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联行业务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侯梦辰[1](2020)在《国际贸易争端对H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家间、地区间经贸联系不断加强,经济和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商业银行间国际结算业务飞速发展。我国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国际结算业务种类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急速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我国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也伴随大量贸易摩擦。日益突出的国际贸易争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造成重要的影响,增加了结算产品的业务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行业风险,提高了银行的贷款不良率,降低了国际结算业务贸易结算量,导致了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收益的大幅度下降。本文基于作者在H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部门的工作体会,通过对比H银行在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前后的相关业务数据,从出口业务、进口业务、贸易增值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四个方面梳理国际贸易争端对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影响,并从客户、产品、风险把控、从业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分析,国际贸易争端冲击国际结算业务的路径及原因。研究发现,国际结算业务客户群的薄弱、H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产品的单一、对风险把控的不严格和国际结算从业人员素质待提高这几个原因,造成了国际贸易争端对国际结算业务的冲击,最终致使国际结算收益的大幅度减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拓展客户群。重视宣传力度,加强营销手段。利用支付环节的全球清算优势,挖掘潜在客户,扩大客户业务范围。二、创新金融产品。跨部门合作,创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增加客户粘性,最终达成银企双赢。积极拓展海外联行业务,提供业务的综合报价。三、全流程把控金融风险。针对信用风险,制定收支环节具体管控措施。针对国别和行业风险,做好贸易背景调查。针对市场风险,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四、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培育专业国际结算产品经理团队。优化培训工作,提高现有人员素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中资商业银行有效降低国际贸易争端所带来的影响,有效保证中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收益。同时,也为银行国际结算客户规避和减缓国际贸易争端对自身业务的影响提供有益参考。
侯少辉[2](2020)在《基于大数据的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但是这些小微企业却一直被融资难的问题困扰着。GS银行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却发展缓慢。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金融企业和商业模式。他们影响并且改变了传统的投融资模式,塑造了崭新的资金流动形式,使得国内金融业的环境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运用大数据,使得GS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跟上时代步伐,开创出一片属于GS银行自身的新蓝海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在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创新中所发挥的效用及实现途径,旨在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找到适合GS银行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模式,帮助消除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等等阻碍GS银行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因素,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开辟出独有的小微信贷业务创新之路,实现GS银行和小微企业客户的双赢。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信贷模式下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关系型信贷以及交易费用等等限制小微信贷发展的条件。继而运用PEST分析、五力模型、价值链、SWOT分析等战略分析工具对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从业务流程的角度分析出运用大数据在提高营销效率,简化贷款流程和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效用。其次,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电商+小贷”、“社交+小贷”以及“第三方机构+银行”三种新式的小微信贷业务手段,论证并探索了 GS银行实现“第三方机构+银行”模式的可行性及路径。最后,结合GS银行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出运用大数据进行小微信贷产品优化、服务优化、营销优化与管理优化策略,以及实现小微信贷业务优化的保障措施。
苏庆海[3](2009)在《泰州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研究 ——基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文中提出非现金支付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普及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对国家减少现钞投放、降低社会成本,保障交易资金安全,完善社会信用环境以及预防和遏制腐败,打击偷税漏税、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效果的关键则是其自身性能,在社会环境、公众习惯等整体环境一定的情况下,非现金支付工具是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是客户关心的重点,也是影响客户接受、使用的决定性因素。而非现金支付工具自身性能的塑造必须依赖于其结算实现的基础一一支付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因此,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进行研究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泰州地区为样本,从支付系统建设角度对泰州地区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支付系统建设对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推动,从业务系统方面分析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效果的因素,试图提出完善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有效建议。本研究的总体目标:用理论分析阐述样本地区支付系统建设在业务功能完善、业务模式改进、清算效率提高等方面对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推动;用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地区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实际效果,对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上线至2008年样本地区银行卡消费业务量的变化以及银行卡渗透率等指标的变化,分析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设对银行卡应用的推动;通过对1999-2008年间样本地区电子联行业务量与大额支付系统业务量的对比分析,阐述大额支付系统建设对汇兑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通过小额支付系统运行后小额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通存通兑以及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量的实际情况,分析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对定期借记、定期贷记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和票据应用的推动;通过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运行后异地支票业务量的实际情况,分析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建设对支票应用的推动。并从上述系统本身出发,分析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效果的因素。本研究的结论: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设在银行卡应用的推动上作用显着;大额支付系统建设对汇兑等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应用推动明显;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对推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的应用作用巨大;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建设对支票应用的推动效果不强,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退票率过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对小额汇兑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效果较差,小额汇兑业务收费标准高、定期借记业务手续烦琐以及定期贷记业务缺乏功能优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提出了完善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政策建议。
鲁建中[4](2005)在《对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思考》文中指出清算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业务,是银行的最古老业务之一。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金融电子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清算业务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清算业务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联行、同城票据交换等业务,它还涵盖了清算系统的研发、外汇买卖等业务的后线结算和监控,同时其自身又作为银行的一种产品从银行的“后台”冲向银行的“前台”,出现了银行清算业务产品化的趋向。另外,近年来银行的大案要案不断,许多案件与银行的清算业务密切相关,有关银行清算业务方面的风险控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无论是从银行清算业务的自身而言,还是对银行清算业务的监管,法律方面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所以对银行清算业务进行重新定位,对银行清算业务的品种进行梳理,对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法律思考而解决这些问题,显得非常必要。文章引言部分说明了写作本文的一些感想。正文第一部分从清算的概念入手,提取、归纳出银行清算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由于银行清算业务乃至金融领域,与法学领域存在着比较悬殊的专业分野,其知识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和实务性的特点,有必要从概念角度、经济角度、历史角度对银行清算业务进行介绍,也即“以法律话语进行重述”,并提取、归纳出其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即各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之间的基于支付清算业务之上的监督管理与被监督管理的金融管理法律关系、各商业银行内部机构之间有关清算业务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商业银行因从事代理清算业务而形成的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代理关系、商业银行因票据清算而形成的票据法律关系等。第二部分,从支付清算组织体系、支付清算系统、同城票据清算、外汇清算、代理清算、美国21世纪支票法对我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银行清算业务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外国银行清算业务状况和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定。最后,具体阐述我国在银行清算业务方面如何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设立中国清算银行的构想、完善支付清算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同城票据清算法律规定、优化外汇清算系统、完善银行代理清算业务的法律环境、积极应对美国21世纪支票法等,确保我国银行清算业务快速、稳健、持续发展。
刘华[5](2005)在《浅议建设银行DCC系统中联行业务运行中的问题》文中提出建行在DCC系统联行业务运行中存在着资金汇划与事务汇划查询复查业务的问题。其资金汇划业务既有与人行共同存在的问题,如资金汇划信息不能实现即时、往帐业务被退回现象普遍、发报存在差错等,又有自身存在的其它问题,如汇票解付划错资金划付行、总行对联行行号等未能实行统一管理等;其事务汇划查询查复业务存在查而不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张飒[6](2005)在《电子联行信息包管理的不足和对策》文中认为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深圳共32个城市的运行,支付业务量大幅增长,查询查复也在不断增加。但在查询查复中不规范的操作,已影响了支付清算业务的及时处理,同时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大为增加。现行的电子联行系统信息包有两种方式,即查询查复包和普通包。查询查复包主要用于更正单位账号、收款人名称等重要事项的差错处理;普通包主要
徐文峥[7](2004)在《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及其管理》文中提出支付清算系统是由关于资金转移的规则、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安排。金融体系中的所有金融活动表现为货币资金在各个部门的流转,金融机构通过支付清算系统实现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资金的给付,可以说支付清算系统是金融运行的“血液循环系统”,是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关键部分和金融服务的核心手段。 随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地位的日益突出,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与效率极大地影响着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中央银行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必须承担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管理的责任,维护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稳定,为全社会提供高效、安全的资金转移通道。 总的来说,支付清算系统面临着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行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威胁。支付清算系统风险具有客观性、可控性和扩散性的特征。 国际清算银行支付清算委员会在其《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中提出了引导支付清算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十项基本原则以及中央银行应用这些原则的四项责任,对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原则性要求。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花旗银行对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践,他们的经验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目前,我国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法律法规建设、运行管理和系统建设等三个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中央银行应当首先建立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管理程序,这个程序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与监控,并在上述程序基础上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方面开展对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管理。宏观管理方面主要应加强支付清算理论研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微观管理方面应不断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建立支付清算系统技术支持机制、运行保障机制及应急处理机制。
孙浩[8](2004)在《浅谈电子联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 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自1991年开通以来,使银行资金汇划速度大大提高,使资金在途占压大大减少,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力支持了宏观调控,成为我国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业务的主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子联行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差距。这不仅阻碍了电子联行业务的拓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央银行依法履行支付清算服务的职能。本文拟就目前电子联行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一些
高红现[9](2004)在《同城票据清算和天地对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 一、电子同城清算系统 平顶山市电子同城清算系统是用于处理各个专业行之间跨行业务的清算系统。它采用适时处理的方式进行清算业务处理,使全市各金融机构之间跨系统的业务往来达到及时、准确、高效的处理,使全市150多个网点的同城票据清算在15秒内完成,达到了实地清算的目标,提高了同城票据交换、清算业务的效率和资金抵用率。
王芳[10](2003)在《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介绍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间银行支付清算、外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分析,并与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若干改革设想。本文包括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1)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现状 这部分主要叙述了中国银行支付清算的管理体制、支付工具体系和联行清算体系,本文拟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描述,勾画出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概况。 (2)国外支付清算体系及与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比较 对国外支付清算体系的介绍及与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比较共用了四节,主要介绍国际支付清算及国外银行支付清算体系,并将以美国为代表的支付清算体系与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进行比较。 (3)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改革对策 从当前中国银行支付清算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对中国银行支付清算管理体制、支付清算现有工具的改革,以及未来支付清算工具的发展与创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二、电子联行业务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联行业务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贸易争端对H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际贸易争端文献综述 |
1.2.2 国际结算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理论背景 |
2.1.1 现代贸易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 国际贸易争端 |
2.2.1 国际贸易争端概念 |
2.2.2 国际贸易争端特点 |
2.3 国际结算业务 |
2.3.1 国际结算业务概念 |
2.3.2 国际结算的方式与特征 |
第三章 国际贸易争端对H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 |
3.1 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
3.2 对进口业务的影响 |
3.3 对贸易增值业务的影响 |
3.4 对贸易融资业务的影响 |
第四章 国际结算业务受国际贸易争端影响的因素分析 |
4.1 客户群薄弱 |
4.2 产品单一 |
4.3 风险把控不严格 |
4.4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待提高 |
第五章 国际贸易争端对H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冲击的对策分析 |
5.1 客户拓展方面 |
5.1.1 重视宣传力度,加强营销手段 |
5.1.2 利用全球清算优势,挖掘潜在客户 |
5.2 产品改良方面 |
5.2.1 创新产品,银企双赢 |
5.2.2 拓展海外联行业务,提高产品综合报价 |
5.3 风险把控方面 |
5.3.1 防范信用风险,制定收付环节具体管控措施 |
5.3.2 防范国别和行业风险,做好贸易背景调查 |
5.3.3 防范市场风险,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
5.4 人员培养方面 |
5.4.1 培育专业国际结算产品经理团队 |
5.4.2 优化培训工作,提高现有人员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大数据的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关系型信贷理论 |
2.2.4 交易费用理论 |
2.2.5 长尾理论 |
2.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3.1 大数据的概念界定 |
2.3.2 小微信贷业务的概念界定 |
2.3.3 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及优化研究 |
2.3.4 大数据对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影响研究 |
2.3.5 简要评价 |
第3章 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
3.1 GS银行基本情况及其小微信贷业务简介 |
3.1.1 GS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
3.1.2 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情况简介 |
3.2 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法律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竞争结构分析 |
3.3.1 替代者的威胁 |
3.3.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3.3 主要竞争对手 |
3.3.4 供应方和客户的议价能力 |
3.4 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价值链分析 |
3.4.1 基本增值活动 |
3.4.2 辅助增值活动 |
3.5 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SWOT分析 |
3.5.1 机会(O) |
3.5.2 威胁(T) |
3.5.3 优势(S) |
3.5.4 劣势(W) |
3.5.5 总结 |
第4章 运用大数据优化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模式分析 |
4.1 三种典型小微贷款模式分析与比较 |
4.1.1 “社交+小贷”的融资业务模式 |
4.1.2 “电商+小贷”的融资业务模式 |
4.1.3 “第三方+银行”的融资业务模式 |
4.2 GS银行实现三种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4.2.1 “社交+小贷”的模式可行性分析 |
4.2.2 “电商+小贷”的模式可行性分析 |
4.2.3 “第三方+银行”的模式可行性分析 |
4.3 GS银行实施“第三方+银行”模式的路径分析 |
第5章 运用大数据优化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对策分析 |
5.1 运用大数据实现小微信贷产品优化 |
5.2 运用大数据实现小微信贷服务优化 |
5.3 运用大数据实现小微信贷营销优化 |
5.4 运用大数据实现小微信贷管理优化 |
5.4.1 运用大数据实现小微信贷业务标准化管理 |
5.4.2 运用大数据实现小微信贷业务批量化管理 |
5.4.3 运用大数据实现小微信贷业务场景化管理 |
5.4.4 运用大数据实现小微信贷业务自动化管理 |
5.5 实现小微信贷业务优化的保障措施 |
5.5.1 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
5.5.2 组织结构优化 |
5.5.3 技术与信息平台构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泰州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研究 ——基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外关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研究的综述 |
2.1.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成本节约研究 |
2.1.2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
2.2 国内关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研究的综述 |
2.2.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成本节约研究 |
2.2.2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
3. 非现金支付工具概述 |
3.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相关概念 |
3.1.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关定义 |
3.1.2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组成 |
3.2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起源 |
3.2.1 票据的起源 |
3.2.2 银行卡的起源 |
3.3 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
3.3.1 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现状 |
3.3.2 影响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总体因素 |
3.4 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环境的建议 |
3.4.1 加快社会信用建设 |
3.4.2 加强业务宣传引导 |
3.4.3 完善现金管理制度 |
3.4.4 健全业务收费制度 |
4. 泰州地区个案研究——基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 |
4.1 泰州地区概况 |
4.2 泰州地区支付系统建设历程 |
4.3 泰州地区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理论分析 |
4.3.1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设对银行卡应用的推动 |
4.3.2 大额支付系统建设对汇兑等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 |
4.3.3 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对票据及其他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 |
4.3.4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建设对支票应用的推动 |
4.4 泰州地区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实证研究 |
4.4.1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设的推动效果研究 |
4.4.2 大额支付系统建设的推动效果研究 |
4.4.3 小额支付系统建设的推动效果研究 |
4.4.4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建设的推动效果研究 |
4.5 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效果的系统因素 |
4.5.1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覆盖率不高 |
4.5.2 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限制 |
4.5.3 小额汇兑业务收费标准过高 |
4.5.4 定期贷记业务功能缺乏优势 |
4.5.5 定期借记业务处理手续繁琐 |
4.5.6 国有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手续费较高 |
4.5.7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退票率过高 |
4.5.8 分散接入方式影响支票款项的入账时间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支付系统建设对银行卡应用的推动显着 |
5.1.2 支付系统建设对大额汇兑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明显 |
5.1.3 支付系统建设对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应用的推动较大 |
5.1.4 支付系统建设对支票应用的推动效果不强 |
5.1.5 支付系统建设对定期借记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效果较差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大支付系统的宣传、推广力度 |
5.2.2 推动新系统的上线运行 |
5.2.3 鼓励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 |
5.2.4 调整支付系统的业务收费标准 |
5.2.5 完善支付系统的业务处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对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性质 |
一、银行清算业务的概念及内容 |
(一) 银行清算业务的概念 |
(二) 银行清算业务的内容 |
二、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现状 |
(一) 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发展 |
(二) 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现状 |
三、银行清算业务法律关系 |
(一) 外部监管与被监管关系 |
(二) 内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
(三) 委托与代理关系 |
(四) 票据法律关系 |
第二部分 我国银行清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
一、支付清算组织体系问题 |
二、支付清算系统问题 |
三、同城票据清算问题 |
四、外汇清算问题 |
五、代理清算问题 |
六、美国21 世纪支票法的影响 |
第三部分 各国银行清算业务制度比较 |
一、支付清算组织体系的比较 |
(一) 中央银行直接主持和组织的支付清算模式 |
(二) 在中央银行领导下独立运作的支付清算模式 |
二、票据清算的比较 |
三、国际货币连续联结清算机制 |
四、银行间错收错付理赔规则 |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思考 |
一、设立国家清算银行 |
二、明确清算系统主体的权利义务 |
三、制定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换清算管理办法 |
四、优化外汇清算系统 |
五、完善代理清算业务法律环境 |
六、修改《票据法》的有关内容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5)浅议建设银行DCC系统中联行业务运行中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金汇划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一) 人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汇划业务 |
1、存在的问题 |
(1) 人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DCC系统中处理资金汇划信息不能实现即时。 |
(2) 人行大额实时支付往账业务因种种原因被退回现象依然很普遍。 |
(3) 发报行业务操作人员不按章程操作, 引起诸如漏录、错录差错。 |
2、解决的对策 |
(二) 建行电子联行资金系统汇划业务 |
1、存在的问题 |
2、解决的对策 |
二、事务汇划查询查复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1、存在的问题 |
2、解决的对策 |
(7)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及其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1.支付清算系统概述 |
1.1 支付清算系统的概念 |
1.2 中央银行与支付清算系统 |
1.3 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与发展过程 |
2.支付清算系统风险 |
2.1 金融风险与支付清算系统风险 |
2.2 支付清算系统风险分类及成因分析 |
2.3 支付清算风险案例分析 |
3.国外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实践及经验借鉴 |
3.1 国际清算银行对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的要求 |
3.2 美国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管理 |
3.3 欧洲中央银行对TARGET的风险管理 |
3.4 花旗集团对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管理 |
4.我国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现状评价 |
4.1 我国中央银行对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管理措施 |
4.2 我国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5.我国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对策 |
5.1 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管理程序 |
5.2 付清算系统风险的宏观管理 |
5.3 支付清算系统风险的微观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同城票据清算和天地对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同城清算系统 |
1. 总体方案 |
2. 网络通信技术方案 |
3. 安全加密措施及故障对策 |
4. 在同城清算的基础上发展其它业务系统 |
二、天地对接系统(与电子联行的对接) |
1. 系统结构与实现 |
2. 业务处理流程 |
3. 系统安全机制 |
4. 系统特点 |
三、结束语 |
(10)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现状及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1章 中国银行业支付清算体系的现状 |
1.1 中国银行支付清算管理体制 |
1.2 中国银行支付工具体系 |
1.3 中国银行联行清算体系 |
第2章 国外支付清算体系及与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比较 |
2.1 国际支付工具及惯例 |
2.2 国际间银行相互清算方式及网络 |
2.3 国外银行支付清算体系 |
2.4 中、美银行支付清算体系比较 |
第3章 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改革对策 |
3.1 当前中国银行支付清算体系改革的时代背景 |
3.2 中国银行支付清算管理体制的改革 |
3.3 中国银行支付清算工具的完善 |
3.4 支付清算工具的发展与创新 |
3.5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改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电子联行业务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贸易争端对H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 侯梦辰. 河南大学, 2020(06)
- [2]基于大数据的GS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优化研究[D]. 侯少辉. 山东大学, 2020(05)
- [3]泰州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研究 ——基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D]. 苏庆海.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4]对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思考[D]. 鲁建中. 中国政法大学, 2005(09)
- [5]浅议建设银行DCC系统中联行业务运行中的问题[J]. 刘华.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3)
- [6]电子联行信息包管理的不足和对策[J]. 张飒. 金融电子化, 2005(02)
- [7]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及其管理[D]. 徐文峥.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2)
- [8]浅谈电子联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孙浩. 华南金融电脑, 2004(05)
- [9]同城票据清算和天地对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高红现. 华南金融电脑, 2004(01)
- [10]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现状及改革[D]. 王芳.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