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制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雯[1](2021)在《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基于Q市N所小学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公民立足社会、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技能,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也就成为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早期开发,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基于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2017年发行使用的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中首次加入“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从此“和大人一起读”便成为了语文教材明确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现状是怎样的?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的什么?如何立足于学校教学帮助改善这些问题,提高“和大人一起读”的质量?这是该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该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立足点,将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有机结合,调查研究了Q市N所小学“和大人一起读”活动的实施情况。在深入分析了一年级语文课本“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16篇文章,挖掘其特色及设置理念,并以此作为研究抓手的基础之上,对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当前Q市一年级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存在的三大问题,分别为:家长对“和大人一起读”教学任务的认识存在误区、忽视自身责任,家长伴读形式化,不能有效参与和指导孩子阅读以及家庭阅读氛围不佳,缺少心理环境和物质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家长自身素质制约、教师指导不能及时跟进、小学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教师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纽带,虽然问题出在家庭,但还要依靠学校教师帮助家长解决。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切实提高“和大人一起读”的质量,该研究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四个优化策略:丰富教学方式,提供教学支架;明晰指导方法,提高家长能力;完善评价机制,关注过程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培养阅读习惯。
杨凯莉[2](2021)在《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但是在乡镇地区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笔者对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地区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刻地体会到乡镇地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整体还有待提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本选择了本论题。本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笔者通过查阅资料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第二章论述了对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地区课外阅读调查的意义以及实施调查的具体流程,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选取当铺地第十一中学进行了预调查,并针对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进行了信度及效度分析。第三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随机选取了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地区的8所初中七、八、九年级的27名教师、566名学生及12位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从阅读的目的与动机、载体、投入、内容与方法以及指导与评价等方面,归纳分析了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同时对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地区课外阅读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情况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差。第二,乡镇地区图书资源匮乏,导致整体阅读氛围较差。第三,乡镇初中生课外阅读时间与阅读量不足。第四,乡镇地区课外阅读评价方式方面存在问题。第五,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乡镇教育发展具有滞后性。第四章是针对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笔者提出以下指导建议:转变阅读观念,确立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开发图书资源,营造课外阅读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选用多元评价,完善课外阅读评价方式;城乡同步建设,加大乡镇建设力度。希望本研究可以对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地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王思源[3](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回彦超[4](2020)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用类文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范围可以扩展到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实用类文本教学属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关键的内容,同时,教师与学生对这一内容也非常的关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必修课程中的七个任务群之一,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并给出了教学提示,可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解读与教学过程非常重要。我的论文以学习任务群为理论基础,以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为主体,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背景,结合文本解读理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分别从教材层面、教师教学层面、学生学习层面和高考层面阐释分析实用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分别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论述: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说明,并重点介绍了研究现状。对实用类文本的概念和体式特点、阅读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研究现状、阅读试题特点及答题策略和教学价值六个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解读,重点阐述高中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第二章通过调查问卷对当前高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别从实用类文本在人教版教材里的分布状态、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现状、近五年高考选文和命题的基本特点四个角度进行阐释说明,并进行成因分析。第三章则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针对如何改善当前实用类文本教学,分别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结语为全文的总结。
龙霞飞[5](2020)在《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国家对中小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统编本语文教材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阅读及阅读教学要求。然而,要有效落实教材和课标要求在农村中小学校还面临较多难以克服的困难。香港爱心人士2007年起就倡导设立了“阅读·梦飞翔”阅读资助项目,旨在通过向农村学校援建图书馆和开展教育培训来深入推动农村中小学生阅读,试图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文明生活的良好习惯,最终获得终身受用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实现提升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目的。项目落户湖南12年来,累积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省内23个县(市)共建立了397个子项目,惠及学生超过23万人,对促进湖南农村学校改善阅读教育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探讨湖南农村学校“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的效果及相关问题,目的是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效果优化提供可行建议。主要采用调查法、访谈法调查吉首市、古丈县、双峰县、永兴县六所农村地区“阅读·梦飞翔”项目学校,发现在诸多学校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为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大幅提升、阅读教育和养成教育都得进一步提升、学校更注重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等方面,同时也还存在家庭阅读氛围一般、阅读交流频率不高、阅读指导形式单一、教师推荐书籍频率不高、阅读培训力度不够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保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不足、项目方案落实不到位以及项目理念引导还不够深入等因素是关键原因。做好农村学校阅读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持续优化“阅读·梦飞翔”项目效果,需要从项目、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五个层面同时推进。项目层面要完善“阅读育人”理念,强化理念宣传、培养优秀师资和加强示范引领;需要争取主管部门全面支持,将阅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阅读教育纳入教育评估考核范围、把阅读教育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层面要积极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定期举办农村阅读活动、组建“农村儿童阅读”志愿者服务团队;学校层面要创造性地实施阅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完善阅读培训机制、开展阅读教育专项督导;最后在家庭层面要主动配合阅读教育工作,重视子女的阅读教育、注重家校合作、建设阅读型家庭。
张栢松[6](2020)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T市J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巨大。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阅读推广。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完善学生人格和培养人文精神意义重大,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视。因此对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以T市J小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50名高年级学生从课外阅读时间、书籍数量和来源、书籍类型、阅读方式与习惯、指导情况五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选取4名教师和4名家长进行了深度访谈,分析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全文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以T市J小学为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包括调查研究的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第三部分根据调查结果,对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策研究,包括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做好校园内课外阅读工作;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改善家庭阅读环境;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合理运用社会力量。最终改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实现其全面发展。
莫敬怡[7](2020)在《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流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教学承载学生认知能力的养成及思维态势的转化等任务,作为语文教育的常态自建国以来愈加受到重视,加之阅读教学自身的相对繁杂性及影响广泛性,关于阅读教学的讨论从未停止且关注度逐渐扩大。探索未来要建立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同样要怀揣历史意识,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具有代表性的现象,都是我们应加以研究的内容。本文立足于建国后七十年的时间节点,采用类似于“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纵向梳理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的演变特点,一方面为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发展提供思想借鉴。本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流变历程及背景。结合社会发展史及教育史将1949年至今语文课纲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革故阶段、过渡阶段、开放阶段,从政治、文化等社会发展情况探寻建国以来的历史背景。第二章,重点分析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具体要素的流变历程,从“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材料”、“阅读教学方法”、“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辅助手段”、“阅读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对课纲中阅读教学具体要素予以理性审视。第三章,针对上述梳理变化过程,对建国以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发展情况进行思考与展望。发现流变过程有以下突出成就:阅读教学观念在更迭中逐渐更新、阅读教学方式多元信息化、阅读教学主体趋向学生、阅读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逐渐平衡、阅读能力与素养深入关注;并且遴选过程中仍需商榷的几个问题:阅读教学流变的曲折性、阅读教学成就突出课纲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理关系、阅读素养获得过程中的重点、阅读教学评价的意义。最后基于上述梳理与分析,对未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梳理历史嬗变轨迹,本文客观审视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流变历程,为今后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吴梦业[8](2020)在《近十年高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接受度的调查研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语文改革正在改变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阅读方面的变革要求学生具有更快的阅读速度及更高的阅读能力。离开教师的当堂指导,学生独立面对课外作品时的阅读情况并不理想,故需要更高的阅读水平以改观现状。现教材的容量远不能满足数量的需求,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处于低位,并且教师的指导尚还薄弱,故需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来辅助阅读教学,延伸、加深课堂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在此前提下,课外阅读指导的现状改进愈加重要。为此,不少学者、一线教师在近十年愈加关注课外阅读的指导,涌现出不少策略,但这些策略在实际运用中,师生的接受情况及适用性如何,还暂未曾出现验证性的研究。本调查将通过问卷、访谈及课堂观察研究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接受程度,根据目前已有的高频策略作为整体代表进行分析研讨,得出一类问题的普适性结论。本调查研究通过对近十年所提出的课外阅读策略进行梳理归整,根据受众区分策略面向不同层面的内容,区分属于“教师指导”范畴及非教师指导层面的内容,再选出提出频率最高的23项作为被调查的主体内容。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及观察法对具有代表性的4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及各层次学生进行调查,搜集并通过数据编辑器软件整理、汇总及分析,研讨相关内容,对近十年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进行验证。得出教师对策略关注与否,通过何种途径关注?哪些策略是被了解的、哪些策略是被认可的、哪些策略是被采用的,以及指导成效理想与否?教师的认识和行为之间也存在差异,存在这种偏差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共性和个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普遍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研讨,从而得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素养发展的作用及指导可能对学生阅读行为产生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大多数策略是被普遍了解的,多数策略是被接纳的,超过一半策略是多少程度上被采用的,但教师的指导成效不理想,教师表示多数策略仍需要通过进一步细化、深化的研究,使其科学、合理、充实、可操作。同时,研究者需要界定清楚相关概念、改变后续研究的关注点,一线教师需要注意文献的鉴别、通过多种渠道多关注相关研究推进情况。除此之外,借助研究、参考相应学情,揭示当前课外阅读指导的开展现状,分析指导不顺利的缘由、障碍。结论可为一线教师的指导及后续研究者对于此方面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卢静[9](2020)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淮安市五里九年制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整本书阅读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教育部对每个学段的整本书阅读的任务、方法和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使他们在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进而影响了他们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为了改善他们整本书阅读的情况,促进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笔者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针对淮安市五里九年制学校初中部留守儿童的整本书阅读现状展开调查,找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教师的角度研究出一系列较为完善可行的指导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措施。本文内容安排如下:开头是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选题目的,并从理论上找到支撑,接着对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后面重点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是笔者针对所在学校初中部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情况所做的各种调查,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在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量、阅读技能、阅读环境和阅读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原因。第二章是笔者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兴趣培养、传授方法、阅读指导、监督阅读、实施评价和建立家校社协同体六个方面提出的相应对策。第三章主要是结合笔者在本校开展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总结了在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并反思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是结语,一方面指出了本文研究对于苏北农村初中的实践意义,又指出了文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埋下伏笔。
黄碧茹[10](2019)在《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大爆炸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遍使用,数字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日益盛行,整本书阅读受到严重冲击。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以单篇阅读为主,所涉及的整本书阅读多是以节选、导读形式出现,整体上对整本书阅读不够重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随之兴起。该任务群中明确提出“在指定范围内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和“在指定范围内阅读一部学术着作”。然而,当前关于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络绎不绝,而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研究领域却几乎无人问津。因此,论文以学术着作为突破点,试图对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做出探索。论文的“绪论”部分对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做了说明。第一部分阐述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背景,包括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纲研究”“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三部分。第二部分是“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这一部分界定了“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提出“学术着作主要指学者根据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撰写的具有创新价值和严密逻辑性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出版物。而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教师针对学术着作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学术着作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以及阅读能力。”提出“趣味原则”“价值原则”“跳摘原则”作为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选择书目的标准。总结出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研究性”和“创新性”,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念“以培养学术素养为目标”“以参与研究活动为抓手”“以学会阅读方法为重点”。第三部分阐述“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共提出了五大策略,第一,“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走进学术殿堂”:以课文为抓手,导读学术着作;以教师为课程,领读学术着作;以名家为导引,解读学术着作;以传媒为载体,研读学术着作;第二,“多重发力,维持学生的阅读动力”;以学校为重心,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以家庭为纽带,给予学生阅读的氛围;以社会为桥梁,给予学生阅读的环境;第三,“教研结合,探索有效的阅读课型”:学术着作阅读方法指导课;学术着作阅读交流研讨课;学术着作阅读汇报评议课;学术着作阅读成果展示课;第四,“教会方法,培养高效的阅读能力”:略读浏览,整体把握;精读探究,重点研习;批判性阅读,思辨评析;第五,“多元考核,寻找有效的评价方式”:量评与质评统一;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并举;课堂观察与课外作业结合;参照性评价与标准性评价兼顾;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同行。最后一部分对论文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设想。
二、五年制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年制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基于Q市N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 |
2.“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明确规定 |
3.“和大人一起读”实践中存在误识与误区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 |
2.国外相关研究 |
3.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和大人一起读”相关问题析理 |
(一)相关概念梳理 |
1.课外阅读 |
2.亲子阅读 |
3.和大人一起读 |
(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特色 |
1.内容特色 |
2.形式特色 |
3.设置理念 |
(三)“和大人一起读”的意义 |
1.“和大人一起读”是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
2.“和大人一起读”有利于密切亲子关系 |
3.“和大人一起读”有助于促进家校合作 |
二、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大人一起读”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工具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实施 |
(四)调查结果 |
1.家长对“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 |
2.“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情况 |
3.“和大人一起读”的效果 |
三、“和大人一起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和大人一起读”存在的问题 |
1.家长认识存在误区 |
2.家长伴读形式化 |
3.家庭阅读氛围不佳 |
(二)“和大人一起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家长自身素质的制约 |
2.教师指导不能及时跟进 |
3.小学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 |
四、“和大人一起读”的优化策略 |
(一)丰富教学方式,提供教学“支架” |
1.做好准备工作,课前提供帮助 |
2.明确课程类型,做好课上指导 |
(二)明晰指导方法,提高家长能力 |
1.加强宣传,改变家长认识 |
2.加强指导,增强可操作性 |
(三)完善评价机制,关注过程评价 |
1.重视形成性评价 |
2.建立双向的评价反馈机制 |
(四)促进家校合作,培养阅读习惯 |
1.教师积极提供书单,建立家校共读机制 |
2.家长增强责任意识,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 |
(二)源于“课标”对阅读的重视 |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在乡镇地区普遍实行 |
(四)5G时代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被边缘化 |
二、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学者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
(二)国内学者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选择与实施 |
第一节 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
一、调查目的 |
二、对象选择 |
三、问卷编制 |
四、调查过程 |
第二节 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环境调查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
一、调查目的 |
二、对象选择 |
第三章 赤峰市松山区乡镇中学课外阅读情况具体调查数据分析与研究 |
第一节 乡镇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果的统计 |
一、课外阅读的态度与动机调查 |
二、课外阅读类型的调查 |
三、课外阅读的途径的调查 |
四、课外阅读时间与阅读量的调查 |
五、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方法的调查 |
第二节 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环境调查结果的分析 |
一、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社会环境分析 |
二、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学校环境分析 |
三、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家庭环境分析 |
第三节 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差 |
二、乡镇地区图书资源匮乏,整体阅读氛围较差 |
三、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时间与阅读量不足 |
四、乡镇地区课外阅读评价方式方面存在问题 |
五、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乡镇教育发展具有滞后性 |
第四章 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建议 |
一、转变阅读观念,确立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
(一)学校积极倡导课外阅读 |
(二)教师积极引导课外阅读 |
(三)家长积极支持课外阅读 |
二、开发图书资源,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
(一)有效利用图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校阅读氛围 |
(二)增加家庭藏书量,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
(三)建设“农村书屋”,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 |
三、制定课外阅读目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
(一)制定课外阅读目标 |
(二)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具体做法 |
四、选用多元评价,完善课外阅读评价方式 |
(一)制定阅读过程汇报表,强化过程性评价原则 |
(二)利用小论文互评量表,实施多元评价原则 |
(三)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落实激励性评价原则 |
五、城乡同步建设,加大乡镇中学建设力度 |
(一)加大乡镇地区中学图书馆建设力度 |
(二)优化乡镇地区中学教师队伍的素质 |
(三)加大对乡镇地区教师培训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 |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 |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
(一)能动性 |
(二)实践性 |
(三)真实性 |
(四)发展性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
(一)学科课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一、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 |
(一)实用类文本概念界定 |
1.文本概念 |
2.实用类文本概念 |
(二)实用类文本文体特征 |
1.实用类文本文体共性 |
2.高中常见实用类文本文体特征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解读 |
1.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
2.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
(四)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教学价值 |
1.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实用类文本教学价值 |
2.符合考试大纲的教学价值 |
二、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高中语文教材实用类文本编制情况 |
1.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实用类文本分布情况统计 |
2.教材实用类文本选文情况分析 |
(二)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1.问卷调查 |
2.实用类文本教师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
(三)高中实用类文本学生学习现状及分析 |
1.问卷调查 |
2.实用类文本学生学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
(四)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与高考命题现状及分析 |
1.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依据 |
2.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数据分析 |
3.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三、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
(一)教材层面 |
1.语文教材的编写 |
2.语文教材的使用 |
(二)教师层面 |
1.规范实用类文本教学 |
2.加强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 |
3.加强实用类文本写作教学 |
4.加强实用类文本口语交流训练 |
5.重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
(三)学生层面 |
1.培养阅读兴趣,树立主动意识 |
2.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
3.倡导群文阅读 |
4.建立学生评价主体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思路方法 |
1.5 概念界定 |
第2章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调查 |
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2.2 问卷及访谈设计 |
2.2.1 问卷内容与发放情况 |
2.2.2 访谈内容的基本情况 |
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3.1 阅读教育的认知情况 |
2.3.2 阅读氛围的感知情况 |
2.3.3 阅读时间与数量情况 |
2.3.4 阅读习惯与方法情况 |
2.3.5 阅读课程的实施情况 |
2.3.6 项目实施的评价情况 |
2.4 项目实施效果总体回顾 |
2.4.1 项目实施取得的成绩 |
2.4.2 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的优化建议 |
3.1 完善“阅读育人”理念 |
3.1.1 强化理念宣传 |
3.1.2 培养优秀师资 |
3.1.3 加强示范引领 |
3.2 争取主管部门全面支持 |
3.2.1 将阅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3.2.2 把阅读教育纳入教育评估考核范围 |
3.2.3 把阅读素养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 |
3.3 积极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
3.3.1 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 |
3.3.2 定期举办农村阅读活动 |
3.3.3 组建“农村儿童阅读”志愿者服务团队 |
3.4 创造性地实施阅读教育 |
3.4.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3.4.2 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
3.4.3 完善阅读培训机制 |
3.4.4 开展阅读专项督导 |
3.5 主动配合阅读教育工作 |
3.5.1 重视子女的阅读教育 |
3.5.2 注重家校合作 |
3.5.3 建设阅读型家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的教师问卷 |
附录 B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的学生问卷 |
附录 C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的访谈提纲一 |
附录 D 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的访谈提纲二 |
附录 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6)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T市J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阅读 |
2.课外阅读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五)理论基础 |
(六)研究方法 |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1.T市J小学概述 |
2.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
3.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实施 |
(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1.J小学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 |
2.J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数量和来源的调查 |
3.J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类型的调查 |
4.J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方式与习惯的调查 |
5.J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情况的调查 |
(三)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1.访谈问题设计 |
2.访谈的实施过程 |
3.教师访谈结果 |
4.家长访谈结果 |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 |
(一)学校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的优势 |
1.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主动性 |
2.各类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
(二)学校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1.学生阅读时间及阅读量不足 |
2.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投入不足 |
3.家长对学生阅读不够重视 |
(三)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
1.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局限 |
2.学校对课外阅读缺乏整体规划 |
3.家庭阅读环境欠佳 |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对策 |
(一)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做好校园内课外阅读工作 |
1.图书馆要在创设校园读书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
2.分类指导各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3.保证学生的校内课外阅读时间 |
4.利用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改善家庭阅读环境 |
1.重视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
2.共享亲子阅读时间 |
(三)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合理运用社会力量 |
1.学校和社会共同配合,开展阅读活动与相关公益合作 |
2.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图书馆等设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及目标 |
三、研究范围及对象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流变历程及背景阐述 |
一、起步阶段:1949—1957 年 |
二、发展阶段:1958—1976 年 |
三、革故阶段:1977—1990 年 |
四、过渡阶段:1991—2000 年 |
五、开放阶段:2001 年至今 |
第二章 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具体要素的梳理 |
一、阅读教学目标 |
(一)阅读教学总目标 |
1.名称由教学向课程转化 |
2.内容由简向细转化 |
3.阅读能力由技能向多维能力转化 |
(二)阅读教学年段目标 |
1.体系由文体分层向三维规划转化 |
2.阅读流畅度由忽视向重视转化 |
二、阅读教学材料 |
(一)内容与时俱进 |
(二)标准由思政教育向语文教育转化 |
(三)形式由讲读向自读转化 |
(四)体系安排由单一向多样转化 |
三、阅读教学方法 |
(一)启发式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
(二)活动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化 |
(三)体验由共性讲授向个性感受转化 |
四、课外阅读 |
(一)数量要求由含混向明晰转化 |
(二)内容由模糊向具象转化 |
(三)形式由群体向个群共存转化 |
五、阅读教学辅助手段 |
(一)由实物向现代化设施转化 |
(二)目的指向由文字思维向图像思维转化 |
六、阅读教学评价 |
(一)由忽略向侧重转化 |
(二)方式由量化向质量结合转化 |
(三)主体和对象尚未明晰 |
第三章 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流变过程的思考与展望 |
一、思考 |
(一)流变过程中的突出成就 |
1.阅读教学观念在更迭中逐渐更新 |
2.阅读教学方式多元信息化 |
3.阅读教学主体趋向学生 |
4.阅读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逐渐平衡 |
5.阅读能力与素养深入关注 |
(二)流变过程中需要继续讨论的几个问题 |
1.阅读教学流变的曲折性 |
2.阅读教学成就突出课纲的作用 |
3.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理关系 |
4.阅读素养获得过程中的重点 |
5.阅读教学评价的意义 |
二、展望 |
(一)阅读教学地位稳步提升 |
(二)对话作用持续彰显 |
(三)学生主体性不断巩固 |
(四)阅读素养备受重视 |
(五)阅读评价逐步成熟 |
(六)数字化阅读趋于常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1949—2020 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览表 |
附录二: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总目标的表述情况总表 |
附录三: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各年段目标的表述情况总表 |
附录四: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材料的表述情况总表 |
附录五: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方法的表述情况总表 |
附录六: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纲中阅读教学评价的表述情况总表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作)及科研情况 |
(8)近十年高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接受度的调查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外阅读指导研究现状 |
1.1.1 研究现状 |
1.1.2 概念界定 |
1.2 检验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1.2.1 改革要求加强课外阅读 |
1.2.2 学生目前课外阅读情况 |
1.2.3 课外阅读策略及其落实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高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接受度的调查方法 |
2.1 调研范围的圈定 |
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2.2.1 教师问卷的编制 |
2.2.2 学生问卷的编制 |
2.3 访谈提纲的确定 |
2.4 调研步骤的规划 |
2.4.1 拟调查的检测 |
2.4.2 正式调查步骤 |
2.5 材料来源的阐述 |
2.5.1 文献数据的统计 |
2.5.2 文献数据的利用 |
2.6 数据获取的说明 |
2.7 分析方法的说明 |
3 调查数据及分析 |
3.1 调查数据的汇总情况 |
3.1.1 数据回收整理情况 |
3.1.2 问卷数据频率分布 |
3.1.3 其他信息整理情况 |
3.2 调查数据的成果小结 |
3.3 调查数据的处理方法 |
3.4 调查数据的信度效度 |
3.4.1 教师问卷的信度效度 |
3.4.2 学生问卷的信度效度 |
4 高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接受度的研讨 |
4.1 接受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
4.1.1 认知层面的差异 |
4.1.2 实践层面的差异 |
4.2 调研对象所存在的问题 |
4.2.1 策略的提出者 |
4.2.2 策略的运用者 |
4.2.3 策略的受益者 |
4.3 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存在的共性问题 |
4.3.2 存在的个性问题 |
5 对后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提出及运用的建议 |
5.1 对策略的提出者的建议 |
5.2 对策略参考教师的建议 |
6 结论 |
6.1 涉及工作 |
6.2 调研成果 |
6.3 主要结论 |
6.4 独创结论 |
6.5 实践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后记 |
(9)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淮安市五里九年制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依据 |
三、研究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现状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二章 推进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的对策 |
第一节 重视培养兴趣,增强整本书阅读的动机 |
第二节 逐步传授方法,培养整本书阅读的习惯 |
第三节 扎实开展指导,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
第四节 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整本书阅读的开展 |
第五节 恰当实施评价,树立整本书阅读的信心 |
第六节 建立协同体,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支撑度 |
第三章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实践反思 |
第一节 实践成果 |
第二节 存在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背景 |
(一)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纲研究 |
1.我国中小学课纲中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相关表述 |
2.国外及港澳台中小学母语教学指导性文件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表述 |
(二)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文献研究 |
1.整本书阅读文献研究 |
2.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文献研究 |
(三)高中生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调查研究 |
1.调查对象与范围 |
2.调查方法与工具 |
3.调查分析与结论 |
二、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
(一)概念界定 |
1.整本书阅读 |
2.整本书阅读教学 |
3.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 |
(二)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书目选择 |
1.书目选择标准 |
2.书目选择分类 |
3.书目选择示例 |
(三)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特点 |
1.整本书阅读的特点 |
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 |
3.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 |
(四)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念 |
1.以培养学术素养为目标 |
2.以参与研究活动为抓手 |
3.以学会阅读方法为重点 |
三、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
(一)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走进学术殿堂 |
1.以课文为抓手,导读学术着作 |
2.以教师为课程,领读学术着作 |
3.以名家为导引,选读学术着作 |
4.以传媒为载体,研读学术着作 |
(二)多重发力,维持学生的阅读动力 |
1.以学校为重心,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 |
2.以家庭为纽带,营造学生阅读的氛围 |
3.以社会为桥梁,创设学生阅读的环境 |
(三)教研结合,探索有效的阅读课型 |
1.学术着作阅读方法指导课 |
2.学术着作阅读交流研讨课 |
3.学术着作阅读汇报评议课 |
4.学术着作阅读成果展示课 |
(四)教会方法,培养高效的阅读能力 |
1.略读浏览,整体把握 |
2.精读探究,重点研习 |
3.批判性阅读,思辨评析 |
(五)多元考核,寻找有效的评价方式 |
1.量评与质评统一 |
2.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并举 |
3.课堂观察与课外作业结合 |
4.参照性评价与标准性评价兼顾 |
5.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同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五年制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基于Q市N所小学的调查[D]. 孙晓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赤峰市松山区乡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D]. 杨凯莉.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1
- [3]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研究[D]. 回彦超.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5]湖南农村小学“阅读·梦飞翔”项目实施效果调查研究[D]. 龙霞飞.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6]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T市J小学为例[D]. 张栢松.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7]建国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阅读教学的流变研究[D]. 莫敬怡.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8]近十年高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接受度的调查研究报告[D]. 吴梦业.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9]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淮安市五里九年制学校为例[D]. 卢静.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10]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黄碧茹. 温州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