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也谈GHOST软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芳[1](2021)在《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行业中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因为计算机设备具有较强的处理、控制、存储以及传输功能,促使医疗设备性能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工作量显着提升,也给其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运用,为医疗工作的开展做支撑。
刘明雨[2](2020)在《面向医用虚拟内窥的触觉再现装置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用虚拟内窥镜技术可帮助临床医生非侵入诊察病变组织或人体正常结构。但在常规的虚拟内窥镜检查过程中,操作者仅能依靠视觉反馈进行判断,不能感知器官或病变组织与虚拟内窥探头的相互作用力,存在误判的可能。为在一定程度解决该问题,本文将触觉再现技术引入虚拟内窥系统,使其具有力触觉反馈功能。论文在触觉再现装置的机械结构,软件算法以及触觉再现装置与虚拟内窥环境整合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如下进展。首先,在深入分析力触觉再现技术实现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由驱动结构、触觉手柄、基座等部件组成的单自由度与双自由度的人机物理接口,采用STM32F429芯片作为主控制器接收虚拟环境中虚拟内窥探头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反馈力再现算法计算并控制直流电机输出不同的力矩,驱动人机物理接口实现力的传输与再现,并设计了摩擦力补偿算法对装置再现力进行优化。其次,设计了位置编码器与触觉手柄的定位算法,可在单自由度和双自由度方向上检测装置中触觉手柄的位移信息,并通过相关的软件算法转化为可控制虚拟环境中内窥镜探头的驱动数据。然后,采用CHAI3D开发了人体心脏组织的虚拟仿真环境,以模拟虚拟内窥检查过程,利用AABB检测算法对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碰撞检测并计算碰撞力的大小,使操作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虚拟环境中的反馈力。最后,基于异步串行通信接口设计了触觉再现装置与虚拟内窥仿真环境之间的通信协议,并对二者进行整合,测试和验证了集成之后的系统性能。本文研究的具有触觉再现功能的虚拟内窥技术,可以为虚拟内窥镜的操作者提供更加真实的操作体验,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此外,该研究在临床手术训练,远程医疗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朱贵庭[3](2019)在《医疗设备中计算机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办法》文中研究说明全球信息时代的不断变迁,带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医疗领域中,计算机已被其广泛使用。文章针对医疗设备的相关故障进行维修,对于已经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并加以解决。
龚思慧[4](2018)在《《风险与回报:机器学习的经济影响探析》(节选)英译汉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风险与回报:机器学习的经济影响探析》是由谷歌赞助、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8人工智能年度报告,该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并预测了人工智能将会对医疗、运输、能源等六大产业所造成的影响。基于文本类型翻译理论,英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于1981年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提出了“交际翻译”这一概念,认为其适用于信息型文本的翻译。作为一篇科普报告,《风险与回报:机器学习的经济影响探析》属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因此笔者应用交际翻译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该报告进行了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首先从内容、风格、效果三个角度大致把握了原文的基本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的翻译问题从语言、文化、语用三个层面采取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实现交际翻译理论所要求的译文向译入语语言、文化、语用习惯靠近。通过对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本研究报告得出:将交际翻译理论应用于科普文等信息型文本的翻译时,译者需要从语言、文化、语用三个层面使译文贴近译入语的习惯。语言层面,译者需要熟练使用汉语四字格和习语,并充分把握汉语对语义重心、人称结构、句子长短的偏好;文化层面,译者需要重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并且在保证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译文读者的认知负担;语用层面,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并揣摩原文的隐含意义,并且使用流畅、清楚、地道的语言对原文进行阐释性翻译等方法,减少译文读者阅读障碍。
白悦[5](2018)在《布里渊光散射装置的搭建和磁性薄膜中磁振子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直以来,传统的微电子学都倾向于对电子电荷属性的研究,利用电场对电子电荷进行调控,以实现信息的处理与传输。然而电子的另外一项重要内禀属性——自旋,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器件尺寸越来越小,传统集成电路中集成度与能耗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人们开始将视线转向自旋。通过对自旋波振幅及相位的处理也许能够提供一种新的低功耗的信号处理和计算方案。于是对微观体系中电子自旋的研究逐渐兴起,自旋电子学作为一门研究自旋的产生、传输与控制的学科也应运而生。如今,自旋电子学己成为科学界的一个热门学科,同时自旋电子器件也有望代替微电子器件,引领未来信息技术的新风潮。与晶体材料中的声子类似,自旋波是对磁有序系统中自旋低激发态集体性行为的描述,其量子化单元称磁振子。磁振子的色散关系受交换作用、各向异性及饱和磁化强度等材料参数的影响。与声子不同,自旋波突出的特点是其传播的方向受磁化方向的影响。布里渊光散射是指由于入射光子与材料中的磁振子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导致散射光发生频率变化的非弹性散射。它是当前通过测量非弹性散射光来了解材料性质的一种有效方式。将高功率的激光直接打到样品上,然后对散射光和入射光之间的频率差异进行分析。其优点在于能够直接得到磁振子的波矢及能量,且能够实现多自由度灵活测量、宽频频率分辨、局域空间分辨。高精度的频率分辨主要由串联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实现,而局域空间分辨可通过高放大倍数的物镜,将光斑的大小控制在微米范围来实现。利用布里渊光散射方法,对气体、液体和固体皆可进行研究,如利用非接触手段测量液体或有机材料中的声子性质。在自旋电子学中,布里渊光散射方法被广泛用于测量自旋波的特性,尤其是自旋波频率和色散关系。布里渊光散射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可分:传统反向散射、传统向前散射、空间分辨显微布里渊光散射及时间分辨显微布里渊光散射。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布里渊光散射装置的搭建。我们在购买的串联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基础上,根据我们实验上的需求设计并搭建了所需的光路系统,并对该干涉仪和显微光路系统进行了调试使其可以满足我们的实验需要。本毕业论文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在搭建的装置上通过布里渊光散射技术进行对磁性薄膜中的磁振子的测量。与微波测量等方法不同,通过布里渊光散射方法对散射光进行频谱分析,可以直接得到材料中局域特定波矢磁振子的色散关系及其强度。本文在室温条件下,采用532nm激光,利用150mm透镜聚焦,通过串联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测量了不同结构的样品中静磁表面波磁振子随入射方向及磁场大小变化的情况。介于本文研究对象为不透明样品,所以采用反向的散射方法,即收集的是原路返回的散射光。
朱伟,严郁,邵勤,刘健,肖富男,王祖铭[6](2017)在《几种医疗设备系统备份工具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保证医疗设备系统及应用的稳定运行,方便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为医院节约维修经费。本文根据医疗设备的系统、文件类型及备份速度,对GHOST、Acronis、Disk Genius、Win Hex、DDCOPY、硬盘拷贝机等工具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其优劣。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工作经验,Windows环境下推荐使用GHOST、Acronis;非Windows环境推荐使用硬盘拷贝机。
李博维[7](2016)在《手部力反馈装置及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遥操作技术的发展,力反馈设备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接口设备,给操作者带来了更加强烈的临场感效果,也创造了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手部力反馈作为力反馈技术的一种,可以应用到多个领域,因此手部力反馈技术的研究对多个行业的发展都起到关键的作用。手部力反馈设备性能和力反馈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虚拟系统或者遥操作系统的执行性能。目前,国内外力反馈产品还较少,力反馈设备量程小,体积大,比较复杂,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在力反馈精度、通用性、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设计了一款小型高精度的三自由度手部力反馈设备,并对其配套的软件和控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所设计的手部力反馈设备具有位置精度高、工作空间大、各自由度之间无耦合、稳定性好、通用性较强等优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在于:(1)根据手部力反馈设备的原理和设计原则,采用SolidWorks设计三自由度力反馈手柄的结构,手柄的整体结构中三个转轴垂直相交于一点,三个方向的转动和反馈力之间没有耦合,采用伞齿轮传动,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2)完成力反馈手柄的系统设计,采用两级处理器的进行控制,上下位机之间通过串口交换数据。硬件电路基于STM32F103系列的微处理器完成位置信号的采集和电机驱动。PC软件构建了数据显示模块和三维虚拟场景模块,采用多线程的方式将力觉刷新独立于单独的线程中以提高力觉刷新率。(3)分别对操作者、力反馈手柄和虚拟环境进行建模,基于阻抗再现的形式对系统总体建模,利用赫尔维兹代数判据给出系统稳定性条件,讨论了虚拟环境参数、零阶保持器、操作者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预测方法和三次B样条插值相结合的控制算法,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4)基于手部力反馈系统完成人机工程学实验,研究了引导力对操作效率的影响,复位力、虚拟物体运动速度、臂长对操作范围的影响,并对人体操作手柄的范围、速度、轨迹、手柄头舒适度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李晓红[8](2016)在《医疗设备系统工作站的备份方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工作站系统故障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因此对医疗设备工作站常见的系统、应用软件故障和硬盘故障的维护也显得尤为重要性。大多数时候系统里的数据比设备本身更为重要,所以备份和恢复系统及数据已经成为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探讨了针对不同系统类型采用不同的备份方案。
乐莹,杨坤,郑博,邵蕾[9](2013)在《系统备份技术在预防性维护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诊察、治疗设备和临床医疗工作需要依赖计算机与医用网络。该文简单分析了系统备份技术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就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医疗设备保障工作中的结合作出了探索。
戴捷,邢家伟,周峰[10](2013)在《探讨医疗设备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医疗设备计算机的应用方式和管理要求。方法:通过介绍医疗设备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做好医疗设备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办法和思路。结果:提出了医疗设备计算机的维护管理办法和要求。结论:医疗设备计算机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医疗设备也就无法工作,势必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医疗设备计算机的维护及管理。
二、也谈GHOST软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GHOST软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计算机技术所涉及的内容 |
3 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硬件维修中的运用 |
3.1 构建虚拟现实平台 |
3.2 组装与维修流程 |
4 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软件维修中的运用 |
4.1 软件故障和维修 |
4.2 软件恢复与还原操作 |
5 结语 |
(2)面向医用虚拟内窥的触觉再现装置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医用虚拟内窥镜技术研究现状 |
1.2.2 触觉再现装置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2章 医用虚拟内窥镜技术 |
2.1 医用虚拟内窥镜技术原理 |
2.2 虚拟内窥系统仿真 |
2.2.1 CHAI3D |
2.2.2 虚拟内窥镜仿真环境结构 |
2.2.3 虚拟内窥镜仿真环境设计 |
2.2.4 碰撞检测及力的计算 |
2.3 虚拟内窥系统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触觉再现装置硬件平台关键技术 |
3.1 系统结构设计 |
3.2 机械结构 |
3.2.1 总体结构设计 |
3.2.2 传动结构设计 |
3.2.3 3D打印实现 |
3.3 反馈力执行器与位置编码器 |
3.3.1 反馈力执行器 |
3.3.2 反馈力执行器参数 |
3.3.3 位置编码器设计 |
3.4 核心控制器 |
3.4.1 微控制器介绍与选型 |
3.4.2 微控制器外设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触觉再现装置软件算法关键技术 |
4.1 定位算法 |
4.1.1 坐标系设计 |
4.1.2 接触点坐标定位 |
4.1.3 位置编码器角度算法设计 |
4.2 反馈力再现算法 |
4.2.1 雅各比矩阵 |
4.2.2 力矩再现算法 |
4.2.3 反馈力执行器驱动 |
4.3 摩擦力补偿算法 |
4.3.1 摩擦力补偿 |
4.3.2 摩擦力补偿方向 |
4.4 串口通信方式设计 |
4.5 装置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医用虚拟内窥的触觉再现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虚拟内窥与触觉再现系统集成 |
5.1.1 系统集成 |
5.1.2 坐标系转换 |
5.2 磁阻传感器测试 |
5.3 触觉再现装置再现力测试 |
5.3.1 PWM波与电机力矩关系测试 |
5.3.2 触觉再现装置再现力测试 |
5.4 虚拟内窥环境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医疗设备中计算机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软件出现故障并进行维修 |
1.1 计算机的插件板、主机电源、内存以及主板发生故障 |
1.2 设备的硬盘遭受破坏 |
1.3 设备内的硬件相互冲突 |
1.4 设备的散热功能欠缺 |
2 对于设备软件出现故障采取有效的维修(维护)方式 |
2.1 计算机遭受病毒入侵 |
2.2 其他原因 |
3 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出现故障 |
3.1 随时对外围设备以及计算机的连接可靠与否进行检查 |
3.2 检测数据的传输端口有没有被屏蔽 |
3.3 随时检测更换外围设备相关的消耗品 |
4 提高设备科工作人员的职能技巧以及综合素养 |
5 小结 |
(4)《风险与回报:机器学习的经济影响探析》(节选)英译汉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eport Background |
1.2 Translation Task |
1.3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
2.1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2.1.1 Purposes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2.1.2 Requirements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2.2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t Home |
Chapter 3 Text Analysis |
3.1 Scientific and Informative in Content |
3.2 Demotic and Artistic in Writing Style |
3.3 Thought-provoking in Effect |
Chapter 4 Case Study |
4.1 Linguistic Conventions |
4.1.1 Four-character phrases |
4.1.2 Colloquial idioms |
4.1.3 Semantic Focus |
4.1.4 Personal Structure |
4.1.5 Short sentences |
4.2 Cultural Conventions |
4.2.1 Introduction of Source Language Culture |
4.2.2 Spread of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
4.3 Pragmatic Conventions |
4.3.1 Indicative Method |
4.3.2 Associative Method |
4.3.3 Illustrative Method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Findings and Innovations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1 Source Text |
Appendix 2 Target Text |
(5)布里渊光散射装置的搭建和磁性薄膜中磁振子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磁化动力学 |
1.1.1 磁性 |
1.1.2 静磁能 |
1.1.3 一致进动和铁磁共振 |
1.1.4 自旋波 |
1.2 光散射 |
1.2.1 拉曼散射 |
1.2.2 布里渊散射(Brillouin Scattering) |
1.3 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 |
1.4 本论文的研究动机以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布里渊光散射装置的搭建 |
2.1 前言 |
2.2 布里渊光散射装置 |
2.2.1 激光器与滤波器 |
2.2.2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
2.2.3 布里渊光散射的光散射几何结构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验方案设计 |
2.3.2 实验光路设计 |
2.3.3 仪器操作 |
2.3.4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样品的制备技术和表征方法 |
3.1 样品的制备技术 |
3.1.1 磁控溅射沉积技术 |
3.1.2 磁控溅射仪器 |
3.2 样品的表征技术 |
3.2.1 铁磁共振测量系统 |
3.2.2 X射线衍射仪 |
3.2.3 交变梯度磁强计 |
3.2.4 台阶仪 |
第四章 磁性薄膜的动力学研究 |
4.1 样品的制作 |
4.1.1 衬底的处理 |
4.1.2 材料的选择 |
4.1.3 样品的生长和退火处理 |
4.2 磁性薄膜的布里渊光散射测量 |
4.2.1 布里渊光散射测量 |
4.2.2 布里渊光散射谱对外磁场的依赖性 |
4.2.3 布里渊光散射谱对入射角的依赖性 |
4.3 磁性薄膜的铁磁共振测量 |
4.4 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成果 |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附件 |
(6)几种医疗设备系统备份工具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医疗设备操作系统介绍 |
2 系统备份方法及工具 |
2.1 备份方法 |
2.2 备份工具 |
2.2.1 GHOST |
2.2.2 Acronis True Image |
2.2.3 Win Hex |
2.2.4 Disk Genius |
2.2.5 DDCOPY |
2.2.6 硬盘拷贝机 |
2.3 几种备份工具对比研究 |
3 结论 |
(7)手部力反馈装置及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手部力反馈技术概述 |
1.1.1 力反馈的概念 |
1.1.2 力反馈设备的分类 |
1.1.3 力反馈技术的应用 |
1.1.4 手部力反馈技术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力反馈手柄原理与结构 |
2.1 引言 |
2.2 力反馈手柄的工作原理 |
2.3 力反馈手柄的设计原则 |
2.4 力反馈执行器和位置传感器 |
2.4.1 力反馈执行器的选择 |
2.4.2 电气时间常数 |
2.4.3 电机堵转的安全性 |
2.4.4 位置传感器的选择 |
2.5 力反馈手柄结构的设计 |
2.5.1 总体结构设计 |
2.5.2 圆柱体套筒的设计 |
2.5.3 长方体框的设计 |
2.5.4 底座设计 |
2.5.5 X轴及Y轴转轴及轴承的设计 |
2.5.6 齿轮传动机构设计 |
2.5.7 手柄的表面处理 |
2.6 机构运动学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 |
3.1 引言 |
3.2 力反馈手柄硬件电路总体结构 |
3.3 控制器选型 |
3.4 电源供电模块 |
3.5 光电编码器接口模块 |
3.5.1 光电编码器的原理及输出 |
3.5.2 光电编码器接口电路设计 |
3.6 电机驱动模块 |
3.7 通信电路模块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力反馈手柄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力反馈手柄下位机软件设计 |
4.2.1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2.2 光电编码器计数模块 |
4.2.3 驱动电机模块 |
4.2.4 串口通信模块 |
4.3 力反馈手柄上位机软件设计 |
4.3.1 上位机软件需求分析 |
4.3.2 软件总体设计 |
4.3.3 软件整体布局 |
4.3.4 串口通信模块 |
4.3.5 数据显示模块 |
4.3.6 三维场景模块 |
4.3.7 碰撞检测与力反馈建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力反馈手柄系统稳定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力反馈系统建模 |
5.2.1 操作者建模 |
5.2.2 力反馈手柄建模 |
5.2.3 虚拟环境建模 |
5.2.4 力反馈系统总体建模 |
5.2.5 稳定性分析 |
5.3 基于预测插值的力反馈控制方法 |
5.3.1 预测算法 |
5.3.2 插值算法 |
5.3.3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力反馈手柄系统的人机工程学实验 |
6.1 引言 |
6.2 人机工程学实验设计 |
6.3 实验过程 |
6.4 实验结果分析 |
6.4.1 引导力对操作效率的影响 |
6.4.2 复位力与人体手部操作范围的关系 |
6.4.3 虚拟物体运动速度与手部操作范围的关系 |
6.4.4 臂长与手部操作范围的关系 |
6.4.5 不同方向操作幅度的差异 |
6.4.6 人体操作范围及操作速度的确定 |
6.4.7 操作手柄轨迹分析 |
6.4.8 手柄头舒适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8)医疗设备系统工作站的备份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案1 |
2 方案2 |
3 小结 |
(9)系统备份技术在预防性维护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0背景 |
1 面临的问题 |
2 解决方法 |
3 分析和讨论 |
(10)探讨医疗设备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
2 医疗设备计算机的管理要求 |
3 结语 |
四、也谈GHOST软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维修中的运用研究[J]. 王伟芳. 信息记录材料, 2021(03)
- [2]面向医用虚拟内窥的触觉再现装置关键技术研究[D]. 刘明雨.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3]医疗设备中计算机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办法[J]. 朱贵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7)
- [4]《风险与回报:机器学习的经济影响探析》(节选)英译汉研究报告[D]. 龚思慧. 南昌大学, 2018(01)
- [5]布里渊光散射装置的搭建和磁性薄膜中磁振子动力学研究[D]. 白悦. 山东大学, 2018(01)
- [6]几种医疗设备系统备份工具的应用研究[J]. 朱伟,严郁,邵勤,刘健,肖富男,王祖铭. 中国医疗设备, 2017(11)
- [7]手部力反馈装置及系统研究[D]. 李博维. 东南大学, 2016(03)
- [8]医疗设备系统工作站的备份方案[J]. 李晓红. 医疗装备, 2016(01)
- [9]系统备份技术在预防性维护中的运用[J]. 乐莹,杨坤,郑博,邵蕾.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3(03)
- [10]探讨医疗设备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J]. 戴捷,邢家伟,周峰. 中国医学装备,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