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上科研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韦祖尧[1](2021)在《D大学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朱文赫[2](2021)在《基于银企直连的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铁路企业在我国经济繁荣成长的浪潮中砥砺前行,紧抓发展机遇。基建工程的大量上马,客、货运收入的逐年提高,使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影响,银行限缩信贷、资金缺口增大、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现状导致了铁路企业资金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改变原有的资金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关于如何从安全和效益的双重角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对当前时期的铁路运输企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银行中间件、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将集团公司和其下游的各运输生产单位通过资源整合进行一体化构建,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实现利润增长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对银企直连技术的应用研究,以什么是银企直连和为什么要在铁路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体系中引入银企直连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该技术与普遍使用的网上银行的区别,同时阐述了引入该技术后企业如何实现与银行端的对接通讯。以及对银企直连技术在企业财资管理体系中注入的业务赋能予以说明。其次重点介绍了对基于银企直连技术的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本文从平台的研究目的和平台的建设原则入手,在对平台的总体架构、技术架构、网络方案和系统权限进行详细分析后,着重介绍了平台的服务体系和构成平台数据基础的所有平台子系统。之后介绍了平台的数据通讯方式,以及描述了平台给企业资金管理业务带来的变化。最后对基于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介绍了银行承兑汇票的概念、使用现状、结算运输进款过程、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系统在可控范围内所能实现的最终目标、业务流程的说明、系统搭建过程中的重要项点、整体架构设计、功能模块、系统通讯方式和接口规范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本文旨在为以后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完善以及基于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系统开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魏青宝[3](2021)在《某研究院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本文提出构建一个适用于各大科研院和科研机构使用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目标在于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信息化且智能化处理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的平台。该系统开发基于Java EE框架开发,将系统划分为业务逻辑、数据库层以及界面层三部分,客户通过浏览器界面访问系统,使用My SQL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信息针对当前的科研管理系统存在的缺乏交互性等问题,能提出好的解决方案。然后针对复杂的角色权限控制,能够梳理出清晰合理的系统业务流程管理方案。本文对该研究院科研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对科研管理系统研发的重要意义进行介绍,同时介绍本课题主要工作内容;简单概述了该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术并阐述本文为何使用该项技术,其中重点介绍了JSP技术和UML分析与设计工具等;以该研究院具体状况为基础,完成系统需求分析工作,基于分模块的思想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包含科研人员管理、科研项目管理、项目论文管理、项目获奖管理以及科研信息统计模块等多个模块。同时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进行了分析;对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内容详细的描述,主要为描述系统框架、系统功能模块分别、系统数据库中的逻辑关系和数据信息,最后根据系统的特性,设计了系统的应用集成方案。本文的科研管理系统开发采用当前流行的B/S模式,分层设计系统业务逻辑代码、系统界面代码和系统数据库内容。其中使用Java语言编写系统功能函数;使用JSP技术编写系统界面;在My SQL数据库软件中调用插入和创建函数操作数据信息。本文使用UML建模语言描述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采用用例图分用户展示其功能需求,使用时序图展示系统功能实现的业务逻辑。本课题以某研究院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科研信息管理实况以及详细需求进行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完成需求分析并且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地设计,其目标在于完成适用于研究院使用的科研管理系统,为研究院内的工作人员提供计算机化管理科研工作的平台,提升科研管理业务的工作效率,去除传统人工管理和单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弊端,让科研信息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实用、高效。
赵仁露[4](2020)在《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S建筑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逐步走向世界前列;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近年来更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现代工程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与提升。特别是从信息化变革起,基于工程文档管理信息集成的决策性系统应用,更是在工业化及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当前工程行业“大行业、大数据、大平台”信息化特点的前提下,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己成为企业具备现代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工程建设项目变得更加繁琐复杂,其精细化与国际化程度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在企业未来的管理活动中,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已成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符合我国工程的工程管文档理信息系统,整合前端软件工具,定制满足企业需求,融合各平台和各方信息,并形成信息流与管理流同步与统一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实现企业管理效果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加快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文以从事建筑工程文档管理系统和建设的S建筑公司为例,分析其项目信息文档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运用相关信息管理理论和系统建设知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研究经验,根据S公司自身特点和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定制和开发了适用于该公司的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旨在消除信息孤岛,在经营、生产、管理的意义上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推动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观念来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本文以定制化的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和实现为主线,结合S公司业务模式的管理流和信息流要素,以“深度定制,多元平台,融合互通,突出主要”为目标进行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为工程行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确定为相关的研究目的。
周长安[5](2020)在《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工程勘察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工程勘察质量关乎整个工程质量,加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过程不可逆”的工程勘察工作决定了其质量受岩土变化多、波动大、过程短、检验困难等影响,同时,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工勘察质量管理相融合,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充分应用到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如何有效地推进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进而探索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运行与实证分析已迫在眉睫。首先,研究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从企业管理、政府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现状,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机制、效能等方面剖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构建与运行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思路。其次,构建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论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提出了由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标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平台、工程勘察地质数据中心来共同构建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梳理分析了工程勘察相关企业、相关人员、项目内容以及管理环节、主体工作职责、各环节等信息化管理的重点,研究制定了工程勘察项目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等6类相关勘察企业及10类勘察人员信息采集标准、4个阶段工程勘察项目质量信息采集标准、5个方面工程勘察质量管理信息采集标准、4个环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果格式标准以及工程勘察地质数据成果入库标准,明确了工程勘察地质的数据格式、数据标准和采集标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探讨了工程勘察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总体设计、需求分析、流程分析、功能分析等,分析了系统结构、技术方法、开发工具、数据库环境、运行环境、信息传递、系统构建等技术路线;结合工程勘察地质数据的多样性、特殊性,分析了基于多元数据和多方法集成的模型构建策略,探讨了采用C/S模式、B/S模式、Sky Line 6.5平台软件以研发工程勘察地质信息数据中心,从信息化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地质数据中心等方面确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有效性。第三,探索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论文分析了在工程勘察项目如何执行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标准、如何有效运行工程勘察项目管理平台、如何发挥工程勘察地质信息数据中心的作用等问题;分析了系统运行组织结构、运行流程、运行机制等,提出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保障措施;从三个层级研究了系统运行的监管主体、责任主体、运行对象,分析了系统运行的组织结构和模型框架;研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外业勘探、试验测试、资料整理、报告编制、审核审查等阶段,研究分析了“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等运行机制,解决数据和信息采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梳理了工程勘察各阶段各环节的主要工作以及工作成果,设立了“外业申报采集”、“试验报告扉页打印采集”、“见证登记采集”、“勘察报告在线审查采集”等数据采集环节,从组织结构、运行流程、运行机制等方面确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证。选取重庆为例,构建了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了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通过地质数据采集、工程地质选址、工程地质走廊线路等3个方面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重庆市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实践;采集了重庆市勘察行业全部的勘察企业、勘察人员和勘察项目的基础数据,实时采集了勘察外业申报、勘察外业见证登记、勘察试验报告打印、勘察报告在线审查等四个环节的项目基础数据,采集了全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监项目数量、抽查项目数量、抽查比例以及违规项目、违规企业、违规人员数量与查处、通报情况等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数据,分析了全市6类589家勘察企业构成、勘察资质与类别、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内外对比等,分析了全市10类15062名勘察人员构成、年龄结构、男女占比、注册多少、职称关系、专业比例、专业搭配、工龄长短以及市内外对比等,基本改变了工程勘察质量“无法监管”状态,通过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了动态抽查管控的预期目的,并分析了全市勘察质量发展、勘察行业发展的态势;从住建部质安司组织上海等省市调研考察、中勘协勘察分会专题评价、主要专家学者点评分析等社会综合评价中确认了实证效果,从而验证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李凤营[6](2020)在《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和重要动力。地方高校在普通本科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绩点制管理模式因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能够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环境,受到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在地方高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因过分量化导致了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形成、科研功利化、违背科研规律等现象的产生。这就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来适应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上,本文对所涉及的地方高校、高校科研、高校科研质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结构、功能等,提出了以五大理念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工具,建立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上述管理理念,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创新思路,分析了科研绩点的内涵与特点、科研绩点与科研工作量的关系等内容。为了掌握获得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的现实情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首先以B大学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了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概括了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宗旨、实施过程、保障措施,并结合B大学部分院系的调研,利用科研成果数据对比了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了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后的成效,发现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B大学的科研质量,整体上说是科研质量管理的可行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基于这一定位,本文通过编制、发放、回收问卷等程序,按照从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寻B大学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违背科研规律、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科研环境不理想、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为改进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绩点银行制管理模式以解决地方高校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应地对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模式的生成、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理论模型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论述后,具体对操作层面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科研绩点认定方法的有效改进、建立科研绩点银行的运行机制、科研绩点银行环境的保障三个方面内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建立了科研绩点银行制科研管理模式。
凌彤[7](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批示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将智库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来,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受关注度不断上升。高校智库是中国新型智库体系建设重要的一份子,而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是政务部门、高校智库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学现有科研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了熟悉政策的相关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进行政策研究时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首先搜集了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排行榜前二十五家高校智库机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要素分析,并结合对本省已建成的三个高校智库进行实地访谈,了解了目前我国高校智库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根据组织机构与功能,基于区块链来实现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接口设计、总体架构以及外部架构等方面。最后,分别从联盟链和私有链介绍了基于区块链的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能在保证原有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上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放数据,这使得数据的安全性显着提升且科研造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郭怡玮[8](2019)在《A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全球信息化时代下,一个组织的发展除了依赖人、财、物之外,信息的可挖掘价值也越来越高,信息化的建设对提升组织内部管理能力意义重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作为受托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机构,更负有提供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相关信息以支持权力机关、社会公众等的相关决策的义务。2019年1月1日生效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中规定,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应当作为独立要素予以规定和描述,形成了二元结构体系,对以往的科目体系和会计基础做出调整。作为当前会计核算工作的平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甚至重构是政府会计改革落地的必然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其会计信息系统做出适应当前环境的优化和改进。本文以A事业单位为例对政府会计核算主体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进行研究。A单位作为科研管理单位,其组织管理模式和业务都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以A单位的经费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管理三个循环为主分析了A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会计核算方式,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总结A单位信息系统存在需要进行优化的原因有:二元结构政府会计改革后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一些子系统的设计偏离业务流程,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等。随后本文探讨A单位的信息系统优化路径,提出对A单位进行会计信息系统优化应当尝试引入事项会计思想来优化其会计核算方式、优化项目管理子系统、整合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等。最后,本文提出具体方案,对事项会计的引入通过采购子系统举例展示,又基于REA模型展示出的业务过程之间关联对项目管理子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以推动流程之间的整合,最后对账务系统实现关联记账的方式进行了设计。本文在研究方法中对事项会计和REA模型的应用,与案例研究中提出的优化路径和目标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房慧贤[9](2019)在《基于自定义工作流的港口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如今,科技研发活动越来越多的被高新技术企业所重视。然而,其管理过程却大多依赖于手工操作,统计繁琐,浪费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提出并实现了一款基于自定义工作流的科技管理系统,采集、存储与分析企业科技活动中的过程数据,提高了企业科技活动的管理效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为基本信息模块、项目管理模块、经费管理模块、成果管理模块以及知识产权管理模块。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定义工作流,并应用于科研立项、项目经费、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等流程审核。基础信息模块录入科技项目管理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为科研活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项目管理模块记录科研项目从立项申请到项目验收的整个流程;科研经费管理模块主要管理记录科研项目的直接经费并自动生成项目间接经费;知识产权模块管理记录产权完成人及知识产权;成果管理模块管理记录成果完成人及劳动成果,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推广评奖。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融入工作流技术,将工作活动分解为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和监控。用户在Web网页端通过UI图形化组件定义工作流程,可快速便捷地配置科技活动中的审核流程,当所定流程规则发生改变时,修改工作流配置即可,无需修改底层系统结构和数据库,让企业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最大程度上达到系统灵活性。系统基于B/S架构,使用C#语言开发,前台框架使用ExtJs MVC(Model View Controller)三层模式,数据库使用Oracle 11g。系统在某港口集团公司实际应用,全过程记录了企业科技管理过程的动态信息,使各级管理者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把握研究方向,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精度。
张娜[10](2019)在《组织机构代码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永恒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提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一号召使科技发展更加深入到国家发展的工作中。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机构科研管理方式依靠人工,虽然科研管理系统正大力推广使用,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工作也相对封闭,监督和控制基本上是属于静态管理,缺乏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以及专家数据库的建立,没有有效的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管理理念无法应对知识经济社会的变化。本文以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为背景,根据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中心科研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了系统数据库、持久化层、架构及模块等实现所需的关键技术,最终数据库选择MySQL设计,包括系统功能库、外协信息库、可研项目库、科研项目库及项目经费库,这些数据库为系统的开发完成奠定的基础;持久化层选择MyBatis实现了服务与数据库之间的松耦合式交互,实现了系统的设计开发完全独立于数据库软件,为系统以后的可扩展性打下来良好的基础;运用高效的J2EE架构设计开发了可研性管理、立项管理、执行期管理、验收管理到归档管理等十大管理模块。本文设计的组织机构代码科研管理系统将科研项目管理从未立项之前的可研报告共享、项目立项管理、项目执行管理、项目验收管理、直到项目归档管理,实现了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化管理,基本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系统化、高效化、同步化,以科学的理念对项目进行管理,同时以可视化形式进行归档与统计,在未来的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中做好技术支撑,建立专家库增强沟通机制,将科研及成果更好的推广和实现,建立可移植性的数据库,对管理系统在代码中心与各分中心推广使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网上科研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上科研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银企直连的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外发展现状 |
1.1.2 国内发展现状 |
1.2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2 银企直连技术的应用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银企直连的概念 |
2.3 银企直连与网上银行的区别 |
2.4 对接方式 |
2.5 银企直连业务赋能 |
2.5.1 银行账户统一视图 |
2.5.2 高效稳定的账务对账 |
2.5.3 动态的资金风险管控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银企直连的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 |
3.1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研究目的和建设原则 |
3.1.1 研究目的 |
3.1.2 建设原则 |
3.2 资金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
3.2.1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
3.2.2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
3.2.3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网络方案 |
3.3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系统权限分析 |
3.4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子系统 |
3.4.1 资金拨付系统 |
3.4.2 票据支付系统 |
3.4.3 资金磨账系统 |
3.4.4 资金支付预算系统 |
3.4.5 大额资金联签管理系统 |
3.4.6 银行账户管理系统 |
3.5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服务体系 |
3.5.1 统一基础数据字典共享服务 |
3.5.2 银企交互数据处理服务 |
3.5.3 电子日记账服务 |
3.5.4 平台下联服务 |
3.5.5 资金管理服务 |
3.6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通讯方式 |
3.6.1 平台与前置机通讯 |
3.6.2 平台前端与后台服务通讯 |
3.7 资金安全管理平台带来的变化 |
3.7.1 资金管理规范化转型 |
3.7.2 财务管理智能化实践升级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
4.1 应用研究背景 |
4.1.1 银行承兑汇票的概念 |
4.1.2 银行承兑汇票使用现状 |
4.1.3 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运输进款过程 |
4.1.4 银行承兑汇票管理面临的问题 |
4.2 系统总体目标 |
4.3 系统建设内容 |
4.3.1 收票业务说明及业务流程 |
4.3.2 转让业务说明及业务流程 |
4.3.3 银行对账业务说明及业务流程 |
4.4 系统建设关键点 |
4.4.1 系统对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依赖 |
4.4.2 数据传输加密 |
4.4.3 依靠铁路网络安全平台实现消息穿透 |
4.5 系统架构设计 |
4.5.1 逻辑架构 |
4.5.2 技术架构 |
4.5.3 网络架构 |
4.6 系统功能应用 |
4.6.1 承兑汇票提报 |
4.6.2 承兑汇票入池 |
4.6.3 承兑汇票核收 |
4.6.4 交接记录发布 |
4.6.5 承兑汇票转让 |
4.6.6 承兑汇票统计对账 |
4.6.7 发运人运量上报 |
4.7 系统通讯方式和接口规范 |
4.7.1 系统通讯方式 |
4.7.2 系统接口规范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某研究院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院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院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院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3 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B/S模式 |
2.2 统一建模语言UML |
2.3 JAVA EE |
2.4 JSP技术 |
2.5 MYSQL数据库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框架分析 |
3.1.2 系统技术分析 |
3.1.3 系统业务分析 |
3.1.4 系统性能分析 |
3.2 系统用例分析 |
3.3 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
3.3.1 项目管理模块 |
3.3.2 论文管理模块 |
3.3.3 业绩统计分析模块 |
3.3.4 获奖成果发布模块 |
3.3.5 用户管理模块 |
3.3.6 信息与公告模块 |
3.4 基础数据维护 |
3.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功能设计 |
4.2 系统流程设计 |
4.3 系统的架构设计 |
4.3.1 系统物理网络结构设计 |
4.3.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系统E-R图设计 |
4.4.2 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
4.5 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功能实现 |
5.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
5.2 用户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5.2.1 添加科研管理员功能 |
5.2.2 修改密码功能实现 |
5.2.3 科研人员管理功能实现 |
5.3 项目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5.4 论文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
5.4.1 出版物管理功能实现 |
5.4.2 论文管理功能实现 |
5.4.3 论文认领功能实现 |
5.5 系统公告管理 |
5.5.1 新闻公告管理功能实现 |
5.5.2 私人消息管理功能实现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 |
6.2 系统测试方法 |
6.3 系统测试环境 |
6.4 系统功能测试 |
6.5 系统性能测试 |
6.6 测试结果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S建筑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2.1.1 数据和信息 |
2.1.2 信息系统 |
2.1.3 管理信息系统 |
2.2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
2.2.1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2.2.2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
2.3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工程文档管理系统的结构和联系 |
2.3.1 基本结构 |
2.3.2 管理层次结构 |
2.3.3 组织层次结构 |
2.3.4 网络结构 |
2.3.5 系统边界与联系 |
2.4 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划常用方法 |
2.4.1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
2.4.2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FS) |
2.5 本章小节 |
3 S公司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S公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1.1 S公司概况 |
3.1.2 S公司信息化现状 |
3.1.3 S公司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 S公司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目标 |
3.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4 系统可行性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S公司系统设计 |
4.1 系统概要设计 |
4.1.1 系统设计的目标 |
4.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4.1.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1.4 系统架构功能设计 |
4.2 系统详细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系统模块总流程设计 |
4.2.2 登录管理流程设计 |
4.2.3 日志管理流程设计 |
4.2.4 审批管理流程设计 |
4.2.5 费用管理流程设计 |
4.2.6 档案管理流程设计 |
4.3 数据存储与数据库技术 |
4.3.1 数据存储设计 |
4.3.2 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S公司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环境与技术 |
5.2 系统登陆功能的实现 |
5.3 日志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1 文档编辑功能的实现 |
5.3.2 定制功能的实现 |
5.3.3 填报功能的实现 |
5.3.4 审核功能的实现 |
5.3.5 查询功能的实现 |
5.4 费用功能的实现 |
5.4.1 在线费用功能的实现 |
5.4.2 财务费用功能的实现 |
5.4.3 缴费列表功能的实现 |
5.5 审批功能的实现 |
5.5.1 审批和归档功能的实现 |
5.6 档案功能的实现 |
5.6.1 项目管理功能的实现 |
5.6.2 文档类别功能的实现 |
5.6.3 文档上传功能的实现 |
5.7 系统测试与评估 |
5.7.1 系统测试 |
5.7.2 系统评估 |
5.8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 |
2.1.4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质量管理理论 |
2.2.2 信息技术理论 |
2.2.3 系统控制理论 |
2.3 概念界定与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 |
2.3.1 概念界定 |
2.3.2 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与理论分析 |
3.1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
3.1.1 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
3.1.2 政府管理现状分析 |
3.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
3.2.1 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
3.2.2 管理应用问题分析 |
3.2.3 管理效能问题分析 |
3.2.4 管理理论问题分析 |
3.3 基于系统控制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
3.3.1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3.3.2 基于前景理论的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
4.1 总体设计 |
4.1.1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原理 |
4.1.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主要目标 |
4.1.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功能分析 |
4.1.4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模型框架 |
4.1.5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关键模块的数学模型 |
4.2 信息化数据标准构建 |
4.2.1 工程勘察信息数据采集标准 |
4.2.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果格式标准 |
4.2.3 工程勘察地质数据成果入库标准 |
4.3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
4.3.1 总体分析 |
4.3.2 需求分析 |
4.3.3 技术路线 |
4.3.4 功能分析 |
4.4 地质信息数据中心构建 |
4.4.1 需求分析 |
4.4.2 技术路线 |
4.4.3 功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
5.1 运行组织结构分析 |
5.1.1 组织构架分析 |
5.1.2 模型框架分析 |
5.2 运行流程分析 |
5.2.1 工程勘察外业申报采集流程 |
5.2.2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登记采集流程 |
5.2.3 试验报告打印采集流程 |
5.2.4 勘察报告在线审查采集流程 |
5.3 运行机制分析 |
5.3.1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机制 |
5.3.2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抽查机制 |
5.3.3 外业抽查工作通报督促机制 |
5.3.4 工程勘察岩土试验测试管理机制 |
5.3.5 工程勘察文件签章管理机制 |
5.3.6 工程勘察文件审查机制 |
5.3.7 工程勘察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 |
6.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
6.1.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实现 |
6.1.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
6.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
6.2.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流程分析 |
6.2.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
6.2.3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功能分析 |
6.3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践与效果分析 |
6.3.1 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2 勘察企业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3 勘察人员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4 勘察项目质量信息管理效果分析 |
6.3.5 勘察质量发展效果分析 |
6.3.6 勘察行业发展效果分析 |
6.3.7 社会综合评价效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成果 |
7.2 主要结论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质量亟待提升 |
(二)地方高校科研绩点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 |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体会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 |
(一)地方高校 |
(二)高校科研 |
(三)高校科研质量 |
(四)高校科研质量管理 |
(五)科研绩点制 |
(六)科研绩点银行制 |
五、创新之处 |
(一)探索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 |
(二)改进了“科研绩点”的计算方法 |
(三)建立“绩点银行制”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内涵与意义研究 |
三、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
四、关于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
五、关于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文献研究 |
六、文献述评 |
(一)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内容及特征研究 |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
(三)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
一、五大发展理念 |
二、人本管理理论 |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概况及进展 |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基本体系 |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 |
(二)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 |
(三)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 |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
(一)B大学简介 |
(二)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 |
(三)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效果 |
三、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目标设计 |
(一)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
(二)关于B大学对学术型教师的目标设计 |
(三)关于B大学对教学单位的目标设计 |
(四)关于B大学科研绩点的量化评价 |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氛围营造 |
(一)精神层面加强统一思想 |
(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
五、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保障 |
(一)激励措施 |
(二)督促举措 |
(三)保障制度 |
第四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卷编制 |
(二)调查问卷发放 |
(三)调查问卷回收分析 |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存在的问题 |
(一)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
(二)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 |
(三)存在违背科研规律的现象 |
(四)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
(五)科研环境不理想 |
(六)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 |
(七)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
三、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一)对科研质量的评价导向不科学 |
(二)科研发展定位中功利化追求导向明显 |
(三)高校三大职能之间未能协调发展 |
(四)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落实不到位 |
(五)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
(一)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
(二)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 |
第五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 |
一、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理念 |
二、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背景 |
(一)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背景 |
(二)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过程 |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基本目标与存在优势 |
(一)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
(二)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优势分析 |
四、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过程设计 |
(一)科研绩点银行运行机制设计 |
(二)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功能设计 |
第六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实施策略 |
一、明确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类型 |
(一)显性科研绩点与隐性科研绩点 |
(二)个人科研绩点与集体科研绩点 |
(三)岗位科研绩点与自由科研绩点 |
(四)普通科研绩点与奖励科研绩点 |
(五)元科研绩点 |
二、建立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认定规则 |
(一)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原则 |
(二)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程序 |
(三)科研工作业绩点的质量等级确定 |
(四)科研工作业绩点的总量计算方法 |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
(一)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委员会 |
(二)科研绩点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 |
(三)科研绩点银行综合业务中心 |
(四)科研绩点银行网络管理中心 |
四、实施科研绩点银行的运作管理 |
(一)科研绩点银行帐户管理 |
(二)科研绩点银行业务类型 |
(三)科研绩点银行操作流程 |
五、支持科研绩点银行的环境保障 |
(一)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业务环境要求 |
(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管理环境支持 |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信息化环境支持 |
六、地方高校科研绩点制银行模式推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调研问卷 |
附录二 :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灰色关联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三 :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四 :科研工作业绩点制银行章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基于区块链的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难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研究基础 |
2.1 高校智库相关概述 |
2.1.1 高校智库基本概念 |
2.1.2 高校智库特点与作用 |
2.2 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概述 |
2.2.1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
2.2.2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
2.3 区块链技术相关概述 |
2.3.1 区块链技术基本概念 |
2.3.2 区块链技术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校智库组织运行分析 |
3.1 高校智库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
3.1.1 和高校传统院系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 |
3.1.2 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制度 |
3.1.3 无法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 |
3.2 高校智库组织要素分析 |
3.2.1 目标要素 |
3.2.2 人员要素 |
3.2.3 条件要素 |
3.2.4 技术要素 |
3.2.5 客户要素 |
3.3 高校智库运行机制分析 |
3.3.1 运行机制中的要素特征 |
3.3.2 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
4.1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构建必要可行性分析 |
4.1.1 基于区块链的构建必要性 |
4.1.2 基于区块链的构建可行性 |
4.2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实现目标 |
4.3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功能性需求 |
4.3.1 账户管理权限需求 |
4.3.2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功能模块需求 |
4.4 系统开发流程 |
4.5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接口设计 |
4.6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总体架构 |
4.7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外部架构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区块链的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 |
5.1 系统各模块数据上链分析 |
5.2 联盟链设计 |
5.2.1 高校智库与上级部门之间 |
5.2.2 高校智库与其他智库机构之间 |
5.3 私有链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4.1 逻辑结构设计 |
5.4.2 物理结构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我国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各项机制不完善 |
6.1.2 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处于起步阶段 |
6.1.3 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前景广泛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A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本文技术路线 |
1.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本文的创新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研究 |
2.2 事业单位会计研究 |
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2 事业单位会计 |
3.2.1 事业单位会计目标 |
3.2.2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
3.2.3 二元结构政府会计 |
3.3 事项会计理论与REA模型 |
3.3.1 事项会计的提出 |
3.3.2 REA模型 |
3.3.3 用REA模型对会计信息系统建模 |
第4章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特征 |
4.1 会计信息系统 |
4.2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特征分析 |
4.2.1 从准则基础角度 |
4.2.2 从资源流动方式 |
4.2.3 从辅助决策功能关注点 |
第5章 A事业单位状况及其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
5.1 A单位简介 |
5.2 A单位组织结构分析 |
5.2.1 A单位组织结构的职能化表现 |
5.2.2 A单位组织结构的项目化表现 |
5.3 A单位内部价值链分析 |
5.4 A单位经费管理流程现状与问题 |
5.4.1 A单位经费管理流程 |
5.4.2 A单位当前经费管理流程的问题 |
5.5 A单位项目管理流程现状与问题 |
5.5.1 A单位项目管理子系统 |
5.5.2 A单位项目核算方式 |
5.5.3 A单位当前项目管理流程的问题 |
5.6 A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优化焦点问题 |
5.6.1 二元结构的政府会计的挑战 |
5.6.2 子系统设计偏离业务流程 |
5.6.3 子系统之间整合程度不够 |
第6章 A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优化路径论证 |
6.1 引入事项法思想和REA模型 |
6.2 优化项目管理子系统流程 |
6.3 整合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 |
第7章 系统优化方案 |
7.1 系统优化方案概述 |
7.2 采购子系统概念模型设计 |
7.2.1 采购付款业务过程REA模型 |
7.2.2 采购业务凭证设计 |
7.3 项目管理子系统流程优化 |
7.3.1 项目管理业务循环 |
7.3.2 项目管理子系统数据流程 |
7.4 账务系统实现关联记账 |
7.4.1 关联记账实现原理 |
7.4.2 关联记账的会计处理步骤 |
7.5 系统优化方案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自定义工作流的港口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主要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实现相关技术 |
2.1 B/S三层架构 |
2.2 ExtJs MVC三层模式 |
2.3 工作流技术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分析目标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 系统用例分析 |
3.5 系统的主模块流程分析 |
3.5.1 科研立项管理流程 |
3.5.2 科研项目变更流程 |
3.5.3 科研项目验收流程 |
3.5.4 项目经费管理流程 |
3.5.5 科研成果管理流程 |
3.5.6 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
3.6 工作流模块分析 |
第四章 系统功能及工作流设计 |
4.1 系统概要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基本信息详情设计 |
4.2.2 项目管理工作流程设计 |
4.2.3 成果产权工作流程设计 |
4.2.4 项目经费工作流程设计 |
4.3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
4.4 自定义工作流设计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工作流数据库设计 |
4.5.2 系统主模块数据库设计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性能特点 |
5.2 系统开发环境 |
5.3 系统功能与工作流技术的实现 |
5.3.1 工作流的实现 |
5.3.2 用户登录功能和界面实现 |
5.3.3 基本信息模块实现 |
5.3.4 项目管理模块实现 |
5.3.5 科研经费管理模块实现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内容 |
5.4.2 测试方法 |
5.4.3 测试结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研究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组织机构代码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结构 |
第2章 组织机构代码科研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
2.1 .基于My SQL的数据库技术研究 |
2.1.1 .MySQL的优势 |
2.1.2 .MySQL的基本原理 |
2.2 .基于MyBatis的持久化层技术研究 |
2.2.1 .MyBatis的优势 |
2.2.2 .MyBatis的基本原理 |
2.3 .基于J2EE的架构研究 |
2.3.1 .J2EE架构的优势 |
2.3.2 .J2EE架构的基本原理 |
第3章 组织机构代码科研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3.1 .技术框架的实现 |
3.2 .系统的实现 |
3.2.1 .数据库的实现 |
3.2.2 .持久化层访问的交互 |
3.2.3 .J2EE技术的实现 |
3.3 .系统的应用 |
3.3.1 .功能测试 |
3.3.2 .系统的运行 |
第4章 总结和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网上科研成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D大学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D]. 韦祖尧. 燕山大学, 2021
- [2]基于银企直连的铁路资金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D]. 朱文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某研究院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魏青宝.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工程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S建筑公司为例[D]. 赵仁露.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5]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D]. 周长安. 重庆大学, 2020(02)
- [6]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D]. 李凤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7]基于区块链的高校智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凌彤.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8]A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优化研究[D]. 郭怡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9]基于自定义工作流的港口科技管理信息系统[D]. 房慧贤.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10]组织机构代码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D]. 张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