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塞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刘志青[1](201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与降纤酶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赛莱乐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联合降纤酶治疗,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李可建[2](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薄宇清,刘惠萍,常爱琴[3](2006)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赛莱乐)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起病24小时~1周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静滴,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32例治疗后平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90%。治疗组血流变学指标也明显下降。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李爱丽,王五洲,王艳婷[4](2004)在《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盐酸丁咯地尔针,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针,于第14d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治疗前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丁咯地尔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钱敏,石静萍[5](2004)在《赛莱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赛莱乐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 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 42例赛莱乐治疗组和 40例对照组 (西比灵治疗 ) ,对比观察二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赛莱乐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林金生[6](2003)在《赛莱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赛莱乐 (盐酸丁咯地尔 )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为治疗组静滴赛莱乐 2 0 0mg ,30例为对照组静滴维脑路通 4 0 0mg ,丹参注射液 4 0ml,每天 1次 ,持续 2周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 ,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 :赛莱乐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特别显着性差异 (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有特别显着性差异 (P <0 .0 1) ,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5 ) ,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 (P <0 .0 1) ,而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李坚,王丽华,谢汝萍[7](2001)在《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赛莱乐 (丁咯地尔 )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为治疗组静滴赛莱乐 2 0 0 mg,30例为对照组静滴 70 6代血浆、丹参 40 ml,每天 1次 ,持续 2周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 赛莱乐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 (P<0 .0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 (P<0 .0 1) ,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 (P<0 .0 1) ,而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刘洪波[8](2001)在《赛莱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评价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赛莱乐观察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赛莱乐注射液200mg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静滴14天。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静滴14天,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查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用药前后总分显着下降P<0.05,显效率观察组(66.7%)显着高于对照组(43.3%),P<0.05,血液流变指标改善。结论:赛莱乐可改善脑血液流变及脑梗死症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王小冬,吴祖舜,冯美江,戴瑛,李娟,刘兴波[9](2001)在《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应用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 ,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赛莱乐 2 0 0mg加入生理盐水 5 0 0ml中静脉滴注 1次 /日 ,对照组用刺五加代替赛莱乐 ,余治疗相同 ;于第 1、3、7、15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全面观察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如 :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小板聚合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和总进步率都显着高于对照组 ;赛莱乐应用中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赛莱乐可降低血液粘度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药物。
胡越平,沈国柱[10](2001)在《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二、塞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塞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
1.1 文献检索 |
1.1.1 检索范围 |
1.1.2 检索策略 |
1.2 检索结果合并 |
1.2.1 合并策略 |
1.2.2 关键类 |
2 文献选择 |
2.1 文献选择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文献选择方法 |
2.2.1 初筛 |
2.2.2 二次筛选 |
2.2.3 三次筛选 |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
3.1 文献分组 |
3.2 文献分类 |
3.3 文献编号 |
3.4 文献登记 |
4 文献质量评价 |
5 文献信息收集 |
6 统计分析方法 |
6.1 Q统计量检验法 |
6.2 固定效应模型 |
6.3 随机效应模型 |
6.4 漏斗图分析 |
6.5 敏感性分析 |
6.6 失效安全数 |
7 效应指标 |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
7.2 需治疗病人数 |
结果 |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讨论 |
1 临床疗效分析 |
1.1 有效治法筛选 |
1.2 有效方药筛选 |
1.2.1 扶正方药筛选 |
1.2.2 祛邪方药筛选 |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
2 安全性分析 |
2.1 不良反应分析 |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
6.1 纳入研究质量 |
6.2 发表性偏倚 |
6.3 临床异质性 |
6.4 待评价研究 |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
7 后续研究 |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查新报告 |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详细摘要 |
(5)赛莱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7)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2.1 疗效 |
2.2 赛莱乐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
2.3 不良反应 |
3 讨 论 |
(9)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塞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分析[J]. 李磊,刘志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0)
- [2]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3]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临床观察[J]. 薄宇清,刘惠萍,常爱琴. 中国社区医师, 2006(14)
- [4]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 李爱丽,王五洲,王艳婷.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04)
- [5]赛莱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 钱敏,石静萍. 实用全科医学, 2004(03)
- [6]赛莱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林金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17)
- [7]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 李坚,王丽华,谢汝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03)
- [8]赛莱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 刘洪波.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3)
- [9]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王小冬,吴祖舜,冯美江,戴瑛,李娟,刘兴波.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1)
- [10]赛莱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胡越平,沈国柱.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