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城票据交换会计监督亟待加强(论文文献综述)
施青玲[1](2020)在《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银行操作风险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而其中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又是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事件,大部分都与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研究不到位有关。与此同时,银行业基本上所有的运营以及银行业务的办理都和会计业务操作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因此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的全面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显而易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银行业如果想要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实行。然而我国目前对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风险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外国学者论着的翻译研究阶段。会计运营作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和控制银行操作风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建立一个完善的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包括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管理人员以及操作风险企业管理文化等,以此为基础来指导和规范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本文以P银行江苏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的操作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发展管理现状,包括其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等。通过对P银行江苏分行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对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评估,P银行江苏分行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评估模型;完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健全会计运营操作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改善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结构;强化人员配置,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以针对性的寻求控制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的有效措施,为P银行江苏分行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陈果[2](2019)在《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手段的不断强化,国内银行业曝光了大量耸人听闻的经济案件,操作风险因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会计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操作作为商业银行的基础性业务,串联了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职能,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选取了Z分行南昌分行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以求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业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首先,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及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随后文章引入研究对象Z行南昌分行,从事中、事前、事后三个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入手,介绍了其业务发展情况及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基础构架。接着,文章对南昌分行当前存在的会计操作风险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结合数据分析了当前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现状,找出分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针对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不足点,从夯实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基础、推进企业风险文化建设、提升会计人员队伍素质、强化信息技术支持几个方面给出了改进意见。希望以此方式,能够对Z行南昌分行未来的会计业务发展有所助益。同时,也希望学术界能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问题多加关注,共同帮助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健康成长。
李蔚[3](2018)在《无纸化背景下A地区国库核算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的简称,负有办理国家预算资金和其他相关政府性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支拨的职责。国库风险是国库资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国库隐患。国家预算资金和其他相关政府性资金都属于国库资金,从国库进出,并存放在国库。国库资金密切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必须强化国库资金安全管理,前瞻性地掌握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国库电子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库3T(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国库信息管理系统TIMS)系统运行平稳。得益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库无纸化发展迅猛,借助3T系统以及各辅助系统,国库资金运转效率大幅提高,节约了巨额成本,防范了国库资金风险。同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库业务量陡增的新形势下,国库无纸化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国库会计核算效率,弥补了传统手工核算的缺陷。但是,国库无纸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风险因素,需要后续的不断完善。本研究通过采用比较分析和数据采集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之上,介绍了 TBS(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传统核算模式下和现行的TCBS数据集中核算方式的工作原理,TCBS作为TBS的替代系统,是为了适应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要求而开发运行的,该系统的推广运行,为国库核算无纸化提供了条件。本文从研究TBS核算的传统方式到当前国库无纸化核算方式的发展变化入手,使用近5年东部A地区的国库业务量、金库数量等数据资料证明传统的国库核算方式不能适应现阶段国库业务的发展和需要,无纸化的核算方式是适应业务发展的产物。而国库无纸化并不是万能的,当前仍存在一些风险因素贯穿国库工作的始终,本文从监管体系、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系统故障和运维、数据安全、应急能力等环节说明了国库无纸化的风险隐患,并以案例佐证。面对无纸化体系的风险隐患,传统的风险控制措施已不能与之相协调,而需要与时俱进,引入适应无纸化核算模式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针对性提出了在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系统运营与维护、保障数据安全、应急预案修编与应急演练方面的控制措施,并从系统控制和管理控制两方面提出了无纸化风险控制的保障措施,以全面保证国库资金安全,提高人民银行国库的服务质量,希望这些思路和建议,能够给国库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丁小乐[4](2016)在《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期处于高度政策保护下的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受到外资银行涌进的冲击,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大地同业竞争压力。面对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日益复杂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如何借助先进生产力的引进,通过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中实现会计集中模式,来适应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是国内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研究按照“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控制措施”开展,通过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充分借鉴流程优化理论、会计控制与会计实时控制理论的相关理论,对全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比较详细的分析了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现状,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再造的设计方案,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再造流程设计和实施等,提出了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再造后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形成了促进济南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新思路。通过对济南商业银行现行流程再造会计集中管理模式的全面分析,采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前后台业务流程的重塑,对济南商业银行的组织和管理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济南商业银行的实施会计业务大集中是在会计业务的大集中后,将会计业务区分为会计业务前台和会计业务中、后台,在中、后台建立会计业务集中处理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规范的、差异性的服务,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2)会计业务大集中再造的过程中,只要在系统的设计上注重对技术和业务管理方面风险的控制,对流程的制定周全严密和有效,注重对业务人员的分级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计业务大集中为济南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会计业务大集中处理的构想是通过在集中模式系统对业务类别的设定,可以为客户提供差别服务的同时,为业务产品的创新提供平台,这是济南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对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建议如下:(1)会计业务大集中要为银行的经营战略服务,在按照前、后台分离的原则将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后,加强了中后台的集中,再造实用、高效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而提高会计风险的控制能力,提升银行的运营效率,节约人力和运营成本,使效率和效益相结合,从而实现战略目标。(2)重新调整银行的组织架构,对会计管理岗位的设置及职能进行调整,将网点职能重新定位为“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在对运营管理体系的再造,从而拉近与国内外先进银行以及同业的差距,为济南商业银行战略提供支撑,为加速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变起到推进作用。
孙向东[5](2013)在《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同城票据交换风险探析——以盘锦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城票据交换作为同城银行间跨系统清算汇划资金活动,是银行会计支付结算重要工作之一。从2009年5月起,为充分发挥现代化支付系统功能,一些地区陆续停止了同城票据交换业务,但部分省市仍然保留同城票据交换的资金清算方式。近年来,全国同城票据交换发案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其内部控制机制等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杨光伟[6](2008)在《辽宁省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清算效率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支付清算系统是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工具创新,改善金融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支付清算系统中也存在许多影响资金清算效率的问题,如何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提高资金清算的效率,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及各级分支机构和商业银行各级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的工作。本文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以辽宁省支付清算系统数据为基础,从查询查复率不高、清算窗口频繁开启、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影响我国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清算效率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解决影响资金清算效率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培训,注重日常管理等一般性措施;运用流程管理知识对不同的业务问题分别提出了解决措施及流程改进建议;运用危机管理知识,从危机防范、危机处置、总结危机三个方面,对如何建立支付清算系统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出建议,并从提高危机意识,危机的预防准备,危机的监控与预警,危机处理管理小组,制定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如何做好危机防范管理工作。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提高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资金清算效率,并为新一代支付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谢众[7](2008)在《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研究》文中提出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支付体系的发展、支付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金融和社会的发展。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认为支付系统中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运行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诸风险有着广泛的联系,一种风险出现并扩大时,有可能导致另一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传导性、方向性,构成一个完整的传递链条,其联系如图所示。风险链中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处于关键和核心地位。流动性风险对支付系统运行产生干扰,导致信用风险,法律、法规的缺位或不完善以及应用软件设计缺陷、机器硬件和网络通信故障、操作失误和道德风险等情况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信用风险普遍发生时导致系统性风险。风险传递的过程如下:(1)如果付款方资金由于流动性问题出现延期支付,迫使收款方为弥补资金缺口不得不寻求其他融资途径,并要承担融资成本;(2)若此资金缺口不能如期弥补,将迫使收款方对其债权人延期支付;(3)这种连锁拖欠效应越来越大时,对整个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构成极大威胁,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的数据模拟显示,如果一家大的参与轧差的银行无力支付,将会导致其他近一半的参与者无力结算,由于连锁反应,不与这家无力支付银行发生交易的机构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容易使部分参与者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在系统中蔓延,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由此可见,支付风险链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支付体系出现震荡,影响其平稳高效运行,影响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和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影响公众对整个金融系统的信心,对金融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支付体系的建设,将其列入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之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完善支付体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履行中央银行作为支付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管者的职责,以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为目标,大力推动中国支付体系改革和发展,中国支付体系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上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对支付体系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支付体系建设面临新的环境,必然要进一步加快支付体系的发展。应当看到,中国支付体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地区间支付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能力亟待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普及和使用率有待提升;支付结算法规制度亟需完善;支付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因此,对于支付体系风险有必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而作的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分析支付体系风险,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支付体系风险,促进支付结算体系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维护金融稳定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加以阐述。第二章简要介绍支付体系相关概念。在将支付体系界定为实现货币转移的制度和技术安排的有机组合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支付体系的四个层次: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服务组织及支付体系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支付体系对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国家支付系统、重要支付系统及其核心原则等概念。第三章具体分析支付系统中存在的支付风险,指出支付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在界定一般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将支付系统中的信用风险定义为系统中某个当事人既不能在预期时间也不能在以后的任何时间完全清偿其在系统范围内的债务所构成的风险,进而分析了信用风险度量技术革命性变化的原因。在界定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概念之后具体分析了支付系统中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制、种类和影响等。第四章分析支付工具带来的支付风险。首先论述了支付工具风险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由道德风险引起的人为导致支付工具出现各种问题的风险,客观方面主要是由于支付工具本身在材质、设计、研发等方面存在种种缺陷而使支付工具出现各种问题的风险。随后在界定了道德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并具体分析了由客观因素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第五章分析支付服务组织中存在的支付风险。论述了支付服务组织风险主要表现为支付服务组织的操作风险,通过论述操作风险的概念、操作事件、风险因子、风险损失、风险特征来界定操作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支付服务组织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介绍了支付服务组织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包括新协议提供的计量方法和国际银行业通常采用的计量方法第六章分析支付制度安排带来的支付风险,论述了支付制度安排风险主要表现为与支付制度安排有关的法律风险,在将支付系统的法律风险定义为导致或者恶化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的不合理法律框架或者法律上的不定性所构成的风险的基础上,以我国为例进一步说明支付系统法律风险的内涵。进而分析支付体系中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其中包括相关法规之间的衔接环节和法律的适用和保护环节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七章以欧元区国家为例分析支付体系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在系统介绍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和净额结算系统(DNS)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泛欧洲自动实时全额结算快速转账系统(TARGET)和欧洲银行业协会的EURO1系统的结算办法和风险防范措施来说明欧元区国家在防范支付体系风险方面可供我国借鉴的方法和经验。第八章针对我国支付体系,在回顾发展历史、分析发展现状及展望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支付体系的风险防范措施,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而提出加强我国支付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赵庆德[8](2006)在《支付清算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文中指出
鲁建中[9](2005)在《对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思考》文中认为清算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业务,是银行的最古老业务之一。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金融电子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清算业务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清算业务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联行、同城票据交换等业务,它还涵盖了清算系统的研发、外汇买卖等业务的后线结算和监控,同时其自身又作为银行的一种产品从银行的“后台”冲向银行的“前台”,出现了银行清算业务产品化的趋向。另外,近年来银行的大案要案不断,许多案件与银行的清算业务密切相关,有关银行清算业务方面的风险控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无论是从银行清算业务的自身而言,还是对银行清算业务的监管,法律方面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所以对银行清算业务进行重新定位,对银行清算业务的品种进行梳理,对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法律思考而解决这些问题,显得非常必要。文章引言部分说明了写作本文的一些感想。正文第一部分从清算的概念入手,提取、归纳出银行清算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由于银行清算业务乃至金融领域,与法学领域存在着比较悬殊的专业分野,其知识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和实务性的特点,有必要从概念角度、经济角度、历史角度对银行清算业务进行介绍,也即“以法律话语进行重述”,并提取、归纳出其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即各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之间的基于支付清算业务之上的监督管理与被监督管理的金融管理法律关系、各商业银行内部机构之间有关清算业务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商业银行因从事代理清算业务而形成的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代理关系、商业银行因票据清算而形成的票据法律关系等。第二部分,从支付清算组织体系、支付清算系统、同城票据清算、外汇清算、代理清算、美国21世纪支票法对我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银行清算业务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外国银行清算业务状况和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定。最后,具体阐述我国在银行清算业务方面如何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设立中国清算银行的构想、完善支付清算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同城票据清算法律规定、优化外汇清算系统、完善银行代理清算业务的法律环境、积极应对美国21世纪支票法等,确保我国银行清算业务快速、稳健、持续发展。
周海燕[10](2005)在《运行大额支付系统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影响》文中认为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今年在全国地级城市推广运行,它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暴露了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切实履行人民银行支付清算服务职能。
二、同城票据交换会计监督亟待加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城票据交换会计监督亟待加强(论文提纲范文)
(1)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操作风险综述 |
1.3.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相关概念概述 |
2.1.1 会计运营操作风险 |
2.1.2 操作风险分类 |
2.1.3 操作风险特征 |
2.2 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相关理论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操作风险评估方法 |
第三章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3.1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发展现状 |
3.1.1 P银行江苏分行简介 |
3.1.2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组织架构 |
3.1.3 P银行江苏分行营运中心主要职责 |
3.1.4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制度体系 |
3.1.5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运行现状 |
3.2 P银行江苏分行账户开立优化工作 |
3.2.1 P银行江苏分行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简介 |
3.2.2 P银行江苏分行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优化工作 |
3.3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 |
3.3.1 银行账户运营管理风险 |
3.3.2 银企对账及内部户对账风险 |
3.3.3 票据核算业务风险 |
3.3.4 企业网银业务风险 |
3.4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
3.4.2 各业务部门信息沟通不顺畅 |
3.4.3 操作风险事前预警能力较弱 |
3.4.4 专业人才建设不达标 |
3.4.5 系统建设落后 |
3.4.6 业务流程内控缺失 |
第四章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评估 |
4.1 操作风险识别 |
4.1.1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评估的目的 |
4.1.2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评估的方法 |
4.2 操作风险评估 |
4.2.1 操作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 |
4.2.2 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评估过程 |
4.3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评估总结 |
第五章 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
5.1 建立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评估模型 |
5.2 完善会计运营业务制度 |
5.2.1 完善会计运营业务操作规程 |
5.2.2 建立非常规业务沟通协调机制 |
5.3 健全会计运营操作风险内控管理体系 |
5.3.1 完善违规问责制度 |
5.3.2 加强操作风险内部控制企业文化建设 |
5.4 优化人员配置 |
5.4.1 提高会计运营人员综合素质 |
5.4.2 提高准入门槛,强化培训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2.1.2 国外会计操作风险的相关研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章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
3.1 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 |
3.2 会计操作风险的特点 |
3.2.1 会计操作风险具有损失性 |
3.2.2 会计操作风险具有多样性 |
3.2.3 会计操作风险具有隐藏性 |
第4章 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
4.1 Z行南昌分行简介 |
4.2 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
4.2.1 分行运营管理部组织框架与职能 |
4.2.2 二级分行运营管理组织框架与职能 |
4.2.3 支行运营管理组织框架与职能 |
4.3 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制度 |
4.3.1 事前控制 |
4.3.2 事中控制 |
4.3.3 事后控制 |
第5章 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 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类型 |
5.1.1 重大业务风险 |
5.1.2 重要业务风险 |
5.1.3 一般业务风险 |
5.1.4 不规范业务风险 |
5.2 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现状 |
5.3 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5.3.1 操作风险文化未深入普及 |
5.3.2 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构架不合理 |
5.3.3 会计操作风险制度建设有待健全 |
5.3.4 会计人员队伍亟待建设 |
5.3.5 信息技术支持略显不足 |
第6章 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
6.1 夯实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基础 |
6.2 积极开展企业风险文化建设 |
6.3 提升会计人员队伍素质 |
6.4 强化信息技术支持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无纸化背景下A地区国库核算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库核算体系与基本问题 |
2.1 基本概念 |
2.1.1 什么是国库 |
2.1.2 国库核算体系 |
2.2 国库核算流程 |
2.2.1 国库有纸核算流程 |
2.2.2 国库无纸核算流程 |
2.3 国库核算系统 |
2.3.1 国库有纸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TBS) |
2.3.2 国库无纸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 |
2.4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A地区核算方式发展现状 |
3.1 近五年国库业务发展情况 |
3.1.1 各项业务总量高速增长 |
3.1.2 无纸化业务量大幅增长,纸质业务量大幅减少 |
3.1.3 国库人员减少,人均业务量大幅增长 |
3.1.4 金库数量逐年增加 |
3.2 国库核算方式变化存在的基本问题 |
3.2.1 无纸化风险影响更加深远 |
3.2.2 无纸化风险多发易发 |
3.3 国库无纸化的必然性 |
3.3.1 提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 |
3.3.2 提高效率、厉行节约的具体实践 |
3.3.3 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
3.4 无纸化带来的新风险 |
3.4.1 从风险种类的角度 |
3.4.2 从风险产生环节的角度 |
第4章 国库无纸化核算风险分析 |
4.1 国库资金风险产生环节 |
4.2 国库无纸化核算风险因素分析 |
4.2.1 国库监管体系不完善 |
4.2.2 管理水平跟不上 |
4.2.3 人员结构不适应 |
4.2.4 系统问题和运维缺陷 |
4.2.5 数据安全无法保障 |
4.2.6 应急能力存在阻碍 |
4.3 国库无纸化风险产生的根源分析 |
4.3.1 思想上风险意识淡薄 |
4.3.2 人员素质提升难 |
4.3.3 内控风险控制不到位 |
4.3.4 网络、系统不完善 |
4.4 传统的风险控制与无纸化背景下的不协调 |
4.4.1 无纸化对核算管理体制提出更高要求 |
4.4.2 无纸化对监督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
4.4.3 无纸化对系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
4.4.4 无纸化对内控制度提出更高要求 |
第5章 无纸化风险控制策略与保障措施 |
5.1 无纸化风险控制策略 |
5.1.1 完善监管体系 |
5.1.2 提高管理水平 |
5.1.3 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
5.1.4 完善系统功能和系统运维问题 |
5.1.5 保障数据安全 |
5.1.6 提高应急能力 |
5.2 无纸化风险控制保障措施 |
5.2.1 系统控制 |
5.2.2 管理控制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2.1 会计大集中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2.1.1 会计大集中定义 |
2.1.2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2.2 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原则和措施 |
2.2.1 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
2.2.2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措施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企业信息化理论 |
2.3.2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
2.3.3 商业银行再造理论 |
第三章 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现状 |
3.1 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现状 |
3.1.1 济南商业银行基本状况 |
3.1.2 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现状 |
3.2 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2.1 业务流程周期的合理性尚待提高 |
3.2.2 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益尚待改善 |
3.2.3 业务流程的设计缺乏差别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流程 |
3.2.4 业务办理的准确性不高 |
3.2.5 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尚需加强 |
第四章 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4.1 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设定 |
4.1.1 根本目标 |
4.1.2 具体目标 |
4.2 业务流程再造的设计理念 |
4.2.1 设计理念 |
4.2.2 设计的关键点 |
4.3 业务流程设计 |
4.3.1 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再造模式和特点 |
4.3.2 业务处理流程描述 |
4.3.3 岗位设置 |
4.4 业务流程比较 |
4.5 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 |
4.5.1 实施中的关注点 |
4.5.2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
第五章 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风险控制 |
5.1 会计业务再造的风险 |
5.1.1 技术风险 |
5.1.2 业务操作风险 |
5.2 风险控制措施 |
5.2.1 技术风险的控制措施 |
5.2.2 业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
5.2.3 业务风险的整体框架改进构思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同城票据交换风险探析——以盘锦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成因 |
(一) 制度风险。 |
(二) 操作风险。 |
(三) 技术风险。 |
(四) 管理风险。 |
二、防范的对策措施 |
(一) 加快健全同城票据交换规章制度。 |
(二) 加强同城票据交换内控制约机制。 |
(三) 加速同城票据交换的电子化进程。 |
(四) 加强对同城票据交换员的管理。 |
(五) 加大对同城票据交换日常监管与事后监管力度。 |
(6)辽宁省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清算效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流程管理与危机管理理论概述 |
2.1 流程管理概述 |
2.1.1 流程管理概念 |
2.1.2 流程管理理论概述 |
2.2 危机管理概述 |
2.2.1 危机管理概念 |
2.2.2 危机管理理论概述 |
2.3 支付系统相关概念 |
第三章 支付清算系统概述 |
3.1 我国的支付清算系统 |
3.1.1 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发展过程 |
3.1.2 我国支付清算系统构成 |
3.2 美国的支付清算系统 |
3.2.1 美国支付清算系统特点 |
3.2.2 美国支付清算系统构成 |
3.2.3 美联储支付风险控制简介 |
3.3 辽宁省支付清算系统基本运行情况 |
3.3.1 基本情况 |
3.3.2 查询查复业务 |
3.3.3 账户透支、支付排队、清算窗口 |
3.3.4 其他情况 |
3.4 资金清算效率 |
3.4.1 资金清算流程 |
3.4.2 资金清算效率的计算 |
第四章 影响辽宁省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清算效率问题的分析 |
4.1 查询查复问题分析 |
4.1.1 查询查复的意义 |
4.1.2 查询查复业务流程 |
4.1.3 不及时进行查询查复原因分析 |
4.2 清算账户透支分析 |
4.2.1 清算账户透支的危害 |
4.2.2 清算账户透支原因分析 |
4.2.3 清算账户透支时不及时筹资原因分析 |
4.3 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
4.3.1 确保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 |
4.3.2 影响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分析 |
4.4 系统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分析 |
第五章 提高辽宁省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清算效率的措施 |
5.1 一般性措施 |
5.1.1 提高各级参与者的认识 |
5.1.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5.1.3 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相互交流 |
5.1.4 加强CCPC日常管理 |
5.2 针对性措施 |
5.2.1 提高查询查复率措施 |
5.2.2 减少清算账户透支措施 |
5.2.3 保障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
5.2.4 解决其他问题的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传统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 |
1.2.1 金融风险识别与度量的关系 |
1.2.2 传统的金融风险度量体系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2. 支付体系概述 |
2.1 支付体系的概念 |
2.2 支付体系的重要作用 |
2.2.1 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2.2 支付体系是货币政策有效传导和金融稳定的前提与基础 |
2.2.3 支付体系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效率的提高 |
2.2.4 支付体系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
2.2.5 支付体系的发展能有效推动金融创新 |
2.3 国家支付系统 |
2.4 重要支付系统及其核心原则 |
2.4.1 重要支付系统的定义 |
2.4.2 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 |
3. 支付系统风险分析 |
3.1 信用风险 |
3.1.1 信用风险的定义 |
3.1.2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革命性变化的原因 |
3.2 流动性风险 |
3.3 系统性风险 |
4. 支付工具风险分析 |
4.1 由主观因素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 |
4.1.1 道德风险 |
4.1.2 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 |
4.2 由客观因素引起的支付工具风险 |
4.3 票据支付工具存在的风险 |
4.4 电子支付工具存在的风险 |
5. 支付服务组织风险分析 |
5.1 操作风险 |
5.1.1 操作风险的概念 |
5.1.2 操作风险的操作事件 |
5.1.3 操作风险的风险因子 |
5.1.4 操作风险的风险损失 |
5.1.5 操作风险的风险特征 |
5.2 支付服务组织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
5.3 支付服务组织操作风险的度量 |
5.3.1 新协议提供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
5.3.2 国际银行业通常采用的操作风险衡量方法 |
6. 支付制度安排风险分析 |
6.1 我国支付体系法规制度现状及不足 |
6.2 支付系统的法律风险 |
6.3 支付系统中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
6.3.1 相关法规之间的衔接环节 |
6.3.2 法律的适用和保护环节 |
7. 支付体系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以欧元区国家为例 |
7.1 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和净额结算系统(DNS) |
7.1.1 实时全额结算(RTGS)系统 |
7.1.2 净额结算系统(DNS) |
7.1.3 RTGS 系统和DNS 系统的差异 |
7.1.4 混合系统 |
7.2 泛欧洲自动实时全额结算快速转账系统实(TARGET) |
7.2.1 TARGET 概述 |
7.2.2 结算办法 |
7.2.3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
7.3 欧洲银行业协会的EURO1 系统 |
7.3.1 EURO1 系统概述 |
7.3.2 结算办法 |
7.3.3 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
8. 我国支付体系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 |
8.1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 |
8.1.1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回顾 |
8.1.2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现状 |
8.1.3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展望 |
8.2 我国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
8.2.1 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
8.2.2 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
8.3 加强我国支付体系风险防范的思考 |
8.3.1 防范票据风险的对策 |
8.3.2 电子支付风险防范措施 |
8.3.3 强化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 |
8.3.4 完善支付体系法规制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9)对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性质 |
一、银行清算业务的概念及内容 |
(一) 银行清算业务的概念 |
(二) 银行清算业务的内容 |
二、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现状 |
(一) 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发展 |
(二) 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现状 |
三、银行清算业务法律关系 |
(一) 外部监管与被监管关系 |
(二) 内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
(三) 委托与代理关系 |
(四) 票据法律关系 |
第二部分 我国银行清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
一、支付清算组织体系问题 |
二、支付清算系统问题 |
三、同城票据清算问题 |
四、外汇清算问题 |
五、代理清算问题 |
六、美国21 世纪支票法的影响 |
第三部分 各国银行清算业务制度比较 |
一、支付清算组织体系的比较 |
(一) 中央银行直接主持和组织的支付清算模式 |
(二) 在中央银行领导下独立运作的支付清算模式 |
二、票据清算的比较 |
三、国际货币连续联结清算机制 |
四、银行间错收错付理赔规则 |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思考 |
一、设立国家清算银行 |
二、明确清算系统主体的权利义务 |
三、制定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换清算管理办法 |
四、优化外汇清算系统 |
五、完善代理清算业务法律环境 |
六、修改《票据法》的有关内容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10)运行大额支付系统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额支付系统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积极影响 |
二、大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基层会计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三、加强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建议 |
四、同城票据交换会计监督亟待加强(论文参考文献)
- [1]P银行江苏分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施青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2]Z行南昌分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陈果.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3]无纸化背景下A地区国库核算的风险管理研究[D]. 李蔚.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4]济南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丁小乐. 石河子大学, 2016(05)
- [5]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同城票据交换风险探析——以盘锦市为例[J]. 孙向东. 金融会计, 2013(09)
- [6]辽宁省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清算效率问题研究[D]. 杨光伟. 东北大学, 2008(03)
- [7]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研究[D]. 谢众.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8]支付清算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赵庆德. 黑龙江金融, 2006(08)
- [9]对我国银行清算业务的法律思考[D]. 鲁建中. 中国政法大学, 2005(09)
- [10]运行大额支付系统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影响[J]. 周海燕. 广西金融研究,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