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技术经济指标价值法优化设计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刘贺[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和造价改革的发展推动了工程造价数据积累,使之成为实现工程造价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造价数据库也引起了众多造价咨询企业的关注。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造价咨询企业还未建立起自己的造价数据库,仍停留在依靠人的经验积累、普通计算机的表格化存储归档,这种传统表格化的数据积累方式不利于调查取阅和使用,无法盘活数据资产,导致数据价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由于原始造价数据资料多、形式多样,导致数据噪声高、入库数据体系不明晰;二是由于造价咨询企业形成的数据往往存储于不同电子表格中,无法实现数据的集成对比,落后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方式导致造价咨询企业对数据的深入分析缺乏系统性的方案设想;三是即使使用数据库,但由于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只能够为固定项目查阅资料使用,很难发挥历史数据价值为新建项目提供参考。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以下三方面的研究。第一,基于原始性挖掘完成了结构化数据库表单的设计。首先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及信息沉淀法得出原始性挖掘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主次因素分析、文献分析筛选出影响工程造价指标的特征因素。借鉴层次分析法建立工程造价指标的重要特征因素集,从而建立起结构化的数据库表单,为后续数据库的分析预测提供数据基础。第二,基于描述性挖掘完成了数据库分析功能的设计。首先对入库数据采用格拉布斯法进行噪声数据清洗并将其转化为适合数据挖掘的高质量数据;然后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构建数据立方体设计数据库多维分析功能,设计输入输出参数化表格实现经济描述功能,设计图表实现数据库可视化功能。第三,基于预测性挖掘完成了数据库预测功能的设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各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确定案例推理技术作为数据库的预测系统。然后借鉴案例推理系统建立预测性挖掘模型,明确其实现步骤,并以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确保建立的预测模型科学合理、数据库的预测功能具有实现可能性。综上,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基本实现了按规则识别排原始造价信息,建立结构化数据库表单;提出科学高效的描述性分析处理方案及具体的预测性挖掘算法,从而系统性地设计了工程造价数据库的分析及预测功能,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工程造价数据库提供理论及实践方案支撑。
张祥[2](2020)在《道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内外兼修”,尽可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效管理期间费用,同时通过提升产能,挖掘产品优势,创新公司管理等手段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因此,有效管理成本,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不仅仅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关,更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在市场中生存。各种资料表明,在设计阶段就注重工程成本的控制,对于整个项目的工程成本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外多数发达国家很注重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与之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较大。本课题通过研究如何将价值管理应用在实际项目中,以提高该项目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实用性、科学性、可控性与有序性。研究的大量数据表明价值管理比较适合应用于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过程,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效率。文章对市政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表明在我国企业处于低盈利水平以及高竞争状态的背景下,通过在企业项目管理的成本管理中应用价值管理提升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是基于现实的需求,是我国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的成果,不断总结与实践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将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应用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建设中,有效管控成本,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为其赢取更多发展机会。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在整个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程度。另外,本文所应用的限额设计、价值管理法对于其他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黄子钧[3](2020)在《EPC模式下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发达国家、国际项目常用主流发包模式,伴随着我国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上的尝试越来越多,棚户区改造及安置房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如何做好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的成本管控,是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节约政府建设资金的一个关键问题。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管控,在提升企业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推进了棚户区改造工作进程。由此可见,对于EPC模式下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成本管控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EPC总承包模式、棚户区改造、全过程成本管控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分析,并简述了价值工程法和挣值法在成本管控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对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结合全过程成本管控理论,以A设计院与ZH建筑公司共同承接的EPC总承包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项目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控措施及效果,着重分析了价值工程法在多方案比选中应用,及挣值法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方式,验证了全过程成本管控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也找出了研究对象在成本管控过程中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对棚户区改造EPC模式成本管控的研究,对于国内现有相关方面的研究能够起到一定补充作用,其中科学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对于今后棚改安置房建设的成本管控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魏世方[4](2020)在《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复杂程度在逐渐增大,目前基于二维图纸的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不满足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存在效率低下、准确性较差、协同不畅等问题,且由于图纸信息较为分散导致信息利用水平较低。BIM技术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信息模型集成与利用的能力为建筑方案设计领域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带来了便利。如何利用BIM的优势,将BIM技术与建筑方案设计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助力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值得更深入地研究。本文以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有建筑方案设计阶段信息同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以BIM技术为平台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基于BIM模型的信息定义、信息关联机制的构建、协同工作平台的搭建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实践应用,探讨了基于BIM的信息同步技术如何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方案设计中BIM模型所需要的信息,建立BIM模型数据对象内容匹配关系,从而进行BIM模型信息定义。在信息完整、准确定义的基础上,构建BIM数据信息的关联机制,实现BIM模型与技术经济指标信息的实时联动,使设计人员在基于BIM的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由于技术经济指标可以随着方案变动,从而获得实时准确地反馈,提高工作效率与设计质量。基于BIM的信息同步技术可提高方案设计阶段信息的可利用性,为以后建设方案设计阶段信息同步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指导方法,丰富BIM技术在我国建筑方案设计领域的应用体系。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梳理了国内外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信息集成与利用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总结分析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方法,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第二章,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BIM技术与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基础理论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实地调研、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实践应用现状分析,了解目前建筑行业BIM的现状以及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现状,总结出BIM信息同步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用的迫切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总结分析了传统建筑方案设计阶段信息同步存在的难点,针对具体难点提出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优势,并归纳总结了实现BIM信息同步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用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探索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实现方式,为本课题提供研究方向。第四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从解决目前BIM应用过程中重模型、轻信息的问题,提高设计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分析方案设计信息同步对BIM模型信息的需求,对BIM模型信息定义、信息关联机制的构建环节展开系统的研究。总结出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工作流程、技术路线以及方法架构,为建设项目的实际应用提供方法指导。第五章,本文通过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践应用。通过建立该项目的BIM模型,定义模型对象的属性信息,依据方案设计节点目标要求构建信息关联机制,搭建符合本项目的团队协同工作平台,验证本文提出的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的可行性与价值。第六章,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研究的不足与展望进行了思考,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方向。
周晓杰[5](2020)在《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综合管廊工程利益相关者众多,在传统建设管理模式下,导致业主方统筹管理效率低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可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然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本身也存在多主体参与等问题,而且现在同时具备综合管廊咨询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的企业寥寥可数,工程咨询企业就需要寻找有效方式优化整合后为业主分忧解难。相关研究表明,虚拟建设是从虚拟组织基于项目层面的应用发展而来的,恰恰能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本身进行优化和提升,进而就能提升综合管廊项目的管理绩效。因此本文结合虚拟建设等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来实现指导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工作的目的。首先对综合管廊项目与虚拟组织模式进行适配,根据项目目标和各阶段咨询任务,进行虚拟组织合作伙伴的选择,构建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星型-主从架构,另为避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对各参与咨询企业进行角色对照、组织领导方式及实施过程的设计,为下一环节虚拟组织的正常运行打好基础。为保证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运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虚拟组织的工作准则、沟通机制、工作机制等进行分析设计,尤其针对综合管廊项目的工作机制,提出部分具体的咨询内容,旨在为实施综合管廊项目的咨询单位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助力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推广实施。
袁悦[6](2019)在《潍坊市A高校办公楼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设计阶段作为耗时短、花费少的初始阶段却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投资。在设计阶段进行建设项目的事前控制,是对项目进行造价控制的重要一步。对建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理论性、系统性的分析,为项目决策者提供智力支持,具有显着的实际意义。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包括设计单位与造价人员合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对造价进行调整,使得技术经济指标相统一的一系列工作。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对整个项目来说意义重大,因而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论证。本文首先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按照时间、逻辑、知识三个维度的法则构建了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系统。针对设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对控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将限额设计的思想结合运用到每一个阶段。通过WBS对设计阶段进行了工作分解,提出了系统的控制理论及控制方法。然后对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及其先进管理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新世纪高等学校快速发展的实际,提出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新思路,在方案设计阶段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的定性因素定量化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对方案进行整体优化,改善功能结构并提高建筑产品价值;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运用WBS费用分解和价值工程法,分配投资并实现成本功能按重要性匹配。最后,结合我国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促进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措施,具体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与经济措施。
龚青山[7](2019)在《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再制造是延长机械装备使用寿命,实现多生命周期工程,推动机械装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机械装备在设计时未考虑其可拆卸、易回收等再制造性特征,影响并阻碍机械装备寿命终结时的可再制造性,制约了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再制造域空间的废旧机械装备多目标优化再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51675388)和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金属切削机床绿色设计平台建设与集成示范”等课题的资助下,对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展开系统研究。(1)分析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的内涵,提出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准则与指标,将再制造性特征融入新机械装备设计的需求域、功能域、结构域、方案域等全过程,构建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方案设计流程,实现再制造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分配以及再制造需求与设计方案映射关联。(2)综合考虑机械装备整机—部件—零件之间可再制造性的复杂耦合关系,建立融合“物质、技术、经济”三个维度及“整机、部件、零件”三个层次的机械装备再制造特征域空间,综合考虑能耗、材料消耗和成本等因素,建立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采用分级目标传递法对能耗、材料消耗和成本的层间进行传递与反馈控制,实现设计方案整机—部件—零件多目标协调优化。(3)为了实现机械装备设计方案的合理选择,避免机械装备设计方案选择中的主观性,提出基于熵权法和模糊集的机械装备面向再制造的设计方案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因素的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对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决策,并以再制造轴承装配机设计为例对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4)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结合面向再制造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开发了“金属切削机床可拆解/易回收/可再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系统方案设计、方案评价、详细设计、仿真分析、数据库知识模块等进行了研究,并对系统的应用流程进行了说明。该系统为设计人员开展面向再制造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王凤[8](2019)在《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迅猛,工业建筑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我国近几年完成的建筑工程投资额中,工业建筑所占的百分比在不断增大[1]。由此可见,我国的工业建筑将会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工业建筑设计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是建筑工程水平前期计划和质量目标的具体化,是施工的直接依据。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从开始设计到完成技术设计的时间大概占整个建设期的四分之一,到施工图设计结束也不超过一半的建设期。但是从影响质量的角度来看,设计阶段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影响比例高达70%到90%。由此可见建筑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设计阶段的功能设计质量控制展开了研究。论文就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构建了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型以及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优化模型。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型在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因果分析法实现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模型在建立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实现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此外还建立了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模型,该模型在建立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原理并结合工程实际实现功能设计的优化。最后将本文构建的功能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模型和功能设计成果质量评价优化模型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马龙[9](2019)在《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露天矿山企业生产计划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开采和企业良性生产发展的重要规划,它具有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将是实现整个矿山服役年限内矿岩块体分期、有序开采生产的基础,借以达到矿山企业资源高效开采,防止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多重作用。在4D生产计划相关基础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露天矿山企业地质数据、市场环境数据、开采过程数据和对象属性数据等进行统一组织与管理,对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和生产计划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研究,提出适合不同类型生产计划模型求解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形成露天矿山企业长期、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的层级递进优化模型,为露天矿山服役期内整体生产计划的协同优化与编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了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和时空数据库。在对露天矿山企业开采生产过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抽象为3D地质空间信息模型与开采生产时间属性集成的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依据露天矿山开采生产过程的动态性和矿岩地质体的静态特征,建立了矿山开采对象位置变化的存储结构,并探讨了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与数学模型中的时间粒度关系;采用对象关系数据库理论,构建了矿山生产计划时空数据库系统,并对开采生产基础数据进行了查询索引和优化应用。(2)研究了露天矿山企业长期生产计划问题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针对矿产品价格、地质品位和生产处理成本波动对长期生产计划编制与优化的影响问题,以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为基础,将矿产品价格、地质品位和生产处理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集成到长期生产计划模型,综合考虑块体空间开采顺序、开采深度、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开采处理能力等约束条件,构建了长期生产计划数学模型;并针对低品位矿石回收利用率问题,提出了低品位矿石回收处理策略,针对该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鸽群搜索算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线性变异和非线性变异策略分别对鸽群算法中的地图罗盘因子进行改进,然后采用过渡因子将鸽群中两个独立算子进行融合,从而采用一个融合的鸽群算子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并对算法的时空性能和复杂度进行了分析研究。(3)研究了露天矿山企业短期生产计划问题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基于长期生产计划模型,将年计划期逐渐划分为以月为单位的短期生产计划,并以月为单位的矿石开采量和品位控制为目标,综合考虑了开采台阶、块体的时空顺序、开采数量和开采质量以及关键块体价值区域等约束条件,构建了短期生产计划数学模型;根据长期计划的年开采块体数量来计算短期生产计划中每个月的矿石开采量和品位波动的渐进研究思路,提出了元胞量子狼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双策略量子位对狼群中个体狼的位置进行初始化,采用量子位滑模交叉方法选取头狼,并采用元胞自动机中的一个元胞作为狼群搜索的解空间,从而拓宽了算法的搜索区域,并对算法的编码策略和量子旋转角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4)研究了露天矿山企业生产作业计划问题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基于短期生产计划模型,将月计划期逐渐划分为以日或周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以短期生产计划模型中矿石开采量的开采和运输的日常作业单位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综合考虑矿石品位波动、采掘作业量和矿产资源利用率等约束条件,构建了生产作业计划数学模型;根据月矿石采剥生产量来计算开采和运输单位成本经济指标逐步细化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改进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进化速度和聚集因子对惯性权重参数进行改进,并提出双可行域吸引子的粒子搜索策略,提高算法的收敛计算速度,增强算法逃逸局部最优问题。(5)实现了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的整体工程实例应用。以国内大型金属矿山—河南某露天矿作为实际案例,对该露天矿山企业生产计划基础数据进行组织,将本文模型与算法的求解结果与该大型露天矿山的原有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4D生产计划数学模型进行整体应用、优化和经济评价。论文基于企业管理、矿业系统工程、三维空间建模、时空数据库、数学建模及智能优化算法等理论,通盘考虑了露天矿山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层级递进模型构建和整体工程优化应用,基于开采生产基础数据组织和生产计划协同优化方法,数学模型涵盖了矿山企业从宏观设计到微观作业的全过程,从理论上为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编制提供了参考作用;从技术上为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算法基础,其本质是为矿山企业整体生产计划编制以及现有的矿业生产管控系统软件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陶亮[10](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二、运用技术经济指标价值法优化设计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技术经济指标价值法优化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央重磅发文:数据归为可市场化配置的生产要素 |
1.1.2 加强工程造价数据库建设势在必行 |
1.1.3 不同形式不同介质的数据亟须标准、信息化处理 |
1.2 问题提出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2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2.3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4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
2.1.1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范畴 |
2.1.2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过程 |
2.1.3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发展现状 |
2.2 数据挖掘理论 |
2.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2 数据挖掘流程步骤 |
2.2.3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
2.2.4 数据挖掘模型和算法 |
2.3 工程造价数据库研究综述 |
2.3.1 工程造价数据库的概念 |
2.3.2 国外工程造价数据库理论及实践研究 |
2.3.3 国内工程造价数据库理论及实践研究 |
2.4 文献启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整体研究框架 |
3.2 基于原始性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表单设计的研究思路 |
3.2.1 研究逻辑 |
3.2.2 研究方法 |
3.3 基于描述性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分析功能设计的研究思路 |
3.3.1 研究逻辑 |
3.3.2 研究方法 |
3.4 基于预测性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预测功能设计的研究思路 |
3.4.1 研究逻辑 |
3.4.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基于原始性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表单设计 |
4.1 原始性挖掘的数据库指标体系构建 |
4.1.1 面向使用对象的原始性挖掘指标 |
4.1.2 面向功能用途的原始性挖掘指标 |
4.2 原始性挖掘的数据库特征因素选取 |
4.2.1 工程特征因素概述 |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特征因素分析 |
4.3 数据库表单的结构化设计 |
4.3.1 工程概况表 |
4.3.2 工程造价费用指标分析表 |
4.3.3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量指标分析表 |
4.3.4 主要人工、材料消耗量指标分析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描述性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分析功能设计 |
5.1 工程造价数据预处理 |
5.1.1 必要性及任务 |
5.1.2 数据清洗 |
5.1.3 数据转换 |
5.1.4 数据约简 |
5.2 工程造价数据库多维分析 |
5.2.1 OLAP的数据组织 |
5.2.2 OLAP的多维分析 |
5.3 工程造价数据库经济描述 |
5.3.1 造价数据横纵向对比分析 |
5.3.2 工程变更技术经济分析 |
5.3.3 限额设计技术经济分析 |
5.3.4 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
5.3.5 基于聚类算法的价格分析 |
5.4 工程造价数据库可视化分析 |
5.4.1 构成分析 |
5.4.2 趋势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预测性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预测功能设计 |
6.1 预测性挖掘方法的选取 |
6.1.1 预测方法对比 |
6.1.2 适用性分析 |
6.2 基于案例推理的预测性挖掘过程 |
6.2.1 案例推理系统的设计 |
6.2.2 案例推理系统的实现 |
6.3 基于案例推理的预测性挖掘实证研究 |
6.3.1 案例的表示和组织 |
6.3.2 案例的索引 |
6.3.3 案例的相似度计算 |
6.3.4 案例的修正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道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
1.4.1 研究内容 |
1.4.2 预期成果及特色 |
第2章 工程成本及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 工程成本的定义及特点 |
2.1.1 工程成本的定义 |
2.1.2 工程成本的特点 |
2.2 工程成本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
2.2.1 工程成本管理原则 |
2.2.2 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 |
2.3 设计阶段成本管理方法的理论研究 |
2.3.1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
2.3.2 价值管理 |
2.3.3 限额设计 |
2.3.4 建立设计竞争机制 |
2.3.5 标准化设计 |
第3章 价值管理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应用 |
3.1 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分析 |
3.1.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项目核心价值 |
3.1.2 设计中的价值要素 |
3.1.3 项目价值目标的形成过程 |
3.2 设计阶段的价值实现 |
3.2.1 价值需求转化为设计指标 |
3.2.2 资源约束下的优化设计 |
3.3 价值管理在设计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步骤 |
3.3.1 前期准备 |
3.3.2 分析阶段 |
3.3.3 创新阶段 |
3.3.4 方案实施与评价阶段 |
3.4 价值管理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
3.4.1 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中应用价值管理的意义 |
3.4.2 建立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价值管理团队 |
3.4.3 在设计阶段的价值管理切入点 |
3.4.4 基于项目价值增值的价值管理流程 |
3.4.5 价值管理在设计阶段中的应用方法 |
第4章 基于价值管理的北青公路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 |
4.1 项目概况 |
4.1.1 项目背景 |
4.1.2 施工措施及资源配置 |
4.1.3 质量目标 |
4.1.4 设计原则 |
4.2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
4.2.1 道路工程 |
4.2.2 交通工程 |
4.3 道路设计的选择 |
4.3.1 道路平面设计 |
4.3.2 纵断面设计 |
4.4 运用价值管理优化设计 |
4.4.1 道路上部结构选型 |
4.4.2 路面沥青面层材料的选择 |
4.5 运用限额设计法优化设计 |
4.6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取得的效果 |
4.6.1 节约工程成本 |
4.6.2 优化施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
第5章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落地保障措 |
5.1 建立良好的设计阶段成本管理机制 |
5.2 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 |
5.3 提供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第三方咨询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EPC模式下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研究背景 |
1.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目的与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EPC模式的相关理论 |
2.1.1 EPC模式的概念 |
2.1.2 EPC模式的特点 |
2.2 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的概念及特点 |
2.2.1 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2.2.2 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成本的特点 |
2.3 全过程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
2.3.2 EPC模式对成本管理的影响及特点 |
2.3.3 EPC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
2.4 价值工程 |
2.4.1 价值工程法的概念 |
2.4.2 价值工程法的特点 |
2.4.3 价值工程法的应用 |
2.5 挣值分析法 |
2.5.1 挣值分析法的概念 |
2.5.2 挣值分析法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EPC模式下棚改安置房成本管理风险分析 |
3.1 成本管理风险概述 |
3.2 影响成本的风险因素类型 |
3.2.1 组织因素 |
3.2.2 技术因素 |
3.2.3 合同因素 |
3.2.4 人、材、机价格因素 |
3.3 成本风险因素的特征 |
3.4 成本风险因素的管理流程及方法 |
3.5 成本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
3.6 成本风险应对策略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赣州R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 |
4.1 项目概述 |
4.1.1 项目概况 |
4.1.2 项目发包模式 |
4.2 项目特征分析 |
4.3 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理念与流程 |
4.3.1 EPC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理念 |
4.3.2 EPC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SOP流程 |
4.4 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
4.4.1 明确项目定位 |
4.4.2 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 |
4.4.3 成本计划与成本预估 |
4.5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
4.5.1 重视限额设计 |
4.5.2 重视图纸会审 |
4.5.3 重视标准化设计 |
4.5.4 价值工程法多方案比选 |
4.6 项目发承包阶段的成本管理 |
4.6.1 加强分判商、供货商入库管理 |
4.6.2 加强招采工作管理 |
4.6.3 加强合同条款设置及签订流程管理 |
4.7 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
4.7.1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 |
4.7.2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
4.7.3 加强签证变更管理 |
4.7.4 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 |
4.7.5 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
4.7.6 加强施工费用管理 |
4.7.7 挣值法参数分析 |
4.7.8 挣值法项目计算分析 |
4.7.9 挣值法的效果及改进 |
4.8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 |
4.8.1 确保项目工期 |
4.8.2 完善索赔制度 |
4.8.3 完善工程资料 |
4.8.4 合理控制质保期内的费用 |
4.9 对赣州R项目成本管理的建议 |
4.9.1 加速项目收款 |
4.9.2 节约项目成本 |
4.9.3 过程计量、计价控制 |
4.9.4 加强项目结算管理 |
4.9.5 采用全过程成本管控方法的优势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赣州R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SWOT分析 |
5.1 SWOT分析的概念 |
5.2 对赣州R项目成本管控进行SWOT分析的意义 |
5.3 赣州R项目SWOT分析 |
5.4 赣州R项目SWOT分析的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及背景 |
1.1.1 信息化趋势下,建筑方案设计领域面临挑战 |
1.1.2 现有信息同步方式无法满足建筑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
1.1.3 BIM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应用与发展存在壁垒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基于BIM的信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2 国内基于BIM的信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3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总结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界定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范畴界定 |
1.6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2 BIM技术及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相关理论研究 |
2.1 BIM技术的理论研究 |
2.1.1 BIM技术的发展与特点 |
2.1.2 BIM技术的应用现状 |
2.1.3 BIM技术的相关标准与政策 |
2.1.4 BIM技术软件分类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
2.2 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理论研究 |
2.2.1 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与重要性 |
2.2.2 建筑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性与规则依据来源 |
2.2.3 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起源与发展 |
2.2.4 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工作内容与模式 |
2.3 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现状调查分析 |
2.3.1 BIM理论研究现状调查分析 |
2.3.2 BIM实践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
2.3.3 方案设计阶段指标信息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
2.3.4 BIM信息同步技术应用的迫切性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探索 |
3.1 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难点分析 |
3.1.1 建筑方案设计内容复杂 |
3.1.2 建筑方案设计协同不畅 |
3.1.3 设计需求信息反馈滞后 |
3.2 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优势 |
3.2.1 优化方案设计的工作流程 |
3.2.2 改善方案设计团队协同工作方式 |
3.2.3 辅助方案设计快速理性的决策 |
3.3 基于BIM的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关键技术 |
3.3.1 BIM模型信息定义 |
3.3.2 BIM模型信息关联机制 |
3.4 基于BIM的建筑方案设计信息同步的实现方式探索 |
3.4.1 基于BIM核心建模软件的信息同步 |
3.4.2 基于BIM信息交互软件的信息同步 |
3.4.3 不同信息同步实现方式的分析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研究 |
4.1 BIM信息同步技术的信息需求分析 |
4.1.1 建筑设计规范的概念对象分析 |
4.1.2 建筑设计规范对应数据信息分类 |
4.1.3 两者与BIM模型的对应关系 |
4.1.4 BIM模型信息需求整理归纳 |
4.2 BIM信息同步技术的模型信息定义方法 |
4.2.1 BIM的建筑楼层信息定义方法 |
4.2.2 BIM的建筑构件信息定义方法 |
4.2.3 BIM的建筑空间信息定义方法 |
4.2.4 BIM的其他对象信息定义方法 |
4.3 BIM信息同步技术的信息关联机制建立方法 |
4.3.1 建筑空间信息与BIM模型关联 |
4.3.2 基于BIM模型的需求信息提取 |
4.3.3 BIM的数据信息关联机制建立 |
4.3.4 信息关联的结果反馈呈现形式 |
4.4 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实现途径 |
4.4.1 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工作流程 |
4.4.2 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路线 |
4.4.3 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架构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的信息同步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实践应用 |
5.1 项目背景 |
5.1.1 案例项目概况 |
5.1.2 案例方案介绍 |
5.2 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实现基础 |
5.2.1 选取项目采用的软件平台 |
5.2.2 分析项目的信息需求 |
5.2.3 编制技术经济指标表 |
5.2.4 搭建BIM协同工作平台 |
5.3 针对案例项目方案设计不同阶段的具体实践 |
5.3.1 建筑总平面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
5.3.2 建筑单体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
5.3.3 方案设计后期深化调整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6.3 后续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5)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2.1 现实问题的发现 |
1.2.2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3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综合管廊项目起源与发展文献研究 |
2.1.1 国外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
2.1.2 国内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
2.1.3 综合管廊项目学术研究现状文献研究 |
2.1.4 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国内外研究评述 |
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方式文献研究 |
2.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广发展研究 |
2.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研究 |
2.2.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研究评述 |
2.3 虚拟组织与虚拟建设应用文献研究 |
2.3.1 虚拟组织一般是针对企业的信息集成组织系统 |
2.3.2 虚拟建设是虚拟组织在工程项目层面中的应用 |
2.3.3 虚拟组织与虚拟建设研究评述 |
2.4 文献述评与启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本文研究逻辑梳理 |
3.2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组织构建 |
3.2.1 研究逻辑 |
3.2.2 研究方法 |
3.3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 |
3.3.1 研究逻辑 |
3.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组织构建 |
4.1 综合管廊项目确定与虚拟组织目标/任务的分解 |
4.1.1 合理选择适合综合管廊项目的虚拟组织模式 |
4.1.2 虚拟组织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目标/任务分解 |
4.2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合作伙伴的选择 |
4.2.1 明确项目任务,确定伙伴企业的选择原则 |
4.2.2 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层次构建 |
4.3 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建设组织结构 |
4.3.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详细结构设计 |
4.3.2 全过程工程咨询参与企业角色对照设计 |
4.3.3 虚拟建设组织领导方式及实施过程设计 |
第五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 |
5.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工作准则 |
5.1.1 项目虚拟组织规制体系 |
5.1.2 项目虚拟组织公共准则 |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沟通机制 |
5.2.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沟通逻辑 |
5.2.2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沟通管理 |
5.3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工作机制 |
5.3.1 综合管廊各阶段咨询要点分析 |
5.3.2 综合管廊各阶段咨询要点内容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潍坊市A高校办公楼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理论概念 |
2.1.1 层次分析法 |
2.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2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系统 |
2.2.1 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理论综述 |
2.2.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成本分析 |
2.2.3 三维结构构建 |
2.3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目标 |
2.3.1 限额设计应用 |
2.3.2 WBS在系统分解中的应用 |
2.4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理论 |
3 潍坊市A高校办公楼项目概述与问题分析 |
3.1 项目概述 |
3.2 A高校办公楼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流程 |
3.3 A高校办公楼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
4 潍坊市A高校办公楼项目造价控制设计 |
4.1 设计阶段造价实施步骤 |
4.2 项目方案的设计 |
4.2.1 基本要求 |
4.2.2 设计方案的选择 |
4.2.3 方案设计阶段小结 |
4.3 办公楼项目初步设计 |
4.3.1 基本准则 |
4.3.2 设计方案优化 |
4.3.3 初步设计小结 |
4.4 项目施工图设计 |
4.4.1 限额设计控制造价 |
4.4.2 局部优化 |
4.4.3 施工图设计小结 |
5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
5.1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技术措施 |
5.1.1 运用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方法 |
5.1.2 合理编制工程概算 |
5.1.3 控制项目设计变更 |
5.2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组织措施 |
5.2.1 建立良好的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机制 |
5.2.2 引入竞争机制 |
5.2.3 推行设计监理制度 |
5.3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经济措施 |
5.3.1 改革设计取费方式 |
5.3.2 建立有效的方案设计激励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再制造在机械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
1.1.2 面向再制造的设计在机械装备再制造中的地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再制造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体系 |
2.1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内涵与准则 |
2.2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信息模型及流程 |
2.2.1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信息模型 |
2.2.2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流程 |
2.3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信息映射及反馈 |
2.3.1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需求-功能映射 |
2.3.2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冲突消解 |
2.3.3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信息反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优化设计 |
3.1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优化设计模型 |
3.1.1 再制造特征域空间构建 |
3.1.2 再制造特征元表征 |
3.1.3 基于再制造特征的机械装备方案设计 |
3.2 基于分级目标传递法的机械装备多目标优化 |
3.2.1 分级目标传递法 |
3.2.2 基于分级目标传递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
3.3 案例分析 |
3.3.1 面向再制造的清洗除锈机设计 |
3.3.2 基于分级目标传递法除锈机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方案多属性决策 |
4.1 设计方案多属性决策框架 |
4.2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2 评价指标量化 |
4.2.3 基于熵权和模糊集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4.3 应用案例 |
4.3.1 方案分析与信息提取 |
4.3.2 方案评价 |
4.3.3 灵敏度分析与方法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设计支持系统 |
5.1 系统需求与系统功能分析 |
5.1.1 系统需求分析 |
5.1.2 系统功能 |
5.2 系统框架及主要功能模块 |
5.2.1 系统框架 |
5.2.2 系统功能模块 |
5.3 系统运行流程 |
5.4 系统界面 |
5.4.1 系统登陆及系统主界面介绍 |
5.4.2 系统总体功能界面 |
5.4.3 系统评价功能界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8)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计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价值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价值工程理论概述 |
2.1.1 价值工程的概念 |
2.1.2 价值工程的原理 |
2.1.3 价值工程在功能优化中的应用 |
2.2 工业建筑工程及功能的定义 |
2.2.1 工业建筑工程的定义 |
2.2.2 工业建筑工程功能的定义 |
2.2.3 工业建筑功能类型 |
2.3 工业建筑设计质量及设计质量控制的定义 |
2.4 模糊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 |
2.4.1 三角模糊数及相关运算法则 |
2.4.2 FAHP法的主要步骤 |
2.5 模糊综合评判法 |
2.6 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
3.1 工业建筑设计过程的阶段划分 |
3.1.1 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的技术衔接 |
3.1.2 概念规划设计阶段 |
3.1.3 方案设计阶段 |
3.1.4 初步设计阶段 |
3.1.5 施工图设计阶段 |
3.1.6 现场技术指导服务阶段 |
3.2 各设计阶段中的功能设计 |
3.3 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1 指标选取原则 |
3.3.2 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 设计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改进质量模型的建立 |
3.4.1 设计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3.4.2 质量改进模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指标选取原则 |
4.2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主体结构设计的评价指标 |
4.2.2 工艺设备及设施设计的评价指标 |
4.2.3 装修装饰设计的评价指标 |
4.2.4 地基基础设计的评价指标 |
4.2.5 技术经济指标 |
4.3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的优化 |
4.4 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及优化改进 |
5.1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 |
5.2 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分析 |
5.3 基于价值工程对功能设计成果作优化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项目介绍 |
6.1.1 建设条件 |
6.1.2 建设内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6.2 该项目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
6.3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 |
6.4 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分析 |
6.5 基于价值工程的功能设计优化 |
6.5.1 地基基础设计优化 |
6.5.2 节能设计优化 |
6.5.3 暖通设计优化 |
6.5.4 设备配套设计优化 |
6.5.5 其他地下工程设计优化 |
6.6 该项目运营后评价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评价指标研究调查问卷 |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评价的专家打分调查问卷 |
附录 B |
权重计算的MATLAB程序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与管理 |
1.2.2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 |
1.2.3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模型与优化算法 |
1.2.4 文献评述及启示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及组织结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4.3 主要创新点 |
1.4.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研究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的问题 |
2.2.1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问题界定 |
2.2.2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问题描述 |
2.2.3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问题分析 |
2.3 时空数据组织与管理理论 |
2.3.1 时空数据模型 |
2.3.2 时空数据库系统 |
2.4 智能优化算法理论基础 |
2.4.1 粒子群算法 |
2.4.2 鸽群算法 |
2.4.3 狼群算法 |
2.4.4 量子进化算法 |
2.4.5 元胞自动机 |
2.5 算法的特点与优势 |
2.6 本章小结 |
3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与管理 |
3.1 引言 |
3.2 生产计划数据源类型与特征 |
3.2.1 生产计划数据源类型 |
3.2.2 生产计划数据源特征 |
3.3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 |
3.3.1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的定义 |
3.3.2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的时间粒度与空间位置 |
3.3.3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的总体架构设计 |
3.3.4 4D信息模型的形成与模拟实现 |
3.4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与数学模型的关系 |
3.4.1 4D时空数据结构与开采对象变化存储 |
3.4.2 4D信息模型与数学模型的时间粒度关系 |
3.4.3 露天矿开采体时空位置变化过程 |
3.4.4 4D信息模型与生产计划模型的映射方法 |
3.5 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与数据库优化管理 |
3.5.1 露天矿时空对象要素分类 |
3.5.2 露天矿时空对象数据获取方法 |
3.5.3 4D生产计划数据访问接口技术 |
3.5.4 4D生产计划时空数据库设计 |
3.5.5 4D生产计划时空数据库的优化应用 |
3.6 本章小结 |
4 露天矿山企业长期生产计划问题建模与优化算法 |
4.1 引言 |
4.2 长期计划问题描述 |
4.2.1 长期计划问题概况 |
4.2.2 基本参数定义与变量说明 |
4.2.3 长期生产计划的编制条件 |
4.3 长期生产计划模型构建 |
4.3.1 块体的经济价值计算 |
4.3.2 目标函数 |
4.3.3 约束条件 |
4.4 算法设计与计划编制方法 |
4.4.1 长期生产计划混合优化算法 |
4.4.2 算法参数优化 |
4.4.3 长期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
4.4.4 价格和地质品位不确定性的处理策略 |
4.4.5 低品位矿石回收处理策略 |
4.4.6 长期生产计划模型优化流程 |
4.5 长期生产计划模型算例仿真计算 |
4.5.1 仿真算例概况与数据来源 |
4.5.2 仿真运行环境与参数设置 |
4.5.3 模型仿真运算与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露天矿山企业短期生产计划问题建模与优化算法 |
5.1 引言 |
5.2 短期生产计划问题描述 |
5.2.1 短期生产计划问题概况 |
5.2.2 变量符号说明 |
5.2.3 短期生产计划的编制条件 |
5.3 短期生产计划模型建立 |
5.3.1 目标函数 |
5.3.2 约束条件 |
5.4 短期生产计划的优化算法与编制方法 |
5.4.1 短期生产计划的混合优化方法 |
5.4.2 算法参数优化 |
5.4.3 短期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
5.4.4 短期生产计划模型解算过程 |
5.5 短期生产计划模型算例仿真计算 |
5.5.1 开采台阶划分过程与数据来源 |
5.5.2 仿真运行环境与参数设置 |
5.5.3 仿真运算与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露天矿山企业生产作业计划问题建模与优化算法 |
6.1 引言 |
6.2 生产作业计划问题描述 |
6.2.1 生产作业计划问题概况 |
6.2.2 参数说明与变量定义 |
6.2.3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条件 |
6.3 生产作业计划模型构建 |
6.3.1 目标函数 |
6.3.2 约束条件 |
6.4 优化算法设计与计划编制方法 |
6.4.1 生产作业计划优化算法 |
6.4.2 算法参数优化 |
6.4.3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策略 |
6.4.4 生产作业计划模型计算流程 |
6.5 生产作业计划模型算例仿真计算 |
6.5.1 采场概况与数据来源 |
6.5.2 仿真运行环境与参数设置 |
6.5.3 算例运行与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的工程应用与评价 |
7.1 引言 |
7.2 露天矿山企业生产概况 |
7.2.1 矿山地质区域概况 |
7.2.2 矿床地质信息模型与开采状况 |
7.3 4D矿床地质数据收集与处理 |
7.3.1 钻孔数据收集与处理 |
7.3.2 剖面数据收集与处理 |
7.3.3 采场测量验收数据收集与处理 |
7.4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 |
7.4.1 长期生产计划的数据来源 |
7.4.2 短期生产计划的数据来源 |
7.4.3 生产作业计划的数据来源 |
7.4.4 混合优化算法的参数设置 |
7.5 工程实例应用与仿真结果分析 |
7.5.1 长期生产计划的优化结果 |
7.5.2 短期生产计划的优化结果 |
7.5.3 生产作业计划的优化结果 |
7.6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优化编制与评价 |
7.6.1 4D生产计划期内的块体分布效果 |
7.6.2 4D生产计划数据查询与编制效果 |
7.6.3 采场与台阶的模拟进尺效果 |
7.6.4 整体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与对策建议 |
7.7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 |
附件1 露天矿山原有与现有财务净现值流量表 |
附件2 露天矿山原有与现有生产计划进度表 |
附件3 露天矿山原有生产计划的采剥生产总量表 |
(10)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
2.5.1 范围管理 |
2.5.2 进度管理 |
2.5.3 质量管理 |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
2.5.5 沟通管理 |
2.5.6 风险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
3.5.1 设计到代理 |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
3.5.3 职业化精神 |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
4.2.5 案例讨论 |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3.5 案例讨论 |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4.5 案例讨论 |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
4.5.5 案例讨论 |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6.5 案例讨论 |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7.5 案例讨论 |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主要结论 |
2、论文的创新点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
致谢 |
附件 |
四、运用技术经济指标价值法优化设计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工程造价数据库设计研究[D]. 刘贺.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2]道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研究[D]. 张祥.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 [3]EPC模式下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研究[D]. 黄子钧. 南昌大学, 2020(01)
- [4]BIM信息同步技术辅助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研究[D]. 魏世方. 重庆大学, 2020
- [5]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D]. 周晓杰.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6]潍坊市A高校办公楼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研究[D]. 袁悦. 青岛科技大学, 2019(01)
- [7]面向再制造的机械装备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D]. 龚青山. 武汉科技大学, 2019(08)
- [8]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D]. 王凤.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D]. 马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