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期大学生品行评价的缺陷与改革

论转型期大学生品行评价的缺陷与改革

一、论转型期大学生操行评定的缺陷及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冉旭辉,高轩[1](2020)在《操行评定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操行评定作为大学生学期形成性评价,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大学生操行评定在执行上一直存在着问题。操行评定在形成评价的同时,要遵循教育引导原则,如此才能发挥操行评定的作用。

史大为[2](2019)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新生信任关系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新生是高校中最值得关注的学生群体。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多、联系最多的老师,担任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大梁,是大学新生的人生导师。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心理辅导、就业规划、奖励补助等均与辅导员息息相关。师生间信任关系的构建将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推进,为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政工作提供基础,为大学生主动寻求辅导员答疑解惑提供动力。辅导员相对大学生有着丰富的学识、经验和能力,熟悉有利于新生各方面发展的资源,在构建信任关系中处于主动的状态。随着高校的扩招,各高校也在随之扩大自己的辅导员队伍,在学生中开展思政教育师生信任可以大大降低高校中不安因素的出现。本文以上海市S大学为个案研究,以4名辅导员为研究对象,从理论视角和实践视角出发,构建分析框架,使用质的研究方法,观察和访谈研究对象,全面收集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发现辅导员在与大学新生交往中构建信任关系的意识、信任关系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最后根据问题提出对策。本研究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辅导员与大学新生的信任关系上存在着以下问题:(1)辅导员构建信任关系的积极性略有欠缺;(2)辅导员与学生功利化交往的存在;(3)与学生构建信任关系的意识稍有松懈;(4)信任关系中辅导员道德素质的不足;(5)信任关系中辅导员基本能力的不足。最后,笔者尝试从学校方面和辅导员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学校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群体对信任价值的认识;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注重辅导员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素质;优化奖励与评价政策,提高辅导员构建信任关系的主动性。辅导员方面分别从辅导员道德品质方面和辅导员职业技术能力方面讨论。

陈兰芝[3](2014)在《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观照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说:“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①党的思想纯洁性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和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实践基因。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基本内涵包括理论纯洁、信仰纯洁、信念纯洁、道德纯洁和立场纯洁五个方面;呈现出整体性与个体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目标性与过程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性的直接理论源泉。基于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社会根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建立无产阶级的独立政党,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列宁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表达了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思想,提出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加强意识形态的灌输、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发挥意识形态的理论批判功能、坚持革命武器的理论创新,澄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具有思想指导、信念聚合、巩固统一的价值功能。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核心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理论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阐明保持思想纯洁是政党领导的责任应然,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阐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道德规范,主张清扫政治灰尘改造主观世界,奠定了首先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立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理解和正确宣传毛泽东思想,抵制精神污染、坚定理想信念,提出解决思想问题要以制度为保障,为制度反腐奠定了思想基础。江泽民科学判断新时期党的历史方位,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列,阐发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倡导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注重党的执政能力提高。胡锦涛着眼于应对执政风险的现实需要,倡导“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主张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党九十多年来,党在保持思想纯洁性方面积累的主要经验包括:坚持思想领导的根基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承继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宗旨意识与群众路线。党在保持思想纯洁性方面的主要教训是:对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判断依据过唯成分论;对党的指导作用发挥迷信过共产国际指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运用产生过教条主义错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面临着悖论式的现代性境遇。现代性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使得置身其中的个人、政党、社会以至人类面临着诸多困扰,尤其是精神性信仰危机表现强烈。党内思想不纯主要表现为:主义淡化、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信念动摇;党性迷失、道德滑坡;权利错位、义务虚化。通过贪腐官员的个案分析研究揭示腐败的主要思想根源是:马列主义只是说在嘴上、理想信念没敌过真金白银、公权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些问题是由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市场化等现代性演进力量带来的价值困扰、工具困扰和物化困扰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实矛盾引发的。因此,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不能封闭僵化,要增强包容意识、创新意识和制度绩效。现代性问题反映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领域,其实质是如何在现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重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意义世界。针对党内思想不纯的突出问题,笔者力图从理论、信念、德性、权利与义务维度探讨在现代性发展境遇中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可行性路径:第一,基于日常生活的理论视角,构建理论教育内化机制。面向日常生活世界,增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活力,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传播,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一种“说话的力量”、“传播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提高理论教育内化度。第二,基于党员情感需要的心理分析,剖析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宏叙事”与党员个体“微需要”的内在矛盾,构建理想信念情感激发机制,改善党员理想信念的民生根基,激发党员信仰认同的情感需要与情感体验,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培育党员的身份认同感与组织归属感,从而提高党员思想入党的情感度。第三,基于党员干部执政道德的实践定位,构建党员干部道德养成与评价机制,强化党员干部道德自律、加强道德信仰教育,构筑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法治基础,推进党员干部“道德指数”测评动态化发展,提高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约束度。第四,厘定党章对保持党员思想纯洁性的权利性和义务性要求,构建党员权利与义务行履的制度保障机制,增强党章意识,建立学习党章的长效机制;健全党内沟通机制,保障党员权利实现;推进党代表工作机制建设,发挥党员义务履行的示范效应,提高党员实践党章的效力度。总之,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各种考验实质上“考”的是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必须居安思危,借鉴苏共纯洁性丧失的教训,综合运用教育、管理、监督、评估、惩戒等手段,统筹兼顾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各个层面,健全思想教育机制、党员队伍管理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等,把思想纯洁的“软要素”转化为实践操作中的“硬标准”,为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提供制度保障。

覃佐萍[4](2012)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思想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创业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更是大学生人生规划的引路人。辅导员的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实效性低迷,诚信缺失,人际关系疏离等现象。辅导员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者,有必要从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改进德育工作,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辅导员为桥梁,对以往传统的德育工作思路、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改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使德育回归生活,达到潜移默化、自然似之的长效性,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真正承担起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和使命。

张骁章[5](2012)在《论社会化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偏差行为的引导和矫正》文中研究表明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改革大幅扩招以来,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是身心成长和实现社会化的生要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化的质量对个体的一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偏差行为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剖析其表现特点和产生原因,探讨了目前学校对大学生偏差行为的干预机制和存在缺失,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控制大学生偏差行为的举措思考,以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所谓大学生偏差行为,是指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违反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者社会期待,从而受到社会多数他人的否定性评价,造成大学生心理生理产生不适应状况的行为。本文将偏差行为视为中性概念,认为偏差行为不仅具有负向的破坏性,同时也是具有正向建设性的活动。针对不同的偏差行为应当运用不同的应对方法,为了个体社会化的完成和社会秩序,某些负向偏差应得到矫正;而对于正向偏差则应予以客观看待并主动加以引导,使其同社会发展接轨,从整体上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李东阳[6](2012)在《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诚信,自古至今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优秀品格。虽然诚信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的不容易,它是要人们付出努力用心去实现。如今,中国一直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和谐社会的定义中不难看出诚信社会的重要性。要建设诚信社会,就需要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没有诚信,社会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人际关系就会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从哲学意义上讲:“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所以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诚信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今社会,大学生是社会中素质较高的群体,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会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却出现滑坡现象,因此在高校中开展诚信教育是刻不容缓的。文章在通过对诚信和诚信教育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国内的大多数大学生诚信品德状况良好,但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因此,文章在对以美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总结它们的教育经验及启示,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剖析了其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得出加强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我们必须调动社会、家庭、高校多方面的合力共同致力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发挥高校教育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辅助作用,重视社会氛围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导向作用。论文是以大学生群体为背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等相关理论进行的研究。只有加强对国内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水平,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道德支持。

张占侠[7](2011)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之一,其教育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而《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科学化又直接关系到《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关系到高校《概论》课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关系到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研究高校《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随着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关于如何对《概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高校采取考试和学生评价《概论》课老师的方式来评价《概论》课教育教学效果,有的学者主张从考核评价《概论》课教育教学过程来评价《概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但这些评价方式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在分析这些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研制《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研制体现了《概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特殊性,顺应了当今国际高等教育评价发展的新趋势,可以为教育部的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研制《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必须坚持导向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在坚持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教育教学对象基本状态测量,相关知识和能力测试,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测量,《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文章对基本状态测量指标,相关知识能力测试指标,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测量指标,《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设立的依据以及具体的基本状态测量指标,相关知识和能力测试指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测量指标,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同时,对知识和能力测试题编制的方法、调查问卷试题编制的方法及其使用等也进行了论述。

贾金玲[8](2010)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逐渐开始了对包括学生素质测评在内的“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活动。时至今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无论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但也日益浮现出如重结果轻过程、重客观轻主观等诸多问题。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关系到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关系到祖国未来人才质量系统工程建设。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建立一套从多学科角度、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符合时代特征与社会需求的科学化合理化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研究工作包括:第一部分:绪论。分析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确立了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解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1.从素质及素质测评本身着眼,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人才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提供了理论指导;3.分析了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提供了方法论借鉴;4.从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践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分析大学生素质测评的内容,确立了大学生素质测评指标,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本部分分析和探讨了以下内容: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及其结构;2.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与方法;3.根据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根据高校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人才测评相关理论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经过分析论证,建立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以知识素质为基础的、以能力素质为关键的测评内容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五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又设计了三级指标,在每一个三级指标下,又具体包括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多项测评要素。第四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运行实践研究。该部分阐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践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具体步骤等。

高亚儒[9](2010)在《农林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研究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纵观这些年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民文化物质水平的提高,他们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存在的原因。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刻不容缓。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指的是大学生在做人的实践中内化成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包括大学生在学校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美与丑、诚实与虚伪、创新与陈旧、积极向上与不思进取,增进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与个人发展为中心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等与此相对应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包括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笔者立足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实际状况,将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以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为角度,简要介绍了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第二章: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相关理论。第一,阐述了国外和国内关于素质及道德素质的一些代表性的教育思想,旨在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阐述了素质、道德素质、大学生道德素质及农林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概念、特点及结构。第三章:个案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本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大学生的角度,指出了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第四章:影响农林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以大学生对其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的观点为参考,从道德素质的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道德素质评价体系及师资结构六个层面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章:提高农林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第一,论述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必要性。从个体、国家、素质教育和高校德育工作的角度,阐述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必要性。第二,论述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通过本文的梳理,旨在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改善社会精神风貌。

邓艳葵[10](2006)在《大学生操行评定之十大变化》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中国大学生操行评定在指导思想、标准依据、内容、主体、程序、手段、方法、评语、模式、功能等十个方面系列的变化。

二、论转型期大学生操行评定的缺陷及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转型期大学生操行评定的缺陷及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2)高校辅导员与大学新生信任关系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大学一年级是新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
        (二)辅导员工作中与大学生信任关系问题的凸显
        (三)研究问题描述
    二、核心概念
        (一)信任
        (二)辅导员
        (三)大学新生
        (四)辅导员与新生的信任关系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研究状态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研究状态
        (三)文献评析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和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S大学背景介绍
        (二)辅导员个案介绍
    四、文章结构
第三章 辅导员与新生信任关系的现状与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任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辅导员与学生信任关系整体良好
        (二)辅导员对学生信任程度受工龄、性别的影响
        (三)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程度受与学生是否担任干部的影响
    二、信任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任关系构建中辅导员积极性略有欠缺
        (二)辅导员与学生功利化交往的存在
        (三)信任关系构建中辅导员的意识略显薄弱
        (四)信任关系构建中辅导员道德素质的不足
        (五)信任关系构建中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不足
第四章 辅导员与大学新生信任关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原因
    二、学校的原因
        (一)辅导员选聘机制,学校缺少长远规划
        (二)辅导员地位影响了其构建信任关系的积极性
        (三)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
    三、辅导员的原因
        (一)道德品质的影响
        (二)职业能力的影响
    四、学生的原因
        (一)对辅导员主观认识的偏差
        (二)自身拖延、行动力不足的表现
        (三)家庭对学生信任能力的影响
第五章 改善辅导员与大学新生信任关系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群体对信任价值的认识
        (二)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注重辅导员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素质
        (三)优化奖励与评价政策,提高辅导员构建信任关系的主动性
    二、辅导员方面
        (一)信任关系构建的辅导员道德品质方面
        (二)信任关系构建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观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内涵界定
    第一节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概念探源
        一、“纯洁”与“纯洁性”的词源考察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概念使用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纯洁性的概念演用
        四、学界关于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概念界说
    第二节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基本内涵
        一、理论纯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信仰纯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追求
        三、信念纯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信念
        三、道德纯洁:秉持清正廉洁的执政道德
        五、立场纯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
    第三节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基础地位
        一、党的思想纯洁是组织纯洁的基础
        二、党的思想纯洁是作风纯洁的基础
        三、党的思想纯洁是清正廉洁的基础
        四、党的思想纯洁是制度建设的基础
    第四节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三、目标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四、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理论开创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理论探索
        一、澄明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
        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
        三、扞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纯洁
        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二节 列宁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理论建构
        一、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
        二、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三、发挥理论斗争的批判功能
        四、遵循革命武器的理论创新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索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二、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
        三、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一致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核心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贡献
        一、阐明维护思想纯洁是政党领导的责任应然
        二、倡导实事求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阐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主张清扫政治灰尘改造主观世界
    第二节 邓小平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贡献
        一、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维护党的思想纯洁性
        二、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三、坚定理想信念要抵制精神污染
        四、解决思想问题要以制度为根本保障
    第三节 江泽民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贡献
        一、以宽广的眼光审视党的思想纯洁性
        二、提出四大考验问题雏形,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并列
        三、以“三讲”为核心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四、积极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第四节 胡锦涛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贡献
        一、阐明保持思想纯洁是党应对执政风险的现实需要
        二、倡导“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弘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核心探索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二、坚持理论修养、政治修养与道德修养相统一
        三、增强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内法规的约束力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实践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实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实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思想领导的根基地位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四、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五、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
        六、坚持宗旨意识与群众路线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教训
        一、对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判断依据过唯成分论
        二、对党的指导作用发挥迷信过共产国际指示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运用产生过教条主义错误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现代性境遇
    第一节 现代性的内涵界定及其演进困境
        一、现代性的基本内涵
        二、现代性的演进力量
        三、现代性的信仰困境
    第二节 现代性境遇中党内思想不纯的问题症候
        一、主义淡化,信仰迷茫
        二、理想模糊,信念动摇
        三、党性迷失,道德滑坡
        四、权利错位,义务虚化
    第三节 现代性境遇中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个案分析
        一、“马列主义只是说在嘴上”
        二、“理想信念没敌过真金白银”
        三、“公权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第四节 现代性境遇中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党的思想纯洁性的价值困扰
        二、网络信息化对党的思想纯洁性的传播困扰
        三、市场经济对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物化困扰
        四、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实矛盾困扰
    第五节 现代性诉求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提出新要求
        一、增强包容意识
        二、增强创新意识
        三、增强制度绩效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机制建构
    第一节 理论教育内化机制
        一、面向日常生活世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活力
        二、创新传播观念,推进互动融合传播
        三、关注受众主体,加强心理疏导
    第二节 理想信念情感激发机制
        一、物质关怀:改善党员理想信念的民生根基
        二、心理关怀:激发党员理想信念的情感需要与认同
        三、文化关怀:营造党员理想信念培育的廉洁文化氛围
        四、组织关怀:培育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
    第三节 党员干部道德养成与评价机制
        一、强化党员干部道德自警意识
        二、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信仰教育
        三、构筑党员干部道德约束的法治基础
        四、推进党员干部道德测评动态化
    第四节 党员权利与义务行履的制度保障机制
        一、保持党员思想纯洁性的权利与义务要求
        二、增强党章意识,建立学习党章的长效机制
        三、健全党内沟通机制,保障党员权利有效行使
        四、健全党代表工作机制,发挥党员义务履行的示范效应
结语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一、相辅相成: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与先进性的辩证统一
    二、居安思危:苏共纯洁性丧失的历史教训
    三、健全制度: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实体支撑
    四、拓展空间:深化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当前共产党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4)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概述
    2.1 德育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内涵
        2.1.1 德育内涵
        2.1.2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2.2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2.2.1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2.2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2.2.3 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3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
        2.3.1 启发觉悟,学会做人
        2.3.2 督查学习,促进成才
        2.3.3 心理疏导,人格塑造
        2.3.4 培养技能,面向社会
    2.4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4.1 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德育沦为理论考试
        2.4.2 德育目标的理想化,导致德育工作变得“务虚”
        2.4.3 德育内容的空泛化,导致德育工作脱离现实
        2.4.4 德育方法的机械化,导致德育的实效性削弱
        2.4.5 评价体系的滞后性,导致德育的知与行脱节
第3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3.1 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3.1.1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
        3.1.2 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观
        3.1.3 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观
    3.2 明确“转变学生思想”的基本理念
        3.2.1 准确把握转变学生思想的根本目的
        3.2.2 探索创新转变学生思想的教育方法
        3.2.3 努力践行转变学生思想的历史使命
    3.3 落实“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
        3.3.1 根据高职生源结构的特殊性,突出针对性
        3.3.2 根据高职培养层次的特殊性,突出创新性
        3.3.3 根据高职培育过程的特殊性,突出实践性
第4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举措
    4.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
        4.1.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4.1.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4.2 完善道德法制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4.2.1 狠抓养成教育,提高道德素养
        4.2.2 注重法制教育,塑造守法公民
        4.2.3 提倡网络文明,规范网络道德
    4.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4.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4.3.2 重视选拔和再培训,组建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4.3.3 建立健全普查制度,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4.4 建立社会实践平台,培养社会责任感
        4.4.1 理论联系实际,校园对接社会
        4.4.2 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提高社会责任感
        4.4.3 建立德育基地,保持德育的连续性
第5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考核标准创新
    5.1 传统考核标准及其局限性
        5.1.1 德育考试以书本理论为依据
        5.1.2 评优评先以专业成绩为起点
        5.1.3 道德素质以应试能力为标准
    5.2 新考核标准体系的构建
        5.2.1 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为基石
        5.2.2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为参照
        5.2.3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核心
        5.2.4 社会实践考核为重心
        5.2.5 课余活动考核为补充
    5.3 新考核标准体系实施后的效果和现实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论社会化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偏差行为的引导和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偏差行为概述
    第一节 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表现特点
    第三节 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心理原因
    第二节 家庭原因
    第三节 社会原因
    第四节 文化原因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偏差行为干预机制和存在的缺失
    第一节 矫正和引导的机制与效果
    第二节 现存缺失
第四章 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偏差行为干预机制的举措思考
    第一节 合理评价与认识大学生偏差行为
    第二节 预防和矫正负向偏差行为
    第三节 控制和引导正向偏差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理论
    2.1 诚信的内涵
    2.2 诚信教育的内涵
    2.3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第三章 中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3.1 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3.1.1 学习层面的诚信缺失
        3.1.2 生活层面的诚信缺失
        3.1.3 经济层面的诚信缺失
        3.1.4 就业层面的诚信缺失
    3.2 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
        3.2.2 社会大环境的诱发
        3.2.3 高校教育的不足
        3.2.4 家庭教育的薄弱
        3.2.5 制度的不健全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经验及启示
    4.1 美国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4.1.1 美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4.1.2 美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经验
    4.2 日本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4.2.1 日本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4.2.2 日本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经验
    4.3 新加坡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4.3.1 新加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4.3.2 新加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经验
    4.4 国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经验启示
        4.4.1 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4.4.2 政府、社会和高校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
        4.4.3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第五章 加强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5.1 发挥高校诚信教育的主导作用
        5.1.1 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5.1.2 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诚信教育
        5.1.3 丰富诚信教育方式,激发大学生诚信激情
        5.1.4 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
    5.2 提高家庭诚信教育的辅助作用
        5.2.1 引导家长注重言传身教
        5.2.2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念
        5.2.3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5.3 重视社会诚信教育的导向作用
        5.3.1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5.3.2 加强全社会保障制度
        5.3.3 加大社会诚信宣传力度
        5.3.4 规范人才市场环境,提高用人单位的诚信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一、研制《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意义
    (一) 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特殊性
    (二) 顺应了当今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评价的新趋势
    (三) 为教育部的宏观决策,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四) 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制《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应坚持的原则
    (一) 导向性
    (二) 系统性
    (三) 科学性
    (四) 动态性
三、《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基本架构
    (一) 《概论》课教育教学对象基本状态测量
    (二) 相关知识和能力测试
    (三) 相关情感、态度、信念、价值观测量
    (四) 《概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困惑与反思——源自现实的呼唤
        1.1.2 深化与拓展——源自理论的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本研究提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为科学评价学生提供依据
        1.2.2 本研究提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可起到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作用
        1.2.3 本研究提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及系统,增强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调查研究法
        1.5.2 组织论证法
        1.5.3 教育测评法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1.6.1 研究方法的创新
        1.6.2 研究成果创新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
    2.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的内在依据
        2.1.1 素质测评的可行性
        2.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必要性
    2.2 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
        2.2.2 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法借鉴
    2.3 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2.3.1 素质教育理论及实践
        2.3.2 党的教育方针及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2.3.3 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结构
        3.1.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及其意义
        3.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标准的结构
    3.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与方法
        3.2.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3.2.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方法
    3.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
        3.3.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内容遴选
        3.3.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权重配置
        3.3.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运行实践
    4.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4.1.1 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4.1.2 全面测评与重点测评相结合
        4.1.3 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4.1.4 多测评主体相结合
    4.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践的运行步骤
        4.2.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准备
        4.2.2 测评的具体实施
        4.2.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总结反馈
5 结论
致谢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9)农林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研究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
第二章 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相关理论
    2.1 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2.2 道德素质的相关概念
第三章 个案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3.3 访谈分析
第四章 影响农林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
    4.1 大学生自身素养欠缺
    4.2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环境的制约
    4.3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僵化
    4.4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法单调
    4.5 大学生生源地差异大
    4.6 高校师资结构失衡
第五章 提高农林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5.1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5.1.1 道德素质是大学生个体自身成长的需要
        5.1.2 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5.1.3 道德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
        5.1.4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5.2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5.2.1 树立道德素质教育目标
        5.2.2 营造道德素质教育环境
        5.2.3 完善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内容
        5.2.4 丰富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法
        5.2.5 构建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价体系
        5.2.6 平衡高校师资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论转型期大学生操行评定的缺陷及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操行评定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引导作用[J]. 冉旭辉,高轩. 山西青年, 2020(02)
  • [2]高校辅导员与大学新生信任关系的质性研究[D]. 史大为.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3]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观照研究[D]. 陈兰芝.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1)
  • [4]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创新研究[D]. 覃佐萍. 湖南大学, 2012(05)
  • [5]论社会化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偏差行为的引导和矫正[D]. 张骁章. 复旦大学, 2012(03)
  • [6]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东阳. 河南工业大学, 2012(03)
  • [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D]. 张占侠. 华中师范大学, 2011(10)
  • [8]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D]. 贾金玲.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
  • [9]农林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研究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D]. 高亚儒. 石河子大学, 2010(02)
  • [10]大学生操行评定之十大变化[J]. 邓艳葵.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标签:;  ;  ;  ;  ;  

论转型期大学生品行评价的缺陷与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