 目前,戒毒工作亟需科学的眼光,用科学态度来看待戒毒工作。科学眼光要求我们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知识来对待吸毒者。譬如,从医学观点看,吸毒者就是脑疾病患者,他们需治疗;而从心理学层面看,吸毒者有严重的药物依赖症状。对待吸毒者,不是仅凭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说服他们,“让他们如梦初醒”。过去,把吸毒人员弄到强制戒毒所或戒毒治疗中心去,只要他们当时不再吸毒了,就宣布他们已经戒毒。现在,一种观念已成共识:戒毒包括生理脱毒、康复、社会回归三个阶段。对仅仅生理脱毒的戒毒者就认为已经戒毒,就好比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不注意吸毒者脱毒后的康复、回归,就是纵容他们陷于“吸而戒,戒复吸”的循环怪圈。 2、自愿戒毒模式的主要缺陷:①缺乏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评价。多数自愿戒
安红英,居丽[7](2000)在《中药戒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文中指出 1997年以来,我院开始使用中药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经过对这几年就治病人的情况来看,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服用的中药为舒痛安胶囊,为不含阿片类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份是曼陀罗,具有无成瘾性、安全低毒、便于管理的特点。病人在服药期间,也可因个体差异或服药不当,出现一些毒副作用。因此,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确保疗效,防止或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李锦华[8](1999)在《走近中国艾滋病患者》文中研究说明一位医生出身的女作家,十年来一直生活在中国艾滋病的重疫区,特殊的经历,使她在报社主持“艾滋病咨询专栏”的日子里,接触了一个又一个对生命是那么渴望和对死亡是那么恐惧的神秘探访者。于是这位女作家不得不放下案头工作,开始了她近十年的生命冒险——走入当今社会最危险的人群——中国艾滋病患者。这是些什么人?他们如何醉生梦死地寻找生活刺激?当艾滋病悄悄进入体内时,他们的灵魂便永远失去了安宁,于是便有了疯狂的报复,把瘟疫转移给那些不幸的家人与儿女,亲友与恋人,于是中国这块古老而圣洁的土地上,出现了随时可能危及我们每个人的可怕的恶魔……
韩晓悦[9](2020)在《柴胡半枯煎治疗肝火扰心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柴胡半枯煎方治疗肝火扰心型慢性失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以慢性失眠(肝火扰心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去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收集6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方“柴胡半枯煎”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治疗。治疗疗程共4周,在此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SRSS评分、PSQI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多导睡眠监测(PSG)五项参数--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入睡后清醒时间、清醒次数的变化并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最终两组各自完成30例。治疗4周后,结果如下:一、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方面:治疗组30例,治疗后痊愈人数9人,显效人数15人,有效人数5人,无效人数1人,总有效率96%;对照组30人,治疗后痊愈人数3人,显效人数6人,有效人数16人,无效人数5人,总有效率83%。在中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2.睡眠状况方面:治疗后PSQI积分,治疗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4.多导睡眠监测(PSG)方面:治疗组的总睡眠时间(TST)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及清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睡眠效率(SE)方面,两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并未有明显优势;在睡眠潜伏期(SL)方面,两组均无疗效。二、安全性分析结果: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自拟方柴胡半枯煎在治疗肝火扰心型慢性失眠患者方面,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疗效,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后清醒时间及清醒次数;可提高睡眠效率,但无明显优势;对改善睡眠潜伏期无作用。
李娅[10](2020)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配合止吐药防治化疗性呕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结合止吐药对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防治效果,评估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化疗性呕吐的疗效,为化疗性呕吐提供新的治疗方式。方法:本课题所有病例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止吐药对照组(单纯止吐药组,简称A组)、观察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止吐药组,简称B组)、假经皮耳穴刺激组(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止吐药组,简称C组),每组各有40例。止吐药对照组在首日化疗前30min静脉滴注帕洛诺司琼0.25mg、地塞米松10mg;在化疗第2天和第3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观察组在止吐药对照组的基础上,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点(耳穴“食道”、“胃”、“小肠”);每天1次,从化疗前2天开始,疗程共7天,每次刺激30分钟。假经皮耳穴刺激组在止吐药对照组的基础上,经皮不通电刺激耳迷走神经点,但予心理暗示;疗程同观察组。观察首日化疗结束后24h、首日化疗结束后第4天(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末)CTCAE4.0标准的恶心呕吐分级、MAT量表评分;首日化疗结束后第4天(治疗末)生活功能指数(FLIE);治疗前、首日化疗结束后24h、首日化疗结束后第4天(治疗末)生存质量(QOL)。所有实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结果:(1)恶心呕吐症状方面:三组患者在首日化疗结束后24h与第4天,恶心呕吐程度和呕吐次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首日化疗结束后24h与第4天,观察组与止吐药对照组、假经皮耳穴刺激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吐药对照组与假经皮耳穴刺激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在首日化疗结束后24h与第4天,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均低于止吐药对照组和假经皮耳穴刺激组;呕吐次数均少于止吐药对照组和假经皮耳穴刺激组。(2)恶心呕吐疗效:三组患者在首日化疗结束后24h与第4天,恶心呕吐疗效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首日化疗结束后24h与第4天,观察组的有效率(87.5%、85%)与假经皮耳穴刺激组(65%、67.5%)、止吐药对照组(62.5%、65%)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止吐药对照组与假经皮耳穴刺激组相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期及延迟期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均高于止吐药对照组和假经皮耳穴刺激组。(3)生活功能指数方面: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末,三组患者生活功能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假经皮耳穴刺激组、止吐药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吐药对照组与假经皮耳穴刺激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患者生活功能指数影响低于止吐药对照组和假经皮耳穴刺激组。(4)生存质量(QOL)方面:治疗前,三组患者QO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QOL评分经治疗前(D0),首日化疗结束后24h(D1)与首日化疗结束后第4天(D4)重复测量的数据分析及两两比较,提示观察组与止吐药对照组、假经皮耳穴刺激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止吐药对照组与假经皮耳穴刺激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止吐药对照组和假经皮耳穴刺激组。结论: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止吐药防治CINV的疗效优于单纯止吐药,可有效改善急性CINV和延迟性CINV,从而减少恶心呕吐对患者生活功能指数影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二、中药戒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戒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百年风雨路,杏林创辉煌——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医药科技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 |
2 对传染病防治的巨大贡献 |
3 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 |
4 慢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
5 效果显着的针灸疗法 |
6 中药现代化发展 |
7 总结 |
(3)医学人类学视角下傣族“拢匹勒”(产后病)防治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田野点介绍 |
第一章 傣族疾病观 |
第一节 疾病分类 |
第二节 病因解释 |
第三节 疾病治疗选择 |
一、专业治疗选择 |
二、民间治疗选择 |
三、大众治疗选择 |
小结 |
第二章 傣医专业层面产后病防治实践 |
第一节 产后病的认识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三、疾病类别及特征 |
四、证型分类 |
第二节 傣医产后病临床治疗 |
一、治疗原则 |
二、内外治方药 |
三、特色疗法 |
第三节 案例举隅 |
小结 |
第三章 傣族民间层面产后病防治实践 |
第一节 产后病的认识 |
一、民间草药治疗者病因观 |
二、民间仪式治疗者病因观 |
三、民间草药兼仪式治疗者病因观 |
第二节 民间产后病的防治 |
一、草药治疗 |
二、仪式治疗 |
三、草药兼仪式治疗 |
第三节 案例举隅 |
小结 |
第四章 大众层面产后病防治实践 |
第一节 产后病的认识 |
一、高学历群众产后病认知 |
二、低学历群众产后病认知 |
第二节 大众产后病防治方法 |
一、大众防治经验 |
二、大众防治习俗及仪式 |
第三节 个案访谈 |
小结 |
第五章 傣族产后病治疗实践多元化的人类学分析 |
第一节 傣族产后病防治实践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
一、防治实践变迁现象 |
二、变迁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多元医疗体系结合的必要性 |
一、传统治疗方式仍发挥重要作用 |
二、传统和现代治疗优势互补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产后病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傣族防治产后病用药汇总 |
二、民间“摩雅”基本情况 |
三、产后病问卷调查表 |
四、部分图片资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一作者)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
致谢 |
(4)27例一氧化二氮滥用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及护理方法 |
2.1 相关辅助检查和药物治疗 |
2.2 心理康复治疗 |
2.3 康复理疗 |
2.4 护理措施 |
2.5 家庭心理干预 |
3 讨论 |
3.1 一氧化二氮滥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机制 |
3.2 重视心理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
3.3 康复治疗及护理的作用 |
(5)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一般资料 |
1.1 对象 |
1.2 一般资料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对照组 |
2.1.1 戒毒 |
2.1.2 做好常规护理及预防外伤 |
2.1.3 注意防寒保暖 |
2.2 实验组 |
2.2.1 局部的特殊护理 |
2.2.2 局部采用中药熏洗 |
2.2.3 推拿按摩及穴位按压法 |
2.2.4 心理护理 |
2.2.5 饮食营养护理 |
2.3 预防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疗效判断标准[3] |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流变学检测情况比较 |
4 小结 |
(6)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第一章:前言 |
第二章:用Engel模式认识吸毒与指导戒毒 |
第三章:Engel模式下的综合诊断研究 |
第四章:Engel模式下的综合治疗研究 |
第五章:Engel模式下两种戒毒法的CEA与Markov评价 |
第六章:Engel模式下复吸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七章:小结 |
综述 |
Ⅰ:中国药物滥用防治研究进展 |
Ⅱ:药物成瘾的认识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
Ⅲ:药物滥用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进展 |
附录 |
科技查新报告 |
致谢 |
(9)柴胡半枯煎治疗肝火扰心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临床资料分析 |
3.3 研究结果 |
3.4 安全性指标检测 |
4. 研究结果分析 |
讨论 |
1. 病因病机分析 |
2. 合方分析 |
3. 药物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失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配合止吐药防治化疗性呕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化疗相关性呕吐的认识及进展 |
1.1 呕吐病因病机沿革 |
1.2 中药治疗 |
1.3 针灸治疗 |
1.4 耳穴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CINV的认识及进展 |
2.1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定义及分类 |
2.2 CINV的发生机制 |
2.3 止吐药及其不良反应 |
2.4 有关CINV的评估工具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安全性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临床疗效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理论基础 |
1.1 迷走神经耳支与消化道耳穴的联系 |
1.2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与耳穴疗法的联系 |
2 研究分组设定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恶心呕吐症状方面 |
3.2 恶心呕吐疗效分析 |
3.3 生活功能指数影响方面 |
3.4 生活质量方面 |
4 安全性指标分析 |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KPS评分标准 |
附表2 CTCAE4.0标准的恶心呕吐分级 |
附表3 MASCC止吐工具(MAT) |
附表4 生活功能指数(FLIE)量表 |
附表5 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评分(QOL) |
缩略词表 |
综述 耳穴治疗化疗性呕吐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四、中药戒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百年风雨路,杏林创辉煌——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医药科技成果[J]. 王秋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21(15)
- [3]医学人类学视角下傣族“拢匹勒”(产后病)防治实践研究[D]. 玉罕的.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27例一氧化二氮滥用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J]. 王娟,李晓东,张锐敏. 护理研究, 2020(18)
- [5]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护理研究[J]. 杨月文,谢碧玉,罗安娜. 中医临床研究, 2018(19)
- [6]以Engel模式为中心实施自愿戒毒的研究[D]. 王悦. 浙江大学, 2005(05)
- [7]中药戒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J]. 安红英,居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00(S1)
- [8]走近中国艾滋病患者[J]. 李锦华. 中国作家, 1999(02)
- [9]柴胡半枯煎治疗肝火扰心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D]. 韩晓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配合止吐药防治化疗性呕吐的临床研究[D]. 李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