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旷伟伟[1](2021)在《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以调查表调查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54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刺伤频率、刺伤主要发生环节,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在54例发生过针刺伤的手术室护士中,有12人发生血源性感染,占比22.22%;其中因自身防护意识薄弱发生针刺伤次数最多为48次,占比45.28%,未报告自行处理次数为30次,占比62.50%;其次是被他人误伤发生针刺伤次数为24次,占比22.64%,未报告自行处理次数为14次,占比58.33%;年刺伤发生二次人数最多为24人,其次为年刺伤三次为18人,年刺伤发三次以上最少为4人;收集、销毁一次性医疗用品发生针刺伤最多为25人,占比46.30%;抽血发生针刺伤13人,占比24.07%。结论: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较多,手术室护士需提高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减少针刺伤带来的伤害。
李阳[2](2021)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防护需求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经常会面临各种生理性、心理性危害,职业安全感日益缺失。其中,发生频次较高且严重性较大的风险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因素,是造成其职业危机感上升的主要推动力。医务人员自感职业风险较高会降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此外,目前医院关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防范措施实施不到位,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力度不足、深度不够。针对目前医务人员面临的困境,医疗机构应聚焦于医务人员感知对自身影响较大的风险,考虑如何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更具针对性的职业风险防护及应对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丰富的职业风险应对帮助,提高职业安全感。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职业防护需求,旨在帮助医院相关管理部门针对重点职业风险类别、重点人群、重点需求实施精准干预,增强医院的风险管理力度,提升医疗、护理、技术人员的职业安全感及幸福感。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山东省某三甲医院为样本医院,调查对象为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在2020年10月-12月以《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需求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医务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其中职业风险认知的测量部分引用自冯秒编制的《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应用SPSS22.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各条目评分采用十分制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条目标准化得分=(条目实际得分/条目最高得分)×10。采用标准化均数描述不同维度得分,t检验、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得分差异,利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正式调查共回收464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7.2%。具体结果如下:(1)量表维度得分情况:职业风险认知可能性量表中,社会转嫁风险得分最高(7.77分),社会转嫁风险是医务人员认为最可能发生的风险;严重性量表中,纠纷与冲突得分最高(8.53分),纠纷与冲突风险为医务人员认为发生后果最严重的风险;(2)各维度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维度均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岗位类别为工作负荷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临床医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认知得分最高;最优尺度回归结果显示,岗位类别、婚姻状况为个人发展风险、患者安全风险、纠纷与冲突风险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其中临床医生、已婚人群具有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岗位类别是社会转嫁风险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高年龄、已婚人群、临床医生具有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3)满意度及需求分析:医务人员对医院现行风险管理措施满意度较高,职业防护需求居于前六位的分别是工资薪酬制度、提高安保处及法规处等相关部门的医疗事故/纠纷反应速度、合理的排班和休假制度、公平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购买医责险、上级领导及同事的关心与支持强烈,需求与感到最不满意的前六位措施内容保持一致。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的满意度及职业防护需求存在差别,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提高医院相关部门的响应力度的需求强烈,医技人员对增设心理疏导小组需求强烈,医院考虑对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防护,进而提升其职业安全感。结论与建议纠纷与冲突风险、社会转嫁风险对医护技人员职业风险认知影响显着,且临床医生对职业风险感知的敏感性较强。重点关注“锐器伤”、“工作处于强迫体位”、“工资薪酬制度及职称评定机制不合理”、“患者安全问题限制尝试新方法”、“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医患纠纷问题”及“医疗制度不健全引发的费用问题”等影响较大的职业风险问题。此外,针对职业风险感知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生、已婚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医务人员对医院现行防护措施虽满意度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同时对职业防护的需求强烈,医院职业风险防护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结合以上结果,考虑对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防护,进而提升其职业安全感。综上,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医院形象,破除医患及内部沟通壁垒;(2)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3)建立科学弹性的倒班排班制度,为医务人员合理减负;(4)制定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制度,激发员工发展潜能;(5)健全有效、及时、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感。
岳晓萱[3](2020)在《手术室护士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及防范措施》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健康状况,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给予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方法针对于2019年1月—12月在本院任职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分析,接受问卷调查者共计60例,调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了解防范情况,进行相关防范措施的完善。结果目前我国临床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健康危害的意识较为缺乏,同时缺乏对防护措施的认知,还需进行职业危害相关防范措施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内分泌失调、腰肌劳损、胃炎以及失眠等现象都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高发疾病类型,对其机体状态具有不良影响。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在工作期间全面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做好对应防护措施,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在工作期间遵守操作规程,注重自我调节,不断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性疾病的风险性,以免产生对自身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席娟[4](2020)在《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问卷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构建适用于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第一部分:在理论研究、查阅文献、半结构访谈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基础上制定出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调查问卷初稿,通过预调查的方法检测问卷的信效度,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第二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山东省4所三级甲等和1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的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共463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行编制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调查问卷,调查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现状,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显示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9,专家函询的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17和0.39(P<0.05),函询后删除10个条目,修改2个条目,确定问卷的5个维度和46个条目。2.预调查后测得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959,两周后重测信度为0.942,问卷总体内容效度(S-CVI)为0.975,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分布在0.90~1.00之间,诱导期和苏醒期探索性因素分析均提取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6.663%、88.423%,问卷信效度较好,最终确定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问卷的5个维度和46个条目。第二部分1.麻醉医生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水平得分分别为:(102.02±10.88)分、(102.99±10.61)分,全麻诱导期得分最低的维度是“风险控制”,得分最高的维度是“风险行为”,全麻苏醒期得分最低的维度是“风险控制”,得分最高的维度是“风险态度”和“风险行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职称、工作年限、医院级别、有无麻醉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和麻醉风险分级评估熟悉程度均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2.手术室护士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水平得分分别为(91.73±12.51)分、(94.17±13.24)分,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得分最低的维度均是“风险知识”,得分最高的维度均是“风险态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全麻诱导期,性别、年龄、职称、培训频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全麻苏醒期,年龄、职称、培训频率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3.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现状的对比显示:在全麻诱导期,麻醉医生在“风险知识”、“风险控制”、“风险态度”、“风险行为”“风险措施”5个维度的得分都显着高于手术室护士(P<0.05);在全麻苏醒期,麻醉医生在“风险知识”、“风险态度”、“风险行为”、“风险措施”4个维度的得分都显着高于手术室护士(P<0.05)。结论1.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现状的调查。2.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风险认知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麻醉和护理的工作质量,从而降低患者遭遇风险的概率,对临床医护人员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申媛[5](2020)在《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风险预警能力,初步构建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自评问卷调查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第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初步拟定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修订、完善,形成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序图(Precedence Chart,简称PC)法对能力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再采用平均数法和乘积法计算二级指标复合权重。根据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培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2)第二部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现状调查。选取山东省某地2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1)构建的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项,分别是护理风险基础、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权重分别为0.150,0.444,0.245,0.161,二级指标30项。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65、0.888,均大于0.7,说明专家权威度较高。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系数(Kendall’s,W)分别为0.315、0.347(P<0.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两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CV)分别是0.000~0.295、0.000~0.189。(2)《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信效度检验。预调查分析,问卷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为0.942,重测信度为0.958,问卷总体内容效度(S-CVI)为0.85,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分布在0.83~1.00之间,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公因子旋转方法采用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前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629%,4个公因子与与问卷中一级指标对应。(3)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总分是83.15±15.22,四个维度护理风险基础、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得分分别是16.15±3.74、38.06±7.65、11.64±2.76、17.11±3.29。职称、手术室类型、手术室工作年限、职务是护理风险基础维度、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维度、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维度以及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职称、手术室类型、职务是不良事件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构建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30项。(2)编制《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进行信度和检验,问卷信效度较好。(3)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职称、手术室类型、职务以及手术室工作年限是影响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主要因素。
彭欣茜[6](2018)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指出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有关医疗护理安全制度,同时要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及时按流程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并上报医院有关管理部门,做到有效防护。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7](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指出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石春兰[8](2010)在《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现状和风险控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全体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基本信息和过去一年内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实际调查医护人员1201人,其中护士、医生、医技人员的比例分别为65.53%、29.14%和5.33%。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记录,综合评价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和接触后报告情况。结果1.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状况1.1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过去一年内,所调查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率为71.19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为3.42人次/人·年。其中发生污染锐器损伤、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及黏膜职业接触的接触发生率分别为63.78人/100人·年、26.98人/100人·年和23.40人/100人·年。护士、医生、医技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75.60人/100人·年、67.71人/100人·年和35.94人/100人·年。科室中妇产科、手术室和外科医护人员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医生中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和手术室医生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护士中妇产科护士、手术室护士、儿科护士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1.2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发生情况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3.58人次/人·年,损伤发生率为78.85人/100人·年。护士、医生、医技人员的发生率分别为88.31人/100人·年、66.29人/100人·年和31.25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4.14人/100人·年、2.86人/100人·年和0.66人次/人·年。发生率位于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妇产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年人均发生次数位于前三位的科室是急诊科、妇产科和外科;发生地点位于前三位是住院病房、手术室、急诊室。引起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接触发生率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输液结束拔针和整理用毕的锐器,引起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年人均次数的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手术中(缝合或切开)、输液结束拔针。引起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主要是由空心针具、玻璃器械和缝合针。1.3污染锐器损伤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2.02人次/人·年,接触发生率为63.78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污染锐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4.29人/100人·年、66.33人/100人·年和29.69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2.55人/100人·年、1.89人/100人·年和0.63人次/人·年。妇产科、手术室和外科医护人员的污染锐器损伤发生率和年人均发生次数均较高。容易发生污染锐器损伤的工作场所主要包括住院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急诊室。76.42%污染锐器损伤发生在锐器使用过程中,另外23.58%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过程中。输液结束拔针、整理用毕的锐器、手术中(缝合或切开)和静脉穿刺(采血、加药、输液)引起的污染锐器损伤较多。污染锐器损伤主要由空心针具和缝合针引起。1.4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0.74人次/人·年,接触发生率为26.91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10.57人/100人·年、36.09人/100人·年和4.69人/100人·年。急诊科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率最高。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较容易发生在住院病房、急诊室、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引起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较多的医疗操作是静脉/动脉通路插入/移除/操作。1.5黏膜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医护人员黏膜职业接触的年人均发生次数为0.67人次/人·年,发生率为23.40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黏膜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30.57人/100人·年、20.84人/100人·年和15.63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00人次/人·年、0.55人次/人·年和0.33人次/人·年。外科医护人员发生黏膜职业接触最多。黏膜职业接触发生率最高的是手术室,其次为外科、急诊科和妇产科。医护人员较容易发生黏膜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是手术室、住院病房、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和产房。引起医护人员黏膜职业接触最多的医疗操作是外科手术(包括剖宫产)。2.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培训率低;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还需改进和加强;医院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够;医护人员乙肝抗体阳性水平较低;接触后应急处理措施实施状况较好;接触后评估工作中,源患者评估工作好于接触者评估工作。3.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后报告情况医护人员在发生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后报告率普遍较低,原因主要是认为没有时间报告、接触导致感染的风险小以及报告不重要。4.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多因素分析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次数与医护人员性别、工种、所在科室、是否接受过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是否包括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及防护、医院是否征求过职业卫生防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天工作小时数及每周工作天数有关。结论医护人员仍然面临较大的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风险。不同职业人群所面临的职业接触风险不同,不同工作场所发生职业接触的风险不同,不同医疗操作和医疗锐器引起职业接触的风险不同。应针对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医疗操作和防护措施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制度,积极落实相关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医护人员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实施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和导致接触的有害因素报告和评估程序;针对基线评估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积极开展预防控制措施。
崔红,王讯,宫国俊[9](2010)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因素及防范措施》文中指出综述了手术室工作环境中损害护理人员的常见因素,包括手术室内存在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化学性、物理性、生理心理损伤等多种危害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合理应用各种措施进行防护。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大大减少职业损伤因素的危害。
汪大林,倪蓓君[10](2019)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化学性危害与防护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手术室化学性危害的现状,其中手术室环境中常见的化学职业危害包括化学消毒、灭菌剂、麻醉废气、化疗药物、电外科烟雾等,认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以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如减少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选用密闭式麻醉机,做好自身职业防护,减少在有毒电外科气体中的暴露等,以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二、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血源性感染结果 |
2.2 针刺伤发生原因 |
2.3 针刺伤发生频率 |
2.4 针刺伤主要发生环节 |
3 讨论 |
3.1 针刺伤的危害 |
3.2 针刺伤的有效防范措施 |
3.3 结论 |
(2)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防护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目的 |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 资料收集方法 |
3 调查工具 |
4 资料分析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学处理 |
7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
2 调查对象职业风险认知总体情况 |
2.1 职业风险发生可能性认知情况 |
2.2 职业风险发生严重性认知情况 |
2.3 职业风险认知总体情况 |
3 不同人口学特征风险认知情况 |
3.1 职业暴露风险 |
3.2 工作负荷风险 |
3.3 个人发展风险 |
3.4 患者安全风险 |
3.5 纠纷与冲突风险 |
3.6 社会转嫁风险 |
4 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
5 职业风险严重性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
6 关于医院现行风险防护措施的满意度 |
6.1 调查对象总体对医院现行风险防护措施的满意度 |
6.2 医生、护士、技师对医院现行风险防护措施的满意度 |
7 职业防护需求 |
7.1 调查对象总体的职业防护需求 |
7.2 医生、护士、技师的职业防护需求 |
讨论 |
1 社会转嫁风险、纠纷与冲突风险危害不容小觑 |
2 职业风险认知突出风险与影响因素探讨 |
2.1 职业暴露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
2.2 工作负荷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 个人发展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
2.4 患者安全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
2.5 纠纷与冲突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
2.6 社会转嫁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
3 关于医务人员对医院现行措施的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
3.1 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较高,职业防护需求强烈 |
3.2 医生、护士、技师对医院风险管理的满意度及需求存在差别 |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本研究的特色与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手术室护士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影响手术室护士健康状态的职业疾病因素 |
3.2 避免发生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疾病的应对措施 |
3.2.1 工作姿势调整 |
3.2.2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防护 |
3.2.3 手术室人性化管理的加强 |
(4)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问卷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问卷的构建与信效度检验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问卷编制过程与方法 |
2 信效度检验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文献分析结果 |
2 访谈结果 |
3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
4 信效度检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问卷的初步应用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一般资料 |
2 麻醉医生全麻诱导期风险认知现状 |
3 麻醉医生全麻诱导期风险认知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麻醉医生全麻苏醒期风险认知现状 |
5 麻醉医生全麻苏醒期风险认知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
6 手术室护士全麻诱导期风险认知现状 |
7 手术室护士全麻诱导期风险认知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
8 手术室护士全麻苏醒期风险认知现状 |
9 手术室护士全苏醒期风险认知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
10 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得分情况比较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5)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成立研究小组 |
2 指标构建原则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方法 |
5 预调查 |
6 统计学方法 |
7 技术路线图 |
8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文献研究结果 |
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讨论 |
1 研究的可靠性 |
2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现状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手术室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现状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分析 |
4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种类多 |
2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4 对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6)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 |
1.1 生理因素 |
1.2 心理因素 |
1.3 生物性因素 |
1.4 物理性因素 |
1.4.1 噪声 |
1.4.2 放射线 |
1.5 化学性因素 |
2 各种危害因素的防护与管理 |
2.1 生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
2.2 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
2.3 生物性危害因素防护 |
2.4 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
2.4.1 减少各种噪声 |
2.4.2 放射线的防护 |
2.5 化学性因素危害的防护 |
3 展望 |
(8)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还未解决的问题 |
1.4 拟解决的问题 |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
2.1 目的 |
2.2 假设 |
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现场 |
3.3 研究对象 |
3.4 调查内容 |
3.5 观察指标 |
3.6 数据收集方法 |
3.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
4.1 设计阶段 |
4.2 实施阶段 |
4.3 分析阶段 |
5 结果 |
5.1 概况 |
5.2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状况 |
5.3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现状 |
5.4 报告情况分析 |
5.5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6 讨论 |
6.1 本研究的特点 |
6.2 资料的可靠性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6.4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特点 |
6.5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现状 |
6.6 职业接触报告情况 |
6.7 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6.8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防护措施建议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课题调查问卷 |
附录2 个人简介 |
致谢 |
(9)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因素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损伤因素 |
1.1 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
1.1.1 锐器伤引起的疾病传播 |
1.1.2 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导致的疾病传播 |
1.1.3 接触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
1.2 化学性损伤 |
1.2.1 各种消毒剂、固定剂 |
1.2.2 其它有害气体损伤 |
1.2.3 其它损伤因素 |
1.3 物理因素损伤 |
1.3.1 放射损伤 |
1.3.2 噪声损伤 |
1.3.3 其它 |
1.4 心理、生理损伤 |
2 防范措施 |
2.1 增强防范意识 |
2.2 感染因素的防范 |
2.3 化学因素防护 |
2.3.1 消毒灭菌剂的防护 |
2.3.2 其它有毒气体的防护 |
2.4 物理因素防护 |
2.5 心理、生理因素防护 |
3 小结 |
(10)手术室护理人员化学性危害与防护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室环境中常见的化学性职业危害 |
1.1 化学消毒、灭菌剂 |
1.2 麻醉废气 |
1.3 化疗药物 |
1.4 电外科烟雾 |
1.5 其他化学性职业危害 |
2 防护策略 |
2.1 减少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 |
2.2 选用密闭式麻醉机 |
2.3 做好化疗药物自身职业防护使用 |
3 总结 |
四、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旷伟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1(24)
- [2]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防护需求研究[D]. 李阳. 山东大学, 2021(11)
- [3]手术室护士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及防范措施[J]. 岳晓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4)
- [4]手术室医护人员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风险认知问卷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席娟. 青岛大学, 2020(01)
- [5]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 申媛. 青岛大学, 2020(01)
- [6]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彭欣茜. 全科护理, 2018(01)
- [7]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8]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D]. 石春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5)
- [9]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因素及防范措施[J]. 崔红,王讯,宫国俊.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0(03)
- [10]手术室护理人员化学性危害与防护的研究现状[J]. 汪大林,倪蓓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